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邂逅霍金

邂逅霍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邂逅霍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邂逅霍金范文第1篇

我知道霍金是剑桥大学的,想不到在来剑桥的第二周就见到了他。

7月15日下午,一位青年朋友约我一起去那家有百年历史的ORCHARD(果园)茶室,走过剑河边时他告诉我,傍晚霍金常在这里散步,有时可以遇见他。于是霍金成了我们的话题,我问这位学西方哲学的博士生是否看过《时间简史》,他说看过,但也没有看完。这使我颇感,我的选择看来是明智的。

六时半,当我们从茶室回家又经过剑河边时,忽然我见到前面缓缓驶来一辆轮椅车,上面坐的正是霍金――和以前在照片上见到的完全一样。

车驶近了,我却呆滞了,是敬仰,是震惊,是凝视,是沉思;都是,或许都不是――在他经过我身边的那段时间我什么也没有做,只是目送着他静静地过去。

这是一个弱小的身躯,稍向右侧倾斜地靠在――或者说是被安放在――轮椅车背上。除了他的目光,似乎见不到他有其他动作。他的目光显得异乎寻常,可以看成极度冷漠,也可以视为显示着超常的魅力。我想走上前去,又下意识地摸着照相机,但我既没有移步,也没有拍照,连拍一下他的背影的念头也很快被自己否定了。

或许是霍金独特的形象震撼了我。对于这样一位随时面对逼近的死神却依然像超人那样奋斗的人,对他的任何干扰都是一种罪恶,更不用说任何好奇的举动或过分的热情表现。

或许是周围的人感染了我。当霍金经过时,一切都是那么平静,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人都毫无异样,就连照料他的老护士也不靠近他的轮椅,只是默默地跟随着,大家都尊重他作为一个正常人的生存权利。

霍金的轮椅渐渐消失了,就像路上无数过往的行人一样。

霍金是不幸的,他在风华正茂时遭遇了罕见的疾病,要不,凭着他的才华和毅力,他完全能为人类作出更杰出的贡献。

霍金是幸运的,他生活在一个人的价值得到充分尊重的时代,他也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要不,他如何能完成他的著作,如何能继续他的生命和工作?他的轮椅上装满了大大小小的机械和电脑,他的身前就有显示屏和特殊的键盘,这是IBM公司专为他设计制造的,所以他才能自如地操纵轮椅,才能传达自己的思维,才能延续他的生命。

我更庆幸霍金生活在剑桥,他完全可以像常人一样生活,不必随时面对镜头、鲜花、握手和掌声,不用应付集会、宴请、报告和表彰,因为大家都懂得个人的价值和时间的可贵。

邂逅霍金范文第2篇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小胶质细胞;生物标志物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7)07-0085-03

小胶质细胞作为CNS的第一道免疫防线,广泛的分布在CNS,其大约占CNS中脑细胞数的10%[1,2]。在静息状态下,小胶质细胞呈分枝状,穿梭于脑实质,监测CNS细胞微环境变化[3],控制着神经突触的数量,及时的清除健康成人大脑中的坏死细胞碎片,维持CNS的动态平衡[4]。因此,静止的小胶质细胞不是简单的“静息”状态,而是不断地改变表型和功能从而监测和准备应对周围环境的各种刺激。目前,已有大量的研究证实,小胶质细胞参与了脑缺血性卒中的病理过程,最近的研究表明,多功能的小胶质细胞数量在脑卒中同侧大脑半球明显增加,而在对侧大脑半球仍然处于基础水平[5],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和增殖显著增加了脑梗死面积和凋亡细胞数,提示小胶质细胞在脑缺血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且对疾病的发展及转归具有重要的影响。

1小胶质细胞在缺血性卒中CIRI病理过程中的双重角色

脑缺血性卒中发生后,由于血栓自溶或超过时间窗的溶栓药的使用,可进一步造成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CIRI是一个由多种细胞参与的、复杂的病理学过程[6]。在此过程中,小胶质细胞发生活化,其通过结构、表型及功能的变化,在神经损伤及组织修复过程中发挥了双重的作用[7]。CIRI后小胶质细胞可被迅速激活,细胞形态可改变为典型激活型M1型,也会转变为选择性激活型M2型。M2型的小胶质细胞被视为“修复细胞”,有助于修复受损组织并分泌抗炎介质如:[HJ2.2mm]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IL-4,IL-13,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胰岛素生长因子-1(insulin growth factor-1,IGF-1)以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等营养因子,这些生长因子或者营养因子有助于增加神经细胞对伤害性刺激的耐受性及促进血管新生和发挥神经保护的作用[8-11]。而M1型被认为可以促进炎症反应,可以产生各种炎症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β(tumor necrosis factor-β,TNF-α),IL-1β,和干扰素-β(interferon-β,IFN-β)[12,13]。此外,与M2小胶质细胞相比,M1型更A向于诱导神经细胞死亡[14]。因此,一直以来抑制M1型被广大研究者认为是脑缺血模型的合理治疗策略。近年来普遍研究发现M2型向M1型的转变会加重病情,而通过细胞因子或药物作用逆转小胶质细胞的亚型分布[15,16],即诱导M1型向M2型转换从而发挥其拮抗炎症和神经保护作用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2CIRI后小胶质细胞的表型变化及其生物标志物

脑缺血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小胶质细胞可表现出动态的极化现象,主要从短暂的M2型向M1型转化。研究表明在缺血24 h后,M2型小胶质细胞呈现高表达,提示在缺血早期小胶质细胞参与组织修复。在缺血2-7天后,小胶质细胞逐渐从M2型转变为M1型,提示小胶质细胞促进炎症反应加重脑损伤。缺血后数周内,主要以M1型小胶质细胞为主,进一步加重神经炎症损伤[17]。这表明,小胶质细胞在脑缺血中的动态反应表现为,早期主要以“抗炎”M2型为主,随后向“促炎”型M1型转变。如果抑制M2型向M1型表型的变化,或者,诱导M1型向M2型转化,提高M2型在缺血区的比例,那么将对减轻神经炎症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带来有利的影响。

由于小胶质细胞形态和功能都与巨噬细胞极其相似,因此目前尚没有一个特异性标记物用来标记小胶质细胞,导致难以将其与渗透受损脑组织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区分开[2]。利用流式细胞检测小胶质细胞表面CD45/CD11b水平的技术得到广泛运用,小胶质细胞表面为CD45 伴CD11b 的低表达,而浸润细胞表面则是CD45 伴CD11b高表达,但CD45/CD11b依然不能成为小胶质细胞完全特异标志物。由于小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均来源于原始髓系细胞,因此一些指标如CD11b、F4/80,Iba-1是相同的,虽然活化的小胶质细胞不同表型表达特异性的细胞表面蛋白,但因为与巨噬细胞存在很多相似性,所以每一种表型的特异性标记物仍然没有确定[2,18]。到目前为止,只有少量几个标记物被确定为活化的M1型和M2型小胶质细胞,如CD68、CD86、CD16/32、iNOS为M1型常见生物标志物,而CD206、Arg1、CD163、TGF-β等为M2型常见生物标志物。

3小胶质细胞在脑缺血中心区及半暗带活化的差异

CIRI后小胶质细胞被激活,其形态也迅速发生变化。在缺血中心区小胶质细胞表现为阿米巴样;而在半暗带的小胶质细胞则表现为分支状,其突起较静息小胶质细胞更粗更短。Morrison[19]等人发现缺血1 h再灌注24 h以后,CD11b在缺血中心区的表达增加,表明小胶质细胞在该区域被激活,而在半暗带,小胶质细胞仍呈静息的分枝状态,随着时间的延长,阿米巴状小胶质细胞在半暗带逐渐增多,72 h后达到高峰。

缺血24 h后,M2表型标记物Ym-1和CD206只发现在缺血核心区,提示小胶质细胞在缺血中心区参与组织修复[20]。通过检测缺血24 h后在缺血中心区CD206的表达,发现CD206的表达在缺血后5天达到峰值,14天后降低[14]。随着时间的延长,小胶质细胞逐渐从M2型转变为M1型,并从缺血中心区扩展到半暗带。M1型小胶质细胞的标记物,在缺血中心区CD16/32、iNOS的表达在损伤3 d后开始增加,14 d达到高峰,并一直居高不下。这表明,在缺血早期,小胶质细胞在缺血中心区主要以M2型为主发挥脑保护作用。随后主要以M1型小胶质细胞为主,加重神经炎症损伤。

虽然这些研究是有限的,因为他们没有区分小胶质细胞和浸润的巨噬细胞,但是小胶质细胞表型的动态变化和位置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深入研究小胶质细胞不同活化表型在时间和空间的动态变化,将为CIRI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4小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小胶质细胞是首先对脑缺血损伤作出反应的细胞,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在脑缺血中扮演着双刃剑的角色。目前,虽然一些抗炎治疗的试验在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动物模型中已被C明是有效的,但令人失望的是它们在临床试验中是无效的。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具有不同的功能,小胶质细胞可作为缺血性脑卒中有力的细胞靶点,操控小胶质细胞有可能成为治疗神经疾病的有效途径。这也表明脑缺血后针对小胶质细胞的治疗方向更应该权衡其损害与保护作用,而不是单纯的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进一步的研究应该考虑小胶质细胞抗炎和促炎反应,提高我们对小胶质细胞促炎和抗炎反应之间的动态平衡的理解,从而确定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之间的差异以便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Davalos D,Grutzendler J,Yang G,et alATP mediates rapid microglial response to local brain injury in vivo[J].Nat Neurosci2005,8(6):752-758

[2]Tambuyzer B R,Ponsaerts P,Nouwen E JMicroglia:gatekeepers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mmunology[J].2009,85(3):352-370

[3]Nimmerjahn A,Kirchhoff F,Helmchen FResting microglial cells are highly dynamic surveillants of brain parenchyma in vivo[J].Science2005,308(5726):1314-1318

[4]Eyo U B,Dailey M EMicroglia:key elements in neural development,

plasticity,and pathology[J].J Neuroimmune Pharmacol2013,8(3):494-509

[5]Campanella M,Sciorati C,Tarozzo G,et alFlow cytometric analysis of inflammatory cells in ischemic rat brain[J].Stroke2002,33(2):586-592

[6]Denes A,Ferenczi S,Kovacs K JSystemic inflammatory challenges compromise survival after experimental stroke via augmenting brain inflammation,blood-brain barrier damage and brain oedema independently of infarct size[J].J Neuroinflammation2011,8:164

[7]Imai F,Suzuki H,Oda J,et alNeuroprotective effect of exogenous microglia in global brain ischemia[J].J Cereb Blood Flow Metab2007,27(3):488-500

[8]Ponomarev E D,Veremeyko T,Weiner H LMicroRNAs are universal regulators of differentiation,activation,and polarization of microglia and macrophages in normal and diseased CNS[J].2013,61(1):91-103

[9]Liu H,Zheng M,Du Y,et alN9 microglial cells polarized by LPS and IL4 show differential responses to secondary environmental stimuli[J].Cellular Immunology2012,278(1C2):84-90

[10]Shin W H,Lee D Y,Park K W,et alMicroglia expressing interleukin-13 undergo cell death and contribute to neuronal survival in vivo[J].Glia2004,46(2):142-152

[11]Zhou X,Spittau B,Krieglstein KTGFβ signall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L4-induced alternative activation of microglia[J].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2012,9(1):210

[12]Liu J,Bartels M,Lu A,et alMicroglia/macrophages proliferate in striatum and neocortex but not in hippocampus after brief global ischemia that produces ischemic tolerance in gerbil brain[J].J Cereb Blood Flow Metab2001,21(4):361-373

[13]Weinstein J R,Koerner I P,M Ller TMicroglia in ischemic brain injury[J].2010,5(2):227-246

[14]Hu X,Li P,Guo Y,et alMicroglia/macrophage polarization dynamics reveal novel mechanism of injury expansion after focal cerebral ischemia[J].Stroke;a journal of cerebral circulation2012,43(11):3063-3070

[15]Austin S A,Floden A M,Murphy E J,et alAlpha-synuclein expression modulates microglial activation phenotype[J].J Neurosci2006,26(41):10558-10563

[16]Zhang H,Li Y,Yu J,et alRho kinase inhibitor fasudil regulates microglia polarization and function[J].Neuroimmunomodulation2013,20(6):313-322

[17]Kigerl K A,Gensel J C,Ankeny D P,et alIdentification of two distinct macrophage subsets with divergent effects causing either neurotoxicity or regeneration in the injured mouse spinal cord[J].J Neurosci2009,29(43):13435-13444

[18]Ginhoux F,Greter M,Leboeuf M,et alFate mapping analysis reveals thatmicroglia derive from primitive macrophages[J].Science2010,330(6005):841-845

邂逅霍金范文第3篇

备受关注的北京高考改革方案征求意见阶段结束。本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本科每批次第一志愿调整为两所平行的学校;高考语文分值由150分增为180分,英语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考,满分为100分,降低50分。正式方案预计将于年内公布。据了解,目前浙江省没有对高考分值进行改革的计划。

浙江新增3所“领军计划”推荐中学

清华大学最近公布了2014年“新百年领军计划”推荐中学,义乌中学、春晖中学和余姚中学首次入围。据了解,12月底,清华大学就将完成推荐名单审核以及面试工作。

美独臂篮球少年或打NCAA

曾在YouTube上风靡一时的美国独臂篮球少年扎克·霍金斯近日宣布,他已经接受美国篮球名校佛罗里达大学的邀请,将在那里度过大学时光,并有机会参加NCAA(美国大学体育总会)比赛。

许多中国球迷通过网络看过霍金斯打球的视频。视频中,这位独臂少年投篮、突破,样样精通。霍金斯说,他之所以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完全是因为对这项运动有很深的爱。

浙大团队研制出“隐身衣”

制造出能实现完美隐形的“隐身衣”,是科学家、工程师及科技爱好者梦寐以求的事。浙江大学一个研究团队最近研制出了六边形柱状“隐身衣”。

据了解,这次,浙大的师生们用的是一种与隐形飞机不同原理的技术——六边形隐身器不吸收可见光,而是让光线绕过隐身区,就像溪流绕过石头后再合拢了继续向前。人眼接收到了隐身区域挡住部分物体的反射光线,误以为视野内是没有东西阻挡的。隐身区顺利实现隐身。

不过,该六边形隐身器要在正对六条棱角的角度,看过去才有比较好的隐身效果。或许随着新材料的发现及制造工艺的提高,将来有可能出现性能更好、更轻便的隐身衣。

美国批准氦气球游太空

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人开始憧憬起“太空游”。美国World View公司近日宣布,其氦气球太空游项目,获得了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的批准,最早将于2016年投入服务。该项目借助氦气球,将游客送至距离地面30 公里的大气层边缘,使游客们可以俯瞰地球美景,初步定价为7.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5.6万元)。怎么样?听上去很遥远?别气馁,一切皆有可能!

他们说

@丁一晨DYC 无所事事比忙忙碌碌更叫人心力交瘁,所以,行动起来吧,少年。

来自新浪微博

@侯开亮 时光对每个人都公平,我们都同时在前进。然而多年后却人人状况不同:你我所读的书,所交往的朋友,以及为理想所做的努力,决定了五年之后的自己。想优化自己,现在就开始多阅读,交良友,并抛开世俗价值观,勇敢走自己的路!

来自腾讯微博

@老刘仁波切 土耳其的哥贝克力遗址距今12000年了,其中的人物动物浮雕栩栩如生,阿尔塔米拉,拉斯科洞穴壁画更是让人叹为观止,而创作这些杰作的,却是茹毛饮血不会擦屁股的原始人,WHY? 艺术创作靠的是感觉,感性思维属于大脑进化的早期产物。而科学研究靠理性思维,是比较晚才进化出来的,所以艺术的诞生和成熟要早于科学。

来自新浪微博

@鲤newriting 上天会厚待那些勇敢的,坚强的,多情的人。也有很多次我想要放弃了,但是它在我身体的某个地方留下了疼痛的感觉,一想到它会永远在那隐隐作痛,一想到以后我看待一切的目光都会因为那一点疼痛而变得了无生气,我就怕了。

来自新浪微博

@树下野狐 网络时代,一切都得到得太快太容易,反而格外怀念从前浑无目的地逛遍大街小巷,只为淘到一张好碟,买到一本好书,发现一部好片,邂逅一个好姑娘……的充满未知与期待的幸福感。让你快乐的不是结果,而是找寻的过程。

来自网易微博

@方希 我习惯看纸质书,跟墨香无关。事实上,它一点都不香。一本书看到125页的时候,你知道后面还有100页在等你,它剩余的分量在手里,它是个外物,你对它有把控感。你记得你在某个特别精彩的地方划了线,你迅速翻动书页,它站在那里瞪眼瞅着你。你的眼光顺便扫到另一处划线,你觉得它更为精彩。我不在意精确查找,更喜欢微小的碰见。

来自网易微博

有用的

邂逅霍金范文第4篇

【关 键 词】科学史 主体 史学理论

历史理论或史学理论的发展从来不只是在其思想系统内的自我因承和变革。从更广泛的范围来看,包括哲学思想、文学理论、政治伦理在内的诸种理论思潮作为更大的思想背景皆对其产生影响。而本文旨在从科学史的视角考察有关人类对自己生活环境与主体存在的认识与理解。就人类对生活环境的认识而言,大到宇宙天体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小到人类自身生活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不一而足。至于后者而言,主要在各社会科学领域内已经可见的研究有孟德斯鸠开启的自然环境决定论[1],汤因比的挑战—应战理论乃至戴维·哈维(David Harvey)的时空压缩理论[2]等,皆是着眼于人类与其生活环境的相互关系。在本文中笔者拟以前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力图探讨在近代随着天文学的发展与人类对宇宙认识的深入,地球和人类做为认识论视野中的本体性存在在宇宙中逐渐的缩小,伴随着这种缩小而来的是人类意识中主体的缩小乃至瓦解,直到进入后现代时期的无主体。当然,这种缩小并非物理性缩小,而是指随着宇宙科学认识的外延不断扩大,其在人的精神世界和思想意识中的逐渐缩小。而哲学思想的发展,基本也是“人”这一主体性存在物从中世纪的上帝为宇宙万物之中心到尼采的“上帝之死”、罗兰·巴特的“作者之死”再到福柯“人类之死”的发展流变历程,在这个发展历程中,伴随的是主体的不断缩小与消解。我们可能对后现代主义的褒贬不一,但无可否认,后现代主义的出现使得作为大写的“人”的主体已经隐没。从史学发展角度来看的话,这个过程则表现为史学学科化的形成、社会科学化取向的史学以及大叙事崩塌后后现代史学的出现。在此过程中曾作为史学撰述的主体的民族国家等宏大叙事逐渐坍塌,出现了无主体之后的“多维主体”与“多种主体”,呈现出一种“开放着的将来”[3]与“反传统历史主义的人文主义”[4]。因而笔者认为近代科学特别是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的发展与近代的哲学思想发展、史学理论范式的变革具有紧密关系—科学发现的外延大小和研究模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文学术的外延所至、思维模式及其趋向性,呈现出一种“趋同模式”(但这种“趋同模式”并非涵盖律)。本文以霍金的量子力学研究为例,对哲学主体与史学理论的发展进行科学史视角的考察。从这个更宏阔的视角来看史学理论的演变和未来走向,这也是思想理论范畴内“大历史”[5]的一种学术尝试。

随着经典物理学时代的结束,理论物理学进入由霍金开启的量子力学的时代。这位被誉为自爱因斯坦以后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不仅以个人的人生书写着生命的传奇,更是以其理论建树、丰富想象和科学的思想实验带领人类进入一个“没有王”[6]的时代。

现代宇宙学证明在黑洞和宇宙大爆炸处一定存在奇点,奇点可以被看做时空或宇宙的边缘或边界,而边界条件只能由宇宙外的造物主所给定,所以宇宙的命运就操纵于造物主的手里,这成为自牛顿以来困扰人类智慧的第一推动问题。[7]霍金把广义相对论与量子理论富有创见地结合,并运用“虚时间”概念,彻底解决了在宇宙大爆炸和黑洞的奇点处所有物理定律和可预见性都失效的难题。霍金创造的有限无界的宇宙模型理论是一个自足的理论模型,完全可以解决第一推动的问题——“只要宇宙有一个开端,我们就可以设想存在一个造物主,但是,如果宇宙确实是完全自足的、没有边界或边缘,他就既没有开端也没有终结——他就是存在。那么,还会有造物主的存身之处吗?”。

霍金更是通过“金鱼缸物理学”提出了有关人类存在和时间的更深层次的思考。几年前,意大利蒙扎市议会通过了一项法案,禁止市民将金鱼养在圆形鱼缸里观赏,提案者解释说因为在圆形鱼缸中金鱼眼中的“现实”世界是扭曲的。而霍金则认为金鱼眼中所看到的世界与我们看到的不同,那么我们怎么能肯定我们看到的世界就是真实的?人类说不定终其一生也在通过一片扭曲的镜片打量世界。因而他认为不必去评判现实,因为“哥白尼和托勒密就好比我们和金鱼,选择任何一种描述作为宇宙模型都可以,因为无论是假设是地球不动还是太阳不动,我们都能很好地解释我们所观察到的天象变化”;并且在时间观念上“量子物理还极大地挑战了我们对‘过去’的认识。在经典物理中,所谓的‘过去’就是一系列成为历史的明确事件,而在量子物理中,‘过去’是不确定的,仅仅是一系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跟‘未来’没什么两样。甚至作为一个整体的宇宙,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过去,或者说历史。”

可以看出,霍金的有限无界的宇宙模型和以量子态进行的宇宙物理研究彻底颠覆了我们在经典物理学体系下形成的关于世界的认识,以及关于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三维判断。霍金的研究告诉我们自己看到感受到的周遭世界未必是真实的;过去、现在、未来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可以在理论上进行时光旅行穿越虫洞回到过去或者未来;现实真实性的表述不是唯一的,所有的真实只是相对于不同视角的观测者而言的,所有的表述都有其存在的理由;没有统一的容纳一切的科学理论体系,我们无法跳出“鱼缸”从外面观测我们的世界,就像没有人能跳出自己的皮肤。霍金的研究成果使人类的生存具有了一种幻灭感,而这种幻灭感和社会科学领域福柯对人的主体性的否定所导致的“人之死”以及历史研究在后现代时期的宏大叙事的瓦解、形而上意义的丧失、真实性与客观性的质疑、真实与虚构的相对化、历史与文学的逻辑等同、历史诗学的出现是紧密相连的、合一的历史过程。

福柯在其代表作之一的《词与物》中考察了西方的“知识型”(episteme)史,他所谓的“知识型”是一个时期“基本的文化代码”,也可以理解为“无意识的思维模式”。他认为在每个历史阶段各种知识是在一个知识型的支配之下,各个历史时期知识型之间不是连续的发展和进步,而是断裂。而“人”则是晚近的发现,产生于19世纪的现代知识型。词语的秩序不表达真实的事物,而是人对物的表现(该观点无疑受到索绪尔语言学的影响)。“人”从而成为现代时期的知识主体和对象,产生了“人文科学”。但人文科学一定程度上把关于“人”的前批判分析变为有关“人”的经验物的分析,忽视了其中的无意识背景。随着精神分析、文化人类学、结构语言学的发展,开始对“人”的无意识结构进行分析,这时是对既是知识主体又是知识对象的“人”的挑战。最后他断言:“人是近期的发明,并正在接近其终点……人将被抹去,如同大海沙地边上的一张脸”。随着语言的凸现,“人不再被看做是一种自然事实,而是被当做一种历史性的知识概念”,现代‘人’的概念是现代人文科学的知识建构。”

福柯否定了人的主体性,导致的结果便是“人”要么成为派生于语言的存在,失去其中心地位;要么人与语言对立起来,语言占据了一直以来人的地位,人无立身之所。福柯对人的解构导致了作为现代人文科学主体和对象的“人”之死。

现在我们来反观“后”思潮影响下的历史学领域。总的来看,在后现代影响下的的历史研究在朝两个方向发展:一方面是全球史和跨文化研究的兴起,另一方面是小写历史的发展(包括微观史、黑人史、妇女史、儿童史、身体史、私人生活史等)。初看之下,这两个发展方向似乎是相反的,一方面其学术视野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其视野则趋于偏狭。但本质上看,这两个方面的发展其内在的理论逻辑是合一的:随着对现代性和理性的反思,历史研究中的大写历史和宏大叙事逐渐崩塌,“民族——国家”的书写主体和先验的、至高无上的、超历史的意义追寻一去不返;民族中心主义和欧洲中心主义开始退潮,反中心和多元性成为人类认识模式和历史研究的主题。在这个背景下,不论是视野较大的全球史和跨文化研究或者是视野趋于偏狭的小写历史的研究,都是力图超越以前写史的“民族——国家”的范畴及其先验的意义构成和意识形态的倾向性,都是力图改变欧州中心主义对近代世界史的规训与限制,脱离单一主体占据中心的状况,进而对20世纪的残酷历史进行反思与人类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我们以海登·怀特的理论创见来看,怀特的理论是在当代哲学、语言学、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杂糅发展的大背景下出现的,其最显著特征便是建立在语言学的基础上,或者说,是以语言学为中心的思考。怀特认为“在每一种历史表现之中,都存在不可避免的相对性。表现的相对性是用来描述并因而将过去的事件当做可能的解释和理解对象加以建构的语言的功能。”所以,“认识到表现的相对性是语言的功能,而过去的事件是语言构建的结果,这就说明了,要想在历史表现的层次上消除相对主义而追求外在于语言的绝对真实是不现实的;同时,它也意味着在要想在历史认识论中避免相对主义也不可能。”

怀特的理论在以语言为中心的基础上彻底地解构了现代史学的经验论,悬置了历史实在,进而思考历史文本在整体上的真实性。这个颠覆性的视角转换使得现代史学以人为主体的关于客观性、真实性、真理等概念的思考全部成为伪命题,一切的理论思考以语言为中心,客观性、真实性的思考也仅限于文本层面;真理符合论从怀特的理论视野中消失,其理论范畴中也彻底摒弃了以人为中心的历史思考,从而达到“文本之外无一物”(德里达语)的境地。毋庸置疑,怀特在理论层面的视角转换所带来的突破为史学理论研究开辟了新疆域,从而使科学与艺术之争这个永恒辩难失去了其理论基础。

可见,随着霍金在理论物理学方面的突破,彻底改变了人类思想意识中先前关于真实性和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判断和划界。他所有的这些理论突破是异常剧烈的,这也深深地冲击了人类的思想世界。在这个科学史的大背景下我们再考察并理解福柯的“人之死”和怀特的理论的出现就是自然而然的了。不论是福柯还是怀特其理论研究已经进入了“元”(meta)的层面,是对本领域先前的研究所进行的反省与话语分析,具有很强的反思性与批判性。甚至,他们分别对哲学视域的“人”和作为史学学科基础的真实性也加以解构,从而在他们的理论视野中再也难以寻到“人”作为一个主体的存在物。由此可见,在这个时期以幻灭感为特征的思想趋向与霍金等前沿宇宙学的研究是息息相关的。“人”作为主体在后现代时期的消失,使得价值判断标准相对化、文本解读的自由化、形而上意义的虚无化。就像《圣经·士师记》结尾时的那句经典表述:“那时以色列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

科学哲学与人文心灵哲学的交叉及相互关系问题是学术界的一个前沿热点问题,本文从霍金为例并对其与现代哲学和史学思想关系作出诠释,试图开辟一个人文思想研究的更广阔的视角。科学史的视角为我们研究近代人类思想变迁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视角,从这个视角来看近代哲学、史学思想的变迁更加清晰,更能把握其方向,更具反思性;从这个视角来考察人类历史发展和历史研究,相对于二十世纪曾出现过的世界战争、大屠杀和种族屠戮等人类酿造的自我浩劫,使我们更能清晰地把握人类历史的走向,对于人类未来发展更具警示作用。

下面,笔者将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全文加以总结。

(一)科学史与历史学对话的可能性及必要性

科学史的思想基础本质上是历史科学而非科学哲学,但长期以来科学史与历史研究两者却处于分离状态,这种分离限制了跨学科研究的深入发展。科学的发展总植根于特定的社会环境中,所以考虑科学发展就要尽可能考虑影响其发展的所有因素,乔治·萨顿甚至认为科学史的研究背景应该扩展到整个人类文明史的广度。而历史学由于其对社会背景的宏观和微观研究的学科特性,在为科学史探寻其学术社会背景时具有先天的优势。反观之,科学发展对历史研究和社会发展也具有巨大影响,比如杰尔拉德·霍尔顿(Gerald holton)就认为爱因斯坦所取得的科学成果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这表现在从科学领域到哲学、社会思潮、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吴怀祺认为中国古代史学史和中国近代史学史的发展表明科学发展对史学研究有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史料收集、研究方法、史学类型尤其表现在史学研究的思维方式上。

史学研究的思维方式问题现今成为史学理论的研究范畴,而科学史与史学理论的跨学科研究,一方面,有助于扩大史学理论研究的视野,吸收借鉴科学研究的经验基础,反思自己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构建的正确性;另一方面,科学史与史学理论的跨学科研究也是关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异同关系这个永恒辩难的可能的理论出路,这有利于我们看到两者中更多同质性而非异质性的东西,在更深层次的研究中寻求一条可行的解决之道。

(二)从主体流变的视角来看后现代主义的出现

从主体流变的角度来看,主体“人”从“人为自然界立法”到后现代主义语境中人的消亡,近代的思想发展过程就是主体性逐渐弱化、“多种主体”出现的过程。随着近代历史发展特别是20世纪的残酷史实,学者开始对人的主体性进行深刻的反思。可以说,近代以来人的主体性逐渐削弱乃至在学理上的消亡是人类对自己的历史反思的结果。这种成长与反思是必需的更是必要的,因为人类对自己的主置的把握决定着人类的命运与未来走向。由此看来,在后现代语境中主体人的消亡和确定性的终结并非是用反叛和聒噪来吸引眼球,而是历史发展和人类思想因承的必然结果。

在这个思想层面上,我们再来讨论后现代主义对哲学研究和历史学科性的冲击和影响就毫无意义,其成为一个假命题。因为我们错将发生学概念上的后现代主义理解为起源学概念:在发生学上,后现代主义是知识结构的逻辑推理,是人类思想史上自我因承推演的自然结果;而当我们把其错以起源学来看的话,后现代主义成为一个凭空出现者,因而研究者往往将其与思想传统割裂开来而看做一个独立主体来研究其影响,所以将逻辑推理层面的研究误解为历史时间概念层面的研究。以主体变化的视角去看待后现代主义或许我们能够看到在以前的批判视野中所不曾看见的一面,从而能更深刻地理解后现代主义的学术渊源与价值取向。

史学理论未来的发展更是呈现出一种开放性的可能和以未来为导向的伦理思考。作为研究者我们可以有自己的理论坚持,但在心态上和理论视野上应该开放。拘泥于任何一种理论的学术态度除了局限当事人的眼界之外毫无益处。开放性、多元性、包容性、综合性已成为史学理论发展的趋势,我们也应以开放的学术态度迎接一个充满希望和挑战的未知的未来。

参考文献:

[1]见其《论法的精神》一书,在该书中,他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进行发展,认为不同的气候对不同民族的身心塑造、政治制度、气质秉性、具有决定作用,“气候王国才是一切王国的第一位”。

[2]David Havey,The Condition of Postmodernity,oxford:Basil Blackwood(1989).

[3]埃娃·多曼斯卡.邂逅:后现代之后的历史哲学[C].彭刚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95.

[4]Josh Tosh,ed.Historians on History,Longman(2000).Introduction,p.12.

[5]“大历史”(big history)首先由大卫·克里斯蒂安(David Christian)于1991年在《为“大历史”辩护》一文中提出,更多的是一种适合于历史社会学和历史哲学的研究模式,国内研究详见刘耀辉.大历史与历史研究[J],史学理论研究,2011(4).

邂逅霍金范文第5篇

一、营造愉快和谐的教学环境

语文课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技能来开展语文教学,力求语文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和未来发展的实际相结合。在口语交际课上,笔者选择分层次、有梯度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收获“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的学习成就感,从简单的自我介绍开始,到情景交谈,再到主持班会的尝试等等。学生从畏惧站上讲台说话,到主动说话,再到面对老师、同学提出问题时对答如流。通过这样的方式,循序渐进地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让学生亲身体会到自己一点一滴的进步。

从教学效果上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增强,学习热情日益高涨,还树立了自信。同时,笔者还根据中职学生基础差的特点,采用正面肯定的沟通方式来开展教学,通过教师情感的认同来赢得学生的认可,从而帮助学生爱上语文学习。幼师班的高婷婷同学就是在这种学习环境中不断成长起来的,她在入学的时候,连说话都不敢抬头面对人,声音小得几乎听不到,到后来站在国旗下讲话,再到参加学校演讲比赛获得二等奖。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在课外花时间来融入学生,从情感上成为学生的朋友,行动上获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二、突出语文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中职语文教学,既要注重语文基础能力,也要针对学生所学专业设计教学内容,诸如应用文写作等。在教学中加入具有操作性的内容,不仅符合中职教学的目的,还有利于引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学生从被动、消极学习转变为主动、积极学习。针对技校学生更需要学会如何做人,树立自信心,笔者选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章,通过和学生一起感悟文字,去重新认识自己,勇敢地面对困难,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在《邂逅霍金》一课中,教育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热爱生命,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意志力等;从《一位出租车司机的职业水准》的学习中,鼓励学生对技能的学习要专心、专注、专业,精益求精,爱岗敬业,做行业先锋。

技校学生毕业后找工作,拟定合同、与人沟通等等,都必须要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笔者在教学中以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谨遵“夯实基础、强化能力、突出重点、学以致用”的原则,突出语文科的实用性。通过练习便条、单据以及求职信和应聘书的写作,进行即兴发言、主持和演讲的锻炼。如,在幼师专业侧重口语表达、电子商务专业侧重产品营销设计等教学,灵活机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教有所学,学有所用。又如在写作课上,专门针对服装设计班的学生进行设计图的设计说明专题练习,让学生锻炼文笔。有不少同学的设计作品很美,但用文字表达其创意时却表述不清,词不达意,甚至连文句都不通。笔者让他们在课堂上通过联想法,回顾自己的创作灵感来源、作品采用的材质、颜色搭配等方面的内容,先写出一些零星的句子,再用过渡性的词语将其连接起来成为一段美文,这样,学生们在这一过程中写作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同时也喜欢上了语文课。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技校学生对语文学习认识不到位,认为语文学习是很随意的,不需要深入学习,而且对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没有太大的作用;有的学生则是对未来的期望不高,缺乏足够的自信和积极的心态。因此,语文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和策略,真正实现“快乐语文”的教学。我们应该致力于改善语文课堂的学习氛围,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提高学生上课的专注程度,结合丰富的情感体验来感染学生对语文的情感态度,以渊博的语文知识传授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时事贯穿法等多种方式的教学,活跃课堂,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让学生在不断参与和快乐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中职学生喜欢模仿新事物,笔者从他们的心理特点出发,把“超女”“快男”的PK、抢答、表演这些受学生欢迎的流行元素引入到语文课堂,建立一种勇敢、大方、活跃的群体气氛。通过表演加强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交际能力和自信心,继而让他们爱上语文课,又让他们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所以,笔者设计了“快乐语文”课堂活动,先采用抽签的方式选出两人当主持人(全班每个人都要当一次主持人),主持人在课前准备老师布置下来的课文(一次活动两篇课文),针对课文拟定20道题。班上其他同学平均分成4组,另外选一位同学当公证员,记录各组答题的次数和正确与否,答错不得补答,由其他组的同学抢答。答题结束后,哪个组答题最少,就成为PK的一组,不答或错得最多的同学便成为这堂课的“PK之星”,那么这些同学必须在下一次上课之前表演一个节目。

相关期刊更多

名家名作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西省作家协会

钟表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西安轻工业钟表研究所有限公司

数码影像时代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