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励志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今年25岁的袁占彪出生于青海西宁互助县的一个贫困家庭。在他13岁时,父亲因脑溢血突然离开人世,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全压在了母亲身上。
看到母亲每日为十多亩地辛勤劳作,袁占彪很是心疼。他想放弃学业,减轻母亲的经济负担,但遭到了母亲的坚决反对。母亲对他说:“家里的贫困是暂时的,我能扛得住。我只希望你能好好学习。”从此,袁占彪一头钻进了初中课程的学习中。经过艰辛的努力,初中毕业参加中考,他的成绩位列全校第一。
然而,懂事的袁占彪只要一想到母亲那快压弯的背,就忍不住落泪。他何尝不想上高中,读大学,但家里实在太穷了,实在没办法同时供他和弟弟读书。家里除了一盏电灯,没有任何家用电器,就连每月的两元电费也要向邻居们借。
于是,袁占彪含泪对母亲说:“我已经15岁了,是‘男子汉’了。我计划先辍学打工,帮助家里减轻负担,供弟弟上学。等家里经济条件稍好的时候,我再上大学。”
2000年的秋季,当同学们愉快地踏入高中,开始了崭新的学习生活的时候,袁占彪却正式辍学在家,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干起了农活。农忙时,他在家同母亲一起种地,农闲时则到西宁打工。他什么苦活儿都干过:端过盘子,干过建筑小工,甚至修过青藏铁路。一年下来,挣了四千多元。虽然收入不高,但毕竟能够养活自己,还能把剩余的钱寄给家里供弟弟读书。
2007年的春节,袁占彪初中时的一个同学来找他玩。此时袁占彪的弟弟已长大成人且已念了大学,于是他的同学就鼓励他:“你学习成绩那么好,何不去读书考大学?”看到当年比自己学习成绩差的这位伙伴都考上了大学,袁占彪不禁心动了。当晚,袁占彪兴奋得一夜未睡,心里一直在想:“我要读书,我要考大学!”在同学和母亲的热情鼓励、支持下,袁占彪重拾课本返回校园,读起了初三。只花了四个星期,他的学习成绩就稳坐了第一名的宝座。后来,他又来到教学质量更好的西宁28中继续读书。两个月后参加中考,他以全县第三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互助一中宏志班。
2010年高考,袁占彪考了558分,以学校第八名的成绩考入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2010年9月1日,袁占彪拿着6 000元生源地助学贷款及向亲戚借的3 000元到校报到。作为华中科技大学2010届“最大龄”新生,1985年12月出生的袁占彪明显比“90后”的同学成熟。师生们在得知他的不平凡经历后,无不深受感动。他们迅速在学校网站上宣传他的事迹,将他称为“励志哥”。
10月3日, 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日本分子细胞生物学家大隅良典,获奖理由是,他的研究揭示了细胞自体吞噬的机制。
71岁的大隅教授研究的是细胞“自噬”,通俗点的理解是:细胞自己吃自己,就是细胞吞噬清除内部的代谢残渣,顺便回收有用的零件材料。细胞自噬很早就被发现了,但人们一直没搞懂自噬的机制。大隅教授的贡献在于,他找到了酵母这种简单又与人体细胞相似的实验模型,将复杂问题化难为易。
不同于那些一帆风顺的天之骄子,大隅教授的故事,比较坎坷。
1945年,大隅良典出生在日本福冈县,父亲是一位工科教授。小时候,哥哥常常买科普书籍给他看,他最喜欢的是《动物的历史》《空气的发现》以及法拉第的《蜡烛的化学史》,这些书启发了他对科学的兴趣。
十几岁时,大隅决心要当化学家,但当他进入东京大学化学系时,却冷静了下来。他认为化学体系已经非常成熟,他不太可能干出什么大成就。于是,他决定转专业去学生物。
可是从本科到博士,他都“表现一般,没做出什么东西来”。由于博士论文没通过答辩,他连学位都没拿到。他又花了两年时间重读,虽然顺利毕业,却因日本的科研环境不好,连工作都很难找到。无奈之下,他只好远去美国,进入诺奖得主埃德尔曼的研究所当博士后。
大隅说自己在美国的日子是“这辈子最艰难的时光”。他研究的是大肠杆菌,而埃德尔曼实验室主要研究发育学,他一窍不通,只能从头学起。抑郁苦闷地干了一年半后,实验室来了一个新同学,他的研究方向是酵母细胞内的DNA复制,大隅决定加入他的研究。从那之后,他就和酵母结下了不解之缘。
毕业后大隅返回日本,回到母校东大就职。当了九年实验室助手后,1986年才升任讲师,1988年成为助理教授,有了自己的实验室。小得可怜的实验室一开始只有他一个人。在开始研究自噬时,也只多了两个学生。但正是在这个小地方,他解决了上世纪60年代以来就困惑着大家的自噬难题。
谈及自己的成功时,大隅经常用“幸运”来形容。他说自己的兴趣在于做别人不做的事,发现一个课题无人问津时,他会非常开心,做研究的妙趣就在于:“自己是世界上第一个看到的人,这种满足感对科学家而言是最大的动力。”
跳车失去双腿,
流浪街头卖唱为生
1983年,陈州出生在山东临沂一个小山村里。6岁时父母离异,不务正业的父亲狠心扔下他走了。陈州只好跟着靠拉二胡卖艺为生的爷爷,走街串巷讨生活。
1995年5月,在一次流浪中因没钱买票,祖孙俩偷偷爬上一辆运煤的火车。本来他们想从潍坊去济南,火车出发后,才发现坐错了方向,情急之下两人一咬牙便从疾驰的火车上跳了下来。
没想到悲剧瞬间发生,12岁的陈州当场被摔得头破血流昏死过去,后被铁路工作人员发现救起送到了医院。为保住性命,他被高位截肢,失去了臀部往下10厘米以外的肢体。
“吃喝拉撒睡,全在床上,也不想吃饭。那时我觉得全完了。”整整躺了两个月,每晚最清醒时,就是听到爷爷在院子内的哭声。“那哭声,让我挺了过来。”陈州说,那是一个冬天,他截肢后有了第一双“鞋”,是他让爷爷给找来的旧轮胎片。他学会了靠挪动轮胎片,用手支撑自己爬动行走。
一年后,能独立“行走”的陈州,为了不再拖累年迈的爷爷,便在一个深夜悄悄离开了家。他在街头给人擦过皮鞋、卖过报纸。1997年在浙江嘉兴街头,陈州遇到了一个在街头卖艺的残疾人。两人相视一笑,陈州被邀请到“舞台”中央,为大伙唱首歌。陈州天生一副好嗓子,他动听的歌声打动了观众,也打动了那位残疾艺人。
于是他就开始跟随那位流浪艺人学习唱歌。从没上过学的陈州,从识字、认五线谱一点点自学。靠勤学苦练,他的歌声越来越美,也越飘越远。一年后陈州买来简单的音响设备,开始独自演出。
结识心仪姑娘,
顶着压力结婚生子
2001年初,陈州到江西九江演出,他把“演唱会”的地点选在了一个服装店门口。一个叫喻磊的女孩在店里卖衣服,她前一天才从南昌过来,恰好那天比较闲,就出来看热闹。哪知一看,女孩就“钉”在那儿挪不动步了。她发现陈州虽是个残疾人,但他有一颗坚强的心,而且幽默、乐观。很快,女孩就被这个另类小伙所吸引,总感到他身上有一种说不出的魅力,很“爷们”的那种。有趣的是,见一位身材苗条、皮肤白净的美女一直含情脉脉地盯着自己,陈州也觉得很好奇,因为这种眼光对他来说显得珍稀而温暖。
一直到演出的第八天,他俩才开始闲聊,没想到竟越聊越投缘,于是两人就互留了联系方式。陈州在九江28天,老天连续下了18天的雨。在这些日子里,陈州每天都会和喻磊通电话,从开始的5分钟、10分钟到半个小时、一个小时,后来甚至有过7小时的记录。
渐渐地,喻磊对陈州由怜生敬,由敬生爱。从最初的简单问候,到最后的无所不谈,两人开始相约见面。喻磊贴心地送给陈州一个水杯,因为“歌星”在街上演出需要经常喝水。收到杯子的陈州乐坏了,没有准备的他立马起身“走”到附近广场的气球摊上,买了一只小鸟气球送给了喻磊。
就在小伙子准备离开九江的前三天,他往喻磊店里打电话,她的同事说她生病了,但不知道在哪家医院。陈州听说后,就立马去附近的医院找,当时下着小雨,他“走”了4个小时。当看到陈州出现在医院,靠着墙,身上还滴着雨水时,喻磊被感动了。浑身湿透的陈州陪着喻磊做完治疗,随后将她送回了集体宿舍。这场“意外”后,喻磊深深地爱上了陈州,并主动向他表白。
喻磊和一个残疾人交往亲密的消息,很快就传到经理的耳朵里,经理以要维持店面形象为由,要求喻磊不再与陈州来往,女孩毫不犹豫地辞去了服装店的工作。她对陈州说:“我不上班了,我跟你一起走可以吗?”陈州坚定地说:“可以!”就这样,喻磊顶着各方压力和陈州一起走上了流浪的路。他们一边卖唱,一边流浪。“喻磊如天仙般飘然而至,我觉得这简直就是上天对我的恩赐,直到这时才感到原来世界是这样的美好!”
一对年轻人卿卿我我,正处在柔情蜜意中时,却很快就有了令人痛苦的离别。2001年6月的一天,磊喻忽然接到母亲的电话,说父亲生病了,让她马上回家。陈州得知这一消息,几乎未加思索,就从这些年卖唱积攒的钱中取出一万块递给喻磊,叫她赶快回家去探望父亲。
喻磊走后,陈州的朋友们都嘲笑他被骗了,女孩离开后真的一下子没了音信。那些日子,在异乡漂泊的陈州内心感受煎熬,“难道女友真会像小鸟那样飞走了,再也不会回到自己身边?”他真不敢想象,如果生命中没有喻磊相伴,今后的日子该怎么过?短短十几天仿佛过了几个世纪,一天傍晚,陈州正失魂落魄地在街头卖唱,一个熟悉的身影忽然出现在了他的面前。小伙子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天啊,眼前的美丽女孩正是他日思夜想的喻磊!两人相拥的那一刻,滚烫的泪水都夺眶而出。
原来,喻磊自从离开九江跟着陈州流浪后,差不多半年没跟家里联系,母亲打电话到她原来所在的服装店找她,得知女儿跟一个无腿男“私奔”。喻磊的父亲气坏了,他们决定拆散喻磊与陈州,并想出了一出苦肉计来,谎称喻磊父亲生病,将她骗回家。女孩一回家便被软禁了,手机也被没收了。时间一天天过去,喻磊为了回到陈州身边,玩起了绝食、哭闹,均不奏效。后来,趁父母出去办事,她对妹妹说尽好话,才得以脱身。
喻磊再次回到陈州身边后,两人对这份感情倍加珍惜。2003年5月,他们的爱情结晶陈玉娇出生了;2007年6月,他们又有了第二个孩子陈建宜。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陈州正在北京。这位不屈的硬汉,当即在北京为灾区捐献了500元善款。之后,陈州和妻子一路风餐露宿奔赴汶川,并将自己沿途卖艺募得的善款全部捐献给灾区。
征服三山五岳,
泰山之巅举行浪漫婚礼
2010年9月10日,在得到岳父母的肯定后,陈州与喻磊领了结婚证。此时他又有了新的挑战目标:这位无腿男决定用双手攀遍三山五岳,创造一个世界级纪录!对此也曾有不少人提出质疑。因为陈州没有腿,他的直立就是用10厘米左右的大腿残肢“站”在两只25厘米见方的小箱子上;他的“走路”,就是用双手支撑起身子,挪动那两只小箱子。一个连走路都要靠双手艰难前行的人,怎么能爬山?
“我只想用自己的行动,让残疾朋友明白,我们同样可以拥有一个非常精彩的天地和空间。”后来陈州靠双臂竟奇迹般地先后爬上了黄山、庐山、雁荡山和衡山、嵩山、恒山,但最难征服的是天险华山,别说无腿人,就是身体健壮的棒小伙想攀爬上去也绝非易事,因为它在五岳之中是最险的。
2012年8月12日9点,在华山脚下的玉泉院广场,陈州靠这两只木盒子支撑身体,开始向2155米的华山之巅进发。陈州9岁的女儿和5岁的儿子也赶来为他加油。陈州不紧不慢挪动身体,走完玉泉院长长的台阶后,走到进山路的陡坡上时,陈州的“步伐”慢了下来,因为他要完全靠双臂力量支撑前行,所以走陡坡要比走台阶更困难。30分钟后,陈州到达华山西大门略做休整。11时,陈州正式向华山之巅发起挑战。一路上,不停有游客为他鼓掌加油。有一名法国女士还专程两次赶到陈州面前,弯下腰拍拍陈州肩膀,并为他竖起大拇指。
当晚,他如期抵达华山北峰。第二天早上8点,又开始了华山南峰的攀登。在行走时,他用手支撑的小木箱在攀登时打滑,陈州干脆放弃了两个小木箱,直接用手支撑身体,徒手直接攀爬。攀南峰的第一个难题便是华山天梯。九十度的天梯,完全要靠抓扶着铁链上行。
此时的陈州,运动服后背已全部被汗水浸透,在艰难的攀爬行进中,看到他抓着铁链的双手不停颤抖,而手上已磨出很多血泡,周围人开始善意地劝他放弃。但陈州仍是笑着摇摇头,“成功和失败,就在一瞬间。而残疾人,最重要的就是最后的坚持。”就这样,顶着酷暑,陈州终于以惊人的毅力成功登上华山之巅!
陈州心里始终有个鲜为人知的遗憾,在2010年与喻磊领证时,限于经济条件没有能力举办一场像样的婚礼。征服凶险的华山后,2012年8月23日,农历七月初七这天,陈州携心上人共同登上有“五岳之尊”的泰山之巅,在那里为她补办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浪漫婚礼。陈州万万没有想到,多家媒体对此事进行了报道,甚至惊叹这是“世界最酷婚礼”!
当我们被老师批评,被同学排齐,被父母责骂时,我们心中充满的只有怨恨,因为我们只是站在了自己的角度去思考一切,并没有去真正理解他们。
童年时的记忆依旧如昨天刚发生的一样。我静静地站在沙发前,低着头好似委屈似的听着父母地批评,我厌烦极了,也委屈极了,但又不敢说,心里想,你们根本不理解我,随着这一想法,我的脑海里竞开始胡思乱想起来。可是我什么时候站在你们地角度上去理解你们呢?难道在这之间就只有你们理解我,我不会理解你们吗?
“一定要学会理解!”我原以为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会在经历挫折、风波之后,理解人的心理也会自然而然产生。可是理解的机遇每次在我身边滑过,我最终还是没有学着去理解,当我踏着这留下的足迹寻找时,他却像个小孩似的与我玩躲迷藏。难道理解就是这样可望而不可即吗?
[关键词] 知识管理组织知识管理个人知识管理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环境下,人们日益认识到知识管理的重要性。“知识资本”将成为创造财富的实际推动力。谁能创新知识和善用知识,谁就能制胜,就能获得较大的利益。因此,知识管理将成为企业和个人竞争的关键。
一、知识管理的概念
知识管理是建立在信息管理基础上的更高级的管理,它保证能够在最需要的时间将最需要的知识传送给最需要的人。它强调如何设计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得信息与信息、信息与人、信息与过程联系起来,通过改变员工的思维模式为方式,建立起知识共享与创新的企业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建立起知识共享与创新的企业内部环境,从而实现运用集体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最终达提高企业业绩的目的。
二、知识管理的分类
知识管理分为组织知识管理和个人知识管理。组织知识管理是把知识(信息)作为最重要的资源,把知识和知识活动作为企业的财富和核心,对信息的获取和传播、知识的学习和运用、知识的创新、知识交换,以及企业内部知识的共享和共享的结构、知识水平的提高进行管理,发挥员工和集体的智慧,在知识创新中谋求生存和发展。
个人知识管理是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帮助个人有效地管理飞速增长的信息,是把个人认为最重要的且将成为个人知识库的信息进行整合的框架,它为那些零散的、随机的信息转换成可系统利用的和可扩展的个人知识提供了一种策略。
三、组织知识管理与个人知识管理的关系
组织知识管理和个人知识管理是相辅相成的。组织知识管理可以对个人知识管理提供帮助,而个人知识管理也可以对组织知识管理有所裨益。
组织知识管理有如下特点及要求:(1)成本高。进行知识管理的企业其内部必须要有先进完善的计算机和通信系统用于知识的收集、传输和处理,而且还要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充分发挥其才能去开发和利用知识。因此,知识管理必须要以大量的资金和人才投入为前提。(2)高度市场化。知识管理强调应用性和实用化,针对市场所需而构建知识管理内容。知识的所有者希望有效利用知识,使知识的使用者了解其应用价值,并将知识运用于价值创造中,从而使其市场价值最大化。(3)企业员工间的需要相互信任。进行知识管理的企业要求在企业内实现知识共享与创新,需要企业员工必须积极协作、充分信任,营造良好的环境,在保守企业秘密的前提下促进企业内部知识互动。(4)需要人员和技术的高度藕合。知识管理在拥有先进技术设备的基础上,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和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有效的开发、创新,才能产出最大效益。因为企业员工的灵感随时随地产生,要给他们提供相应的硬件和软件设备,使他们随时随地与他人交流而不局限于办公室,因而企业的系统知识平台应全天候地开放。企业必须满足这些要求才能实施组织知识管理。
目前,国内只有少数大型企业具备以上要求,而大部分中小型企业则不能完全达到这些要求。所以根据国内企业的形势,可以将个人知识管理作为企业实施组织知识管理的一个突破口。因为个人知识管理靠的是个人发展的需要产生的强烈推动力,涉及的东西比较少,实施起来比较简单和容易操作。如果大部分人了解、理解、实施了个人知识管理,那么组织知识管理的实施就可以摆上日程。
个人知识管理可以推动企业实施组织知识管理,(1)组织更多的是要求知识的共享,对自己实施知识管理的个人要比没有实施个人知识管理的个人更明白共享的意义,因为个人知识管理中很重要的一块就是个人必须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包括人际圈子、组织提供的信息平台、报纸杂志,而个人要想在自己的人际圈子得到他想要的知识,他必须能给别人提供价值得到别人的认可,即他必须能分享自己已有的知识,因此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共享将成为个人的一种习惯。(2)如果每个员工能对自己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这样就能提高员工个人的竞争力,再加上组织内有效地实施组织知识管理,那么整个组织的竞争力自然比没有实施个人知识管理的合力要大。(3)在工作中,有效的个人知识管理加快了信息的处理过程,降低了旷工和流线操作的费用,提高了工作效率竞争性。因此,如果企业首先推行个人知识管理,那么组织知识管理就指日可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