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施工技术应用

施工技术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施工技术应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施工技术应用

施工技术应用范文第1篇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业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道路运输业在在整个交通运输体系中所占比例也不断加重,从而使得高速公路对路面的平整度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在道路建设过程中,桥梁施工是不可避免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桥梁的结构设计历来被我国相关行业所重视。在桥梁施工技术中,如何把施工技术运用到实际中,避免技术质量事故,使得经济效益最大化,这就需要做出严格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

施工技术;问题探究;研究分析

高速公路在城市的建设中发展迅速,尤其是桥梁的设计作为道路当中一个重要环节,历来得到了我国相关行业的重视。从目前来说,尤其是路桥之间的过渡段上的路基面的技术掌握程度依然比较片面。究其原因是一方面中等层次的公路车辆行驶速度较慢,桥梁的数量偏少;另一方面是人们对行车对道路平面要求程度不高,对行车舒适性的要求偏低。所以,在路桥过渡之间出现跳车的情况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相关部门对此类现象的研究也非常有限。路桥过渡施工问题是道路建设的重要问题,路基沉陷过大容易造成路基寿命的缩短,加大了维修的经济成本,甚至有可能引发交通事故的发生。

一、施工技术

在工程建设中按照预定的计划进行有序的计划进行建造称为施工,技术就是把相关的物质,包括系统、组织方法和相关技巧有目的实施工作,简而言之,施工技术就是有组织,有计划凭借相关手段的完成某县工程项目。施工技术要考虑施工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如施工人力、材料、资金等重要因素。

二、路桥过渡段路基面的施工技术

通常在路桥过渡段之间,路基和桥涵之间因施工不均匀造成路面下降出现坡度等问题,当坡度出现到一定数值之后,车辆行驶就会有明显的颠簸感,当车辆负荷量较大的情况下通过不平的路面时,一方面有可能发生严重的交通事故;另一方面下陷的路面容易造成路面积水,桥台路基下沉,出现道路裂缝等问题,要有效地解决此类问题,应该要从道路的设计和施工两个方面探讨分析问题。

1.设置搭板通常在有限的范围内设置搭板能够有效的降低路面弯曲的变化,但是,当车辆负荷满载的情况下,实际的施工操作过程当中会有很大的困难。在设置搭板的情况下一般有水平和竖向的两种方法在桥台和搭板之间进行锚固。考虑在车辆满载负荷的情况下分析搭板位移的方向,显然竖向位移比较符合受力情况的位移关系,况且这种位移对桥台的受力情况比较有益,所以在搭板锚固过程中宜采用水平锚固在搭板和桥台之间。对于桥台是否需要设置枕梁,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必要的研究,认为枕梁不利于搭板尾端的应力控制,如果搭板尾端枕梁下的地基处理不好,很容易造成二次跳车的情况发生,但是枕梁能够很大程度上把车辆的负荷量分散到更大的受力面积上,从而得出结论可以知道,加设枕梁是非常有利的。

2.台后填筑桥梁两端路堤变形和沉降一般有路基、地基和路面等三个部分压缩变形组成。通常由车辆满载负荷和路基所承受的最大压力值所造成的路面变形,可以采用填料凝固来修补路面的不平,这种路面地基的变形一般主要来自于车辆的满载负荷造成的路面结构层次被压缩,而路面的结构和面层的厚度不会产生很大变化。一般车辆负荷所产生的作用力通常在2m左右,所以在搭板加强层的范围应该是在2m以内,但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由于施工的要求和填料自身的凝固程度的制约,如果不在此基础上做出必要的填料加固处理,桥头出现跳车的问题就不能够彻底的解决。另外,在进行台后填筑的过程当中要有效的保证填料的加固处理和填筑路面的自然沉积,不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土石颗粒之间的摩擦和咬合作用,增加土体部分的应力,进而降低了土体的水平拉力和垂直应力,达到土地抗变形能力和抗裂能力的提高。

3.地基处理处理好桥背软弱地基是控制桥头跳车的一方面重要措施。对桥背软弱地基的处理国内目前所采用的方法有换土法、排水固结、减少附加应力、深层搅拌等方法,来实现敢改善土体的性能,根据土体的实际情况出发,提高土体的承载能力,达到避免错台的后果。在软土体层面上修筑桥台通常采用打桩锚固的方式,如果是修筑高路堤预见较厚的软土层,填回材料很有可能对基桩施加压力,使得桩位向侧处挤压,改变了桥台的位置,甚至有可能损坏桥台的和前面。

4.台背排水台背排水是一种有效保护路面的措施,如果路面排水不畅,使水沿桥台路基在路桥过渡段下渗,改变土体结构的稳定性,从而使得路基和地基的状况日益变差,进一步加剧了跳车和错台的风险。所以要适时的根据天气的降雨变化,及时地在台背填充相应的凝结材料,确保路面排水顺畅,保证桥台水分及时疏干;另一方面要加强桥台的等路面的养护,在地基填充之前合理设置输水管和盲沟,保证水分排泄的稳定性。

三、存在的相关问题

(1)台背填料的多少。路面不平,台背所需的填充的剂量达不到设计的要求,是造成跳车的主要问题。一方面是车辆负荷量大,使得车辆车身的整体强度大,当路面超过其最大限度时,就会产生沉陷,进而行成桥头跳车的现象发生;另一个方面来说,也可以加强路桥之间过渡的距离,来控制路面不产生沉陷,通常桥梁的机构是硬性的,路基由于土体因素是柔性的,如何让二者之间适的衔接点合理有效的联系在一起,当前依然没有彻底的解决方法,只有加强桥路之间的长度来缓解路面变形的问题。(2)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通常由可能会出现路面结构和桥面结构施工不同步,在标高数据上产生误差。另外,施工场地的狭窄和施工人员的束缚,尤其是在桥路衔接的过渡阶段,很容易造成路面裂缝和桥头沉陷的现象发生,有效地避免这种问题发生必须是二者之间同体施工,及时做不到同体施工也应该以适当的坡度呈阶梯状进行施工,进而保证路桥之间的有效衔接。(3)造成桥头跳车现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伸缩缝施工不好,伸缩缝的一般处理方法是先在伸缩缝中填满沙石或者泥土,保证沙石在伸缩缝中的严密性,然后在沥青和混泥土铺完全后,在把伸缩缝中的的泥土捣挖出来,再次进行伸缩缝的二次施工。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可能因伸缩缝内填土不实,造成伸缩缝、桥面和路桥过渡之间的标高数据不相同,路面厚度铺盖不均的后果。

四、结语

通过探讨路桥施工中的技术应用,对路面、路基等系统因素的总结,可以知道,分析路桥过渡段的路基和路面常见的问题的原因,可以得出相关的应对问题的质量措施,结合必要的工程论述问题可以强化路桥过渡段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当前,路桥在道路建设当中遇见的经常性项目,尤其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桥梁的使用和构建,施工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加强,路桥施工的许多问题都能够有效地在计划中解决,在施工过程中的效率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相关的核心技术问题对我们的工作依然有着很大的约束性,这就要求在施工过程当中不断地摸索研究,加强道路构建的创新方法,以最小的经济成本有计划地完成工程建设。

参考文献

[1]肖智慧.浅议施工技术在路桥施工中的应用及分析[J].四川建材,2008,34(5):126-128.

[2]石新立.浅议施工技术在路桥施工中的应用及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8):7791.

[3]公衍财,徐勤祥.浅议施工技术在路桥施工中的应用及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32).

[4]蒋锦伟.浅析防渗漏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22):34.

[5]项爱华.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在路桥施工中的应用探讨[J].江西建材,2014(13):157.

[6]李广涛.路桥施工试验检测技术的应用分析[J].信息化建设,2015(10).

[7]滕卓然.路桥施工中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J].科学中国人,2015(35).

[8]刘红珍.浅析路桥施工的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J].江西建材,2015(5).

[9]倪惠良.路桥施工的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四川水泥,2015(6).

[10]崔巍.路桥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探讨[J].黑龙江科学,2015(6).

[11]王春兵.路桥施工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分析[J].智富时代,2015(6).

[12]刘畅.路桥施工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2).

[13]安春楼.对路桥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的探讨[J].科技风,2014(3).

施工技术应用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施工技术;重要性;控制;措施

一、公路施工技术控制的主要内容

我国地域广阔地质条件差别很大,对公路施工技术要求加大了难度,公路施工企业必须通过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保障工程的顺利施工。公路施工技术管理是一项贯穿于公路施工全过程的、全方位的管理工作。一般认为, 根据在施工过程中通常开展的技术活动,应该建立以下几种管理制度:图纸会审及设计变更技术核定制度、施工日记和施工记录制度、技术交底制度、材料验收制度和工程验收制度。首先要进行图纸的会审。主要审核以下几点内容:a. 设计是否符合有关技术规范的规定;b.图纸及设计说明是否完整、齐全、清楚; c. 主要结构的设计在强度、稳定性方面有无问题。d. 结合单位自身条件,看施工装备能否满足设计要求;e. 路基、路面、桥梁和涵洞等各种图纸之间是否有矛盾;f. 设计所选用的各种材料能否满足设计需要。其次技术交底制度。通过技术交底,使每一个参与施工的技术人员和工人都明确了所担负的工程任务的特点、技术要求、施工工艺等特点。做到心中有数,这对工程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此外,建立施工日记和施工记录制度。对于每一项工程都要建立技术档案,施工单位在竣工验收时,应提交完整的施工原始记录、试验数据、分项工程、自检数据等质量保证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

二、公路施工技术控制的重要性

高等级公路施工技术管理是现代公路施工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公路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综合管理水平以及施工质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技术管理工作,做好施工前各项准备、加强施工过程重点难点控制、科学管理现场施工、优化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资源消耗,进而达到质量、进度和成本多方面的和谐统一。简单说,做好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就能掌握住工程施工的重心,为工程顺利实施提供最好的服务和保障。通过技术管理工作,做好施工前各项准备、加强施工过程重点难点控制、科学管理现场施工、优化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资源消耗,进而达到质量、进度和成本多方面的和谐统一。公路施工的技术控制工作对公路施工企业各项工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做好施工技术控制工作就能掌握住工程施工的重心,为工程顺利实施提供最好的服务和保障是施工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提高的关键。

三、公路施工技术控制的原则

公路施工技术管理的总体原则,应本着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从全局出发,坚决贯彻国家和地方有关技术政策、法规,把施工技术工作与经济效益、日常技术管理、生产实践过程紧密联系起来。遵循科学性,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好施工技术管理的工作。主要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3.1严格按照科学技术的基本要求

按照公路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机具设备安全施工等具体技术要求进行管理,对采用的新技术应经过实验。

3.2遵守经济节约的原则

要把企业和国家、当前和长远经济利益结合起来,全面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分析,对重要的施工部位进行多方案比较。

3.3贯彻国家经济政策

认真贯彻国家经济法律政策,国家经济政策是根据自然资源的特点,依据科学技术发展规律以及国家不同时期的技术经济状况而制定的,必须严格执行。

3.4协调一致的原则

为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必须在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应用科学的计划方法制定最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实现生产和消耗协调,充分开发时间、地域、人力、物力、财力的最大潜能,在既保证施工生产需要,又避免频繁调动的前提下,最低限度地配置各类人员的数量。

3.5全员技术标准化意识原则

对质量的认识,有-个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认识过程,工程施工人员要加强学习,深刻领会标准内涵,对标准化工作进行策划,制定规划和实施方案;坚持做好标准化工作的考核和持续改进标准化工作,在工作中积极贯彻落实。

四、公路施工技术控制的措施

本文将从公路施工的不同阶段具体地来分析施工中的技术控制:

4.1施工准备阶段的技术控制

公路施工前的技术控制工作是公路施工技术控制的准备阶段,是指导后期施工技术控制与施工管理的基础。在具体的过程中,公路施工工艺与技术的选择需要根据地质勘探情况、工程所在地气候特点等进行。在施工准备阶段,所做的技术准备工作是为了创造有利的施工条件,从而保证施工任务得以顺利进行,其主要内容及基本任务是了解和分析建设工程特点、进度、要求,摸清施工的客观条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充分及时地从技术、物资、人力和组织等方面为工程创造一切必要的条件,使工程施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做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工程成本。

4.2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控制

在公路施工的技术控制中,着重是对施工过程工艺参数的控制,保障公路工程施工质量。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也就是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是整个工程的主要内容,其具体的内容包括:按图施工;优化施工方案或施工措施;及时检查施工进度和计划执行情况;做好施工记录和隐蔽工程检查记录;做好施工资料的积累和整理。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需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有严谨的态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3工程试验的管理

试验工作是高速公路施工中最基本的一项工作,同时也是一项关键工作。高速公路工程施工,试验工作基本上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原材料试验,为工程选定合格优质的原材料;提供各种施工配合比,作为施工的依据;进行工程半成品的质量检验;配合技术、质量部门进行检查管理工作。试验工作中应注意以下问题:高速公路的试验工作必须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仪器的精度应符合要求;要注意试验工作的科学性、严肃性,尊重原始数据,真实地反映工程的实际情况;要注意收集试验资料,妥善保管。

4.4竣工后的技术控制

公路竣工技术管理工作主要集中在竣工技术总结与技术文件的编制两方面。工程竣工后,公路施工单位应组织技术、试验及相关人员进行预验收,进行以试通车为主的实验检查,填写交工报告和技术总结。必须符合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的合格标准,单项工程必须达到使用条件或满足生产要求,高等级公路竣工技术管理中的技术总结与技术文件编制工作必须与实际施工记录为基础,对工程施工过程进行真实的总结,避免扩大成本。同时还要认真核对工程量,为竣工结算奠定基础。总之,在工程施工的技术控制中要明确技术管理的职责、不断加强对技术工作的管理,同时加强对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从总体上保证施工技术的控制。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公路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贯彻实施以往先进技术经验的基础上,同时攻克施工技术中的一些难关,创造新的先进技术代替落后技术,才能促进企业的快速、稳健发展,才能保证公路的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军艳.浅析公路路线设计主要技术指标的缺陷[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4).

[2]王淑红,李明.新农村建设中公路建设与养护技术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2(03).

[3]李金海,梁祖怀,吴京梅,米晓艺.贵州省山区低等级公路线形技术指标分析[J].中外公路,2012(01).

施工技术应用范文第3篇

关键词:桥梁;预应力;施工技术;应用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3.078

1 预应力技术的概述

预应力技术最早在混凝土施工工程中得到应用,为了减少钢筋混凝土中粘结处过早有裂缝出现,应运用有效的措施。在建设公路桥梁的过程中,应将混凝土构件受拉区的开裂问题得到延长,避免对强度较高的混凝土和强度较高的钢材相结合的结构进行运用。且结构物预应力混凝土由于内部有较少裂纹且有良好的抗渗性能,还会有刚度大、强度高等特点。不但如此,预应力混凝土具备的较小自重对桥梁建筑的美观设计也产生一定的有利作用。

2 桥梁施工中预应力施工技术应用

2.1 在下料工艺中的应用

预应力施工在下了工艺中的应用主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按照预应力筋的安装要求,在钢管、锚垫板过程中进行灌浆工艺施工,确保预应力的稳定性。二是保持预应力筋的清洁性,及时清除钢绞线外层的油脂等可能造成影响的杂物,保证能够稳定的加固预应力筋。三是防止预应力筋下料错位,施工时要对准粘结位置控制好参数。四是考虑粘结力的作用,使得预应力筋的稳固性更强,预应力作用强度更高。

2.2 在弯矩构件的应用

弯矩构件对于道路桥梁工程的稳定性意义重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如果弯矩构件不符合设计标准,就会导致出现因受力过度而引发质量问题,给桥梁的稳定性带来隐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将预应力技术引入其中,从而预防弯矩构件出现受力过度或手里不均而出现的各类问题,提升桥梁结构的稳定性。

2.3 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

在多跨连续桥梁的施工中,为了提供可靠的预应力,我们一般采取先张法来进行施工,既可以缩短生产周期,又能够有效保证起效果。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桥梁的要求,我们要按实际需要设计一定量的预应力空心板。还要根据多跨连续桥梁的特点,还需要搭建张拉台座,从而实现预应力的张拉,使混凝土强度得到提升。同时,还要根据设计方案的要求,按照编号设计预应力筋,避免出现由于编号错乱而产生的钢绞线松弛现象,影响施工质量。

2.4 在桥梁加固中的应用

中国是一个桥梁较多的国家,而且经过许多桥梁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加之经济建设飞速发展,使得桥梁的承载压力不断增大,使得半数以上的旧桥量都需要进行加固。预应力施工技术进行桥梁加固,可以有效的消除混凝土裂缝或变形现象,使桥梁的承载能力得到恢复和提升。所以,需要通过预应力的加固技术进行加固,对旧桥梁进行修复和完善,确保桥梁的正常运用。

3 桥梁施工预应力技术问题

3.1 钢筋张拉伸长量不到位

在预应力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有时会出现钢筋张拉的伸长量过长或不足的现象,究其原因在于:一是预应力钢筋与管道内部摩擦力增大。这是由于理论设计与实际应用不适用所造成的,如果张拉应力处于不变状态,那么就必然导致钢筋张拉不到位的现象发生。二是预应力钢筋理论数据与实际数据不匹配,所造成的钢筋张拉伸长量不到位。

3.2 张拉问题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比较常见的张拉问题有两个。一是时间问题,一直以来,张拉时间问题都是预应力技术应用中的难点之一,长拉时间的早晚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结构质量的好坏。二是后张结构张拉力的控制问题。预应力的施工必须加强对张拉力的控制,尤其是后张拉结构更应加以注意,如果不能实现精准的控制,就会对桥梁整体的使用质量带来巨大影响。

4 桥梁施工预应力技术问题的解决对策

4.1 防治预应力筋张拉的伸长量的问题

做好预应力筋张拉的伸长量问题,要在实际中进行试验以及计算,确保能够得到比较可靠的测量数据。其次,在预埋钢筋刚到中,相关的技术人员一定要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对于一些弯曲的重点区域要加大检查和管控力度,避免发生管道堵塞或出现便宜等情况。

4.2 张拉问题的措施

预应力的张拉问题一直都是预应力施工中的重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处理好长拉问题必须要充分了解预应力施工中张拉时间的掌控和加强对预应力张拉力的控制。一是张拉时间问题。预应力张拉时间对于整个施工质量影响较大,但是在控制方面却是难点。通常我们会通过添加早强剂,提升混凝土的强度,然后再进行张拉。但是,由于混凝土自身存在这许多不稳定性,无法保证所有指标都保持一致,使得混凝土浇筑的区域出现严重变形,严重影响桥梁整体承载能力。因此,对于预应力时间的掌控要紧密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对预应力张拉时间进行掌控,尽可能的保证施工质量。二是预应力张拉力的控制,由于我国在这个领域的研究还不够充分,缺少权威的参照依据,在施工中由于技术工人经验不同,能力不同对张拉力的控制也不够完善,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不断加大对施工人员的培训,提升其专业素养,尽可能的避免失误。

5 结语

预应力技术是道路桥梁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技术也是关键技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加速,路桥梁工程的规模会不断加大,预应力技术引起优越性在未来的建设中的应用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需要我们在不断的实践中加以完善,从而保证施工质量,提升道路桥梁的整体品质提升。

参考文献:

施工技术应用范文第4篇

后浇带施工在房屋建筑施工中主要是用于解决房屋建筑沉降和热胀冷缩产生的建筑结构裂缝,根据现代房屋建筑施工相关要求,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建筑结构裂缝的防治工作,因此在房屋建筑施工时保证后浇带施工质量,后浇带施工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体房屋建筑施工质量。文章首先介绍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后浇带施工技术的作用,其次阐述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最后说明其在房建施工中的具体应用,旨在推动房建行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房建施工;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使得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后浇带施工作为房屋建筑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整个建筑施工质量的高低,后浇带施工主要是为了减少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裂缝,在施工过程中可通过在墙面或者底部设置一些裂缝以将各部分分离开来,因此加强对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房建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作用

(1)解决沉降不均匀的问题。在房屋建筑施工中会经常遇到建筑沉降问题,建筑物产生沉降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地基受到其上部的房屋建筑的重力作用,使得地基的承载力减小。建筑物的沉降情况与施工区域的地质条件息息相关,由于建筑物各结构受力大小不一,导致建筑物沉降不均匀,使得建筑物结构受到损坏[1]。沉降不均匀的问题在单体房屋建筑中由于重力大小不同,该问题表现的比较明显,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将有可能使得建筑物坍塌。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能有效解决建筑结构沉降不均匀的问题。通过使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将各单体房屋建筑连接起来,平衡房屋建筑重力对地基造成的压力不均匀的影响,从而修复建筑物之间的裂缝,较小建筑物沉降产生的问题,能够将沉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保证房屋建筑地基的稳定性。

(2)解决建筑物结构热胀冷缩的问题。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可知,外界温度的变化,会使得建筑结构受到一定的影响[2]。该影响在密集的建筑物群中影响较为显著,当房屋建筑较为密集时,由于温度的影响,极易使得房屋建筑结构产生裂缝,使得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降低。将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于房屋建筑施工中可大大减小热胀冷缩问题的影响。首先,考虑温度变化对建筑物结构的影响,计算温度应力,其次,在保证建筑物结构具有较强稳定性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建筑物的密集程度,以实现增大建筑的自由扩展性,减少裂缝问题的产生。

2后浇带技术的应用要点

(1)材料的选择。混凝土是房屋建筑后浇带施工中的主要施工原料,混凝土各项力学性能的高低直接关系建筑物整体结构的好坏,在配置混凝土材料时,要注意各项材料的配比的合理性,同时还需要在其中添加减水剂。在此条件下无收缩延展的后浇带材料是最优的后浇带施工材料,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标准和要求进行,在合理控制混凝土材料配比的条件下,做好施工模板侧向压力的控制工作,以减少施工中产生建筑结构裂缝。混凝土振捣是后浇带施工的关键施工工序,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要注意水泥浆的流失,并控制好振捣器和模板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房屋建筑整体质量的提升。

(2)后浇带的设置。在确定好施工材料之后要设置后浇带,在这一过程中要保证后浇带平直缝断面的结构要与混凝土结构一致。在未进行后浇带施工的房屋建筑结构中,房屋建筑会受到建筑结构变形应力的作用,使得建筑物产生结构裂缝。在房屋建筑施工中使用后浇带施工技术,为了避免裂缝的出现可通过应用后浇带平直断面缝施工技术。使用该技术的控制要点主要是后浇带位置的设置。在实际施工中为了减小应力作用,大多将混凝土构件单位选择在反弯点位置。要注重不能选择剪力墙中间位置设置后浇带,因为该处的弯矩和剪力较大。设置后浇带间距时要保证间距设置的合理性。将房屋建筑沉降成因考虑在内,并根据房建施工中的具体施工工序和房屋建筑结构的实际情况,具体确定后浇带间距和宽度。

(3)浇筑时间和施工温度的合理安排。后浇带具有多种施工类型,施工类型的不同在施工过程中对于浇筑时间和施工温度的要求具有不同的要求。通常情况下,混凝土结构后浇带的闭合是在房屋建筑施工完成两个月后进行,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房屋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施工过程中,后浇带浇筑时间的具体确定要根据选择的后浇带类型具体确定[4]。后浇带施工中除了浇筑时间,还要控制施工温度。为了避免沉降不均匀,一般后浇带浇筑在地基沉降之后进行,在这一过程中要做好温度的控制工作,以提升房屋建筑的整体质量。

3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具体应用

(1)混凝土施工。混凝土施工是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之一。在后浇带混凝土施工中要注意浇筑时间安排的合理性,浇筑施工通常情况下在后浇带周围的混凝土施工两个月之后进行,沉降后浇带施工一般在建筑主体结构顶板混凝土浇筑施工两周之后进行。该环节施工中房屋建筑的实际沉降值必须在房建施工相关标准要求范围内,同时在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施要做好地下施工缝隙的处理工作,并使用单层钢板网隔断后浇带两侧。为了提升后浇带构件的结构稳定性,浇筑施工中后浇带浇筑温度要求较低,而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浇筑温度要求较高。在处理接缝时首先清理浮浆和松散的混凝土,并加固钢筋,以提升钢筋结构的强度。

(2)钢筋施工。在经过混凝土施工之后要进行钢筋施工工序,以实现后浇带结构稳定性的进一步提升。此外刚健施工还有助于提升后浇带模板的强度,如果施工中选用的钢筋类型为直径大于16的梁筋和墙柱筋,需要采用直螺纹连接的方法,选用其他类型的钢筋需要使用搭接或者焊接的施工方法,如果施工中有需要还要架设附加钢筋。

(3)模板施工。后浇带模板施工包括基础底板、顶板梁后浇带等。基础底板模板施工主要是将混凝土和快易收口网共同作用而形成的模板,然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工序,使得其产生较大的抗剪力和粘力,在浇筑程序完成之后,快易收口网能够避免混凝土产生裂缝。顶板梁后浇带模板施工,选用之城梳子型的竹胶板作为模板,并用钢管和木方龙骨作为支撑形成顶板梁后浇带模板。同时在顶板梁后浇带模板施工中要事先预留施工缝,为了避免漏浆问题的发生还需要使用并使用海绵封条封住模板和混凝土面接缝处,以免漏浆。该施工进行混凝土浇筑之前要将后浇带两侧的梁板做成悬挑结构,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方可进行拆除操作。

4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房屋建筑项目逐渐增多,人们对于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后浇带施工作为房屋建筑施工的重要环节,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整个建筑质量的高低,因此要加强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当前房屋建筑施工存在建筑结构裂缝问题,后浇带施工可有效避免建筑结构裂缝问题,这就要求在实际施工中,施工单位不断提升施工队伍使用后浇带施工率技术的规范性,并做好施工技术的要点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1]张玉玲.房建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J].门窗,2014(07):118-120.

[2]汤科.房建施工中的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探讨[J].江西建材,2015(13):69-72.

[3]徐耀.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工程中要点探究[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5):108-109.

施工技术应用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灌浆技术;应用

1水利工程中灌浆技术的应用

1.1处理天然地基缺陷

与其他建设项目不同,水利工程是一项繁琐复杂的综合性工程,涉及范围广,施工工序复杂,施工环境复杂多变,受水文地质及资质构造的影响极大。一般情况下,水利工程施工的天然地基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些缺陷的存在会给水利工程施工埋下安全隐患,具有极大的危害性。为了防止出现水利工程坍塌或者沉陷等情况,在水利工程施工时,就需要采用灌浆技术来处理天然地基缺陷,提供水利工程中灌浆技术的应用性。灌浆技术处理天然地基缺陷是通过人工技术实现的,在正式着手施工之前,对天然地基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出科学实用的灌浆施工方案,选择经济合适的灌浆材料,明确灌浆施工详细步骤,合理规划天然地基处理,从而确保水利工程中地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2分析灌浆技术中固结灌浆技术、帷幕灌浆技术、接触灌浆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就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而言,应用的灌浆技术主要包括固结灌浆技术、帷幕灌浆技术、接触灌浆等,不同类型的灌浆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对于固结灌浆技术来说,主要是用来对容易出现裂缝的岩石进行灌浆处理,保证岩石的严密性和完整性,进而为水利工程地基施工提供支持,提高水利工程地基质量。而帷幕灌浆技术主要是对水利工程中的坝底内部进行处理,通过帷幕灌浆技术的运用,形成效果良好的防渗帷幕墙,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渗漏或者渗流现象的发生。水利工程中的坝体部分主要是通过接触灌浆进行处理的,接触灌浆的使用可以增加坝体的强度,使其具有密实性,并能够长时间保持坚固状态。总而言之,不同灌浆技术的应用,为建设出高质量、实用性强、稳定性好的水利工程项目创造了技术条件。

2灌浆技术在水利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日益提高,科学技术日益创新和完善,大大推动了社会化的进程,随着工程项目的不断增多,水利行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施工技术日渐多样化。但是事物是不断发展与变化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就水利工程中灌浆技术而言,其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与缺陷,需要施工技术人员不断分析和探讨,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为提高水利工程施工中灌浆技术的应用共同努力。灌浆技术在水利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2.1灌浆系统不稳定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如果灌浆施工中的相关数据不准确,与实际施工数据存在较大出入,就会在极大程度上导致灌浆系统不稳定,进而导致灌浆系统分析的结果不准确,在这种情况下展开的水利工程施工就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给后期施工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经济损失,甚至会致使建设出来的水利工程无法正常运行。另外,如果灌浆过程中的理论工作准备不足,也会影响灌浆系统,降低其稳定性和质量。

2.2灌浆设计依据不足

在进行水利灌浆施工之前,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灌浆施工方案,而设计方案时所需的水利工程的相关资料和施工信息等缺乏完整性和精确性也是水利工程灌浆技术应用所面临的一个问题,使得灌浆设计依据不充分,进而影响到灌浆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和实用性,从而给水利工程灌浆施工质量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2.3灌浆材料性能低

灌浆材料是确保灌浆施工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也是提高灌浆施工质量的基本保障。但是目前我国水利工程灌浆施工中所需的材料处于停滞状态,灌浆材料性能较低,使用性能传统的灌浆材料无法满足现代化的水利灌浆施工的需求,使灌浆施工缺乏创新性,进而导致水利工程灌浆效果不佳,没有发挥出灌浆施工应有的意义和作用。

3灌浆中较容易出现的问题

3.1地表隆起

在水利工程灌浆施工中,除了存在的问题外,还存在一些容易出现的问题需要相关施工人员特别注意。地表隆起是灌浆施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之一,通常是在灌浆施工之后面表现出来的。所谓地表隆起,主要是指施工后表面出现的凸起部分,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是由于灌浆参数不准确造成的。因此,施工人员在灌浆施工开始之前要高度重视灌浆参数读取环节,尽可能地减少地表隆起现象的出现。

3.2冒浆

在开展水利工程灌浆施工时,如果无法正确掌握灌浆力道,导致灌浆压力过大或者灌浆过多等就会产生冒浆现象,这种现象灌浆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的。一旦出现冒浆现象,就会大大地降低灌浆效果。针对这种情况,需要通过黏土回填的方式进行处理,进而有效控制冒浆现象的出现。

4灌浆在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分析

就水利工程而言,如果应用灌浆技术进行施工,则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标准进行施工,使得灌浆施工更加规范、合理,只有这样,才能降低外界不良因素对灌浆施工所造成的影响,进而确保水利工程灌浆施工质量。由于灌浆施工涉及的施工环节较多,所以在开展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也比较多,这就需要相关施工人员要有慎重的工作态度以及专业的施工水平,在灌浆施工之前对需要使用的设备进行检查,保证施工设备安全、高效。同时,还要对灌浆材料的质量进行抽样检验,确保其符合灌浆施工的基本需求。另外,在正式进行灌浆施工时,必须要控制钻孔的大小,以注浆顺利注入为标准。严格依据灌浆施工工序进行施工,合理灌浆,促使灌浆施工质量符合相关标准需求。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第一次灌浆失败,在进行第二次灌浆时,一定要注意总结第一次的经验教训,避免不利现象再次发生,确保灌浆达到施工要求。在水利工程灌浆施工开展的过程中,要科学合理地进行施工规划,对容易出现问题的部分要严格把关,继而确保水利工程灌浆施工质量。

5结束语

水利工程是提高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因此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时要合理选择施工技术,为建设出高质量的水利工程项目提供技术条件。灌浆技术是水利工程施工中常用的技术之一,同时也是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然而,目前我国水利工程灌浆施工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漏洞,需要施工人员提出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合理制定灌浆设计,做好灌浆施工准备工作,保障灌浆施工质量的最优化,从而为建设出坚固的、稳定的水利工程提供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彦成.水利水电施工技术和灌浆施工的应用研究[J].引文版:工程技术,2015.

[2]唐干,陈立,孙寅.水利工程的基础灌浆施工技术应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

[3]王利,李荣祖,张瑜英.彭水水电站基础灌浆主要技术问题试验研究[A].第八次水利水电地基与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