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英国白金汉宫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每年有约2万人受到英国王室成员的邀请,到访白金汉宫,品尝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收藏的名酒,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女王的酒窖是什么样子。在美国经济衰退中,超级巨富们因股价的骤降而身家大减,大众投资亦付诸东流,不过藏酒家们独善其身,窖中的藏酒价值依然坚挺,甚至持续上涨。
在美国金融泡沫破灭、股市崩溃而引起的经济衰退中,超级巨富们因股价的骤降而身家大减,大众投资亦付诸东流,不过藏酒家们独善其身,窖中的藏酒价值依然坚挺,甚至持续上涨。长期以来,藏酒家们受益良多,却很少对外宣扬。世界上除了大型的酒庄如法国的拉斐酒庄、拉图酒庄,意大利班尼萨酒庄等等,私人的酒窖却一直处于相当低调的位置,属于贵族和富豪隐私的范畴。比如英国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酒窖就很少有人能亲临其中,了解它的藏酒内容和藏酒方法。每年有约2万人受到英国王室成员的邀请,到访白金汉宫,品尝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收藏的名酒,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女王的酒窖是什么样子。
白金汉宫的酒窖中所有藏酒价值不菲,共计约394万美元。2005和2006两年间,女王仅充实酒窖就花费了78.8万美元。这个女王的私人酒窖每天有专人负责管理,它还拥有数量众多的工作人员负责为女王采购和管理酒,其中包括酒窖的管理员、顾问以及葡萄酒供应商等。并且这些管理人员会及时将工作情况上报给白金汉宫的主管官员。有时,一些葡萄酒鉴赏家也会被请到白金汉宫,为酒窖选酒出谋划策。整座酒窖分为7个储藏室,存酒架上分门别类地贴着各种标签,上面写有酒的产地和酿造年份,例如“拉图・阿・柏美洛堡”1995、“路易圣乔治”1996和“拉图・美妮”1996等。酒窖中不乏名酒,例如1960年的雪利酒和1963年的丰塞卡香槟。在白葡萄酒中,南非的夏敦埃酒和新西兰的蚝湾葡萄酒格外引人注目。当然还有女王最青睐的起泡葡萄酒。据说,只有举办体现爱国情结的宴会时,这种酒才被拿出来招待客人。这些酒都被归类罗列在不同的储藏室中,每个储藏室都能创造出极为优良的储藏条件,让酒在保持颠峰状态的同时渐趋成熟,消除温度、湿度、光线、震动、异味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对陈年酒产生的影响。
白金汉宫的储藏室是将不同类型的酒分类储藏,创造符合不同类型酒的不同储藏环境。极端的温度和波动的温度是储藏酒的大敌,酒窖中的温度保持在10~13℃是葡萄酒陈化的理想温度;对于一般的起泡酒来说,储藏室温度是7℃ 到8℃ ,但是对于优质的有年份的香槟(比如前面提到的1963年的丰塞卡香槟),由于口味浓厚,储藏温度需要稍稍提高,它们所在的储藏室常年控制在大约11℃ 左右。葡萄酒储藏室的湿度约70%,不能低于50%也不能高于80%,这是为了避免湿度低于50%时木塞收缩造成酒的氧化,同时避免高于80%时酒瓶上的标签被腐蚀影响酒瓶的外观并且给酒的辨识带来麻烦。储藏室中的酒架当然也是按照不同类酒的要求安排的,适合葡萄酒的斜置酒架、适合白兰地的直立酒架等,这些最基础的储藏控制更不会被白金汉宫酒窖的严格管理所忽略。
因为储藏酒有着严格的温度要求,白金汉宫酒窖的温度要保持在9~13℃,根据不同储藏室有略微不同。为此,白金汉宫酒窖从1703年起至今,一直采用一种冷凝风扇控制窖内温度,这种方法虽然效果显著,但耗费了大量电能。由于酒窖每年供酒数量巨大,王室成员逐渐意识到按照这样的方法保存名酒会消耗越来越多的资源。现在,更绿色环保的藏酒方法正被白金汉宫采用:工作人员在酒窖上方凿了一个洞,通过这个洞将一些管子送入酒窖各处,再将冷水灌入管子,这样便可以达到降低酒窖温度的目的。白金汉宫一名发言人说:“用冷水存酒的方法是一项创新,这种方法很好地起到了节能作用。”据工作人员介绍,一旦管子中的水温度升高,可以将其放到白金汉宫的观赏湖内。工程师们还用这种方法设计了一套白金汉宫的生活用水自给系统。
2000多年前罗马人建立了伦敦,现在它不仅是英国的首都,是世界四大城市之一,也凭借悠久的历史以及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影响力而成为欧洲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对于中国游客来说,伦敦也是一个购物的好地方。
尽管伦敦闻名于世,但其实我们平常所说的伦敦没有在英国获得城市地位,也就是说我们所指的伦敦严格来讲并不是一个城市,而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包含核心区和周边地带的广义地区,其实只有中心的伦敦城和威斯敏斯特城才算是英国城市,所以您在伦敦旅游时忽然发现一个路标写着“cityof westmlnster”不要感到奇怪,事实上首相府也并不在伦敦城,而是在威斯敏斯特城。
威斯敏斯特城的名字来源于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这座1065年建成的教堂因为是英国君主加冕和安葬的地方,所以在英国历史上非常重要,而今年4月份威廉王子的婚礼也同样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举行,使得这个建筑在英国历史上的意义更加重要,因此也是伦敦旅游不可错过的地点之一。
由于议会大厦和大本钟位于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东侧泰晤士河畔,唐宁街10号的首相府位于大教堂北面,所以威斯敏斯特地铁站的游客非常多,起个大早先来这里游览是比较明智的,更重要的是中午及午后拍摄议会大厦会面对强烈逆光。
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唐宁街整条街道都被警方封闭,游客只能在警戒线看到唐宁街的路牌,位于10号的首相府是丝毫看不到的,但经过唐宁街之后可以向西前往白金汉宫,伦敦的另一个地标性建筑。
^703年修建完成的白金汉宫是英国女王办公的地点,也是重大事件发生时民众集会的地点,加上著名的换岗仪式,白金汉宫是伦敦最重要的历史建筑之一。在拍摄白金汉宫的时候最好将建筑顶端的旗杆收入镜头,因为旗杆上悬挂的旗帜是有讲究的:如果女王在白金汉宫,那么就要悬挂皇室旗帜,否则就会悬挂英国国旗。
伦敦室内的公园众多,或许这与英国人喜爱园艺的爱好有关,经过白金汉宫继续向西便来到了海德公园,它是伦敦市内最大的皇家庭院。海德公园与邻近的肯辛顿花园总计面积达到了2.5平方公里,两个公园之间的九曲湖水面宽阔,虽然不是动物园,但是这里的野生动物却很多,松鼠、鸭子天鹅与游客和谐相处,伦敦人喜欢在海德公园里悠闲地散散步对于游客来说到这里体验―下英国园林也是一种不错的经历。
泰晤士河是英格兰境内最长的一条河流,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都市河流之一泰晤士河以及其上的塔桥也不折不扣地成为伦敦的地标。其实塔桥虽然和红色电话亭、双层巴士一样成为伦敦的标志,但它的名字却来自于旁边的伦敦塔。由于塔桥高达65米,下部采用开合设计使得船舶通过时上千吨重的桥梁可以向上升起,哥特式的装饰又颇为美观,所以塔桥几乎成为伦敦的一个标志之一,只是如果要想亲眼目睹塔桥开启桥梁的样子并不容易。
乔治六世:口吃国王,勇者无敌
《国王的演讲》的主人公乔治六世自幼性格内向,还口吃,他从来没想过要当国王,但历史和命运偏偏选择了他。
也许是自身的缺陷令他格外勤奋并怀有更强烈的责任感,他很快就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人们的信任和尊重。第一项行动就是克服口吃。事实上,在登基之前的几年里,乔治六世就一直在接受澳大利亚籍语言治疗师莱昂纳尔・朗格的治疗。据白金汉宫工作人员回忆,乔治六世在莱昂纳尔面前就像一个刻苦学习的小学生,有一次他说,半夜一点他被噩梦惊醒了,梦见自己站在英国国会准备演讲,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说到此处,两人哈哈大笑。
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闪电战攻击波兰;3日,英国向德国宣战。当天,乔治六世拒绝了内阁提出的王室撤离伦敦的请求,他宣布全家将留守伦敦直到战争结束。一向支持首相张伯伦“绥靖政策”的乔治六世,知道战争已无法避免,他必须挺身而出鼓舞人心。于是他发表了练习多次的演讲,这就是电影《国王的演讲》的部分:“在这个庄严的时刻,也许是我国历史上最生死攸关的时刻……为了捍卫我们珍视的一切,我们必须接受这个挑战。”
1940年5月,张伯伦下台,乔治六世召见主战派大臣温斯顿・丘吉尔,任命他为首相,这对性格截然相反的君臣开始默契合作。乔治六世包容丘吉尔火爆的脾气,竭力维护他战时首相的地位。他还冒着敌机轰炸的危险,每天访问部队、工厂。1940年11月,他赶到刚被纳粹德军空袭过的考文垂,面对麦克风,久经考验的国王不再局促,他说:“我知道对于那些失去了所有的穷苦民众们来说,语言是不足以表达感情的。”国王诚恳朴实的一句话,唤起雷鸣般的掌声。1943年,英军攻占了欧洲战略要塞马耳他岛。乔治六世不顾丘吉尔和军方的反对,来到马耳他战场慰问军队。
二战中,白金汉宫一共遭到9次空袭,供暖系统被炸毁,所有房间都伤痕累累。乔治六世一直坚守王宫,和伦敦市民一样,过着缺吃少穿的日子。美国驻英国大使约瑟夫・肯尼迪到访王宫时,国王只有两道菜让他选择:兔子或者山鸡。
战争结束后,乔治六世的身体状况急剧恶化。他从小体弱,不像哥哥那样精力充沛、聪明敏捷,但他毫不退缩地履行着国王的义务,工作的压力和害羞的性格最终弄垮了他的身体。
1952年乔治六世去世,时年57岁,丘吉尔亲笔写下拉丁文悼词:勇者无敌。
伊丽莎白王后:四朝元老,王室主心骨
正如影片里所表现的,如果没有贤惠妻子伊丽莎白王后的鼎力支持,乔治六世不会有后来的成就,要不是王后锲而不舍的坚持,他连一个语言治疗师都不肯接见。伊丽莎白王后就是英国现任女王伊丽莎白的母亲,她比丈夫乔治六世多活了整整50年,她是四朝元老,整个王室的老奶奶,“全英国最受人敬爱的祖母”。乔治六世登基后马上授予妻子嘉德勋章:“没有妻子在我身边,没有她对我的帮助与支持,我是担负不起身上的重担的。”他的登基纪念邮票上印着夫妇两人的头像,之前的英国国王登基邮票上从未出现过王后头像,由此可见乔治六世对妻子的重视。
伊丽莎白本是苏格兰一位伯爵的女儿,她只有1.55米高,这在英国是相当矮小的身材。1923年她嫁进白金汉宫,幽默风趣的性格让所有与她接触的人如沐春风,一位老仆人说:“第一次碰见王后,人们都没太注意她矮小的身材和丰腴的体形,因为都被她的热情与魅力深深吸引了。”
经典中西式婚礼样板戏
到了我们现代,结婚更像打仗,一轮一轮的仪式步骤,只有结过婚行过大礼的诸位新人才能明白当中的刻骨铭心。现代中国新人,多采用中西合璧的婚礼模式,可能对传统的西式或者中式婚礼流程只是一知半解,这次,我们就用名人婚礼做标准,让读者精准地了解传统西式和中式婚礼各自所代表的文化考究,给未来需要结婚的你带来更多可以学习和想象的空间。
西方传统婚礼楷模
威廉王子·凯特王妃 世纪婚礼流程
以威廉王子和凯特王妃的婚礼,作为西方传统婚礼的楷模再恰当不过。英国王室至今保留着西方传统婚礼的每一个步骤、每个细节。为时1个小时15分钟的这场婚礼,隆重盛大,赢得了全世界的瞩目与祝福。当然,这场婚礼的独一无二之处还在于,它无可避免地带着戴安娜的影子,从戒指到婚纱,凯特王妃都准确无误地表达出了自己对戴安娜的倾慕,也让所有英国人对王室的感情又添一分。
婚礼前奏
叮叮当当大序曲:订婚。没错,对于王室婚礼来说,订婚是必须的。不仅仅是王室,在西方,订婚是结婚的序曲,必须由男方送一枚钻石戒指给女方。
传统关键词:12克拉的蓝宝石戒指
蓝宝石象征责任、守信与忠诚,代表着王室历史传承——“SOME OLD SOME BLUE”。据说当年戴安娜结婚,女王陛下坚决不让她选择红宝石或绿宝石——蓝宝石是唯一选择。2012年12月12日,威廉王子了他和未婚妻凯特的订婚照。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凯特手上戴着的、黛安娜王妃留下的蓝宝石戒指。它浸染岁月,带着故事,闪耀中有忧郁。点评:西方新人订婚,很多时候用的都是宝石类戒指,在他们来说,一代传一代的宝石戒指代表的就是传承的意义。
现代式表达:
除了宝石类戒指,现代更多西方人会选择铂金钻戒做订婚戒指,像近期的凯拉-奈特莉,霹雳娇娃德鲁·巴里摩尔、新派美国甜心安妮-海瑟薇,在他们表达真爱宣言的时刻,都选择用钟爱的铂金婚戒作为他们永恒爱情的不变信物。传到中国,现在中国的新人也更多地喜欢用铂金钻戒做订婚戒指。
婚礼当天
1:大序曲继续:授爵。王室大婚,名头那是相当重要。这一点,普通人木有可比性哟。
传统关键词:一人授3个爵位一共6个爵位!服了您了,女王陛下!
在威廉大婚的当天早晨,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授予威廉王子及凯特3个爵位称号,分别为杜克公爵、苏格兰伯爵以及卡里克弗格斯男爵。凯特则被授勋杜克公爵夫人、斯特拉森女伯爵以及卡里克弗女爵——据说,苏格兰伯爵以及斯特拉森女伯爵是为了纪念两人相遇的圣安德鲁大学。对于平民女子凯特,女王此番之举实在太隆重了——也非一般明星官僚所能办到的。
点评:呃……只有清朝可与比拟。在清朝,结婚就分封赐爵。皇子封授的年龄也就是成婚年龄,当然也有稍早或稍迟的。结婚以后就要搬出内延(也有不立即出宫者),叫做分府。分府后,其居室服用、设官、俸禄给养,均按爵位高低拨给。
2:新郎驱车前往教堂&新娘驱车前往教堂
传统关键词:互不相见。
根据西方婚礼礼仪,结婚的男女双方在行大礼之前,是不能见面的。点评:这点跟中国的传统婚礼倒是很像。
3:婚礼开始。
传统关键词:交换誓言戒指、布道
威斯敏斯特教堂教长约翰霍尔(John Hall)博士负责仪式指挥,坎特伯雷教堂大主教罗文威廉姆斯(Rowan WiIliams)主持誓言仪式。主持过戴安娜王妃葬礼的伦敦主教、大法师理查德·查特斯(Richard Chartres)主持布道。根据英国王室公布的婚礼程序,凯特跟随已故王妃戴安娜,不在婚礼誓词提到顺从丈夫,而是承诺深爱、慰藉、尊敬及守护威廉王子。
点评:这个重要的时刻作为西式婚礼另一个重要道具结婚戒指登场!款式以低调铂金戒指为主,延伸到中国,也会用金或银戒指做结婚戒指,多为以后日常佩戴所用。
4:新人于大教堂外合影
传统关键词:婚纱
凯特所穿的婚纱以象牙色缎子为面料,饰以花边和珍珠纽捆,裙裾长3米多,由亚历山大·麦昆(Alexander Mcoueen)的创意总监莎拉·巴顿(Sarah Burton)设计。婚纱部分元素取自已故王妃戴安娜结婚时穿的礼服,这是凯特的要求,意在向威廉王子的母亲致敬。凯特曾经学过艺术史。“不管谁是婚纱设计者,这都是(包含)凯特(设计)的婚纱。”婆婆已去世,儿媳在设计自己婚纱的时候,煞费苦心地要向婆婆致敬。这份孝心,简直令天地万物动容。凯特这么做,得体大方有孝心:一般群众可别跟风哈,在封建迷信仍然盛行的国度,这么做简直令人发指好吗?!
点评:不同的裙摆长度,不同的王室风范。但有一点需要指出:要把婚纱穿出高级感,大大方方是必须的!
特别提醒:西方婚礼中,新郎是站在新娘的右边。因为在西方古代,新郎必须保护新娘免被情敌抢走,所以就要站在新娘的右边,防止情敌出来,方便立即拔出佩剑击退敌人
5:离开威斯敏斯特教堂,前往白金汉宫
传统关键词:行车路线。
威廉王子夫妇离开教堂,第一次以丈夫和妻子的身份亮相,两人搭乘皇家马车,在后面四辆乘坐着王室高级成员以及凯特王妃父母仪式马车的跟随下,重复凯特·米德尔顿婚前的走过路线,返回白金汉宫,巡游途中,与民众挥手致意。
点评:姑娘出嫁了,其实也还是能回头嘛。
6:接见群众
上午11时45分,穿着全套粉蓝色服装、戴着连面纱的帽子及其喜爱的珍珠项链的王太后,在外孙查尔斯王储的陪同下,乘坐敞篷马车从她的住处前往白金汉宫。
约4万人聚集在伦敦圣詹姆斯公园中的林荫道两旁,争相目睹这位百岁太后的风采。
在白金汉宫,和蔼可亲、风度优雅的王太后在女儿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和其他王室成员的陪同下登上阳台,接受民众的祝福。这位百岁老人持拐步行了几分钟,她的侍从官赶紧搬出椅子让她坐下。爱尔兰卫队管乐队随禁卫步兵第一团士兵和女王侍卫,经过王太后面前时,演奏一曲“生日快乐”。
她见证了历史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王太后和她的丈夫――当时的英王乔治六世险些死于德军的突击轰炸中。那是1940年9月13日,她在遭到轰炸后仅仅几个小时就给婆婆玛丽王后写了一封信――此信在时隔69年后被英国媒体刊出。“我亲爱的妈妈,白金汉宫今天早上受到可怕的袭击了。”她在信中写道:“一架德军飞机呼啸而过”后,听到了“一枚炸弹的刺耳声响”。“一切来得太快了,我们只有傻傻地看着对方”,“我们看到浓烟和尘土冲起。然后我们就像闪电窜进走廊那样躲避。又来一次大爆炸了,我们和那两个在门外的侍童在走廊逗留片刻,远离楼梯,以避开飞溅的玻璃”。
空袭中有三名仆人受伤。但英王夫妇无恙。
英王夫妇在战争期间,拒绝听从包括丘吉尔在内的众多人士的劝告而离开伦敦或离开英国,赢得了英国人民的感动与尊敬。伊丽莎白这样回答不断前来劝告其离开的人们:“我的女儿们离不开我,我不会离开国王,而国王是决不离开伦敦的。”
王太后先后见证了英国6位君主和27位首相的即位。也见证了20世纪所有的大事。在昔日那纷乱的岁月中,她的坚定一直被视为团结全国的象征。
2002年她去世后,当时的英国首相布莱尔称赞王太后是英国“正直与勇气”的象征,说“在她漫长而卓越的一生中,她的风度、责任感和对生命的强烈热情使她受到人民的爱戴,爱戴她的人不分阶层和年龄,尊敬她的人也不限于英国。”据报道,有多达百万的英国人在她的葬礼上送别这位“好祖母”。
长寿秘诀
王太后何以能有百岁高寿的呢?她的长寿秘诀又在哪里呢?
根据王太后自己在生前的透露,主要有以下几大原因:
一是经常饮用有益健康的泉水。有报道称,饮用具有“药用疗效”的泉水正是“英国王室的长寿秘密”。这泉水就在王室巴尔莫勒尔行宫的附近,故取用方便;王太后和女王都喜欢用这甜美的泉水来款待客人。医学研究已证明,这泉水具有促使身体灵活和炎症减轻的作用。如今,这种神奇的养生水已被王室推出的名为皇家迪赛德泉水而走向市场了。
二是定期接受液化臭氧注射。有关资料介绍,认为注射后可使血液里的含氧量大大提高,从而起到排毒养颜和回复青春活力的效果。据说王太后之所以对这种“另类疗法”发生兴趣,与查尔斯王储的大力推荐有关。
三是爱好赛马。王太后年轻时就热爱骑马,也是位成绩颇佳的马主。与马相处使她精神振奋、心旷神怡,所养名驹更替她赢得过多达400项的锦标。
四是喜用热水袋。这恐怕与伦敦多雾、气候比较阴冷有关,也与年老后身体的痛楚有关系。侍从会在早晨7点半将第一个热水袋连同一杯早茶送到她的卧室。而在睡前一小时,侍从则会把热水袋放到她床上先温暖床铺。王太后就寝时,还会替她再换上一个热水袋。通常,王太后一天要用三个热水袋。如果外出,比如需要乘车到温莎堡去探望英女王(女儿)时。王太后则喜欢把一个热水袋放在背后,另一个放在脚上,藉以保暖,同时用来缓解身体的不适。
当然,王太后的喜好是多种多样的。她爱钓鱼,爱听歌剧,也爱品尝美味佳肴和法国的美多克名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