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素描静物

素描静物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素描静物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素描静物

素描静物范文第1篇

关键词:线性结构素描;色调素描;多种对比关系

静物素描教学中,以几何形体作业作为素描学习的开始。使学生认识几何形体的体积、结构和在空间中的透视原理,以及几何形体的普遍意义在其他物体上的反映;引导学生由摹写过渡到造型语言的思考和把握。在静物素描的教学中,我们以线性结构素描、色调素描及多种对比关系来进行教学。

1 线性结构素描

用线条的方式观察和表现客观自然物象的结构特征。对物象内在构造上加以理性分析,以达到对物象的深刻认识;进而从形体结构中感悟骨架结构、空间构成,提炼线条自身的美感形式。线性结构素描教学侧重于透视法则的掌握、合理的结构分析和画面的有序组织这三方面的把握。

1.1 透视法则的掌握

其要点是使学生明白平行透视(一点透视)、余角透视(二点透视)的基本规律;并通过石膏几何体的反复描摹加以理解。为了清晰地把握物体的透视,并准确地掌握角度、比例,应把看不见的部分(虚体)也画出来,让学生明白圆柱体、圆锥体是由长方体“切割”变化而来。

1.2 合理的结构分析

结构是构成形体的各种体块的组合连接关系。物体结构分骨架型、积量型两种类型。素描学习中应引导学生从物体结构方面去认识,在构造上去把握,本质地把握其内在关系和变化规律,从而达到掌握素描表现的深刻性。

1.3 画面的有序组织

即画面的构成因素,“通过圆柱、球体、圆锥来表现自然,把一切都放到透视里去……”塞尚的观点是从自然法则中用几何形式去发现有序结构的绘画形式,也就是运用归纳法,整体地去观察和认识客观自然世界。静物素描教学中遵循此法,要求学生从物象中的一个点、一条线、一个面以及物象之间的组合关系,物象与背景的生存关系,对布纹进行有意味的主观取舍,从而构成画面一个有序的整体。

2 色调素描

用明暗塑造的方法,概括表现出客观物象的三大面、五大调,以达到光影真实,达到立体感的视觉效果。这也就是我们通常称之为全因素素描。在色调素描课题训练中,应加强光影与黑白意识,关注明暗色调变化的节奏规律,以及增强立体观念与空间意识。

2.1 光影与黑白意识

光影产生明暗,明暗构成黑白,它是构成完整视觉表现形式的重要因素。光影是我们知觉空间中最重要的标志物;明暗是光线照射下物体形体结构的反映;物体本质结构,决定了物体明暗值的变化,而物体的形状和它本质结构又不随光线的变动而变化。由明暗而产生黑与白,要引导学生关注物体与背景的正负空间,以及物体明暗生成画面的黑白构成关系。其中关于黑白中心的关注、黑白对比与节奏、黑白分割与衔接、黑白灰布局、黑白基调等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

2.2 明暗色调的变化的节奏规律

整体地观察与表现应贯穿于作画的始终。在进行明暗深入的过程中,使学生意识到亮部与亮部之间、暗部与暗部之间、中间色之间,通过人的视觉所产生的有节奏感的渐变规律。通俗地讲,物象最亮、最暗之处,只有一处;其它次亮、再次亮……依次递减,从而产生色素调子有秩序的变化规律。

2.3 立体观念与空间意识

体积感与空间感,是整个素描训练过程的追求目标之一,也是素描观念的直接体现。既要有整体的体积,又要有细节的体积。作画前,首先要分析形与体的关系,关注形体结构线、转折点;注意形体的起伏变化,外形与明暗交界线的变化,与形体的起伏变化都有着直接的关系。整体体积的意义就在和透视规律,并服从于画面的整体。

3 多种对比关系与表现

具体地说,就是物体本身的材质、造型、色度在具体环境中产生各种对比关系的观察和表现。在多种对比关系练习中,我们抓住从质感表现、对比意识、艺术处理这三点来展开并实施教学。

3.1 质感表现

物体本身的材质所形成的物理表象,其重要性在于它表面的纹理组织。如玻璃制品、金属器皿、木材、皮毛、粗陶、花卉等制品,在视觉和触觉之间形成平滑或粗糙、坚硬或松软、干涩或湿润等各自不同的视觉感受。如何表现观者内心感受呢?要观察物体纹理的规则是紊乱的、粗糙的还是细腻的,这是表现的突破口。通过线条有序的排列、或揉擦或涂抹,或点、刮等多种手段去模拟纹理的质感,从而达到视觉的真实感受。

3.2 对比意识

线条本身的粗细、长短、曲折、图形的大小、方圆、正负、明暗的黑白、强弱、色彩的冷与暖、红与绿,以及物质材料所形成的坚硬与松软、平滑与粗糙、干涩与湿润,等等,均会产生两极相压的对比。对比形成反差,反差生成视觉束激。在静物素描教学训练中,运用反差对比,可达到生动、活泼、丰富、强烈的视觉效果和审美感受。

3.3 艺术处理

素描静物范文第2篇

关键词:观察;整体;黑白灰关系

在素描静物教学过程中,学生无论是临摹还是写生中当画面画到一定程度后,就认为自己画完了,或者觉得没有画完但画面效果不好,又不知道哪里出现了问题,学生作业中的常见问题如灰、花、脏、板、糊等这些都是学生对画面的整体把握不明确,缺乏对比与统一。对比即多样,对比与统一又称多样统一,是一切艺术形式美的基本规律,也是画面构图的总规律。那么如何理解静物素描中的对比与统一呢?画面既要多样有变化又要统一有规律。只多样不统一,就会显得杂乱无章,缺乏和谐和秩序;只统一不多样,则单调、死板和缺少生命力。不仅仅只表现在素描静物写生中,还体现在写生前对静物的选择与布局上,对此我提出了几点想法。

一、静物素描中的对比与统一表现在静物的选择与布局上

1.写生物的选择、放置要体现出多样与统一(见下图)。

(1)形体的多样性:决不可只见方不见圆,或只见长不见短。要做到形体有变化,大小有呼应,高低有错落。静物的形体搭配通过形体大小、高低的变化,点线面的穿插组织,构成错落有致、富有节奏感的画面。

(2)质地的多样性:如石膏体质地坚硬,陶器朴实深沉粗糙,玻璃金属类光滑细致、衬布柔软;通过质地对比,在比较中呈现不同质感的视觉特征,有利于增添画面的美感,也有利于素描造型的技能训练。

(3)色调的多样性:素描,是通过明度的变化来组织色调、塑造形体的。在静物配置中,要注意准确把握静物固有色的明度基调,所选择的物体要有黑、白、灰的对比。在布局中,要善于从面积的大小和空间的位置两个方面把握黑、白、灰色块的均衡关系。面积大小要有主次,切忌等量。对比强烈的物体,要适当偏离画面中心。注意黑、白、灰的穿插衬托。

(4)写生物布局的多样性:即物与物之间有主次、疏密、藏露、明暗、呼应等关系,体现写生物的形、色、质的多样统一美。只有多样对比,方可使物体展示各自特性,增强对视觉的刺激度,打破刻板、单调、雷同,从而使画面丰富、生动,富于变化。但也要避免生硬、杂乱、松散和无主次。通过精心挑选布置的具有审美情趣的写生物,才能使学生视觉兴奋,从而达到训练、强化审美观察的作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审美能力。

2.从观察角度体现不同画面的审美情趣

(1)视点位置方面:俯视沉稳、饱满;平视匀称、自然;仰视挺拔、向上;近观则清晰、饱满、生动,宜静物写生;远观则朦胧、舒展、开阔,宜场景写生;视平线较低则画面开阔舒展,近景有挺拔突出感;视平线较高则画面充实、饱满。

(2)从光源的角度观察:全光面的角度画面明快、平和但缺乏力度;侧光面角度物象层次分明,较容易表现;而逆光面角度则画面厚重深沉富有张力。

(3)从透视的角度看:平行透视端庄、平稳,但缺少变化;成角透视则生动富于变化;倾斜透视则刺激,运动更真实生动。

(4)从物象正、侧面角度观察:如在进行静物写生时,认识到正面作画(如下图)具有对称、均衡感,体会其端庄、严谨的美;而侧面角度(如下图)更侧重节奏、韵律感,体会其生动、舒展、变化之美。在写生时注意选择最佳角度,既有利于物体形体的表现,又有利于物象审美特征的凸现。

二、要有整体作画的观念

红金龙有句有名的广告词:“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这句话告诉我们首先头脑里要有整体作画的意识,你才能在作画过程中很客观地表现出物象真实的一面。既然整体是关系到一副素描作业的成败,所以学生在作画时就要知道如何解决不整体的毛病。

三、在整体上把握画面大的黑白灰对比效果

1.光影与黑白灰的意识

光影会产生明暗,而明暗则构成了黑白。由明暗产生的黑与白在画面中是占一定比例的。每个画面中必须要有黑白灰,黑可以压住画面,白可以提高画面的亮度,灰作为协调,如果画面太黑、太灰、太白都不好,所以,关于黑白对比与节奏、黑白比例的分割与衔接、黑白灰布局等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

2.对比意识

学生作业中常见的灰、花、糊、脏、板等就是黑白灰的关系没有打开,缺乏整体的对比比较,如每个物体的固有色之间的色调没有打开就会出现灰的问题,该黑的没有黑下去,该白的地方又太灰等问题都是学生没有对比的意识的表现。

具体地说,就是物体本身的材质、造型、固有色等在环境中就会产生各种对比。

(1)质感的对比,即物体表面的肌理。如金属、玻璃、木材、毛皮、陶瓷、布匹、花卉等视觉及触觉上给人不同的感受,要观察它的纹理是粗糙、细腻还是紊乱的,通过线条有序的排练、或涂抹或揉擦,或刮等多种技法去模拟纹理的质感,从而达到视觉生的真实感受。

(2)明暗色调的对比。整体的观察与表现贯穿于作画的始终,在进入明暗深入的过程中同学们要意识到亮部与暗部之间、亮部与亮部之间、暗部与暗部之间及中间色之间对比,和通过视觉所产生的有节奏的渐变规律。

(3)立体与空间意识。体积感与空间感是联系在一起的,是素描观念的直接体现。既要有整体的体积,又要有细节的体积。

所谓空间感,就是指画面的纵深和前后距离的感觉。空间感的表现要处理好物体本身、物体与物体之间、物体与背景之间、背景与背景之间的前后空间,如何处理最基本的规律就是近实远虚;前后物体之间的明暗对比要运用“亮衬暗或暗衬亮”的视觉规律;主体物实次要物体虚;物体的结构线实边缘线虚;实的地方要清晰层次多、虚的地方要模糊层次少;运笔中锋实侧峰虚、排线效果实擦抹效果虚等。画面整体体积空间的意义就在和透视规律,服从于画面整体。

四、画面的整体统一

首先要统一光源,确立主次。以一个光源为主,区分受光和背光两个基本面,有主有次地刻画,注意中心实两边虚。其次要统一形,包括统一所有形的比例、透视。一组静物的比例要相互观察比较,不能有的偏大,有的偏小,要比例、透视和谐统一。第三要统一色调,每个物体的固有色分个秩序,按色阶将物体本身的大的黑白灰色调拉开,再打开小的黑白灰秩序,如所有暗部分深黑、中黑、浅黑;所有中间色分出浅灰、中灰、深灰等,应当把握,中间色再深也属于受光部分,反光再亮也属于背光部分(明度不应高于亮部)。这样才能使画面明暗层次变化丰富。最后统一空间关系,视觉中心主体物实其他虚,画面中要整体调整近处(桌面与物体)、中间(物体与物体)、远处(物体与背景)三者之间的近实远虚的空间关系。

思想决定行动,学生在作画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培养以上所提到的整体黑白灰意识、对比意识和空间体积意识,学会处理画面中的对比与统一的关系,发现其中的形式美、形的力度感和厚重感、节奏感和秩序感;积极主动地通过点线面、黑白灰等造型因素的运用,有效地表现对象,感受对象的美。

素描静物范文第3篇

关键词:静物素描;教学方法;体会

对于大学美术教学而言,学习素描的基础就是静物素描,只有奠定良好的静物素描功底,才能保证后续相关素描知识的有成效掌握。在大学美术教学中,基础的静物素描一般是使用铅笔对静物的轮廓进行绘画。然而,由于静物素描操作比较困难,与油画相比,缺乏斑斓的色彩,因此,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鉴于此,老师在开展静物素描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先简单后复杂,由浅及深,引导学生逐步学习静物素描相关知识,真正掌握静物素描。

1欣赏图片,解析线性结构

想要提升学生的静物素描能力,最重要的就是使学生具备欣赏图片、解析线性结构的能力,也就是使学生学会如何画图。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老师应该加强培养学生对线性结构的认识和掌握。线性结构指的是将物象的具体结构通过线条的方式呈现出来。对于美术功底不深的学生而言,很难准确分析物象的线性结构。所以,老师应该将图片赏析的模式结合到具体的教学中,并以身作则,将自身的分析方法做为学生模仿的目标。长此以往,学生能够通过对线条关系的观察,掌握更扎实的静物素描功底。比如,在进行蔬菜、水果相关内容的写生与临摹时,老师应该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渠道,提前搜集与蔬菜、水果有关的图片,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投影设备将这些图片呈现给学生,并带领学生进行颜色、角度、明暗度等内容的赏析。在对蔬菜、水果进行分析时,老师可以对学生提问,分析蔬菜、水果在不同的角度、光线下,具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与自己之前画过的蔬菜、水果相比,加重线条明暗度、色彩等因素的控制,能够使蔬菜、水果的特点更加鲜明。此时,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专业的总结,构成蔬菜、水果的线性结构大部分是由曲线组成,一小部分为平直的线性结构。所以,我们在进行蔬菜、水果素描时应该注意,要将其具有的特点在结构上明确表现出来。通过这样的引导教学,学生能够清晰的了解如何分析蔬菜、水果的明暗度,解析线性结构。在此基础上,老师再将其他蔬菜、水果的图片展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对其他蔬菜、水果的线性结构特征进行独立分析,并鼓励学生将两种水果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对比,长此以往,学生的静物素描能力必然能够得到强化[1]。

2练习线条,掌握手腕力度

当学生能够明确了解和掌握静物的线性结构以后,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动手创作[2]。针对构成静物素描的基础元素而言,线条是不可缺少组成部分之一,因此,想要保证学生能够真正掌握静物素描,必须能够准确把握线条的粗细和轻重等特点。而想要使学生能够掌握线条的这些特点,最主要的就是使学生能够对自身手腕的力度进行合理的控制。比如,在进行器皿、陶瓷相关内容的写生与临摹时,老师可以将瓦罐、果盘作为学生练习线条,实现掌握手腕力度的目标。在静物素描教学课堂上,老师应该将瓦罐、果盘素描的图样先呈现给学生,由于组成瓦罐、果盘素描的花纹结构具有的粗细和深浅具有多元化特点,因此,学生只需将瓦罐、果盘的轮廓大致画出,然后参照素描图样上的花纹进行练习和模仿。在此过程中学生们能够感受到,虽然瓦罐、果盘的花纹深浅、粗细各不相同,但是想要将这些线条花纹明确区分开,却具有较大的难度。此时,老师就可以向学生解释这一现象的原因,由于学生手腕的力量不够,对铅笔的掌握不够灵活,当我们的手腕处于比较放松的状态时,画出的线条和花纹颜色比较浅、比较细,当我们的手腕处于比较用力的状态时,画出的花纹和线条颜色比较深、比较粗。然后老师让学生动手尝试一下用力握笔和不用力握笔的不同感受,并鼓励学生感受手腕力度变化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反复的联系和不断的尝试,就能根据老师给出的瓦罐、果盘素描样本,初步进行线条区分绘画。长此以往,学生手腕控制铅笔的灵活性就会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有效提升自身静物素描的能力[3]。

3尝试临摹,了解明暗关系

在学生已经能够熟练掌握静物素描相关基础知识和技巧以后,就可以学习物象整体结构的绘画,也就是对静物的整体进行素描。在此环节的教学重点,就是如何使学生能够明确掌握怎样才能使物体在一种颜色中呈现出不同的层次和感觉。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完成这一目标,老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静物整体临摹,明确了解线条明暗的关系和变化。在静物素描教学中,物体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色调的明暗变化,通过明暗色调的变化,将物体的轮廓形状充分呈现在人们面前。此时,采用临摹的方式,将其他优秀的作品呈现给学生进行临摹[4]。比如,在进行酒具、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相关内容的写生与临摹时,老师首先要将静物素描中明暗关系的基础知识以及技巧详细讲述给学生,保证学生对静物素描的明暗结构有明确的了解。然后,老师让每一个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酒具、学习用品、生活用品作为静物进行临摹,在临摹过程中体会和感受酒具、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的明暗结构。一部分学生选择了醒酒器、铅笔、桌子做为临摹目标,然而,创作出的素描作品比较死板,缺乏生动性,经过老师的指导能够了解。原因出在学生没有把握好醒酒器、铅笔、桌子的明暗关系。比如,老师应该带领学生详细分析原作品,在进行桌子临摹时,桌子背面部分的颜色相比较于桌子正面的颜色应该比较深,这样,才能将纹理存在于桌子内层的特点展现出来,并且将桌面部的明暗度提亮。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再次对桌子进行临摹,必定能够取得较大的进步。除此之外,老师还要尽量选取学生们感兴趣的物件进行临摹,增强临摹品的吸引力[5]。综上所述,根据以上针对静物素描教学方法与体会,展开的详细分析,我们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刚接触静物素描的学生美术功底比较弱,因此,指导学生学习静物素描切不可心急,要循序渐进、逐步引导。在静物素描课堂上,来时要将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作为教学重点,当学生对具体的构图产生思路以后,在逐步培养学生静物素描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不断体会、练习。长此以往,学生具备自信心和成就感,必然会对静物素描相关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最终,有效提升学生的静物素描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海龙.静物素描教学方法与体会策略[J].中国商论,2017,(11):10-12.

[2]徐画梅.详述静物素描教学方法与体会[J].当代会计,2018,(03):49-51.

[3]郑淑珍.静物素描教学方法的优化策略[J].中国商论,2017,(36):114-116.

素描静物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职静物素描 感情 整体和结构 表现能力

高职美术教育中的《素描》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对结构分析、明暗研究、刻画表面、线条推敲、平面意向、空间构筑等课程环节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刻画塑造物体的能力,具有对自然形体解构重构及再创造的能力。故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观察方法、思维方式和审美情操的培养,乃是高职素描教学的根本所在。

应以引导学生对客观物象的研究作为素描入门之本。譬如在素描静物教学中,以几何形体作业作为素描学习的开始,使学生认识几何形体的体积、结构和在空间中的透视原理,以及几何形体的普遍意义在其他物体上的反映;由摹写过渡到造型语言的思考和把握。笔者结合静物素描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三个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作一探索,以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培养学生对静物的感情

情感是绘画创作的源泉,有感情才会用心感悟,用心体会,才能让静物说话,也才能让看起来死板的东西变得生机勃勃,让画面充满活力。入门初始,学生的审美意识、艺术素养的形成也成为学生学习、修养的重要课题。在色调淡雅、朴素的石膏几何体与灰色衬布间体会雅致、脱俗之后的丰富;在各种形体关系的组合中品味生活、自然的多变和协调;在铅灰色的明暗调子中感悟光影世界的缤纷。一切原本寻常的物件,但在有着良好审美意识、审美情感、艺术素养者的眼中,都变得如此美好。高低、粗细形式各异的陶瓷器皿有着雄性的阳刚、女性的柔美,普通的水果、蔬菜也都流露着强烈的生命气息,令人尊重、感叹。不同的人面对我们熟悉却不留意的生活用品,在如何挑选它们组成画面时,都会主动地选择自己偏爱的静物。由于每个人的爱好不同,因此对事物的看法、理解也不同,挑选的静物也各异,但只要组成的画面是有生机、有活力的,就是一张好画。因此,关键是要做到让画者“因为爱它所以画它,因为画它所以爱它”。

二、强化学生整体意识和结构意识的培养

在素描教学中加强学生整体意识和结构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画面整体效果的控制能力,增强全局观念,并深刻地、真实地表现对象的空间结构及体积关系。注意整体是观察物象和处理画面的一种方法,这个方法的掌握情况直接影响作品的质量。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技法时,更要重视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观察物象的方法,它与学习成绩的优劣和进度的快慢有着直接的联系。

不正确的观察方法,往往是盯住一点而忽略了全局,目的是为了看清楚那个要画的局部,并不作全面考虑,结果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看局部的细枝末节而看不到整体的情节气势。而作画时对物象的观察分析,不仅是为了认识物象,更重要的是为了表现物象。这就要求学生在开始完成一份素描作业时,要根据对物象的观察和感受,对习作的整体效果有一个设想,要考虑到画面的整体构图,静物在画面中不要画得过大或者过小。

正确有效的观察应以做画时的整体意识,具体刻画时的比较分析意识,对物象特征的关注意识同时展开。观察时的整体意识,不仅是视觉习惯问题,还是一个审美要求问题。一张画的整体视觉效果,是评价这张画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整体出发进行观察体验,才能把握住物象的形态、气质。局部、孤立地不顾整体观察习惯,只能因小失大,支离破碎。

整体―局部―整体,作为习作的整个进程大致是这样,但在深入描绘各个局部的过程中,自然地形成了很多小的阶段。应当要求学生在习作的每个阶段都要考虑整体,并为掌握整体而调整整个画面,使每个阶段停下笔来都是一张形象生动的画。所以,掌握整体是对局部而言,在一定阶段必须把主要精力用于刻画物象的整体性特征,有了具体物象的整体性才有提高的基础。

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遇到两种不良的现象:

第一是学生只刻画局部,造成局部之间相对孤立,无法很好地衔接,常常是某一局部已经画得非常突出和完整,而其他部位还是空白,导致画面极不完整。其原因是学生缺乏整体意识。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体会运用辅助线组织或检查画面:中轴线横量纵向的左右比例关系,水平线推测画面横向的透视变化,垂直线、斜线可比较对象各部位的上、下、左、右关系等,逐步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在表现对象某个局部时,所花时间不宜太长,应逐步转移到其他部位,做到同步进行,使画面完整统一。

第二是学生画好物象的大致轮廓后立即上调子,机械、被动地抄袭对象,从来不研究对象的内在结构关系,哪里深点,哪里浅点,只是用平涂的调子加以表现,把立体的对象平面化。其原因是学生缺乏结构知识。在提高学生结构意识方面,笔者要求学生面对物象应积极主动由表及里地分析研究对象的内外结构,研究外部表象的内在成因,做到知其所以然。让学生建立起结构概念和整体的空间想象能力,从而使他们明白应该怎样观察分析、怎样表现。

三、在素描训练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

在素描训练时,应当要求学生用对物象深入的形容和新的发现不断地激起表现的愿望,激起类似创作的激情。经常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问笔者这样的问题:“老师,是不是我把静物画得越写实它的表现力就越好呢?”笔者给他们的回答是:“现在科技越来越发达了,数码相机,摄像机越来越普及,它们拍摄出来的作品是再写实不过了,可是我们还为什么要从学习素描入手呢?这就是要求大家在学习素描时要有一定的表现能力而非一味地追求写实。”

学生进行素描训练,不仅是描摹现象,而且是再现艺术。所画的那部分不仅是物象的一部分,而且是构成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要看这部分是否画对了,还要看它是否有表现力。要求表现就是要讲究线条,讲究黑、白、灰,讲究概括,讲究画面的构成和组织,要力求形神兼备,要像写文章那样讲究文采,像戏剧那样讲究韵味。要通过表现使素描基本功成为创作性的艺术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由于同一班的学生受教师的影响比较大,要求他们做到风格多样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师不应要求学生的风格必须和自己一样,而应正确地引导、培养那些个性不同的学生,要跟他们共同探讨适合于他们自身的表现方法以及发展的方向。同时,也要提醒他们,在基础未打好时,就过分地热衷于“个性”会使自己在一定程度上养成“偏食”的坏习惯,不利于今后的发展。

以审美为主线,以构图形式美为抓手,构图形式美以物体组合产生对比而和谐美的感受为突破口,这是在静物素描教学中追求高效率的审美教学安排策略。

在静物素描基础教学中,学生能够把握以上这些原理,对静物素描学习就有很大帮助。同时,学生还应该不断阅读、学习和参考其他的知识,以提高自己的多种修养,使画不但体现画品更体现人品,让静物素描为进行更高深的艺术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平淡的静物增加更多的色彩,更让静物素描发出你的声音并引起美的共鸣。

总之,在素描教学中,只要善于研究,善于反思,定能教学相长。教师应尽一切所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怎样进行素描教学,对于该艺术的学习与探索本身就是一门教育艺术。在探索中让学生从迷惑中清醒过来,渐渐有轻松愉悦之感,不断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专业水平与艺术修养,这应该是我们教学上所共同追求的。这正如米开朗基罗所说的:“素描是绘画、雕刻、建筑以及其他种类绘画的源和本质。”

参考文献:

[1][英]诺曼.布列逊著.丁宁译.注视被忽视的静物:静物画论.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3.

[2]周小英.世界油画精选.广东岭南美术出版社,1997.

素描静物范文第5篇

    问题一:构图

    构图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构图而言有两种,一种是横构图,另一种是竖构图。尽管两种构图都很常见,各有优势,但每一种构图之内都另有讲究。横构图的作品具有平稳、沉着等特点,特别是正三角形的构图。要发挥好三角形构图的优势,就要做好三角形的三个点的定位,把所见物体灵活地安排在三个点上。有些同学在横构图的作品中自认为他容易把握,所以总是随随便便安排物体。其实不然,三点定位尤为重要,因为一旦定不好位置,会出现画面一头重一头轻不稳定的效果。

    问题二:透视

    透视的概念、透视的基本规律,透视分三种:第一种是平行透视,又称一点透视,简单理解就是物体有一面正对着我们的眼睛。第二种是成角透视,又称两点透视,简单理解就是物体两面角正对着我们的眼睛。第三种是倾斜透视,又称三点透视,简单理解就是物体三面的顶点正对着我们的眼睛,多用于仰视和俯视图中。这个有点复杂,以后有空介绍。

    问题三:明暗的表达

    1.分明暗面。 此阶段要求沿明暗交界线,将所有的明暗面淡淡涂上一层灰, 将与静物的白成明显对比的背景也淡淡涂上一层灰,此时物体 便初步呈现出立体的形与光感,空间也由此而呈现。 此阶段可以不分深浅,但线条排列要紧密,不可潦草。

    2.分明暗层次 。此阶段可按由重至浅的顺序将画面上的调子分成若干等级,如音乐之音阶,从最重处开始画上一遍。此时仍是大体明暗阶段, 涂每一部分皆从明暗交界线开始到形体投影边缘为止。千万不可过早深入局部,尤其暗面的反光一定要呆在暗面里边, 灰面与亮面可暂时不管。

    3.深入分析反复调整。逐渐丰富细节,找到各形体的转折,使形体结构更加紧凑,头、颈、肩的造形关系更加明确具体。 调子顺序排好后,即可一遍一遍深入下去。每画一遍加重一层, 内容丰富一层,形体感愈来愈强。

    4.在作画的时候要经常用一些观念审视自己的画面。诸如体积、厚 度、光感、整体、空间、主次、节奏等,尤其是整体观念时刻不能忘记。隔一段时间就要站出来远观自己的画面,以便发现问题及时修正。要避免出现灰、花、脏、腻、浮等易出现的问题。基础较好、 整体把握能力强的同学, 明暗面分好后可采取局部 推进的办法,一步画到位。

    5.回到整体、概括完成。深入细节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细碎、灰、花等弊病,因此最后还要进行大关系的再整理,从而使整体造型更加明确、突出。个体处于自己应有的位置,黑白、虚实效果也更加强烈。

    6.结构素描的表现、画法。步骤基本与全因素素描相同,只是不对光影做很客观的描述, 不进行丰富的调子处理,运用几何形体的归纳态度,以线和简略的明暗将复杂的头部形体作出简化的提炼概括,以将其基本体面结构强烈地突现出来,从而强化和加深对头部形体结构的理解。

    问题四:观念意识的形成

    1.光影与黑白意识。一切物体能够被看见都缘于光影,光影产生明暗,明暗构成黑白,它是构成完整视觉表现形式的重要因素。光影是我们知觉空间中最重要的标志物;明暗是光线照射下物体形体结构的反映;物体本质结构,决定了物体明暗值的变化,而物体的形状和它本质结构又不随光线的变动而变化。

    2.明暗色调虚实节奏变化意识。整体地观察与局部刻画应贯穿于作画的始终。在进行明暗深入的过程中,使学生意识到亮部与亮部之间、暗部与暗部之间、中间灰色调之间,通过人的视觉所产生的有节奏感的渐变规律。通俗地讲,物象最亮、最暗之处,只有一处;其它次亮、再次亮……依次递减,从而产生色素调子有秩序的变化规律。

    3.立体塑造与空间意识。体积感与空间感,是整个素描训练过程的追求目标之一,也是素描观念的直接体现。既要有整体的体积,又要有细节的体积。作画前,首先要分析形与体的关系,关注形体结构线、转折点;注意形体的细致入微的起伏变化,外形与明暗交界线的位置和变化,与形体的起伏变化都有着直接的联系。整体体积的意义就在于把握透视规律,并服从于画面的整体。

    4.质感表现意识。物体本身的材质所形成的物理表象,其重要性在于它表面的纹理组织。如玻璃制品、金属器皿、木材、皮毛、粗陶、花卉、丝线、布绵等制品,在视觉和触觉之间形成平滑或粗糙、坚硬或松软、干涩或湿润等各自不同的视觉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