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勘察设计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企业;员工激励;薪酬制度;岗位与绩效
完善的薪酬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激励员工,稳定员工队伍,提高员工积极性,从而促进企业长远发展,这在勘察设计企业中的表现尤为明显。另外,完善的薪酬管理制度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与优秀员工参与到企业的工作中,为企业不断注入更多新鲜血液,更加有利于企业岗位绩效薪酬管理水平的提高与完善。
一、勘察设计企业薪酬管理制度制定的原则
薪酬管理制度应根据不同员工在实际工作中的综合表现和素质进行评价,通过促进企业岗位绩效薪酬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从而达到增加员工归属感,增强更好为企业服务的意识。所以企业在制定薪酬制度时首先要考虑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职责进行评定,并结合员工的实际工作表现进行考察,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不能损害员工的利益,确保员工在履行相应的工作职责的同时能有对应的薪酬回报,这也是建立薪酬制度的基本原则。另外一方面,薪酬管理制度要与绩效考核紧密结合,绩效考核要满足企业岗位绩效薪酬管理评定的需要,如何科学合理且全面地进行绩效考核,是企业管理层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合法性的原则是保证员工得到基本的保障工资,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应有的福利待遇,使员工的法定权益不受损害。满足合法性的薪酬制度是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这是基本前提。在效率原则方面,只有满足合法性这一原则,才不会违背制定薪酬制度的初衷,这样才可以为企业带来最大化的利益,从而加快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时也能够使企业在投入适当的薪酬成本时能得到合理的收益,从而达到了双赢的局面,这样就同时满足员工与企业的利益。在公平原则方面,即保证企业员工受到公平的待遇,公平是相对的,不能做到绝对公平,努力尽量做到使每个员工能够得到与之岗位和绩效相匹配的薪酬,从而避免出现员工因不满企业而选择离开。
二、国内勘察设计企业岗位绩效薪酬管理制度解读
1.在建立相应的薪酬管理制度方面
勘察设计企业在建立薪酬制度的同时也要建立相应的薪酬管理制度,这样才能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行。但是由于企业对薪酬管理认识不足或存在误区,在制度制定的方向上有着不科学的规划,这就直接导致了企业缺乏严谨的管理,经常会产生对一些问题的忽视。如果管理存在漏洞,薪酬制度的运行也必将会受到影响。一旦薪酬制度出现问题,员工的积极性就会降低,工作效率也会低下,从而给企业的发展带来阻力。人力资源部门可以通过制定良好的薪酬制度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从而达到薪酬对员工业绩调控的目的。2.在绩效考核制度方面勘察设计企业的薪酬制度是根据企业内部对每位员工进行定期绩效评价而确定的,这样才符合薪酬配发的公平性的原则。但在企业内部,由于绩效评价系统的不完善,量化指标不足等原因,导致员工的绩效水平不能得到准确评价,这就有悖公平性的原则。此外大部分企业在绩效考核方面的相关评定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在岗位职责评定中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准,这就直接导致了员工的真正能力不能够得到真正的体现,评定过程的执行度低下。更有甚者,少数企业根本没有绩效考核制度,就只能够依靠员工平时在管理层眼中的表现来进行主观评定,这样一来,一些个人主观因素也会参杂到评定中去,许多员工的工作能力与工作效益就不能够得到体现。这样会严重影响员工的积极性,一些错误的评定会使员工出现一定程度的不满,从而降低了员工的工作效率。
3.在依据岗位管理进行按劳分配方面
只有根据每个员工的能力和岗位的多样性与重要性才能够将薪酬制度建立完善,实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这样也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增加企业内部员工的竞争力,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企业快速发展。而在不合理的薪酬制度下,会出现企业对员工能力的不认可,使员工丧失积极性,员工之间的竞争性也会被削弱,这就导致企业内部松散,没有了向上发展的潜力与空间。而由于薪酬问题,一些员工就会被其他企业的高薪所吸引,这就导致企业内部的员工流失,企业的团队遭到分解,使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减弱。三、强化勘察设计企业岗位绩效薪酬管理制度的对策1.完善薪酬制度勘察设计企业需要不断完善薪酬制度,同时要随着时代的进步树立现代化的薪酬制度理念,要与时代接轨才能够保证薪酬理念的最新化,在最大化保证企业利益的同时也为员工提供了合理的薪酬。现代化的薪酬制度是需要将公平、高效等理念彻底贯彻到薪酬制度中去。对于企业内部激励来说,要做到内部公平就要完善企业内部评价制度,评价要充分体现员工的能力,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加强薪酬制度的管理,在薪酬分配时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对于企业外部竞争来说,要做到外部的公平,使企业的薪酬制度与市场配置保持一致,做到真正地与市场接轨,才能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2.结合岗位分析,构建薪酬制度
在勘察设计企业中,不同的岗位所对应的技术要求、任职资格以及责任大小是不相同的。岗位分析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内容,是企业进行绩效管理的前提和依据。员工可以根据岗位责任大小以及劳动价值的大小获得相应的报酬。依据企业员工的岗位与职务,并结合不同岗位的岗位职责描述,来对员工的实际能力素质进行评定分析,从而确定薪酬标准,实行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的薪酬制度。另外,要做到以人为本,树立“能本管理”的意识,充分把握好人力资源,发挥好人力资源的能动作用,将员工分配到合适的岗位上,实现“能上能下”的岗位运行机制,使人力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来实现薪酬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3.依靠绩效考核,完善薪酬制度
绩效考核是衡量员工对企业贡献价值的方法和手段,是对员工工作表现与工作成果进行的评价,进一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依据。绩效指的是成绩与效果,主要包括员工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工作能力、工作成绩、个人品德以及工作态度等方面。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要加强考核管理,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对员工进行综合评定,从而进一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与此同时,通过绩效考核将企业的远景规划和战略目标与员工的日常工作表现紧密联系起来,并运用科学的考核方法和指标,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发现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纠正,从而促进薪酬制度的不断完善。
在勘察设计企业中,对于岗位绩效薪酬制度,我们应该结合不同岗位的工作性质和职责进行具体分析,在发展和创新工作中不断完善薪酬制度的评定;根据员工的实际能力和工作表现进行相应的绩效考核,来促进薪酬管理体系的发展。通过有效、科学的绩效考核来对员工进行评估,避免引起员工对企业的不满。利用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激励员工,促进员工自身岗位工作的圆满完成,从而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作者:芮鑫 单位: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档案管理数字化提高档案工作的整体水平,全面提升档案的存贮、收藏能力。缩微、光盘技术的采用,全国提升存档案的贮密度,减少存贮空间。使档案更加完整,有效避免遗漏过多的现象。勘察设计单位数字化档案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更具实效地反映了最新、最真实的情况,便于修正错误和更新相关资料。档案数字化在资源整合过程中突出优点就是速度快,准确性高,提供多种检索途径,可以大批量提供利用,能满足系统或专题利用的需要,实现多次检索、重复利用,为档案资源共享的实现创造了条件。运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手段来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极大地提高了档案信息的利用率。
二、勘察设计档案数字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加强档案管理意识
当前社会上对“档案”的概念和作用知之者甚少,所以档案意识相当薄弱,甚至一些领导对加强档案工作的现代化认识不足。许多单位的档案工作仍然采取传统的工作方法,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进程。一个单位的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有领导的重视,领导对档案工作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档案工作的发展。因此,把档案工作列入领导的议事日程是时展的需要,是规范档案工作的需要。还要增强单位职工个人档案意识,通过学习,宣传,认识到档案与自己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更好地支持档案管理工作。
(二)加快硬件设施建
加快硬件设施建,实现装备和技术的现代化,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还不普遍,在树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意识的前提下,应当加快普及硬件设施和技术,全面提高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在办公场所,应当及时配备档案现化代所需要的计算机、扫描仪、互联网设备等现代化办公设备,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微缩技术、加快研制开发适用的软件,不断加快档案信息数字化的步伐。
(三)重视档案数字化后的数据安全问题
避免数据丢失,使数字化后的数据安全妥善保管,对数据进行备份是唯一可选择的途径。档案应制作三套,一套封存,一套提供利用,一套异地保存。
(四)健全并实现勘察设计单位数字化档案的规范管理
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档案完善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档案归档流程。使数字档案管理有章可循,为实现数字化档案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奠定基础。
三、信息时代数字化档案管理是电子档案与传统档案相辅相成的时代
【关键词】基坑;勘察;支护设计
一、深基坑支护勘察基本要点
(一)岩土工程条件分析
要保证地层结构、分布特点、水文地质条件及岩土的腐蚀性等方面的资科的完整性、准确性,并进行科学的分析,因为这些资料是确保支护方案选型、基坑稳定性分析以及内力变形计算工作所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二)基坑侧壁岩石工程特性分析
该项工作宜结合场地情况分析以下几方面内容不同风化程度的风化带埋深及厚度风化的均匀性及连续性‘不同软化程度的软化带埋深及厚度 判断有无断裂构造及其破碎带、怪入的岩体成岩脉、软对夹层等,它们的产状要紊和厚度岩石节理裂陈的发育程度及其产状要素、危险滑动面的分布及其产状要素、软刃夹层工程性能研究及参数选取岩石开挖 尽与及水时的抗风化、抗软化能力等。
(三)基坑边坡稳定性评价
评价工作在考虑岩土工程内部因素外,对工程环境外面因素也应该同时进行考量,两者应该同时进行,不能单单只把内因或者外因作为评价内容。对岩土工程内因的评价主要包括地层结构及分布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基坑侧璧岩石风化及软化程度、岩石开挖暴露与浸水时的抗风化及抗软化能力等方面:工程环境外因的评价内容则主要包括工程周边环境的不利因素的分析、外来水体的诱发边坡失稳分析等。
(四)诱发甚坑边坡失稳因素分析
怎样使边坡保持稳重以防止发生滑坡或者塌方,是土方开挖的关键点所在。边坡的稳定性主要是靠土质自身的抗滑能力来维持的,如果土体的抗滑理低于其下滑力,则边坡就会失去稳定性,发生滑动。本文结合实例工程,对深基坑的支护设计与岩土勘察技术探讨。素影响下发生的。这些外界因素会使得土体抗剪强度降低,进而导致土体的抗剪强度低于土体中剪应力而致使最后滑动失稳。在工程施工中,由于影响因素比较多的缘故,因此很难精准的对边坡稳定进行计算。所以在目前的工程施工中一般大多是对影响边坡稳定的各种外在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根据以往的经验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确定±方边坡大小,并设置必要的支护,以达到防止防边坡失稳的目的。
二、深基坑支护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的评析问题
在深基坑支护工程勘察中,需要对水文地质条件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分析,这是保证勘察质量的关键。在很多深基坑支护工程勘察中,很多岩土工程勘察分析者都忽视了工程的基础设计和工程实际施工情况,简单做出分析,对地下水对深基坑支护工程的危害认识不够深刻,使得深基坑支护工程存在着基坑坍塌、涌水等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因此,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全面分析:
1、首先要根据深基坑支护工程的基础设计和具体施工情况,探究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评析的问题。其次,要重点分析地下水对深基坑支护工程的各种危害性影响,并针对可能出现的涌水,坍塌等质量隐患,准备防治方案。最后,通过做工作,提供准确可靠的水文地质参数,预测在深基坑支护施工中将要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2、从深基坑支护工程整体的设计施工考虑分析,首先,地下水对深基坑支护工程的地下部分有腐蚀性作用,必须做好防腐护理措施。其次,对地基的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到岩土的软化性、透水性、崩解性和胀缩性等多方面的岩土水理性质。最后,地基基础压缩层范围内存在松散、饱和的粉细砂粉土时,应预测产生地震液化、潜蚀、流砂、管涌的可能性,如果有地下室的设计,必须考虑到地下水对基础的浮力,验算边坡稳定性,验算基坑支护支挡结构的稳定性,评价基坑底板抗突涌稳定性,估算基坑涌水量等。
三、支护结构设计中的有关问题
1、设计单位不依据勘察报告进行基坑支护设计.某些设计员根据过去的经验.不与勘察单位协商淘通以获取勘察单位的正式变更,自作主张修改勘察报告提供的重要参数,如土层的抗剪强度、锚杆与土体的率照力、放坡坡率等.基坑设计成为无依据的设计。
2、当周边建筑物为桩基础时盲目采用桩锚、锚杆、土钉墙的支护方案给基坑和周边建筑物的安全带来隐患。周边建筑物为桩基础.的确将附加荷载传递到土体洋部,建筑荷载封基坑的影响随桩的长度增加而覆小;但是城市中心基坑周边建筑物大多为上十世纪儿、九十年代建的多层建筑,昔遍采用小直径(多为350mm)的灌注桩基础,配筋少甚至仅上部配筋,桩距密,有时净距为700mm.锚杆、土钉的锚同段灌浆往往伸入灌注桩群中,在孔隙较大的土体中锚杆、土钉灌浆往往使锚杆、土钉锚固段与灌注桩联成一体,使灌注桩受到锚杆、土钉传递的拉力,特别是桩锚体系中的锚杆,其设计的抗拉强度往往较大,为控制变形通常施加一定的预应力,这时小直径灌注桩有被拉断、拉裂的可能。
3、重视附近基坑周边建(构)筑物、重型施工设备,缺乏对基坑
周边附近的陡坡、陡坎的土质、坡度、现有支护措施、地表水体的距离、水位的调查.忽视因陡坎、陡坡的土压力、水压力对基坑外侧土体产生附加荷载的分析。一般认为,基坑外侧2倍基坑深度范围内为地表沉降的主影响区域,2~4倍范围为地表沉肆的次影响区域。但有些高陡坡、陡坎可能迂在主要影响Ⅸ域内或次影响区域内,它们的土压力、水压力不能忽略不计。有些高陡坡、陡坎下部可能存在滑动面,一旦基坑施工特产生整体滑移。还有一些已有建筑物的地下室,修建时采用大开挖的形式进行的施工,当临近的基坑支护设计若采用土钉墙或锚杆,将已有建筑的基坑目填土作为锚同端土层.势必造成锚杆抗拉强度达不到设计目标。
四、岩土设计参数的选用问题
岩土设计参数的选用对支护设计方案选型和经济性有很大的影响。由于目前多数未针对基坑工程设计的要求进行基坑勘察,设计时所需的岩土参数值只能是采用地基勘察报告值,主要的设计参数如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地基勘察报告中绝大多数是采用天然快剪试验方法,试验值又依赖于试验样品的取样方法、数量、试验方法等因素的制约,而相关规范 要求的试验方法应采 用三轴剪(UU,CU)。设计时采用不同的试验方法提供的C,值,其计算结果也相差较大。如某项目位于海口西海岸,基坑距海边约20m,开挖深度约6 m,地面下约13 m深度 范围内的地层由粉细砂、细砂混粘性土构成,其下为火山岩,场地地下水位埋深约1.5m。勘察提供的砂土抗剪强度经验值C=0,=20,渗透系数经验值K=3×10-2cm/s。支护方案设计采用了高压旋喷桩墙挡土止水,并设两道钢筋锚杆,直立开挖。由于工期原因建设方倾向于放坡开挖,设计人提出要求进行设计阶段的补勘,补勘结果表明该层砂土只是上层部位稍松散,其他部分以砂混粘性土为主,具有一定的胶结性,且渗透性较差。根据标贯和静探测试提供的抗剪强度经验值为C=12 kPa,=28。,支护方案改为放坡开挖,坡面用锚喷网方式支护,仅在临海一侧设置两排轻型井点降水,再设管井配合降排水,支护顺利完工。
五、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的经济性问题
岩土工程勘察,应在满足规范、规程要求的前提下,用最经济的勘察手段和工作量实现勘察目的和任务。同时达到相同的勘察目的和任务,所用成本的多少,可从一定程度上说明技术水平的高低。针对当前岩土工程勘察现状,目前的勘察成本在一定条件下还是可以节约的。如:对/桩基础一般性孔深入到桩端以下3~5倍桩径,且不小于3m,对大直径桩不小于5m0这一要求,如勘察方案布置的一般性孔为50m,根据控制性孔资料,40m处分布有良好的桩端持力层且能满足桩基设计要求,项目负责人现场可将50m的一般性勘探孔调整为45m(当然按权限该上报审批的进行上报审批),这样就可节约不少工作量,从而达到经济的效果。再有土工试验项目的选取,也是一条实现经济勘察的重要途径,希望岩土工程技术人员予以重视。重视规范、规程的学习规范、规程是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依据,对勘察工作的目的、任务、评价等均提出了详细的、可操作的要求,岩土工程技术人员要重视对规范、规程的学习,充分了解其要求,这样在岩土工程勘察的过程中,就不至于出现诸如工作量布置不足、原状土样或原位测试数据不足、未划分抗震地段等问题了。另外规范、规程中的条文说明,技术人员也要认真研读,条文说明中有丰富的信息,对于提高我们的理论水平及正确理解规范、规程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杜日武.基坑支护技术若干问题的思考[J].山西建筑, 2011,37(1).
关键词:通信勘察设计企业多项目管理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TS801文献标识码: A
一、通信勘察设计业务概况
为顺利地完成工程项目,通常要把每一个工程项目划分成若干个项目阶段,以便进行更好地控制。每一个工程项目阶段都以一个或数个可交付成果作为其完成的标志。工程项目建设周期一般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工程项目策划和决策阶段,工程项目准备阶段,工程项目实施阶段,工程项目竣工验收阶段。
通信勘察设计是建设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的前期阶段一项目策划决策及项目准备阶段。
1)工程项目策划决策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工程项目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项目评估及决策。本阶段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可行性研究、项目评估和业主决策,对工程项目投资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为什么要投资、何时投资、如何实施等重大问题,进行科学论证和多方案比较。
2)工程项目准备阶段
本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工程项目的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工程项目计划的制定和工程项目征地及建设条件的准备,设备、工程招标及承包商的选定、签订承包合同。本阶段是战略决策的具体化。
通信勘察设计行业的核心工作为在项目策划和准备阶段进行勘测、规划、设计,并提交产品,各概念内涵如下:
①勘测:为取得规划、设计所需要的自然条件(地形、地貌、地质、水质、地震等)资料而实施的观测、测量、数据收集等生产技术和管理的活动。
②规划:在一定区域和一定时期内,为合理地建设通信网络,将通信公司的要求和法律法规以及标准规范要求转化为科学合理又切实可行的总体开局方案(文件、图纸)全过程的技术和管理工作。
③设计:针对工程项目的自然条件和社会要求,通过技术经济全面论证,用先进的技术,将顾客(通信公司)的要求和法律法规以及标准规范要求转化为建设方案和图纸文件,直至派出设计代表进行现场服务和工程设计回访或工程技术总结整个过程的技术和管理工作。
④产品:勘测、规划、设计过程的输出结果。指工程设计文件,一般包括报告、图纸、说明书及其他文件。
二、通信勘察设计企业多项目管理理论综述
1、多项目管理的定义
多项目管理是指针对组织中同时进行的多个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主要包括:一般多项目管理、大项目管理、项目成组管理、项目群管理、项目组合管理等。其中,研究较多的是项目群管理和项目组合管理。
大项目管理,顾名思义就是规模比较大型的项目管理,其本质上与单项目管理没有区别,只是项目的规模较大,通常是一个系统工程,例如三峡工程。
项目群管理是一个临时组织,为了实现某一个目的,而将类似的、相近的项目结合在一起进行管理,一系列项目可能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集群,因而形成项目群,并创造超出单个个体项目总和的价值。项目群管理致力于解决了不同项目和目标之间的差异所导致的资源浪费以及管理成本增加等问题,有助于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
项目组合管理是从组织的整个大局出发,动态选择不具有类似性的项目,对组织现有的或可能得到的生产要素和资源进行优化、组合,有效、最优地分配组织的资源,以降低风险,使效益最大化,通过这样的组合可为组织的战略服务,提高组织的核心竞争能力。项目的组合是根据组织的需要或战略目标而选定的,不是任意的多项目组合。
2、单项目管理与多项目管理的区别
传统单项目管理与多项目管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多项目管理不是单项目管理的简单叠加。多项目管理更注重于组织层面,从上而下,根据组织的战略目标的选择合适的项目,在资源允许的情况下可执行多个项目,以及项目间的动态调配,从宏观上去管理项目。多项目管理,需对一系列的项目进行排序、控制、平衡资源分配,解决冲突,以求通过最小的付出获得最大的收益。其与单项目管理的区别归纳如下:
①战略需求:多项目管理需在战略层面对组织中所有项目进行评估、选择、计划、执行与控制。单项目管理则只是站在执行层面进行项目管理,它注重项目自身,侧重项目细节,计划、执行、控制的范围仅在单个项目范围之内,项目与项目之间是完全分隔开的,缺乏整体的宏观的控制。
②动态调配能力:多项目管理能根据随组织内部和外部环境变化而动态变化,调整战略目标、需求等,并对项目进行调整,动态调配项目间资源和效益等,这是单项目管理理论未能解决的。
③最优资源配置:单项目管理理论的前提均建立在项目资源得到保障的基础上的,用既定的资源实现既定目标。多项目管理则是假设处于多个项目的环境下,通过协调和分配现有组织内的资源,或者是项目周期内分时段占用资源,从而得到最佳项目实施组合,通过对有限的既定资源的最优配置夺取最大的利益。
④企业的有效整合:单项目管理中,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同项目的项目经理、项目组成员相互沟通少,组织内部沟通效率低。在多项目管理中,组织中各个项目小组成员在统一的合作体中工作,彼此的信息、技术以及知识共享度高,强化而统一的合作理念,沟通效率和成功的可复制性较高.
三、通信勘察设计企业多项目选择和协同管理
1、通信勘察设计企业项目选择分析
每个企业都希望能承接更多的项目,但一个企业能同时承接的项目的数量和种类是受限的,这取决于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和质量。对通信勘察设计企业而言,其核心资源就是人力资源、智力资源,人是第一位的。因为人力资源总是有限的,通信勘察设计企业对可能存在市场和项目,尤其是需要同时进行的项目进行选择,然后按照项目的重要性和紧迫程度进行资源的优先级分配。
2、通信勘察设计项目战略层面的优先排序
通信勘察设计项目战略层面的优先排序主要解决的是项目“承接”还是“不承接”,“选择”还是“放弃”的问题。荷勒.卡萨诺提出一种投资组合矩阵的方法来进行项目的优先排序。首先,对潜在项目按照机会强、机会一般、机会弱以及风险四大类进行分析,然后将项目产生的利益和所需的资源质量分别进行评定,按照高、中、低三个等级,最后,将评定的结果画入“九方格”的矩阵里面。
从上图可以看出,图中的九方格,颜色越深的就代表重要性越高,在项目选择方面的优先级别也越高.
3、通信勘察设计项目实施层面的优先排序
在完成上述战略层级的优先级排序之后,我们已经选择了需要着手准备的对组织战略发展目标最有利的项目或者项目群、项目组合。而到了实施层面,接下来我们需要决定这些需要实施项目中,那些需要先做,那些可以后做。
理想状态下,如果一个组织有足够的资源、设备、资金,能够保证所有实施的项目都可以在合同期内或者约定的时间内完成,则不需要对项目进行优先级排序。事实却告诉我们,在一定的时间内,通信设计院能够获得的资源、设计人员是有限的,但通信设计院却往往承担着超出自身能力以外的设计任务。这些设计任务中,有的是项目计划内的,有的是项目计划外,不可预见的设计项目。
通信勘察设计项目实施层面的多项目优先排序,是为了制定一个优先排序规则,在人力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对优先级别高的项目保障设计人员资源以及支撑辅助资源,使得对整个设计企业而言,效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资源投入最合理,所需的时间最短。比较常用的方法是在实施层面的多项目或者项目群创建具有三个层次的关系列表:
①具有高优先级的项目:优先于其他所有项目的项目;
②常规项目:已投入资源、人力的现行项目,但没有优先级的要求;
③后备项目:等待人力、资源到位就可以马上启动的项目。
四、通信勘察设计企业多项目过程管理
1、过程管理的定义
过程管理,又称为为流程管理(PROCESS)。过程的定义,包括了六大要素:输入的资源,活动,活动的相互作用,输出的结果,顾客,价值。
过程管理,是指一种以规范化的制度构造出端到端的以业务流程作为中心,以持续地提高组织的业务质效为目的的系统化方法。
过程管理,重要的是规范化,业务化,系统化,应规范地对流程进行设计,需要重新设计的就进行重新设计,不需要的就进行改造。
过程管理,核心在于过程,构造业务流程作为根本目的。过程管理是面向客户的流程,流程中的每个活动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2、多项目过程管理的方法
项目过程管理有三个层面:
①、规范流程
②、优化流程
③、再造流程
过程管理的方法论是一种循环的,可持续的方法论。也就是说,过程管理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不断就进行循环,反复,保证业务流程的卓越性,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结语:
本文以通信勘察设计企业为背景,结合作者在通信勘察设计企业的相关工作,通过对多项目理论的学习、对通信勘察设计企业多项目管理方法的研究,为该类企业多项目管理工作提出了探索.
参考文献:
[1]马宏伟、贺国海.多工程管理在大型建筑企业工程工程中的应用研究,管理工程学报,2005(增刊):121-124
论文摘 要:建筑行业在经济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工程质量水平,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中国家和人民的财产生命安全,而建筑工程质量水平的提高,不仅可以关系到建筑企业的长久性发展,而且与工程的社会效益性也息息相关。本文将在对建筑工程质量相关情况研究的基础上,找出影响建筑工程质量水平提高的具体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展开质量管理对策研究,以提高优化工程的质量管理模式。
1 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
1.1工程建设程序的履行问题,在没有经过施工许可的情况下施工,属于对基本建设程序规定的公然违反,但除了这种违规现象,建筑工程中还出现施工图纸审查不严、使用不合格图纸施工、工程施工缺乏监管、质量风险失控等不正规行为,给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留下了人为隐患。
1.2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具体表现为质量管理人员职责不明确,导致质量管理的责任落实不到位,工程施工质量违反强制性的标准要求,譬如勘察技术不齐全、验收记录五无签字、勘察钻孔深度不达标、设计计算书有错项等等,工程的质量安全隐患突出。
1.3质量管理技术水平低下,不同地区、不同建设单位的质量管理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工程技术人员的综合水平不高,表现为对标准性规范理解不透彻,对技术内容掌握不深入,技术管理经验欠缺等,尤其是一线的操作人员,由于没有进行有效培训,其基本的质量安全常识普遍偏低,职业素质也未能满足工程质量管理的基本需求。
2.建筑工程质量的管理措施
2.1工程质量管理行为的规范
首先是施工图审查,以国家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为依据,审查施工图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是否符合抗震、消防等设计要求,施工图经过审查批准之后,不能够随便更改,若需更改,需要向原审批部门申请,然后由部门委托审查机构进行审查,经审查合格后,方可实施更改施工图纸。
其次是质量监督,作为工程质量监督的主体,政府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担任质量监督的职责,但由于工程项目数量多,这些部门不可能在较长的周期内监督所有的日常检查工作,因此将委托质量监督机构代为实施监督任务。质量监督机构建立质量监督制度,并按照政府部门的委托要求,制定质量监督管理方案,对施工现场的建设主体质量行为、工程实体质量、工程质量验收等进行检查。
再次是质量检验,以建设部颁布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和其他法律法规为依据,对现场的地基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建筑幕墙工程、钢结构工程等进行质量检查,并对水泥、钢筋、砂石、混凝土、砂浆、简易土木、沥青等进行见证取样检测。
2.2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首先是勘察设计质量管理,作为工程质量的自控主体,勘察设计单位要按照国家勘察设计规定和强制性技术标准,全面展开勘察设计工作,包括勘察设计文件的编制、勘察设计质量的保障、勘察设计进度的控制等,满足甲方对勘察设计的质量要求,达到合同条款规定的质量要求。
其次是监督工作的质量检查,在工程实施阶段,施工的每道工序都要进行严格质量检查,包括进场的材料设备、施工的工序、工程关键部位等,监督管理人员对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等进行验收,控制工程各个环节的的质量。工程监理工程单位要结合工程实践,总结工作制度、程序和方法等,构建工程项目质量检查体系,以作为工程质量检查的保障。
最后是政府部门的质量监督,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委托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代表政府部门监督工程质量,对工程设计、建设、施工等质量管理进行引导,但质量管理职能仍然由设计、建设、施工单位承担,各级工程质量监督单位,代表政府相关部门履行职能,以第三方的身份,对工程建设进行强制性监督。
2.3工程质量影响性因素的控制
首先是人的控制。所谓人,指的就是参加工程建设的所有单位工作人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是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根本方法,其中包括他们的劳动纪律、职业道德、工作能力、技能知识等。一是进行专业的技术培训,在上岗之前综合性培训,保证工作人员能够掌握合格的施工工艺和持有上岗证书,并在施工前加强施工技术质量交底工作。二是岗位责任制的健全,让所有工作人员都明确自身需要承担的岗位职责,以及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和质量管理需求,用严格的责任制度模式,促使每个人都严格执行,确保工程各项业务活动在质量保证的范围内有序进行。三是奖惩机制的引入,综合衡量每个人的工作能力、职业道德、规范遵守等情况,以奖惩的方法,激发工作人员端正自身的工作行为,自觉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质量管理提供良好的人力资源力量。
其次是材料的控制。一是材料的采购,是建筑材料质量在源头上把关的措施,需要货比三家,选择优质的材料供应商,在采购之前,报监理单位审查,大宗材料可采用招标采购的方式,而瓷砖等装饰材料,尽量一次性订货,避免采购材料存在色差等质量问题。二是材料运输和储存质量的控制,根据不同性质的材料,选择合适的搬运工具,并妥善安排适宜的储存场所,委派专人管理储存的材料。三是进场材料的检验,检查材料是否有产品合格证和质量保证书等,材料使用之前,需要进行复检,经检查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四是材料使用过程中专人跟进监督,包括材料的使用、回收、丢弃等。
再次是设备的控制。一是设备采购或租赁,选择质优厂家或租赁人,采购设备要有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产品使用说明书,对于已经淘汰、存在质量隐患的设备,禁止购置和租赁。二是设备进场的时候,监理单位对设备的型号、性能和运行状况等复核检查,确保设备可以正常作业。三是设备操作人员要有特种作业上岗证,譬如垂直运输机械人员、安装拆卸人员、起重设备操作人员。
结语
综上所述,质量是建筑工程的命脉所在,其存在的问题,制约着建筑行业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规范建筑工程质量的管理行为,从施工图审查、质量监督、质量检查、质量保修几个方面入手,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对施工人员、施工材料和施工设备等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也只有这样,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方可消除,建筑市场才能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