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普通话资料

普通话资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普通话资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普通话资料

普通话资料范文第1篇

普通话证需要准备的资料:二代身份证原件及准考证,学生还应带上有效学生证原件,否则不予报名测试。

普通话证一般指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是证明应试人普通话水平有效凭证,证书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统一印制。普通话一级乙等以下成绩的证书由省级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加盖印章后颁发,普通话一级甲等的证书须经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心审核并加盖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心印章后方为有效。

(来源:文章屋网 )

普通话资料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校 普通话 教学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方言种类繁多,不同民族和不同方言区的人们言语交际困难,需要推广和普及民族共同语。随着社会的发展,普通话作为汉民族的通用语,其社会作用和影响日益扩大,高等院校是推广普通话的主阵地,然而当前部分高等院校,尤其是西部财经类院校的普通话教学并不尽如人意。

一、西部财经类院校普通话教学现状及问题

1.1学生普通话意识普遍淡薄。

西部财经类院校的学生并不如文科类,特别是师范类院校的学生那么重视普通话的学习和使用。对财经类院校的学生而言,绝大多数就业岗位并未对普通话水平做出严格明确的要求,因此不少学生都认为普通话水平高低跟今后的工作没有太大联系,只要学好专业课知识和技能就可以了,并不重视普通话的学习和使用。

1.2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学生普通话水平差异大。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语言的,而西部地区财经类院校多处于偏远地区,部分院校的师生之间用方言交流,甚至连课堂教学都使用当地方言,缺少良好的语言环境。

其次,西部财经院校的学生所持方言复杂。以广西为例,同一个普通话训练班的学生可能持三种以上的方言:如壮话、桂柳话、粤方言、客家方言等。每个方言大类还可以再分小类,如粤方言又可以分为邕浔片、广府片、勾漏片和钦廉片,壮话又分南部方言(俗称南壮)和北部方言(俗称北壮)等等。来自城市的学生普通话水平较好,有些从壮语区来的学生从来都没有说过普通话,更谈不上用普通话与人交流,造成学生普通话水平的两极分化。

1.3教学软、硬件设施配套较落后。

大部分财经类院校对普通话课程不够重视。绝大多数的院校把普通话课设置为公共选修课,有的甚至把总课时压缩到16个课时,每周两节课,总授课时间不到14个课时。试想,一个学生长达20年左右的方言习惯仅有一天左右的时间来纠正和改变,难度是非常大的。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大部分财经类院校没有足够的语音室或多媒体教室,大班授课时学生数量多的超过100人。普通话课是一门语言训练课,需要教师面对面的指导及学生大量的口语练习,大班授课导致教师和学生的互动难度增加,极大地削弱了教学效果。此外,当前普通话课程的教材和参考资料数量较少,虽然有部分针对各省市方言的普通话培训与测试的教材,但专门针对财经类院校学生专业应用等特点来编写的普通话课本还很少。影像资料内容单一、形式不丰富等也是制约普通话教学发展的因素。

1.4教学方法单一,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普通话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传统教学往往偏重于知识的传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很难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大部分财经类院校并没有配备足够的专职语音教师,一般是选送基础较好的中文专业教师参加短期培训,达到相应等级后再兼职从事普通话课的教学,有些院校只要是中文专业教师就可以教授普通话课。普通话是一门技能训练课,按照国家规定,普通话教师和语音教师的普通话水平不能低于一级乙等,普通话课教学中音标的训练、朗读的示范等项目都需要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授课技巧,一般的中文专业教师比较难胜任。

二、西部财经类院校普通话教学的改进措施

2.1端正学生学习普通话的态度,重视普通话课程。

汉语是联合国法定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应当树立起民族语言的自豪感,增强语言规范意识,培养良好的语言素质,提高普通话水平和运用普通话交际的能力。

当前,越来越多的财经类毕业生开始渗透到全国各地的各行各业,特别是销售、贸易、物流等行业,往往会对语言表达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如果学生能在口语表达方面规范、标准地使用普通话,达到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对学生的就业会有很大的帮助。

2.2分层次教学,对症下药。

首先可以根据学生普通话的大致水平分班。在授课之初,建立学生的“语音档案小卡片”。卡片上标注上一些重要的内容:一是学生的姓名、班别、年龄,联系方式;二是学生的籍贯和成长地,掌握何种方言;三是学生认为自己在普通话方面有何语音缺陷,今后学习的目标。学生还可以写上对普通话课程以及对任课教师的建议和要求等。有条件的院校还可以在课前让学生朗读一段普通话测试中的朗读材料,作成语音资料保存下来,学习结束后再朗读同样的内容,将两次的朗读录音进行对比,总结得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语音档案小卡片”和语音资料对所教学生的语音面貌有了初步的了解,可以及时根据学生的建议调整教学计划和内容,还可以将学生进一步分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因材施教。

其次要抓准问题,对症下药,进行专题辨音和训练。如在辨析声母“n、l”时,先讲清理论,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这两组声母的发音部位:n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软腭下降,打开鼻腔通路,气流振动声带,从鼻腔通过。l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气流振动声带,从舌头两边通过。通过“捏鼻子”游戏让学生体会不同的发音感受。发l音时,可以捏着鼻子,体验不让气流从鼻腔通过的感觉。舌尖要顶住上齿龈,使气流从舌的两边透出;发n音时,舌尖对上齿龈,不送气浊鼻音,气流只能从鼻腔通过。最后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有趣的绕口令,如:“牛郎年年恋刘娘,刘娘连连念牛郎;牛郎恋刘娘,刘娘念牛郎,郎恋娘来娘念郎。”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训练发音。其他的声母“f和h”、“z、c、s 和j、q、x”的辨音以及韵母前后鼻音“in和ing”等的辨别难点都可以采取专题方式来进行讲解和训练。

2.3改进教学设施,提高教师素质。

学校应投入资金为普通话学习提供完善的教学环境,建立部分优质的语音室或多媒体电教室。有了多媒体电教室,教师只要在电脑上输入有关信息,便能让音、图、文等同步传输,大大丰富了普通话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还可以给学生播放影音资料,例如普通话测试的朗读作品和一些与普通话教学有关的相声、小品等,寓教于乐。同时,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给学生提供训练的机会,如组织普通话话剧表演、演讲比赛、辩论赛、普通话兴趣小组等。此外,应组建专业的普通话语音教师队伍,或加强对原有教师队伍的专业业务培训,以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更好地为普通话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郑作广.普通话培训与测试.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第312,314页.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普通话资料范文第3篇

【关键词】普通话 测试 问题 打算

【中图分类号】D92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018-01

为贯彻落实三部委《决定》和国家语委《关于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精神,促进我省推普工作的深入开展,省语委、省教委、省广电厅决定自1998年起在我省逐步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我校作为一所中等师范学校,率先成为测试单位,于1998年起对中师应届毕业生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截止到2009年,共完成了对1043名中师毕业生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为我县推普工作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1.基本情况

天祝民族师范作为我县普通话测试点,从1998年11月起先后选派教师参加省语委组织的省级测试员培训,截止2005年4月共派出7名教师参加省级测试员培训,所有培训人员均获省级测试员资格。

2.测试培训工作取得的成绩

2.1 我县境内多民族并居,语言复杂,学生入学后除特定的西北次方言特征外,还受少数民族语言影响,普通话语音基础差。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在课程安排和教师的配备上,都高度重视普通话训练,开足、开好口语课,除每周2节口语课外,还要在早自习和课余时间安排专业课教师指导训练,力争使学生在毕业时拿到普通话等级证书,做到普通话不合格不得毕业。多年来,每届毕业生均能取得符合要求的普通话等级证书,真正做到持证上岗。

2.2在测试工作中做到高标准、严要求,秉承“公正、公平、公开”的测试原则,严格遵守“认真负责、团结协作、公正廉洁”的工作纪律。在多年的测试中,无一人因工作失误而造成不良后果。自1998年至2009年共测试学生1043名,达到一级乙等32人;二级甲等225人,二级乙等413人;三级甲等259人,三级乙等74人;不计入等级40人。符合本地区学生语言状况和测试成绩的正态分布规律,经省语委多次抽样检查合格率达100%。

2.3学校成立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为组长、精通现代汉语语音理论的教师为成员的测试工作领导小组,对普通话培训和测试工作进行业务指导、检查和监督。并根据本测试点特点,制定了切合学校实际的《天祝民族师范学校普通话测试规则》。每次测试结束后,将所有试卷、结果、资料进行整理、归档,真正做到分类明确、资料齐全、归档有序。

2.4统筹安排、加强测试员队伍建设为保证测试工作的正常进行和长远需要,学校制定了长期的测试员队伍建设规划,合理测算测试员数量,每年选派语音基础好、专业思想牢固、热心测试工作的教师参加省语委组织的省级测试员培训,对获得资格证书的人员提供培训资金。这项制度的出台,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推普热情,一批富有朝气的年轻教师脱颖而出,成了推普工作的骨干,加入到测试员队伍的行列。

2.5加强设施、人员建设,为测试工作提供服务保障为确保测试工作正常有序,学校投入资金,购置专门的试卷柜、录音设备及计算机。同时,在人员安排上认真考虑,将工作细心、遵守纪律、责任性强的同志安排在测试工作中,保证测试工作不出现一丝一毫的差错。

3.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打算

在多年的测试工作中,我们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3.1测试员队伍的测试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测试员素质和业务能力,是测试工作的重中之重。我测试点测试员虽经过省语委的专门培训,但由于平时从事教学工作,对测试工作的政策、语音标准的专门研究较少,自身语音受方言影响较大,在测试中表现出对试卷中的语音出现辩音失误,评分上会出现把握不严,等级评定上出现或宽或严,影响测试的准确性。

3.2测试员后续培训亟待加强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师范教育也将从三级师范格局向两级师范格局改革发展,除小部分师范完成由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外,大部分中等师范学校出现合并、转型,中等师范作为推普的窗口和带头作用减弱。同样,我校也正置身于全国中师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突出表现在测试员年龄老化、专业知识没能及时更新、测试对象减少。

3.3缺乏必要的语言氛围

农村学校的学生根本没有说普通话的环境。多数是在课堂上说普通话,下了课就说方言;在学校说普通话,回到家就说方言。我校大部分毕业生虽然毕业时取得了普通话等级证书,但回到农村小学由于受语言环境的影响,不得不说方言,过不了两三年,“老话又重谈”了。这样以来,就达不到推普的真正目的。

4.针对测试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

4.1加大对普通话的宣传力度,使人人认识到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性

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和在必要场合自觉使用普通话,树立新的语言观念,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同时,要让人民群众了解到推广普通话并不是消灭方言,普通话与方言在社会生活中各司其职、共同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语文生活的需要。

4.2努力创设学习普通话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

我们要在农村创设说普通话的语言环境,而学校就是推广普通话的前沿阵地,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可以组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普通话学习和竞赛活动,例如:“讲普通话,写规范字”宗旨下的读报活动,朗读诗歌,成语接龙,讲故事,硬笔书法展评主题演讲比赛等一系列活动的有序有效开展,来激发学生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

4.3发挥教师队伍的主导作用

农村的教师队伍应当是首当其冲的普通话践行者。我们作为教育的主导者,更应该发挥其在普通话推广中的主导作用,不论是课堂语言还是课下语言,不论是学校里,还是学校外,教师应当积极主动地学说普通话,说好普通话。我们教师首先成为学普通话的楷模和范本后,才会对学生产生感染带动作用。

普通话资料范文第4篇

>> 普通话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阶段性考试法在普通话课程中的应用 绕口令在普通话教学中的作用 普通话在语文教学中的魅力 普通话教学在新闻专业中的创新 多媒体在普通话教学中的运用 三生教育在普通话课程教学中的渗透 虚拟现实技术在普通话训练中的应用 形象教学法在中职普通话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多媒体技术在普通话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浅谈模拟测试在普通话教学中的应用 微信在高校普通话教学中应用的思考 现代信息技术在窗口服务行业普通话培训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支持下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实践与研究 《普通话》课程应用多媒体教学初探 《普通话》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普通中专学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民族院校普通话课程的分层教学 “普通话”课程教学方式的点滴思考 论模块化教学在高校普通话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信息技术在普通话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普通话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邹成桔 周保林")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普通话水平测试已经实现了用计算机多媒体来辅助评测,普通话课程教学也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对传统课堂和普通话教学现状做一些改变,本文试图讨论信息技术在普通话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和应该避免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 普通话 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1-0055-03

现代信息技术中的计算机网络、语音识别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普通话水平测试得以利用计算机辅助来实现,这使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目前,我省已经全面实施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测试,但在大多数高校中,普通话课程的教学仍采用的是语音教师在传统教室中的传统教学。这种高耗低效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普通话教学的开展,特别是实施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测试后,更迫切地需要使信息技术与普通话教学相结合,使普通话教学内容的展示、学生的学习方式、练习途径、教师的教学和师生的互动反馈方式得以变革,让普通话教学模式不再“落伍”。

一 普通话教学的现状

1.教师的教学方法简单、枯燥,一成不变

很长时间以来,普通话的教学一直采用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笔来传授知识,虽然许多有经验有责任心的语音教师在课堂上想尽办法把语音教学做到尽量形象生动,让学生容易接受和识记,但由于发音知识本身的特性,仍逃不出传统课堂的局限,加之语音教师的发音也会因为个体专业素质和其他种种特殊原因造成不同程度的偏误,一些重难点音仅仅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模仿发音,或者是只通过讲授发音方法,让学生学习发音,学生仍是很难掌握的。在实际的传统课堂中,教师几乎不可能与每个学生实时交互,得到反馈。

2.学生不积极训练、学练脱节、注意不足、重视不够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讲授语音的发音方法后,教师会在课堂上进行基于课本的范读和带读,由于学生的重视不够,教师也只是单向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学生接受灌输,这种方式损害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普通话的学习产生厌倦,上课只张嘴不动脑,教学效率果低下。在初步掌握语音的发音方法后,学生需要进行有效的训练,以巩固发音方法,然而,在训练的过程中,学生要么不积极训练,要么训练不得法,在不知不觉中一遍遍地巩固错误的发音,自己却还浑然不觉。

3.学习途径单一,学习方法不够灵活,缺乏自主学习的精神

从目前普通话教学开展的情况看,如果单单通过课堂讲授、示范和训练来试图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局限于课堂教学内容,只等老师来灌输,遇到问题只等老师辅导,不自觉寻求解决办法。事实上,普通话这门课程实践性极强,学生需要多途径地进行口耳训练,课后需要浓厚的学习氛围,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时时处处留心使用普通话,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4.普通话现有课时少,难以完成教学任务

普通话在各院校中安排的课时一般为一个学期18周,每周2节,共计36课时。在这有限的课时中,语音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流程,教授训练语音知识声母、韵母、声调、语流音变、篇章朗读、命题说话等知识,语音教师为了在规定的课时中完成教学任务,只能粗略地讲授知识,做出示范,课堂训练的时间少,学生对知识的反馈少。课堂的时间容量只能让学生尽量掌握语音知识,实际语言交际使用能力的训练时间少之又少,学生所得不多。

5.普通话课程班级人数多,不利于分层辅导,教学效果不明显

目前,各院校均采用在自然班级授课的方式开展普通话课程的教学,各个教学班一般有40至50名学生,学生们来自不同的方言区,对普通话的接触不尽相同,普通话基础更是大不一样。有的学生稍作指导就能考到一级乙等的证书,有的学生坦言在上大学之前没有接触过普通话,从小学到初高中的老师也都用方言讲课。这就造成课程所面对的学生层次多、差别大。统一的授课内容无法满足他们自身的语言需求。教师每节课所留的训练时间有限,更无法做到挨个辅导,教学效果极不明显。

二 利用信息技术改变普通话教学的现状

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出一种新型的学习环境来改变传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式,迅速地影响着我们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我们试图将信息技术与普通话课程相结合,改变教师授课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及师生互动反馈的方式。使普通话教学在信息技术的条件下呈现出新的活力。

1.在备课环节,信息技术为普通话课程教学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多渠道地收集教学资料,并将可用资料全方位、大容量地运用于备课课件中。例如:在讲授个别难点音时,仅仅通过教师做示范,告诉学生发音方法是很难让学生掌握发音特点的。可通过信息技术把发音动态图做成动画课件展示,并联系学生最易产生偏误的发音口型舌位,把正确的发音动态图与产生偏误的发音动态图相对比,让学生一目了然,这样,不但提高了语音示范的准确性,也减轻了语音教师的工作强度。

2.在上课环节,信息技术为普通话课程教学创设全新的课堂氛围

语音知识由于自身的特性,教授和学习都极易让人感觉枯燥。信息技术可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信息用于课件制作,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化静为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者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此外,还可利用语音学习软件实现课堂师生的交互,反馈学生的发音情况,教师可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实时调整内容侧重,并能利用交互的学习环境实现分层教学及一对一辅导的个性要求。

3.课后训练环节

无论采用多么先进的技术手段,有教师指导的课堂时间毕竟不多。作为一门实践应用性极强的学科,需要学生课后进行大量有效的口耳训练,以达到内化发音方法、纠正发音习惯的目的。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灵活高效的课后训练体验。学生可不拘泥于时间空间的要求,只要有安装语音软件的计算机甚至智能手机就能及时训练,训练的内容也可根据自身的语音状况需要进行调整,在训练的过程中,不再是两眼一抹黑的盲目练习,计算机能为读音正误做出标记和统计,给出训练反馈,成为学生的家庭语音教师。学生也可利用软件录下自己的读音,录后重放,并与软件中存储的标准读音相对比,边听边进行自我纠正,大大提高了训练效率。课后训练时,师生的交互还能不受时空的限制,仍可通过网络技术进行各类问题的咨询、讨论和交流。

4.课后语言环境的拓展

普通话课程的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语音的标准性,更要注重语言的使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应用能力,学习普通话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学生掌握“语言习得”。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缺乏交际性的语境而使交际性的语言训练效果不尽人意。课时量的局限更是使语言环境的创设成为难点。信息技术的介入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语音练习软件能有效地模拟动态的交际环境,创设出逼真的交际场景,使学生融入其中,感受语言环境带来的学习体验。数据库能有效地收纳多种场景,实现人机对话,带给学生新鲜感,对普通话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还能轻松收集许多大师的演讲资料、经典的电影对白、电视情节,倾听学习后由学生自己模仿或成组表演,实现运用标准普通话的目的。信息技术能提供多种生动灵活的训练方式,使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下轻松学习、主动学习。

5.信息技术的运用能有效地提高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过关率

传统教学条件下,测试时,除个别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在计算机辅助测试的电脑使用上不陌生,而其他学生在考前教师都要进行“机测”培训,从如何输入准考证号到如何正确戴耳机试音等都需一一讲授,但临到考试仍有许多学生因为操作失误而导致考试失败。所谓说百遍不如做一遍,如果能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运用语音教室的计算机学习、训练和模拟测试,那么再参加正式评测时,学生就自然能从容应对、正确操作,大大缓解紧张的考试心理,考出自己的真实水平。

三 信息技术运用于普通话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在普通话课程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应有选择、有重点。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盲目依靠课件,语音教师应该遵循教育学、心理学的规律,结合普通话课程的特点,有选择有重点地运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为课程的讲授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馈,不要让课件成为华而不实的摆设。

第二,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针对本课程进行深度的理解分析,然后再依据教学设计制作课件。但目前受到教师制作课件水平的限制和教学硬件的限制,在语音教室或多媒体教室里上普通话课程仍不普遍。语音教师应该学习并最终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图形图像处理、音频处理、视频动画处理,并熟练使用课件制作软件。

普通话资料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文化适应;普通话学习;农村籍大学生;教育人类学;

Acculturation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from rural area in mandarin study---

The Viewpoint based 0n Educational Anthropology

Zhang Shufeng

(Yuxi normal university ,Yuxi,Yunnan ,653100, China)

Abstract: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acculturation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from rural area in mandarin study.On the visual angle of educational anthropology, Mainly from the mandarin testing as a point for analysis, put forward the factor influencing acculturation of the rural area students. The paper finally proposes measures that would reduce the negative impact of “acculturation” on the mandarin education.

Key words: acculturation;mandarin education;ethnic students;educational Anthropology

中图分类号:G812文献标识码: A

一、农村籍学生普通话考试命题说话的学习现状

“命题说话的考题是从《普通话水平测试用话题》中选取的,由应试人从给定的两个话题中任意选取一个为考题,单向、连续说一段时长为三分钟的话,目的是对应试人在无文字凭借的情况下测查其对普通话的掌握程度”。命题说话重点测查应试人的语音标准程度、词汇语法规范程度、自然流畅程度等,从普通话运用的角度看,命题说话是真正能反应学生普通话水平的考题,同时也是普通话学习的难点和重点,很多学生,尤其是来自农村的学生反映对命题说话“又怕又恨”,因为“无话可说”或“想说却无法表达”。笔者在对命题说话部分进行测评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同学考分低的原因是“缺时”,缺时的主要原因是“无话可说”或“无从表达”。是什么原因让曾经“饱读诗书”的学子“无话可说”呢?笔者从普通话教学过程中观察到,造成学生语塞和语顿的主要原因是“文化适应”问题。

二、普通话学习中的文化适应

“教育人类学认为,文化适应是人生过程,有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于学生而言,学校教育是文化适应的重要阶段,由于学校是促进一种符合和支持主要的文化价值和社会规范与社会目标的教育,部分学生,尤其是来自偏远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在学校教育中会感到因文化差异带来的文化压力,出现不同程度的文化适应困难现象。”在普通话教学过程中,文化适应困难体现在学生无法用标准书面语进行沟通和对话,学生说方言时可以侃侃而谈,但一说普通话就“无法表达”,或者用“半方言半普通话”表达,出现暂时的语塞、语顿和失语现象,比如形容天色已晚,有学生用“黑漆麻洞”形容、也有学生用“天色老实晚”表达。普通话的含义: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由于学生多来自农村和民族地区,他们与成长环境以外的社会环境接触不多,且从小接受的教育多以方言教育为主,家庭中的亲属也以方言为主要交流工具进行交流,诸多原因造成农村和民族地区学生对普通话语境的文化适应困难。下面笔者将从学生、学校、家庭三方面对此进行讨论。

三、影响文化适应的主要因素

1、学生的生长环境对认知风格产生的制约作用

“环境是指与有机体发生联系的外部世界。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教育环境等”,我校大部分农村学生的成长环境为“欠发达、多民族地区”,经济的欠发达也造成了教育的欠发达:缺乏优良师资、缺乏现代教育技术、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等,这些因素影响了学生对普通话的习得。“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所偏爱的加工信息的方式,即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场独立性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影响和干扰”,笔者认为,场独立性的学生要想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必须具备一定的图示、例证,否则难以形成准确的自我参照;如果缺乏参照资源,认知结果就有可能是错误的,而且难以利用正确图示自行纠正。“场依存性者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把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的人,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语言学习是潜移默化的过程,业界将语言习得关键期大致限定为2岁到青春期之间,这段时期接受到系统而标准的语言训练将会受益终身,否则形成错误习惯就难以纠正。

2、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对普通话学习的影响

“智力是个体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是个人有目的地行动、合理地思考、有效地应付环境的一种综合能力”。加德纳的多元智力观包含了八种智力,其中就有语言智力,其表现方式为读书、写文章、小说或诗歌,理解口头言语等,交际时的突然失语和语塞,以及很多同学在命题说话时无法流畅、准确表达主题都是语言智力较差的表现。布劳和沃尔夫的文化贫乏观认为造成特殊群体某方面能力欠佳的原因在于“文化贫乏”,也就是政治、经济、教育、宗教以及实际生活水准等方面的贫乏造成文化刺激的贫乏,从而导致某些方面的能力缺失。大学是各种思想交汇融合的场所,农村籍学生从文化、经济欠发达地区来到大学,接受到多元文化的洗礼,文化和学习环境的改变让学生难以适应,学生反映,从前中小学教师上课基本用方言,现在却需要听普通话、说普通话和考普通话,“一点都不习惯”。非智力因素,如动机、兴趣、情感、意志、道德等,与文化适应中的心理适应直接相关,有研究表明,学生对所处文化的认同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业成绩。从普通话学习来说,学生对学校文化的认同也影响到他们学习普通话的效果。

3、学校环境对普通话学习的影响

要想说好普通话,必须多练习。农村学生想要克服方言音,光靠每周两个课时远远不够,所以必须在课后勤练、苦练,学校可以发挥自身优势为普通话学习者创设“学习园地”,进行“一帮一”、小组练习、情境会话、小组模拟考试等训练,让众多学子置身普通话语境中耳濡目染。各科授课教师也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普通话水平,让学生不单有一位普通话老师,而是无论上哪门课都能学习到标准的普通话发音。场依存性学生的认知态度和自我知觉容易受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而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就是具备专业身份的权威人士,所以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极大。在评价机制方面,可以从班级编排到评价制度都进行调整,比如学生入学时就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普通话自查,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普通话存在哪些问题,然后在选课时针对性地选择指导教师;普通话测评时适当放低民族地区和农村籍学生的评价标准。

4、家庭环境对普通话学习的影响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笔者在授课过程中常听学生说“最尊敬的人是父母、对我影响最大的人是妈妈”等,父母给孩子的影响将伴随其一生。孩子首先通过父母接受社会规范、、价值观、世界观等,而父母对于文化的态度与追求也将是孩子对于文化的态度与追求。孩子出生后接受的母语就由父母传授,如果父母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注重普通话的表达,那么孩子在普通话语境中成长也将说得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换个角度看,现在的普通话教学正是为下一代能说标准的普通话而打基础。

四、提高农村籍大学生普通话水平的策略

1、在普通话教学中实施文化关怀

农村籍学生在进入大学教育后,由于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改变而产生不同程度的文化适应困难,为了有效改善和缓解相关症状,对适应困难者实施文化关怀必不可少。针对普通话的学习方面,对学生进行大学文化介绍、普通话语境创设与导入,普通话日常沟通与交流等,通过文化关怀安抚学生紧张、抑郁的情绪,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以建立积极、健康的学习态度。

2、开展文化适应训练

文化适应训练是让学生了解和体验与先前所处文化不同的文化,以便他们在遭遇不同文化时能减少压力并有效学习和生活。大学是小型的社会,有来自不同地方的同学、老师,他们带来了不同的思想、见闻、观念和习惯,学生从单一的成长环境步入多元文化环境,难免遭遇不适应,有些学生说来到大学不愿意说话了,因为自己说的方言别人听不懂,继而想念家乡、亲人和朋友,最终影响自身的交际能力。农村籍学生开展文化适应训练,可以从收集与自己关系亲密的同学的相关文化资料开始,教师可以利用搜集到的文化资料进行普通话口语训练,让同学们相互介绍。还可以创设情景体验不同文化等。

参考资料:

1、李怀宇《少数民族学生在学校教育中的文化适应――基于教育人类学的认识》【J】 贵州民族研究 2006,(4)

2、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525,552

3、刘振前《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研究评述》【J】当代语言学,2003,(5)

4、严希洪《普通话水平测试实用读本》【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