首页 > 文章中心 > 审美教学

审美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审美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审美教学

审美教学范文第1篇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美的形象性特征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例如,好的挂图、灯片以及多媒体的制作应用,都加强了美育的形象性应用。美的情感性,又是美的另一重要特点,这一特点要求把事物的具体形象诉诸于审美情感,用美的形象激起情感的共鸣,打开欣赏者心灵的大门,使人达到“心旷神怡、宠辱皆忘”的境地。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不但要用美的形象性感染学生,还要利用生动的情感语言、优美的音乐等手段启迪,诱导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有如沐春风之感。

但是我们还要清楚地认识到,情感的产生,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这就产生了美的另一个特点――“社会性”。人的喜、怒、哀、乐、爱、恶、欲,具有着个性和共性的特征,这些特征是历史和阶级形成的,美的社会性不但体现在生活美和艺术美之中,也体现在自然美之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审美观念越来越丰富,审美活动也多面化。开始的时候是追赶时代的潮流,逐步形成了个性比较强的、独立的审美观点和审美意识,这一点在近些年来时装、装饰设计、音乐等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

了解了美的特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就要正确地运用这一点,并结合教育原理正确施教。

在教学中,首先要做到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

审美教学范文第2篇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其中都蕴含着丰富美育因素,学生通过学习可看到大千世界的纷繁变化、绚丽多姿的生动画面,感受到人情之趣,激发想象,丰富情感,产生“移情”力量。例如,阅读《中国石拱桥》,不但能欣赏到中国古代石拱桥雄伟壮观的魅力画面,而且在愉悦的体验中,引起对中华民族无穷的智慧、伟大创造力的遐想,从而升起对祖国的热爱。我们读着《沁园春•雪》,字里行间仿佛看到了北国的壮丽雪景,激起对北国风光的向往和对革命前辈的敬仰。我们学习《丑小鸭》时,知道一个人的成长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必须历经磨难,才能成为令人羡慕的“白天鹅”。因此,可以这样说,中学语文课本,既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好教材,又是帮助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良师益友。可是,我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对此不感兴趣,那么,再好的课文也是徒劳的,进入不了心灵,审美教育就无从谈起。因此,我觉得应首先激发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兴趣,有了它学生才能自觉地借助文字去感受美,鉴赏美,表达美。

二、增加信息量,逐步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

美的鉴赏力是一种对美的鉴别、欣赏、评判的能力。在审美鉴赏中,如果学生的欣赏能力不够,知识素养不足,尽管有审美客体存在,也产生不了美感。因此,必须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他们树立科学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感受文字中的激情、忧患、良知中,引发学生对当今时代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探讨和拷问,去叩响学生的心灵,从而形成高尚的人格和道德魅力。老一辈教育家叶圣陶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些例子。这告诉我们,教育还得为学生增加美的“补品”(信息量)—在课外阅读中享受美。德国大诗人歌德认为: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靠观赏最好作品才能培养的。中国也有“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的说法。为此,笔者除利用课文创设情境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外,还精心为学生挑选名家名作,作为课外审美的“补品”。

三、初步确定了由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螺旋式上升模式,渐次提高学生的审美观

首先教会学生“美读”。叶圣陶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表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美读”品尝生活之美、人生之美、自然之美、艺术之美,并从字里行间汲取语言的养分,把实用性和审美性统一起来。在感受美的过程中,想象与联想无疑是重要的心理因素。重视通过语言描述,把学生带入想象的天地。

四、借助电教手段,以图像配以音乐展现文章意境

审美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231-01

一、创设情境感受美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发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美术课应突出美术教育的趣味性,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特征相适应。因此,教师在授课前,可根据所学内容创设一定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中去。如在教学《鱼儿游游》一课时,开始笔者运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自己设计的动画故事:广阔神秘的海底王国要举行一场盛大的宴会,那一天,所有的海底居民都要穿上漂亮的新衣服去参加,可是,热带鱼妈妈的孩子实在是太多了,到盛会那天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完那么多的新衣服,而孩子们硬缠着妈妈,热带鱼妈妈急得团团转,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热带鱼妈妈吗?波涛汹涌的海面、广阔神秘的海底、五颜六色的海底生物、形态各异的热带鱼,构成了神奇美妙的画面,加上和谐优美的音乐、声情并茂的故事内容,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幼小而稚气的孩子,面对着一条条光秃秃的热带鱼“孩子”(课件展示出只有形状,没有图案和色彩的热带鱼形象),孩子们再也按耐不住了,他们急切地想给鱼儿设计出漂亮的新外衣,从而积极地参入到教育活动之中,迅速达到学习的最佳状态。

二、激感欣赏美

欣赏美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审美趣味的领悟,是在感受美的基础上,引感、想象、理解。对审美对象进行分析评价,从而明确该审美对象“为什么美?”“美在什么地方?”并得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情感教育。

如何引导学生欣赏美呢?笔者认为,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循循善诱,适时点拨。如讲授《用线画几棵大树》一课,笔者仍采用多媒体播放课件,树叶翠绿厚重,生机勃勃;垂柳婀娜多姿,柳枝随风摆动像轻歌曼舞的少女,树皮像披麻;松树苍翠古朴,给人一种凝重、敦厚、肃穆的感觉;松叶像少女头上漂亮的发髻;树干如时装模特,优雅地站在那里……让学生欣赏和感受不同种类的树,启发引导学生讨论画面中的树美在哪里?学生各抒己见,笔者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评价、总结,然后指导学生绘画。伴随着优美的音乐,一幅幅精美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使人目不暇接。这样精心设计,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从而引导学生欣赏美,提高学生欣赏美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并培养他们保护自然环境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三、培养兴趣创造美

创造美是审美能力的最高层次,即是指人们在感受美、欣赏美的基础上,运用各种艺术形式或者表现手法创造美的事物。

美术教学中,应与传授基础知识、造型技能相结合,鼓励学生创造美。讲授《做脸谱》一课时,笔者引导学生想象舞台上古代戏剧中各种人物的扮相,脸部的化妆造型,然后播放一段京剧的录像剪辑,让W生描述旦、净、末、丑等角色的脸谱特点,讨论一下每一种脸谱的构图设计、色彩搭配、线条组合的特点,以及与人物性格的联系。如从色彩来区分,可分为红脸、白脸、黑脸、蓝脸、花脸等;形状上包括方形、圆形、椭圆形、月牙形、葫芦形等。接下来教师示范,讲清步骤,学生练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脸谱的画法、技巧,学会安排画面。最后,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发挥想象力,创作出一幅独特的作品并进行作品展示评价。这样,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充分掌握脸谱的制作方法,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其大胆进行艺术创作。

美术教学中鼓励学生创造美,应从表达方式入手。教学选择学生感知觉所提供的“形象”作为诱导内容,教学方法以“一形多物”和“一物多形”两个方面进行启发。让儿童联想有行、表现有物,在兴趣盎然、思维活跃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恰当的表现形式。如教学《有趣的半圆形》一课时,笔者描绘感知形状让学生认识到一个形状得到的多种物形。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增加变化的辅导,来帮助学生学会形象造型中表现形式。如果在半圆的基础上进行添加,那么半圆形还能变成汽车、刺猬等其他形象。

鼓励学生创造美,还可以利用简笔画进行想象添加的尝试,这一尝试能够充分发挥儿童的创造天赋。教师用简笔画的故事进行启发,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运用简笔形象,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性地进行想象添加的尝试,从不完整到完整,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构图方法,从而在尝试指导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实践证明,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生动地感受美,动情地欣赏美,尽情地创造美,学生审美能力在美术课堂中得到充分的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审美教学范文第4篇

语文教学是一个外延无限的过程,课堂的四十分钟,只能算是杯水车薪。教学的触角伸向课外,是有识之士的一种共识,美育在教学中的渗透也一样,但若只限于课内,是十分狭隘的。因为,学生更易于在活动中体验美育,所以美育在语文

课外活动中的渗透,能促进课堂教学,具有相得益彰、事半功倍的功效。

(1)开发思维,促进交流。利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举办辩论比赛,口语交际活动,让学生进行充分准备,运用完备的陈辞,展开激烈的辩论,使学生的思维插上了翅膀,尽意驰骋飞翔,此过程,开发了学生思维,提高了学生语言能力。活动中,让学生交流好词好句,开展评论,既能培养学生交流的能力,又能促进语文课堂的教学,能起到促进学生发展,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

(2)增强体验,朗读探究。

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的阅读教学应当重视朗读,在朗读中陶冶孩子们的情感,激发想像。如诗歌《瀑布》最后一节,描绘了瀑布的形态:好伟大啊,一座珍珠的屏!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这是作者对瀑布的由衷的赞美。教学时,首先,我通过让孩子们从欣赏画面入手,一下子把孩子们带入奇妙世界中去,并让他们喜爱朗读心爱的作品,同时抓住关键词语适时引导感情朗读,在此基础上,孩子们很快进入了教师所创设的梦幻世界,达到了文与情地交融,激发了孩子们读书的热情!然后我先用轻柔、缓慢的语调,赞美的语气范读,风中瀑布那轻烟袅袅上升的那情景,迷雾朦胧、细尘飘洒的姿态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在范读中使学生感受到了瀑布的形象美。教师融情的范读,景随声出,便可以唤起学生心中“珍珠屏”美的形象。

(二)重视课堂教学提升审美能力

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在美感愉悦中乐学,最为关键的,离开了审美化,语文课堂教学就会索然无味,枯燥了。

1、剖析形象,审美鉴赏

审美的主体是学生个体,审美的对象是形象。小学语文大多作品是艺术经典,它用语言来刻画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及人与人之间的具体的生活场景,它所呈现的形象是活灵活现、丰富多彩的。在语文教学中,要努力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鲜活起来,把课本语言内化成学生语言,使学生与作品中人物产生共鸣,强化艺术感受。要使学生加深对形象的鉴赏,可从哲学角度出发。

(1)联系的角度。教师和学生解读文本时,若孤立理解人物形象,那只能是片面的。必须全面地,联系地理解人物形象,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进行解读,更有利于学生感悟人物性格。课堂教学时要从联系的角度,对课文写作的相关背景进行相应的介绍,有助于激发学生情感,理解形象。

(2)突出重点。历来的文学作品,以塑造典型人物,最逼真、最能打动人。教学时可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等重点突破。在感受人物形象的教学中,可通过创设图片、音像等情景、激情朗读等现代教学手段来实现教学目标。

(3)注重细节。一个标点,一个词语,一句话的教学,都应显示教者的睿智,学者的聪慧。细节教学可以引导学生紧扣细节,一点突破,由点及面,既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又能凸现文章主旨,提高了语文教学实效。细节教学给我们的启迪是多方面的。现实生活中,大起大落,大悲大喜的事情固然能打动人,给人以美感。而那些不起眼的小事同样能打动人,正如美的范畴一样,除了崇高之美,还有和谐之美。血战沙场、英勇献身是一种崇高的美,而生活中的一颦一笑有时也会令人铭刻在心,因此引导学生紧扣课文中的细节进行启迪,十分有利于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2、激发想象,美化心灵

黑格尔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在审美活动中,想象力是必不可少的,创作如此,欣赏亦如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能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意义和意境的把握,从而使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审美的愉悦。吟诵李白的不朽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出现在人的脑海里的何止是黄河呢?也许是浩瀚无际的大海,也许是一泻千里的黄果树瀑布,也许是滚滚东去的长江……想象在人们头脑中迭现的是许多波澜的画面,使审美的感受更丰富了。

老师们可借助儿童生活经验和想象能力,引导他们根据课文内容,在头脑中再现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画面,这不仅顺应儿童长于具体形象思维的心理年龄特点,有助于理解课文,而且可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

通过范读激情、配乐激趣、情景动情、角色悟情等形式,引领学生在细细品味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感悟语言美。在课外,学生创作、排练、表演课本剧、相声,写调查报告,这些活动不仅会让学生学会与此相关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探究过程中生成愉悦感和美感。

审美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古诗 教学 审美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052-02

只有达到进入诗歌意境的较高层次的读诗境界,才能领悟到我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才能达到我们教学古诗这一体裁所要达到的目的,也才能真正品尝到古诗的美的真谛。如何做好古诗教学的审美化?本人有以下几方面的认识:

一、古诗的美感特征与古诗的审美化教学

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古诗,唐宋诗歌占了绝大多数,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如唐代以清新自然、朴素为美的“诗仙”李白的《静夜思》、《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赠汪伦》等;以“沉郁顿挫”为主要风格的“诗圣”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江畔独步寻花》等;以平易通俗著称的白居易的《草》、《暮江吟》;以“静”为主要美学追求的王维的《鹿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宋代世称“王荆公体”诗人王安石的《梅花》、《泊船瓜洲》;清雄豪放、旷达飘逸的苏轼的《题西林壁》……因为古诗的用字用词非常讲究推敲,字词含义深刻,理解起来较困难,因而采用传统的“就词论词、就句译句”法教学,学生往往不能进入意境、领会其中韵味。那么如何让古诗教学更为生动、活泼、富有创造性呢?国家教委“九五”重点课题“学校美育系统与美育心理发展实验研究”在审美化教学方面做了一种有效的探索。这种审美化教学中的学科美育课便包括了语文美育课、数学美育课等。语文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展现语文知识美、语文能力美的过程,没有审美意识的渗透和培养的语文教学不是完美的语文教学。“语文美育是语文教育与审美活动统一的过程,即教师指导学生以语文学习为审美对象而感知美、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

二、古诗教学审美化对教师和环境的要求

古诗教学审美化不同于常规的认知教学,因而不但需要教师具有一般语文教师的特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敏锐的观察、持久的记忆、创造的思维、丰富的想象、高尚的情感等),而且对教师的语言及知识范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教师的语言美

语言是传授知道、教书育人的载体。曾有美学观点认为:“语言先于审美形式,审美形式先于审美感性,这就意味着,语言才是第一性的,是一切的起点。”

2.老师的知识范围

进行语文美育,教师除了应具备语文专业知识、教育专业知识、普通文化知识外,还特别强调艺体知识(即琴、棋、书、画、舞、体等方面的知识)和美学、美育知识。语文美育是教师指导学生以语文学习为审美对象而感知、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应具有基本的美学、美育知识,如美的本质、美的存在形式和美的形态、审美心理、美育的特点及实施途径等。如果让一个没有一点美育与美学知识的教师去搞美育,无疑有“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之嫌。

三、如何实施古诗教学审美化

“语文美育的过程,概括说来,也就是培养审美意识、发展美的鉴赏能力、训练美的创造力的过程。这三项也是语文美育的基本任务、主要内容。”因此,古诗的审美化教学也须按照如下的“美的规律”来进行。

1.在美的导入中感受情境美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导入是美的载体,是教师谱写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是教师的学识、口才、智慧的综合体现。精心设计导入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寓美育于教学导入中,能使学生进入美的情境,引发学习兴趣。美是通过视角和听觉辽两扇窗户而被感知的。老师的教学导入中先用情境熏陶法激起学生对美的初步感受,能为后面的课堂教学起好铺垫作用。

2.在美的朗读中感受音韵美

大家都知道,审美意识的培养,首先应从对美的感受出发。审美感受力是阅读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主观条件,当然也是古诗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主观条件。朗读这种审美活动是以审美感受为基础的,并且审美感受贯穿于朗读过程的始终,没有审美感受力就没审美。提高审美感受力的一种重要方法就是“美读”。

古诗的音韵美还体现在节奏上。五言古诗的节奏分分配为二三句式或二二一句式。如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七言诗节奏分配为二二三句式或二二二一、二二一二句式。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转∥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人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因此,在训练学生朗读时,要让其充分体会节奏参差和单调铿锵之美。

3.在美的观察中感知形象美

在语文美育过程中,要使学生感知美,必须把语文同它所表现的事物联系起来,直接去观察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从而获得直接的审美经验,发展审美感受能力。

观察是感知美的门户,是审美的“眼睛”。正如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观察能使学生发现美的事物,产生新鲜的感受、深刻的认识以及深远的联想,丰富的美感。

古诗蕴藏着丰富的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一首首古诗就是一幅幅隽永的画面,它们或色彩斑斓,或宁静淡雅,是诗人将现实中的自然美写进诗歌,因而必然反映大自然的直观性、可感性,生动逼真地再现大自然的形象。在这里,美和形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离开了具体生动的形象,美和美感就失去了依托。因此,在教学中,可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形象美。

综上所述,古诗教学审美化是使古诗教学的认知活动与审美活动相统一。它需要具有一定审美素质的教师充分利用古诗的美感特征按照“美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学生在审美化教学的美感愉悦中接受知识,既达到审美目标又同时更好地达到知识、能力目标。

参考文献:

[1]《语文教育心理学》杨成章主编,1994年版,P371。

[2]《语言乌托邦》王一种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7月版,P45。

[3]《艺术作品的本源》(1950)(诗、语言、思)海德格尔著,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