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于长江的诗

关于长江的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长江的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于长江的诗

关于长江的诗范文第1篇

记者:在食品检测市场上,出现了两种观点,一部分人认为对于食品检测结果可以自行公布,毕竟官方的组织很有限,应该发挥全社会的力量都来监督食品安全;一部分人认为对于食品检测结果应该有权威部门来公布,对于这个问题几位专家怎么看?

饶平凡:目前,市场上的很多食品安全问题,基本上是在工厂的生产过程中因为忽视管理而产生的问题,而不属于检测所能解决的。目前在中国市场上独立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还不是很成熟,并且非常有限,特别是对社会有重大影响力的容易引起人们恐慌的检测结果,检测机构在公布时必须负责任,并且检测机构必须有一定的资格及权威性,而不能随便公布。

罗云波: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些企业为了打击竞争对手会通过一些检测机构故意捏造一个结果,使检测成为了不正当竞争的工具,所以我也认为检测市场中那些容易对社会造成重大影响的不能随意公开。

记者:王总在国外生活的时间较长,第三方检测机构在国外已经发展得较成熟,那么国外检测机构发展概况如何?

王铁:国外的检测最主要是企业的自检,第三方检测机构再庞大,也不可能做到将整个行业随时检测。企业的自检和建立文化体系流程是最关键的。我要强调的是食品安全不会靠检测出来,只能靠制造出来。以我们艺康为例,首先我们公司企业要有健康引领的文化;其次是组织机构,从领导层到每一个基层员工都能树立重视食品安全的理念;然后从工艺流程上保障食品安全。在这些过程中最主要的还是企业自身的文化,自身的流程,对人员的培训。

记者:艺康于1975年进驻大中华区,至今已有30多年从业经验,请您介绍下艺康在未来几年的规划是怎么样的?

王铁:中国是艺康最重要的发展市场。目前艺康在全球投资最大,最先进的集食品安全、可持续发展及预防感染等用途的特种化学产品及配套系列产品工厂在太仓,整个项目投资9000万美金,接下来会在上海打造全球最大研发中心,第一期已经建成,接下来还会做第二期。相信除了太仓工厂我们还会在中国别的地方进行投产,把最新的产品,最好的技术带到中国来。这体现出我们在中国的研发及对中国市场的重视,而且在中国会更多地研发更好的产品。

同时,我认为企业要做好食品安全,重要的是把食品安全方面专业性的人才培养起来,把食品安全的文化建起来。艺康也将通中国食品健康七星公约联盟组织和七星奖来推动中国社会的食品安全进步,同时提升中国食品企业的整体素质。

记者:我们知道七星奖评选是去年推出的,今年是第二届,请您介绍下本届七星奖评选情况。

王铁:“中国食品健康七星奖”是艺康携手知名媒体和食品安全专家联合主办的,并集合专家、学者、相关政府部门共同打造的关于食品安全领域的最高规格的奖项。整个评选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企业报名、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奖项针对三个行业:食品制造、社会餐饮和食品零售连锁行业。旨在表彰企业过去一年在健康引领、组织完备、原料品控、工艺严格、员工自律、渠道管控、诚信负责各个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

今年的七星奖活动从4月18日启动仪式一直持续到9月19日颁奖典礼,历时5个月的时间。期间我们收到了近百家企业的报名,最终由权威行业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经过严格的筛选,评选出了32家获奖企业。

本届“中国食品健康七星奖”较去年有了进一步的优化。首先,今年“七星奖”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深度合作,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作为一个权威独立的第三方能够帮助我们提供技术支持,带动更多的业内专家参与进来,旨在将专业性的行业知识对大众进行普及;第二,专家评审团的权威度更高;最值得一提的是,主办方设立的“中国食品健康七星公约联盟”组织联系了政府、行业组织、食品安全领域的专家、企业来共同分享食品安全最佳实例,最大程度的社会价值创造,从而来推动中国食品安全的进步,同时也进一步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认知水平。

因为,我们认为食品安全的提升是需要企业、公众和媒体共同努力的。食品安全问题涉及到每一个供应链环节,所以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与参与。因此,囊括了众多的参与领域和范围,不仅包括从原材料生产、加工制造企业,到餐饮业整个供应链,而且相关专家、媒体、协会,甚至政府部门也都参与其中。再者,该联盟是完全的非营利组织,我们更多地是想帮助整个食品行业,这使其具有了更高的社会意义。

记者:七星奖对于食品安全有什么促进作用?

罗云波:食品安全的负面报道特别多,中国食品行业过去走了很多西方国家没有走过的路。一方面是近几年我们社会在食品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的,包括检测手段和生产技术;一方面是食品生产方式从小作坊生产方式向工业化生产方式快速转变,这些使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在短时间暴发出来,即使在成熟的发达国家食品安全事件仍在发生。我们认为在一个行业中,我们不仅仅要把不好的现象暴出来,更重要的是把好的企业,好的样板来通过各种形式与社会各界,尤其与我们行业内的企业来学习、交流,让他们看到这些企业使如何控制食品安全的、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使更多的企业向他们学习。

记者:艺康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与众多企业展开了合作。请您介绍一下目前艺康为客户提供的服务包括哪些内容,采取哪些合作方式?

王铁:在食品安全领域,艺康提供的创新、完善的食品安全全方位解决方案,在确保企业生产高标准、高品质产品及食品安全的同时,还可以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可持续发展能力及整体竞争力。

艺康品质卓越的食品安全解决方案旨在协助客户建立一个有效的、系统的、可持续改进的管理系统。其中主要包括全面评估、咨询服务、清洁方案、管理体系、综合培训、质量控制6个方面。首先,根据客户现有的设备条件和环境,了解客户所遇到的问题,识别食品安全风险,并对其提供咨询服务,协助客户建立和实施专业的解决方案。艺康更加重视的是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当然其中包括产品,它是我们解决方案的一个方面。因为很多的食品加工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环境较为复杂,在不同的水质及温湿度条件下,清洁消毒的效果不尽相同,而且针对不同产品原料的消毒频率和过程,需求根据实际的解决方案为客户度身定制。在艺康全球4万多名员工中,约2.5万名员工从事现场服务工作,他们从客户最初的厂房设计、生产流程设计开始,就参与其中,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和现场服务,包括最适合的清洁消毒方案、客户员工的现场训练和培训,生产线的常规维护等等。然后,针对客户的实际应用情况完成其质量评估。完善的评估报告不仅能够查看我们的服务是否到位,并且可以明确指出问题所在,帮助客户改进完善。此外,我们将评估得到的相关数据汇总起来,不仅能够使客户清楚了解其生产运营状况,而且可以供整个行业来分析借鉴。

记者:有人认为专家眼中的食品安全与媒体及消费者眼中的食品安全是不同的概念,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饶平凡:全世界的问题都一样,对待食品安全越严谨消费者就会越混乱。老百姓需要一个非常明确简单的答案,一般的民众不愿意多听,就希望来一个简单、明确的“是”或“不是”。其实目前在消费者选购商品时,一般生产日期以外,别的还很难看懂。

关于长江的诗范文第2篇

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3、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到此回。

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6、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关于长江的诗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投入产出分析;生产业;产业关联

1.引言

自20世纪中后期开始,全球产业结构呈现出“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总趋势。目前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70%,发展中国家达到55%。在服务业内部,生产业迅速发展,比重不断增加,成为服务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并带动了全球服务业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1]。随着生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其与制造业的关系日趋紧密,二者呈互动发展态势。制造业的服务化趋势日趋明显,对生产业的需求越来越大;反之,生产业部门的增长也要依靠制造业部门中间投入的增加[2]。Mukesh和Ashok (2002)认为生产业发展能提升加工制造业产业链和价值链,降低其运行成本,促进加工制造业转型升级[3]。Andersson(2004)运用联立方程模型对服务业与加工制造业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得出服务业促进制造业的发展效果明显优于制造业对服务业尤其是生产业的提升与发展[4]。Guerrieri和Meliciani(2005)认为,生产业不仅对加工制造业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拉动作用,是提高经济效率和加快经济发展的有利引擎[5]。顾乃华(2006)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和DEA方法,探讨转型期我国生产业发展与制造业竞争力的关系。研究表明,在我们经济转型期,发展生产业有利于提高制造业竞争力[6]。汪德华(2010)研究了影响生产业发展的因素,认为加强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扩大制造业对生产业的中间需求可以有效推进产业结构升级[7]。余东华(2011)对生产业发展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发展生产业,促进产业升级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8]。

长江中游城市群即“中三角”,是以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规划范围包括湖北、湖南、江西三省,涉及31个市,国土面积约31.7万平方公里,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万亿元,位于长三角、京津冀之后居第三位。武汉市作为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湖北现代服务业核心,服务业增加值仅相当于国家中心城市广州市的44%。总体看来,长江中游城市群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为落后,与发达城市还有很大的差距,这大大制约区域经济的发展。生产业作为服务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是最具活力、最具发展潜力的创新能力的行业,与制造业呈互动发展趋势。因此,发展生产业对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发展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目前国内学者对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协调发展的研究多是集中在定性分析方面,本文使用投入产出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生产业与制造业进行定量的关联分析,对探索如何协调“中三角”区域的产业升级、产业一体化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2.实证研究

产业关联是指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连接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本章采用投入产出法,选取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关键生产业和制造业的支柱产业进行产业关联分析。

(1)直接消耗系数

总体来看,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的支柱制造业对主要生产业的需求占总消耗的比例分别为38.29%、23.91%、24.49%,说明长江中游城市群制造业对生产业,尤其是技术、知识含量高的新兴服务业的需求和拉动作用严重不足,限制了生产业的发展。

从表1可以看出,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制造业对交通运输与仓储业的需求比较大,占生产业总需求的比例分别为63.99%、53.63%、80.34%。说明三省制造业均侧重与实体产品的生产,注重传统生产模式,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的速度比较缓慢。其中湖北省制造业对科学研究与综合技术服务业的需求均高于其他两省,湖南省制造业对金融业与商务服务业的需求比较高,而江西省对技术含量高的新兴服务业需求严重不足,制造业主要两大支撑产业化工与冶金对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研究与试验发展业的直接需求极低,这可能是造成两大产业投入产出比低下的主要原因,严重制约了江西省经济的快速发展。

(2)完全消耗系数

总体来看,完全消耗技术与直接消耗系数呈现出一致的特征(见表2)。其中制造业对生产业中的交通运输与仓储业需求较高,这与制造业的特征相符。然而,江西省制造业对交通运输与仓储业的消耗程度相当高,说明江西省制造业亟需进行产业升级。湖南省制造业对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需求高于其他两省,说明湖南省制造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比较高,正在进行产业模式的升级。

对比直接消耗系数可以看出,制造业对生产业的完全消耗系数是直接消耗系数的3.17倍,而生产业对制造业的完全消耗系数是直接消耗系数的7.39倍。由此可见,知识投入带来的间接消耗远低于物质间接消耗,即知识效益更多地表现在直接效应上,间接的经济效应明显不足。

(3)影响力系数

如表3所示,长江中游城市群制造业的影响力系数明显高于生产业,其中最高的是冶金和汽车行业,远远高于技术性的生产业,这与发达国家恰恰相反。从投入对影响力系数的回报方面来看,总体上生产部门都高出制造业部门,特别是研究与试验发展业和综合技术服务业两个典型的技术型生产业的比例高出其他部门10倍以上,由此说明技术的进步能高效的推动经济的发展。在食品行业,湖南省虽然表现出了高的投入产出比,但对整体经济的拉动作用不足。而在纺织行业,湖南省在低投入的情况下对影响力系数的回报明显高于其他两省,说明湖南省在纺织业技术含量比较高。三省在冶金行业都表现出比较高的影响力系数,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比较强,在这方面的投入也比较高。然而,三省在冶金行业的投入产出比都比较低,对研究与试验发展业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的需求严重不足,这说明政府比较注重高投入带来的GDP的发展而忽略技术进步对产业的促进作用。交通运输与仓储业的投入带来的影响力系数的提升在生产业中最低,这说明交通运输与仓储业目前的技术含量比较低,还不能对经济发展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

(4)感应度系数

总体来看,长江中游城市群制造业的需求感应程度高于生产业,其中化工业、冶金和机械制造业的感应度系数均大于1,而生产业中只有交通运输与仓储业的感应度系数大于1,这说明长江中游城市群主要是制造业推动经济的发展,生产业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不足。

从表4可以看出,制造业中的冶金和化工产业的感应度系数比较高,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重工业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比较强,而食品与纺织业的感应度系数甚至小于1,轻工业推动作用不足。在生产业中,交通运输与仓储业的感应度系数远远高出其他行业,说明物流业目前为止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的推动作用比较强。而研究与试验发展业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的感应度系数最低,也说明了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对科学技术的应用程度比较低,对生产业的拉动作用不足,导致生产业发展缓慢、层次过低,进而形成整个产业低层次的恶性循环。

3.总结与建议

长江中游城市群制造业与生产业之间的互动作用不足,制造业层次比较低,对生产业,尤其是反映服务业发展水平的金融业、信息技术与软件业、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与综合技术服务业等行业的需求严重不足;同时,低层次的生产业也满足不了制造业的中间需求。两者相互制约,导致了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比较困难和制约了生产业的快速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本文对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的建议主要如下:

1) 目前长江中游城市群制造业技术含量低下,主要依靠扩大资本来实现经济的增长,亟需进行产业改造与升级。政府要鼓励创新型的中小企业发展,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促进技术型生产业的发展,让 技术进步来推动产业升级,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同时制造业要优先发展核心技术,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专业的生产业,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2) 长江中游城市通运输与仓储业技术水平比较落后,要鼓励物流产业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形成一批集多功能于一体的专业化、综合性生产资料物流配送中心,促进现代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提高一体化运作水平和规模化程度。

3) 目前湖北、湖南两省金融业处于高暴利时期,未形成完整、健康的金融保险体系,要构建功能健全、服务高效、安全稳健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4) 长江中游城市群商务服务业投入产出比低下,要提高商务服务业集约化、专业化和国际化发展水平。积极发展会计、税务、资产评估、市场调查等专业服务,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 段杰.生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2] 乔均.生产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1.

[3] Mukesh Eswaran, Ashok Kotwal.The role of service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02, 68:401-420.

[4] Andersson M.Co-Location of Manufacturing & Producer Services [J].Centre of Excellence for studies in Science and Innovation working paper, 2004: 1-24.

[5] Guerrieri P, Meliciani V.Technology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the interdependence between manufacturing and producer services [J].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 2005, 16(4): 489-502.

[6] 顾乃华,毕斗斗,任旺兵.中国转型期生产业发展与制造业竞争力关系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09:14-21.

关于长江的诗范文第4篇

关键词:乡土地理材料;初中地理;兴趣;能力

一、结合教学内容,借助乡土地理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教学中,当学生对他所学的学科产生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学习,而不会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乡土地理材料就在学生身边,为学生熟知又为学生喜爱。

如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一课教学中提到,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那段时间正值收割小麦的季节,国家明令禁止燃烧秸秆,但农民还是趁着晚上偷偷燃烧,致使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呛人的煳味。于是课堂上笔者将这个现象提出来与学生共同讨论,请他们为周边的农民出主意该怎样处理秸秆。结果学生讨论热烈,有提到建立沼气池,有的建议将秸秆粉碎后埋入土壤提供肥料,有的建议饲料生产商回收秸秆制成牲畜饲料,甚至有的学生想到用秸秆制作小工艺品……学生奇思妙想的法子让我惊喜不已。

又如在学习“聚落的保护与发展”时,现展过程中一些本应好好保护的历史古迹被拆迁殆尽。笔者将夫子庙一带拆迁民国时期的建筑一事引入课堂,将全班学生分为两大组,围绕“发展的同时需不需要对历史古迹进行保护”的主题开展辩论赛,结果一致认为我们应该对古迹进行修缮和保护,在现代化的大都市里保留一份历史的原貌。

二、灵活运用乡土素材,不断充实教学内容,拉近教材与学生的距离

教材中有很多具体的实例,但对学生来说未必是最形象生动的例子,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以当时、当地和本校的具体情况,进行“再创作”:增加本地区相关的历史发展过程、最新的发展信息以及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使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实际相联系,与学生的直接感受相呼应。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了解本地区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

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提到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导入新课时笔者举了两个学生熟知楼盘的均价:长江南岸的卢龙山庄均价为15925元/平方米,而长江北岸的海德北岸均价为7581元/平方米,学生思考为什么仅仅一江之隔,两个楼盘的价格却相差这么大?学生很容易就能想到海德北岸在江北,交通不发达,严重影响了楼市的价格。通过比较,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在“工业的分布”教学中比较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四大工业区的优劣以及各自的特点后,笔者请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厂地区著名企业南钢布局的基本条件。学生很快就明确了分析的要点――资源、交通、市场、历史,讨论得出答案:南钢在大厂地区布局主要是南京附近有发展钢铁工业所需的煤铁资源和马鞍山、梅山的铁矿资源。南京交通便利,有“黄金水道”之称的长江、南北铁路大动脉京沪线、京杭大运河,公路网稠密。市场广大,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对钢铁的需求量较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低廉。还有学生提到大厂是南京历史较早的工业区,基础设施完善,工业分布比较集中,有利于相互之间的协作。

三、运用乡土地理材料,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认识和热爱之情

在自主学习课中,笔者给学生介绍了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的现状,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多个部门的发展,还能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人均收入,很多地方旅游业甚至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接着通过一系列的文字资料、图片向学生展示六合区的旅游资源,如江苏经典民歌《好一朵茉莉花》的源头金牛湖风景区、大泉湖止马岭风景区、历史重镇竹镇、地质公园桂子山。学生没想到在我们身边还有如此风景秀丽、壮观的美景,感叹之余笔者问学生:“你们愿意向别人介绍我们美丽的家乡吗?”学生纷纷表示愿意。于是笔者让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写一份向来南京参加2014青奥会的游客介绍美丽的家乡――六合的宣传稿。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运用乡土地理材料进行教学是值得尝试的。它对于活跃地理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的习惯等方面都是有益的。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认识和热爱,唤起学生对家乡、对祖国、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和信心。所以,地理教师要多挖掘乡土素材,对学生进行乡土教育,在平时的教育中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

关于长江的诗范文第5篇

【关键词】川中丘区;现代农业示范园;战略构想

1.园区简介

川中丘区长江现代农业示范园是省级农业科技园,位于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田家镇,距内江城区12公里,规划面积1万亩,总投资1.74亿元,将通过3年建成年产值达3亿元以上。该园以新闻巨子范长江故居所在的赵家坝为核心,总体设计分为:“一馆一廊、两街一市、板块(一馆:范长江纪念馆;一廊:长江文化长廊;两街:长江街和商贸街;一市:农产品集散市场;板块:特种水产、设施蔬菜、彩色农业、林果示范、花卉苗木、湿地农业、观光旅游、加工与居民集居)”。园区是集旅游、观光、休闲、农商贸、产业发展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园。

2.园区规划背景条件

2.1 政策指导、实地谋划

按照2009年省委、省政府21号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带动全区农民工创业园区建设,由我区农劳办考核和申报,经内江市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并于2010年7月8日认定(即内农劳领发[2010]06号文件),命名川中丘区长江现代农业示范园为“内江市农民工创业园”称号。园区是我区积极贯彻上级文件精神,实施失业返乡农民工创业扶持政策的一次成功尝试。

园区在传统农业基础上,根据川中优势来谋划产业,将名人故居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打造一个“既有纪念性、又有地标性和科技示范性”的现代化农业生态观光园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2 农业示范园建设与红色旅游的互动整合

田家镇是以农业经济发展的中等镇,还是新闻巨子范长江的故居,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意义。面对成渝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建设这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内江改变传统观念和创新机制,将名人效应、红色旅游与生态观光农业相结合进行开发,既能避免单纯开发名人故居和单纯建设农业园区存在的内容单一、形式不新的弊端,又能通过扩大载体。独辟蹊径实行“文农联姻”,大打“长江牌”,以此扩大东兴区的对外影响力和促进东兴区经济社会的发展[1]。

2.3 规划起点高、规模大

园区的总体设计分为“一馆一廊、两街一市、板块”,把川中丘区长江现代农业示范园打造成具有丘陵地区特点的现代特色农业的亮点、增长点。园区以田家镇8个村、5个坝为中心;以无公害大棚蔬菜规模种植、苗木繁殖和名特优水产养殖及种苗生产为主导产业;以范长江故居为载体的文化资源作为红色观光旅游的主要内容。项目基础设施规范化,田网、路网、水网、电网“四网”配套;生产过程标准化,通过专合组织、合作社等组织连农户建基地,实现规模化生产和农产品销售现代化[2]。

2.4 完善的镇政府信息公开网

内江市东兴区田家镇政府信息网开设了“单位简介、政务公开、政策法规、领导分工、信息动态、办事指南、图片新闻、便民服务”八个板块,涉及农村党的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农村社会稳定、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教育等诸多方面,与“三农”问题息息相关,有利于建立一条多途径、广覆盖、全方位送科技信息下乡、进村、入户的新途径,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有利于满足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对科技信息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提高科技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5 寻求科研合作,修复范长江故居

园区与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建立技术合作关系,依托专家教授、区乡农业科技专家和技术人员,推广种养殖优良品种,推行标准化生产,提升园区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充分展示现代农业的新技术、新品种,避免低水平运行,真正将示范区建成辐射带动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和农民增收的示范窗口。

范长江故居修复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故居保持了旧有风貌,并对周边环境进行了设计。故居修复和周边环境打造按照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建设规划,做到规划新、环境美,将之建设成为集旅游、纪念、参观于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有新闻理想的人们提供了一个“朝圣”的地方[3]。

3.园区建设成效

3.1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大成绩

建成三元村、正子村生产便道10千米、机耕道2千米;新建港湾式停车站1个;狮子村通村公路资金全部到位,目前正在建设中。全年新建山坪塘139口、河堰1处、郭家坝二级堤灌站80千瓦,整治垮塌渠沟260米,渠道掏瘀10000米,建成田间自流管网4千米,改善了全镇农业用水条件,成功实施了羊寺沟病危水库泄洪渡汛。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255口,大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为农业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

3.2 城乡统筹效果明显

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田家镇城乡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差距较大。近年来,经济和社会事业均取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在城镇开发、重点项目建设、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大力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先后实现了村村通油路,村村通广播,村村通有线电视及农村远程教育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在社会保障方面,我镇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合作医疗、农村规范化卫生室、优化教育资源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统筹城乡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3.3 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镇政府结合实际,科学规划,将正子村赵家坝作为农业示范园区的核心区。该区域目前已入住农业示范园、范长江故居修缮和新农村建设三大项目。园区内已有蔬菜种植大户(10亩以上)59户,种植面积1458亩,水产养殖290亩;园区内范长江故居修缮工程现已完成房屋赔偿、道路建设等各项前期工作,房屋修缮工程已接近尾声;新村五改建设已完成92户,已规划建设新农村风貌改造工程18户,村办工程已相继完工。

3.4 对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支撑作用

川中丘区长江现代农业示范园的建设整合了资源,把很多分散、零星的项目资金进行了重新配置,集中力量办大事,建一块成一块,建一片成一片,拉动了一方农民增收致富;实现了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材料、新农机在园区的充分应用,充分体现了现代元素,为东兴区的新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在规模化的基础上带动标准化生产,进而实现品牌化;创新了经营机制,通过大流转、小业主等模式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4.园区发展战略构想

4.1 加快发展农村教育

园区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必须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一是坚持九年义务教育,依法保障农民受教育的权利,防止中小学生辍学,成为新的文盲;二是努力办好技术教育,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和推广先进技术,特别是把园区科技示范户、专业大户作为农业技术培训的重点,把农民技术教育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职责来抓;三是区内广播、电视等舆论宣传部门要面向农民和经营户,多宣传科学文化、科学致富的新知识、新经验;四是加快园区社会保障改革的步伐,发展卫生事业,改善医疗条件,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

4.2 做好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与产品研发工作

通过技术创新来达到农产品创新以占领扩大市场份额并最终满足园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据统计,国内农产品创新成功率仅在10%以下,其中技术因素是影响产品创新的重要因素,成功的技术创新是川中丘区长江现代农业示范园产品创新与研发前提和关键,做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与产品研发工作三位一体,从而在发展农业产业和观光旅游业的基础上带动二、三产业的发展。

4.3 协调人口与资源的关系,优化人力资源与土地的组合

园区要充分开发丰富的人力资源,还要合理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从而协调两者的矛盾。将劳动力从耕地领域转向非耕地领域,一部分在园区就地转化,大力发展多种经营,从事农业产前和产后服务,以及进一步投放到改土、造林、筑路等农业基本建设项目上去;另一部分引导转向第二、三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园区土地资源的利用,要通过深度开发和广度开发,挖掘其生产潜力,并且应注意合理保护,建立资源节约型生产体系,着眼于可持续发展。

4.4 发展现代农业,建立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川中丘区长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要因地制宜,建立不同类型的集约化产区,做到有一定规模、优势的农产品商品基地。建立农产品的多层次市场体系,在商品集散点建立农副产品批零兼营的初级市场,实行产销直接挂钩,集中订货,以流通为重点,建立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机制。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和加工,形成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紧密相连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挥园区资源优势和促进地区间优势互补,力求区域经济平衡发展。

5.结语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是现代农业的展示窗口,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孵化器,是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对我们今后更确切的理解和把握和谐农业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川中丘区长江现代农业示范园以环境优美、设施先进、技术领先、品种优新、高效开放为特点,作为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份子,希望能为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亮点工程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亮点纷呈:东兴区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一瞥[N/OL].[2011-11-5].njrb.省略/html/2010-06/10/content_961890.htm.

[2]川中丘区长江现代农业示范园:起点高、规模大、效果好[N/OL].[2011-11-5].njrb.省略/html/2010-06/10/content_961885.htm.

[3]唐利民到东兴隆昌调研现代农业示范园[EB/OL].[2011-11-5]nj.省略/sj/system/2009/03/31/000489912.htm.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