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档案管理专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专业档案的特点
专业档案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组织,在某一专业职能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比较稳定的文种和记录目的的档案。具有专业性强、独立性与现行性强以及动态性强的特点。专业档案不仅形成规律、内容性质有明显的专业性,文件名称、格式、整理方法等也有其专业特点,同时其作用范围、作用对象和作用时效也有特定的专业局限性;是专业职能活动的必要管理工具和解决问题的手段,具有突出的现实使用价值,可以相对独立地支撑有关专业活动,且工作查考期长,查考的实时性、连续性要求高,往往作为立档单位全宗内相对独立的部分由形成部门保管和使用;记录的数据和信息需要同记录对象的现实情况保持动态一致,随着记录对象的变化随时补充和变更记录,直至对象的消亡。这也是部分专业档案需要由形成部门相对独立地保管和使用的重要原因。
(二)区县专业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006年北京市西城区档案局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区属44个立档单位专业档案的形成、整理、保管、利用及归属流向情况进行了调查。经统计汇总,44个立档单位分别由其所属的217个专业科室(所属单位)形成各类专业档案378种(文种)。根据全区各类专业档案不同的整理、保管单位统计,2004至2006年这三年中,平均每年形成专业档案129316卷、1228680件、42355袋、14017盒、778箱。这些专业档案由各单位综合档案室统一保管的有180种、由专业档案室保管的有40种、由形成科室自行保管的有158种。从整理方法上看,这些专业档案按记录对象(事项、单位、户、人)整理的有223种,按时段整理的有138种,按其他特征整理的有17种,其中整理后需要随时增减内容的有47种。整理后,编制纸质档案目录的有304种、编制电子目录的有91种、未编制档案目录的有58种。这些专业档案中,有查阅控制规定的有324种,仅对当事人提供利用的有92种,能够提供社会公众利用的只有14种。这些专业档案中,没有具体规定归属流向的有256种,档案从未销毁的有367种。
由于是首次对专业档案作较大范围的调查,以上调查数据和情况不尽准确,但可以看出,当前专业档案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形成量大而保管空间不足。由于档案的归属流向不确定,销毁期限不明确,造成档案只有进口没有出口,档案存储空间严重不足。其中劳动和社会保障、法院、检察院、工商、城管监察等系统尤为突出。
2、整理、编目的规范化程度低。很多专业档案的整理、编目方法是立档单位或形成科室根据专业特点和基础条件自行设计的,采用的档案装具也各行其是,一旦需要向上级档案馆移交,立档单位和档案馆都必将面临巨大的工作量,难度可想而知。
3、归属流向和接收范围模糊。这是区县档案管理部门长期以来感到困惑和棘手的问题。一方面,由于专业档案自身特点,立档单位往往不能将专业档案随文书档案一同向档案馆移交。另一方面,许多专业档案的归属流向问题并无明确、具体的规定。如设在区县由市主管部门垂直管理的各职能局(分局),其文书档案一般按规定向区县档案馆移交,其专业档案则按专业实行统一管理,由市各业务主管部门监督指导。
4:规范和标准工作滞后。在44个立档单位中,没有制定规范或标准的占38%。其中,许多规范和标准或由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单独制定,或由立档单位、形成科室自行制定。在没有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联合制定管理规范和标准的情况下,区县档案部门无法对专业档案管理进行有效的监督、指导和服务,并得到立档单位的认可。
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专业档案的数量和内容伴随着经济、社会的改革与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和变化,缺乏成熟的管理经验;二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与各专业主管部门协调不够,对专业档案的条块交错管理存在缺位、错位或越位现象;三是缺乏对专业档案归属流向的总体设计,导致专业档案管理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无序。
二、关于区县专业档案归属流向的分析
(一)归属流向面临的问题
1、改革开放以来,区县属机关、单位各类专业档案大量涌现,而档案归属与流向的有关规定不明确、不具体或原来的规定不符合基层业务工作实际,导致各类专业档案大量积存在形成单位,只有进口没有出口。一方面,给形成单位的档案管理以至业务工作造成很大困难。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区县综合档案馆馆藏结构的丰富与优化。
2、部分区县行政机关隶属关系发生变化,由隶属区县政府转为由市业务主管部门垂直管理,而档案的归属流向尚未重新明确。目前,这些机关形成的文书档案,区县档案馆一般仍按过去的规定接收,形成机关也比较配合。而对于各类专业档案在垂直管理前就未随文书档案向区县档案馆移交,垂直管理后其归属流向问题更加突出。目前一些市级专业主管部门已经设立或正在酝酿部门档案馆,其档案接收范围是否涉及区县档案资源尚不明确。“属于地方和上级主管部门双重领导的单位形成的以反映地方某项事业或建设活动为主的档案”应纳入地方综合档案馆收集范围的规定,一直以来并未得到较好的贯彻实施,在新的形势下实施将更加困难。
3、随着一些地方整合国家档案资源以及综合档案馆与若干专业档案馆的合并,区县专业档案归属流向的调整和区县综合档案馆接收档案范围的界定有了新的可能。然而,各类档案资源是一律按区县行政区划整合,还是分门别类按不同级别行政区划整合,至少在大城市的核心功能区及城市功能拓展区,需要从国家档案资源配置的全局出发,合理设计、科学规划和审慎决策。
(二)设计专业档案归属流向的原则
规划区县专业档案的归属与流向要在遵循“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利用”的基本原则和“重点发展原有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根据需要适当建立部门档案馆,把国家档案馆网建设成为结构合理、分工明确、关系协调、管理科学、具有安全保管与充分开发档案信息能力、为社各方面提供优质服务的有机整体”的档案馆设置与布局原则基础上,遵循以下具体原则。
1、明确档案的终极归属,维护国家记忆
区县档案馆作为国家长久保管档案的基地,承担维护本行政区各项事业历史真实面貌的职能,自然也是各类具有长远保存价值档案的终极归宿。市级专业档案馆是收集、管理某一领域或特殊载体档案的国家档案馆,具有终极保管某一领域档案的职能,可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或特大城市根据需要设置。部门档案馆是各专业主管部门为收集、管理本部门及直属单位有关档案、资料的档案馆,是国家档案馆网布局的组成部分,可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或特大城市根据需要在形成专门业务或科技档案数量大的专业主管部门设置。按照国家现行规定,
部门档案馆中记录党政领导和行政管理活动的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档案,保存50年后应向各级综合档案馆移交。部门档案馆是档案的过渡性保管机构,不是永久保存档案的最终归宿。
当前,针对各类专业档案大量涌现以及专业档案在形成、保管、利用上的特点,应合理规划我市的档案馆网布局,建立一批专门档案馆和部门档案馆,规范各类档案的归属与流向,明确各类档案的终极归属及过渡性保管职责,促进全市国家档案资源的整体建设和管理。
2、创新专业档案管理体制,服务现实工作
专业档案数量庞大、类型复杂、分布广泛,具有专业性、独立性、动态性和现实工具性强的特点。应根据专业档案形成、保管、利用上的特点和业务部门的实际工作需要,建立多层次、多模式管理的新格局,以适应各类专业档案管理与建设的需要,更好地为现实工作服务。
(1)由专业档案形成科室保管的模式。对于独立性、动态性、现实工具性都比较强的专业档案,可以在档案形成之后,由形成科室管理和控制,以维系专业工作的正常进行。形成科室应承担积累、整理、编目、保管、到期鉴定和处置的任务,并承担将其中已失去现实管理工具功能、需要作为历史记录长久保存的档案向单位综合档案室或通过综合档案室向档案馆移交的职责,接受本区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
(2)由专业档案形成单位的专业档案室或专业文件管理中心保管的模式。对于形成数量大,增幅快,整理、鉴定和利用方式特殊,必须由专业人员直接控制和使用的专业档案,可以成立专业档案室或专业文件管理中心,实施过渡性和集约化保管。
(3)由专业档案形成单位综合档案室统一保管的模式。根据归档、整理、编目、鉴定和利用的特点,可以随同文书档案一并管理的专业档案,应纳入本单位综合档案室统一保管,随同文书档案定期向档案馆移交。
(4)由市级专业主管部门的专业档案管理中心或部门档案馆保管的模式。对于市级专业主管部门需要按行业整合的专业档案特别是垂直管理单位的专业档案,可以按照规定向专业主管部门的专业档案管理中心或部门档案馆集中,实施过渡性和集约化管理。市级专业档案管理中心和部门档案馆应具备安全保管和充分开发档案信息的条件和能力,承担向社会提供档案利用的职责,保证本行业专业性活动以及专门用户群体利用档案的需要。
建立多层次、多模式的专业档案管理体制,是为了扭转当前专业档案管理工作出现的无序状况,更好地服务于现实工作,发挥专业档案对于形成者的突出作用、对于利用者的定向作用和为科研、决策服务的整体效应。各个管理层次及各类管理模式的具体确定,应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专业主管部门做出统一规定。同时,无论是采取哪种模式,都应接受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并按规定向综合档案馆移交记录党政领导和行政管理活动的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档案。
3、按地域整合与按行业整合并举,方便社会利用
实施档案资源整合是强化档案集中统一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能和方便社会各方面利用档案的有效措施。档案资源整合既可以按地域整合,也可以按行业整合。对于特大城市而言,城市基础设施、公用事业以及一些需要垂直管理的专业性工作,往往不是按区县行政区划来设置和管理的。对于这些行业形成的档案资源应当首先按照专业管理的需要进行行业性整合,而后再按照维护国家历史记忆的需要向同级综合档案馆整合。区县档案馆主要应整合本区县行政区划内具有行政隶属关系的立档单位及其所属部门的档案资源和按区县行政区划管理与建设的其他各类国家档案资源。
随着国家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全国性和全市性纵向管理系统。为加强本行业、本系统管理的需要,纵向系统的档案资源整合应运而生,专业主管部门的行业性档案管理机构也将随之得到强化和发展。面对档案资源整合新的发展趋势,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协调各专业主管部门,更新档案管理理念,排除部门利益纷争,共同站在加强国家档案资源整体建设的高度,对各级各类专业档案资源的归属与流向进行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
三、加强专业档案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对专业档案监督管理的建议
1、定期开展档案资源普查。由国家或市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档案统计年报之外,定期(如5年或10年)组织各级档案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开展对专业档案资源的全面普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专业档案资源管理与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普查应着重了解各类专业档案形成、整理、保管、利用以及归属流向的情况。普查项目应尽可能详细、具体,如形成情况应了解每类专业档案的具体文种、形成部门、年均形成数量、现有数量等;整理情况应了解整理特征、所用装具、如何编目、整理归档后是否需要动态管理等;保管情况应了解专业档案库房设置、保管条件、管理机构及人员等;利用情况应了解利用对象的控制、利用方式及利用时效的特点等;归属流向应了解各类专业档案有无归属流向的具体规定、专门档案馆或部门档案馆设置情况、有无销毁到期档案的具体规定或处置办法等;监督指导关系应了解档案管理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在哪些管理环节存在缺位、错位并广泛征集形成部门的意见、建议。只有搞好普查,全面、深入地把握情况,才能科学合理地制定专业档案建设规划和管理措施。
2、切实加强对专业档案的监督管理。专业档案管理是各行业、各部门文件与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和社会的重要信息资源。面对数量庞大、类型复杂、分布广泛的专业档案,必须站在国家档案资源建设的高度,从管理体制、规范标准等方面,按照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充分考虑专业档案的特点,切实加强对专业档案资源的管理与建设。
要针对各类专业档案管理的缺位、错位、越位问题,全面梳理各级档案部门与专业主管部门、综合档案馆与专业档案馆、监督指导机关与档案形成部门的职责分工,形成覆盖完整、分工明确、制度健全、密切协调、共同管理的管理体制。要依法健全、完善专业档案管理的政策、法规、规范、标准,推进各类专业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维护专业档案的连续性和整体性,有效地支持专业活动的正常开展,积极发挥专业档案的社会作用。要在继承专业档案管理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注重制度创新,根据各类专业档案形成、保管、利用的新情况、新特点,创新管理理念和模式,既要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维护档案完整与安全、方便社会各方面利用的原则,又要尊重专业档案的自身属性和特点,创造有利于各类专业档案资源建设、管理、利用的新形式。当前加强专业档案管理的重点是要从国家档案资源建设的全局出发,协调各方面关系,全面梳理各类专业档案的归属与流向,落实市、区、县档案局(馆)和专业主管部门监督、指导、接收专业档案的职责和档案形成部门积累、整理、移交专业档案的职责,推动各类专业档案管理活动的有序开展。
(二)关于专业档案归属流向的建议
以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为主、专业档案馆和部门档案馆(档案管理中心)为辅,健全、完善我市档案馆网布局,合理设计、统一规划全市专业档案资源的归属与流向。从全市档案事业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的层面,构建“结构合理、分工明确、关系协调、管理科学、具有安全保管与充分开发档案信息的能力、为社会各方面提供优质服务”的档案馆群,形成各类国家档案资源建设协调发展的格局。
1、设立若干专业档案馆
专业档案馆是按专业设置的,收集和永久保管特定领域或者特殊载体档案,并向社会提供利用的档案保管机构。《全国档案馆设置与布局方案》规定,省(自冶区、直辖市)以及计划单列市、特大城市设置哪些专门档案馆,按照重点加强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的原则,由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统筹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家档案局备案。
目前,我市设置的城市建设档案馆,是收集、管理和永久保存城市规划、建设有关档案的专业档案馆。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立若干专业档案馆,收集、管理和永久保存特定领域或者特殊载体的档案,以加强专业档案的管理与建设。
2、设立若干部门档案馆(档案管理中心)
部门档案馆是专业主管部门所属的,收集、管理本部门及其直属机构档案的档案馆。《全国档案馆设置与布局方案》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计划单列市、特大城市的有关专业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设馆的,由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按照重点加强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的原则,统筹规划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目前,我市设有国家安全局档案馆,收集并永久管理本部门及直属单位形成的档案。《北京市档案馆设置和布局方案》规定,市高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检察院、公安局可以设置本部门档案馆,收集管理本部门及其直属单位形成的档案。其中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档案,在本部门档案馆保存50年后向市档案馆移交。某些形成专门业务和科学技术档案数量大的市专业主管部门,可以成立本部门档案馆,收集管理本部门及其直属单位形成的有关档案和资料,但其在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能活动中形成的党政领导和行政管理等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档案,按规定向市档案馆移交。
可以考虑设立市公、检、法部门档案馆,并在其他实行垂直管理的市专业主管部门,如工商行政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土资源管理局等部门,设立部门档案馆,收集、管理本部门及其直属单位形成的有关档案和资料,以及由所属区县分局形成的需要按行业整合的专业档案。其所属的各区县分局在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能活动中形成的党政领导和行政管理等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文书档案,仍按原规定向区县综合档案馆移交。
3、在区县专业主管部门设立专业档案管理中心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档案制度;内驱力
在如何加快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如何提高专业指导作用等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的背景下,教师成长档案以其详实、生动的信息优势架起了指导者与被指导者之间、教师同伴之间沟通的桥梁。
一、创新教师成长档案管理,激发教师发展内驱力
我们为了使每位教师了解自己专业成长的历程,增强教师自我反思、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改变以往计划与实际工作脱离,只关注几个骨干教师发展的普遍现象,实施全新的成长挡案管理模式,以加快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
1.起步阶段
首先,园领导通过与每位教师面对面细致地分析与交流,对每位教师各自的特点有了详细的了解;其次幼儿园通过自主申报与园方推荐相结合的方式,确立了胜任型、特长型、骨干型三个板块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
2.实践措施
每学年初,每位教师根据各自选定的发展体系,结合幼儿园常规工作与特色工作内容,制订每学年的短期发展计划。计划内容包括目标、措施、预期成果三方面。在园领导有针对性的引导下,每位教师根据计划扎实地实施,并及时做好相关资料积累。
二、明确成长档案目标,促进个性与特色协调发展
在确立了胜任型、特长型、骨干型三个板块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后,每位教师制订的每学年个人发展计划更符合自身的发展特点了,目标具体细致,措施扎实有效,成果追求不功利。每位教师把“走好每步,积累点滴”深入心中。
三、交流分享成长档案,满足教师发展新需求
1.进一步满足教师个人的专业期待
在教师成长档案中,汇集的是教师自己的一系列作品样本,它提供了教师进步的信息,展示了教师的成就。教师在回顾自己的工作历程、展示成就和体验成功的同时,就会产生自豪感和自信心,明确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激发内在的潜能,从而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2.进一步拓展教师多元的学习信息
每个年龄段的教师都有各自的优势:老教师的敬业与奉献;中年教师的干练与经验;年轻教师的创新与无畏……这些都可以通过教师参阅和了解同事的成长档案后而感受到,并在感受的同时激发互相学习的愿望。
3.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反思能力
教师经常整理和检视自己的成长档案,能促使自己不断思考自己的进步过程和方法。教师自我反思能力的提高,将有利于教师在预料自己教学行为后果的基础上作出明智的决策和及时的调整,有利于克服困扰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从而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如,“学习与反思”版面,对于特长型与骨干型教师来说,指向的是活动观摩记录与反思、聆听讲座与随想等内容。
综上所述,教师成长档案就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记录,它记录着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的收获与困惑、感悟与感动、技能与情感、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一个教师成长档案就是一段教师成长历程的缩影。教师成长档案就是教师“工作和思想的博物馆”,展示着他们的成果、经历和梦想。实践证明,科学管理教师成长档案是促进教师队伍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从而达到提高保教质量,加快幼儿园发展的目的。
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而我国的经济工作重点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努力采取社会主义的制度来构建起和谐的社会。主要内容以扩大群众的就业面,不断完善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根据广大人民群众实际发展情况进行补贴的发放,以促进我国社会事业的持久发展。但是,根据目前社会的形式看来,我国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体系的专业档案存在严重的管理问题,使得管理工作难度不断加重。
2我国劳动就业的档案管理现状
劳动就业的专业档案是指在各行政部门、事业单位、相关企业等人才资源的管理实施就业管理;并且积极维护职员权益,统计其个人信息,从而形成专业的人才档案。但是,目前劳动就业的档案管理依旧存在较多的问题,比如原有的国有企业以及事业单位等企业或单位因自身原因而出现改制、破产,导致职员的个人信息泄露,导致人才流失。而其他外资企业以及私营企业则大量流入人才,企业对这些职员的个人档案进行更新管理的同时,由于档案数量不但增加,所以这类企业务必创新其管理模式。同时,各档案的管理中也出现了管理设施差,档案的监管力度不足,导致劳动就业人员的个人档案内容有所缺失,而档案转交的手续缺乏全面性也是现在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另外,由于受到地域因素与经济影响,我国农村地区对于劳动就业档案管理与城市有加强农村档案管理,对农民工劳动就业的专业档案实施全面管理。农村地区劳动人员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大部分农民工并没有意识到个人档案管理的必要性,对于企业的要求填制的档案缺乏重视。此外,农村劳动人口的流动性非常大,加之文化程度偏低,导致农村地区的劳动就业档案管理难度较大,也使得这部分劳动人员的经济受到影响。所以,针对目前前农村地区劳动就业的档案管理问题,农村劳动者档案管理部门需要及时向上级单位或政府上报此现状,积极建立农村地区的劳动者资源档案以及输出劳动力的档案等,同时将这些档案汇总、分类进行管理。
3社保体系的专业档案问题
3.1社会保险专业档案
社会保险属于社保体系的一个部分,其内容包括了医疗保险以及生育保险、养老保险等等。目前,我国的上述保险种类购买数量日益增加,而档案资料内容也越来越庞大,面对此种情况,相关管理部门已经出现管理失衡的局面,而各规章制度表面存在,实际上社保部门的档案管理人员对于工作也越来越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导致档案缺失、楼当等问题,使人们切身利益受创。
3.2社会救助专业档案
社会救助的体系包括了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事业、社会救助。该体系的专业档案是指民政部门将社会中的各类救助事情的处理过程制作为档案。随着社会进步,这类档案也不断得以完善,但同时也向管理者提出更严格的要求。民政部门在社会救助档案管理方面还欠缺建设,整体的工作水平不够高,所以针对此点,相关部门需要积极推崇城乡社会救助建设,提升管理水平,稳定社会发展。
4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体系的专业档案管理措施
(1)建立乡镇级别的社会救助管理机构,并且不断完善其管理制度,同时也对救助群体的综合档案及个人档案进行及时更新完善。同时积极采取先进的信息技术提升社会救助机构的管理效率及水平,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准确采集救助群体的信息资料,通过更新及时管理,实现系统信息与文本档案一致的效果。(2)对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体系的管理,建立良好的分级制度,对那些精减退职、“三无人员”的老职工实施特殊的民政救济救助。在此之前需要对对象减员的情况进行充分了解与掌握,通过制定出一套半年定期进行复审的制度加以严格管理。对于一些收入变化不大以及收入来源明确的低保人员,按照季度采取定期复审的制度进行管理;对于收入变化幅度较大、来源不定的低保人员,不仅制定按照季度定期实施复审的制度,而且必要之时可以随时复审。对于人户分离的家庭采取双重管理的制度,简单来说就是如果救助人员的居住地址和户籍所在地不同,则这两个地区的社会救助管理机构均可以对救助人员实施管理,由该人员的户籍所在地相关机构为其发放救助资金,而其实际居住地区则需要积极协助,将该位救助人员的入户调查以及复审、组织公益、张榜公布等工作做好。(3)对救助人员的收入建立一套实时检核的机制,此收入的查核可以通过入行业评估、户调查以及个人申报、部门协同、邻里走访等方法进行,值得注意的是,对救助人员的这一系列查核结果需要建立公开信息的机制。具体为:基层的社保事务管理部门定期对社会公众公开救助信息资料,以接受社会的监督。另外,还要根据社会的反映,及时调整救助有误的人员,进而增加社保工作的合理性与透明度,使该工作更加公正与公平。在此过程中,乡镇级别的设备管理部门需要和救助人员签订双方需要履行的义务及法律责任,使得各项社保救助项目落实的同时,又可以根据情况的不同而要求救助人员自行承担相应责任,和履行相关义务。
5结语
综上,我国的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体系的专业档案管理,与广大老百姓的利益有着直接关系。所以当下,我国相关管理部门需要积极配合社保事务工作,提高劳动就业、社保体系的专业档案管理水平,促进其良好发展。
作者:叶素贞 单位:黑龙江省黑河市五大连池风景区劳动就业局
参考文献:
[1]肖生乐.浅谈从业人员劳动和社会保障档案的结构及管理[J].河北企业,2015,11(12):54.
关键词:高职高专生;档案管理;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文秘专业《档案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的探索
收录日期:2012年1月9日
《档案管理学》是高职高专文秘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它的教学目标为培养文秘专业学生的档案管理能力。鉴于《档案管理学》既有一般课程的科学性、理论性和系统性的特点,更具有其程序性、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让学生学好该课程的有关基础理论知识,诸如档案管理的性质、特点、作用、原则、规律、方法等,更要在学好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档案管理的具体方法,诸如有关文件档案的收集与整理、甄别与分类、立卷与归档、保管与查阅等,要在提高学生的实训、实操、实务上下工夫。这就决定了《档案管理学》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必须重视实践环节的教学,必须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本文试从分析《档案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其原因入手,对《档案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特别是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提出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文秘专业《档案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现状
文秘专业《档案管理学》的实践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一定的实验室或档案室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动脑能力,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吃苦耐劳和团队意识,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和档案管理业务技能,从而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环境,是理论教学的目的和升华。实践教学环节一般包括:实验(试验)、实训、课程设计、实习、见习和社会实践等实践性环节的教学。理论是为指导实践,学习理论贵在运用。虽然我们一直都强调教学改革、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但目前高职教学特别是文科类的教学中,偏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的现象仍然存在,把精力、时间、经费都投在理论教学方面,对实践教学的地位、作用、意义认识不足,使得实践教学受到影响。
(一)在教学计划的时间安排上,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具体表现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时比例不合理。现行的教学计划中,理论教学学时占总学时的3/4(即54/72学时),实践教学学时仅占总学时的1/4(即18/72学时),实践教学时数相对较少。多数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多重基本理论的讲授,教师主要要求学生背、记书本知识,少联系实际,学生缺少动手和动脑的机会,难以满足他们求知的渴望,实践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培养。
(二)经费投入与师资力量配备问题。高职教育由于经费、师资等条件的制约,理论教学便成为最经济、最简单的形式而大量采用。相反,由于仪器、设备、场地、经费等的投入不足而削弱了实践教学具有偏重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的传统。据了解,目前广西大部分高职院校里没有专门的档案管理实验室,多数教师是非档案管理专业毕业的,半路出家,学非所用,大部分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一线的工作经历,实际动手能力普遍较差,这就必然制约着档案管理实践教学的开展,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对实践环节重视不够。由于文秘专业学生在高职院校里所占的比例较少,而《档案管理学》在文秘专业中属于非重点课程,教师不愿在《档案管理学》实践教学方案的设计上下工夫、花时间,对实践教学没有认真设计和有效实施,有的用课堂讨论代替实训,有的用作业代替实践,没有系统按照档案管理的实训要求组织实践教学,因而学生对档案管理的认识只能停留在模糊理论感知的层面上。
(四)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有待改进与加强。《档案管理学》的基本内容结构包括档案学基础理论、档案馆(室)工作以及特殊载体档案的管理,现行教材内容过于注重理论知识,对档案学基础知识介绍和档案馆的业务知识内容较多,而实操、实务的内容偏少,这极不利于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学生实践工作能力的提高;教学方法单一,手段落后。有的教师采取课堂式教学为主,照本宣科,生硬灌输,缺乏和学生的沟通、交流与讨论,缺乏社会实践,手段上较少使用现代教学设备,使学生感到枯燥,难以与实践结合,档案管理技能培养的作用不大。
(五)教学考核问题。高职院校在教学管理中,偏重于理论教学的质量考核,而没有建立一套比较规范的实践教学质量考核办法,有的虽然制定了但却没能真正落实,有的实践教学的考核也只是采用一张试卷的形式,这种对实践教学要求不严而导致学生对实践教学的不重视,因而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
二、文秘专业《档案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方向与对策
(一)修订教学计划,给《档案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应有的地位。基于该课程程序性、实践性和操作性强的特点,在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中,应给予高度重视,给足应有的实践教学时数和实践内容。实践教学时数应占整个课程时数的40%~50%左右,使学生有足够的实践训练时间。
(二)完善实践教学设备,改善师资结构。加大实践教学的资金投入,是改善和优化实践教学环境、改善高职教育办学条件的重大举措,是高职教育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及突出高职教育特色的基础。为此,可以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除了学校加大投入外,还可以争取政府及高职院校行政主管部门的支持,也可以面向社会和市场多渠道筹集资金,积极争取社会支持和企业协助等建立档案实训室;另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当地有关档案馆作为实训基地。在师资配置方面,要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实行理论教学以专职教师为主,实践教学以有档案管理实践经验的老师兼职;另外,也可以对老师进行实践培训,培训要通过进修学习或请专家指导,让他们不断钻研新技术,掌握新知识,增强实践能力和教学艺术,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三)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帮助高职高专学生熟悉并掌握档案管理与档案工作的性质、特点、作用、规律、原则与技术方法等方面的教学过程,其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实践性强,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知与行的统一,在搞好课堂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重点在于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实践教学环节应具备形式上的灵活多样性、内容上的创新性、技术方法上的先进性这三大特色。
1、形式上的灵活多样性。实践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它不仅体现在实践教学环节,而且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因此它不仅要求内容上实在性,更要求形式上的灵活多样性。实践教学可以是教学中相对独立的环节,但更是贯穿于教学活动全过程的一种方法手段,因此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践性,都必须强化能力意识,采用灵活生动的形式,让学生得到实践训练。例如,课程前的教学演示、课程中的教学实验,可以把实践教学融于可能的课程作业当中;而实验室教学则是以实验室为基地对学生进行档案技能训练,学生通过实验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运用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使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验能力的培养相互渗透补充。实验室教学一般与教学进度同步进行,比如档案的分类、组卷、整理等模拟实验教学;也可以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以学院保管档案的部门作为《档案管理学》课程的实习基地,在档案收集、整理、分类、鉴定、统计等环节讲解完毕后,可以将学生带到档案室,利用一些保存超过保管时限的档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给学生安排不同的实训任务。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集体协作活动;可以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也可以教师点评、总结;既可以实操训练,也可以模拟虚构等。总之,应根据不同环境条件、因人而异、因时而变、因机而动,力求提高实践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2、内容上的创新性。现代的高校毕业生应该是素质高、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在办公日趋现代化的今天,非纸张载体的文件大量出现,档案工作内容有了新的变化,为此教学内容上必须有所创新才能有所适应,高校档案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档案教学的重要组成也必须要有所创新。除了纸载档案管理的实践教学外,还应有电子文件档案管理等内容,要注意文书档案管理、科技档案管理以及特种档案管理上的兼容,同时要在培养学生创造性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有所突破,运用跨学科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方面有所创新与突破。
3、技术上的先进性。先进教学设备的采用和教学手段的更新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进行专业实践教学时可采取幻灯、录像、投影、模型演示等较直观的形式,在现代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利用多媒体和使用课件制作模拟场景,并在特定的内容添加图片和音频文件,如档案管理过程中使用的表册样式、档案馆的库房实景、档案管理设备的外观样式、整理完毕的档案规范样本等,专业实践教学通过现代教学技术的辅助,使授课内容趋于形象直观,并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从而有助于学生缩短认识理解的过程,这必将大大地促使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建立科学而完善的综合考评办法。改变以往《档案管理学》课程单一、片面的评价体系,即一卷定成绩的考核方式。建立促进学生潜力发挥和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不仅重视总结性(结果)评价,而且重视形成性(过程)评价;不仅重视核心知识评价,更注重考察学生的创新意识、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考评中,力求贯彻“学生主体性原则”、“合作性原则”、“体验成功原则”、“综合考评原则”,总成绩由理论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实践操作成绩三部分组成。实践操作成绩主要涉及学生在实践环节中表现出的文化素质、思想素质、专业水平、课程知识、能力水平及期末综合操作成绩。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明确分离,实践考核成绩应占课程成绩50%以上。
诚然,本课程的改革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它涉及的方面很多,既有软件方面也有硬件方面,更涉及到整个教育改革的大环境,而本文仅从实践教学方面进行初步探讨,未免挂一漏万;更深层次的东西,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主要参考文献:
[1]马仁杰,杨勇.创新与实践:《档案管理学》的教学改革.档案学通讯,200l.3.
【关键词】财经类专业 教学档案 管理 创新
财经类专业包括市场营销、会计、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金融、国际经济与贸易、企业管理、统计、财税等经济类和经济管理类专业。近几年来该类专业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如何适应社会人才培训需求是当前主要思考的问题,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做好教学档案管理的基本依据。高校财经类专业教学档案是高校经济类教学活动的真实记录,直接反映着高校的财经类专业教学状况。做好此类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至关重要,要想在现有的教学档案管理方法上提高对财经类教学档案管理水平,就必须加强创新、研究发掘新方法,做到更加直观、更加科学、更加规范化。
一、当今高校财经类专业教学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平常对专业教学档案的归档意识不强,主动性差。专业教学档案是在教学过程中日积月累产生的,是一项不可缺少的信息资源,需要很好的分门别类,尤其现在的财经类专业相当多。但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当中,往往只重视教学工作而忽略了对相关教学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以导致一些有价值的专业材料流失,无据可查。
(二)专业档案整理状况欠佳,未进行合理分类和归类,整理方法有待改进。在档案整理过程中,大多数都存在整理方法和归类划分上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未进行保存年限的划分(永久、长期、短期),年限的划分区别了档案的价值和保存价值。二是分类标准不统一,均以便利性原则对档案进行分类,虽然提高了部门档案查找效率,但却增加了后续管理人员接收和管理上的难度。
(三)专兼职档案人员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专业能力和素养亟待加强。目前由于档案信息化技术不断提高,从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基本都未经历过专业培训,所形成的档案收集、整理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都来源于自学或是上级领导管理上的指导,呈现出明显的主观性,缺乏必要的科学性,缺乏运用现代高新技术工具、信息开发应用能力和敏锐的信息意识。
(四) ISO9000标准在专业教学档案中未有得到充分的利用。ISO9000标准可以帮助组织建立、实施并有效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是质量管理体系通用的要求或指南。它不受特定的行业或经济部门的限制,可以广泛地适用于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组织。
二、高校财经类专业教学档案管理创新措施
(一)增强专业教学档案管理意识。进一步认识和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档案管理工作在高校新的发展形势下显得至关重要,基础管理水平对于夯实发展基础,提升高校综合竞争力尤为重要。档案作为高校发展的历史脉络、痕迹的载体和证明,若能加以高效利用,必将进一步为决策层科学决策提供充分依据。努力做好财经类专业档案的建档工作,为高校财经类专业教学积累财富。
(二)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加强教学档案管理,收集整理并逐年积累教学资料和教学档案,为高校工作及时准确提供所需要的资料、数据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档案的管理质量,不仅领导重视,制定一套可行的标准方案,还必须根据自身部门的具体情况,制定教学档案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以此实现教学档案工作中各个环节的有效管理。比如制定教学档案管理制度,包括从文件的接收、整理、分类、立卷、归档到档案的分类方案、细则、保管、利用制度。档案的分类、编号、装订、保管期限按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执行,分为永久、长期(15年以上至30年)、短期(15年以下)三种,以便于教学人员和档案管理人员在档案移交、收集、整理、分类过程中有章可循。
(三)“以人为本”,提高专兼职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化水平。高校档案管理人员首先要提高计算机网络操作能力,通过对计算机的了解、应用,逐渐学会并掌握采用计算机对相关档案信息的处理和分析,并且能从相关的数据库中检索、录入相关档案信息。还要对档案管理人员加强档案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及时扩充相关专业知识,并且定期对档案管理员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对工作积极认真,完成任务好的予以表彰和奖励,以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四)在专业教学档案管理中充分运用ISO9000标准。按照ISO9000标准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具有不断改进的功能。通过质量审核,发现问题,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不断改进,可以提高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通过管理评审,可以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应性;针对工作中发现的不合格内容以及不良趋势,采取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可以促进各方面工作不断改进。因此,从理论层面来看ISO9000标准适用于教育管理领域,可以在学院财经类专业教育教学管理中加以应用。
总之,高校财经类专业教学档案是财经类专业教学工作的真实记录,是了解财经类专业教学内容、进行财经类专业教学改革、提高财经类专业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创新高校财经类专业教学档案管理,要增强专业教学档案管理意识;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以人为本”,提高专兼职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在专业教学档案管理中充分运用ISO9000标准。为促进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走向科学化、正规化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伊明.论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现状与创新途径[J].考试周刊,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