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校招生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院校数量不断增加,各高校之间的生源竞争愈演愈烈。为了增强高校的招生质量,进行高校招生宣传是十分必要的。而进行招生宣传必须讲究策略,本文将对高校招生宣传的策略进行适当的分析。关键词:高校招生 宣传策略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b)-0198-01所谓的高校招生宣传就是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向高考考生介绍本校的情况,以增强考生对本校的了解,吸引考生报考本校的一个过称。进行高校招生宣传,首先必须先了解当前高校招生宣传的背景及其途径。1 高校招生宣传的背景1.1 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调查显示,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在1999年有1071所,到了2003年则发展为1552所,两年后高等院校增加到1792所,2007年高等院校数量为1908所,2009年更是高达2305所,2013年5月8日,教育部公布了2013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名单,我国普通高等院校的数量已经达到2481所。短短几年,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张,导致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1.2 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量不断减少受计划生育国策的影响,我国已经开始进入老龄化时代,青、少年人口逐年减少已经成为我国的一大趋势。据有关高等教育学龄人口数量变化趋势推算,2008年是我国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量的高峰期,此后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量将逐年递减。统计显示,2008年,我国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量为12539.65万人,2009年为12228.84万人,2010年为11475.79万人,预计至2018年达到最低峰,仅为2008年的50%左右。高等教育适龄人口的不断减少不可避免会给我等教育的发展造成极大的生源压力。1.3 国外教育机构不断增加自我国加入WTO以后,对外交流的机会不断增多,国外的众多教育机构也随机进入中国市场,给中国高等教育造成巨大的冲击和挑战。这些教育机构不断推出了各种出国学习、中外合作教育的模式,使越来越多的中国学子出国留学。据统计,2009年我国有23万学子出国留学,2010年,出国留学数量更高达28.47万人可见,高校招生已经逐年进入买方市场,生源大战即将到来,高校若不进行合理的招生宣传,势必会导致生源的流失,生源质量的下降,进而造成高校办学水平的下滑。2 高校招生宣传的途径高校招生宣传的传统途径主要有广播、电视广告、印刷媒体广告、人际关系宣传等。其中,前三者广告覆盖面广,后一个宣传方式较为直接,说服力较大,能较为直观地将学校的实际情况呈现在学生面前。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网络也逐渐成为我国高校招生宣传的重要途径之一。网络既有自由访问、双向交互、链接多、多媒体展示等众多优点,能够为学生提供24小时查询方便,便于学生了解学校信息。3 高校招生宣传的策略3.1 从受众出发,制定宣传手段在制定宣传策略前,应先明确宣传的受众是谁,然后从受众出发,才能制定出合乎他们心意的宣传策略。高校招生宣传的受众主要为广大考生及其家长,结合考生和家长信息接收的特点,做好人性化服务,这也是争取生源的一个重要方面。需要注意的是,从受众出发应注意根据不同受众的心理需求,制定不同的宣传策略。具体包括以下两点。3.1.1 考生成绩不同,宣传策略不同一般情况下,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大多自信,甚至有点自负,他们选择高校主要考虑的是学校的学风、软硬件条件,学校是否能给他们提供足够的空间等。对于这部分学生,应重点宣传学校的师资、文化氛围、科研力量、学校软硬件设施等。进行招生宣传时,应使其感受到学校的专业的自信。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常常会顾虑自己假如报了这所学校,能否被顺利录取?假如自己被录取了的话,将来自己是否会在学习上感到吃力。对于前者,学校应根据招生经验和录取分数给学生以诚恳的意见,鼓励成绩适合的学生报考。3.1.2 考生地域不同,宣传策略不同一般情况下,农村考生对学校的招生政策、院校信息了解较少,针对这些学生,学校应加强招生录取政策及其流程的讲解,避免其被一些不实信息蒙蔽。此外,农村考生对经济、就业方面的问题较为关注,因此学校可重点介绍一下本校的奖学金设置、助学贷款发放以及就业情况等。城市的考生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父母与教师的影响,因此,在宣传时应多考虑其父母与教师所关心的问题。3.2 从人才出来,建立专业的宣传队伍招生宣传人员奔赴在招生宣传队伍的最前方,他们直面着众多考生和家长,在这些考生和家长的眼里,招生宣传人员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学校的形象,他们对学校的介绍和对考生及其家长问题的解答,代表的是校方的立场。因此,组建专业、自信、真诚、随和的招生宣传的队伍对于高校招生宣传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具体而言,招生宣传队伍要想专业就需要首先是一个学校通,要对本校的情况,包括专业设置、师资、生活条件、毕业生就业率等都有所了解;其次要熟悉招生业务,能够将学校的招生政策通俗的传递给众位考生和家长;最后应能吃苦耐劳,能以良好的服务意识,耐心细致的为考生服务,并根据考生的具体情况给予其真诚的意见。3.3 从策划出发,宣传应有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招生的数量选择模式逐渐转变,开始进入质量选择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高校的市场竞争力得到人们广泛关注。而这种竞争力主要来源于本校学生的质量,质量好的高校会逐渐形成自己的品牌效应,在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因此,在进行招生宣传策划时,要注意体现本校的内内涵。这就要求宣传人员要坚持诚信,不仅要介绍学校的特色、又是,还应实事求是的介绍学校不足的地方和有待改进的方面。不仅要介绍学校开始的专业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就业前景,也要介绍毕业生的就业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争取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赢得他们的信任,从而为学校建立良好的形象。可见,高校招生宣传是一个全员宣传、时代宣传的系统过程,要想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首先应注重本年度考生报考高校的取向,根据不同的心理需求,制定不同的宣传策略;其次要注意建立专业的宣传队伍;最好要注意实事求是,注意宣传内涵。参考文献[1] 张继明,吴智鹏.论适龄人口低峰的到来与高等教育发展[J].教育学术月刊,2009(11).[2] 中国2010年28.47万人出国留学比09年增长5.54万[EB/OL].http:///20110315/115397.shtml.
现行的以统一高考为主要依据的高校招生,是按照高考的总分,从高分到低分循序录取。也就是说,它是以单一指标为依据的。这种单一指标的导向,必然是鼓励考生对各科成绩全面拔尖的追求。人们曾经设想,减少考试科目就能使学生的学习有所侧重(如上海高考的3+1),但是以理科生为例,事实证明由于选考化学的学生对中学物理的忽视,会对大学教学造成不小的困难。
这样说并非主张增加考试科目,而是建议高校选拔考生,改为多个指标的衡量体系。不仅是用总分,而且要注重与所报考专业最相关的科目(一门或二门)的考试成绩。这“最相关科目”,要在各高校所发的专业介绍中注明,让考生在填报志愿时把握。如果把最相关科目的分数线定得高一些,而把总分分数线适度降低,即可构成一种新的导向。
实施的第一阶段,高考甚至可以按现行的秩序不作调整,仅仅是在录取阶段改为按两条分数线操作,只有当考生同时满足两条分数线的情况下才能被录取。设置两条分数线的办法并非笔者的发明,在我国的研究生招生中,同时考虑单科成绩和总分的办法,已经实施了不止二十年。所以,不必忧虑这种办法会缺乏可行性。多指标运作,虽然会比现在的单一指标运作来得麻烦,但是它将体现更加合理的导向。虽然招生的时段必将拉长,但这是任何招生改革方案都需要付出的代价。
实施的第二阶段,如果高校招生能兼顾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那就用不着考那么多科目,在设定学业考成绩门槛的基础上,只考所报专业最相关的那一二门课程即可。在这种模式下,高水平的高校,就不一定要体现为学业考的门槛和专业最相关科目高考的分数线两者都高,也可以是高考分数线很高而学业考门槛并不很高,由此体现高校的特色。这不但应该因高校而异,也应该是因专业而异的。要试探大部分高校专业只考一门相关科目的可能性。而且,要防止高校间攀比学业考成绩门槛的情况发生,教育主管部门应对此设置高限(例如,语数外全A,其他各科都不低于B)。
1.1 招生规模稳定增长、结构逐步优化。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稳步发展,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进一步满足,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高等教育资源和人才优势已逐渐成为我国实现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成为我国参与未来国际竞争的战略资源和突出优势。高校招生规模继续保持稳定增长,20l2年全国安排普通高校招生计划685万名,较2005年增长36%。高校普通本专科招生层次发生变化,本科招生继续保持增长,专科招生开始回落,2010年起,本科和专科的招生比例出现反转,招生比例从2005年的46.9:53.1反转为2Ol0年的53.1:46.9。同时高校招生学科专业结构逐步优化,人才培养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进一步提高。与2005年相比,本科层次的管理学、工学和文学等学科的相关专业招生所占比例有所提高,理学和法学等学科的相关专业招生所占比例有所降低;专科层次的土建、交通运输专业招生所占的比例提高较大,文化教育、电子信息专业招生比例有所降低。
1.2 高考生源持续减少。
根据我国《中国统计年鉴》中人口出生率的分析,从2009年以后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将逐年下降,到2020年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将减少30%左右。今后即使高等教育发展规模不再增长,高等教育毛人学率也将会自然增长。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总人数从2009年开始出现拐点,连续四年下降,2012年报名总数为915万名,比2011年减少2%。高考弃考人数逐年增加。据统计,自2009年至2012年,我国应届高中毕业生放弃高考的人数累计已经超过300万,接近4年报考总人数的一成。低龄留学、就业压力、经济问题、成绩不理想等都是高三学生放弃高考、放弃大学的原因。其中出国留学已呈现暴涨式增长,从1978年到2010年底,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到190.54万人,出国留学人数年平均增长25.8% ,出国留学规模扩大了313倍。报名人数和弃考人数的此消彼长,令一些低层次、无特色的高校面临生源枯竭的困境。
1.3 高考招生改革的不断深化。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各省市教育管理部门积极深化在考试、命题、录取等高考招生环节上进行改革,当前自主招生联盟模式相继出现,显示高校不拘一格将人才的选拔模式进一步得到落实。高校招生模式朝着生源多元、选拔方式多样的方向发展,对传统招生冲击进一步加大。随着各省市异地高考方案的相继出台,生源的变化对各省高校资源重新分配无疑是一个不小的冲击,同时国家加大生源计划调控力度,近几年,国家连续实行“中西部协作计划”、招收少数民族预科、民族班、内地班等政策,通过招生计划增量倾斜、协作计划重点支持等多种形式,改善中西部高等教育资源短缺现象,统筹高等教育区域协调发展。高考招生改革的层层推进,不断促使高校在招生生源结构、生源质量和专业发展等方面必须提出相应对策。
1.4 平行志愿与专业培养的冲突。
随着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一些高校的专业规模发展过快过急。为了更名、升格等需要,部分高校不顾专业质量,盲目扩充专业数量,按一般的地方本科院校来讲,本科招生专业数量一般都在40个以上,导致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选择高校和专业间十分困惑。高考录取实行平行志愿之后,受平行志愿录取规则影响,考生一般会降低专业选择要求,通过服从专业志愿调剂的形式来规避落榜风险,造成很多高校普遍出现部分新生专业思想不稳定的现象,一些高校偏冷的专业很难再招到专业素质突出、专业思想稳定的学生。高校生源的高考分数区间进一步缩小,呈现扁平化,生源同质化倾向日趋明显。高校必须在专业培养上花更多的精力去调整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也出台了一些转专业、大类招生等政策来应对平行志愿的影响,但从大学本科专业培养时间和质量上来看,无形之中会大打折扣。
1.5 招生服务群体的变化
社会在发展,学生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高校招生的服务对象已经是“90后”的学生,必须围绕“9O后”学生的环境和心理进行分析。“90后”学生呈现一些同性:一是现代信息技术大发展彻底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低效性,使“90后”学生掌握信息的节奏比原先渠道畅通。二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为“90后”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但大多为独生子女,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又很高,但忙于工作无暇照顾,造成“90后”普遍有一种孤独感和自我感。三是中国与世界全面融合,各种思潮的冲击下,使“90后”学生思想前卫、迷茫。从“90后”的共性来看,虽然学生了解大学和专业的途径越来越多,但学生能够主动去了解却很少,大量的信息面前,还是保持原有的警惕和迷茫,报考大学考虑的因素越来越趋向多元,多方案准备,外在临时影响的效果基本很小。因此,在招生对象发生变化的同时,高校招生 作必须及时调整策略和方法,对“9O后”学生的特点和环境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出一些既有利于学生发展,又有利于高校发现和培养潜在生源的措施。
2.高校招生三大策略
2.1 招生宣传策略
招生宣传是现有招生体制和政策下,扩大学校知名度,组织生源,争取优秀考生的唯一途径。招生宣传工作直接影响到高校招生任务的完成,在招生宣传方面加大投入,加强研究十分必要。我认为做好招生宣传工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建立积极的心态
高校因建校历史、所处地域、政府投入的不同,综合实力参差不齐,众多考生都愿意选择知名高校,社会各界对各高校招生工作人同的态度也炯然有别。高校招生人员不要因为所处高校的差别,而影响自己对招生工作的心态。作为生源的竞争,要积极找准生源定位,找准竞争对手,随着学校综合条件的提升,不断调整策略,不要把所有的高校都作为竞争对手,无形之间增加自己的心理压力。
(2)凝炼核心宣传内容,打造自已的品牌核心
竞争力是近些年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教育部在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过程中强调高校特色的建设,实际也是一种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核心竞争力加上特色就成了自己的品牌。“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品牌的竞争力越强,其对品牌拥有者的作用和意义则越大”。 在我们了解到的高校招生宣传工作中,高校的排名、院士、学者、教授、博士的数量、是否985或211学校都成为高校的特色作为宣传的亮点。我国的录取工作是按批次进行的,同一批次高校办学条件基本相同,按此种方式宣传,难以吸引考生的注意。而办学条件、地理环境、高校精神文化相结合,再加以提炼,假以时日,打造成品牌,广为宣传,将会影响深远。
(3)注重招生宣传工作的连续性
多年来,招生宣传工作因局限于招生而只重视5—7月份招生期间的宣传,宣传工作风风火火,刚做有一定热度,却因招生工作的结束而结束。第二年面对新的学生和家长,又得从头做起。这是一般高校多年的招生宣传习惯,但并不是较好的宣传方式。高校应把招生宣传工作纳入全校宣传工件来统筹考虑,招生工作做得如何最根本的是学校的综合实力对学生的影响,因此除招生期间的宣传外,学校还应当从教学改革、就业状况、开放办学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持续宣传。
2.2 招生录取策略
录取是收获的环节,但收获的方法不同,得到的结果会大不相同。高校录取工作的时间根据计划投放和批次的安排,少则一周,多则一个半月,每个科类或批次的录取都需要根据对形势的分析安排好相应的工作策略。
(1)做好预案、严格实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招生录取工作涉及到千万的考生和学校的利益,更应提前做好预案。安排好场地、设备、人员、后勤、安全等一系列工作,但最重要的是招生录取政策的确定。2002年以来,国家开始推行招生工作阳光工程,要求在考生报考之前向社会公布招生录取规则,也是从政策方面严格要求各高校做好招生录取的预案。各高校要根据招生计划的分解和各省招生政策的不同,结合本校的招生分析情况,事先确定好录取方式、投档比例。比如是按大类录取,还是按专业录取,艺术专业的专业成绩和文化成绩各占多少比例等。是否招收非一志愿学生,招收比例是多少,是否存在志愿或专业志愿级差。在招生录取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既定规则录取,不能有丝毫变化,不按规定录取不仅会影响到招生录取的公平性,失信于考生,更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严重者还将承担法律责任。
(2)严格审查、保证效率
严格审查是指在录取过程中,严格审查考生的电子档案,审查考生的高考成绩、体检结果。艺术考生还要审查专业成绩,确保不录取不符合要求的考生。保证效率是指在录取过程中一定要高效率的完成工作,一方面录取工作涉及到众多高校,一所学校录取工作滞后,会影响到一个省的录取工作进程。另一方面,高校录取工作备受社会关注,总有一些不良因素影响录取工作,提高效率、速战速决,不给不良因素发挥作用的时间和机会,既有利于维护招生的公平、公正,也有利于招生人员避免一些矛盾。
(3)信息公开及时、保密严格
信息公开是教育部招生工作阳光工程的要求,是必要的工作,但仅公开还不够,还要及时,录取结果确定后,要马上通过各种方式向社会公开,一可及时让考生得到录取与否的结果,二可预防招生中介欺骗考生,三可减少录取工作人员的压力,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保密严格是指对招生录取密码、服务器地址,录取程序、未向社会公布之前的录取数据等要严格保密,以防不法之徒用以破坏招生录取工作。
(4)信息交流畅通、问题处理及时
招生阳光工程已实施多年,得到社会的好评,但也时时出现各种关于招生的负面消息,一部分人坚持认为招生工作仍有暗箱操作存在,使得高校招生处境尴尬。究其原因,还是高校和考生沟通不到位,考生和家长反映的问题处理不及时。因此,高校在录取过程中不能仅仅只注意录取,还要关注和录取相关的各种问题,特别是要搭建与考生沟通的平台,当考生档案投到高校后,尽快给考生录取与否的答复,告知考生录取最低线等相关信息,及时回答考生的问题,包括和录取不相关的问题,如住宿情况等,让考生有归属感。
2.3 提高报到率策略
在招生计划不能增加的录取政策下,提高报到率是也就是提高完成招生任务的比率,提高报到率可减少招生计划的、损失,减少学校经费损失,也是评价招生工作完成情况的依据。211工程学校或985工程学校等重点高校的报到率都很高,但一般本科,特别是地方本科院校,报到率多在90%左右。面对10%的计划流失,高校必须提高报率。
多年的录取数据分析告诉我们,一志愿报考的学生报到率较高。因此,提高报到率首先要提高第一志愿报考率,在招生宣传期间把学校的文化、地理位置、优势学科介绍给学生,提高一志愿报考率是关键所在。第二出台高分奖励、专业可调政策。个别院校甚至直接在录取时就满足考生第一志愿专业,满足考生“上不了好大学,上个好专业”的要求。第三,倡导有情招生,做好迎新现场服务工作。脚在迎新过程中,给予新生人文关怀,提供人性化服务,会稳定新生,减少新生的流失。
策略的定义告诉我们,策略是达到目标的方法,这种方法只适应对当前形势的正确分析,运用方法时也要讲求一定的艺术。招生工作的策略更是如此,随着学校综合实力的提升和招生政策的变化,招生的策略也应随之调整,当前我国高校建设发展较快,调整和适应必然是当前最有效的招生工作策略。
结束语
表1-1 全国历年参加高考人数和录取人数统计(2005-2013年)
从表1-1可知,高考生源在2008年达到历史最高峰1050万后,已经连续第五年下降。然而,录取率却逐年大幅提升。这使得处于高教体系弱势地位的民办高校,面临比以往更为严峻的招生形势。以2013年为例,北京、上海、广东、山东、湖南、河南等省市,都出现了民办高校无法完成招生计划的情况。其中,部分起步较晚、办学质量不高的民办高校招生计划缺额严重,面临严峻的生存考验!民办高校招生难问题已异常突出,严重影响着民办院校的生存与发展。
如何充分认识民办高校的招生问题,以促进民办高校招生工作持续开展,务必需要分析调研民办高校招生难的深层次原因。
一、“三弃”考生数量逐年增加,加剧民办高校生源萎缩
近几年来,全国出现大批“三弃”考生,即高中毕业生“放弃高考、放弃志愿填报、放弃入学报到”。据教育部统计,“自2009年至2012年,我国应届高中毕业生放弃高考人数累计已经超过300万,接近4年报考总人数的一成。”[1]这些“三弃”考生主要集中在民办三本(2B)和高职高专批次,加剧了民办高校生源萎缩状况。此外,2010年近100万的“三弃”考生中,因出国留学而弃考者比例达21.1%。可见,高中生出国留学人数的强劲增长,势必会进一步分流国内高校生源。
二、公办院校扩增招生计划,进一步分割民办高校生源
自1999年起,国家一方面鼓励民办高校大力发展,另一方面又对公办高校进行大面积扩招。这使得民办高校生源竞争从扩招之前民办高校内部之间的竞争,转变为同时与公办高校争抢生源的竞争。公办高职院校迅速扩建、新建,政府加大对公办学校的经费投入。这些公办高职招生数量很大,收费又比民办院校低,从而吸引了较多生源,加重了民办高校招生困难。
三、民办高校社会认可度普遍不高,办学质量受到质疑
虽然民办高校已经走过了20多个春秋,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国家也承认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国民办高校因发展时间短、资金投入不足、师资队伍不稳定、日常管理不严,势必存在教学质量较低、专业课程建设趋同滞后、办学特色不突出、社会认可度不高等问题。因此,大部分学生填报志愿时,都将公办高校视为首选,迫不得已时,才不得不选择民办高校。
四、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读书无用论”死灰复燃。
【关键词】设计 高校招生 评估分析 管理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05-01
一、研究
高校据自身的管理需求,开发相应的招生管理信息系统,被用于繁琐的招生工作问题的处理。经招生管理信息系统,可快速查询考生的录取信息,转换异构数据,自动地进行分班,并对新生的信封与录取通知、统计报表及名册进行打印工作等,及时呈现各部门所需录取新学员的基本信息等。这些管理信息系统于功能的设计比较偏向高校招生信息的基础方面的管理,却不能达到进行很好的数据综合分析与测算的目的,如此就造成高校的发展规划、调控与决策受到极大的制约。故此,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先进教育管理理念及高校招生管理信息系统研究早已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伴随高校的网络招生录取工作,其招生数据格式标准化和信息化、统一化方面都给高校的招办人员带来不小的压力。招办人员在面对繁多的待录学员时,需大量处理其数据,经由不断地在网上进行招生信息的,且统汁、分析相关数据。若是上述工作全部由招办人员手动,这必定是十分繁琐的过程,尚不能保障其质量,而且新学员的数据归档工作的难度必定也是一个大的工作。故此要满足高校的信息统一标准化的管理工作目的,便于高校所有的部门能够方便地对招生数据进行利用,早已成了大多数高校急需应对的难题。
二、设计
1.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为元素
经过调研与总结,加之高校的实际工作中所需,管理机构凭教育评估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流程的再造理论等为指导论,构筑高校招生管理信息的评估系统;于技术的层面上,则以计算机与网络技术、计算机的集成技术作指导,开发高校招生信息管理系统,充分地以高校所录新学员的每项参数展开对招生的全面评估工作,这既可为招生管理部门的年度招生计划的招生宣传与其他安排的工作供给科学有力的管理根据,还可由全局给高校学科优化与设置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的改革工作、就业指导观念的更新等供给决策的依据,以提升高校的竞争力及向各管理部门提供详尽数据的支持,真正达到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
2.先进技术方案为元素
1)为高校信息化的建设构筑了标准化的网络数据系统,和普通高校的远程网上录取与上报招生计划系统的接口进行了设置,充分地共享该年度的上报招生计划数据与网络录取系统所供给的新学员参数,从而得以达到招生录取工作与录后管理工作间的良好桥接的目的。
2)先进技术方案的应用可使后台数据方便与办公自动化软件信息得以复用。
3)全部采集的数据含图与程序的运行所需数据皆是存于数据库之中的,若系统需变化,仅仅改动控制数据即可实现,达到了控制数据与程序独立及数据和程序相对的独立,此便给数据结构的改变及系统的功能扩展,软件移植、升级等方面都供给以不错设计与实现方案。
4)辅的决策功用较强,以所建评估系统可满足决策人员所需新学员的数据(或者是历史的数据)的每项参数展开分析工作。系统会以先进的网络力量,采取技术结构满足高校的内部数据采集与标准处理,统计与查询工作等,从而达到对所招新学员的数据安全及时与有效管理;以先进的技术结构满足了动态的网上查询的目的,体系的设计,应要虑及到参数的安全特性,可对多级的用户给予支持,且据不相同的要求可随意对用户的数量与角色进行调整工作。体系的设计还要虑及兼容性与放性、容错性和可移植性等,且人机界面具有良好的效果。每一操作步骤须有检验及提示的明确信息,如是在操作的过程中存在操作及人为的错误,体系应提供再次确认或拒绝处理的相关提示语。
三、高校招生管理评估系统
高校的招生工作事关高校未来的发展,由所录新学员的各种参数抽取挖掘并分析其质量与分布、报到率等方面的统计数据,并对高校目标培养与培养的方式等具有完善、指导意义,给管理机构人员亦可供给科学的决策依据及其参考的价值。另外引进人才市场的科学预测,以市场所需为中心可及时地对学科及专业、课程的结构和人才的培养层次等进行调整,这些都直接地关系到了高校未来的方向与人才培养的结构构成,事关高校的制定教学计划与学科的发展方向,还涉及到学生的就业问题等。此项目得依据行为科学与科学管理理论、教育评估与系统理论等为指导进行系统科学化的招生评估系统的建立工作,满足招管工作客观准确地进行科学预测与评估工作。经由招生评估系统分析新学员的特性参数,供给高校管理者以指导其他工作,譬如针对新学员的录取质量分析,则可供给高校的分班工作以有力科学根据,其质量的分析也由学员的成绩数据及其所填报的志愿数据等各方面给予分析。
四、结束语
高校的招生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工作乃是长期的一项艰巨任务,须联系高校的各管理机构所现存的管理系统,从全面地规划基础之上开展统一的设计,分段进行。针对招生管理的先期任务,须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数据仓库的技术运用,开展改建与重建、集成于现阶段所运行的系统技术基础之上,和高校的每个管理部门其管理信息系统展开无缝的衔接,从而达到高校的办公自动化管理,以消灭内部的信息管理无联系的问题。伴随现代的信息技术和理论其不断地发展,譬如发展向办公决策系统,以方法与模型库作基础,得以使半结构化的决策问题等解决,进而向专家系统努力;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应用也须人工智能系统,有待作进一步的研究。将先进信息理论与技术引进高校的招生管理信息系统,有利于高校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