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山水田园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259-02
美学家罗丹曾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说:“生活中不是缺少发现,而是缺少表现。”人人都能看到世间万事万物。能把它呈现出来的才是大师。”王维就是这样一位大师。美在他所反映的客观世界中。王维,字摩诘,是盛唐诗坛上极负盛名的诗人。他的山水田园诗,语言清新凝炼、含蓄生动;作物精细、状写传神,色彩鲜明如画,故最能代表他的诗歌艺术风格。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歌咏自然界的山水田园。王维诗中镜花水月般空灵意境的创造,除了与他的人生经历和思维方式有关,也与他独特的才艺气质密不可分。王维不仅在文学上有极高的造诣,而且还精通音乐,擅长绘画,因而在他的诗歌创作中,往往是以诗人的气质入诗,以画家的气质入诗。正是因为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使他的山水诗意境优美而意味隽永。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从而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田园诗的意境美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王维的《田园乐》一诗: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在王维笔下,这首诗简直像一幅萧疏清淡的水墨画。从渲染的氛围来看,毫无城市喧嚣繁华的景象,只有稀稀落落的村庄。诗人虽没有正面表现人物的活动,但从“孤烟”一词的点化中,却衬托出人气的存在。尤其是“独树”与“孤烟”相对,“高原”与“远村”相连,就更感苍凉孤寂了。在画面上,色彩淡薄,可以领悟到那远处的孤烟尚带一缕淡灰,那天边高原似有一层淡黄。在此清静的天地中,有颜回、陶潜那样的雅兴,恬适安闲、自由自在。倘若没有淡到极致的修养,岂能臻此妙境?王维笔下的大自然,反映了王冲淡的心情。诗人将自己消融在大自然中。这种消融,意味着冲淡,诗人不是超然物外,而是融在物中。诗人所追求的,正是这种忘我、无我、有我的空灵境界。
至于王维的田园诗,则是以画家的眼光和绘画的笔调,来描绘田园风光的淡雅优美,其着色不浓,却意境清远。如《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雏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选,怅然吟《式微》。
这首诗像一幅田园风景图:夕阳的余晖给这幅画打上淡黄色的底色;牛羊从野外归来,笔墨遂勾连到墟落;接下来是村口的一个特写:“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这是一个充满田园亲情的永恒塑像,有着永不衰竭的艺术魅力。再下来又是一个原野的远景:雉锥在已经抽穗的麦田里欢叫,蚕儿已经快要作茧,桑树卜的叶子也开始稀疏;紧接着又是一个近处特写:“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劳作归来,碰到一起亲切交谈。
二、山水诗的意境美
王维山水诗最具典型意义的一首代表作是《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首诗写他幽居竹林中的感受。诗作抒发了作者置身大自然的恬淡心情与高洁人品,同时也笼罩着一股幽冷、孤清的气氛,成为于维后期写景诗的代表作之一,历来为世人所重。诗中有描写诗人自在自得的一面,如弹琴及长啸,还能欣赏到幽篦的美景,甚至连明月也来作伴,这些意象都是诗人舒畅的心绪有关,表现了隐居生活的乐趣,同时也包含着同外部污浊世界抗拒时的坚定意志。这首小诗仅20字,诗人运用了回应、比衬和映对的结构手段,使全诗成为一个统一整体,读来使人产生回荡呼照之美:“竹林”“明月”与诗人情景相照,意境悠远。
在山水诗的描写中他追求一种空灵的意境,寄寓一种醇雅的意趣。如五律《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首联是远眺,如绘画中先以大笔濡染,勾画出终南山的总轮廊,说“连山到海隅”,乃由近到远,渐远渐无穷;笔意在于夸张其绵延不绝。颔联写近景,步入终甫山中,白云弥漫,时分时聚,飘忽不定;青霭在蒙蒙烟岚中时隐时现,若有若无;移步换形,美不胜收。颈联义跳到一个更高的视角上,俯视整个山景,以中峰分野,变化阴晴,千山万壑,千姿百态。尾联又收结到“隔水问樵夫”的一个具体的画面上。像这样的诗歌是需要反复玩味的,也只有在反复玩味中,才能像宋代大诗人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所体味到的那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又如《山居秋暝》的前半首写道: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 常见的人物形象:渔夫、樵夫、农夫、隐士、谪宦(被贬谪的官吏)、牧人、浣女等。
2. 常见的景物:空山、明月、溪水、芦花、清泉、竹林、竹篱、古寺、茅屋、柴门、桑麻、炊烟、、莲蓬、暮钟、渔舟、鹤、蜂、鹭鸶、白鸟、鸳鸯、酒、蛙、鸡犬、蓑衣、鸥鹭、蚕种、燕子、黄鹂等。
3. 常用典故:
(1)采薇:相传周武王灭商后 ,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2)式微:《诗经》篇名,其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表归隐之意。
(3)鸥鹭忘机:出自《列子・黄帝篇》。“忘机”是道家语,意思是忘却了计较,巧诈之心,与世无争,后比喻淡泊隐居,不以世事为怀。
(4)严子陵:名严光,字子陵,东汉著名隐士。
4. 音乐:《采莲曲》《长干曲》等。
山水田园诗常见的思想内容有:
1. 表现诗人对山水美景的喜爱与赞美。诗歌通过描写清幽恬静的山林景色或绚丽雄奇的自然风光等来表现诗人置身此地时的喜悦与赞叹。如: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皆寂,惟闻钟磬音。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诗歌首联写诗人步入古寺,看见旭日初升,光照树林。颔联诗人穿越竹林掩映的幽径,走到花木环绕的禅房。颈联写这美好的环境使人忘却尘世的杂念,远处青山上光芒柔和,飞鸟在自在欢唱,清潭倒映着身影,一片空明。尾联诗人陶醉在这幽静美妙的地方,感到天地间的一切都失去了声响,只有悠扬宏亮的钟声回荡在高空。整首诗通过描写清晨游览禅院的所观所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喜悦。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 洒落出重云。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水》)
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绚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的赞叹之情。首联写瀑布的气势不凡:从万丈高山落下,仿佛从天而降。颔联写瀑布下落时的雄壮:冲破丛生的杂树奔流而下,摆脱缭绕的云烟显现山间。第三联从视觉、听觉的角度描写瀑布的绚丽:阳光照耀下,瀑布好像一道彩虹,天气晴朗时,远听瀑布好像风雨声传来。尾联诗人由衷赞叹瀑布的秀美:庐山原本秀丽,而这悬挂于万丈高山的瀑布,与天相接相融,更添庐山的豪情。全诗在赞叹瀑布的同时也流露着诗人此时的开阔胸襟和满怀豪情。
2. 表现诗人对悠闲安逸的田园生活的喜爱。清新的田园美景,淳朴的农家气息,让诗人获得心灵的自由,充满归隐田园的渴望。如:
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画舫夷犹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 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收新茧。
(范成大《蝶恋花・春涨一篙添水面》)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清新明净的景物,充满了恬美浓郁的农家气息。上片写田园风光。春水涨满横塘,芳草在微风中摇摆,鹅儿在岸边嬉戏。诗人留恋着一路的美好景致,慢慢行船。下片写田园农事。江南农事晚,“谷雨才耕遍”,“才”字写出农事节奏的轻松,农人的悠闲。冈上的麦子已秀穗,蚕已入眠。“看看”是即将的意思,最后两句写出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全词流露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3. 表现隐士的生活,寄托自己的隐逸情怀。诗歌通过对隐士所处的环境、日常活动的描绘,赞颂隐士的高尚品格,表明自己的归隐之思。如: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皎然《寻陆鸿渐不遇》)
诗歌首联用“野径”“桑麻”衬托出陆鸿渐住处的幽静。颔联描写了篱边的,虽未开放,但“近种”反映出陆鸿渐刚到新居就种上的急切,体现出陆鸿渐的高洁情操。最后两联写未遇到陆鸿渐的情况。叩门无应答,离去又不舍,因此去询问邻居。西邻的回答道出了陆鸿渐每日的行踪,从侧面刻画了一个整日留连山水、超尘脱俗的隐士形象,也表现出诗人对陆鸿渐的赞美,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开扉在石层,尽日少人登。一鸟过寒木,数花摇翠藤。 茗煎冰下水,香炷佛前灯。吾亦逃名者,何因似此僧?
(赵师秀《岩居僧》)
诗歌首联直接点题,写出僧人所居之处远离人烟。颔联描绘山间景象,飞鸟穿林而过,山花自在摇曳。这些景象衬托出僧人淡泊的心境。颈联写僧人的生活,用冰下水煎茶表现出僧人的高洁。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对岩居僧这种远离尘世、淡泊宁静、高雅脱俗的隐居生活的渴望。
4. 表现闲适平静的表面掩藏的复杂心绪。有些山水田园诗表面上似乎在写山水的清幽、心境的悠闲,然而字里行间却隐含着孤寂、苦闷、矛盾、无奈等心情。如:
久为簪组束,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柳宗元《溪居》)
这首诗表面上写诗人居住在愚溪之畔的闲适生活,然而背后却隐含着被贬的忧愤孤独。开篇两句,诗人用自我解嘲的口吻说被贬到这里是件幸事,内心的痛苦无奈可见一斑。颔联“闲依”“偶似”体现出被闲置的百无聊赖。颈联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写出诗人一天生活的悠闲自在。尾联“不逢人”“长歌”写出心底的孤独和愤懑,表现出了强作闲适之态的无奈。
前村雨过溪流乱,行路迷漫都间断。孤洲尽日少人来,小舟系在垂杨岸。主人空有济川心,坐见门前水日深。袖手归来茅屋下,任他鸥鸟自浮沉。
(梁栋《野水孤舟》)
诗歌前两联点题,描绘了雨后溪流迷漫、行路被阻、小舟系岸的冷清沉闷的画面。这本该是乡村常有的景象,但在诗人看来,它们却有了另一层内涵。诗人身处南宋末期,看着这些想到了国家的风雨飘摇,想到了自己的前途未卜。后两联抒怀。颈联“空”“坐”二字传神地写出了诗人报国无门的绝望和无力回天的无奈。尾联表明诗人隐居山林、远离尘世的想法,其实这不过是诗人面对国势的衰微、前路的渺茫而无能为力的悲愤之语。
高考对山水田园诗考查的角度:
1. 考查诗歌使用的表达技巧。如2013年辽宁卷选了宋代张的《竹轩诗兴》,要求学生分析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的精妙之处。2012年福建卷选了宋代李纲的《望江南》,要求学生赏析“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的精妙之处。
2. 考查诗句中字词的表达效果。如2013年湖南卷选了宋代贺铸的《钓船归》,要求学生分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2010年湖南卷选了陆游的《好事近》,要求学生赏析上片“蓑”“映”二字的妙处。
3. 鉴赏诗中塑造的形象并分析情感。2013年辽宁卷要求学生分析诗人的形象。2013年湖南卷要求学生探究这首词的思想情感。
4. 考查意境的营造。如2009年全国I卷选了宋代姜夔的《次石湖书扇韵》,要求学生回答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由哪些景物构成。
【延伸训练】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郊 行
〔宋〕刘克庄
一雨饯残热,忻然思杖藜。
野田沙鹳立,古木庙鸦啼。
失仆行迷路,逢樵负过溪。
独游吾有趣,何必问栖栖①?
〔注〕① 栖栖:形容忙碌不安的样子。
(1)这首诗颔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怎么描绘的?
(2)首句中“饯”字有什么作用?分析诗歌中诗人流露的情感。
2.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舟过荻塘
〔宋〕沈与求①
野航春入荻芽塘,远意相传接渺茫。
落日一篙桃叶浪②,熏风十里藕花香。
河回遽失青山曲,菱老难容碧草芳。
村北村南歌自答,悬知③岁事④到金穰⑤。
〔注〕①沈与求:生活在南北宋之交。任殿中侍御史时,曾建议高宗赵构把都城从临安迁到建康(南京),“以图恢复”,结果被逐出朝廷。后曾与其他大臣意见不合,被迫去职。 ②桃叶浪:落日余晖映照下的波浪。 ③悬知:料知,推想而知。 ④岁事:农事。 ⑤金穰:指丰收之年。
(1)这首诗第二句中“远意”包含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2)请简要赏析诗歌二、三联在表达技巧上的特色。
3.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分题得渔村晚照
〔宋〕 徐 照
渔师得鱼绕溪卖,小船横系柴门外。
出门老妪唤鸡犬,张敛蓑衣屋顶晒。
卖鱼得酒又得钱,归来醉倒地上眠。
小儿啾啾问煮米,白鸥飞去芦花烟。
摘要:以诗佛所著称的王维,一生所作诗歌几百余篇,其大多数后期山水田园诗中都透露出浓浓的佛光禅影。其诗歌中所描绘的清远空寂的禅的意象、环境历来为人称道。其高妙的手法和作品构成了一个空寂、清幽的环境,表达了诗人安静、闲适、不为外物所扰的佛家心境。
关键词:王维;佛教;空寂思想
《中观论疏》卷第十:“今破其无,是故言有,皆是对缘假破也。无得亦无至者,就小乘义,有为果名得,无为果名至,尽相续为断,不迁名常,诸行始起为生,诸行终为灭,今皆不尔,故云无得无至,乃至不生不灭也。”“空寂”有解,我们听到的声音往往来自“大寂”,来自于言世界外“无言独化”的万物万象中。一切原始天理的律动,所以无需演绎,无需费同,每一物象展露出其原有的时空的关系。
自佛教传入中国以来,其发展趋势逐渐壮大,及至唐朝,其中禅宗一脉占据了主要地位。佛教思想也和当时的各种艺术形式广泛结合,绘画、书法、诗歌等等。而佛教思想中的空寂思想对他们都产生了非常广泛的影响。
唐代诗人中受佛教思想影响最深远的当数盛唐诗人王维,而他的《辋川集》则是他佛教思想集大成的一系列诗歌作品,其中佛教的空寂思想和意象在其中反复出现,达到了一种忠实、客观、简洁,如此天衣无缝而有哲理深意,如此幽静之极却又生趣盎然,写自然如此之美,境界至臻化境,佛教空寂思想展现得淋漓尽致。其在古今中外所有诗作中,恐怕也数一数二。
禅宗在中唐以来盛行不已,压到所有其他佛教宗派,则是这种情况在理论上的表现。哲学与艺术恰好并行。本来,从魏晋玄学的有无之辩到南朝佛学的形神之争,佛教以其细致思辨来俘虏门阀贵族这个当时中国文化的代表阶级,使他们越钻越深。唐朝以来佛教的思想则更加和现实现象与景物相结合,“担水砍柴,莫非妙道”,一切都内化为艺术中扑面而来的清风禅意。
唐代诗人王维被称为诗佛,其字摩诘,是从《维摩诘经》中的骋离城中一位大乘居士维摩诘而来。王维诚然是一个佛教信徒,史书上说他终日“以禅咏为事”,无论他的诗与画都参杂着浓重的佛教思想。《辋川集》则是他后期佛教思想的集大成作品。
一、景的空寂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这首王维《辋川集》中的《辛夷坞》所描绘的景色就是典型的完全无人参与,空寂的一个整体环境。在无人的山坞里,辛夷花自开自落,蓬勃热烈的生意和山坞的幽寂,交织出奇异诗境。空谷辛夷,自开自落。从这一独特的意象中,我们不难看到浸润佛理对诗人的艺术构思的影响。佛教的色空观,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空性。这种思想在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佛教所讲的本体之道,总是不离开事物的形态现象,大自然千变万化的各种形象,中间无不饱含着某种冥契佛教理念的东西,所谓“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其空寂的思想在诗歌中充分利用这样一种环境和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世间万法都是佛教真理的显相这个道理。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辋川集》中另一首有名的诗,这苍苔上的夕阳,非但不让人感到些许的暖意,反而越发能领略鹿柴终日远离阳光的空寂与深邃,王维的用心,似乎正在这种孤清幽寂之感的传达。
王维笔下的鹿柴,与其说是一种现实的景致,不如说是一个精神的世界。清人李瑛评价:“人语响是有声也,返景照是有色也,写空山不从无声无色处写,偏从有声有色处写,而愈见其空。”(《诗法易简录》)这种空寂的描写和环境的塑造,正是佛家悟禅,所悟之空寂,其往往需要借助某种特定的自然景象,在自然美的感性中间体识某种佛理的意蕴,把欣赏景物同修行佛学融合在一起。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受其影响深远,成为这一类诗歌的代表。
二、情的空寂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幽静的竹林深处,王维描绘这样一幅弹琴长啸的画面,其中“长啸”是用了魏晋名士阮籍“苏门长啸”的典故,更加表达了一种超然世外的隐士风流。
王维因为仕途的失意寄情山水,其山水田园诗染着他的情感,又带着他思想中的佛教成分,形成了他这样一种特殊的诗风。王维其情感本身就是在经历这么多的失败之后归于平静,而佛教思想又给他提供了逃避世俗的桃花源。所以他在作诗表达自己感情的时候,直接就把自己的感情归入一种孤独、幽深、空寂之中。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山居秋暝》)王维的诗由于受到佛教空寂思想的影响,所以其中直接使用“空”这个字眼的也非常多,联系王维的为人和当时的处境,奸相李林甫当权时政治腐败、嫉贤妒能、社会黑暗。诗人不愿同流合污,而采取了留恋山水、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他喜欢使用一个“空”字,特别是在《桃源行》中有一句“世中遥望空云山”,为“空山”留下了很好的注脚。这种不起尘心,无所执着,默然悟对,一切顺其自然,这便是“禅”的境界。
这种“空寂之禅”体现在王维诗歌情感中就反映为看透人生真谛,无死无生、无悲无喜、无所滞累,便是觉体圆满,正如这明月清泉,几斤空灵,自成圆满境界。
王维作为一个虔诚得信奉佛教的官僚士大夫,他以《维摩诘经》中的维摩诘居士自比,思想上完全接受了佛教的那一套唯心主义世界观。他在诗歌情感的表达上就显得更加超然。
三、生命的空寂
宗教是异常复杂的现象。它一方面蒙蔽麻痹人们于虚幻幸福之中;另一方面广大人民在一定历史时期中如醉如狂地吸食它,又经常是对现实苦难的抗议或逃避。宗教艺术也是这样。
根据丢勒的看法,艺术家的真正才能就是从自然中“引出”美来。解脱的理性是通过物,将物还原为思性的虚空,当我们面对万物的空灵,这种空灵正是无穷地解构的过程带来的“不可得”之的结果。
在王维的诗歌中这样类似的情感表现也非常多,例如:“上下华子冈,惆怅情何极。”(《华子冈》)“上下华子冈”这句真正让我们感受到了无论是山川高下,还是长天无垠,无处不弥漫着秋意,秋意是如此的浩大无边,而人在如此深邃悠远的时空面前,显得如此渺小、如此无力。这样的情感表达就更加显现出诗歌中所展现的人生命的空寂、渺小。一切皆是空虚、浮华,人的生命也如此脆弱与渺小,不起尘心,无所执着,默然悟对,一切顺其自然,这便是“禅”的境界。而“禅”的意境,在于看透人生真谛,无死无生、无悲无喜、无所滞累、便从“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的事理出发,当王维处在一种幽深心境和超然环境中,他觉得一切皆是虚妄,包括生命。“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鹿柴》)世事盛衰无常,功业繁华皆为虚妄不过过眼烟云,从而说服自己不必过于执着,将一切放下。无人感受,无人知道,只是明月静静看着这生命的空寂静逝。
裴休《注华严法界观门序》云:“故经云:如此华藏世界海中,无问若山若河,乃至树林尘毛等处,一一无不皆是称真如法界,具无边德。”王维认为于一一微尘中间能见“真有法界”,其诗歌中一字一句无不在描绘这样一种境界和心境,生命好似本身就是空净的,“不知栋里云,去作人间雨。”(《文杏馆》)人间仙境,文杏馆孤高飘渺、迥脱凡尘,精神上生命上的这样一种营造,更是衬托了诗人想要维系内心的高洁与空寂。
诸法相之寂静状态,一切诸法皆空寂,无生亦无灭,无大亦无小,无漏亦无为。“不着世间如莲华,常善如与空寂行。”这或许就是王维山水田园诗歌展现生命空寂的真实写照。
在实质上,“空寂”并不是一种目标,而是一种存生。王维诗歌中所展现的各类禅意,他所营造出的那些动人的禅境都是他之所以可以在唐代这段名士如同漫天浩瀚星河一般的时代脱颖而出的原因。(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宁.王维孟浩然诗选评[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如果没有路边不时出现的路牌,广东城市群边缘这片巨大的原始密林几乎让人误以为身处幽静的印度克拉拉邦。
翠竹掩萤灯
车速减缓,不经意一瞥才发觉酒店已近在眼前。竹林间不显眼的入口,花岗岩和竹子堆砌的小桥,田园闲趣已迫不及待地迎面而来。没有老北京四合院的规则,也没有徽派马头墙的秀气,只是一座座零星撒落在岭南山中淡淡的居舍:客家夯土墙与竹林掩映,充分融于山中。摒弃了高墙大瓦,飞檐斗拱的中式“滥调”,将传统融入了平常之处,这一份如家般的轻松闲适便显得十分难得。
坐在酒店大堂向窗外远望,四面都是莽莽苍苍的原始丛林,唯独这里是一个天然的山谷。两条溪流在这个山谷里交汇,“十字水”就是以此得名。几年前酒店未建设时,整个山谷还是一片果园,而正是因为果园已经是人工化的土地,酒店的建造从开始就没有影响到自然的原貌,也没有破坏生态链。
月下虫鸟鸣
沿着石径灯光,溪水声越来越响了,伴随着夜晚沁凉的空气和一片嘤嘤虫鸣,溪边的酒店客房依稀可辨。度假村为客人提供了32间联体别墅、15间溪畔别墅和1套“浣溪别院”,所有的建筑都采用了广东客家的夯土墙工艺,材料也是五花八门,就地取材:河里的卵石、山上的竹子,甚至还有回收利用的当地旧瓦和旧铁路枕木。所有客房依山临溪而建,地势起伏处均采用架空或吊脚楼工艺,保护了原生地貌。院落旁设置了众多镜面水池,水池中休憩着紫色的睡莲,平整的水面将南昆山绿色的山景完整呈现,只需要在院落里支一张躺椅,就可以360度完全沉醉在绿涌的林海里。
推开房门,几乎要雀跃。在客家夯土墙和瓦屋顶下,细竹编的隔屏将室外的飞虫隔开,却透进溪声和绿意。藤木家具和陶器饰品、手织纯丝、纯棉的幔帐寝具,房间正中是巴厘岛式大床,周围一圈窗边都是宽窗台和软垫。实木地板、竹子做成的屋顶、大大的露台、四周落地的玻璃以及露天的浴缸――所有的细节,都是为了更加贴近自然和舒适,看似不动声色,但都暗合着中国传统的含蓄和西式的优雅,虽奢华,但更多的是质朴的精致。
“浣溪别院”是酒店最具特色的房间,是由两组套房组成的一个小院落,中间是公用的厅堂,体现出客家民居的结构概念。两幢联体别墅背倚山景,每间房间都面对可赏四时花果蔬菜的“莲园”和“篱园”。这两座小园又和酒店其他别墅通过石径相连,石径两旁高不过踝的路灯远近错落,五色明灭,如繁星闪烁。露台上有竹叶散漫地从缝隙之间伸出来,让人搞不懂是山借房子的一角,还是房子借了山的一角。让人心也如这竹子般,坦然得就如天生天养在这里。一砖一瓦,一台一阶便都成了风景,带着自然的神秘却又让人放松了下来。
写意悟人生
傍晚到十字水坊小憩是一件很惬意的事。这间森林SPA引进了印尼传统工艺,并结合了中医的护理方式。当然,这里依然延续度假村的自然、生态理念。所有产品全部选用天然材料,不含人工香料和化学添加剂。
晚间,可以在修竹环抱的亲水台上品尝一份自助烧烤。自采的有机时蔬、肉质鲜甜的山鱼、远近闻名的龙门胡须鸡,这一切都不得不感谢自然的馈赠。
十字水度假村的宁静并非仅仅是荒山犬吠、溪谷虫鸣而已,刘禹锡的名句也只能将其描绘一般。或许只有真正融入这里的清风、竹林、纱窗、清溪、碧水与蓝天,才能体会自然的博美,感悟人生的闲适。
十字水避暑活动推荐:
手工磨坊。在都市难得一见的原石磨盘上亲手磨杯豆浆,更可搭配绿豆等食材制成夏日消暑特饮。
米饼作坊。酒店有各种花式的木制模具提供给游客,亲自动手制作南昆山特色米饼,由度假村代为烤制后,可以作为最佳手信送给亲友。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2—0080—01
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也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板块。近几年,诗歌在高考中所占的分值逐渐增大,因此语文教师应加强对诗歌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成绩,更能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
古典诗词教学是一个难点,但还是有规律可循的,笔者在教古典诗词时发现“抓意象,领会意境、意旨”是解读诗歌的一个重要方法。
一、意象、意境、意旨的内涵
意象,就是诗歌中描写的一组物象,如大漠孤烟、田园桑麻、西风落叶、飞花柳絮、小桥流水、菊梅松竹等,这里的景物渗透着诗人的情感,故称意象。意境,就是诗人借助意象所描写的艺术境界,可以是辽远开阔、苍凉冷寂,或是恬静淡远、明丽疏朗等。意旨,就是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与思想。
二、各类诗歌意象、意境、意旨归类与例说
(一)边塞诗 其意象大都是:烽烟、大漠、雪山、关塞、秋月、长城、羌笛、杨柳等,意境苍凉、旷远、凄清,这主要是由诗的意旨决定的。边塞诗的内容大多描写的是军旅征战生活和绮丽的边塞风光,表达征人报国思乡的复杂情感等。如李益的《听晓角》:“边霜昨夜堕关榆,吹角当城汉月孤。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这首诗的意象有:边霜、关榆、角、汉月、孤城、塞鸿、秋风,这些意象烘托出了边塞的悲凉气氛:角声回荡,塞鸿盘旋,浓霜满地,榆叶凋零,晨星寥落,秋风中传来《小单于》幽怨的曲调,仿佛在诉说着戍边将士的悲凉、哀怨与孤寂。
(二)怀古诗、闺怨诗、送别诗、羁旅思乡诗 这几类诗歌中有同边塞诗相同的意象,如秋风、黄河、明月、春风、杨柳、秋雁等,也有边塞诗中所没有的意象,如春草、飞燕、秋雨、落叶、残阳、黄叶、行舟、飘絮、流水等,但这些意象都透出一种深沉凄凉的意境,体现出诗人的忧愁伤感之情。
1.送别诗。送别诗大都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渲染凄凉孤寂的意境,表达思慕、惜别、悲凉、伤感之情。如卢纶的《送李端》:“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这首诗以“悲”字贯穿全篇,主要意象有:故关、衰草、寒云、暮雪、泪、路,通过这些意象渲染出送别时一片凄凉的意境,饱含着离愁别绪。
2.羁旅思乡诗。主要表现羁旅他乡之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意象常有山川、明月、长亭、鸿雁、寒烟等。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颔联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6个意象,构成了早行清冷的意境,突出了游子仕途失意的悲苦心境。
3.闺怨诗。写妇女对征人、游子的思念,表达女子的离情别绪和忧愁感伤。此类诗的意象大都是秋天的景色:落叶、归雁、秋霜等,给人一种悲凉冷寂的感觉,烘托离别相思的怨情。如王昌龄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这是一首宫怨诗,写一个宫女在深宫中寂寞悲苦的心境。诗中的意象有金井、梧桐、秋叶、珠帘、夜霜、熏笼、玉枕、清漏等,使人感受到深宫寒夜的冷寂气氛,突出宫女的悲苦命运。
(三)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是描写山水及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诗歌,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都有优秀的山水田园诗作。山水田园诗的意象有:山水、桑麻、菽豆、春燕、杨柳、芳草、云雾、牛羊、松竹、林木、桃花、炊烟、鸡鸣、狗吠、沙鸥、渔舟、秋月、春草、湖光、山色、白鹭、山涧、蓬门、飞鸟、野渡、澄江、桂花、黄莺、野凫、春雨等。山水田园诗的意境通常是清新、明丽、宁静、优美、闲适、恬淡、静谧、澄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