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动画电影

动画电影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动画电影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动画电影范文第1篇

事实上,国产动画电影近几年的表现异常抢眼。据《中国动画电影发展报告(2013)》披露,到2013年,国内参与动画电影投资制作及出品发行的企业和机构已近百家,共制作完成并取得公映许可的动画电影达到29部,其中有26部登上大银幕,共产出票房6.6亿元,同比2012年增幅超过50%。以《波鲁鲁冰雪大冒险》《潜艇总动员3》等为主的动画电影,在故事、技术、制作水准等方面均比往年有很大提高。

国产动画电影的火热发展态势引发各方关注与参与。以华强、奥飞等为主的上市公司开始涉足动画电影,而阿里、百度等大型新媒体公司也把目光投向动画电影。国内一线制片发行企业,比如光线影业、乐视影业、华谊兄弟、博纳影业、万达影视等纷纷参与动画电影的出品、营销推广和发行。国产动画电影发行企业在与各电视台以及其他行业的跨界营销合作日益盛行,合作模式呈现出多样化趋势。

不断高企的票房数字背后,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动画电影在产业规模和产业链拓展等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不仅缺乏龙头产品,更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这就让业界不得不在低头快速赶路的同时,抬起头来审视和研究行业的未来发展。

尤其在创作层面,国产动画电影在创意、故事、制作水平以及人才储备和技术支持等方面,距好莱坞等动画大制作水准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此外,国产动画电影在形象版权授权、衍生品开发、国际市场拓展等方面,仍处于拓荒阶段。

首先,动画电影企业发展虽渐成规模,但仍缺乏龙头企业。目前,国内比较活跃的动画电影企业虽数量众多,但缺乏能够引领行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好莱坞的迪士尼、皮克斯、梦工厂等动画巨头,均具备建立在形象版权基础之上自主研发的能力,并以强大的制作和全球扩张战略不断推出新作品。我国大部分动画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资金短缺,创意和研发能力不够,制作水准不稳定,发展后劲不足。

其次,在创作和制作层面,尽管像《波鲁鲁冰雪大冒险》《昆塔・盒子总动员》和《潜艇总动员3》等影片在故事及技术方面较之以往有较大进步,但从观众反馈看,大部分国产动画电影仍处在“小手拉大手”的阶段,没能赢得主流观众的认可,距“合家欢”动画更是相距甚远。作为建立在想象力基础之上的动画电影,好的故事和丰富的视听感染力是吸引观众的重要元素。自从《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成功后,国产动画过于依赖电视动画的影响力,而忽视了影片的基本叙事结构和“故事性”,难以引发成人观众的情感共鸣。

客观来看,在近几年上映的相当大一部分动画电影中,尚做不到流畅地用动画的方式去演绎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原创能力严重不足。无论观众定位如何,充满戏剧张力的故事情节和丰满的人物设置都是一部电影获得观众认可的前提。

动画电影是电影艺术与动画技术完美融合的产物。一直以来,制作技术被认为是阻碍我国动画电影制作水准提升的主要原因。事实上,目前国产动画电影企业在技术方面进步迅速。2013年上映的26部国产动画电影中,有11部为三维动画,其中不乏精良之作,比如《波鲁鲁冰雪大冒险》和《昆塔・盒子总动员》,其3D技术和最终呈现出的效果均受到业界肯定。但这些影片之所以没能赢得广大观众的认可,在于故事和艺术感染力距观众的期待有较大差距。

与国内电影业的整体发展类似,国产动画电影同样面临过度依赖票房产出的情形。在好莱坞,一部动画电影一般是先开发出核心形象,然后通过全产业链整合营销,具备一定受众基础之后推出动画电影,在世界各地上映。电影的热映再度引发关联产品的热销,如此形成良性循环。大量的版权授权、相关衍生产品开发等,成为驱动这些动画企业稳定快速发展的内动力。

动画电影范文第2篇

[关键词]动画电影 文化 商品

一部成功的动画电影,其成功因素是包含于所有电影的共同特性之中的。这种共性使得它无论面对哪个民族或国家的观众,都能获得理解、认同与喜爱。那么面向世界的中国电影应该是什么样的呢?首先,笔者认为在叙事上动画创作人员应当以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为核心,开发和利用有益的和有特色的地域文化,通过多样化的动画形式来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因为动画不仅是一个影视形象,还是一个会对社会有强大渗透力的文化现象。此外,密切关注世界动画电影的发展趋势:现在的商业电影中,为了追求更为炫目的视觉效果,在实拍中引用了大量的3d动画技术,动画电影概念的界定变得越来越模糊,也可能说新的动画模式正在生成,新的模式里包含了更为宽泛的概念。

一、优秀动画电影的要求

在动画电影作品中,有三个重要部分是我们不能忽略的,那就是作品的叙事、角色的表演以及影片画面的视听效果。

1、 作品的叙事

所谓叙事,也就是叙述故事,这是影视作品的基本特点,如何将故事的来龙去脉向观众表达清楚,将事件的起因,发展,,结果以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信息详细、清楚地表达给观众是每个导演必须做到的。但是,表达清楚并不代表叙事的成功,这里面也存在一个趣味性。更准确的说,这是导演向观众表达故事内容的方法。好比同样一段文字,具备诗歌朗诵基础知识的人可以将这段文字朗诵得耐人寻味,不管是声音的控制,还是节奏的把握,都能始终抓住听众的听觉兴奋点。好的导演,能将看似平凡普通的故事,通过优秀的视听表现技法表现得异常精彩。我们知道,动画电影其实是隶属于电影艺术的。影视作品的所有知识基本都能应用在动画电影作品中,动画电影和真人实拍电影的唯一区别,就是由于高科技数字软件的融入,使得动画的表现空间比实拍电影更加广阔,表现手法更加丰富。但是,正是因为高端科技的介入,让部分动画创作者们往往容易“忘本”,在创作动画作品时,往往将所有的创作精力专注在动画画面特效的创作上而忽略故事本身的叙事性。爆炸粒子效果,逼真的皮肤效果,绚丽的动态效果在影片中层出不穷,可有时候会出现这么一个现象,就是观众在观影结束时,除了绚丽的特效外,似乎记不住影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更别提导演想通过故事传达一种什么思想了,那么我们试着思考一下,这样浮于表面的作品又怎能引起观众的共鸣,何谈感动观众?我在这里不是说所有的动画都必须去讲故事,只是对那些分明想说故事又说不清楚的动画创作者们提一个醒。

2、角色表演

所谓角色表演,也就是演员如何通过自身的身体动作和语言运用以及表情变化,将故事剧情的部分内容展现在观众面前。这里面涉及到一个角色个性塑造的问题。优秀的影视作品,往往都是依靠极具特色的演员表演来合力完成的,演员是推动故事矛盾前进的源动力,没有演员表演,故事剧情将难以高效地传达给观众。很多创作者在设计动漫角色造型时颇费苦心,无论是从造型、材质还是道具配备上来说都极具匠心,但只要一开始表演,角色的魅力瞬间下降,呆滞的眼神、失实的运动规律、没有吞咽动作的喉咙、没有节奏的动态表演……这些糟糕的表演方法给角色的个性塑造大打折扣,那么想通过角色塑造来推动剧情发展更是无从谈起。

3、画面的视听效果

所谓画面的视听效果,这是基于人类对动画电影的客观要求来决定的。人类感知世界的首要方法就是视觉和听觉,这是一种本能需求,影视作品正是利用这一基本原理,将视觉画面和声音元素同时作用于人类的感官神经,以求达到引起观众的最大共鸣。

二、面向世界的中国动画电影

中国未来的动画电影创作需要能够适应现代的动画电影内容、观众的消费方式和娱乐方式以及观众口味等等的多种变化,题材的来源应该越来越多元。而不能仅仅只是以神话、传说、童话为题材的主要来源,因为今天的观众对于反复叙述的陈旧故事已不再有耐心,而越来越喜欢听新故事,这里的新不一定是全新的内容,更多的是指用当代人的眼光和角度去寻找题材中新的内涵以及新的诠释角色的方法;载体方式要更加丰富,比如电视、网络、手机、视频终端等等;考虑动画目标受众群的变化,动画电影的主要观众是以儿童为主的青少年,当代青少年的成长经历是与以前有着很大不同的观众群体,从小就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得到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是在一种轻松快乐中确认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因此,他们对于观影的要求也有很大不同,既然观众对动画的需求已悄然改变,那么作为动画的生产者,其营销策略也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

虽然据统计2009年至2011年,国内动画电影市场连续三年总票房快速增长,而这其中65%以上份额却为国外动画电影所占,单靠一两部影片无法改变这种状况,整体的国内动画电影实力提高才能改变这一局面。扩大国产动画电影的市场份额,不光是动画电影制作一方面的问题,电影发行商、终端的放映方等各个环节都要能够相互配合。首先从角色塑造和故事趣味等方面提升影片质量,明确观众定位,而后要选择正确的渠道进行加大力度的营销才是赢得票房的关键。我们看到,在2011年暑期档期内,《魁拔》、《兔侠传奇》等多部国产动画电影与《功夫熊猫2》、《蓝精灵》等多部美国动画电影的狭路相逢,面对面的竞争暴露出了国产动画电影的许多问题,如营销推广相对滞后,题材容易跟风,内容创作相对局限等。

我国目前的动画影片对商业动画影片的分析与内涵发掘不够,当然,这其中的责任并不只在于制作者,大的社会经济环境也没有为创作者们提供一个规范的市场化运行机制,这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国电影的健康发展。目前国内的几大动画产业基地、创新基地都是由国家出资扶持的,而其他的民营动画产业虽也有不同程度的扶持,但归根结底还是自生自灭的生存境地,所以,一旦某个环节收不回成本,最终就只能是产业链条断裂,无以为继,专业技术人员外流。然而在美国、日本等动画发展成熟的国家,经常不计成本地向外国播放他们的大型系列动画连续剧,为的就是进一步打开动画市场,开辟衍生产品的销路,在之后更长的产业链中取得高额利润。

近几年来,中国高等院校动画专业的师生在国内外举办的多个大小赛事上获得了很多的奖项,但这些获奖影片大多数都是动画艺术短片,也可以说中国的动画艺术短片在国际并没有落后与他人太多,但是中长片中能够拿到国际上大展身手的几乎为零。 笔者分析其中有两个因素:首先是资金的制约。中长片动画生产是需要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然而,院校的师生大多不具备筹集到充足资金的能力,虽然有院校领导的支持,但是物力和资金的缺乏却很成问题,而社会力量的参与才能解决这一问题。让动画院校的师生在学校就能进行动画中长篇电影的创作实践,这可以为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之路做出各种有益的艺术探索,也有利于可用人才的输送。其次是人才的制约,学习动画和从事动画的人并不少,少的是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动画经营人才,例如同时具备团队意识、创新意识和市场意识的优秀动画经理人就非常少。并且在优秀的动画电影编剧、动作导演、原画造型设计都是极其少的,而恰恰这些环节才是动画创作的关键,动画影片的绝大部分价值也来自于这些环节。因为在做外包加工服务的时候,那些关键的创意环节都是在原厂做好的,而我们只是在做后期加工动画的工作,所以那些关键的创意环节根本很少有机会可以锻炼。另外,全国开设了动画专业的各类高等院校大概有二百多家,但是,大部分都有师资力量较弱和专业器材硬件不足的问题;还有专用教材和资料缺乏、动画类的教材分散杂乱、没有系统的问题。

另外,我国的动画电影产业还远没有成熟,市场产业链不完整,缺乏盈利多个途径、整体的开发意识及深层次的运作。按照动画电影市场一般规律,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是播出市场,收益主要来自票房收入;第二个是图书和音像制品市场,收益主要靠终端零售的盈利;第三个是动画形象的衍生产品,如文具、玩具、服装鞋帽、食品等,这个层次一般靠版权收益。而且,层次一个更比前一个层次的收益周期长,市场反响远。目前,国内大多数的动画业都停留在播出和发行两个层次上,产业链尚未完备,这也是国产动画片目前没有突出重围的主要原因。一旦产业链的搭建完备,加上内容生产的同步,动画电影的市场盈利能力将不可估量。

总之,面对动画电影具有文化和商品这两种属性,对于这个可以产生巨大经济和社会价值的事物,在全球化的经济背景下我们既不能抛弃自己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但在形式上又不能抱守“中国学派”。这两者是不矛盾的,也只有解决这点,中国动画电影在全球化的经济背景下,才能找到它基本的生存之道。

参考文献

[1]薛燕平.世界动画电影大师[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2]聂欣如.动画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3]周鲒.动画电影分析[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

动画电影范文第3篇

一、美日动画电影的共同点

1.动画电影产业化

美、日两国的动画市场非常成熟,拥有系统的商业动画运作模式,众多运作非常成功的制片厂以及世界一流的动画设计和制作的人才资源。如美国的迪斯尼公司、梦工场、华纳电影公司、哥伦比亚公司、福克斯公司、派拉蒙公司都是享誉世界的商业动画制作航母,创造了巨额利润的同时也创造了巨大的艺术价值。

从前期造势到制作精良的大投入,再到后期的市场宣传,美日两国动画制作的产业化模式是非常值得我国借鉴的。以2 亿5000 万美金营收称霸日本影史票房总冠军的《千与千寻》为例,它的宣传攻势强大到甚至动用了首相为其首映捧场。

2.高投入高回报

美、日两国的动画电影从制作角度而言,基本上都是本国的顶级水准。日本真人电影的平均制作费本来就不高,而像宫崎骏、大友克洋、押井守等动画大师制作的动画电影,投入动辄以数十亿日元计,耗时经年。高投入的动画电影带来了巨大的商业利润。迪斯尼每年的作品肯定会进入年度票房的前十位,好几次还占据了第一位;而在日本,宫崎骏的作品更是屡破影史票房记录。

3.配音阵容豪华,音乐优美动听

投资巨大的动画电影往往非常重视角色的配音,常会大手笔地请来众多好莱坞大牌明星担任配音工作,挑选的明星也都是“神形兼备”的,为影片增色不少。

美国动画电影的音乐常把本土文化(音乐、性格、追求等)融于其中,比如说《疯狂农场》就大量地运用了美国的乡村音乐、摇滚、嘻哈等元素,每首歌每段音乐都十分动听,而且将人们在唱此音乐时的动作巧妙地赋予了动画形象,对动画人物的刻画入木三分。

日本动画电影音乐的代表人物久石让是宫崎骏电影的御用音乐人。从1984年的《风之谷》到2008年《悬崖上的金鱼姬》,他的音乐使吉卜力工作室的电影更加深入人心。他常用提琴、电声、合成器,加上圆号、童声合唱、钢琴小品等等配合自然清新的画面,带给人完美的视听享受。

二、美日动画电影的不同之处

1.动画形象

由于地域和民族文化等因素,美国国民性格单纯直率、向往自由,崇尚个人英雄主义,这种国情也造就了很多幽默、风趣、充满正义感的动画形象。

如《怪物史莱克》里面快语速的驴子;《冰河世纪》里讨厌又可爱的树懒锡德;影片《花木兰》中的木须龙。这些角色往往有点自私和虚荣心,爱面子,具有人性化的一面,它们通过夸张的造型,生动的面部表情、幽默的语言和肢体动作在影片中极尽搞笑之能事,成为影片很大的笑料和卖点。梦工场制作的《阿拉丁》、《功夫熊猫》等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美国人对英雄主义的追求。

而日本的动画形象则多是内敛和不事张扬的,情感和表达都十分细腻微妙,很多时候依靠无声的动作或眼神来反映内心世界,令人过目难忘。整体画面形象和色彩都追求唯美,叙事节奏比美国要慢很多。

2.剧本风格

美国的动画题材轻松、乐观,喜剧色彩浓厚,充满家庭的温情,常以大团圆结局,迎合观众口味。日本由于是岛国,资源匮乏并且受到过严重的战争创伤,所以整个民族充满了忧患意识。他们的剧本题材多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环保、人性、战争、死亡等关乎生存的严肃话题,并且关于未来的展望往往带有终极思考的沉重色彩。特别是由硬核派的大友克洋、押井守等制作的作品常常会让你质疑存在的意义与真实性,并对未来产生悲观的预期。

宫崎骏曾言:“我们的孩子们生于一个爱滋病和遍布的世界,谁又会知道还有其它什么别的东西。即使世界的人口高达100亿,我们仍然将生存下去――我们或许会不安、挣扎、尖叫,但是依然会活着。”这种对现实和未来的关注带有一种无奈的悲剧意味,而这正是美日动画电影在精神层面上最大的不同。

3.制作技法

美国的动画制作多以三维立体形象为主,注重细节刻画,追求空间质感的逼真展示。如迪斯尼公司在1995年推出了第一部三维动画片《玩具总动员》,之后又陆续推出《海底总动员》等,1999年推出的三维动画大片《恐龙》,将人的创造力推向了极致。这些动画片的极限仿真技术可谓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了,甚至有人看过后,都不知道这些片子是用电脑技术创造出来的。2005年,哥伦比亚公司完成了耗资近1亿2千万的动画大作――《最终幻想》,片中的动作场面80%使用的是当时最先进的电脑动画技术,连人物的纹理和衣服的褶皱等细节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逼真程度

在日本二维动画是市场的主流。这并非说日本动画制作过程中不用电脑动画(CG)进行修饰,像宫崎骏后期几部作品,都采用了电脑动画来辅助作画,制作《千与千寻》时已经是用CG来做一些泪水的3D效果了。至于大友克洋和押井守在CG应用方面就走得更远,他们作品中的背景基本上都用电脑特效进行了润色,从而使得背景看来更加真实。

然而,日本动画电影似乎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人物和其他角色都采用传统的二维构图――不管背景是否采用3D技术。与好莱坞各3D动画中着力刻画主角的立体真实性相反,日本动画电影仍然坚持用相对简单的笔划勾勒角色形象。在2008年出品的《悬崖上的金鱼姬》中,宫崎骏实现了自己想再回去纸上作画的动画根源,只用铅笔作画的意图,使这部作品不使用电脑(CG)作画,而全部使用手绘作画(但之后的色彩、摄影是数位处理),在一年半内,大约有70名工作人员为这部影片画了17万张图。

在角色形象的塑造上,两者各有千秋。日本动画电影中的角色形象追求的是一种意境,近似中国画的“写意”手法,重在传神,它唯美的画面和优美音乐的默契配合使得动画形象并不亚于美国动画真实立体的视觉形象。因为二者都可以带来愉悦的视听享受,所以毋庸争论高下。

美日动画电影对于不同视觉风格的追求,仍然源于两国迥异的历史和由此塑造的国民性格。日本人更多地保留了东方民族隐忍、含蓄的特征,讲究简练与写意。他们对动画角色的二维处理,反映了对于国画技巧的借鉴,追求的是意境,画面充满自然气息、想象力丰富。而山姆大叔简单直接,在表达意图的时候,他们总是选择开门见山的方式。同时,美国人又格外推崇幽默,崇尚个人魅力,这就难怪他们喜爱创造造型怪趣而细腻的3D动画了。

三、对比引发的思考

对美日动画电影艺术异同的简要对比,有助于我们把握其中的规律性因素。从宏观上看,动画电影是一个系统的文化产业,它的发展与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经济水平与大众文化消费观念。因此,如果一个国家的动画电影事业希望取得快速发展,就必须首先从建立完善的产业链条开始做起,逐步实现产业投入与产出的良性循环。

动画电影范文第4篇

【关键词】动画电影 角色 动画角色

《冰川时代4:大陆漂移》自上映以来获得的好评如潮,仅第31周的内地票房就达到1.5亿元,成为票房仅次于《功夫熊猫2》的内地市场动画影片①。

在这部动画片中,令人印象深刻、最具亮点的角色当属树懒希德的奶奶。影片之初,希德的家人匆匆而来,把年老的奶奶扔给希德就扬长而去,奶奶总是疯疯傻傻地叫着她的宠物宝宝。由于松鼠对橡果的执着,原本一体的大陆被分为不同的版块,冰川断裂后,奶奶跟着猛犸象曼尼、剑齿虎迪亚哥和她的孙子希德踏上了回家的旅程。奶奶总是在船上向海里扔水果,说是喂她的宝宝,其他人只当是老人得了健忘症,但最终在与猩猩海盗的终极对决中,奶奶居然真的召唤出了她的宠物宝宝——一条巨大的鲸鱼,从而帮助大家回到了家人的身边。

奶奶的角色幽默搞笑,像老顽童一样得到了观众们的喜爱,在关键时刻奶奶还很睿智、英勇,好似忽然变为超人,拥有无穷的力量。回顾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动画电影便不难发现,很多“老”角色其实就是这样悄无声息地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中华民族历来有尊老敬老的传统,《论语》有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可以看出,老年人代表着智慧、阅历和人生经验,而在西方观念中,老人的代名词是固执、古怪和无用。显然,东西方迥异的老人观源自于东西方的文化差异,这里我们仅对动画电影中的“老”角色进行一番考察。

一、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

英国当代小说家、评论家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将人物分为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简单地说,圆形人物指性格具有多个侧面,并且各个侧面均有发展的人物,扁平人物则“可以用一个句子表达出来”②,圆形人物更为立体、丰富,扁平人物因为其性格单一性而更加有喜剧效果。

《魔法阿妈》当中的阿妈就是圆形人物,剧中小男孩豆豆因为爸爸车祸而到阿妈(外婆)家居住,身为捉妖师的阿妈看似可怕,经常十分严厉地对待豆豆,但实际上阿妈十分疼爱豆豆,为了保护豆豆不惜和大狗西罗调换身躯而险些送命。《飞屋环游记》中的卡尔看似是个固执的老头,坚决不允许拆除自己的房子,实际上他是为了保有和亡妻的美好回忆,开始的时候,他十分讨厌那个总在敲门的胖小子罗素,而经过危险与刺激的飞屋旅行后,这一老一小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卡尔也变得开心了起来。

较之丰满的圆形人物,扁平人物则更为广泛地存在于动画电影之中。因为年老角色常常不是电影的核心人物,而是以符号化的概念出现,所以没有必要将其塑造得过于完整而喧宾夺主。例如《功夫熊猫》里捡回熊猫阿宝,并将他抚养长大的平先生就是典型的扁平人物,平先生被塑造成慈父形象,时刻都想以父亲的身份保护已经成为神龙大侠的阿宝。诸如此类的角色还有《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中的村长慢羊羊、《铁臂阿童木》里的茶水博士、《樱桃小丸子:我喜欢的歌》中的爷爷等。

二、男性角色与女性角色

历史悠久的父权文明造就了一直以来男权话语的主导,西蒙·波伏娃在《第二性》里分析,男人对于女人的感情就像对大自然的感情一样充满矛盾,“他剥夺它却又被它压榨,他生于它却又死于它;它是他的生存之源,又是他以意志征服的王国。”③这种男性与女性的关系投射到动画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年老的男性角色与女性角色的设置上存在着不平等的现象。

首先,数量上不平等。在动画电影的老年角色中,男性常常在数量上超过女性,例如《大闹天宫》里的土地公、《泰山》里的波特博士、《蓝精灵与魔笛》里的蓝爸爸、《木偶奇遇记》里的玩具匠盖比特等,而女性角色则并不是普遍存在的,像《冰川时代4》中希德奶奶这样有亮点的角色更是不易看到。其次,角色的身份特征上也存在不平等。男性的正面角色居多,例如《千与千寻》中教会千寻工作意义的锅炉爷爷、《青蛙的寓言》中充满智慧的费迪、《哪吒闹海》中传授哪吒武艺并使其获得重生的太乙真人等。而女性角色常常可有可无,例如《狐狸与猎狗》里的特威德夫人、《我的邻居山田君》里的山野尾茂奶奶。更多时候,女性角色还被塑造为邪恶的负面形象,如《千与千寻》中的汤婆婆、《小美人鱼》里的女巫厄休拉、《灰姑娘》里辛德瑞拉的继母等。

三、东方角色与西方角色

按照地域差异,我们可以把动画电影当中的年老角色分为东方角色和西方角色。这里的东、西方不是指出品国家,而是以故事的背景作为划分标准。在东方角色当中,年老角色常常代表着睿智和富于经验,因而被赋予导师的身份。例如《功夫熊猫》中的功夫大师,他把笨笨的熊猫阿宝收为弟子,并告诫阿宝“静下心来,一切皆有可能”,使阿宝逐渐成长为真正的神龙大侠。再如《麦兜当当伴我心》中春田花花幼稚园的园长,不管条件多么艰辛,自己需要打多少份工,也要保住幼稚园,尽力让这些天资并不十分聪慧的小朋友学会享受音乐带来的纯粹幸福感。与东方角色的和谐与温暖相比,西方的年老角色则会带有一些贬义的色彩。例如《101忠狗》里的女魔头、《铁壁阿童木》里的天马博士等。

动画电影作为一种蓬勃发展的艺术形式,其受众虽不局限于青少年,但仍以年轻人作为目标受众群体。在这样的背景下,动画电影很难单独以年老角色作为影片的核心人物,但也不能忽视他们在影片中的独特作用,我们希望能够经常有《冰川时代4》中希德奶奶这样令人印象深刻的“老”角色出现在动画电影中。

参考文献

①/news/2012

0808/553515.shtml

②爱·摩·福斯特:《小说面面观》[M].花城出版社,1984:59

③西蒙·波伏娃:《第二性》[M],李强选译,西苑出版社,2004:69

动画电影范文第5篇

1《魁拔3》成系列电影绝唱

本部《魁拔3:战神崛起》是“魁拔系列”规划的五部曲中的第三部。《魁拔》第一部电影《魁拔之十万火急》介绍了魁拔的世界观,在蛮吉和满大人两位独行族妖侠离家、参军、登船的一系列事件中展现了树族、龙族等地界妖侠。第二部《魁拔之大战元泱界》展示了天界系统及历代天神和魁拔的斗争史,当地界妖侠们搭乘的曲境一号到达涡流岛,妖侠们遭遇魁拔的追随者十二妖,魁拔的故事又被讲起,妖侠们的战斗力在混战中分出高下。在《魁拔3:战神崛起》中,见证魁拔崛起的是粼妖族的两位女性——粼妖女神海问香和粼妖血统的曲境一号舰长远浪。对于天生聪慧、好奇心强、急于施展功力证明自己的蛮吉来说,这两位女性的智慧和品质都让他感动至深,在成长的道路上得到了深刻的教育。粼妖族天性自由,听从自己内心的判断,树立了信念之后就会坚定地去践行。这样的性格让同族的海问香和远浪有着不同的人生抉择,即使有朝一日沙场相见也会坚守自己的抉择到底。由于粼妖强烈的信念感和使命感,她们临危不惧、慷慨坚定,对于完成自己的职守任务有强大的信心和高超的能力。对比高高在上、不把地界生死放在眼里的天界神族和地界贪慕虚荣、不切实际、靠打败魁拔证明自己的妖侠们,这两位粼妖的品格显得熠熠生辉。蛮吉跟随者妖侠们声称要打魁拔,但又并不甚清楚为什么要打魁拔。打魁拔对于幼小的蛮吉来说,就像大家一起热热闹闹去野营一样,只是一种游戏。在这个过程中,见识各类脉术、偷师学艺才是乐趣所在。蛮吉曾经以满大人为偶像,但又逐渐发现满大人并不是自己的对手。在成长的过程中,比起打魁拔,蛮吉更迫切想弄明白的是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妖侠。海问香的智慧、友善、执着;远浪的沉着、笃定、责任感是蛮吉在第三部中学习到的品质。正义能量的吸收也让观众们在已经知悉蛮吉即为魁拔这样的戏剧性设置之后为魁拔的正面成长有所期待。《魁拔3:战神崛起》中,舰长远浪已经看破蛮吉就是魁拔,但远浪只忠于自己的职守——人在舰在。她的个人目标并非打魁拔,加之对于蛮吉全面的观察,判断出蛮吉本性善良,于是决定对魁拔的真实身份做保密处理,这为后面的剧情埋下了重大悬念。本部影片制作水平又超越了前两部,制作工艺的纯熟已跃然画面。穿越曲境和蛮吉海问香召唤出脉兽的海底大战两段精彩的视觉场面,不管是镜头和场景的设计还是制作都有相当水平。更值得赞赏的是影片的3D立体效果。由于剧情多发生在自然空间中,适合立体效果的发挥。影片中大部分镜头都有3-5个层次。在曲境一号的海底穿越部分,场景纵深感强,立体效果更加细腻。即使是3D效果很难表现的中近景打斗场景,立体视觉感受依然流畅。剧情的重大推进加之制作的精进,使《魁拔3:战神崛起》理应受到观众更好的反馈。但上映之后,除了制作上的进步得到的肯定之外,《魁拔3:战神崛起》得到的整体评价却略低于前两部。除了《魁拔》的忠实粉丝外,大部分冲着剧情来的观众都表示,他们被第一部的世界观所吸引,却因第二部和第三部的拖沓叙事而失望。“魁拔系列”电影在规划之中本为五部曲,所以每一部的剧情都应放在整体中看待。如果把“魁拔系列”五部曲作为一个宏大的故事来看的话,每一部应该分别对应的是:开端、发展一、发展二、、结局/尾声。已经面世的前三部分别为开端和发展的前两个阶段,第三部已经具备一些的前奏了。更让人期待的第四部和第五部才应是系列电影的重头戏以及《魁拔》在中国动画史上著书立传的重要砝码。而就在国庆节之后,青青树动漫暂停《魁拔》动画电影项目开发的声明之后,这样的期待变得杳无边际。魔幻题材多部曲系列电影一般都以极受欢迎的原著为改编基础,以原著粉丝群体为目标受众,例如《魔戒》《霍比特人》《纳尼亚传奇》《哈利波特》《暮光之城》等,这类影片只要制作在一定水准之上,票房都会有基本的保证,若制作精良的话就一定“大赚”。甚至可以说,只要前两部做成招牌,后几部即使“灌水”也会赚得盆满钵满。魔幻题材影片的世界观展开和人物介绍都需要大量笔墨,但如果面向原著小说的粉丝,则仅需寥寥几笔就可以展开剧情。观众们进入影院享受视听奇观和回味阅读体验的需求代替了观看一个新奇故事的需求,所以这类影片的主要看点在于表演和效果方面。“魁拔系列”是大电影和漫画同时面世,系列片随后。在电影上映之前,大部分观众对《魁拔》的世界观一无所知。电影上映半年后,《魁拔之书》开始贩售,用来为《魁拔》的世界观做权威定义。之后,魁拔桌游和电视版动画面世,“魁拔系列”产品互为补充。虽然每个产品都有营收,但全线产品的目的都是为了培养粉丝,建立品牌,以期集中在电影上映时变现。从2011年到2014年,“魁拔”各渠道内容虽然已经铺开,但面世的顺序并不合理,市场培育的时间也非常有限。对于并不熟悉《魁拔》世界观和各组人物的观众,前两部都花费大量的精力去理解影片中应接不暇的术语,终于搞清楚这些术语之后,剧情的核心魁拔却只有浮光掠影的现身。以看故事为目的而走进影院的观众在一部电影的时间内只看到了节奏缓慢的叙事推进,没有得到跌宕起伏、情绪完整的观影体验,失望在所难免。无论是改编自畅销小说的欧美魔幻电影,还是改编自漫画或者系列电视动画的日本剧场版电影,粉丝培养与世界观普及都以更低成本在更漫长的周期中完成。优秀的IP在诞生五年甚至十年之后,得到市场检验才有机会进入门槛高、风险大的电影产业。《魁拔》欲在四年之内普及世界观、培养粉丝并在电影项目中变现,实属不可能完成的任务。2011年夏,《魁拔之十万火急》上映之前,整个国内动画圈勠力同心,对这部电影的上映和宣传不遗余力地奔走;青青树动漫的美术师、动画师们放下画笔走上街头,举牌向路人推荐此片。那个夏天几乎是整个动画圈对于自身命运的一次抗争:拍成电影,或许会好看。然而,《魁拔》似乎的确命数不偶,它带着整个中国动画行业的缺陷基因在艰难成长。蛮吉那还稚嫩的魁拔躯体里面是清澈正义的妖侠的灵魂。蛮吉的故事虽然不能讲下去,但他善良的灵魂一定会控制住魁拔基因中的恶,在元泱界立名正身。对于青青树动漫在声明中提到的与美国公司共同开发真人电影项目,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真人电影如有明星出演,确实会将大量的明星粉丝转化为观影人群。但作为魔幻题材的真人电影,题材和故事的吸引力也至关重要。即使不远的未来,《魁拔》真人电影能够出现在院线银幕上,依旧需要足够有人气的故事来支撑票房。动画电影虽停,若持续下去,电视版动画却需要更多的渠道发行来承担起观众培育的工作。希望青青树动漫所下的真人电影这步棋不是东施效颦,而是保证在公司生存的前提下,把IP的价值更多地发挥出来。

2《铠甲勇士》与《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之秘密计划》表现中规中矩

回望整个国庆档,票房表现维持水准的仅有《铠甲勇士之雅塔莱斯》与《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之秘密计划》。《铠甲勇士》系列已被奥飞经营多年,作为一部动漫题材的真人特摄影视作品,项目制作的成本和周期较纯动画作品而言,都更好把控。《铠甲勇士》电视系列片无论是在奥飞旗下的嘉佳卡通卫视播出还是网络播出,都有优秀的收视率。与2010年第一部《铠甲勇士之帝皇侠》357万元的票房对比,长足进步已有目共睹。第一部电影虽然有较为坚实的系列片播出基础,但电影版本启用的主要演员与电视剧版不同,因此失去了大批电视剧版的观众。而五年之后推出的第二部电影,已有两季电视动画、网游、手游等多渠道的内容支持和铺天盖地的玩具销售固定粉丝群体。《铠甲勇士之雅塔莱斯》的成绩是奥飞成熟运营模式的体现,本系列再推新作品有可能成绩会超出第二部。电视动画系列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作为上世纪90年代的经典动画让大部分“80后”都有着温馨的记忆。《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电视版动画于2013年年底在央视少儿频道开播,又培养了一批“00后”和“10后”的小粉丝。电影版《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之秘密计划》把新旧电视动画粉丝成功转化为电影观众,加上央视动画联合中影集团的宣发优势,获得了全行业无法企及的强势排片。在国庆黄金周期间,《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之秘密计划》不仅全国院线排片量占比在动画电影中仅次于《麦兜我和我妈妈》,在上映3周后北京地区仍有每天30场的排片量,最终票房成绩超过4千万元。

3市场残酷,动画人应更加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