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厂安全卫生规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电气设备和线路的绝缘必须良好。裸露的带电导体应该安装于碰不着的处所;否则必须设置安全遮栏和显明的警告标志。电气设备必须设有可熔保险器或者自动开关;其金属外壳,可能由于绝缘损坏而带电的,必须根据技术条件采取保护性接地或者接零的措施。
(2)行灯的电压不能超过36伏特,在金属容器内或者潮湿处所不能超过12伏特。
(3)电钻电镐等手持电动工具,在使用前必须采取保护性接地或者接零的措施。
关键词:污水处理;运行管理;设备;记录
1.工程介绍
楚雄市供排水有限公司第一污水处理厂位于楚雄市程家坝收费站旁,采用的污水处理工艺为Carrouset氧化沟二级生物处理工艺,日设计处理规模4万吨,设计排放指标为国家二级排放标准,即BOD5≤30mg/L,SS≤30mg/L ,CODcr≤100mg/L。该厂于2004年6月1日投入试生产,2005年9月5日正式投产,工程总投资5484.78万元。
2.污水处理厂试运行管理
污水处理工程试运行,不但要检验工程质量,更重要的是要检验工程运行是否能够达到设计的处理效果。污水处理工程试运行的内容和要求有:(1)通过试运行检验土建、设备和安装工程的质量,建立相关设备的档案材料,对相关机械、设备及仪表的设计合理性、运行操作注意事项等提出建议。(2)对某些通用或专用设备进行带负荷运转,并测试其能力。如水泵的提升流量与扬程、曝气设备充氧能力、刮(排)泥机械的运行稳定性、保护装置的效果、刮(排)泥效果等。(3)单项处理构筑物的试运行,要求达到设计的处理效果,尤其是采用生物处理法的工程,要培养(驯化)出微生物污泥,并在达到处理效果的基础上,找出最佳运行工艺参数。(4)在单项设施试运行的基础上,进行整个工程的联合运行和验收。确保污水处处理能够达标排放。
3.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管理
3.1预处理的运行管理
3.1.1格栅间
(1)格栅工作台数的确定:通过污水厂前部设置的流量计、水位计可得知进行污水厂的污水流量及渠内水深,再按设计推荐或运行操作规程设计的入流污水量与格栅工作的关系,确定投入运行的格栅数量。
(2)栅渣的清除:格栅除污机每日什么时候清污,主要利用栅前液位差来控制,必要时结合时开时停方式来控制。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值班人员都应经常巡视,以手动开停方式积累的栅渣发生量决定于很多因素,一天、一月或一年中什么时候栅渣量大,管理人员应注意摸索总结,以利于提高操作效率。此外,要加强巡查及时发现格栅除污机的故障;及时压榨、清运栅渣;做好格栅间的通气换气。
(3)定期检查渠道的沉砂情况:由于污水流速的减慢,或渠道内粗糙度的加大,格栅前后渠道内可能会积砂,应定期检查清理积砂,或修复渠道。
(4)做好运行测量与记录:应测定每日栅渣量的重量或容量,并通过栅渣量的变化判断格栅是否正常运行。
3.1.2污水提升泵房
(1)泵组的运行调度
污水厂的污水进入泵房前一般不设调节池,为保证抽升量与来水量一致,泵组的运行调度应注意:a、尽量利用大小泵的组合来满足水量,而不是靠阀门来调节,以减少管路水头损失,节能降耗;b、保持集水池的高水位,可降低提升扬程;c、水泵的开停次数不可过于频繁;d、各台泵的投运次数及时间应基本均匀。
(2)注意各种仪表指针的变化
如真空表、压力表、电流表、轴承温度表、油位表的变化。若指针发生偏位或跳动,应查明原因,及时解决。
3.2氧化沟及沉淀池的运行与管理
(1)经常检查与调整氧化沟配水系统和回流污泥的分配系统,确保各池之间的污水和污泥均匀。(2)经常观测氧化沟混合液的静沉速度、DO、SV及SVI,若活性污泥发生污泥膨胀,判断是否存在下列原因:入流污水有机质太少,氧化沟内F/M负荷太低,入流污水氮磷营养不足,PH值偏低不利于菌胶团细菌生长;混合液DO偏低;污水水温偏高等,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污泥膨胀。(3)经常观测氧化沟的泡沫发生状况,判断泡沫异常增多原因,并及时采取处理措施。(4)及时清除氧化沟边角外飘浮的部分浮渣。(5)每班测定氧化沟混合液的DO,并及时调节表面曝气机的转速,以控制DO达到一个合理的水平。(6)注意氧化沟护栏的损坏情况并及时更换或修复。(7)经常检查并调整沉淀池的配水设施,使进入各池的混合液均匀。(8)经常检查并调整出水堰板的平整度,防止出水不均和短流,及时清除挂在出水堰板的浮渣。
4.活性污泥系统的运行管理
4.1运行调度
4.1.1活性污泥系统的运行调度
在运行管理中,经常要进行调度,对一定水质水量的污水,确定表面曝气机的运行速度、台数,以及多大的回流能力,每天要排放多少污泥。
4.1.2活性污泥系统的控制周期问题
处理厂对活性污泥系统很难作到实时调控。曝气系统应实时控制;回流比可在较长的时间段内维持恒定。
4.1.3异常问题对策
由于工艺控制不当,进水水质变化以及环境因素变化等原因会导致污泥膨胀、生物相异常、污泥上浮、生物泡沫等生物异常现象,要求运行操作人员要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遇到以上问题及时处理并上报公司。
4.1.4污泥脱水机的运行管理
(1)经常检测脱水机的脱水效果,若发现分离液(或滤液)浑浊,固体回收率下降,应及时分析原因,采取针对措施予以解决。(2)经常观测污泥脱水效果,若泥饼含固量下降,应分析情况采用针对措施解决。(3)经常观察污泥脱水装置的运行状况,针对不正常现象,采取纠偏措施,保证正常运行。(4)每天应保证脱水机的足够冲洗时间,当脱水机停机时,机器内部及周身冲洗干净彻底,保证清洁,降低恶臭。否则积泥干后冲洗非常困难。(5)按照脱水机的要求,经常做好观察和机器的检查维护。(6)经常注意检查脱水机易磨损情况,必要时予以更换。(7)及时发现脱水机进泥中泥中砂粒对滤带的破坏情况,损坏严重时应及时更换。(8)作好分析测量记录。
5.污水处理机械设备的运行管理
5.1污水处理厂设备管理
污水处理厂的所有设备都有它的运行、操作、保养、维修规律,只有按照规定的工况和运转规律,正确地操作和维修保养,才能使设备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同时,机械设备在长时期运行过程中,因摩擦、高温、潮湿和各种化学效应的作用,不可避免地造成零部件的磨损、配合失调、技术状态逐渐恶化、作业效果逐渐下降,因此还必须准确、及时、快速、高质量地拆修,以使设备恢复性能,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5.2建立完善的设备档案
设备档案包括技术资料、运行记录、维修记录三个部分。
6.污水处理电气设备的运行管理与维护
高压配电装置运行前应做相应的检修,运行中对电气开断元件及机械传动、机械连锁等部位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修。而正确的检修方法是保证装置的安全运行及延长使用寿命的重要条件,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维修人员才能进入断路器室等进行检修,这样方能确保维修人员的人身安全。
7.污水处理厂自动化与测量仪表的管理与维护
7.1污水厂运行工艺参数的在线测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污水处理工艺的要求,污水处理过程自动化控制也越来越多,也就需要大量的现场在线测量仪表的应用。在污水处理过程中,需要测量的参数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污水处理厂的进、出水温度,氧化沟中的溶解氧,污水中的PH值,污泥浓度、浊度等。测量仪表种类很多,结构各异,因而分类方法也很多。按仪表使用的能源和信号分类,可分为气动仪表、电动仪表和液动仪表。按安装方式分类,可分为架装仪表和盘装仪表;按组成形式分类,可分为单元组合式仪表和基地式仪表;按所测量的参数分类,可分为压力仪表、液位测量仪表、温度测量仪表、流量测量仪表、成分分析仪表。
7.2测量仪表的日常维护与管理
自动化检测仪表应用于污水处理领域相比于其他生产领域要晚的多,从设计、施工、安装到日常管理及仪表人员的操作、维修、维护水平都需要进一步提高。对于污水处理厂在线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定期检查,标定调整,是保证其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
8.污水处理的运营管理
8.1运行考核的主要指标
为加强污水处理系统运行管理工作,必须对处理成本、处理总量、处理质量、设备(设施)完好率、设备运转率、能源(材料)消耗、安全生产等一系列指标进行考核,以便反映和掌握运行系统总体状况。
8.2记录与统计
在污水处理系统的日常管理中,有系统的记录与统计分析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每年每月乃至每日都要进行及时记录,并注意检查原始记录的准确性与真实性。做好收集、保存、积累分析、整理与汇总等工作。
8.3管理制度
在污水处理运行系统的日常管理中,为了运行好各种设施设备,管理好各种运营工作,保证设备正常稳定地发挥作用,保护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需要污水处理运行系统建立和执行岗位责任制等一系列整套规范化管理制度,并通过奖励和批评,鼓励职工贯彻执行规章制度,使污水处理厂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积极、主动、熟练地投入日常运行和维护保养工作之中。
8.4安全技术管理的基本要求
安全技术管理是对安全技术工作进行的组织、计划和控制活动。主要包括:对工艺和设备的管理;对生产环境安全的管理;组织制定和实施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加强个人防护用品的管理;组织制定安全技术标准。
8.5对工艺和设备的管理
生产工艺过程产生的危险因素,是导致事故发生、造成人员伤亡和财物损失的主要危险源。加强生产工艺过程安全技术管理,是防止发生事故,避免或减少损失的主要环节。生产工艺过程安全技术管理主要包括工艺安全管理和设备安全管理。
8.6对生产环境的安全管理
污水处理厂的环境安全,是保障生产者安全与健康的基本条件。国务院颁布了《工厂安全卫生规程》其中厂院、道路、坑、壕,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和废料的堆放,及建筑物、电网等的安全卫生要求;工作场所总体布置、危险护栏、地面、墙壁、天花板、采光、降温、防寒、供水等一般安全卫生要求;特殊环境(如气体、粉尘和危险品)的劳动条件和安全卫生要求。
8.7组织制定和实施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污水处理厂应当根据国家的主管部门颁发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各工程、各岗位的实际需要定出安全操作的详细要求,以进一步实施这些规程,确保操作安全。
关键词:安全;机械;危险有害因素;预防
Abstract: Through the ident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risk and harmful factors from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Nanjing Machinery Factory, the methods of identifying and analyzing the risk and harmful factors related to the machinery factory were presented in this study. In addition, some prevention measures against the different risk and harmful factor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Security; Machinery; Risk and Harmful Factors; Prevention
中图分类号:P624.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工厂按类别一般可分为化工工厂、机械工厂、冶金工厂、发电工厂等。我国对企业的安全评价是从2002年起步的,开始涉及的大都为化工企业,因其是易发生火灾、爆炸等恶性事故的高危行业[1],而后才涉及到机械工厂、冶金工厂等其他行业。对于机械工厂的安全评价,部分评价人员将其完全或大部分参照化工工厂的安全评价来进行,这导致了机械工厂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也变成了火灾、爆炸和中毒,因此对策措施往往也偏重于预防火灾、爆炸和中毒。其实,这忽略了机械工厂本身的特点,机械工厂使用量大的是起重设备、金属加工机械设备、焊接设备、探伤设备及叉车和水平运输机械等,涉及的物料大都为金属物料,机械工厂使用的危险化学品数量一般都很少,这就意味着机械工厂易发生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是起重伤害、机械伤害、触电、电离辐射、车辆伤害、粉尘危害、噪声危害、射线辐射危害等。机械工厂的确也有发生火灾、爆炸和中毒的可能,但几率较小。本文以南京某机械工厂为例,介绍如何进行安全现状评价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及如何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对策措施。
案例分析
2.1工艺简介
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某企业新建年产150000吨大直缝埋弧焊钢管生产线建设项目,钢管主要用于远距离输送石油气、石油产品,钢管质量要求高。
大直缝埋弧焊钢管主要工艺说明如下:
钢板储存区的钢板由电磁吊送入生产线上,经检测后符合要求的钢板在此区域内进行引熄弧板焊接、板材外观检查和超声波自动探伤。检查合格后的钢板进入铣边机,对钢板板边进行焊接坡口加工,后送入预弯机。预弯机将钢板边缘弯曲成和钢管管体相同的曲率,送入成型机前输送台。成型后的开口缝管送入预焊机,预焊机将开口缝管合缝并进行连续预焊。完成焊接的钢管进行焊渣清理、切引熄弧板,对要求抽样检查的钢管进行管端取样。成型焊接后的钢管进行全焊缝超声波电视检查和X射线拍片检查,用以检查钢管缺陷。
涉及的主要设备有电磁挂梁桥式起重机、超声板探设备、钢板铣边机、JCOE成型机、焊机、X光探伤机、倒棱机、水压试验机等。
涉及的主要原辅料料为钢板、焊丝、焊剂、乙炔气、氧气、氩气、二氧化碳、扩径油、油、沥青漆、汽油、煤油、柴油、胶片、显影液、定影液、絮凝剂、纯碱等。
公辅设施主要有供配电、给排水、空压机站等。
2.2机械工厂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2.2.1 危险因素分析
(1)起重伤害机械工厂在生产运行中大多使用起重机械。起重、吊装作业频繁,所接触的物体大部分是重量达数吨以上,大而重的钢板、钢管、零部件等物件,同时起重设备的运动方向具有矢量性,即有垂直升降运动、水平搬动运动和由大、小车同时以不同运动速度构成的合成运动。因起重负荷大,在有限立体空间范围内运动。如操作不慎、指挥不当、起重设备机械、安全保护装置失灵或者电气系统故障等因素,都易造成作业人员的起重伤害。起重伤害事故比较频繁。据统计,我国每年起重伤害事故的死亡人数,占整个工业企业因工死亡总人数的12%左右。
(2)物体打击本项目主要涉及笨重的钢板、钢管等物体,在生产过程中如发生意外、失误等容易造成比较严重的物体打击伤害。在检修过程中业有可能发生物体意外坠落造成物体打击的可能。
水压机水压试验时,由于试验压力较大,达15MPa,若试验过程中发生意外,导致高压水冲出,可能会引发人员伤亡及设备的损坏事故。
(3)机械伤害本项目在生产运行中使用JCOE成型机、铣边机、预弯机、扩径机、倒棱机等运动设备。若旋转部分防护不好或者作业人员思想不集中、配合不当,在操作过程中极易造成绞、碾、刺、割、压、戳等机械伤害。作业后产生的废料若未及时清除,有可能引起操作人员刺伤、割伤等机械伤害事故。
项目生产过程中还存在车辆伤害、高处坠落、触电、成品钢管坍塌伤人事故及使用乙炔、汽油、煤油、柴油易燃气体液体引起的火灾爆炸事故,另外二氧化碳气体、氩气气瓶、空气储罐等可能发生物理爆炸事故。
2.2.2有害因素分析
(1)粉尘在为工件除锈时有铁锈粉尘产生;焊接工序有焊剂粉末及电焊烟尘释放到空气中,人体吸入后,对肺部有损害,可能产生焊工尘肺。
(2)噪声工件冷作、重型机械加工、动力设备、起重设备的运转、运送钢管将产生间歇噪声。噪声能引起职业性耳聋或引起神经衰弱、心血管疾病及消化系统等疾病的发生,会使操作人员的失误率上升,严重情况下会导致事故发生。JOC成型机、铣边机、预弯机、扩径机、倒棱机、空压机等设备产生的噪声,对临近岗位的作业人员来讲,是比较大的有害因素。
(3)非电离辐射本项目埋弧焊、氧乙炔气割焊、氩弧焊等焊接工序产生的强光为非电离辐射中的紫外线辐射。强烈的紫外线辐射可引起皮炎,表现为弥漫性红斑,有时可出现小水泡和水肿,并有发痒、烧灼感。在作业场所比较多见的是紫外线对眼睛的损伤,即由电弧光照射所引起的职业病——电光性眼炎。照射可引起类似电光性眼炎的角膜、结膜损伤,称为太阳光眼炎或雪盲症。
(4)电离辐射凡能引起物质电离的各种辐射称为电离辐射,能产生直接或非直接电离辐射的物质或装置称为电离辐射源。本项目电离辐射射线危害主要来自钢管探伤设备产生的X射线。电离辐射危险、有害因素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心血管系统的变化。由于电气密闭结构不严、微波能量外泄和辐射,微波能量会对周围接触的人员构成一定的伤害。
2.3预防措施
2.3.1安全管理对策措施
(1)不断增强安全意识,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专门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员[1];
关键词: 车身(焊装)制造车间; 安全设施; 设计
中图分类号: U4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4-0065-02
1引言
车身焊装是汽车制造四大工艺之一。现代车身焊装工艺的机械化、自动化大幅提高,特别是机器人的使用,大大减轻了劳动者劳动强度,并且产品精度、质量也大幅提高。但是,车身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危险、有害因素无处不在。
2车身焊装车间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2.1干涉危害
车身焊装厂房建造符合质量要求,室内消防栓安装在厂房钢柱上也正确,车身焊装线在布置时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验收的时候,发现室内消防栓门与车身焊装线干涉,造成消防栓门打不开,原因是:车身焊装线在布置安装时没有考虑焊装线与厂房钢柱的安全距离。如图1。
厂房钢柱与车身焊装平台梯台干涉。如图2。
2.2常规防护设计缺陷危害
常规防护是指:直梯、斜梯、防护栏杆、安全色、安全标志、消防安全标志、安全通道等。直梯设计人员没有及时掌握国家最新颁布的标准,造成该项设计不符合国家标准现象多种多样。在图3中,该直梯护笼直径只有550mm,而《钢直梯》(GB4053.1-2009)直径为:650-800mm,相差100mm。在图4中,护笼立杆与笼箍连接用螺丝由外向内,连接的螺丝在笼箍内伸出50mm。上述设计错误,严重违反了《钢直梯》(GB4053.1-2009)4.4.1和4.4.2极有可能对登梯人员造成伤害。
2.3机械转动防护设计缺陷危害
机械转(传)动系统设计缺陷重点表现在非标成套设备,除尘器传动防护罩不符合《机械安全 防止上肢触及危险区的安全距离》(GB122650.1-1997),防护罩网间间距过大,极易伤害操作人员手指。
2.4电气设计缺陷危害
电缆的设计选择与敷设不合理,或与热力管道靠近敷设,引起着火,造成火灾事故或人员伤亡。防护设施欠缺,小动物窜入。高、低压配电间通风孔未设防护网罩,或配电室与车间配电柜相连的电缆线路的孔、洞未封堵,门窗关闭不严,没有设计纱窗等缺陷,小动物的窜入引起电气短路、造成电气火灾、设备损坏。
2.5消防设计缺陷危害
白车身成型是分总成焊装、调整、维修的总和,在这区域还承担白车身总成的检测、储存和焊接设备及夹具的日常维修。生产和维修过程中焊接、气割等,涉及二氧化碳、氧气、乙炔和惰性等气体,有可能造成火灾事故。如果室外消防栓、室内消防栓、灭火器配备不合理、消防器材与其他物件干涉,在发生火情、或火灾时就会延误灭火时间,造成更大损失。
2.6防雷设计缺陷危害
在当前厂房防雷设计中,建筑物的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防雷区的划分、电磁屏蔽、等电位连接设计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一些设计院或者没有气象主管部门防雷设计资质单位,忽视电涌保护器(SPD)的设计,特别是220/380V 三相系统中的电涌保护器,这一级保护中如果没有设计电涌保护器(SPD)。当雷电击中地面物体时,在这些物体中通过的雷电流引起热效应、机械效应与电动力效应等,损坏设备、设施,包括微电子器件,引起重大火灾和爆炸事故,可能造成大面积停电而影响生产;当雷电击中人体或者击中物体附近,所形成的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可造成人员伤亡。
2.7职业卫生危害
车身制造车间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电焊弧光、烟尘和噪声。人眼过量受到电焊弧光刺激,会造成人眼流泪、充血、严重的可能失明。焊接烟尘如果被人大量吸入会对身体产生危害,严重者会导致职业性尘肺疾病。车身制造车间在局部可能产生80-95dB(A)噪声,长时间受到噪声刺激可能导致耳鸣、头晕、注意力不集中,严重者可引起职业性耳聋。
3车身制造(焊装)车间安全设施专篇设计
3.1设计依据
安全设施设计涉及的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较多,还有行业标准,并且要符合地方条例、标准,本文不再一一述说。但是,需要注意是: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引用的标准是最新标准。
3.2总则
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做到安全可靠、保障健康、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3.3一般原则
3.3.1要有充分可靠的气象、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设计原始资料,保障厂房建成后各项指标达到要求;
3.3.2采用最佳合理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流程;
3.3.3尽量采用机械化、自动化和机器人;
3.3.4采用遥控、隔离措施,设置安全连锁装置;
3.3.5配备预警、报警、监控系统;
3.3.6固有危险、有害因素难以避免时,应积极治理,制定事故应急预案。
3.4建筑物及车间位置
车身焊装车间的厂房布置,一般和总体规划在一起,本文不再累述。
建筑物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满足六度要求,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砼结构的抗震等级为四级。厂房外直梯按《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一部分:钢直梯》(GB4053.1-2009)设计。
作业区域人流、物流分开出入,避免了混流带来的安全隐患,车间周围道路按《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GB4387-94),《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1995)设计,为城市型,立道牙,路宽9m-12m,转弯半径6m-9m,混凝土路面。道路上部管架和栈桥等,在干道上的净高度大于等于5m。保证车间周围道路环形,消防、人流、物流通道畅通、清晰。
道路交叉路口设立交通安全标志,转弯危险区设凸透镜,车辆限速30/h行驶,进出门及车间内限速5/h行驶。
3.5工厂常规防护设计
应选择最佳工艺,按生产流程工艺衔接紧密,物料传输线路短设计,人员操作、维修工位按安全人机工程学设计。
车间内地面平坦,不打滑,主通道宽3.5m。其他通道按国家或行业相关标准执行。设备的地坑(沟)设盖板。车身制造车间安全通道具体要求见国家相关标准或作者索取。
主要的设备按区域成线布置,尽量使工艺流程顺畅、合理,人流、物流交叉少。工厂所有车间物流门均安装防撞柱,并涂安全色。设备之间、设备与墙、柱之间留有安全距离。见表1符合《机械安全 防止上肢触及危险区的安全距离》(GB12265.1-1997)、《机械安全 防止下肢触及危险区的安全距离》(GB12265.2-2000)等相关国家标准。
3.6机械防护设计
车身生产过程,人工焊接的比例越来越小,机械化、自动化、机器人比例越来越大。在机械化、自动化、机器人生产线采用程序保护控制和手动控制防护装置,并有自动停车连锁装置,配有安全互锁、急停保护装置。设备之间布置按《人类工效学工作岗位尺寸 设计原则及其数值》(GB/T14776-93)。所有机械传动部位,其传动带(链)、齿轮、联轴器、带轮和传动的部分突出部分必须设计防护罩或盖、栏、屏,符合《机械设备安全防护罩安全要求》(GB8196-2003),必要时增设盖、栏、屏,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耐腐蚀性。机械设备容易发生危险的部位,应设有安全标志和安全色。符合《机械安全 指示标准和操作第1部分:关于视觉、听觉和触觉信号的要求》(GB18209.1-2000)、《安全标志》(GB2894-1996)、《安全色》(GB2893-2001)要求。
输送车身悬挂输送机,其输送链下必须设金属安全网和上下坡捕捉器。操作工位、升降和转弯处设置紧急停车开关。输送链下金属安全网与车间水平地面净空高度大于1.9m。输送链开口处设有声光报警系统,防止运行中碰撞人、物发生事故。
3.7电气防护设计
车身制造车间高、低压配电系统设计、安装、安全设施按《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工业与民用供电系统设计规范》(GBJ52-83)等设计、施工安装。高、低压配电房(平台)应符合以下要求:
3.7.1设置在车间用电负荷中心;
3.7.2便于高压线进出;
3.7.3避免设在有强力振动设施的附近;
3.7.4避免布置在多尘、有腐蚀气体和有水雾的场所;
3.7.5配电房超过7m设两个门,并向外开;
3.7.6有防小动物措施;
3.7.7电缆桥架穿墙封堵严实。
手持电动工具一般场所使用Ⅱ类工具,金属容器、管道内等使用Ⅲ类工具电动工具,电源线长度不超过6m,防护罩、盖无破损、开关灵敏可靠。所有高、低压开关柜、变压器、调压器等电气设备设施清洁、无渗漏、油质、油位、绝缘符合要求。各种保护装置、连锁、信号装置灵活、可靠。所有用电设备的不带电金属外壳均采用接地保护。采用TN-S接地系统。PE连接规范、可靠。插座配电采用漏电保护开关。局部或移动照明采用36V或24V安全电压。高压配电室各种通道布置安全距离,低压配电屏前、后通道安全距离见国家相关标准或向作者索取。
3.7防雷设计
厂房防雷系统利用基础主筋做接地极,利用钢柱或混凝土柱内主筋做引下线。屋面设置避雷带做防雷接闪器,室内设置接地干线网。所有建筑物内的金属构件均与车间接地网做可靠的等电位联结。电力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采用联合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在变压器出线柜及进户低压柜设置防雷击电脉冲装置--电涌保护(一级SPD)。对信息系统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三级防雷击电脉冲装置--电涌保护(SPD)。
3.8特种设备
特种设备均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6067-85)、《起重机械安全用钢丝绳检验和报废实用规范》(GB5972-86)、《气瓶安全监察规定》、《压力管道使用登记管理规则》(试行)、《机动工业车辆 安全规范》(GB10827-1999)等管理。
所有特种设备如:起重机、压力容器、厂内机动车辆等选用有资质生产厂家的产品,并经有关部门检验合格,取得相关证件后方可使用,操作人员经国家认证的相关培训机构培训,取得上岗证上岗。起重机设置各种限位、连锁、缓冲、报警、超载限制、防倾斜、防吊索脱落出吊钩等措施,合理配置挡板、护罩及安全色和安全标志等。
3.9职业卫生
3.9.1职业卫生技术要求
车身制造车间各种机械生产过程产生的噪声,其噪声级为≤85dB(A),满足《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的要求。为防止噪声对人体产生危害,必要时配备耳塞或耳罩等劳动防护用品。
职业危害主要是依据《工业企业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01)、《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 50033-2001)等标准,厂区照明光源采用节能型钠灯,线路为电缆敷设。车间电源照明电源通过照明屏分别供给照明干线,照明光源采用节能型金属卤化物单灯,灯具为深照型,通过设置在通道处的照明配电箱相对集中控制。照明线路穿线槽沿屋架敷设,生活间照明采用节能型荧光灯,并根据建筑物的形式适当配置装饰灯具。车间内的平均照度为75~100Lx,所有区域照度均按标准设计,并达到要求。
车身制造车间人工、机械、自动、机器人焊接会产生较大烟尘,应设通风装置。通风系统向室外排放烟尘浓度和排放口高度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焊接固定作业点,应设排风装置,室内作业点不能固定时,在焊接区上方宜设再循环焊烟净化器或排风,工作场所烟尘允许最高浓度不应超过6mg/m。
车身制造车间焊接弧光对人眼有较大伤害,特别是人工焊接工位。此工位应设立防焊接弧光挡板,员工配备劳动防护用品。
夏季高温作业,各工位设置风扇或送风装置。
冬季各门禁采用防寒设施。
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给各工种配备劳动防护用品,并要求员工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
卫生室(医疗点)、淋浴室、卫生间、更衣室、休息室等,与工厂整体设计,满足生产和生活用室的需要。
3.9.2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及人员配备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要求结合车身生产特点,建立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保障车身制造车间建成后,安全生产日常管理工作真正“科学化、系统化、专业化”。车身制造车间职业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十九条规定配备。
4后记
汽车工厂安全设施设计正确与否,关系到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施工、竣工验收乃至正常投产后,作业环境安全度。是保证员工生产时的本质安全最重要途径。重视和加强此项工作不仅是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也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途径之一。所以,汽车工厂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必须得到重视和加强。
参考文献:
项目消防安全设计与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技术与管理工作,为了经济合理地做好项目消防本质安全工作,迫切需要改变目前国内以标准规范为依据,各工程专业各自为政的松散状态。项目消防安全设计专组应在危害辨识和分析的基础上,从项目管理和专业技术的层面确定建设项目消防安全的设计原则,组织开展项目消防安全设计工作,根据项目预测的火灾事故状况,结合项目风险可接受标准的要求,综合评估各相关工程专业提出的应对方案,做好项目专业协调,提出经济合理的项目消防安全措施和预防措施,确保在各种工况下项目内、外部的重要生产设备、生产人员和环境的安全,确保项目达到本质安全水平。常用的消防措施有:①防止火灾事故扩大与恶化,如设立防火间距;②防止对生产人员的伤害,如设置逃生通道、避难设施、事故安全隔离设施;③限制和阻止火灾的蔓延,如火灾探测报警、火灾报警联锁停车和隔离、设备放空泄压系统;④防止设备和结构的损毁,如,在火灾危险区域内,提供必要的主动与被动防火措施。
2开展量化风险分析做好安全消防设计
近期,国务院颁布了《危化品安全管理条例》、安监总局40号令《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局45号令和AQ/T3033《化工建设项目安全设计管理导则》,这些规章和规定在安全管理的理念上极力引入了项目风险辨识的思想,客观上要求经济合理地做好危化品生产企业的本质安全。国内各项安全管理法规、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也逐渐向国际化靠拢,国内相关工程标准也开始相应地修订并付诸实施,如修订后的GB/T12801—2008《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TSG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等等,以适应国家对安全生产管理的发展要求。伴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加大和可持续长远发展的要求,石化企业也迫切要求在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基础上做好企业在役装置和新建项目的本质安全设计、建设、运行与维护工作。项目合同、技术标准和项目管理规范是确保工程项目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基础。国外的工程安全管理技术规范和标准能够随着安全工程技术水平的发展得到及时修订,吸纳和认同经实践证实的好的工程经验和设计技术,这为经济合理地达到项目安全目标提供了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同国外相比,由于我国体制上的原因,国内的工程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与技术规范具有法规效力,难以做到及时更新,由于项目安全设计技术不精及管理粗放造成的项目安全隐患和工程资源浪费也是客观现实。为了经济合理地做好工程项目的安全设计与管理工作,借鉴国外同行现行做法,工程建设单位应基于项目风险分析结果开展项目的工程设计与建设管理,对于项目中针对各项潜在的事故采取的预防事故措施,应有专门人员依据符合法规的项目安全目标和业主的风险接受标准,合理地吸纳事故模拟设计和研究工作成果,以确定项目采取的防火防爆安全措施,防止当前简化管理模式的过度保守。总之,在符合国家和行业法规的基础上,有必要加快修订部分现行的工程建设管理程序,在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过程中,落实量化风险分析过程环节,修订部分技术标准中不合理的约束条款,弱化国内技术标准在工程建设项目中的法律效用,做到经济合理地开展项目消防安全设计。
3建立项目火灾爆炸安全设计审查制度
在开展项目火灾爆炸危害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可信的火灾工况,评价设计采取的综合防护与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和充分性。消防安全设计审查的主要内容有13项。
(1)工厂和装置的布置应考虑:与人口密集区、环境敏感目标、地下水系统相邻时的公共安全要求;规范设计要求;事故恢复措施与费用;装置的结构群、设备群之间有适宜的由道路、非燃建筑等形成的缓冲区;移动消防系统的要求;生产操作与维护;工厂内的主要道路宜远离装置区和罐区;可燃液体储罐的布置应远离装置区等等。
(2)厂界保安:厂界围墙和大门可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厂区,在关键点设置可视化监控系统并在重要的建筑物设置门禁系统有利于确保工厂的生产操作安全。
(3)工艺设备和控制设计:项目工艺流程设
计以及所有的工艺设备如塔、容器、泵,应按照公认的国际标准设计,按照标准的要求,采取安全措施,确保对温度、压力的控制。与易失火设备相连的结构和辅助系统,均应考虑防火设计。
(4)设备布置和间距:装置内加工的介质类别、设备间距的大小对消防设计有很大的影响。合适的间距是公认的防止火灾扩大的重要措施。
(5)防爆区域的划分:布置在防爆区域内的电气仪表与工艺设备都需采取防爆设计。
(6)防火分区:为了便于开展结构防火和废液收集系统的设计,应合理布置工艺设备,使有火灾危险的设备相对集中布置,形成合理的装置分区。
(7)导液排液措施:适宜的排液和收集措施可以收集溢出的可燃液体并使可燃液体远离潜在的火源。适宜的排液措施也可及时地排走消防废水,防止火灾蔓延。
(8)消防隔离、倒罐、泄压措施:最有效的消防措施是从火灾现场隔离或移走易燃液体。
(9)逃生措施:设计人员应为生产人员和救护人员提供事故状态下的逃生措施。在预期的事故条件下,这些逃生措施应能安全地使用。
(10)被动消防措施:谨慎地使用阻燃材料,如防火涂料、阻燃电缆和耐热电线等,有利于防止火灾的蔓延(目前,防火涂料多用于构架、设备裙座和安全用的电缆)。
(11)主动防火消防措施:消防水系统、消防喷淋系统、干粉消防系统、气体灭火系统、蒸汽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水幕系统、探测报警系统等等,在石化行业是常用的消防设施。为了保证这些系统的有效运行,消防安全设计中要考虑可靠的水、电、汽、风的供应,如不间断电源(UBS)系统、备用电源的设计,另外,也要合理设计水、电、汽、风的供给线路和分布线路,以使这些系统不受工厂各类事故以及生产维护的影响。
(12)事故消防方案:石化厂着火时,通常的消防方案是用消防水灭火并冷却设备,同时,尽可能地关停和隔离可燃液体。因此,设计中应考虑救护人员能接近火场和消防设施的消防通道,设隔离阀、轮式灭火器、泡沫或消防水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