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全民健身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3(c)-0253-02
Fitness Development Strateg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Goal of the “National Fitness Program (2011―2015)”
Zhu Shanshan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Sports,Tongliao Inner Mongolia, 028000, China)
Abstract:The main use of logical analysis and research methods of literature, the main strateg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fitness study. It analyzes the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and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Fitness Program,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age groups and people needed to carry out sports activities. The main conclusion: "National Fitness Program (2011―2015)" to improve our in-depth promote national physical fitness has a positive effect, made the following recommendations to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the New Health: to accelerate the pace of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economy; increase the sport invest resources;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to establish a correct guiding awareness of Physical Exercise; construction make fitness exercise guidance team has been improved.
Key Words: Fitness Plan; Implementation of the Objectives; Significance; Development Strategy
伴S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加之信息化和工业化水平的快速提升,城乡居民的余暇时间开始增多。当人们对于物质生活的追求达到一定的高度范围时,就会开始对精神世界过度追求,随着我国城乡居民对于体育内涵认识的逐渐深入,体育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承担的责任逐渐加重,所以,终身体育的思想理念在我国的体育界被广泛的认可,得以进一步的推广,许多的体育研究者认为应当在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中与终身教育的理念相衔接,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全民健身计划在我国范围内推广实施的主要方式。
1 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意义和主要目的剖析
全民健身,是在终身体育思想理念的重要指导之下,在我国范围内广泛开展的一项全民性的体育运动。这是具有我国政府全力支持的、全民性质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社会支持的,兼具目标、措施、任务、步骤、计划,以及比较健全运行机制与管理机制的社会系统工程,同样也是基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实现的社会系统工程,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
2 详细分析不同年龄阶层人们开展体育活动的特征与所需的区域
依据人的社会化进程的规律可以得出,全民健身在不同年龄阶段人身上开展着,人们在不同年龄阶层所涉及到的体育活动区域也不相同,大致可以总结出以下的不同特征(见表1)。
在人的一生中“工作”所用的时间是最长的,甚至可达30~40年;相对少一点的是“求学”,从在幼儿园开始算起,时间可长达15~25年;仅次于“求学”的是“晚年”,时间可达到20~30年。而人的主要活动区域是在社区、家庭、工作单位、学校和公共场所中,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社区。因此,应在其设施、环境、活动、宣传和服务等多个方面给予高度的重视。与此同时,还要对工作场所中进行的健身活动提供一定的指导。
3 《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实施目标下的全民健身发展策略
3.1 加快城乡经济的发展速度
通过对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的夏恩君与黄洁萍两位教授理论研究成果的分析中可以看出,那些经济状况相对落后的群体,其健康的自评状况普遍要低于其他阶层的人们,这也直观地反映出居民的经济地位与健康情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经济发展的状况影响着居民参加全民健身运动的积极性。
3.2 增加对体育资源的投入
在《全民健身划(2011―2015)》中明确的强调人均体育场地的面积应该保证每个人达到1.5 m2以上,这也就意味着城乡政府要增加对全民健身运动相关体育资源的投入,同时还要加强在资金使用上的监督与管理,使财政资金在体育事业上的投入能够达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3.3 引导城乡居民树立正确的体育锻炼意识
全民健身计划,是一项有益于国民的重要发展措施,其能够从真正意义上使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使居民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使社会的和谐发展与文明的进步得到提升。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全面发展,加大全民健身的相关宣传力度,从而使居民更深刻的认识全民健身的重要作用。
3.4 使全民健身运动指导队伍的建设得到完善
全民健身的活动并不是盲目开展的,人们也不会盲目的参与到体育锻炼的活动中,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健身活动拥有最为科学的标准设定,这些主要会在形式上、时间上、数量上和运动的强度上所体现出来。
《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中明确的对这些因素进行了强调,其一,在数量上要做到每周1次且不少于3次;其二,在时间上要做到每次体育锻炼的时间不少于30 min;其三,在运动强度上要达到中等强度的人员数量在32%以上。在这样科学的、合理的、健康的标准要求之下,人们的身体素质水平也会得到健康的发展。
4 结语
全民健身计划在我国的广泛推广,对于我国城乡居民整体素质水平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的大力度推动,对于我国国民健康体育锻炼意识的正确建立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为我国实现体育强国建设目标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纲要(1995―2010年)[Z].1995.
[2] 国务院.全民健身条例[Z].2009.
[3] 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Z].2011.
[4] 王正伦.江苏省实施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若干建议研究(一)[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0,24(3):1-7.
衡量一个社会发展的程度如何,国民素质的情况就是一个重要的标志。当前,国家体委为发动11亿中国人开展健身运动,准备在今年推出全民健身计划,作为体育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们应当支持这项改革,在全民健身计划中发挥作用。
学生时代是一个人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如果不注意体育锻炼和卫生保健,将会是一件终身遗憾的事。我们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每一堂体育课,向学生讲授健身知识,教导学生掌握技能技巧,提高身体素质。当前,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等因素影响,许多学校把体育课当成副科,甚至有些学校到期未复习阶段就停止上体育课,“让”出时间给其他科目。这种忽视体育的做法只能损害年轻一代的成长,把锻炼身体的时间挤出让给文化知识的学习只会造成拔苗助长式的悲剧。
作为一名普通的体育工作者不管在何时何地都应当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负责,要竭尽全力为学校体育而呼吁。
关键词:全民健身 学校体育 国民体质
全民健身计划的推行,涉及到各行各业,尤其是学校体育教育,它是从事终生健身锻炼的基础,首先要正确认识学校体育的内涵和外延,才能从观念的误区中走出来,才能真正找到学校体育自身的坐标,才能切实走出一条学校体育的改革路子。
1.学校体育
根据体育的本质属性和特征,我们可以给体育定义为:增强体质、健全人体的教育或健身教育。依据这个概念,学校体育的定义也就可以根据教育的对象,定义为:增强学生体质的教育或学校健身教育。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健身和终生健身才是体育的事业和目标,体育是健身和终生健身的教育。学校体育要以健身为主,要学习健身项目,这里面包括了不仅要强健学生的身体,同时也要通过体育教育,使学生掌握健身方法,以便今后为终生健身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教学大纲、教材、课本、教学计划、锻炼标准以及考试评估体系等。都是按着现有的学校设施条件制订,课外体育活动却成了竞技运动的表现模式。而体育与运动之间,确实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它们分属于不同的学科和文化,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是进行强健并完善学生体质的教育,学生应该在强健身体的基础上,尽量掌握健身的各种理论知识和原理,学会健身的各种手段和方法,以便终生受用。学校体育要尽量保持体育最基本的内容和方向,克服各种异化的影响,切实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并能坚持终生健身,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提高我国国民的身体素质,使我国在跨入二十一世纪后更加兴旺发达。
2.学校体育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
学校体育是社区体育、家庭体育的基础。社区体育的发展,是与社会经济生活的逐步改善相伴随的;人们自身对体育功能和作用认识的深化,是社区体育、家庭体育广泛普及的重要原因。社区体育,家庭体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健身娱乐,其群众性,社会性较突出,且个人参与的自由度较大。而学校体育的对象是青少年,众所周知,一个人从6——25岁之间接受的学校教育,对于一生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其中,学校体育在这个阶段所担负的角色是举足轻重的。它以促进青少儿身心发展,增强体质为目的,其教育性、阶段性较为突出,且具法定特征,带有了强制性。与此同时,学生掌握体育知识的多少,对体育爱好程度的高低,体育能力的强弱,对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参加体育活动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校体育是能够为学生离校后参加社区体育和家庭体育的实践打下基础的。因此,要使全民健身计划得到良性循环的发展,就要把学校体育摆在战赂重点的位置。
这是因为在落实健身计划的过程中,人们要锻炼,就需要方法和手段,掌握方法和手段需要教育和时间。只有学校体育才能使人们接受到良好的体育教育,有组织、有计划地培养人们终身从事体育运动的态度和能力,使受教育者热爱体育运动,自主、自发地参加体育运动,在促进身心发育的同时,自然地创造劳动,享受运动的快乐和运动的本质,使运动文化成为将来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同时可以带动更多的人参加体育运动,使其在全民健身计划的具体实施中起骨干作用。
3.全民健身计划与体育教学改革
3.1学校体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社会对体育的需求,呼唤着学校体育的改革。为更好地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必须使学生感受到运动的乐趣,进而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主动性。但目前我国学校体育普遍存在着盲目追求体育教育目标的近期效益,过分强调学生的现实锻炼,片面地将增强学生体质及教育目标只集中于在校期间学生的体育状况上,体育课也因此变成了素质测验课,缺乏对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意识和习惯以及独立进行自觉锻炼的能力方面的培养。教学形式多数是“命令式、模仿式、检查式”的“三式”教学过程,给学生独立学习的机会极少。学生上体育课的目的也是为了期末打个高分,不挂科。由此造成了学生离开教师走向社会后就不知道如何进行体育锻炼,如何去强身健体,如何进行体育锻炼的自我监督。
3.2体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3.2.1强化体育意识,树立独立终身体育观
学生的体育意识强弱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效益和终身体育观的建立。首先让学生体验到体育活动中的乐趣,激发起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寓教于乐。其次是在学校中营造体育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3.2.2转变教学观念
传统体育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忽略学生的主体作用,其表现就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只会跟着教师后面进行模仿练习。这种旧的体育教学观,不利于现代新型人才的培养。 因此,在体育教学改革中,首先应当转变教师旧的教学指导思想,变被动式教学为主动式教学。主动式教学,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都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由消极被动变为积极主动。只有教师转变了旧的教学观念,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起来,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真正学到体育的技能技术,并能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使之受益终身。
3.2.3转移教学重点,着重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
终身体育观的确立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对中小学提出更高的要求:除增强学生的体质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使其学习科学的健身方法,达到体育自立。长期以来,我们的体育教学强调运动技术的精雕细刻,其教学重点实质上是传授和掌握运动技术,加之教材的难度较大,无法发挥其自主性。致使学生的自主活动能力较差。要改变此现状,教学中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上,首先要求学生要动起来,在活动中激励学生乐学,然后通过乐教与乐学的结合,掌握体育知识、技能,提高学生体育能力。
3.2.4教学形式的变化
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从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向以课外结合, 多种形式并存的方向转变。
第二:有单一的一刀切的静态教学模式,向多种多样的动态教学模式转变。
第三:学生有封闭的、固定的学习方式,向开放的、自由的健身、娱乐、和休闲的方式转变。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我们所确定的教育和培养目标。相信,在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全民健身意识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政府对高校建设资金的不断投入,我国高校的体育场馆建设设施在不断地完善,全民健身的时代已经到来,体育设施的建设成为了全民健身中所关注的问题。为了提高高校体育场馆的利用率,发挥高校体育场馆的最大作用,国家开始将高校体院场馆向社会化运营方向发展,但就目前的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运营情况来看,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一、全民健身背景下高校体育场馆的社会化运营的问题
(一)运营体制存在缺陷
在很多高校体育场馆的社会化运营中都存在着运营体制缺乏科学性的现象,有关部门或者是高校没有针对这一运营体制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缺少一些细节上的规定。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运营体制的缺陷,导致在高校体育场馆实际的开放过程中,面对一些问题时没有合理的制度来解决。一些高校体育场馆虽然实行了社会化运营的管理体制,但是只是根据相关部门派发的文件执行的,将上级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直接照搬过来,没有根据高校体育场馆的实际情况和当地居民的健身要求来制定符合实际发展的制度。有些高校管理者在体育场馆社会化运营中只考虑带了其带来的经济效益,忽略了该校学生的体育文化课程和学生活动需求,甚至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1]。
(二)运营方式落后
在全民建设的背景下,实行高校体育场馆的社会化运营是高校体育场馆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很多高校也在实行这一建设,但就目前各高校体育场馆的运行方式来说,这些方式都大同小异,并且都比较落后。有很多高校体育?龉菰谏缁峄?运营的过程中只是局限于校园内的发展,并没有与其他高校或者是社会性体育场馆进行合作,导致社会化运营的效率较低。还有一些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运营的方式是通过对场地及器材的租赁,极少数存在市场包装的方式,并且租赁的价值也是较为低廉的[2]。
(三)运营管理模式单一
我国长时期的实行计划经济模式,这种模式给许多高校的发展带来了思想上的影响,导致一些高校在体育场馆社会化运行上管理模式较为单一。很多高校的管理者都担心社会人士的使用会给体育场馆的设备造成损坏,会增加校园内部的危险性,因此在实行体育场馆社会化运营的过程中,选择了对体育场馆定时定点开放,并且只开放一部分。对于场所和器材的租赁没有进行网络上的宣传,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的进行社会化运营,只是等着有需要的单位和团体上门商谈租赁业务。高校管理部门对于在体育场馆社会化运营中出现的问题没有制定风险规避的管理模式,在问题发生后自己采取措施来解决,没有发挥高校体育场馆的优势,也没有运用社会资源,这样的管理模式与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的目的不对应。
二、全民健身背景下高校体育场馆的社会化运营的方式
(一)改善社会化运营的体制
在全民建设的背景下应当改善传统的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运营理念,在理念的引导下完善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运营的体制。高校管理者要加强对体育场馆的建设力度,一方面是能够满足学校的体育教学需求和师生活动需求,另一方面是能够为体育场馆社会化提供更加有效的资源;树立多元化的体育场馆社会化运营思想观念,运用多种融资手段解决体育场馆修建的资金来源,加强与政府或者其它社会部门之间的合作,通过举办赛事等形式增加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运营的力度,积累更多的社会化经验和社会化财富,改善社会化运营的体制,提高体育场馆社会化运营的水平[3]。
(二)优化社会化运营的方式
很多高校管理者都想实现对体育场馆的社会化运营管理,但是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由于缺乏管理经验没有找到适合学校的运营方式,在这方面上我国的高校可以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运营方式,成立专门的体育场馆社会化运营的管理团队,来负责社会化运营的工作。聘用有专业素养的管理人员,对群众运用体育场馆器材的行为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加强与各事业单位之间的合作,通过承包使用权单位体育赛事、为体育活动提供场地、为比赛提供裁判和指导人员等方式来提高高校体育场馆的利用率,增加体育场馆的社会化运营效果。在体育场馆社会化运营的方式中,高校应当重视的是社会化运营的科学性,这就需要高校在社会化运营一段时期后对运行成果进行总结,分析其中的利弊,从而制定长久发展的运营方式。
(三)健全社会化运营的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的社会化运营的管理制度是提高整体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运营水平的根本措施,高校管理人员要利用社会管理的经验来完善体育场馆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通过对各项场馆工作的规定来明确每个员工的职责,健全体育场馆的管理模式。针对体育场馆社会化运营的目的和方式,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机构,明确社会化运营的目标及发展策略,在此基础上高校发展部门应当制定风险规避和解决的管理制度,做到在出现问题后能够采取有效的方式来解决,增加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运营的效率。
为切实做好2011年“全民健身日”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使设立“全民健身日”的成果真正惠及全体人民,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广泛组织开展2011年“全民健身日”活动的通知》,及省体育局、市教体局相关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特制订本方案,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在活动组织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为抓手,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共体育服务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创新形式,整合现有资源,提升宣传质量,动员和引导全省、乡镇级人民政府和社会力量,组织开展一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实效性强、便于参与、利民惠民的体育健身活动,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主动参与健身的意识,激发人民群众健身热情,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全民健身日”的成果,在全区形成人人参与、共同推动的全民健身事业发展良好氛围。
二、活动原则
开展2011年“全民健身日”活动要坚持和把握“突出主题、公益惠民、广泛动员、因地制宜、节俭高效”的原则,做到主题鲜明,精心策划,突出公益,关注民生,积极发动,社会动员,结合实际,创新特色,厉行节约,务实求效。
三、活动主题及宣传口号
2011年“全民健身日”活动主题为:“每天锻炼一小时”。
“全民健身日”宣传口号:“健身计划、健康行动”,“我健身、我快乐”,“天天健身、天天快乐”,“好体魄、好生活”,“全民健身、你我同行”,“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每一天、幸福生活一辈子”,“参与全民健身、乐享低碳生活”。各地区可以结合实际,提出特色鲜明、具有广泛感召力的其他宣传口号。
四、活动时间
8月8日为全省集中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日”活动的时间,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可以组织开展的“全民健身月(周)”、“全民健身节”等有效性形式,结合自身实际,适当拓展“全民健身日”活动的时空范围。
五、活动内容
宣州区将于8月8日在宣城举办庆祝“全民健身日”大型全民健身展示活动,邀请市、区领导参加开幕式并与群众共同进行快步走健身活动。活动载体有:
1、悬挂一批宣传口号。地点分布在城市东、西、南、北、中五个地点及主会场(详细安排附后)。责任单位:区教体局,责任人:梁杰,联系电话:XXX
2、举办一场龙舟赛暨庆祝“全民健身日”活动启动仪式。责任单位:区教体局,责任人:XXX
3、举办一场业余足球比赛。责任单位:宣城业余足球联盟。责任人:晏剑钢,联系电话:XXX
4、举办一场业余篮球比赛。责任单位:宣城篮球联盟。责任人:李永清,联系电话:XXX
5、举办一场广场太极拳、太极扇表演活动。责任单位:宣城太极协会。责任人:许文波,联系电话:XX
6、举办一次自行车绕城骑行活动。责任单位:宣城骑协。责任人:汪诗宣,联系电话:XXX
全区各乡镇办事处应在8月8日 “全民健身日”举办庆祝活动时,应与区主会场形成呼应,形成全区联动、上下互动、社会协动、集中广泛的“全民健身日”活动格局。
六、有关要求
(一)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平面媒体、互联网等各种媒体方式向群众宣传《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扩大全民健身宣传范围。全方位、多角度报道“全民健身日”活动情况和全民健身典型事例,以点带面,推动形成正确的全民健身理念。
(二)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围绕“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主题,结合我区各地特色,根据各类人群实际,广泛开展针对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行业人群的各类特色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和全社会积极响应、广泛参与。
(三)公益惠民,服务便民。“全民健身日”活动期间,鼓励和支持学校体育场馆和其他体育设施向群众开放,提供“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条件。
(四)志愿服务,服务全民。广泛动员和组织体育项目协会、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学校体育教师、体育院校学生及其他社会力量,利用掌握的体育专业知识和体育资源,向广大群众普及健身知识,推广健身方法,宣传科学健身理念,服务全民健身活动。
(五)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注重“全民健身日”活动实效。一是要把“全民健身日”活动和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结合起来;二是根据 “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主题和宣传活动及活动内容,结合自身实际,精心组织,认真实施;三是及时汇总活动开展情况,对在开展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适当的表彰奖励,逐步健全完善“全民健身日”活动激励机制。
(六)各乡镇办事处、有关单位及各单项活动负责人要注意认真做好全民健身主题系列活动的图片、音像和宣传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做好各项全民健身主题系列活动的总结工作,按照要求,活动结束后,将图片、文字材料通过电子邮件报区教体局体卫科。
联系人:
电 话:
传真:
邮 编:242000
地 址:
电子邮箱:
“全民健身日”宣传横幅、条数及布置计划
1、健身计划、健康行动(八中)
2、天天健身、天天快乐(四中)
3、全民健身、你我同行(二中)
4、参与全民健身、乐享低碳生活(三中)
5、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每一天、幸福生活一辈子(区教体局)
6、宣州区“每天锻炼一小时”全民健身日龙舟赛比赛现场(区教体局)
7、宣州区“每天锻炼一小时”全民健身日太极拳表演现场(宣城太极协会)
8、宣州区“每天锻炼一小时”全民健身日自行车绕城骑行出发点(宣城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