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乡镇的发展方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乡镇企业;信贷缺口;民间借贷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1
一、乡镇企业的发展现状和信贷资金需求情况
乡镇企业是在农村城市化的宏观背景下,以农民作为投资主体,将农业剩余转化为其资本形成的企业形态。乡镇企业在我国工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据农业部乡镇企业局统计,2008年1-7月,全国乡镇企业累计实现增加值45702亿元,同比增长11.54%;实现利润11680亿元,同比增长11.65%;支付劳动者报酬9060亿元,同比增长11.76%。
乡镇企业的前身是诞生于改革开放之初的“社队企业”,特点是注册资本少、资金不足、企业规模较小、对市场较为敏感、生产能力较强但营销能力较弱。乡镇企业广泛涉足于周期性行业,如钢铁、水泥、采矿等行业等,这些周期性行业往往都是属于高投入、重装备型的企业,资本性开支很大。同时,乡镇企业所在的行业往往是没有实质进入壁垒的,新的竞争者很容易进入、兴起,其市场份额再大也不能改变它们对上下游企业的谈判地位。
乡镇企业运营的特点及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决定了其要害是缺乏自由现金流。流动资金一时周转不过来就面临破产的风险。
二、乡镇企业较难获取银行贷款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在资本金有限的情况下,乡镇企业对信贷资金的需求是巨大的。但是,乡镇企业却极难得的商业银行的贷款。在2000年,乡镇企业创造的GDP占全国GDP的33.30%,但其从银行、信用社获得的贷款却仅占6%,这与乡镇企业的巨大贡献是极不相称的。同时,在对乡镇企业贷款中,短期的流动资金贷款占绝大部分,长期贷款较少。
目前,乡镇企业较难获取银行贷款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条:
首先,从乡镇企业自身的缺陷来看,其自有资金严重不足;固定资产不足、缺乏贷款所必需的抵押品;企业家族式经营的氛围较为严重,对财务管理缺乏重视,其财务报表往往修改痕迹严重,甚至一部分管理混乱的企业连规范的财务报表都无法提交;乡镇企业经过考察论证市场前景好、技术可行、投资回报率高的项目不多,难以保证持续稳定的现金流入;同时,乡镇企业的信用状况一直在恶化。
其次,从银行的角度来看,我国国有银行传统上以国有企业服务、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服务的,国有商业银行具有强烈的信贷倾向。同时,很多金融机构正向商业银行体制转变,风险意识大大强化,对信贷资产的质量更为重视。即使是在信贷充裕时期,商业银行也不愿意向乡镇企业贷款。
第三,在制度层面上,缺乏为乡镇企业贷款提供担保的信用体系。
第四,缺少为中小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
我国银行业在审批执照上的行政垄断,导致银行业虽然成员众多,包括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商行及农村信用社等,但是不对民间资本开放,行业基本处于寡头垄断状态。
三、民间借贷对于乡镇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
我国至今仍是一个农村人口多于城镇人口的国家,乡镇企业的发展,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对于建设现代化农业、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起到了难以估量的作用。
鉴于乡镇企业对解决三农问题的巨大促进作用,解决乡镇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就成了中国经济的一件大事。乡镇企业的融资,仅靠其内源性融资是不足的。目前在商业银行不愿意贷款的情况下,乡镇企业只能依靠不合法的民间借贷,即高利贷来发展。过高的利率带来了企业的“道德风险”,使企业面临巨大的经营风险,同时农民的储蓄也不能实现合法的保值增值,一旦企业经营失败,往往会带来经济秩序的巨大混乱。在民间借贷难以取缔的情况下,促使农村金融市场对内开放,培育新的合法的民营金融机构,是解决乡镇企业融资困难的根本途径。
新的民营金融机构相比国有大型银行在农村的分支机构有很多优势:其地处乡镇,本地化色彩较浓,对辖区内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状况较为了解,从而可减少贷款的信息成本和监督成本;乡镇企业参与其中可使彼此的利益冲突弱化;其出资人明确、产权清晰,治理结构较为合理;没有不良资产的历史负担。
四、结论
金融机构作为企业的一种特殊形态,同样遵循着“利润最大化”和“股东权益最大化”的原则。乡镇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银行的信贷造成了巨大的融资缺口,从而造成了高利率的民间借贷的存在。面对这一事实,政府要做的不应该是对民间借贷赶尽杀绝,而应该在制度层面实施对内开放,使更多的经济主体进入乡镇企业的借贷市场,发挥竞争机制的巨大作用,让本地化、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小型金融机构来承担乡镇企业的信贷业务。同时,设立专业的中小金融机构监管部门,防范乡镇企业借贷中的金融风险,才是应该采取的措施。
参考文献:
[1]孙涌.乡镇企业融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2.
本县的动物防疫站的现状如下
安化县,属于湖南益阳境内,地处湘中偏北,资水中游,雪峰山脉北端。总面积 4950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82%。县总人口95.1万,有汉、土家、苗、蒙古等26个民族。县城位于资水中游北岸东坪镇。
安化县有23个动物防疫站,每个乡镇设1站,全县乡镇动物防疫站现有正式在编人员92人,其中中级职称2人、助理职称58人、技术工人32人;大学本科学历2人、大专学历35人、中专学历20人;55岁以上的10人,占总人数的10.86%,45至55岁的39人,占总人数42.39%,45岁以下的43人,占总人数的46.73%。乡镇动物防疫人员的职能主要有公共性职能和非公共性职能,公共性职能主要是在县畜牧水产局和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指导下,宣传贯彻国家动物防疫方针、政策和法规,具体实施国家规定病种的常年免疫接种和重大动物疫病监测、报告、控制与扑灭,依法执行派出动物(含水生动物)检疫任务,同时承办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非公共性职能主要从事畜禽疾病的治疗、、饲料器械的购销等为养殖户开展有偿服务。镇畜牧兽医人员专心为畜牧业发展服务,及时把先进的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应用到生产实践中,传送到饲养户中,特别对全县畜禽疫病预防全覆盖免疫注射,为畜牧业健康稳步发展保驾护航。
安化县乡镇动物防疫站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首先,工作人员不足,专业技术水平不高。安化县的乡镇动物防疫人员每站平均还不到4人,且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知识老化,青黄不接的现象比较突出,在现有的92人中,有中级职称的人员很少,大部分工作人员仅仅在上岗初期进行过岗位培训。技术水平落后,人员偏少,不仅难以满足农民发展养殖业对动物防疫技术的需求,而且更难以适应控制动物重大疫情所具备的综合防疫应急能力的需要。 其次,专业人员开展业务工作少。大部分专业人员经常要参加所在乡镇分配的任务,有一部分参加畜禽防疫工作,还有一些人员在镇工作繁忙时被随意抽调,使业务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具体的畜禽防疫工作时间比较少。最后,财政拨款少,基础设施较差。安化县乡镇动物防疫站的的财政拨款比较少,绝大部分财政拨款即为工作人员的月基本工资,并且数额比较低。只有极少数的拨款为改善工作条件的拨款,动物防疫站房屋多数建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大多数房已经经过了四十年,年久失修,多数处于危房,个别站至今没有房子,在乡政府给的一间房子内既当办公室又当宿舍。检测基础设施滞后,医疗器械设备不足,难以开展有效诊疗服务,难以满足基层对于动物防疫事业的需要,这样的工作环境直接影响着队伍的稳定和畜牧业的发展。
促进安化县动物防疫事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虚拟仿真技术;食品专业;改革;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3-0120-02
一、虚拟仿真技术
虚拟仿真技术(virtual reality,VR)又称虚拟现实技术、灵境技术或模拟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仪器仪表c测量技术等交叉产生的一种现代信息技术,是虚拟的系统模仿另一个真实系统的技术,能够创造一种高端的人机接口,包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多种感觉同等的实时模拟和交互,可以获得多维交互体验的虚拟环境。虚拟仿真技术有三个突出的特征:沉浸感、交互感和构想性。随着空间信息科学、计算机图形、多媒体技术、数字图像处理、人机接口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传感器技术等的快速发展,虚拟仿真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建筑、医疗、教育、军事、航天、服装、生产制造等领域。目前,也有一些文献论述了虚拟仿真技术在食品加工、食品检测、食品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二、食品专业改革发展遇到的问题
1.传统教育方式无法激发学生对食品专业理论课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食品专业的理论课程中含有大量的基本概念、原理、公式推导,这些基础知识点比较抽象。即使教师结合实例讲解也很难激发学生对理论课的兴趣。例如:《食品工程原理》的基础知识比较广,理论公式比较多,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利用数学、物理、化学及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去解决食品工业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该课程具有较强的设计、选型、安装和操作等工程特点。学生对课程中的理论、公式感觉很抽象,学习起来掌握不住要领,往往只能学习到一些简单的片段,在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时感到无从下手。
2.现有食品实验课程无法提高学生的食品专业实验技能。食品实验教学主要是教师讲解演示,学生模仿验证。这种“填鸭式”、完成任务式的实验教学,不能对学生针对性地进行创新和能力的培养。例如:食品化学实验课的教学通常是指定几个实验项目,如粉丝的制备与质量感官评价、蛋白质的盐析及透析、果蔬褐变机理等实验内容,老师将所需的试剂配置好,学生按四人一组分成若干小组,教师详细讲解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学生按部就班地模仿老师的操作步骤完成实验,最后撰写实验报告。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而且该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食品工厂实习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食品专业本科教学体系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工厂实习。但是,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工厂以不断提高企业效益为主要目标,而接收大学生实习已不再是必须履行的义务;其次,现代食品工厂趋向自动化、连续化,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与安全,厂房绝对不允许学生动手操作;再次,学生在实习现场基本就是看和听,没有参与和动手的机会,学生也逐渐失去新鲜感,结果导致工厂实习形式化,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食品专业知识和实验技术片段化,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结构。现在食品学科被分割成多个课程进行学习,学生学习完各个课程后往往没有将食品学科整个知识点和实验技术整合起来。知识点和实验技术的片段化使得学生无法提高自身的综合水平,无法将所学知识和技能灵活应用于生产实践。例如:《食品加工》主要介绍了各个食品的加工方式和原理,《食品营养学》主要介绍了各个营养素的功能,这两个课程的内容似乎没有关联性,学生只能片段化地学习,无法将两者综合起来。
三、基于虚拟仿真技术促进食品专业改革,推动食品专业的发展
1.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激发学生对食品专业理论课程的兴趣。研究表明:在理论课程上应用虚拟仿真技术,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静态的知识点动态化,可以形象地展示结构功能,提高食品理论课的授课效果。例如:《食品工程原理》这门课结合虚拟仿真技术,让学生可以看到食品工业生产过程中各个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及典型设备的结构原理、操作性能,使学生将食品工程原理的知识与虚拟仿真平台上看到的生产设备和工艺过程联系起来,使学生深切体会到食品工程原理课程中所讲述的每个单元操作都与食品专业学习密切相关。生动形象的学习便于学生理解,提高教学质量。
2.将虚拟仿真技术与食品实验教学相结合,提高食品实验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创新性。随着虚拟仿真技术引入实验教学中,许多研究表明:虚拟实验可完善食品真实实验不具备或难以完成的教学功能,如一些成本较高、需要用高档仪器操作的实验等。食品实验教学中大部分是分组实验、分工合作,学生个人没有机会操作完整的实验。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平台,学生可完整地操作一遍实验技能,掌握每个实验细节。例如:食品化学实验通过虚拟仿真平台可以让学生自己思考做什么实验,用哪些试剂,设计实验方案。学生通过在虚拟仿真平台上操作,验证自己实验设计的合理性,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通过失败经验获取知识和要点,思考失败的原因,巩固了所学的知识,提高了动手能力。
3.构建实景虚拟仿真门户,增强食品工厂实习类课程的果效。实景虚拟仿真门户,可在食品工厂原地取景,从厂房布置、车间设备摆设等方面按照实习基地实际比例进行排布。结合实习基地的真实情形,提炼实习教学素材,配建厂房设计讲解、工厂设备操作讲解、实习提示等内容,让学生在进入工厂实习前,先通过实景虚拟仿真门户了解实习基地的完整情况,并提出专业问题。教师在后台收集这些问题,在实习基地现场进行讲解。以果蔬饮料生产实习为例,学生先通过虚拟仿真平台了解果蔬饮料生产的基本原理、工业化生产流程及各工序的主要参数,通过虚拟仿真平台向老师提出自己的疑问,在参观果蔬饮料工厂的时候,教师邀请企业技术人员通过现场讲解和专题讲座为学生答疑解惑,让学生了解到工厂的生产、企业的经营和管理。
4.利用虚拟仿真技术,综合食品专业课程,完善食品课程资源的建设。自从虚拟仿真技术在教学中广泛应用之后,大量研究表明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可优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和积累,提高教学质量。食品专业课程可基于虚拟仿真技术,优化教学流程。例如:让学生在课前通过虚拟仿真平台自学课程内容,在课堂上与老师探讨自学过程中的疑点和难点,使得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教师从“填鸭式”授课转化为探讨式授课。其次,食品专业课程可基于虚拟仿真技术,优化教学内容。例如:食品专业的课程内容有一些是重复的,那么重复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在虚拟仿真平台上自己巩固,而新的知识点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再次,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平台,片段化的食品专业课程可以被综合起来。例如:在平台上要求学生设计一款具备一定功能的产品,学生需要市场调研获得市场缺乏哪方面的产品,根据产品功能,再依据所学的食品原料学、食品营养学和食品化学等知识提出产品配方,依据食品工艺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加工学等知识提出产品工艺,依据食品毒理学和食品卫生学控制产品的安全性;最后,基于虚拟仿真技术,教师可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收集学生的学习难点,这样可以使课堂教学内容有针对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⒖嘉南祝
[1]王宁.浅谈虚拟仿真技术[J].大观周刊,2011,(38):18-19.
[2]胡晓辉,万嵩.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在高教中的应用研究[J].高教学刊,2015:81-82.
[3]王波.虚拟制造技术及其在食品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应用[J].食品科技,2009,34(11):108-111.
[4]赵刚.虚拟仿真技术在食品加工教学中的初探[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0,24(3):70-73.
[5]杨世凤,赵继民,王秀清,等.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食品物性检测系统的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7,23(8):176-180.
[6]谢慧明,余顺火,孙汉巨.食品工厂生产实习教学改革初步实践[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9,23(2):11-14.
[7]安建强.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创新训练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12):179-182.
[8]刘为浒,郝佩佩,黄骥.虚拟仿真技术在本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2016,(3):91-95.
The Influence of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on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Food Specialty
LI Jing,CHEN Nuo,DEND Ze-yuan,RUAN Zheng
(Nanchang University,Nanchang,Jiangxi 330047,China)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立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推动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是我国社会经济工作的一个重心,建设新农村提出了要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建设新农村本质和核心就是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意义重大,任重道远,不仅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关键所在,更是全面推进我国小康社会进程的重中之重,在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应不遗余力地抓实抓好。增加农民收入,既要在农业、农村挖掘潜力,更要从经济发展的全局寻找出路;既要从当前出发,采取“吹糠见米”见效快的增收措施,又要着眼长远寻求解决农民增收的治本之策,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我认为关键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农业结构调整,不仅是农民增收的关键措施,而且是农民增收的关键途径。一要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从区域经济角度看,在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初期,大多表现出对本地资源开发具有一定的依赖性。资源优势的开发利用是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必须立足区域特色和资源优势,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立足一个地方的基础和优势,突出重点,明确主攻方向,发展特色经济;打造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链,要坚持“发挥优势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围绕龙头建基地”的原则,积极培植主导产业,努力开发“拳头”产品,发展区域特色农业经济,形成各具特色的农副产品基地。二要增强“品牌”意识。品牌是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是抢占市场先机的通行证。现在农民对于农产(来源:文秘站 )品的品牌意识还相当淡薄,不能充分认识品牌对收入可能产生的有利效益,这是导致优质农产品发展滞缓的原因之一。要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着力打造生态经济品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二、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农业产业化经营,既是农村经济组织创新的有效形式,又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带动力量,更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一要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牢固树立“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思想,打破地域界限、优化资源配置、相对集中发展,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坚持积极引导、大力扶持、放手发展、逐步完善、不断壮大的方针,培育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二要扶持壮大支柱产业。农业支柱产业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要突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努力提高农产品的加工增值率,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竞争力。要充分利用现有区域农业各产业优势,通过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使之成为布局科学合理、具有区域特色的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并进一步转化为名特优的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优势,带动区域其他产业发展。
关键词:乡镇;群众文化;策略
引言: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近二十年我国经济以年均近百分之十的速度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物质基础也越来越丰厚,随之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也日益提高。乡镇文化站作为我国最基础的文化事业建设机构,是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乡镇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一、申明重要性
“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乡镇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础,担负着各个乡镇地区文化建设与发展的要任。开展乡镇群众文化工作的首要就是申明其重要性引起乡镇政府和民众的重视。这就需要乡镇文化宣传组织要进行利用各种宣传形式进行全面深入的宣传。这样不仅使政府能够重视和督促乡镇群众文化工作开展,也有利用充分调动乡镇居民参与的积极性。
二、政府的支持
虽然乡镇群众文化事业属于非营利性的公共文化事业,在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下,由于这种文化建设很少有经济回报,因此,不能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这就使得乡镇群众文化工作的发展依赖于各级领导的扶持。纵观我国目前大多数乡镇群众文化工作,其资金来源多是政府拨款。如,“文化大院”的建设,健身设施的购买以及“文化下乡”活动等,这些都是依靠政府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作为公共文化事业,尤其在乡镇居民普遍文化水平偏低的情形下,政府肩负着引导文化发展方向的责任,避免乡镇群众文化工作被居心叵测的人利用,诱导民众从事非法集会等。因此,开展乡镇群众文化工作需要各级政府的支持和重视,保证资金的落实和思想发展方向的先进性,提升乡镇群众文化生活质量,指引乡镇群众文化朝文明、向上的方向前进。
三、完善乡镇基础文化设施
现阶段,我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日益加快,十更是提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使其落实到实处。在“村村通”逐步实现后,乡镇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也全面开展。以陕西省丹凤镇为例,丹凤镇管辖着26个村和156个小组。丹凤镇文化站综合楼从2007年6月开始建设,工期两年,2009年9月落成并投入使用。丹凤镇有1个文化站,26个村级文化活动室,1个农村体育活动广场,21块农村体育场地,21块农家书屋21块。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为村民的文化发展提供的基础条件。由于我国人口多,经济发展不平衡,因而各地的基础设施完善程度也不尽相同。因而,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求也各异,但每个乡镇都要建立一座文化站作为最基础的站点。此外,文化活动室、健身活动广场、老年活动室、影剧院等基础设计的建设则要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进行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开展文化建设的基础条件。值得注意的是,各乡镇还要注意对文化设施的维护。
四、调动乡镇群众参与积极性
乡镇居民是乡镇群众文化的主体。所谓“众人拾材火焰高”,只有充分调动乡镇群众参与文化发展的积极性和热情才能真正的实现乡镇文化的发展。从古至今,劳动人民的智慧在社会发展中都起着重要作用。民谚也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可见乡镇群众的参与度对乡镇群众文化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艺术来源于生活”,无论是西方最早的“酒神祭祀”对生活的模仿还是中国先秦时期《诗经》中对日常生活的吟唱都是对生活的艺术再现。因此,要开展好乡镇群众文化工作就必须深入乡镇群众,了解乡土民情和群众的情感生活,鼓励乡镇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参与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一副质朴对联、一段朴实的打油诗甚至只是一段常见的生活素材都可以成为艺术创作的源泉。乡镇群众文化越是贴近群众的生活实际就越生动和成功。开展乡镇群众文化工作时要尽力做到“想群众所想,所群众所说”,这样才能更容易被群众理解、认可和信任,只有乡镇群众认可的文化工作才是真正开展顺利的工作。
五、丰富文化活动形式
要丰富乡镇群众文化的生活,相应的群众文化工作的方法也要多种多样的。 就多数乡镇群众而言,尤其是中老年这一年龄阶段的群众比较喜欢文艺表演,特别是曲艺表演。这是由于其文化水平决定的。相对于读书、看报,基层群众更习惯通过直观的艺术表演获得精神满足。因此,在乡镇的戏台下常常有来自十里八乡的村民在津津有味的观看。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在文化下乡活动中“送戏下乡”常常是必备的文化形式之一。此外,文艺表演中的小品、相声等也是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物质文化日渐充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乡镇居民也渐渐转变了对文化形式的态度,越来越多的认可新的文化活动形式。比如,歌舞队。在传统的乡土文化中,这种活动形式是被轻视的,如今却在乡村中也渐渐流传开来。
总结:在党的十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被一再强调。在新时期下,开展好乡镇群众文化工作是时展的必然要求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义,做好这一工作首先要认识到这一工作的重要性,其次需要政府的支持,再次还要从大处着眼以乡镇居民为出发点,以丰富广大乡镇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为要旨。
参考文献:
[1] 吴泽,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需要从农村文化大院和村落文化建设开始[J]. 科技促进发展. 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