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科学知识

小学科学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科学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科学知识

小学科学知识范文第1篇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对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科学教育只有通过生活的实践,才能够让学生将知识与实际进行紧密结合,体验生活的意义和学习的乐趣,最终实现科学的内在价值。因此老师在进行科学教育时,应当从学生所熟悉的日常生活人手,让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还应当创设更多学生熟悉的情景,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和练习的机会,以全面提升科学能力和综合素养。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进去,可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情况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情景,能够引起学生的同化和共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真正认识科学知识

比如,在讲授《磁铁的两极》一课时,首先出示一块小磁铁和一个小螺帽,这些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事物,而且很多学生都玩过,所以开始就会对课程比较感兴趣。然后老师提出问题:“我这块小磁铁可以吸住这枚小螺帽吗?”学生们都知道可以,然后老师示范一次,又换一个大螺帽:“那它能吸住大螺帽吗?”学生回答:“不能,要用大磁铁。”当学生进入到这个情景之中以后,老师就将学生向课程目标上引导:“为什么不同的磁铁吸力不同?”学生就会非常好奇,兴趣被激发,思维也打开了,有的拿出自己的磁铁来试验,最后发现不仅不同大小的磁铁吸力不同,而且同一块磁铁的不同地方吸力也不同,“哪位同学举一个生活中运用磁铁的例子?”学生们都积极举手发言,“钱包扣”“冰箱门”等,通过这个简单的情景演示,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课堂变得活跃,而且还让学生学到了真正的知识,并与生活产生了联系。

二、积极探索,感悟科学魅力

在科学教学中,学生对于内容、案例等知识的熟悉程度极大地影响着学习的效果,所以应当鼓励学生体验生活,不断接触生活中的事物,积累生活经验,最后联系到科学方法。

比如,结合学生的生活开展科学实验课,能够让他们边学习边思考生活中相似的情景,认识到科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如,要怎么样将煮熟的鸡蛋放入一个瓶口比它小的瓶子,这是通过实践证明了的,学生对这些都会非常好奇,会不断探究,寻找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改变气压让鸡蛋进人瓶取1热纾在一个杯中装满水,放上纸片,为什么倒过来水不会流出来?在冬天里墨水瓶盖拧太紧打不开怎么办?冬天如何解决道路结冰的问题?这些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随处可遇见的,而这恰好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科学的真正魅力所在。

三、联系生活,积累科学素材

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在小学的科学教材上的内容,如彩虹、滑轮、气体等都是根据生活实际情况提炼而来,它们都有着生活原型,所以应当将身边的一切资源都运用到科学之中,植根于生活,深入挖掘科学素材,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是可以走出教室,走进生活,从而在日常生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真正体会到科学生活化。

比如,在进行《声音是怎样产生》这个实验课程时,老师先让学生听各种声音,然后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各种声音,最后提出问题:“声音是怎么产生的?”“不同事物的声音有什么不同?”等,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运用身边的一切工具来制造声音,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情况,模拟各种动物的声音,最后让学生明白声音是震动发出的,并且它们之间有很多的区别,包括音量、音色等各方面,声音的传播必须要有媒介,而且速度是不一样的。最后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作业,让学生在下课之余或在家里的时候,思考身边的物体都是否能发音,不同的力度、不同敲击物等所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差别。这些都是学生生活中的东西,然而通过课堂学习却挖掘出了无数的科学知识。

四、加强实践,提升运用能力

科学绝不仅仅是来源于生活而成了纯粹的理论和书面知识,这些知识更应该被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学以致用才能够体现科学的精髓和真正价值。因此必须加强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用科学的眼光和思维看待周围的事物,并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比如,在学习《导体与绝缘体》的时候,要让学生知道它们的概念和具体作用,并在课堂上让学生学习运用,给学生电阻、电线、小灯泡、导体和绝缘体等资源,引导学生运用导体使灯泡正常使用,用绝缘体让灯光熄灭,最后给学生举例我们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铁丝、铝丝、湿棒等都是导体,所以在实际中不能拿着它们去碰电,而胶、干竹棒等是绝缘体,“如果有同学触电了,怎么办?”学生会知道不能用手去拉,而要想办法先断电源,然后再用干棍或者胶棒去拨开电线,而且要将电线用胶布缠好。这不仅让学生学到理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运用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小学科学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师;专业素养;教学质量

一、浅析小学科学教师教学素养现状

在素质教育得到大力推行的现阶段,我国对于小学基础教育质量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而小学生科学教学作为小学生基础教育的重要部分,其教学质量的提升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但由于多年小学科学教育搁置造成的弊病,使目前多数小学中的科学教师无法做到专业教学,这是造成小学科学教学质量一直得不到有效提升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对现今的小学科学教师展开有效的培训,提升其自身的专业修养以及科学素养,便成为改善教学质量工作中的重要部分。

二、提升小学科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具体措施

鉴于小学科学教育的基础性以及入门性,这使小学的科学教学不需要教师具备过高的科学水准,而这一特点也为目前教师的素养提升工作打开了方便之门。笔者认为,对于小学科学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可以以集中培训、组织学习的方式开展,具体的施行措施主要有以下两点:

1.对教师开展基础性科学知识的认识性培训

该培训的教学内容应以经典的科学哲学思想为教学基础,同时结合实际的课堂教学案例,使得培训更具针对性和实践性。对于教师的科学认识的意识培养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教师对科学的实质有了一个深刻的把握,小学科学教师才可以有效地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科学教学配备足够的科学知识和教学技能。

2.对于小学科学教师的科学素养培训还可以通过讲座、网络授课、技能培训等形式展开

而以上培训方式的确定与施行必须符合素质教育中对于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的要求,同时有针对性地展开培训,务必使受培训的教师学习到具有真正实践性的科学教学技能。

综上所述,若要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对于科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培训与提升是必不可少的。在确定了具体的培训措施之后,如何促进这类措施的有效落实亦是教学质量提升工作的重要内容,需要教育部门的有效监督以及小学科学教师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小学科学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目标;制定;落实

前言

课程的不断改进和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使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树立了强烈的目标意识,也就是说,教师会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来大概的对教案进行设计,但是在实际的目标制定和落实环节仍然出现了较多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主要包括目标制定环节较为多余,目标的制定脱离实际情况等,这就需要结合教学目标的主要涵义,来完整的对小学科学教学目标进行制定和落实。

一、教学目标的涵义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教学目标主要指的是教学活动实施的主要方向和想要达成的教学效果,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最终归宿,在本质上与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有着较多的共同之处,一般情况下,可以将教学目标分为课程目标、课堂教学目标和学生教学目标等三个环节,而在这样的三个环节当中,又包含了不一样的内容。针对小学科学教学的目标来说,其中主要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学生的情感价值等方面。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同时还能保证教学效果的整体质量,是目前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育中所需要关注的主要内容。

二、小学教学“三维”教学目标的制定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当中的主要内容,而教学目标的制定则是教学目标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维教学目标是一种新型的课程理念,与传统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是,在对三维教学目标进行制定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和学生的整体情感态度,不能采用一种学生与教师相互对立的二元思维模式,强调以一种综合的思维方式来对教学目标进行制定。在实际制定的过程中,首先需要确定知识能力目标,也就是需要根据教材的主要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来使学生能够获得相应的知识和能力。另外是过程和方法,主要强调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视,而不是只看重教学结果。最后是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这一方面主要是需要在对教学目标进行制定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整体价值观和情感导向来进行,保证教学目标能够对学生进行合适的引导。

三、小学科学“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

1、从兴趣入手。要想完整的落实教学目标,首先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在小学阶段,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很多,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对学生进行合适的引导,使学习兴趣变成学习动力,以此来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2、实验探究中构建知识体系。小学科学教学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这就需要教师在相应理论知识的支持下,结合学校中的资源和设备,进行实验教学,学生在实际的动手操作过程中,能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通过实践和理论的相互结合,能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3、合理利用多媒体资源,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小学科学教学属于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学生对其中所要学习的主要知识可能会显得较为迷茫,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和相应的教学资源,使一些较为抽象的模型和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同时可以引进大量的资料信息,扩展学生的事业,提高学生的综合科学素养,以此来提高教学的整体效果。4、适时引导提升学生创造能力。在目前的教育改革中,比较重视学生的创造能力,而教师在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制定之后,需要结合目标的实际内容和整体过程,来对学生的创造能力进行引导和提升,在这样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创造能力的引导需要建立在一定科学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应该对学生学习目标进行合理把握的基础上,来对其创造能力进行引导。5、关注异样声音,培养科学精神。在小学学习阶段,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对于一些新鲜的知识总会有一些不一样的声音,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阶段当中,可能会提出相应的质疑,而这样的质疑正是科学教学当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不能对这样的质疑声音进行约束,而是需要在进行完整听取之后,结合实际情况来对学生进行解惑,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总结:小学科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在对其目标进行制定和落实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和教材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从知识技能和学生情感等方面出发,并且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的创造力和兴趣爱好的引导和培养,这样才能有效的落实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杨宁赞,乐滢滢.课堂教学的“脉络节点”你找准了吗——浅谈小学科学教学环节目标的落实[J].吉林教育:综合,2014(2):67-68.

小学科学知识范文第4篇

(一)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精神。

小学科学是在自然的基础上,更全面、更科学地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究科学真谛的能力的一门学科。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而探究依靠的是引导学生经历和寻找得出结论的过程。在过程中吸取知识,在探究中收获生活的乐趣。

首先需要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要在班级里形成问“为什么”的风气。教师不应该对学生提出表现出冷漠和厌烦。反而应该鼓励和提倡学生提问的风气。有自己不了解或无法解答的问题不应该回避,而应该查阅相关资料和咨询有关人士给学生一个满意的答案。并对学生的探索和寻疑给予鼓励和表扬。从而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和探索精神。同时也应该鼓励学生一旦有新问题,通过自己查阅资料和咨询父母等获得答案,而且可以鼓励学生之间的互相探讨和学习。

其次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的大胆想象。而不应该不分什么情况对学生的想法给予一概的否定。不管学生的想法是否合理,首先应该对其勇于创新的表现给以嘉奖。如果学生的想法不切实际,应该适当给以引导和规范。鼓励学生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提出猜想和假设,结合自身经验提出新问题,新想法。

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的鼓励和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由于年龄、生活经历等因素的限制,有时候的想法比较荒诞幼稚。但是教师不应该从成人的视角探究学生的问题。而应该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并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给予引导和教育。不能像旧的教学方式一样一味的否定学生的错误想法,遵照唯一的标准答案。

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增加实验和观察环节。让学生从亲身体会中学习,体验自我发现的乐趣。将快乐融入进教学之中。比如学习昆虫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到森林、农田等地,实地观察昆虫,制作标本。甚至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饲养蚕,然后通过自己的亲身观察,填写实验报告。同时,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数据搜集。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能力。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课堂。通过学生和自然地亲密接触,领悟到科学其实无处不在的真理。但是这一环节教师应该注意保证学生的安全。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将知识应用于现实

单纯的观察和模仿是不够的。学生应该学会独立的分析和思考的能力。对科学原理和现象的分析和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在学生往后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上产生良性效果。教师不应该包办学生的学习。在鼓励其创新的同时,更应该尊重其独立自主的能力。我们的课堂上不应该出现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和记的现象。教师应该打破这一老套的教学模式。单纯的念教科书的模式已经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动力。当务之急是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科学。并能够灵活运用课堂知识,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将知识带进实践当中。

其次应该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是一门很注重实践的学科。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求知欲很强的孩子。不能用知识的条条框框束缚住学生的思想。放开手在学生亲身体验科学和探索的乐趣。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创新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信息化技术已经普遍应用在了日常的教学之中。教师特别是中年教师应该加强在“多媒体教学”上的功力。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课件、电影等手段辅助教学。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吸收和理解。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好处之一就是使教学过程不再枯燥乏味,更加生动和活泼。比如在讲解动物生殖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找来相关的纪录片等影像资料,让学生观摩学习,从而使学生对相关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刻的印象。

其次,教师应该加强课堂中的互动环节。留给学生更多思考和提问的时间。使课堂氛围不再那么枯燥。让学生在快乐中参与课堂的教学环节。课堂不单单是属于教师的,更是属于学生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参与教学环节的权利。让学生参加课堂讨论。甚至可以以辩论赛的形式或科普讲座的形式进行研究探讨。

教师还可以灵活运用“合作性学习‘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到课堂教学和课后探究环节。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配合和写作的能力。而且通过这种形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增进同学间的友谊。但是要注意的是,教师在组内成员任务的分配和组长的选择上应该多加引导。使学生能发挥各自的优势。最好能实行组长轮流制。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组内的管理,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锻炼学生独立探索的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该秉持多样化的方针,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灵活采用不同的授课方法。比如;联想引导法、情境设置法、对照引导法、实验引导法等。

小学科学知识范文第5篇

一、研究缘起

科学本质观的重要性是随着科学事业的发展和科学教育目标的转变而日渐明晰的,近年来培养学生发展对科学本质的了解,已成为科学教育界一致认同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我国新课改的背景下,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程度如何?为此,我们在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份小学生科学本质观现状的调查问卷,调查乌鲁木齐市重点小学小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情况,为科学本质教育进一步进入我国科学课程和教学中提供一些实证材料。

二、调查过程

1、研究目标

了解乌鲁木齐小学科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情况。

2.调查对象

本研究以问卷法为主,辅以访谈法。所采用的研究工具有自编的“小学生科学本质观调查问卷”,针对小学科学普遍不受重视的情况,我们选取科学课程开设良好、领导重视、教师专职的乌鲁木齐市重点小学的五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班级进行问卷发放。

3、调查工具

本研究调查问卷的设计参考了美国科学促进协会在《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一书中对科学本质的阐述,书中将科学本质观概括为以下三个基本维度:(1)科学知识的本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科学观是可变的、科学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2)科学探索的本质――科学讲究证据、科学是逻辑与想想象相结合的产物、科学作解释和预测、科学试图确定和避免偏见、科学反对权威;(3)科学事业的本质――科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科学被分成专门领域并在不同情况下进行研究、科学研究中存在着普遍的伦理原则、科学家既作为专家又作为公民参加公共事务。在此基础上,从中选取部分观念,并借鉴已有问卷的设计思路,针对小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的特点,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点式量表,自编而成初测问卷。根据科学课程标准中的教育教学目标要求,经多次走访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小学科学教师,最终整套问卷由提示语、学生基本信息说明和25道主体选择题组成。(见附录)

本研究所编制的学生科学本质观调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Cronbach's Alpha值达到0.850,该问卷的可信度比较高,该问卷的内容效度可靠,能有效地测试学生的科学本质观。

4.问卷分析

本研究正式问卷形成后,我们在乌鲁木齐市四所重点小学随机抽取950 名小学生进行施测,回收问卷916 份,回收率96.42%,其中有效问卷869 份,有效回收率为94.87%。我们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对收回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科学知识的本质认识

从表1 可以看出,学生在对科学知识本质的认同度中,对科学知识的累积性、公开性、重复性、局限性具有较高的认同度,依次为87.14%、79.13%、76.22%、70.58%。

在科学知识具有累积性的题目中:“6、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不断变化着的,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选择肯定答案的学生比例为87.14%,说明他们对通过科学课程中有关地球科学认识历史的学习,认识到科学知识的累积性持;科学课程中相关知识的学习,对科学知识本质的认识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见表1 科学知识本质认识调查)

而在对科学知识的认识性和相对性上认同度不高,分别为54.52%和57.14%。对科学知识的认识性题目(举例)中:“1、利用科学知识能够探索未知的大自然”科学知识的相对性题目:“5、科学就是书本上的知识,是一些一成不变的东西”, 在这两道题目中赞同与反对的人数几乎各占一半,这说明我们的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学到的科学就是书本的内容,科学知识仅仅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对于未知自然界的探索作用不太清楚,可能与学生的城市生活背景有关。

(二)科学探究的本质

由表2 发现学生科学探究的本质七个构成因素中持肯定态度所占的比例最高为77.62%,最低为19.97%,这些数据说明学生对科学探究本质的认同度差异比较大。

在科学探究的创造性上认同度最高,达到77.62%。题目举例:“15我相信每个人只要仔细观察,就常常会有新奇的发现;16我知道可以利用实验的方法去试试看所产生的新的想法;17我觉得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工作性质一样,都需要想象力和创造力”。这说明小学生通过科学探究式的学习,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探究的过程中可以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可以提出问题,进行猜想需要思维的发展,需要创造力。(见表2 科学探索本质认识调查)

特别是在对科学探索非固定性的调查中采用反向设问的题目,出学生认同比率为19.97%,说明学生能认同科学探索非固定性的比率达80.03%。题目举例:“4“雨是怎样形成的”同学们的认识是一样的;8在做实验时只要按照书上的步骤,就一定可以得到书上的结论;20我认为科学探究有固定的要求、步骤和方法”。这表明学生可以正确的认识到科学探究方法的多样性、科学探究结果的多样性,科学探究解释的复杂性。

科学探究的预见性认同度最低,达37.72%。题目举例“19科学家能够预测天气的变化。”这表明学生对科学家天气变化的复杂性有一定的认识,忽略了科学可以对天气变化进行一定预测的事实。

(三)科学事业的认识

从表3 所显示的数据上看,学生对科学事业本质的认同度最高。

在“科学与社会”方面,学生持赞同态度的比例为93.73%,题目举例:“23 汽车这一发明,虽然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方便,但也造成了空气污染”这说明学生认识到了科学与社会的关系,一方面科学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还可能带来危害,对科学的社会功能有着更客观、更积极的认识。

在“科学家身份”中,赞成所占比例为81.04%,题目举例:“24科学家能利用科学知识为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表明学生心目中的科学家是贴近生活的,能为大家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在“科学与道德”方面,有89.30%的同学持肯定的态度,题目举例:“25我认为在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要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说明大多数学生都明白在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需要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见表3 科学事业本质认识调查)

四、结论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小学生对于科学本质不同维度的认同度差异很大,对科学事业的认同度最高.

(2)小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科学知识的累积性、公开性、重复性、局限性认同度较高,科学知识的认识性、相对性认认同度不高。

(3)小学生对科学探究本质的认同度差异很大,对科学探究的非固定性、创造性认同度最高,预见性认同度最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