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教学

初中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教学

初中教学范文第1篇

一、口传身授

1.口传。生动的语言在舞蹈训练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唤起学生对舞蹈的兴趣,从而使学生更易进入舞蹈的情感世界。如在练习腿的控制时,笔者边用语言引导学生边要求他们的动作“均匀地延伸,把音乐灌满,伸长你的腿,长长长(延长拖音重复),在最高点,收紧(有力的),坚持坚持(鼓舞的),太好了(表情喜悦的)”。在生动言语的提醒强调下,学生紧张的学习情绪消除了,动作清晰规范,整节课的重、难点教学清楚,效果很好。

教师的语言要亲切、形象,不能过于严厉,过于僵硬,否则学生的情绪容易产生逆反,所以教师要有耐心。如在排练舞蹈《梨园俏妞》时,舞蹈中有一段快板部分,由于技巧高、动作难度大,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技巧动作达到了要求。可是,我们会发现同学们为做动作而动作,非但不优美而且毫无内涵。 这时可以微笑着对他们说:“我们是舞台上美丽、活泼的俏妞妞,同学们脸上的表情要欢快,嘴角要上扬,要把内心的愉快表现在脸上,表现在肢体上。”

2.身授。在舞蹈训练的过程中,教师的示范动作包括舞蹈外在的肢体动作和内在的情感语言。舞蹈的情感是很抽象的东西,没有特定的标准,只在每个人的理解。教师在示范过程中如何使学生明白这个动作所包含的情感内容,这就要求教师采用对比的示范方法,也就是同一动作至少做两遍,一遍是纯肢体的动作,没有情感,另一遍是情感的充分融入。这样的两遍示范,学生一看就能明白究竟怎样跳才能表达音乐所要传递的情感。

在示范的过程中,教师的动作要逐步简化,有时可以单用手来比画,这样做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开始时可以是模仿,要求学生模仿得越像越好。当学生逐步掌握了身体运动规律后,模仿的对象开始淡化,进一步调动学生的想象,自己去理解舞蹈所要表达的情感,依靠自己的理解去塑造舞蹈角色。

二、以情动情

1.以情动人。每个人对美的事物有着自己的感知。但初中生的思维直观,简单纯真的内心世界和涉世未深的头脑使他们难以进行正确的审美活动,但他们对美却有着自己的追求。因此学生在学习舞蹈之前,先给学生充分听音乐的时间,让学生在听中感受音乐,在音乐中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幻想,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并勇于表述自己的体验,把在欣赏中的这段音乐情绪和所掌握的情感基调说出来:它是优美的或是激昂的 ,是欢快跳跃的或是缓慢抒情的,是欢乐的或是悲伤的。同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倾听音乐的节奏,使他们将节奏、想象和舞蹈联系起来。音乐的情感和美感都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学生一旦领略了这段音乐的感染力,他们的内心世界就会产生巨大的能量,激发他们无限的热情。

2.眉目传情:舞蹈训练中注重学生的眼神训练。中国的古典舞中有“一身的戏在脸上,一脸的戏在眼上”一说,京剧大师梅兰芳说过“谁的脸上有表情,谁的脸上不会做戏。这中间的区别,就在眼睛的好坏”。眼睛作为人的一种感知器官 ,作用不仅仅是了解外部世界的一个媒介,更重要的是反映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

实际上,学生对舞蹈动作的模仿,应该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无论是动作、眼神或是情感,均是在舞蹈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情感元素,进而表达自己对舞蹈形象的理解。然而,对初中生来说,达到这种水平太难了。舞蹈对他们来说仅仅是美的象征,如何去理解,如何做到眉目传情这些都难以进行。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应逐渐加以强化,对他们的眼部表演要安排专门的强化训练,例如在学习印度舞蹈的过程中就要重点进行眼部的练习。

3.形神具备。舞者在舞蹈过程中,面部表情始终贯穿其中,是整个舞蹈艺术形象、动作美感的焦点。观众对舞蹈的感觉,只有舞者才能唤醒。舞者也只有完全投入舞蹈中,理解动作要领,注意把握舞蹈的整体风格,仔细揣摩角色,把自己融入音乐的情感中,才能做到形神兼备。它是舞者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的集中体现。

三、活学活用

1.用舞蹈录像激发学生训练的兴趣,通过直观、形象的成品舞蹈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从而由简单动作模仿向较高艺术性舞蹈动作方向发展。例如:在学习蒙古舞时,学生通过观摩宝石般点缀着圆圆的蒙古包,一群群肥美的牛羊在微风的吹拂中安闲地吃着青草。身穿民族盛装的姑娘们载歌载舞。年迈的牧民一边喝着奶茶,一边随着悠扬的马头琴声唱起了古老的歌谣。在教师的引导和提示下,学生不但对蒙古舞的风格特点,舞姿韵律获得了丰富的感知,而且对蒙古民间的居住环境、生活习俗、民族服饰等有了具体的了解。

2.用摄像教材,树立学生训练的信心。舞蹈的训练是辛苦的,难免有学生意志薄弱,对克服困难缺乏思想准备。为此,每个阶段的训练成果,都把它拍摄下来,让学生们观看自己的表现,告诉他们通过训练,自己的形体和动作在不断提高,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舞蹈训练的信心。

初中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政治;探究教学;探究兴趣;主体作用;探究学习能力

《普通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强调:“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探究式学习正是顺应这一要求而兴起的。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获取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体验的一种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这种学习方式改变了传统的一直由教师“包办代替”的学习状况,有利于把学生培养成为主动、积极的知识探究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只要操作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就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一、创设新奇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保持新颖和变化,科学合理地创设新奇教学情境,使学生求知猎奇的心理得到满足,从而调动其积极性,激发其探究兴趣。我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古今中外大量的文学故事、寓言典故以及具有形象、生动、夸张、幽默、辛辣特点的漫画等材料来创设新奇的教学情境。例如,在教学初三政治“可持续发展的选择”时,我引用了“吃蛋原理”这个哲理事例:一户人家养了一只母鸡,假如这只鸡一天下一个蛋。对于这户人家来说,有几种消费方式,哪一种方式可能让主人日子越过越红火?请同学分小组讨论,给出选择方案。题目出来以后,学生们很有兴趣,讨论得热火朝天,争论得面红耳赤,最终确定了三种方案:(1)坚持每天吃一个鸡蛋;(2)把鸡也杀了吃掉;(3)坚持在一段时期少吃鸡蛋,省出10个,孵成小鸡。如果成活8只,有4只母鸡,4只公鸡,过上一段日子,一天可以吃4个鸡蛋,遇上特殊的日子,还可以杀公鸡来改善一下生活――如果主人这样坚持下去,那么消费水平便会不断提高,积累也越来,此后便会脱离清贫了。在这三个方案中只有第三条方案,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虽要忍受一时的清贫,但一段时间后,既有鸡吃,又有蛋吃,生活质量才会得以改善和提高。在上述三个消费方案中,选择后者,就是选择了可持续发展。如此教学,一下子把学生们带到了新奇的情境,便于学生理解掌握书本纯理论的知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生处于从属的地位。传统教学模式在备课中首先考虑的是:教师要教什么?怎么教?教师授课只设计自身的教学行为,至于学生怎么办,一切服从于教师。而探究式教学,则是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首先考虑让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再精心设计学生的学习过程,然后再设计教师怎样去引导学生学习?怎样组织帮助学生学好?总之,在教学观念上要把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创设最大的自由思维的空间和表现的机会,把教学内容转变为探究式教学内容,把教学行为转变为优化的学习行为和交流探讨问题的过程。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其探究过程可以涉及所有的要素,也可以只设计部分要素。作为组织者的教师,要真正地将研究性学习融入政治教学中,而不是流于形式,选好适合探究的课题是关键。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入手,既容易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又具有可操作性。比如在学习初二思想政治第五课《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的过程中,我开展了“地球是我家,环保靠大家”的研究性课题,让学生从发现环保问题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认识了环境保护是关系到国家强弱、民族兴衰、社会的稳定,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人民的健康有重要的作用,从而直面环保问题,这是学生思想发展的第一次飞跃。通过走出课堂、走向社会的专题方案设计等一系列活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求知欲激活了,学生自主地参与推进可持续发展活动,产生了思想上的第二次飞跃。

三、采用恰当的探究形式,组织开展问题探究活动

初中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 教学质量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笔者通过多年的化学教学实践和研究,结合学生的心理现状,利用化学教学这一阵地,综合论述了如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利用丰富的化学知识、良好的教学情境、有趣的化学实验以及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来达到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化学知识的目的。

一、首先要利用一切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初中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在有限时间内 熟练掌握初中化学知识,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教师应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 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他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这样做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二、改进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作为化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其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发展实验技能、参与情感体验,养成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著名的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经说过“: 只重视传授知识和技术的教学是片面的化学教学,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化学教学既要传授化学知识与技术,更应训练科学方法与思维,还应该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创新精神是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发挥化学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好化学实验,锲而不舍地注重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中得以充分全面成长,成为人格健全、有信仰、有灵魂的人。教学中要利用好实验,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首先,要充分准备,做好演示实验;其次,对实验形式加以变通,增加实验的探究性,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实验能力;另外,重视家庭小实验和趣味实验,使实验生活化、简单化、微型化,这是21 世纪绿色化学的发展要求。教材中的家庭小实验和趣味实验布置给学生并跟上相应的监督反馈措施,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实验课上,在教师的有效调控下,要允许甚至鼓励学生去做一些他们自己感兴趣的“自主性”实验。学生具备了积极的心态与主动参与意识,创造性思维才有生长的土壤。探索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最佳手段之一。它运用了现代教育教学思想,在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同时,注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使学生始终处于不断探索的情境中,并从中体验到类似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那种探索的愉悦感。在积极、自觉的思维活动中,创新思维意识会被激发,创造能力会得到充分的发展。

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勇于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需要我们教师在日复一日的教学中有意识的加以引导和培养,化学实验永远是值得我们教育者认真研究的教学形式。

三、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美术;学案教学;知识建构

新课标提出要将学生由外部刺激或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化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与信息加工的主体。“学案教学”正是在布鲁纳发现法、探究问题训练法等诸多现代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将知识建构、智能开发、能力培养、人格健全熔为一炉,依据学生认知规律,按标准课时单位设计出学生学习方案,进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最终完成学生角色地位的切实转换。笔者仅结合自身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学案教学的若干体会,联系教学实践,对此问题做一些初步的思考与探讨,以期抛砖引玉,共勉共进。

一、明晰教学标准,制订学案目标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标准》指出,初中美术教学正处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将此前的“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欣赏评述”进行融汇综合,是此阶段美术学习的重点,学案教学也应遵循此原则。在具体的学案设计中,教师要遵循三个基本步骤:学案主客体分析―学案目标制订―教学活动设计。在学案主体分析中,教师应就初中学生整体的知识理解能力及生活体验,联系教学重难点和衔接要素,找准理论迁移、动手实践与学习主体间的最佳结合点;在学案目标的制定上也应做到智力目标、非智力目标相兼顾,如“实用美观的家具”一课,教师可在基本操作上要求学生掌握纸板制作的基本技法,其次就是要学生在“纸板坐椅的设计和制作”的应用课程锻炼培养立体造型的设计能力;学习活动设计或目标呈现,教师要依据学案目标,从知识线、学法线与能力线三方面对教学任务的完成及质量反馈做有层次地方式方法设计。学习活动设计应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把讲堂变为学堂,真正做到把时间交给学生。

二、诊断学生认知状况,导入新课

美术教学的人文性质较为明显,在陶冶情操、提升审美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之外,还需要学生联系生活体验对于将要学习的知识作出清晰的认识。换言之,教师就是要通过思考题、填空题等形式,对学生关于新旧知识点衔接的认知状况进行诊断,并就学生知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补偿教学,扫清新知学习中的障碍,同时也有利于导入新课,起到激趣导思的作用。譬如在“实用美观的家具”一课中,教师可通过课件展示多类现代风格坐椅的图片,再组织学生按小组讨论答案的形式完成以下思考题:1.座椅都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2.现代风格座椅社会功能有哪些?“兴趣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教师要通过课件中传统座椅与现代座椅风格的比较,再以思考题激发学生对于现代座椅美观、实用社会功能的思考,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三、图例分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学案教学中首先应树立“先学后教”的理念,以教学重难点为中心预设教案。同时,在学案设计中,教师应注意以学生的眼光看待、分析教材,即备课备学生,以学生的认识经验、思维感知和研究教材,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探究学习中可能遇到的思维问题。在“实用美观的家具”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在课件中利用图例对纸板座椅做详细的制作图解,并可在具体的动手实践环节中,提供多个图例,将学生小组按单、双数号加以区分,要求单号组与双号组选择不同的图例制作,允许小组内可交流讨论完成。在各组同学制作完成后,应就其卡纸坐椅的制作方法进行讨论总结,考查学生对于坐椅制作技法如折、剪、插、粘、卷的应用与思考,同时也为学案教学的下一环节设计再创造做好了理论铺垫。

四、设计制作,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指导学生对基本坐椅制作技法的学习与操作后,教师应及时组织达标测试,以便学生及时巩固知识网络,力避遗忘,并根据教学反馈情况进行补偿教学。在达标测试的题材选择上,应注意以下几点:测试题要紧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能覆盖本节课所学内容;难度适中,以考查知识的掌握及运用为主。在纸板座椅的设计构思再制作的环节中,教师可向学生提供公园、海滩、卧室、办公室四个不同的背景环境,要求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设计出一个或一套风格匹配的座椅或沙发来。在指导学生进行纸板座椅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强调或提示学生的设计要遵循以下原则,即在利用简单的材料设计制作出造型新颖、风格独特的座椅的同时,不仅应能充分调动创造力,传递对生活的热爱,还应要求学生在座椅造型、风格设计上应注意适应所选环境,并保持功能和美感、简洁与实用的统一。在学生设计制作完成座椅后,教师还应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交流,组织自评、互评,由教师进行综合点评。在此环节中,还可以适当地采用小组作品竞赛的形式,由组内同学选取代表本组可竞选最佳创意奖的作品参与评比。

初中教学范文第5篇

一、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根据化学式的计算包括计算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计算物质中一元素的质量分数三个基本计算。利用化学式的计算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第一次涉及符号与数字的计算,也是初中化学中最基本的计算,为以后的化学计算打下基础。如果学生这一关过不了的话,会影响以后的化学计算。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这一类计算的教学,不要产生轻视的心理。在教学中教师要理清三个基本计算的思路,引导学生掌握这一类的计算。

如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的教学,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加”“乘”“括号”、“系数”的含义,并让学生结合实际题目进行练习。比如H2O表示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一个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那么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应为多少,如何列算式?可以放手先让学生自己练习,然后自己评议,不断地纠正错误,最后教师再强调和总结。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如学生计算完H2O、O2的相对分子质量,可以让学生接着计算2H2O、Ca(OH)2的相对分子质量。经过这么练习,学生大多都能掌握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而学生在明白怎么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后再进行元素质量比的学习就轻松多了。教学中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得出:相对分子质量中的“+”改成“:”就是元素的质量比。如H2O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1×2+161×2:16。至于物质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的教学,可以结合数学打比方,教师不妨让学生把化合物当成整体,元素当成部分进行思考理解,这对已知物质质量计算元素的质量或已知元素的质量求物质的质量这类习题的解答有一定的帮助,课后或单元复习时要补充这类习题。建议在讲这一内容前先摸学生的数学底子,利用课余时间加强补差,这对我们的教学会比较有利,从而不让学生因数学的缘故降低对化学的兴趣。

二、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初中化学中,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主要包括两种类型:用一定量的反应物最多可得到多少生成物;要制取一定量生成物最少需要多少反应物。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孤立地只谈计算,应和化学方程式的涵义联系起来,要让学生明确地认识到,化学方程式不仅表示什么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什么物质,而且还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就是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间的质量比进行的。因此,学生首先也要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各物质间的质量比。学生在进行计算各物质间的质量比时常犯这种错误:把其中几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和相加再跟另外一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和进行相比,我们要跟学生强调“各物质指每一种物质”。另外根据需要,有时可能是两种物质之间相比,学生要明确这一点,这对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比较关键。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比较关键的还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方程式是化学计算的依据,如果化学方程式写错了或没有配平,化学计算必然会得出错误结果。因此,一定要使学生对化学计算题里的有关化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理解,对有关的化学方程式要熟悉。为此,一开始教学我们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选择例题和习题进行讲解和练习。例如课本上的例题:加热分解6.3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是多少?此题化学式多、复杂、易混淆,化学方程式需配平,相对分子质量计算也复杂等,学生很容易产生惧怕的心理,进而会影响到其对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学习。因此,我改成这样的例题:6g木炭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这样的反应学生熟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也容易,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被激发,从而有利于学生对计算步骤和方法的掌握。接下来让学生进行练习:2g氢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水的质量是多少?此题增加一点难度即化学反应方程式需配平,但没关系,学生对这个反应比较熟悉,可以练一练。我让一个成绩中等的同学和一个成绩较弱的同学上台演练,如果他们都做好,那么全班同学基本掌握;如出了问题,那是最好的课堂生成性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有意识地围绕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包括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错误,未配平化学方程式,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列比例式是否正确等,请成绩好的同学来修改。这样的训练不仅对成绩中等和成绩较弱的同学有帮助,对成绩好的同学也是一种提升。

三、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初中化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这部分计算题也是计算题的难点之一,此概念是解决计算题基础,如果对概念理解不清楚,将会严重影响到计算。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讲清溶质的质量分数这个概念,要让学生明确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的质量和溶液的质量之比,而不是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质量之比;所涉及的量是质量,不是体积;三个量只要知道任意两个就可以求第三个。

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主要有这两种类型:公式的应用、溶液的稀释和配制。只要对概念理解清楚,公式的应用就比较简单基本,但有些题中隐蔽一定的迷惑因素,一些成绩好的学生也往往被迷惑。如200C时,把20g氯化钠放入50水g中充分溶解,求其溶质质量分数(200C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20g)。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最后教师小结:解此题时要考虑溶液是否饱和,勿将未溶解的溶质作为溶液中的溶质。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