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低碳世界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 关键词 ] 酒店 低碳 环保
2010年的中国,最大的盛事莫过于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使得上海世博会成为“低碳”、“环保”的最佳模范。“低碳世博”是本届世博会的重要理念之一,全国各行各业都以筹办世博会为契机,大力发展着低碳经济,酒店也不例外。
对于酒店来说,选择节能减排、低碳环保,不只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响应政府的号召,更是为企业提供一种全新视角来审视流程、定位、行业、供应链、价值链,从而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创造价值并构建自己的竞争优势。不仅能凸显酒店企业的社会责任,为酒店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更能降低酒店运营成本,大幅提升酒店企业的盈利能力。
一、低碳酒店的要求
酒店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同时排放大量的大气污染物,已成为碳排放的城市污染源。例如使用燃煤、燃油锅炉,排放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硫、氮氢化合物和二氧化碳。一座中等规模的三星级饭店,一年大约要消耗1400吨煤的能量,可向空中至少排放4200吨二氧化碳、70吨烟尘和28吨二氧化硫。酒店能源费用的支出占营业费用的比例已达8%至15%。
据世界旅游组织最新研究显示,2005年,来源自旅游交通和住宿业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分别为1192Mt和284Mt。旅游业对全球温室气候排放负有5%的责任,除去飞行,贡献值为3%;2035年以前,来自旅游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以2.5%的年均速度增长;至2035年,旅游业交通及住宿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分别达到2436Mt和728Mt。旅游业节能减排重点在旅游交通特别是空中飞行、住宿餐饮、相关旅游活动及相关设备制造等耗能环节上。
2009年11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推出了“低碳旅游”这一概念,并首次将旅游行业这一“低碳”型行业列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支柱产业。
二、低碳酒店的措施
1.从设计着手打造低碳酒店
(1)鼓励酒店使用新能源。建筑广泛采用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太阳能光热,中国市场已占全球的76%。埃德瑞酒店的屋顶,散布着6600根太阳能集热管。据了解,此举每天可为酒店的392间客房提供66吨热水。酒店设计的三菱形外观和落地式无色玻璃也很好地利用了太阳光,灯及酒店照明灯均采用节能灯。
(2)充分利用自然条件,
三亚大多数高星级酒店都从建筑设计之初便通盘考虑利用天然优势实现节能减排。自然利用得好,不但成本低,游客感觉也舒服,又实现了节能减排,一举多得。开放式大堂在三亚的高星级酒店里相当普遍,没有空调,清新的海风穿堂而过,和着太阳下鲜草的清香迎面吹来,充满了自然的舒适,这成了三亚酒店的一大特色。这一切得益于三亚一年四季不到30度的平均气温,得益于不间断吹来的温情海风,当然与酒店自身妥善利用自然优势也是分不开的。鸿洲埃德瑞酒店行政部张经理说:“除了开放式大堂和走廊不用空调,我们酒店采用四面及自然通风的设计原理,敞开式的设计节省了空调的使用。”
2.多方节约,打造低碳酒店
(1)节约用水电
采用低压节电模式。客人未登记入住之前,客房内只有迷你吧运转,空调保持着最低的转速以节约电能。当客人办理入住,打开客房门后,客房照明系统立即呈现欢迎模式,即少数照明灯点亮,当插入房间钥匙卡后,所有的照明设备点亮。当客人离开房间时,拔出房间钥匙卡,房间内迷你酒吧的电路仍在运行,空调立即恢复插入房卡前保持的最低转速,其他照明设备均自动关闭。
建立水计量系统,并对用水状况进行记录、分析;中央空调机设备添加自动变频器,调节低功率下的用水和电的额度;客房采用小排量抽水马桶。
(2)减少床单换洗次数 少换洗一次床单被罩可省0.03度电、13升水和22.5克洗衣粉,相应减排二氧化碳50克。如果全国所有星级宾馆都能做到3天更换一次床单,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4万吨,综合节能约1.6万吨标准煤。
(3)减少一次性日用品的使用
对于酒店本身来说,少提供一次性用品可以降低成本,从而在房价上拥有更大的竞争力;对于游客来说,使用自备的洗漱用品、毛巾、拖鞋等会让住宿更舒适
3.碳补偿
碳中性,也就是碳补偿,简单地说就是通过植树或其他绿色项目来抵消个人外出旅行所造成的二氧化碳,以达到减缓全球变暖的目的。中国首家“碳中性”酒店URBN (又称雅悦酒店)的就是这样的定位。该酒店将环保理念贯穿到销售和营运当中,比如,客人起居饮食、员工通勤、食品和饮料递送所消耗的能量被记录,累计计算出相应的碳排放量,而后酒店投资于国内绿色能源大的发展和减排项目,以此购买碳配额消除碳足迹。入住者可以通过选择购买碳积分或购买树来抵偿他们在旅途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
4. 鼓励顾客参与
酒店要鼓励顾客参与到低碳的活动中来。据路透社报道,丹麦一家酒店近日首创了“客人脚踏自行车发电换取晚餐”的活动。该酒店在声明中提到,“任何能为酒店发电10瓦时以上的住店客人将获得在本酒店免费用餐的机会作为奖励,这样做意在于提醒游客们,在关心自身健康的同时也应注意减少碳排放量,节电和省钱。”
参考文献:
[1]sissi:低碳酒店,从细节做起,酒店用品在线,2010-3
一、大会主题
扩大低碳合作,发展生态经济,共建绿色家园
二、时间和地点
时间:年11月11日-15日
地点:前湖宾馆、国际展览中心等
三、大会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
主办单位: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环保部、住建部、国务院国资委、省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省发改委、省工信委、省科技厅、省商务厅、省环保厅、省住建厅、省国资委、市人民政府。
四、我市承担的工作内容
根据《第二届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分工方案》,我市参加第二届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主要工作内容为:客商邀请、项目洽谈及签约、博览项目布展、参观考察有关低碳项目。
五、组织领导
为顺利完成大会组委会分配给我市的任务,市政府决定成立市参加第二届世界低炭与生态经济大会工作领导小组。
成员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市委宣传部、市工信委、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市招商服务中心、市科技局、市政府国资办、市接待办,各县(市、区)政府,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龙虎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要负责我市工作小组与大会筹备小组的联络、协调工作,组织和实施我市参会的相关工作。市工信委主任徐慧兼任办公室主任,市工信委党委委员、调研员江帆担任办公室副主任。
六、具体分工
1.市工信委:主要负责拟定参会工作方案,统一协调大会有关工作,负责制定博览会布展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负责博览会的招展衔接、联络工作,负责展位整体设计与布置,负责展品的规范和管理工作,承办组委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负责配合市安排低碳项目参观考察工作。
2.市商务局:主要负责制定境内外客商邀请工作方案,制作邀商宣传资料,会同各县(市、区)邀请4家世界500强、跨国公司负责人参会,其中世界500强不少于1家,邀请10家国内500强企业(不含央企)负责人参会,组织1-2个重大项目在会上成功签约。
3.市财政局:负责核拨本次参会资金。
4.市科技局:配合市工信委组织有关节能产品的展销工作,做好省科技厅布置的相关工作。
5.市招商服务中心:配合市商务局做好客商邀请及项目洽谈工作。
6.市政府国资办:做好与央企对接相关工作,做好省国资委布置的相关工作。
7.各县(市、区)政府、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龙虎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做好客商邀请、项目洽谈、低碳项目参观考察等有关事务。
8.日报社、电视台:负责大会新闻宣传报道,负责市领导出席本次大会相关活动的报道,负责本市邀请的客商有关活动及展区的报道。
七、其它事项
“碳减排”这个过去中国人很少接触到的词语如今像一座大山横亘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上,压迫着经济增长的大动脉。如何实现“低碳”发展正在成为全民话题。
日前,能源研究领域著名学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倪维斗,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陶文铨和北京工业大学教授马重芳,在谈到“低碳”话题时一致认为、节能是最干净、最便宜的能源,是低碳发展的第一战略。
建立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概念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度盛行的“地大物博”的乐观情绪,曾经被中科院国情研究小组的一号国情研究报告《生存与发展》当头棒喝。
20年前的这份报告首次提出中国现代化过程将面临人口“三大高峰”、资源紧缺、环境恶化等多重挑战,应坚持“持久战”的战略思想,实行低度消耗资源的生产方式和适度消费的生活方式,实施保证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这样的观念置于时下,尤其显示出它的战略远见和厚重的警示意义。
“长期以来,中国都以尽量满足需求为基本出发点。但这样的观点是有问题的。”倪维斗指出,本世纪初国家设定的2020年使用30亿吨标准煤的总量目标现已达到,2020年估计达到50亿吨,大大超标;2009年中国进口石油近2亿吨,对外依存度超过了50%,并且还有上升趋势。
倪维斗认为:“当今社会不科学、不合理的需求量太大,中国必须建立起总量控制概念,不能无限制地满足需求,尤其不能不计成本地追求GDP。”
“中国的发展到底要用多少煤?要用多少油?各种资源都大量进口肯定是不行的,将来会出政治、经济问题。”倪维斗认为,应按照中国自身的资源情况进行估算,设定资源总量的天花板,在这个总量的框架下计算每年能够用多少,并限制使用量,而不是为了GDP毫无限制地投资、建设。
有观点认为中国正处在一个加快提升经济实力的战略崛起期,这一阶段的资源能源的大量消耗是合理的。倪维斗提出质疑:提升的是否是可持续的经济实力?他举例说,我国的风力发电发展很快,从2006年开始每年的装机容量都能翻番,但并网发电量极低,且核心技术并不掌握。
从理论高度重新认识节能的重要性
在国际碳减排压力与国内经济增长的双重压力下,中国的能源问题,走到了一个必须确定未来战略方向的交叉路口。在多条“看起来很美”的可行路径中,北京工业大学教授马重芳始终强调:节能、节能、节能!
对于发展可再生能源,马重芳表示支持,但是他认为,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可再生能源在现有能源结构中占有的绝对比例太少了,在短时期内不可能发挥大作用。
国际上称节能为煤炭、石油、可再生能源、核能之后的第五能源。有人将节能称为“负瓦特”革命,即减少瓦特的革命。
节能优先,已然被作为国策为中国的能源决策定下了基调。可是节能这场革命究竟能在中国掀起多大的风暴?
马重芳认为,这之间有一个重大的认识问题需要厘清一一“必须提高到理论高度来重新认识节能的重要性。”在他看来,如何改变传统的能源利用方式,如何挖掘节能的潜质与空间,绝不仅仅是人们理解的一般意义上的技术和管理的问题。
节能的基础科学问题有哪些?热能传递的规律是什么?热能强化涉及哪些基础理论问题?等等。马重芳认为,相对于节能优先的国策,之前人们对这些理论问题,注意得太不够了,投入得太不够了。
在他看来,能源问题的关键在于“热功转换”,这四个字也是中国节能问题的本质。
人类社会对于能源利用的主要方式,通常是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热能,通过热功转换,进而成为机械能或者电能,由此形成驱动力,支撑人类各种经济社会活动。
在现阶段人类社会中,无须热功转换的动力体系很少。仅存在光伏电池、燃料电池和温差热发电这三种技术体系。“这三项技术尽管都具有很高的创新性。但现阶段依然存在着技术路线难以把握的问题。”马重芳认为,“一旦仔细讨论这些技术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恐怕它们就站不住脚了。”
热功转换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温度越高,温差越大,热功转换效率就越高。目前人类社会可以普遍实现的热功转换的效率是30%~40%,大部分未能得到利用而白白浪费掉了。提高热功转换效率,将是巨大的节能潜力之所在,也将是低碳能源技术发展的一项重大挑战。
“人类仅仅满足于30%~40%,甚至只有20%的热功转换效率,这是极不合理的。”马重芳说,“提高热功转换效率就是要把单一热力循环变成复合循环。而我们要将近300年的单一热力循环格局打破,在理论和技术上作重大创新。留给我们的时间很有限,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任务。”
节能应有国家层面的统筹安排
如果按照汇率折算,2006年我国单位GDP的能耗,分别是世界平均的2.5倍和日本的7.2倍。冶金、化工等一些重要的工业设施,耗能高于发达国家水平。陶文铨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因此,中国的二氧化碳减排要结合国情和能源结构特点制定策略。”陶文铨指出,在提高能源终端利用效率方面有很大的空间,这还不包括减少发电输电过程中的能源损耗的潜力。
陶文铨认为,在实现低碳发展过程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应置于优先地位。“发电、传输一直到终端利用,都要提高能效。政府要带头做好。这是一件双赢的事,既提高了能源效率,减少了碳排放,而且还能直接减轻温室效应,对生态环境有利。”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这是大家的共识,但是究竟哪种应该优先发展,存在很多争议。”陶文铨说,值得注意的是,每个专家在发表意见时,都愿意强调自己所从事领域的优势。这几乎是普遍现象,但是在国家层面制定包括发展可再生能源在内的低碳能源发展战略盹必须统一考虑,统筹安排。
对于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陶文铨也从能效的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这种技术实施的成本很高,在实施过程中要消耗很多能量,使电厂的实际效率显著降低,“有资料显示,电厂热效率会降低5~10个百分点,发电效率降低1个百分点就是不得了的事情。”不过,陶文铨赞成CCS技术的研发和示范,他还提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的几位教授曾经对中国9个大型煤制氨的企业进行了CCS可行性分析:这件事情本来是中国自己应该做的,开展CCS的研究为未来作好技术储备,同时在国际合作中也有话语权。
在陶文铨看来,节能战略离不开企业。虽然节能被列为国策,但实施得并不好,主要是企业的积极性不高。国家应该有统一的政策安排,确立标准,应强制执行。
另外他提到,在节能的科学研究
方面,国家应该确定优先资助领域。首当其冲的是摸清能源从生产到利用的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都有哪些基本的科学问题,全面了解各个环节的节能潜力、成本和效益。鉴于中国节能潜力巨大,陶文铨建议应高度重视传统能源利用过程中的科研资助。
陶文铨认为,节能领域的产学研旧子一旦打开,前景会非常好。一方面,研究机构研发实力较强,要重视产学研结合,与技术应用的终端企业紧密结合。“尤其要重视与民营企业的结合,它的体制灵活,效率很高,更注重产学研结合的实际效果。”另一方面,国家对于企业研发、利用先进减排技术应该提供优惠的财税政策,鼓励企业减排。
在采访中,陶文铨与马重芳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已故的著名工程热物理学家吴仲华院士。早在1980年8月14日中央书记处举办的科学技术知识讲座报告中,吴仲华就预见性地提出了“依靠科学技术解决中国能源问题”的理论。
陶文铨强调,应重视吴仲华先生基于能的综合梯级利用的科学用能思想。人们熟知的“分配得当、各得其所”、“温度对口、阶梯利用”的原则,能够形象地说明科学节能的策略安排。吴仲华从能量转化的基本定律出发,认为应“总体综合利用好各级能源,以取得更好的总效果,而不仅仅着眼于提高单一的设备或工艺的能源利用率”。
马重芳介绍,在能源配置上,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能够使用一次能源解决的,尽量不要使用二次能源;能够利用废弃能源的,就不要使用优质能源。”他说:“不要用高品位的能源,干低品位的事情。只有根据能源的品位,实现‘温度对口、阶梯利用’,尽力扩大对于温度的利用范围,将高品位的能源满足高端的需求,将低品位的能源满足低端的需求。只有如此,才能切实有效利用能源,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
四个层次制度安排实现节能
倪维斗认为,节能战略应该包括四个层次的制度安排。
首先是技术节能。倪维斗指出,目前我国工业界的节能方案和节能技术其实都有,关键是积极性不足。他说:“我了解的很多企业如果领导比较积极,节能的事情就开展起来了,如果领导不积极就做不起来。于是企业节能这么件大事最后好像仅仅取决于某些个人的积极性而没有一套政策来驱使。”
其次是系统节能。倪维斗表示,如何让每件东西发挥最大的效用很有讲究,现在存在很多高能低用的情况。“比如前段时间秸秆发电很热。我坚决发对。中国是小农经济,每户人家有多少秸秆能烧?费劲收起来,建设和运输很花钱,只能发一点电,根本不划算。但是这种风在中国一阵阵地刮,合理的系统配置很成问题。”
天然气是一种高效的能源。目前,从国外引进天然气的呼声很高,煤制天然气也方兴未艾。不过,倪维斗却指出,其实我国并没有解决天然气最佳利用的问题。他表示,天然气是氢碳比最高、质量最好的能源,但现在却相当一部分用于城市居民采暖等民用方向,从热力学角度来说是最高级的能源被最低级地利用了。应梯级考虑,建立一套高能高用、中能中用、低能低用的能源利用体系。
第三,体制节能。倪维斗再次将矛头指向了“唯GDP论”,他说,现在各地都以GDP为第一要务的政策导向使得各地建设中没有把能耗和效率放在第一位,体制问题导致产能过剩、重复建设的情况大量出现。
2009年底,国家发改委对几大行业提出产能过剩的预警。如2008年我国风电装机达到1200万千瓦,实际发电量仅有120亿度。“现在各地搞风电也不管能否并网,都先建起来,把风能资源‘圈’在自家名下,把GDP拉上去再说。”倪维斗表示,我国的很多风电场都建在西北地区,电网薄弱,要并网,需要建设大量火电站用于热备用,实际上非常耗能。
随着近些年来世界气候变暖趋势的增强,导致了诸多环境问题。如今,全球每年有18万至5.5万个物种成为濒危物种,每天都有150多个物种彻底地消失。低碳农业正是在积极应对气候恶化的情况下,针对目前农业领域的生产投资较大、能耗较高、污染较重等不足,这是从保护资源环境的视角所提出的。由于全球范围内的畜牧业以及种植业的大发展,加上农用机械、化肥、农药以及除草剂等大量运用,农业生产不仅得到了发展,而且农业源所排放的温室气体也在持续增加。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农业生产所释放的温室气体量达到了人为排放总量的30%左右,农业生产中所排放的CH4达到了人为排放量的一半左右,而N2O达到了大约60%。依据推测,一旦无法及时地控制温室气体的大规模排放,估计到了2030年,农业源CH4与N2O的排放量会比2010年分别提升60%与35%。因为我国能源生产大国与消费大国,而且同时还是农业大国,所以,积极发展低碳农业肯定具备了十分重要的意义。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建设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但还是未能从根本上改变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据统计,我国农业源排放中的CH4在我国CH4排放总量中达到了80%,而农业源排放中的N2O则达到了N2O排放总量90%左右。由于农业耕作力度的加大,对于耕地所造成的干扰变得愈来愈频繁,从而直接破坏了农田或者耕地的固有结构,导致土壤碳库的平衡受到了显著的影响,其对于大气CO2的贡献率有继续大幅提高之趋势。与此同时,农业还是最容易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一个产业,气候的变化导致水资源缺乏与燃料价格的波动均会直接造成粮食生产具有有效性以及稳定性。因此,世界粮农组织于2009年大力呼吁提升低碳农业的投资额度,认为低碳农业不仅能够遏制气候出现变化,而且还能提升发展中国家粮食的总产量。依据我国农科院的相关研究,证实温度一旦升高,农业用水就会减少,耕地面积也会下降,导致我国粮食生产水平不断下降。为此,国家号召各各业节能减排,而对于农业产业来说,必须发展低碳农业,这对于降低农业温室气体排放量,有效保护环境来说十分重要。
二、低碳经济时代下农村节能减排的主要途径
(一)更富效率地使用化肥
如果不再生产工业化肥,每一年都能为全球节省至少1%以上的石油能源。农业施肥则立足于影响植被生物量以影响到土壤中碳供应量以及微生物的活性,引发土壤碳库出现新的变化。运用对土壤增施相应的有机肥,能够切实减缓土壤中有机质的腐烂,有效缩短有机粪肥暴露的时间,从而减少土地耕作类活动,改进土壤水分的管理,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的量。同时,运用测土配方进行施肥,依据作物的需求进行施肥,能够较好地降低化肥使用量,切实避免农田的土壤当中出现氮肥的过剩;切实提升有机肥的使用量,改进农田土壤的通气性以及酸碱度;尽可能地降低农田土壤的耕作,积极栽培地面覆盖着的植物,从而降低碳的排放量。
(二)实施节水灌溉
运用滴灌与微喷灌技术以改进地面的灌溉技术,这是节水的最佳方式。具体来说,可运用以下两种方式:其一是实施土地平整与条田建设。那些平整度比较好的土地要比差的土地更加节水达10%至20%,这就是积极改善地面灌溉技术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其二是要高度重视农业节水技术,要依据农作物的生长周期、需求饱和度等实施适时与适量的供水,从而实现节水、增产以及增效。与此同时,还应当积极推广喷灌与滴灌等新型节水技术,在最大限度上提升农村地区水资源利用率,进而极大地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
(三)引入新型农作物的育种技术
要积极引入新的农作物品种,比如,可以培育抗高温与耐干旱,而作物生长发育期又比较长的那些品种,从而更好地应对全球气候的变化。要致力于推广那些高产农作物品种,加大多年生牧草的种植力度,全力栽培新的木本植物,持续牲畜放牧管理技术等,从而提升耕作土地当中的碳素数量。要通过积极培育新型氮素,更加高效地利用农作物来开发农业的新品种,这是一项适应于农业生产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方法。要积极开发与培育对氮素对于高效利用的重要类型,全面减少碳排放对农村环境所导的真正破坏,这就非常需要对了解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良,并进行控制。
(四)运用畜禽健康养殖技术
畜禽的养殖是的农村地区温室气体十分重要的来源。通过从传统养殖方式往清洁养殖加以转变,建立起畜禽养殖场,这对于集约化的养场被,对污水实施无害化处理,更加合理地实施肥料化利用等举措,从而为适应气候的变化,降低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要建设固体粪便的有机肥厂。对于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应当运用好氧、发酵等技术来处理固体进行粪便,并实施无害化处理,制成成有机肥,应当积极建设液体粪污较多的中小型沼气工程。要依据生态学中的整体、协调、循环及再生等原则,对没有采取清粪方式以提升畜禽养殖场的厌氧生物技术以及物理处理与这一技术相结合的新型治理方法,建立起用于液体粪的大中型沼气工程。
(五)推动沼气工程项目节能减排
沼气工程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量主要来源于两个不同的方面。一是运用沼气能够切实减少对于薪柴和化石燃料、电能之消耗,切实减少温室气体所具有的排放。同时,用在通过发酵而形成的沼渣则完全可以期待施用的常规化肥方法。在农村地区运用沼气,不仅除了省柴、省煤、省电以及省时以外,还能能降低烟雾与粪便处理费用,从未有利于对大理石实施环境保护。
(六)对秸秆资源进行综合利用
我国农作物秸秆的年产量大约达到了7亿多吨,而且农村中绝大部分秸秆是被焚烧,不仅严重污染环境,而且还浪费宝贵的资源。焚烧秸秆不但会直接排放出碳,而且还会加快土壤当中有机碳的分解和损失。通过秸秆还田则能够促使土壤当中的有机碳的降低。通过减少农田当中的碳排放,最为直接的措施是能够提升地面秸秆还田之比例。美国的秸秆还田率达到将近90%,而我国的秸秆还田率只能达到大约15%。在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当中,采取秸秆发电和秸秆碳化等是在秸秆还田处理之后更加适合于我国国情的高效化资源化处理方式。以秸秆为原料,可以制成多种不同类型的纤维板与木塑型材等,比如,以麦秸为主要原料,通过挤压成型作为定向结构的麦秸板,可以十分广泛地作在墙体、屋面以及地板底衬板上,是框架结构建筑当中用量最大的一种材料,不仅能够隔热,而且还能保温、隔音,并且还能防潮,加大房屋空间之体积,这样一来就能极大地降低高耗能钢材、水泥以及砖瓦之应用,还能降低森林砍伐率。
三、结束语
关键词:房地产业 低碳节能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6-217-01
目前,全球房地产业的建筑能耗占到全球终端总能耗的40%,在当前世界经济向低碳经济模式转型的背景下,房地产业面临着发挥房地产建筑节能的优势,实现低碳减排的要求。房地产业的节能,发展对于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意义重大。
一、我国房地产业建筑节能现状
目前我国房屋数量为400亿m2左右,从建筑规模看来已超过所有发达国家。预计到2010年底,全国房屋建筑面积将为686亿m2。但是,目前我国建筑节能面积为2.3亿m2,在每年近20亿m2的房屋竣工面积中,只有3%是节能建筑,即97%是高能耗建筑。房地产业在能源总消费量中所占的比例已从上世纪70年代末的10%,上升到近年来的27%以上。房地产业已经成为能源消耗的主要行业之一。同时,我国建筑能源利用效率也很低,单位建筑能耗比同等气候条件下国家高出2~3倍。
二、建筑节能政策实施及其瓶颈
1.现有政策。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了以节能50%为目标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体系,部分地区执行更高的65%节能标准。2008年《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民用建筑节能标准体系已基本形成,基本实现对民用建筑领域的全面覆盖。在国务院办公厅《2009年节能减排工作安排》中又新规定,2009年底施工阶段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比例提高到了90%以上。
2.政策实施中的不足。
(1)部分标准规范不健全。关于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综合性标准规范体系仍未建立。我国现行的节能标准只涉及到设计阶段,内容只包括降低供暖、通风、空调的能耗,对于建筑是否达到标准的节能要求并没有形成行政管理和强制性规定。此外,我国目前的标准未体现出地区差异,现行标准对部分地区过高,对部分地区则可能偏低。
(2)激励政策作用欠发挥。缺乏经济及政治方面的激励政策,政策导向作用不明显。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不高,高能耗建筑没有受到税收的限制而继续建造,严重妨碍了节能建筑投资商的积极性;对业主而言,同样没有购买使用节能建筑的优惠政策。
(3)监督管理体制尚薄弱。很多地方还未成立相应的建筑节能管理机构,或者成立起来了却由于行政隶属或行政级别关系而未能较好地履行其职能。尚未开展建筑材料和产品的节能认证,客观上影响了建筑节能产品的选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筑节能工作的顺利开展。
(4)建筑节能技术缺创新。由于经济、技术等多方原因,我国在建筑节能技术上一直创新不足,相比房屋建造过程中的节能技术,节能建筑的检测、评估等配套技术的创新更为薄弱。这严重阻碍了建筑节能的推广和管理。
(5)能耗评估体系需完善。我国的建筑能耗评估体系相对发达国家发展缓慢,相应的制度还没有建立,目前根本没有建筑能源消耗量的基本资料,缺少住宅运行能耗和费用的核算办法,也没有一个客观的评价体系,使得节能住宅产品和市场消费之间出现了问题。
(6)节能意识待宣传。在对建筑节能的认识上,全社会从高层到社会民众普遍对建筑节能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政府大力支持节能工作的开展,但各地市的节能发展不平衡,存在很大差异。从开发商层面看,多数中小房地产企业出于建筑节能会增加住宅建设成本的考虑,对于节能型住宅的建设无积极主动性。而消费者层面,尽管有消费者已经对住宅建筑的节能问题有所关注,但是节能意识普遍不强,而且由于住宅节能与否无量化的显示性评价指标,节能住宅建筑在全寿命周期内能源费用的节省情况不能被明确了解,消费者对建筑节能的关注度相对较低,愿意承担的支出也比较低。
三、房地产业“低碳时代”节能发展的新对策
1.政策扶持。首先,碳税作为重要的环境政策工具,有利于促进房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鼓励和刺激房地产企业探索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加快淘汰耗能高排放高的落后工艺。在税收方面建议开征符合我国国情的碳税。许多研究表明,在能源系统中引入碳税是一种极具成本效率的手段。据测算,在2015年引入碳税,到2030年逐渐增加到30美元/t(碳当量),之后保持不变,将使中国的CO2排放减少30%。其次,房地产业低碳节能的发展还需要建立相应的经济及政治激励机制,制定严格的法律规定,使得低碳节能建筑的发展更加切实可行。如采用以旧换新、给予折扣率、补贴、回扣、分期付款、先用后付款、减免税等办法吸引用户购买或更换节能设备。另外,为了保障低收入家庭的福利,节约能源,可以建立低收入家庭住宅节能计划,帮助低收入家庭进行节能改造。
2.建立中国特色的低碳节能评估体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达国家纷纷制定了相应的评估标准,如英国的《建筑环境评估法》、美国的《能源与环境设计先导》等。为了发展绿色建筑,我国要综合资源、人口、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建筑节能评价标准,应把市场化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转化为国家或地方的绿色建筑评估标准。用实际能耗数据来评价建筑物的节能水平,考核建筑的规划、设计、验收、运行管理、设备使用、节能改造全过程中各个系统节能工作中的绩效。这样的量化也为未来的碳税及碳交易做准备。
3.因地制宜地选用节能技术及产品。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且各个地区的经济及技术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应该综合考虑气候特点、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等因素,采用适宜的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形成各具地域特色的建筑节能技术体系,满足消费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达到能源和资源的消耗经济合理、对环境影响最小的效果。
4.科学的节能运行管理模式。应该从业主、物业管理方、用户各方的实际利益出发,引导建立有利于节能运行的合作机制,物业的收入均应与节能管理水平挂钩。同时,借鉴国外经验,引入能源管理的第三方――能源管理公司实现建筑在运行阶段的成本达到了最小化。这对有利于消除房地产企业因对节能技术及产品了解不清带来的投资风险,减少房地产企业运行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5.推进房地产住宅产业化,实现普通住宅建设转型。推进房地产住宅产业现代化,实现住宅建设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精品型的转变,提高住宅品质,降低住宅能量消耗。在住宅设计和建造中,通过标准化、模数化、工业化住宅技术体系的推广应用,实现住宅标准化设计、工业化生产、机械化施工、现代化管理,向集约化住宅制造转变,提高住宅生产的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保效能,提高住宅建设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
四、结语
我国房地产业发展低碳经济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在分析了我国房地产业节能建筑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政策法规、评估体系、节能技术及产品、运行管理模式及住宅产业化等方面提出我国房地产低碳节能的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韩凤芹.支持节能建筑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J].财政研究,2009(10)
2.雷亮,王桂花.绿色建筑:房地产发展新趋势[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4)
3.秦佑国,宋晔皓,林波荣.关于建立中国绿色建筑的评估体问题[J].中国房地信息,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