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课改形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新课改 生物教学 生物课堂 创新能力
面对新的课改形势,对生物教学和生物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课改要求,教师有意识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也就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在不同的教育阶段有不同的目标。单就基础教育而言,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为日后创新能力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源初性的个性品质,如好奇心、求知欲、认识的独立性、自由思考、怀疑态度、探索精神等。
一、教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教师不能只为考试而教学,而是应该让学生愿学、会学、学会,将来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适应新形势,真正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旧的教育思想观念,抛弃那种上思品课就是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思想,要给学生分清什么是主观问题,什么是客观知识,在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最后做到学以致用。尤其作为老教师,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也有一些曾经成功的体验,但老教师的教学经验与成功体验,有的恰好与新课程理念有不吻合之处。在这样的情况下,老教师就应放下架子,不争面子,以甘当小学生的态度去学习、去实践,真正让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新课程理念合拍,而不是嘴里倡导新课程,行动沿用老经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这也是老教师使自己尽快走进新课程的最佳途径,更是老教师在新课程中进行创新的关键和基础所在。
二、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是学生在最佳心态得以发展时出现的。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上营造宽松、民主、愉悦、新奇的气氛,为学生形成“最佳心态”创造条件。
要做到这一点,我看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创造教育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课程教学设计上,而不是在课堂上控制学生。要做学生的朋友,尊重每一位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教学相长;要为人师表,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能仅满足于学生继承知识,而应使学生学会创造;要诚实正直、平等待人,善于与学生沟通。
刚上初中的学生还认为老师是最完美的,课本是绝对正确的。为使学生得以改变这种观念,培养其善于发现问题创造自我的能力,我在课堂上有意警示学生:我本次讲课会出现几个问题,请同学们随时指出或课后指出,指出者为良,纠正者为优,并记入平时成绩。此法使学生课堂听课的注意力集中了,并有兴趣、有激情、有信心、有胆量质疑,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增大课外阅读量,为创新蓄势
增大学生课外阅读量,是实现创新“蓄势”的重要途径。有了丰富的材料,扩大了知识面,思维才能活跃起来,才会最大可能的产生创造性思维。没有渊博的知识,就等于思维处于贫瘠的土壤,创造思维的形成便成了空中楼阁。生物知识包罗万象,老师应格外重视创设博采知识的氛围。基于此,在教学中我帮助学生在各班建立了图书角,让学生自由选择,广泛阅读,但不作硬性干涉。对于不太适合的阅读材料,与学生做认真的商榷,让学生明白此书的哪一点、哪一方面不够好,应该带有批判的观点去读。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辨别是非的能力,还初步形成了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创设教学情景,培养学生想象思维
想象思维是创造力的源动力。爱因斯坦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上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人类一旦失去想象力,创造力便随之枯竭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这一点,经常根据不同的知识点灵活点拨、拓展,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在老师讲课时,也可能有的学生把老师的话题打断,或扯的很远。但如果为了求得一时安宁而不问青红皂白,粗暴地阻止孩子,或许因此而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孩子的这些行为应积极引导,避免产生消极影响。
当然,青少年的想象力往往是面广而不深入,情节简单而不稳定,夸张性大而创造性不强。对此我们绝然不能泼冷水,而应多鼓励、多赞扬,引导他们想他人之未想,做他人之未做。
五、鼓励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朱熹语)。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是创新品质的重要方面。通过鼓励质疑,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在学习《线形动物门》之后,史培培同学提出问题:“老师,蛔虫不会被人体的消化液浸蚀,是因为体表有角质层。猪肉绦虫也生活在人的小肠内,它为什么没有被人消化?也有角质层吗?”我说:“猪肉绦虫的体表是表皮层。”“表皮层就是角质层吗?”我说:“表皮层不是角质层。”“那猪肉绦虫为什么没有被人的消化液浸蚀?”我被“将军”了,于是我们一起查阅资料。我们查到“猪肉绦虫的表皮层具有较强的抵抗宿主消化酶的作用,这可能是由于皮层细胞的分泌物能促使宿主消化道内增加淀粉酶的活性,抑制蛋白酶和脂肪酶的作用。这样虫体虽然浸没在宿主消化道的食糜中,仍然保持完整的体表,不致被宿主消化酶消化掉,并藉体表的渗透作用来吸收宿主小肠内已消化的营养物质。”她非常高兴。后来我在班上表扬了史培培同学的这种探索精神。全班同学倍受鼓舞,求知的气氛更浓了。
六、强化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
一、专研教材,把握知识要点
相对来说,美术学科与语文、数学等学科不同,没有严谨的知识体系、没有紧密的上课密度,但其知识点不容易把握,这就需要教师合理的把握“度”,良好的教授和培养学生美术知识与技巧,否则难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基于此,在新课改形势下,要想上好美术课,需要教师在教学准备阶段,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准确把握知识要点。也就是教师注意深入了解学生,如年龄、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特点,明确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注意力持久性等方面,进而合理的设置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准确把握知识点。例如某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春天的色彩》美术课的过程中,因知道学生好奇心较强,且对大自然充满兴趣,因此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用手中的画笔表现出春天美丽色彩,在此基础上,教师结合教材,确定让学生了解春天、相关优秀作品欣赏很是重要,所以教师将学生带到学校小公园中,让学生感受春天,观察蓝天、白云、绿树、小路等,从热加深学生对春天的认识,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之后将学生带回课堂,组织学生进行关于春天的绘画作品的欣赏,让学生了解“春天的美”绘画方式,鼓励学生进行“春天的美”的绘画,学生能够很自然的进行美术创作。
二、选用适合的学习方式
新课改形势下上好美术课,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来引导学生正确学习美术知识与技巧。从新课改角度来看,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作用重在组织、指导及适时参与,以便调动学生参与,鼓励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学习。而要想在美术教学中,良好的调动、鼓励、引导学生,教师最好教授学生不规则的绘画形式、绘画风格,让学生可以自行的学习、琢磨、探索、试验绘画方式、绘画步骤、绘画手法等,总结经验,收获知识,增强绘画技巧、美能力等。基于此,教师应当根据教学需要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合作式、开放式、探究式等学习方式,选择最为适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轻松、愉悦、自然的学习美术知识,最终收获知识、技巧、能力的同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因美术学科本身就不是一门“严肃”的学科,教师在美术课堂上过于严肃、刻板,那么将会大大削减学生的美术兴趣,致使学生难以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为了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在新课改背景下开展小学美术课教学,应当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情境,可以营造轻松的、自然的、愉悦的氛围,将学生带入到情境之中,调动学生良好的情绪,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当然,要想使创设情境发挥作用,则需要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注意了解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方面,结合教材,创设贴近学生的教学情境,如此可以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兴趣趋势下参与美术知识学习、思考及探索,以此来强化学生的美术知识、审美能力、审美素养。
四、鼓励艺术表现,激发艺术创造
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角去欣赏和评判。基于此,美术教师在教授学生美术课程的过程中,应当注意运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作品,激发学生的潜能,如若教师设置条条框框来限制学生,将会使学生思维固化,难以创作出有活力、有个性的美术作品。基于此,在新课改形势下,要想良好的开展美术课程教学,教师应当注意多鼓励学生,尤其是在评判学生美术作品时,应尽量放大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造美、表现美的欲望,那么学生将更加大胆的运用色彩或想象来进行美术作品创作,这对于激发学生艺术创作非常有帮助。
关键词:新课改 英语 高考题型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127-01
一直以来,教师的教育过程与教学方法是业内人士教学研究中所探讨的一个重要话题。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变,成为新课程改革中的关注点。新课改纲要提出了“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一句话,新课改需要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积极主动地学习。哲学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内因和外因。对于学生来说,形成有效学习策略的内因只能是来自有利学生本身,要让学生学会运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学习的方法。而我们教师只能为其创造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这个外部环境不能仅仅靠课改来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笔者认为更可以借助高考这根指挥棒来引导。
1 英语新课改的总目标与新课改实施中所遇到的困惑
《新标准》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根据高中学生认知能力的特点和学业发展的需求,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宽国际的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这就要求学生更要注重实际的操作,运用英语来思维。俗语说,语言与思维不可分割,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表达。学习英语而不能运用英语,这无异于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与“鹦鹉学舌”、“人云亦云”有何不同?目前,对外语人才的要求早已不是过去那种仅仅局限于看懂英文,而更注重的是能说出一口流畅的外语,能用英语熟练地思维的新型实际运用型外语人才。新的课程改革恰恰迎合了这一要求,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运用英语方面起到了培养与引导的作用。而这一好引导的关键就在于高考题型。
2 改变高考题型在新课改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2.1高考的地位决定了其在新课改实际运用中的引导作用
高考具有一定的导向性。高考仍是现阶段检测学生学业的最有效手段。高考的存在对老师们的教育教学方向和我们同学的学习目标有着无形的导向作用。不论新课改改成什么样,我们的学生目前关注的依然是高考。课改与高考相脱节,课改也就功亏一篑。所以笔者建议可以利用高考努力推进新课改,使其不断巩固与加强。
2.2高考题型的转变有利于新课改的实施
语言的学习重在运用,在我们这个不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似乎对英语的运用能力上对国人来说就具有相对的难度,毕竟,我们要给自己创造一个熟练运用这个不是母语的英语环境。我们要善于培养学生自觉运用英语的潜意识。比较高考的语文阅读与英语阅读,我们很容易发现,高考的语文阅读需要我们又语言组织能力。但是我们的英语高考阅读似乎只需要选ABC答案而训练语言的运用,省去了组织语言的能力。长此以往,我们的英语运用能力极差,在书面表达上也造成了一定的劣势,不及语文的作文来得流畅。其实,在英语的阅读理解中适量地增加一些主观表述题,哪怕开始是些简单的表述题,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到底也是个启示作用。由浅入难,由简单到复杂,慢慢引导启发我们的同学去尝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述这些理解性的题目,比如可以写一下文章的main idea,或是出些问答或是填空之类的题型。总之,通过高考来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要比给我们老师口若悬河的表述更具有权威性,利用高考的优势比给老师进行一次次课改培训来得更具有效力,更能推进新课改的实施力度与深度,对同学们而言也更具有学习效果。
2.3高考题型改革的方向
高考题型到底如何改才能更好地促进新课改?笔者以为可以从如下几点着手:
(1)加大语言组织能力题,减少选择题。我们一谈起外语题型,脑海中立马蹦出来的第一印象就是选择题占多。其实,我们可以加大我们同学们的思维主观动手题,减少我们的选择,更多的空间留给我们的同学来组织语言,就如我们学习母语一样,既有选择也有主观,锻炼了同学们的逻辑思维与语言组织能力。在我们的阅读理解中,可以穿插一些让我们同学来写的题型。如我前面提到的main idea,topic sentence,以及句子理解或是T.or F.等等
(2)增加一些英语解释题,减少语法题。在我们目前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有关对语法讲解的说法各有不同,从详细的讲解到淡化语法观点的提出,甚至现在又有了新的简化语法的说法。无论怎么说,实际上,根据我们学习母语的方法看,我们没有一个人在脱口说句子时,先考虑好什么是主语什么是定语,而是直接就无意识地把句子完整的说出来。那么,我们完全可以通过高考来培养学生脱口说英语时“忘记语法”的意识,而让学生在情不自禁中运用了语法。因此笔者以为适当减少语法题目,增加一些比如说英文解释单词含义选择或是从四个英文选项中选出画线单词在句子中的含义这种类型的题目也未尝不可。
(3)调整改错题为翻译题。翻译是一种能力,把外语当作一种工具来使用,翻译不失为一种检测的好方法,更能体现着外语实际运用的价值。翻译人才的短缺也需要我们不能不切实考虑一下这一点。改错题型在高考试卷中已经有了好多年了,是否也需要调整朝着能力运用的翻译上进行也是我们值得考虑的问题。
(4)基于上述几点,适当调整高考英语的题量。目前的题型,由于选择题较多,写的东西不是很多。若是在试卷中适当插入一些主观题型,那就需要适当调整题量了。毕竟,动笔的东西比例占多了,在此基础上,适当调整题量有助于更好地扎实考查学生的表述和运用能力。
(赤峰松山区蒙古族小学,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新课改形势下的课堂是关注人的发展富有挑战性和生成性的课堂,具有复杂性、可变性的特点,如果管理不善,势必引发课堂问题,如何防范课堂问题的产生,是新课改形势下数学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本文给出几点具体防范措施。
关键词 新课改;数学课堂;问题防范
1 防范课堂问题,要善于课堂管理
库宁在论述课堂管理时说:良好管理的关键在于运用技能技巧引导学生通力合作参与活动,就这样就会避免课堂问题的发生。这种技能、技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教师要学会共在
有效率的管理者会定期进入自己的班级,深入学生生活,缩短师生之间距离,同时课上不断扫视课堂,从而知道课堂发生了什么,也使得学生随时随地都是与他们共在的,这就使的学生能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良行为,使老师及早的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从而不致酿成大的课堂问题。
1.2 教师要学会兼顾
有效的管理者在必要时会同时做几件事。例如,高效能的教师在讲述知识的同时,会用眼睛的余光观察可能干扰教学的外来因素,或同时运用音调的高低,语气的轻重来提示那些“溜号”或“搞小动作”的学生。这样,在满足全班课堂活动的同时,兼顾了个别学生,从而避免课堂问题的发生。
2 防范课堂问题,要了解学生的心理
课堂教学始终关系着学生的心理。课堂教学中注意心理因素,研究心理规律和认知规律,对防范课堂问题,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例如新奇有趣的问题能诱发学生最大的心理注意。如讲授《圆的面积》时,首先提出谁能计算圆的面积?学生由于没有关于圆的面积计算的知识基础,个个满脸茫然,我又故意卖弄说:我能够用长方形面积来计算圆的面积。学生更是觉得神乎其神,从而唤起学生理解的迫切欲望,避免学生因对深奥的数学新知的费解而兴味索然的问题发生。同时,了解学生认知规律和认知水平也是防范课堂问题的主要方面。例如《抽屉原理》由于课题及内容都很抽象,学生缺乏认知和实践,故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这种认知上的差异,科学的设计,以减少课堂因认识差异而导致的诸如理解困难、认知不深刻或答非所问、教师在课上步履艰难等问题的发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藏一藏”“找一找”的游戏,降低了学生认知难度,增加认知基础,杜绝了课堂问题的出现。
3 防范课堂问题,要高度理解文本
文本是课堂教学的一种介质,是联系教与学的纽带。教师对文本的深刻理解是避免课堂问题的主要因素。例如《圆的认识》一课,如果教师不能深刻的理解文本,就非常容易把圆心说成圆点。从而使圆的要素与数轴的要素混淆。在教学《比》时教师如不仔细阅读,就无法理清分数、除法和比的区别与联系,不利于构建有效的知识体系,往往从认识上使学生出现混乱或孤立片面的理解及答非所问等情况。教师要避免学生认识肤浅或课堂质量偏低的问题,只有高度理解文本,领会文本的内涵,居高临下,胸贮百汇方可应用自如,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健康而和谐。
4 防范课堂问题,要注意问题的设计
江苏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魏南江说:“真正的教师是把学生点燃”。著名的小学语文教育家靳家彦也指出:“不具挑战性的课堂,没有生成性”。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与教材对话,充分考虑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首先从生活问题入手,提出要量一个轮子的周长有哪些方法?结果有的学生说用绳子缠,有的学生说用做记号在卷尺上滚一周,还有的提出其他方法。然后让学生做几个不同大小的圆纸片,让他们量一量周长,测一测直径,比一比周长和直径之间有何关系,所有的这些设计都贴近学生的追最近发展,对他们都有一定的挑战性有没有过大的难度,学生在量一量,算一算的过程中就学会了新的知识,理清了圆的直径与周长的关系,最终学会圆的周长等于C=2π r=π D,活动中学生无论是测量,还是计算,这都是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在操作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提问: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学生会顺理成章,豪不为难的解决圆周率和圆的周长等有关问题。这种问题设计则是教师在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趋势来设计的,这是教师对文本和学生的一种独特的理解。这种设计必然使学生坦然面对,欣然的接受不致茫然若失。这种科学的设计另一方面源于教师对提问要求的很好把握,科学的设计具体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
4.1 问题的价值
所谓有价值及时问题的设置要有目的,合乎教学内容。但设计教学中,有的教师总把一些简单的带有按时性的活不必动脑却可作答的问题抛给学生,只图一时热闹不利学生思维,实质上就是一种问题---一种设计的目的性不强的课堂问题。要想防范问题的发生,教师就应充分研读教材,发掘问题、巧设疑问,“于无疑处见有疑“。使这种问题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4.2 问题设计要准确
《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教师提出的问题亦应丝丝入扣,不枝不蔓,不大不空,难易适中。否则必然会导致课堂问题的发生,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前不久,一次数学公开课上,一位刚上岗的年轻教师在讲授《分数除法》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分数除法中,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大家理解吗”这类问题别说学生,就连听课的老师也非三言两语能解答清楚,由于问题过大,抽象的数学术语理解难度过大,不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其结局自然可想而知。因此,要防范这种无的放矢或空、大、难、偏的问题 课堂问题,教师必须注意以下三点:一是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从课文的重点出发,抓住重要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二是合乎学生的认知水平,难度与中等以上的学生的认识水平相符。三是抓住内容逻辑关系,使问题设置丝丝入扣。
4.3 问题的形式灵活
“活”就是教师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设计出灵活多样的问题。同样一个问题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反应是不同的。因而,提问方式也应不同,做到“活“要直问与曲问相结合,正问与反问相结合,明问与暗问相结合。
5 防范课堂问题,要有应变能力
课堂教学具有较大的不可预设性,由于教学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所以课堂上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果教师随机处理能力不够,就会使课堂问题进一步扩大化。例如教学《乘数是零的乘法》中,小学生在观察教材中王母娘娘让七仙女摘桃子的插图时,由于孩子们的注意力游离主题,注意力指向《西游记》的故事情节之中,孩子们议论纷纷,兴高采烈的谈论故事情节,是教学无法进行,这个问题如处理不妥,势必引起学生无休止的争议。但有一位有经验的教师却做出了这样的处理:“孩子们,你们看图上的王母娘娘多生气呀?你能够从图上找出原因吗?”。这一巧妙的处理,把孩子的思维引向乘数是零的乘法,避免了课堂问题的扩大化,反映出教师的应变能力和高超的处理问题技巧,因此应变能力是防范课堂问题的有效手段。教师对课堂问题的处理是直截了当还是迂回婉转,是通俗易懂还是深奥费解,是轻松顺畅顺理成章,还是艰难阻碍不得要领。因此只有掌握多种教育方法,才能处乱不惊,则其上策而为之。
一、高效英语课堂的特征
1、高效的英语课堂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初中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些内容都应该在教师的主导下进行。
2、高效的英语课堂应集密度、广度、深度为一体。首先,教师应围绕某一教学内容进行密集而又快速的活动。如果一堂课能达到充分而适当的密度,课堂气氛就会活跃起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高涨,注意力就会集中。其次,学生的活动面要广,教学所涉及的面也要广,但要在学生的接受能力范围之内。再者,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必须在学生可接受的范围内达到一定的难度。
3、高效英语课堂的教学手段应灵活多变,并且能很好地适应该堂课的教学。教学的手段是多样的,不同的班级、不同的课程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应该不同,但共同点是适应该班级的该课程。应将讲、问、做、看图片、讨论和课堂竞赛等各种手段加以综合,合理地选择使用。
4、高效的英语课堂教学目标应非常明确,并且能够基本实现。基本实现教学目标才是高效课堂的落脚点,也是评判课堂是否高效的准则之一。
二、怎样创建高效的英语课堂
要创建高效的英语课堂,就要先做好课前准备。
1、要充分了解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我们在备课时必须心中始终装着学生,善于分析学情,即学生是什么样的水平、具备了哪些知识,这节课上应该引导学生做什么、说什么,分别由谁来做、谁来说;该课之后不同的学生分别可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应该获得哪些知识――这是制定精确目标的基础。
2、从学生实际出发,精确定位教学目标。《英语课程标准》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做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这一标准是我们英语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我们每堂课所设计的目标应该是班级80%的同学可以达到的:过高,学生达不到,就会失去学习英语的信心;过低,起不到培养的作用。也就是说,目标设计要有层次,学生的水平是不同的,不可能每位同学达到相同的目标。所以,要根据不同的目标,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
3、研究教学内容,合理选用教学资源。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内容构建和课程资源开发中的重要角色,而教材只是教师自主构建和开发课堂教学资源的基础和核心。新课标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读教材并进行灵活运用,包括补充、删减、扩展和调整教学顺序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