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课间活动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课间体育活动既是课表上规定的体育内容,又是为达到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要求,其是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以及在校领导和班主任参与管理下,有组织、有计划开展起来的一种体育活动课程。在大课间活动开展过程中,体育教师担当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研究与设计
大课间活动是国家针对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这一现象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已经对大课间活动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和探索,并总结提出了一些好的成果与经验。但具体到某一类学校、某一个专业、某一项内容时,大课间活动都应该有其自身的形式与特点,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加强研究与设计。
一方面,体育教师要成为大课间活动的学习者、问题的探索者、新体育形式的实践者和学校群体活动的改革者。最重要的是要通过自己有意识地观察与思考,针对大课间活动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比如如何合理划分活动区域、如何既保证活动效果又保障活动安全、如何使大课间活动在适应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实现内容多样化,等等,深入地进行反思、研究和改进,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提高,进而从策略层面提高体育教师策划、组织大课间活动的科学性。
另一方面,大课间活动的特点是内容多、组织形式活、强度适宜,我们可以将“快乐教育”“养成教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等现代教育理念贯穿于活动之中。因此,对于大课间活动内容和形式必须要有整体规划。
一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与课堂教学内容相比,大课间活动的内容相对灵活,但其教育策略与课堂教学却异曲同工。在选择大课间活动项目时,应该注重因“材”施教,借助课堂教学的积极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有所突破,促进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和提高。
二是与活动需求相结合。大课间活动是为了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时间,但更重要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良好体质,改变学生的精神状态,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要考虑项目的实用性,使项目的选择不偏离增强学生体质的宗旨,不追求华而不实的表演。
三是与学生的兴趣相结合。没有兴趣的学是消极的、被动的、应付式的,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大课间活动无论在项目设置上还是在活动形式上都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并将这些兴趣的内涵不断加以延伸,以真正实现大课间活动预期的目的。
四是与时间、场地、器材等相关因素相结合。课堂教学的形式、内容随着季节的改变以及场地、器材的不同而变化已成为教学常规。同样,大课间活动也应该随着这些相关因素的变化而化。
2.组织与指导
大课间活动开展成功与否,效果是否良好,体育教师的组织与指导至关重要。
一方面,在大课间活动中,体育教师就如同一个导演,要完成整个活动各个环节的组织工作。要对大课间活动的性质、要求、目的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对活动的规模、要达到的理想水平和效果要心中有数;要与相关部门进行协调与班主任进行协商;要制订详细、科学、合理的计划;要做好场地、器材的准备;要传授大课间活动的技能;等等。
另一方面,在大课间活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意外情况,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加强指导,解决问题。
3.沟通与协调
在大课间活动中,体育教师并不是万能的,必须要做好方方面面的沟通与协调工作。
沟通的重点在于加强与班主任的沟通。班主任是大课间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可以更好地组织和管理班级。大课间体育活动课开展前,可以主动与班主任交流观点和想法,共同研究制订班级活动计划;活动中,需要班主任配合时,应及时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当班主任遇到问题时,要最大限度地配合工作,满足他们的要求;发生场地、器材等方面的矛盾时,要积极去沟通与化解。
学校的场地、器材是固定的,而班级和学生的数量却很多。因此,大课间活动不可避免会产生相互干扰、发生矛盾。这就要充分发挥好体育教师的协调作用,这种协调是多方面的,包括与后勤部门的协调,应尽量采购足够的以及活动所必需的体育器材;与其他体育教师的协调,对学校的操场以及适合大课间活动的区域进行统一规划;等等。
参考文献:
[1]曲宗湖,杨文轩.课余体育新视野[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关键词:大学生;课间;行为活动
1 观察方法
1.1 记录方式
本文综合采用时间取样法与事件取样法。在上课前随机选取十名观察对象,等教师下课就立即开始观察。一次观察一名同学,每名同学观察三十秒;如果十名同学观察完后课间还未结束,则继续选取观察对象进行观察,记录下所观察到的人数,判断观察对象的行为类型并记录表格,做好适当备注。
1.2 后期资料整理
1、整理数据,对7项不同的操作定义统计各自频率。
2、为方便进行横向和纵向研究,选取了三个不同年级的班级,每个年级进行两次观察,同时保证上下午都有观察数据,在资料整理时对各年级的不同情况进行纵向统计分析,对上下午课间不同情况进行横向统计分析。
2 观察结果及分析
2.1 观察结果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在课间活动占比最大的是玩手机,占到了所有活动类型中的42%,其次是睡觉,占到了所有类型活动的24%。而在所有活动类型中占比最少的为问老师问题,而下位放松(简单肢体活动、游戏)也仅仅只占到4%。
通过纵向比较,我发现大三同学在课间睡觉和与同学交流的情况最多,大一同学在课间玩手机、以及下位放松的情况占比比其他两个年级多,而大二同学则大多数处于中间地位。
对于观察定义,我们可以进行以下的简单分类:上厕所、倒水和下位放松(简单肢体活动)属于下位活动,其他则属于不下位活动。通过上图我们可以看出,下位活动仅占所有活动中的20%,其中有16%是上厕所、喝水,即下位活动、放松的方式在学生的课间行为活动中只占4%。
另外我们通过分析数据发现在下午课间选择睡觉的同学多于上午课间;并且在公共课(英语课,自由选课)这样的课间,一般学生不会选择与同伴聊天,而在全班一起上的专业课的课间,选择与同伴聊天的人数要更多.
2.2 结果分析
通过观察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学生在课间往往选择玩手机和睡觉两种行为活动,睡觉情况在下午出现更多。可能是因为较多大学生对手机“上瘾”,睡觉则可能是因为学生中午没有进行午休,上课容易犯困,利用课间时间进行休息。
2、学生课间很少选择下位活动,大多数是在位子上不动。大部分大学生对课间活动的理解仅限于休息(包括闭目休息、睡觉)、聊天、上洗手间等消极性休息(比例达到80%),只有12%的学生进行简单的游戏或自由活动肢体。
3 学生课间行为分析反思
在平时学习生活和观察中我们发现,并不是所有学科都有课间,有部分课程是无休息时间的,大多是让同学们在想上厕所的时候自行离开教室去厕所,不影响班级教学活动的继续。
并且几乎所有的课间时间都在5分钟左右,课间时间短且无规律,学生不知道如何安排课间进行活动,课间活动往往处于自由散乱无组织状态,而且活动内容单调无序,消极活动居多。
4 教育建议
针对在观察中展现出的几个问题,我提出了以下几个教育建议:
1、教师重视课间活动,在课间提醒同学们要外出进行放松活动。
2、学生可以在课间进行强度小、能耗低的活动,比如简单活动身体或跳跳韵律操,在这些活动中放松身心,以便更好的投入课堂学习。
3、多在课间进行师生、生生交流。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可见多和学生聊聊,同学们也可以借助课间互相沟通,也可以利用公共课的课间多认识一些同学,扩展交际面。
4、学校可以根据四季变换来调整上课作息时间,例如夏天可以适当延后下午上课的时间或者把上午下课的时间提早。
参考文献
[1]李睿恒. 大学生课间体育活动现状及干预研究[D]. 北京体育大学, 2011.
摘 要 作为纳西族自治县,玉龙县有着其特殊的人文和自然地理环境,如何在中小学学大课间活动中发展和引入纳西族传统体育从而促进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发展,以及未来玉龙县中小学大课间活动中引入纳西族传统体育开发工作如何开展,都将是本课题研究的出发点。本文以丽江市玉龙县中小学大课间活动为调查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查阅、并实地调查、访谈,通过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纳西族传统体育引入玉龙县中小学大课间活动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纳西族传统体育 引入 大课间活动 可行性研究
一、玉龙县中小学开展大课间活动情况调查与分析
通过调查了解到玉龙县中小学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情况较普及。在被调查学校中,仅有两所山区小学因学生少,师资缺乏,活动场地有限,体育器材的欠缺以及教学水平的有限未开展大课间活动,而其余学校均正常开展大课间活动,但开展的规模、形式、质量等又各不相同。活动形式,主要包括球类、操类、棋类、民族传统体育类、新兴体育项目类、跑步六种形式的综合,其中广播操和民族传统体育的综合所占比例高达60.61%,其次广播操和跑步的综合占15.15%,主要是这些项目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易学、普遍率高,对场地要求小,加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则形式多样、娱乐性、健身性、趣味性强,因此得到大多数学校的推广。
二、学生方面调查与分析
调查得知,84%的中学生与96.25%的小学生经常参加大课间活动,20.43%的同学非常喜欢大课间活动,80%以上的学生希望纳西族传统体育引入大课间活动,主要是因为纳西族传统体育项目形式多样,吸引学生的兴趣;比传统的大课间更有趣;受家人及周围开展纳西族传统体育活动的感染,也想参与;觉得本民族的活动应该传承。
三、教师方面调查与分析
调查得知,大多数行政及专职体育教师认为开展大课间活动是非常必要;而仅20%的主科老师认为开展大课间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主要是受教学压力的影响。2%的行政及15%的学生为没必要是因为大课间活动难开展、学校经费不够、场地器材不够、教师专业水平有限等原因。68.4%的教师认为纳西族传统体育引入大课间活动是有必要,因为纳西族传统体育丰富多样,可以丰富大课间的内容;而且有些项目简单动作易开展;纳西族传统体育项目深受学生喜欢;纳西族传统体育项目健身性、娱乐性强;有助于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等原因。
54.29%体育教师认为将纳西族传统体育引入中小学大课间活动有难度,原因在于:本校教育资源有限,教师认知能力及教学水平有限。而21.9%%的体育教师认为当地中小学纳西族学生较多,在纳西族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及政府为发展旅游业而开展纳西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引导下学生对纳西族传统体育活动早有接触。根据以上条件就使得纳西族传统体育引入中小学大课间活动具备了得天独厚的有利因素,使得纳西族传统体育易于引入当地中小学大课间活动。
四、玉龙县中小学体育场、器材调查与分析
玉龙县80%的中学及55%的小学体育场地器材在基本合格以上,这为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场所;但仍有20%的中学及45%的小学体育场的器材不合格,这限制了大课间活动的正常开展,甚至导致部分学校大课间活动无法开展。
五、影响纳西族传统体育引入玉龙县中小学大课间活动因素调查与分析
(一)体育教师专业水平,学校领导、教师的重视程度是关键
首先,体育教师是学校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主要实施者,教师专业受限,那么将无法组织学生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其次,领导在政策上的支持会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同时也能激发师生参与的积极性;第三,如果教师不重视纳西族传统体育引入小学教育大课间,那么整个活动的管理工作就会脱节,而且中小学学生人数较多,天性顽皮,思想较为活跃,如果组织与管理不周密,会直接影响纳西族传统体育在中小学大课间活动中的实施;而且如果教师不重视,学生也得不到充分的指导。
(二)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及资金扶持力度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经费是保证大课间活动开展的必要条件,它甚至比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还重要,因为没有大量的资金作为保障,大课间体育活动所需要的器材、设施等就很难落实到位,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学校场地器材等设施是保障
若一个学校没有充足的场地作为基础,没有足够的体育设施和器材作为保障,那么再好的学校,再优秀的体育老师,学校再怎么重视也是无能为力的。而且引入项目的可行程度高、操作的难易程度低、娱乐功能、健身效果突出,所以纳西族传统体育引入玉龙县中小学大课间活动是可行的。
六、建议
(一)提高教育行政部门和校领导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认识,加强领导的重视程度,把纳西族传统体育引入大课间活动列入学校体育教学计划,让它成为学生每天学习生活的必需组成部分,并成立大课间活动组织与管理机构,给每一个成员都落实责任,由主管领导牵头,亲自抓管。
(二)充足的场地器材是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基础条件,反之则制约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因此,应该加大对纳西族传统体育引入大课间活动的资金投入,保障引入的纳西族传统体育项目所需的场地、器材和设施。
(三)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保证学校体育师资力量,定期的开展体育教师的技能培训,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同时体育教师也应该加强自身的学习,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组织能力、专业技能等,从而保证引入项目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小学教育大课间的概述。大课间体育活动是近年来在课间操基础上发展开来的一种新的体育组织形式,与传统的课间操相比,具有创新、活跃等特点。大课间在时间上具有活动时间长、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强度适宜等优势,在学生紧张学习之余,可以缓解学习压力,是学习之外的一种最有效的调剂,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显著的效果,学校通过采取不同的大课间活动形式,组织各式各样的活动形式,在形体上、知识上、趣味性上积极创新,收到更好的效果。
2、大课间活动的现状分析。从目前的大课间活动环境来看,由于受到教学环境等主要因素的影响,学生参与活动的形式处于被动接受的整体形势,也就是说,在大课间活动内容的安排上,仍然以教师的安排为主,学生主体性、个体性的考虑很少,只是一些简单、象征性的自主练习,放羊式的大课间教学依然存在,没有形成个性化需求、整体性推行的大课间活动模式。流于形式的情况很多。而且教师没有太多的钻研其中的活动形式、活动内容、趣味性、知识性等相对缺乏。
3、大课间活动的问题剖析。文化课教师拖堂、班主任工作不到位、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单一、老套、活动的主体单一、活动经常被取消、场地器材不足、缺少专业指导等,都是当前大课间活动存在的问题形式,往往就会造成大课间活动中学生对缺乏新意的活动内容比较反感,出现逃避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事情屡见不鲜;尤其是遇到下雨、下雪、上大雾、刮大风、场地积水积雪时,大课间活动就会被取消,形成大课间活动随意性,不是学生的爱好而是学生的负担,流于形式,缺少更大的积极性,这样就需要引入民族传统体育,增添活力源泉。
二、从民族传统体育的表现形式及优势分析重要性
1、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及功能分析。民族传统体育从整体上来说,是一项以养生、卫国、娱乐为一体的活动形式,注重学生在形神以及精、气、神的结合,注重动静结合,能修养身心,是体育与德美结合,寓德美于体育活动之中的表现方式,从广泛程度来说,具有健身、对智力、品德、美感的教育、娱乐、交往等各项功能,将小学生带到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进行自由的享受以及对民族体育的运用,吸引学生参加到大课间中来,增加无限乐趣。
2、民族传统教育与小学教育大课间的融合表现形式。民族传统体育,是指在中华历史上一个或多个民族内流传或继承的体育活动的总称。主要是指我国各民族传统的祛病、健身、习武和娱乐活动项目,这种体育活动既是体育的,也是民族的,同时也是传统的。早小学大课间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武术、田径、球戏、舞戏、水戏、棋戏等多种形式,在项目上更是丰富多彩,譬如有摔跤、高脚竞速、八极拳、踢踏舞、游泳、潜水、游水捉鸭等,趣味丛生,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就会高涨。
3、民族传统体育引入大课间的必要性。小学生正是长知识、强见识的关键时刻,民族传统体育尤其是一些独具特色的活动项目,运用到大课间,可以打破内容不够活泼,缺乏时代气息的诟病,同时,放手让学生自由结伴游戏,不受时间、空间、地点、人数的限制,弥补了体育器材不能适应当前教学的缺陷。将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到大课间教育,不但可以练就学生强健的体魄,还能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更好的认识、理解对知识、社会的全面价值观的形成。
三、民族传统体育引入小学教育大课间的可行性论证
1、理论上的全盘分析。从理论研讨的角度来看,民族传统体育引入小于教育大课间是新课程标准下实际需求,尤其是“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理念的构建,证实了民族传统体育在大课间活动中应用方向。由于民族传统体育内容丰富,选择空间较大,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选择对应有效的项目进行教学,从而实现体育教学目标。
【关键词】中小学 有效 体育大课间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中小学生当中,小胖子,小胖墩的大量出现,使得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加强体育锻炼已迫在眉睫。有效地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是加强体育锻炼的有效途径,笔者通过对在中小学中有效开展大课间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希望找出更为有价值的,能有效提高体育大课间的方式与方法。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大课间体育运动,是在传统的体育课及课间操的基础上,开展课间操活动的继承及发展,也是课间操的一种新形式,是大力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有效增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更是加强课间活动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它可以适时地反映学校的校风与校纪,更是学校管理水平的一种体现。通过体育大课间的活动,不仅能在学习之余有效地利用课间时间保证了学生的锻炼,更是增强学生的体质、缓解学习疲劳的一种最为有效的手段。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品质,更能增强学生的体质与合作精神。大课间体育活动,是素质教育教学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这项活动可以全面、有针对性、适时地锻炼学生的体质,所以在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过程中,需要全体教师更新观念,统一认识,为全面地提高大课间的质量献计献策,与各部门紧密配合,保证大课间这一项体育活动能够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顺利有效地实施。
二、争取学校领导重视
在体育大课间活动上,要争取学校领导的支持,成立体育大课间领导小组,对于相关的年级及年组,一定要责任到人。在大课间活动过程中,以校长为组长,各领导要分配到各年组中进行活动开展情况的监督,各科任课教师深入班级,开展大课间活动。逐步使大课间活动走上科学设计、合理规划、整体化的道路。学校大课间的活动,离不开领导小组的督促与监督,有了领导的大力支持,可以使学生们对大课间活动高度重视起来,还可以带动学校对大课间活动的投入。
三、争取班主任和其他任课老师的支持
在大课间活动中,不仅要争取校领导的支持,还要争取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支持。由于学校是一个大团体,工作内容丰富繁杂,仅体育工作一项内容,就比较繁多与复杂,尤其是相对于大课间这一项体育活动,如果仅仅依靠校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以及分管领导的监督和体育老师的操作,是远远不能满足大课间要求的。由于大课间的体育活动工作,有许多的活动离不开班主任的布置与实施,所以争取班主任的支持,对于有效地开展大课间活动是有着比较重要的作用的。例如班主任的配合、检查与督促,都是大课间正常开展与有序开展的最基本的保证。
在争取班主任的支持的同时,还要注意取得其他任课教师的支持,同时也要注意发挥其他老师的作用,尤其是在体育活动当中有一技之长的任课教师,要发挥这部分教师的作用,可以让这部分教师带领一部分学生进行户外体育运动,同时相对于艺术以及信息技术教师,也可以使其发挥特长,与体育教师一起负责学校的大课间活动的设计工作,实现各科之间的整合。
四、活动的内容要科学合理
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内容安排要科学合理,要根据本校的师资、场地、器材等实际情况来选择活动的内容。选择的活动内容还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生理特点及学生的兴趣爱好、要符合人体运动的变化规律、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五、健全管理机制,实行层级管理
为确保大课间活动的扎实开展,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副校长、中层领导、年级组长、班主任为核心成员的学校大课间活动领导小组。形成“学校行政、体育教师――年级组长――正、副班主任――班级学生”齐抓共管的层级管理工作机制。
在管理过程中,每位行政领导蹲点一个年级,负责督促和指导,一个班级配备1名副班主任,协助训练,负责安全,班级任科教师与本班学生一起训练,一起活动,调动一切因素,全员参与,全程参与。
六、实行督导评价,建立长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