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疗风险管理

医疗风险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疗风险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疗风险管理

医疗风险管理范文第1篇

关I词:风险管理;医院医疗器械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9-00-01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6年10月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的800件灭菌包医疗器械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0件。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并不显著(P>0.05),可进行对比。

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按照消毒供应中心的传统管理方法进行即可。研究组给予风险管理,具体包括如下内容:(1)强化人员培训指导:定时将消毒供应中心的员工组织到一起,并就医疗器械的相关知识进行学习和培训,帮助其全面了解和掌握风险管理的重要作用,同时促使其对正确处理医疗器械的流程加以掌握,对相关医疗器械的具体名称、特性、用途及维护保养方法等进行学些了解,定时进行考核。(2)强化器械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名称、性能、生产公司、数量等进行仔细核对,并创建器械档案,以便为各种原因导致的器械追踪提供信息支持。分类处理医疗器械,完成一类医疗器械知识的培训指导后,安排专人负责清洗工作,严格按照操作流程执行日常管理工作,全面落实专人负责制和岗位责任制,全程记录好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等环节,确保其风险可以降低至最低范围。(3)强化器械清理和灭菌包装质量:就医疗器械的标准清洗处理流程对员工进行培训,使其充分了解器械的结构组成,以便对器械进行准确拆洗,针对存在齿关节、咬合面等隐秘间隙的器械需要事先给予手工彻底清洗。在标准篮筐内单层摊放器械,然后进行机器清洗。器械在单层摆放状态下进行消毒杀菌,有效扩大器械和消毒面的直接接触面积。由同一清洗机装载每套器械,装包前需要对器械的数量以及器械是否配套等进行核对。采用专用篮筐进行灭菌包装,标识内容必须符合详细、清晰的要求。

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灭菌包湿包和信息标识不全情况,同时调查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包装质量、清洗质量等临床使用满意度情况。

4.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统计涉及到的所有相关数据,灭菌包湿包、信息标识不全及护理满意度情况使用百分率(%)加以表示,x2检验组间对比,将P

二、结果

研究组灭菌包湿包率、信息标识不全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临床使用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

三、讨论

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院的经济、社会效益,现代医院在实际的临床实践中,需要对医疗器械的相关风险管理进行不断完善,确保医疗器械管理的所有环节的安全有效性均可得到保障,尽可能将管理体制中的安全隐患排除,使医疗器械相关风险管理体制快速成熟和完善[2]。

就目前而言,风险管理已经在现代生产活动的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在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有利于显著提高器械管理质量和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同时切实提高临床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情况[3]。通过风险管理,可对医疗器械潜在风险进行准确评估,及时采取控制和解决对策,确保各项工作可以顺利开展,进而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降低差错发生率,改善管理效果,降低感染风险[4]。

本次试验结果如下,研究组灭菌包湿包率、信息标识不全率及临床使用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明显(P

参考文献:

[1]郑骏,王吉鸣,吴韬,等.风险管理在医院医疗器械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4,30(5):365-367.

[2]胡友娥,黄自珍,楼丽琼,等.风险管理在外来医疗器械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6,14(4):126-128.

[3]王敬芳.探讨风险管理在医院医疗器械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1):86-87.

医疗风险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风险管理;医疗器械;包装合格率;消毒质量;管理质量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先进的医疗器械在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先进的医疗器械在大幅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及质量的同时,也难以避免地存在相应的医疗风险,对患者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造成不良影响[1-3]。因此,如何对医疗器械实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尽可能地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权益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本研究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我院在用的6000件医疗器械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风险管理在医院医疗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我院在用的6000件医疗器械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00件。对照组基础外科医疗器械1300件,神经外科医疗器械1239件,眼科医疗器械326件,口腔科医疗器械76件,妇产科医疗器械59件。观察组基础外科医疗器械1320件,神经外科医疗器械1230件,眼科医疗器械328件,口腔科医疗器械74件,妇产科医疗器械48件。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对所有医疗器械进行统一管理,内容涉及医疗器械的发放、清洗、消毒、监测等,并及时了解医疗器械的磨损情况,对影响临床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维修、干预或更换。观察组采用风险管理,具体如下。(1)确定风险等级:根据医疗器械风险等级评分法从临床功能、故障导致风险、避免风险的可能性、不良事件、特殊要求5方面评价医疗器械风险等级,每方面1~5分,5方面得分相加即为总分,总分13分及以上提示为高风险医疗器械,总分9~12分提示为中风险医疗器械,总分8分及以下提示为低风险医疗器械[4]。(2)定期维护:根据医疗器械风险等级,对高、中、低风险医疗器械分别采用6、12、24个月的维护,内容包括检测、调试、保养等工作,以确保医疗器械可正常工作[5-7]。(3)风险分析及控制:组建由呼吸治疗科、感染科、医学工程科、供应室等科室组成的风险分析及控制团队,根据医疗器械风险等级分析风险原因及改善措施,并制定预防性控制预案,同时根据医疗器械使用情况,及时调险等级及控制预案[8-9]。

1.3观察指标

(1)包装合格率:观察并记录两组排列摆放、规格及数量、附加物品放置、小部件完好等合格情况。(2)缺陷发生率:观察并记录两组分类错误、遗失、供应不足、损坏、功能不全等发生情况。(3)消毒质量:根据我院自制调查量表评价两组回收合格率、洗涤合格率、灭菌合格率,其中回收合格为回收时性能良好,无缺陷,无锈迹及血迹;洗涤合格为洗涤后光洁如新,无腐蚀,无锈迹、血迹及水垢;灭菌合格为灭菌包完整,标识及指示条清晰。(4)管理质量评分:采用我院自制调查量表评价两组供给及时度、收回及时度、包装质量,总分0~10分,得分越高,管理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AS9.6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包装合格率比较

观察组排列摆放、规格及数量、附加物品放置、小部件完好等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缺陷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缺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消毒质量比较

观察组回收合格率、洗涤合格率、灭菌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两组管理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供给及时度、收回及时度、包装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医疗风险管理范文第3篇

1.1医疗器械生产和生产后风险的分析

对于医疗器械的生产和生产后风险管理来说,其最为主要的一个任务就是明确当前医疗器械中存在的主要风险有哪些,即当前的医疗器械中存在的可能性较大的问题有哪些,一般来说,按照当前的医疗器械生产和生产后的风险问题现状来看,其主要的问题表现在内部问题和外部问题两个方面。

1.1.1内部风险问题所谓的内部风险问题主要就是指直接和医疗器械的生产和生产后相挂钩的一些核心要点,比如:

(1)首先,医疗器械产品的生产是否符合国家法律的相关规定;

(2)其次,医疗器械产品的设计是否出现了人为地变更,这些变更是否会对于医疗器械产生不良影响;

(3)再次,医疗器械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一些零件质量是否达标;

(4)另外,医疗器械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关键环节是否处理到位,尤其是高温消毒问题是否处理到位;

(5)最后,医疗器械生产之后的储存以及运输过程中是否存在一些不良影响。

1.1.2外部风险问题所谓的外部风险问题主要就是指外在的一些因素对于医疗器械生产的影响,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首先,医疗器械的使用人员的操作是否恰当;

(2)其次,对于患者而言,是否存在一些不良影响;

(3)再次,具体监督检查部门的抽查过程中是否会出现不合格的问题;

(4)最后,性能评价是否准确有效,医疗器械的性能评价过程是其真实有效性的最为有利的一个手段,反过来看,一旦其性能评价出现不准确问题必然会导致医疗器械出现风险问题。

1.2医疗器械生产和生产后风险的评价

医疗器械生产和生产后风险的评价主要就是在参考上述的医疗器械生产和生产后风险详情之后,针对这些风险问题是否存在进行的全方位的评价,其评价的重点在于医疗器械主要存在的风险有哪些,并且这些风险的存在会对于医疗器械的使用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并且针对这种影响进行简单的风险估计,根据其风险发生的概率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

1.3医疗器械生产和生产后风险的控制

对于医疗器械生产和生产后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做好风险的控制和管理工作,而针对其风险问题存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来说,这种风险控制和管理的难度也是比较大的,具体来说,在医疗器械的生产和生产后可以采取的主要风险控制管理措施有以下几点:

(1)首先,医疗器械生产和生产后的风险管理和控制必须依据于相关的法律和法规规定,因此,就应该首先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其能够切实保障风险管理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并且与此同时还应该加强医疗企业对于相关法律法规的重视程度,深化法律法规的落实;

(2)其次,风险的有效控制和管理还必须建立在完善的机制和机构基础之上,即要求相应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建立起自身完善的风险控制制度和机构,确保其风险管理和控制工作的贯彻落实力度,此外,还应该积极的引入国家政府部门、社会以及医院等相关单位积极的参与到风险的监控当中,确保其风险控制的全面性;

(3)最后,还应该针对存在风险的一些医疗器械加强召回和惩罚力度,避免其继续使用危及患者的安全。

2.结束语

医疗风险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医疗设备管理;风险管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1 医疗设备风险管理的角色定义 

20世纪90年代,北美开始在医学装备管理中引入风险管理的概念。目前,美国超过三分之一的医院采用了基于风险评估的医学装备管理办法,并开发了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在医院中,风险可以定义为由于医疗技术的应用而造成对病人或使用人员伤害的可能性。医疗设备的应用产生相应的医疗设备的风险。引起风险的类型主要有物理风险、临床风险、技术风险三种。这些风险的表现形式反映出设备发生故障的信息。风险管理过程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三个部分。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的目的是为了实施风险控制。风险控制就是根据设备的风险水平确定应采取的质量保障措施,风险控制同时对风险评估有反馈作用,根据风险控制的反馈对风险评估进行调整。因此,如何对设备的风险进行量化评估并根据评估的结果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是风险管理的核心。本研究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实现计算机化的动态风险评估,及时地呈现出医疗设备的风险评估结果,实现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管理的信息化管理,并利用计算机实现风险控制管理,提醒设备管理者应进行计划性维护等风险控制行为。 

2 目前医疗设备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医疗设备应用和风险管理起步发展较晚,加之长期被边缘化而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造成人才匮乏,技术手段落后,学术水平低下,工作处于被动局面,相对临床发展滞后。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分析了当前医疗设备风险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如:维护、维修不全面,设备安全运行保障不力;安全检测人力、物力不足,尚未配备基本检测设备,检测技术指标体系尚未建立健全,检测多属于结果检测,尚未实现过程检测;临床工程技术人员技能水平不一,高级人才流失严重;操作规范化程度不高,存在错误操作现象;信息管理不严格,设备技术系统未受重视,缺乏对使用过程中相关数据的分析等。随着医学科技快速发展,临床对医疗设备的技术需求和依赖性大大增强,对医疗设备综合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原有的管理和风险控制手段和技术方法远远不能满足新技术条件下发展的需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在新的医疗环境下,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医疗范同、业务量急剧增加,管理项目的复杂性显著提高;医疗质量、医疗安全、设备风险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医疗设备风险管理已成为提高医院医疗质量水平的必然要求。 

2.1 人员培训问题异常突出 

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投入对设备的学习、培训、维护要求越来越高,专业性也越来越强,因此,一方面对从事本专业人员的结构要求,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对现有的从事该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知识更新显得更为迫切。因此,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委员会以及有关学会应该加大力度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我国临床工程师执照考试刚刚开始,需要尽快建立和完善临床工程师上岗证等相关制度。 

2.2 医疗设备应用质量管理薄弱 

大多数医院的设备管理仅仅停留在操作规程的制定与故障的维修上面,对于风险管理中很重要的一环预防性维修(PM)以及质量检测大多没有开展。维修质量控制即维修后的检测、性能检测、功能检测和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中那些设备需要做、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和由谁来做的问题比较突出。通常,能够及时把损坏的设备修理好,已经面临很大压力。解决办法首先培养好人才;工作重点转向预防性维护以及维修质量的控制;并且购买配备相关检测设备。 

2.3 医疗设备出现故障后的应急预案亟待完善 

在医疗实践过程中,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业务量的的迅猛发展,设备故障率比以往明显高了很多,工程技术人员每天忙于应接报修电话,处理各类各级运行设备的故障,然而,对于一些大型和技术含量较高的医疗设备出现的故障,基层工程技术人员往往显得无能为力,必须得求助专业工程维修人员。由于在现行的市场经济模式下,各种复杂因素的存在,往往会出现响应时间过迟、维修费用过高、配件以次充好等各种违规行为。因此,整个设备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应急预案的设置和完善就显得十分重要,甚至在采购伊始就要在合同或协议书上明确作出有关设备使用过程中出现风险以及相关的应急措施,以便医院在制定应急预案时能适时、实用。从多年的工作实践来看,应急预案应根据实际情况反复调整,以趋完善。 

2.4 医疗器械的不合理应用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没有落到实处 

虽然规定医疗单位不得改变医疗设备的用途和形式,但是监管困难。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设备管理部门往往也得不到准确信息,无法正确上报。引发媒体曝光或医疗纠纷后才得知.因而,需要设备管理部与临床科室加强沟通联系,宣传有关政策法规,加强风险意识,减少乃至消除不良事件。不仅要加强对不良事件的监测、报告,减少医疗风险,而且也需要积极推进并加强制度化建设;重视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规范医疗设备购置、安装验收、使用维修和报废的全程管理流程,注重环节监管;加强各类证件的严格审核。 

3 结语 

医疗设备风险管理与控制是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在临床应用中,医疗设备安装或投入临床后,并不是一劳永逸,需要不断投入人 力、物力加以管理和维护,才能实现医疗质量安全目标。我们必须创建符合实际的医疗设备风险管理计划,很好地识别和分析设备整个生命周期的风险,并依据风险的可接受性标准做好风险评估,有针对性地完善风险控制措施,才能更好地消除或降低设备风险。前期的管理只是冰山一角,后期的正确使用与维护才是管理的重点,使医护人员树立起良好的风险管理意识,才能使我们的医疗质量和水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参考文献】 

[1]亢德洪,方洪兴 谈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J].中国医疗设备,2011,26(1):95-96,76. 

医疗风险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急诊医疗;护理;风险管理;纠纷;投诉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1104-02

医院是一个独立存在于社会并具有特殊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的机构,它具有一般社会组织机构所面临的风险,如火灾、失窃、欠帐、倒闭、被等风险,还具有其独有因医疗行为和医疗对象而存在的风险,如医疗事故、医疗纠纷、医疗侵权等。然而,由于目前我国法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原因,医疗机构只能独立面对这些风险,甚至必须承受一些本来不属于自己承担的风险。风险管理(RM)指对经济损失的风险予以发觉、评价,并寻找其对策的管理科学,降低经济损失的风险和法律诉讼[1]。而医疗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病人、医院人员、治疗和护理技术、药物、医院环境、医疗设备、医疗护理制度等风险因素进行管理[2]。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人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就医人数也在逐年增加,因此研究分析风险管理在防范急诊医疗纠纷和投诉中的作用,就显得极为有益,具体过程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为2011年1月――2012年3月来我院急诊或住院治疗的患者。在制定相关准则后,严密观察和统计这一年多纠纷和投诉时间的发生。

1.2 方法

1.2.1 提高自身素质,改善医疗服务质量 技术和质量是医院生存与发展的条件。在提高医务人员业务素质方面,首先重视医务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通过各种形式培训);其次是抓好医疗质量管理,完善各种医疗管理制度。制定适宜的工作标准和制度,并且保证将这些制度落实到实处。其宗旨是全面提高医护人员整体素质,建立起良好的心里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慎独精神,过硬的业务素质,最终树立起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1.2.2 履行告知义务的重要性 医疗工作是一种高风险的职业,在法律上医护人员无法承担这种高风险的责任,应加强早告知服务,让患者明白既然要接受医疗服务,就要接受可能受到损害的风险。患者同意是医疗工作侵权行为的必要免责条件,是医疗工作行为合法性的前提。医护人员应将每项操作的目的、风险因素告知患者和家属,特殊治疗、护理、检查应征得患者的同意,必要时履行签字手续,这既是尊重患者的权利也是医疗人员自我保护的需要。

1.2.3 加强医患沟通,强化医德医风教育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倡爱岗敬业精神,必须强化新医学模式的推行和人文精神的树立,要对医务人员进行坚持不懈的医德医风教育,教育他们牢固树立“以患者为中心、患者至上”的思想,尊重患者权利的观念,切实改善服务,主动与患者建立平等关系。加强医患沟通,是减少医疗纠纷,缓解医患关系的重要手段。

1.2.4 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强化法制观念 针对工作中存在的或潜在的容易发生护理纠纷的问题和隐患,从法律的角度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加强对《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的学习,使医护人员能够认识到新形势下公民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逐步增强,同时要懂得如何避免发生失职行为。

1.2.5 接待得当,妥善处理医患纠纷 在纠纷处理过程中,患者处于整个事件的中心,患者对投诉事件的处理要求,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受医院态度的影响。所以不管投诉的真正原因如何,作为医务人员,必须注意接待方式,站在患者的一方理解他们。如在纠纷的早期就以高压态度对待,往往会激化矛盾,迫使患者提讼。所以应多考虑如何去缓解、疏导投诉者的过激情绪,要善于协调和稳定,多倾听而不急于为自己辩解。因为客观上患方处于信息弱势地位,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所以,医务人员应与患者建立沟通渠道,以尊重、理解、同情的心态与投诉者对话,细细解释,以促进相互理解和信任,控制事件的扩大,化干戈为玉帛。医患纠纷作为医患之间的一种矛盾,有其存在的客观性。因此,医务人员应采取积极的态度防范医患纠纷,运用法律武器处理医患纠纷,通过抓医疗质量,加大培训力度,强化医德医风教育,规范各项操作规程等措施,严格杜绝各环节医疗缺陷发生,使医患纠纷得到有效控制,进而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促进医患关系和谐统一,最终形成融洽和谐健康的医患关系。

2 结 果

通过一年多管理风险准则的实施,我院的主治医师和护士人员风险意识均得到提高,医生的手术水平也得到了不断的提高,护士的专业意识也加强了,整个医院的管理工作更加合理,更加人性化,医患关系得到大幅度改善,纠纷和投诉率大大降低。

3 讨 论

目前医患关系比较紧张,全国有73.33%的医院出现过病人及其家属用暴力殴打、威胁、辱骂医务人员;59.63%的医院发生过因病人对治疗结果不满意,纠集多人在医院内围攻、威胁院长人身安全;35.56%的医院发生过因病人对治疗结果不满意,纠集多人到医务人员或院长家中威胁医务人员或院长人身安全。发生上述事件的主要原因是:①医疗服务过程中有技术、服务态度、医疗收费、管理缺位等缺陷所致;②医生缺乏和病人充分沟通和履行告知义务,致患者对疾病的发展和病情变化,诊疗措施缺乏理解所致;③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要求和期望值越来越高所致,如对合并症发生,治疗后果等④全民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增加;⑤有关医疗卫生方面的法律尚在逐渐完善过程中;⑥极个别患者借纠纷达到恶意目的,如不交费、索取高额赔偿等;⑦某些媒体不负责任的炒作;⑧患方缺乏基本的医疗知识,不配合救治。随着纠纷和投诉事件的发生,医生与医院受到极大损害,具体表现为:①开了以“恶”解决医疗纠纷的先例;②助长了不良势力的滋长;③恶化了医患关系,同时医院及医生的信誉降低。但患者的投诉和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也能够阻止患者流失,减少负面影响,提供免费的市场信息和预警危机。

处理投诉的基本方法包括表示道歉,仔细询问,记录问题,解决问题,用心聆听(聆听是一门艺术,从中你可以发现患者的真正需求,从而获得处理投诉的重要信息)。我国的医疗纠纷具有呈上升态势,恶性事件时有发生,社会关注度高,社会影响面极大,医患关系紧张,患方法律意识强,医方相对薄弱等特点。作为医生或医院领导应该了解纠纷事件特点并且具体想办法解决纠纷,让医院及医院工作者免受损失。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