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二物理练习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用水平作用力F把物体压在竖直墙面上,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当力F增大一些,物体仍保持静止,则
A.物体所受的重力增大 B.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增大
C.物体对墙面的压强增大 D.物体所受的合力增大
2.一只底面积为S的箱子,当放在面积为2 S的水平桌面的中央时,箱子对桌面的压强为p;当放在面积为S/2的水平凳面上时(凳面被箱子全部盖住),箱子对凳面的压强是
A.0.5p B.p C.2p D.4p
3.一个人在公园结冰的湖面上行走,压破冰面掉进了冰窟窿.工作人员需要接近冰窟窿去营救他.旁边有长、宽都差不多的梯子和木板,为了救人,应该
A.立即跑向冰窟窿 B.将木板铺在冰上,从上面爬过去救落水者
C.将梯子铺在冰面上,从上面爬过去救落水 D.从冰面上爬过去救落水者
4.如图2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着甲、乙、丙三个底面积相同的容器,若在三个容器中装入质量相等的水,三个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力
A.甲 B.乙 C.丙 D.一样大
5.如图4所示,两只容器分别盛有相同高度的酒精和水在A、B、C三点中,液体产生的压强分别为pA、pB、pC ,则下列有关pA、pB、pC的大小的关系,正确的是( )
A.pA>pB>pC B.pA
C.pA=pB>pC D.pA=pB
6.如图5所示,甲、乙两容器间有一斜管相通,中间有阀门K控制,容器中装有水,且两容器中水面相平,则( )
A.打开阀门K后,由于水受重力作用,水将从甲流到乙
B.打开阀门K后,由于b处的压强大于a处的压强,水将从乙流到甲
C.打开阀门K后,因为甲、乙两容器中液面高度相等,所以水不会流动
D.打开阀门K后,因为乙中的水多,所以从乙流到甲
7.关于压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压力的大小总是等于物体的重力;
B. 任何情况下压力的大小都不等于物重的大小。
C. 压力的方向总是向下 D. 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
8.如图6所示的鞋底、轮胎上都有凹凸不平的花纹,这主要是为了
A.增大受力面积,减少压强 B.减少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C.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D.增强产品的美观
9.图7所示的各事例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A B C D
10.下列事例中,其目的是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A.把书包带做得宽些 B.在铁道的钢轨下铺设枕木
C.在坦克的轮子上安装履带 D .剪刀、斧头等用具的刀刃都要磨得很薄
11.下列几种关于液体压强应用的实例正确的是 ( )
A.连通器里的液体静止时,液面总是在同一高度
B.液压千斤顶产生的力一定是5000N
C.在实际工作中利用液压机举起重物比直接用手举起同一重物用的力小得多
D.在实际工作中利用液压机举起重物比直接用手举起同一重物做的力多得多
12.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有很多物理知识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铁轨下面铺设枕木,是为了减小对地面的压力
B.滑雪板一般都有较大的面积,是为了增大压力
C.菜刀钝了磨一磨,是为了减小对被切物的压强
D.把书包带做得宽些,是为了减小书包对人体的压强
13.某同学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时,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水中同一深度,并将金属盒朝向不同方向,实验结果如图8所示。那么,该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
A.在水中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B.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压强不相等
C.在水中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D.在水中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不相等
14.在盛满水的杯子里,轻轻放入重1N的木块,则杯底所受的:
A. 压强增大,压力增大。 B. 压强、压力都不变。
C. 压强减小,压力增大。 D. 压强不变,压力增大
二、填空题
1.课本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虽然压力的大小等于重力的大小,但重力并不是压力,因为重力作用在____上,施力物体是____。而压力作用在____,施力物体是___。
2.用50牛的压力作用在1cm2的面积上所产生的压强是_______,如果保持压力不变,要产生5×103Pa的压强应使受力面积变为_____,压力的方向总是______。
3.如图9,甲、乙、丙三只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别盛有等高的酒精、水、水银,则比较各容器底部所受压强p甲__p乙__p丙。(选填“大于”、“小于”和“等于”)
4.一张报纸平摊在桌面上,它对桌面的压强约为0.5Pa,这句话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个水池的深度为2m,池底有一个面积为10cm2的孔,用塞子塞住,塞子所受水的压强大小为 Pa,塞子所受水的压力大小为 N.(g取10N/kg)
6.如图10所示,放在桌面上的一个瓶子,内部剩有饮料,瓶口塞紧倒过来时,液体对瓶塞的压强比对瓶底的要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瓶子对桌面的压强也增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7.光缆通信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通信方式.1997年,我国首条海底通信光缆(上海崇明——横沙岛)铺设成功.如果该光缆在水下17m深处,则光缆外边的包裹材料至少应能承受 帕的压强.(海水的密度为1.03×103kg/m3,g取10N/kg)
8.一艘小船船底离水面0.5m,水对船底的压强为________________Pa;若船底有一面积为2cm2的小洞被一木塞堵住,水对该木塞的压力为____________N。
9.长江三峡大坝高170m,根据最近报导,现蓄水深度已达到139m,则坝底所受水的压强为 Pg(10N/kg)。
10.如图11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容器,侧壁上有一开口弯管,弯管内的液面高度h1=O.8m;其顶部和底部的面积均为0.1m2,顶部到底部的高度h2=0.6m,容器中的液体密度为1.2×103kg/m3,则液体对容器顶部的压力为 N。(g取10N/kg)
11.一台液压机小活塞与大活塞面积之比为1:20,如果在小活塞上加15N的力,则在大活塞上可以产生 N的力。
12.在世界最深的太平洋马利亚纳海沟,深潜到104m的海底时,科学家们惊奇地发现一条长约30cm的扁鱼在海底游动.证实了世界最深处也有高度发达的脊椎动物,这条鱼受到的海水压强是 Pa.(海水的密度1.03 ×103kg/m3,g取10N/kg)
13.上世纪中叶,深水潜艇“的里亚斯特2号”在马利来纳海沟潜到至104m深处时,受到海水的压强是________Pa.潜水艇浮出水面后,发现潜艇的直径竟被压缩了1.5mm,这一事实说明力可以产生____________ 的作用效果(ρ海水=1.03×103kg/m3,g=10N/kg)
三、实验与探究题:
35.为了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用若干个同种材料制成的不同物体放在同一水平细沙面上,进行了三组实验,并记录有关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实验时,他仔细观察细沙的凹陷程度,并通过比较,发现每一组沙面的凹陷程度相同,而各种组却不同,第一组凹陷程度,第二组其次,第三组最小.
实验序号 压力/N 受力面积/cm2
7 3.0 20
8 4.5 30
9 6.0 40
表一 表二 表三
实验序号 压力/N 受力面积/cm2
1 6.0 10
2 9.0 15
3 12 20
实验序号 压力/N 受力面积/cm2
4 3.0 10
5 4.5 15
6 6.0 20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或2与5、3与6)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2)分析比较 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3)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
( a)分析比较 ;
(b)分析比较 .
36.某小组同学研究圆柱体上(或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大小与液体的深度、密度的关系。实验时,该小组同学把一个高为0.1米的实心圆柱体先后浸没在甲、乙两种液体中(液体甲的密度大于液体乙的密度),如图14所示,并不断改变它所处的深度。他们利用仪器测得液面到圆柱体上表面的距离及圆柱体上、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并利用公式求得上、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记录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
表一 液体甲
液面到上表面的距离h(米) 0 0.02 0.04 0.06 0.08 0.10
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牛) 0 0.20 0.40 0.60 0.80 1.00
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牛)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表二液体乙
液面到上表面的距离h(米) 0 0.02 0.04 0.06 0.08 0.10
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牛) 0 0.16 0.32 0.48 0.64 0.80
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牛) 0.80 0.96 1.12 1.28 1.44 1.60
(1)分析条件_________________ _,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同种液体中,圆柱体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与深度成正比。
(2)分析比较表—和表二中的第三列(或第四列、或第五列……)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第二行与第三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____________ ;
B.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第二行与第三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____________ _ 。
四、计算题
37.海峡西岸,英雄东塑。为纪念民族英雄郑成功诞辰380周年,在泉州市区大坪山顶修建了郑成功塑像,它的总质量是5×105㎏,底坐由长,宽5m的花岗岩制成。请问⑴:塑像所受的总重力是多少?⑵塑像对水平地面的压力是多少?⑶地面受到塑像对它的压强是多少?(g=10N/㎏)
39.芭蕾舞演员体重为475N,两只脚掌面积为150cm2,表演时足尖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9.5cm2;大象的体重6×104N,每只脚掌面积600cm2.求:
一、根据不同层次、阶段的学生,区别对待
初中物理教学分为初二、初三两个不同的教学层次,这两个层次中,无论是在教学目标与任务、教学内容与要求上,还是在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能力上,都存在这明显的差距,所以,应该区别对待。同时,依据学生认知发展特点进行循序渐进的练习:在不同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应依据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同难度的练习题。比如,新授课的练习题和课后作业要选择相对基础一些的,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章末或者期中期末复习中要安排一些具有难度的内容,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灵活性。
二、从物理基础知识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物理的定律和公式是最基础的知识,要求学生从公式名称、公式、适用条件、各字母表示的物理量、各物理量的单位及符号这五个方面复习,引导学生根据认知规律灵活运用物理定律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并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基础知识,掌握应用定律和公式解题的基本方法,统一单位,进而形成解题的基本模式,培养学生掌握解题规范与程序,为进一步深化做准备。
三、精选精编练习题目
教师出示的题目应该是精选精编的题目,应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和灵活性。即能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和考点,能起到示范引路,方法指导的作用,还应便于从情境、设问、立意等方面作多种变化,从不同角度使学生对知识与方法有更深的理解。题目若能用实验做出来或与实际联系得比较密切,则尽可能安排实验演示或实际动手操作,以增强直观程度。习题课的核心任务是在掌握物理定律和公式的基础之上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解题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对习题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不仅可以启迪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还是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重要方法。尤其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物理习题。
四、帮助学生不断搜集整理典型题目和解题方法
有些学生不能独自总结典型题目和解题方法,老师要帮助学生掌握一些解题技巧。首先根据学生情况特点,选例题时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加强基础,即通过这些题目,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掌握;二是加强针对性训练,克服缺点。即选用足以暴露其缺点的各种题目,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门训练;三是拓宽视野,增强适应性。即选题不仅内容上力求齐全,而且尽可能涉及不同形式、提问角度乃至叙述方法的各类题目,使学生课后遇到各类题目时,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就可降低题目的难度,增强解题的自信心。
五、习题课应该由易到难,逐层递进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都想尽可能得让学生做更多的习题、讲更多的习题,但是显然学生并不象老师想象的那样能接受那么多,特别是中差的学生,有时老师讲中等难度的题目时他们就有可能听不懂,这样老师讲再多也是无用功。因此在讲解例题和习题时应该从知识的基本应用题开始,许多老师以为这类题不重要,可以忽略,直接讲解难度更高的例题,这样对学生掌握解题技巧事倍功半,基本应用题是通往更高阶梯的台阶,一定要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才能更进一步,因此习题教学一定要由易到难,逐层递进。提问时,教师要善于把题目分解为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按思维的进程面向全体学生依次提出,分别由不同的学生作答,由审题寻找突破口,依次展开过程分析、规律选用、方程列出、结果讨论等。这时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既讲正确也讲误区,既讲常规方法也讲技巧捷径。
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初中的学生在小学的学习中已经养成了牢固的定向思难。定向思维在小学学习中很有用,只要记住公式和规律,记住老师讲解的套路,就能够解决问题,但对于初中物理的学习,定向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解题思路。因些在习题课上除了分析解题思路外,要留给学生独自思考的时间,时间允许的话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讲一些他的解题思路,再由老师点评,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我在教学中有时让学生讲题,如果他会要讲某一个题,他必须把这个题做透彻,这样才能讲明白,其他同学才能听得懂。经过不断地锻炼和积累,学生才能养成较好的思考习惯且掌握一些解题思路。
七、布置好课后习题,让学生巩固解题方法和技巧
在课堂上通过例题的分析和讲解,让学生初步掌握了某些解题方法和技巧,如果在课后不加强和巩固,仅凭课上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如何布置课后作业是很关键的。教师要精心挑选极具典型与知识技能紧扣的习题,还要注意层次性,即习题要有难有易。另外,我们还应该注意适当地使用一些“非常规题”去培养学生非常规的思维方式,像:有多余已知条件的题型;有多个答案的题型;答案是不确定模糊解的题型;松弛约束可以求出许多物理量的题型;对实验数据进行归纳总结的题型;设计实验方案的题型;根据平时生活积累进行估算的题型;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题型;跨学科结合型题目等。
八、及时反馈练习结果
一、目前学生自我能力培养上的主要障碍
一些高中生当前在物理学习上较大的问题是学习方法的问题。这是能力培养的最大障碍,他们一般是上课急于抄笔记,回家急于完成作业,解题时急于对得数、凑答案,并不从中总结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规律。正确答案得出了,而错误思路却被掩盖了。这些学生的作业,日常都还整齐无误,一旦考试,就“六神无主”,原本会的也因为紧张而出现失误。他们的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长此以往,恶性循环,所以总觉得高中物理“难”,摆脱不了学习被动的境地。这种不良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形成,大多是长期依赖老师、套公式、套例题的结果,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首先从教法的改革入手。
二、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方法
1.提高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首先,高中生无论是升学还是就业,需要的是抽象逻辑思维。同时,高中物理是一门严密的、有着公理化逻辑体系的科学理论,对于高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较初中物理有了一个很大的飞跃,这就是当前所谓初、高中物理“台阶问题”的实质。另外,从高中学生心理的年龄特征来看,从初二年级开始的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水平的转化,在高二年级将初步完成,这意味着他们的思维趋向成熟,可塑性将变小。因此,在高中一、二年级教师不失时机地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以顺利地完成从经验型向理论型水平的转化是必须的。
其次,从生理上看,学生在16岁时已能完成人脑总重量的96%的发育过程,有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在心理上,从初二开始了向理论型抽象逻辑思维水平的转化,也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的基础。同时,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他们在语言、文字、数学物理等各方面都有了必要的知识基础,为在高中着重提高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可能。
2.鼓励学生“班门弄斧”
教学的宗旨是,在能力培养方面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首先应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敢于在老师面前“班门弄斧”是难得的好事,只有这样学生的真实想法才能展现出来,误区才能暴露出来。例如对一些选择题,按常规填写出选项符号就行了。但有的任课老师却没有简单处理,也没有因为某道题有一定的难度,举一个类似的例题,教会学生解这道题了事。而是鼓励学生对问题首先进行解析,要求学生做到“根据在前,结论在后”,鼓励学生在老师面前当“老师”。这样从学生的思维活动中,不仅可以了解他们知识掌握的情况和漏洞,而且可以找到他们学法上的问题所在,以便对他们进行有的放矢的点拨、疏导和教育。对选择题、填空题不仅进行解析,我们在试点班中还让学生“自己当老师”,让他们始终坚持对选择题、填空题写出求解的思路和根据,学生从中尝到了甜头,考试成绩得到了提高。“班门弄斧”的实质,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更应该体现出这一特点来。要让学生成为名符其实的主体,其成功的秘诀,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最佳匹配。这种最佳匹配的保证是搞好课堂教学设计。
3.搞好课堂教学设计
自我学习的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它包括观察、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自学不仅仅是一般地独立阅读和课内看书,它还是课前设计好的一系列有序启动的各种环节的实施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施的主体是学生。
重在能力培养的课堂设计,主要由以下几个环节构成:(1)设问质疑。(2)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习。(3)检测和小结。下面以电磁感应课堂教学设计为例,说明设计思想。
为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每节课前教师都要把启动顺序、知识结构等写在教学材料上。从表面看有点像程序教学,实质上它有更多的灵活性。其中操作上有“分”有“合”,时间上可长可短,运行中有序也交替。总之,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的训练要求,避免“一刀切”。
一是“设问质疑”的设计思想。
(1)用学过的磁通量ф来回答ф、ф/t,重点突出针对性很强的预备知识ф=?。
(2)3人一组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
深化ф是否“零”现象和条件,为E∞ф/t做准备。
(3)由实验导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以上内容不需老师讲述,也不用抄笔记,一般学生都能独立填好教学材料上要求填写的内容。基础好的学生把实验结果和小结写在反馈式投影片上,放在投影仪上进行公布。多余的时间回答有关这部分的练习题。
这样的设计,上课之始就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全身心地投入。他们在主动想问题,而不是旁观的听众。其结果就可避免死记硬背,因每一步都有科学的逻辑推理,每一步都能紧扣教学目标。
二是“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习”的设计思想能力的培养总是伴随着知识的内化进行的。内化的外因又总是寓于问题的解决过程之中。电磁感应这节课由ф、ф、ф/t出发,重点解决E(感)的产生,突破“动势”这一难点。感应电动势是在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的过程之中出现的。在此过程中学生把低位经验(电动势等同为电压)概括纳入到高位结构中去。
由于问题提出的顺序符合学习的同化和顺应的逻辑关系,因此其能够顺利进行。由此学生的心理结构得以改变和更新,对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进行了优化,能力的孕育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得到落实。
1、在考试前我并没有深入复习,只不过是看了看书。
2、临阵磨枪,突击,平时不善于积累。
3、复习没有重点。
主要拉分的是数学和思品两科。数学其实,一直是我这八科中最不理想的科目,我对此也非常的着急,所以我在今后的学习中会更加重视学习。英语一直是我的强项,可这次发挥的也不是很令自己满意,但也没有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这是什么原因呢?主要是自己思想上的问题,我总认为没什么,靠自己的功底完全可以应付,但是事实与自己所想的是完全相反的。
经过这次考试,我也明白了,随着年级的升高,我们所需要掌握的知识也在不断的增多我以前学的那些知识已经远远不够,所以,既是自己的强项,就更不能落下,就更应该跟着老师好好的学。说到,我认为我比以前认真了,但解题的技巧掌握的还不是很好,以后在这方面还应加强。在物理的学习上,和数学有一些相同,都是解题方法。在语文方面,我还应该加强阅读训练,使自己的阅读能力有所提高。
努力,是我们熟得不能再熟的字眼,但这两个字就够一个人做一辈子的了,而且它是永远做不完的。所以我更应该珍惜时光,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好的成绩是靠良好的学习方法。许多教育专家认为,将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些没有学会如何获取知识,不会自己钻研问题,没有预见力的人。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必须学会如何学习。
学习的方法因人而异,因学科而异,正如医生用药,不能千人一方。我应当从实际出发,根据自己的情况,发挥特长,摸索适合自己特点的有效方法。但良好的学习方法绝对离不开预习、认真听课和课后复习。
然而在这三点中,我认为听讲是最重要的,或许这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但是,只有听讲你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认真听老师的讲课,甚至比做10道练习题还要好。
预习,不仅仅是简单的看书,对于语文,应该画一些重点字词、概念和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数学则要着重地看例题和定理、概念。看完书以后,可以试着做一下课后的练习题。这样可以帮助你知道你是否已经基本了解了这些新知识。英语只要了解基本的句型构成,再多背几个单词就可以了。
人长得越大,记忆力就越是递减。因此,常常复习很重要。我应把学的知识积累下来,利用周末的时间复习。每周都是这样,一个月后,来一次总的复习,把前四周的内容再巩固一下。如果一个月后我记住了这些新知识,那么,以后,只要我有空的时候再看看,就一定可以牢牢记住了。
除了这三点,还有三个“必须”。
1、学习必须循序渐进。只有地基打牢固了,高楼大厦才不会倾斜;只有走稳了,才会轻松地跑。学习任何知识,必须注重基本训练,要一步一个脚印,由易到难,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不要前面的内容没有学懂,就急着去学习后面的知识;更不能基本的习题没有做好,就一味去钻偏题、难题。这是十分有害的。比如学习数学时,我就先做那些基础题,熟练的掌握公式,之后再去做那些比较难的题。这样,我就能打好基础,学习成绩自然而然的就上来了。
2、学习必须勤于思考。中学是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在这个期间要注意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要防止死记硬背。学习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比如学英语,一个句子可以用多种方法去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要使我的大脑思维更加活跃。
3、学习必须一丝不苟。学习切忌似懂非懂。例如,习题做错了,这是常有的事,重要的是能自己发现错误并改正它。这就要求我们对解题中的每一步推导能说出正确的理由,每一步都要有根据,不能想当然,马马虎虎。
只要做到了这些,再加上一些你认为自己适合的学习方法,我相信我的学习成绩一定会提高的,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下学期我将面临我人生中的第一场大考——地生会考,我应将全力以赴,考到自己满意的成绩,为自己的总分多挣几分。
法;原则;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07—0053—01
在新的时代环境和教学条件下,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是实施新课改的必然要求。“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就是适应这一趋势的新的教学方法。
一、原因
对初中教学,由于受班级授课制的束缚,教师从备课、授课、作业、辅导、考查到评价,很少顾及好、中、差各类学生的知识水平差异,均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得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当前,95%以上的小学生进入了初中,而初中毕业生大约只有1/3能进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2/3的毕业生将直接进入社会的各个领域。即使升入高中的比例增大到1/2或4/5,仍然需要从义务教育的性质、任务上全面考虑初中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以便更主动积极地适应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而不应仅仅局限于适应升学的需要。因此,作为物理教师,我进行了初中物理“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实验。
二、做法
所谓“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就是在班级教学中,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域内”得到充分发展,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具体做法如下:1.了解差异,分类建组。对全班学生进行全面调查了解,内容包括学生的智能、技能、心理、成绩、在校表现、家庭环境等,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分类归档。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成好、中、差层次的学习小组,让师生知道每个学生在某一阶段所处的层次。在实施分层教学时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在班级上公布好、中、差学生的名单,真正使学生在学校里处于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2.针对实际,分类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能力,合理地确定各层次学生,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3.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一种作业是拔尖提高题,即是根据优生学习水平设计的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题目;另一类是巩固练习题,即是根据中等生设计的,一般指教材后的习题;还有一类是放缓坡度题,也就是根据差生的学习水平,将难度较大的课后习题分解成几个小题或给予具体提示。
三、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习过程的主体是学生。实验中,从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承认差异,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自觉地学习,积极地思考,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增强他们学习的内驱力。2.主导性原则。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知识能力,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并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区别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时期,及时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使各类学生得到的帮助与他们的个别需要相适应。3.保底性原则。R·M·托马斯的“掌握学习原则”认为每个学生都应有均等的机会去达到学习目标,尽管每位学生达标的速度不同,但只要提供适当的条件,世界上任何能够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人都能学会。所谓保底,即最终必须保证后进生达到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促使中等生向优等生靠近,允许成绩好的学生超大纲学习。
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