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四边形课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实践性;学生主体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必修的公共课,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意识和道德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作为思政课的任课教师经常深感教学目标难以实现。上课期间,很多学生敷衍塞责,学生厌学最终导致老师厌教,教与学之间的关系难以真正协调。究其原因,这虽然与大学生对思政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很有关系。但更重要原因在于,教师在教学时未能将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充分发挥出来。
一、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基本内涵阐释
根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和社会实践教学大纲的内容要求,结合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的特点规律,可以看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是以实践活动场所和以实践为中介的教学活动,是各种具体的实践教学活动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支撑的联系中所形成的相对独立的教学整体的总称,既包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中的实践性学习活动,又包括围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由课堂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组成的以实践为中介、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建设和社会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和形式有机结合的以研究学习为桥梁、把大学生的动脑思考与动手实践相互联结的以知识和方法为纽带的教学过程的总和。因此,首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所解决的问题应具有前沿性,内容和形式应具有新颖性,实践教学的任务应具有挑战性;其次,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所研究的问题应具有前瞻性、渗透性和主体性;此外,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所面对的问题应能体现灵活性、开放性和综合性。
二、高校思政课实践性和主体性是有机的统一体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践性,是指高校思政课在具体的实践教学环节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现实生活,在亲身体验和身体力行中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和把握,并逐步实现从思想、政治、道德认识到行为的转化的过程。通过实践将学生被动的接受思维转变为主动的多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过程。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容易强调理论灌输的重要性,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主动性。改变这一状况,能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和思维方式转化为主动的多向思维和发散思维方式,这种突出学生主体性的思维方式有利于优化学生的思维结构,完善学生的思维模式,也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创造性。
实践教学环节要充分体现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主体性,激发他们的精神需要,使之在追求精神需要和满足精神需要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培养独立性和创造性。与课堂实践教学环节相比,社会实践教学环节为大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大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在扩大实践学习的自主性与主动性的同时,能够从广度和深度上发展自己的个性,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课堂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必须并驾齐驱
目前,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师仍然实行照本宣科,“满堂灌”现象随处可见,并未真正将教材体系转变为教学体系。很多教师只注重理论的讲解,而忽略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部分教师认为只要学生懂得了理论就会在生活中自然懂得社会,认为实践教学是多此一举,这其实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还有部分思政课老师认为自己是博士,学历很高,于是在讲课时滔滔不绝,晦涩难懂,似乎认为讲得越深越能得到学生的敬仰。由于学生没有丰富的背景知识和基础,看着老师离开教材也没有用相关视频加以展示,因此有时如听天书,晕头转向,最终老师想象的那种美好效果未能实现。这其实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
事实证明,那种枯燥深奥的讲解多数学生是不欢迎的,学生不会管教师学问有多深,他们只管听课学习是否有趣舒服。由于思政课上的多数学生并非思政专业,因此他们本身的学习积极性并不高,要吸引他们思政课学习兴趣,必须将课堂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充分结合起来才能调动他们学习这门公共课的积极性。原因在于这种实践教学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体性而不是教师的主体性,只要学生广泛参与了,让他们动起来,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课堂实践教学包括:案例分析互评、师生问答互动、师生研讨辩论、观看视频图片、演讲汇报等。社会实践教学包括: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宣传教育、志愿者行动、实习培训等。部分思政课教师更注重单一的社会实践教学,而忽略了课堂实践教学,这样导致很多学生在上课时间毫无兴趣,只对后面几周的社会实践很有兴趣,部分学生感觉后面几周的社会实践教学对他们很有实用价值。因此思政课教师更应将课堂实践灵活运用于教学之中,使课堂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相得益彰。
四、教师合理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主体发展方向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由于他们社会实践经验不足,处在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受各种社会思潮以及不良价值观念的影响,往往使其价值评判容易流于片面性和感性,使之在认识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充满了矛盾和困惑。作为思政课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必须把握好政治和道德方向,避免学生主体的过度发挥。在教学中往往存在两种走极端的教师:一种教师只向学生进行正面的灌输,宣传思想政治理论,向学生们展示历史与现实的光明面,而对一些负面的问题则闭口不提甚至讳莫如深,以为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维护党的形象。这种不客观的教学方式往往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觉得政治理论仅仅是一种远离现实的、虚无缥缈的说教。另外一种教师则倾向于专门对历史和现实“揭丑”,甚至会找出各种证据来支撑其观点,或者把各类社会丑恶现象简单地列举出来,以为这样可以显示自己只唯实的“科学精神”以及很正派的人格魅力。的确,空前的社会变革在给我国发展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比如贫富差距扩大,就业压力大,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某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领域腐败现象严重等等。然而,喜欢在课堂上曝光负面现象的教师可能忽略了学生的年龄特征,青年大学生的阅历浅,辨别力较低,对社会现象不能做到客观、理性、本质地去分析,因此,教师如果一味地曝光负面现象,势必会使学生对党和国家,甚至对人生失去信心。这将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不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形成宽容的心态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甚至会导致他们变成吹毛求疵、愤世嫉俗的人。因此思政课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必须把握好尺度,避免极端化教学。只有这样,学生主体才会沿着正确的人生轨道发展前进。
此外,实践教学离不开教师合理安排和耐心细致指导。现代教学理念经常强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当然实践教学更需要以学生为主体,但这并不是就让学生随心所欲毫无组织想当然地自由发挥。由于思政课班额学生较多,离开了教师实践教学的合理安排,不论是课堂实践教学还是社会实践教学都将是各自所为一盘散沙。因此,教师应对实践活动方式和主题耐心细致地指导,提出能够方便实施的具体计划和步骤。
参考文献:
[1]黄蓉生,吴文华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环节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师:喜欢做游戏吗?好,我们玩一个,名字叫做猜图形。谁想来?
面向全体:请同学们提供准确的信息。
面向猜者:相信你一定能猜对。好.开始!
教师逐个板贴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生逐个提供信息逐个猜,在此过程中教师注意即时评价学生或纠正学生的错误。
师:长方形和正方形我们已经很熟悉了,大家描述得既准确又充分,(拿下长方形和正方形)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引导探究,在对比中建立概念。
师:首先,让我们看下本节课要完成哪些学习任务。(课件出示)
师:说道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在生活中你们在哪发现哪些物体的表现是平行四边形或者是梯形的呢?
学生回答。
师:既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应用如此广泛,我们就来研究什么叫做平行四边形,什么叫做梯形。
师:为了让你们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它们,老师为你们制定了自学指导。(课件出示)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师:谁来说一说平行四边形有几组对边平行?
生:平行四边形有两组对边平行。(生边说师边板书)
师:哪两组?
生:上下一组,左右一组。
师:课件演示。
师:谁再来说说我们的发现。
师:说来说说什么是平行四边形。
学生说明,教师板书。
师:经过老师课件演示,你还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对边不仅平行还怎么样?
生:相等。
师:你认为平行四边形的概念中哪几个字或者哪个词很重要。
学生说明,教师板书。
师:梯形有几组对边平行?
学生说明,教师板书。
师:课件演示。
师:谁再来说说我们的发现。
师:谁能说什么是梯形?
学生说明,教师板书。
师:只有是什么意思。
学生说明,教师进一步说明强调。
师:说一说梯形概念中哪几个字或者哪一组词很重要。
学生说明,教师板书。
师:这两种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有对边平行。
师:还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是四边形。
师:不同之处呢?
生:平行四边形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应用概念判断,知识在争辩中明晰
师:大家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做平行四边形、什么叫做梯形,请你判断一下好吗? 点击课件呈现题目:下面的图形中.是平行四边形的画“v/”,是梯形的画“O”。
师:纸上写写看(学生完成)。
师:你是怎么写的?
学生汇报:平行四边形(2个)课件呈现“v,”,梯形(2个),课件呈现“o”,第一个图形既不是平行四边形也不是梯形。
师:请大家判断长方形是不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生1:长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因为它的两组对边平行。
生2:长方形不是的平行四边形,因为平行四边形四个角不是直角,而长方形的四个角是直角。
生1:根据长方形的概念和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对比,平行四边形不但两组对边平行、相等,而且相邻的两条边组成的角是直角,从这看出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生2:长方形不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就不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师:为何你要坚持这样的观点呢?
生2:平行四边形四个角不是直角。
师:长方形是不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呢?请您再读读平行四边形的概念。
……
分类归纳,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师:到目前为止,我们都研究过哪些四边形呢?
学生说明: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点击课件呈现。
师:(指长方形)我们用椭圆形的圈表示所有的长方形,它(指正方形)表示――(生:所有的正方形),它(指平行四边形)呢?(生:所有的平行四边形),它呢?(生:所有的梯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和正方形都属于――(生:四边形),也就是说,四边形里包含着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和正方形。
课件呈现: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和正方形进入四边形。
师:这样能不能表示这几种图形之间的关系呢?
生:不能!
师:为什么?(生说明)
师:谁能结合图说说它们的关系?
开放设计,培养能力
填空(课件演示)
学生回答。
判断(课件演示)
学生说明理由。
猜图形。
师:说到四边形,瞧,这就有一个!(点击课件呈现)
师:可它被数学书挡住了,我们再来做一次猜图形的游戏,它是什么图形?
学生猜测,课件随学生汇报在图形下面逐个呈现: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师:注意看!(点击课件呈现)不可能是什么?(生说明,课件点击消失正方形)
师:再看,不可能是什么?(生说明,课件点击消失长方形)为什么?
师:现在呢?(课件点击呈现)一定是什么?(生说明)为什么?(生说明,课件点击消失平行四边形,点击课件呈现梯形)其实谜底早在我们的意料之中!
本设计针对的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43~4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们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学会测量并准确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2.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例,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判断等方式,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拓宽认识图形的视野,深化认识空间的观念。
3.让学生体会平行四边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数学联系生活的意识,让学生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时候,通过实际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的学习兴趣。
4.学生通过学习四边形之间的联系与应用,能准确地用集合图来表述。
【教学重点】
1.熟知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概念与特性。
2.了解平行四边形不稳定性的应用。
【教学准备】
课件,正方形、长方形、菱形、梯形、平行四边形模具各一个, 平行四边形挂衣架一个。
【教学课时】
1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题的导入
同学们,我们今天在课堂开始以前,先做一个游戏好吗?
“好”。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这个游戏我们在电视上也看到过,叫“你来画我来猜”。
1.选择两名同学站在讲台上,背对黑板。
2.我拿出模板,放在黑板上,让下面的同学在空中比划图形。
3.讲台上的两名同学根据讲台下学生的比划猜出图形的名称。
4.寻找适当的时机,把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模具放到黑板上。
5.然后,游戏结束,导入这节课的正题。板书写上平行四边形。
本活动鉴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学生都喜欢“玩”的形式,通过游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游戏,把本节课所要讲的内容引出来,学生的印象会更加深刻。
二、认识平行四边形
1.让学生拿出课本,并翻到课本的第43页。
2.先让学生速读本节课的大概内容。
3.运用课件讲解,并指名学生,指出平行四边形的位置。
4.回忆平行四边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平行四边形的概念
6.用鼓励的方式,纠正引导学生想到的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的应用。
7.让学生讨论,平行四边形与正方形、长方形的区别。
8.出示课件,把设计好的区别表格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填好平行四边形与正方形、长方形的异同点。
9.学生填写好后,我再展示标准的填写内容,让学生进行对比并改正。
10.填写结束后,出示课件,让学生自己指出哪个是平行四边形。
下面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本小节的设计,目的就是让学生自行发现生活中平行四边形的运用。自己通过对比的方法,发现平行四边形跟正方形、长方形的区别,再跟教师的展示对比,加深对知识的认识。
三、正确理解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1.让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根据上述知识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教师巡视,并指导学生画好,画归正)
2.出示平行四边形模具,然后根据它的不稳定性,让它发生变化。做这个动作的同时,师:同学们看到变化了吗?生:变矮了。
3.跟刚才的变化相比,用模具的实例进行教学。是不是上边跟下边的距离变短了呢?生:是的。这时,我在拿一条绳子,搭在了平行四边形的上边上,绳子垂下去的部分从下边部分截止。问学生,这个是平行四边形的什么呢?生:高度。
4.再次强调书本上平行四边形高的概念,并板书。
5.让学生根据刚才自己在练习本上画的平行四边形,试验一下,看看能否量出自己画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度。并用虚线标出。
6.学生画好后,同桌讨论,是不是还可以再画一条高?或者是可以画多少条高?还有平行四边形的底怎样表示?
7.经过学生的讨论,然后跟同桌商定由谁回答问题。
8.抛出问题:(1)平行四边形的高怎样画出来呢?(2)平行四边形可以有多少条高呢?(3)平行四边形的底怎样表示呢?
9.在黑板上画出几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自行报名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
10.其余的学生在练习本上做跟讲台上的几位学生一样的事情。(教师巡视,指正)
11.总结,纠正学生在画平行四边形高的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本节设计的目标:多让学生动手,让他们自己发现并解决问题,教师起到辅助、纠正的作用。因为自己总结出来的事情,学生会有一种“发现”的喜悦,并且记忆深刻。
四、研究思考(出示长方形模具,并不断变化后提出问题)
1.平行四边形在变化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2.在变化的过程中,有多少个平行四边形出现了呢?
3.总结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4.学生联想,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挂衣架、卷闸门等)
课标指出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布鲁纳说:“发现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发现法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启发下,使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科学认识和解决问题;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
认真思考教材的编写意图,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观察、比较、概括,掌握图形的特征。我做了如下设想:四年级学生思维能力在发展,思维也在由具体形象状态向抽象逻辑状态过渡,初步具备一定的概括能力。本节课,通过猜、找、量、分、剪等多样化的数学活动,促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观察比较,归纳总结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本质属性和特征。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科书70页例1及相关练习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2.学会四边形分类;概括出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的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发展空间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互助精神,在拼图的过程中感受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
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七巧板、四边形贴图。
学具:平行四边形、梯形图片,练习题卡。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猜图游戏,复习旧知
2.揭示课题: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设计说明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游戏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图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体现了数学学习的系统性。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在生活中寻找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2.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观察发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共同点:对边平行
(2)动手操作验证
(3)教学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课件演示验证,归纳总结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
(4)教学梯形的特征
课件演示验证,归纳总结定义: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5)教师小结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和动态演示中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并通过与平行四边形对比得出梯形的概念。做到触类旁通,运用同一种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教学正方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1)给下面的四边形分类
平行四边形有( ) 梯形有( )
Ⅰ.独立思考,寻找方法答案并说说方法。
Ⅱ.预设:图①和⑥不是平行四边形时,引导展开讨论,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Ⅲ.师:我们把这三组图形统称叫做什么?(四边形)
设计说明在分类的基础上,对照平行四边形、梯形的概念加以总结,顺势导入对几者关系的总结,得出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一般四边形都属于四边形。
(1)运用集合图表示各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2)结合图说说各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3)结合大屏展示:教师总结各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设计说明教师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四边形之间的关系作形象的说明,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几者间的关系。
三、灵活运用,解决问题
1.猜一猜
2.判断:对的打“√”,错的打“×”,并改正
设计说明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抓住概念的实
质,理解本节课学习的概念。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之上作适当的
升华。
3.画一画
小组合作完成。
(1)在平行四边形纸画一条线,可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什么图形?
(2)在梯形纸上画一条线,可把梯形分成两个什么图形?
设计说明通过动手操作学具,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渗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图形分割和图形拼组的知识。
四、课堂总结
畅所欲言,分享收获!
五、作业布置
练习十二:3、5题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多媒体课件出示一组平行线。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平行与垂直,用你敏锐的眼睛观察,这是一组什么线?
生:平行线。
师:如果在这组平形线上添加两条直线,与它们相交,围成一个四边形,可能会是什么图形呢?
生1:有可能是长方形。
生2:平行四边形。
师:大家都有了想法,想不想动手试一试?用小棒代替直线,在这组平行线上摆一摆,看你能围成几种不同的四边形。(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学生将有代表性的四边形在黑板上展示出来。)
【评析】执教老师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参与到研究对象――图形的构造与生成中来,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动手操作之前,先进行想象、猜测,先思考后操作,减少了操作的盲目性,有利于空间观念的培养。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在两条平行线上添加两条直线,围成了这么多不同的四边形。(指第一个图形)这位同学添加的两条直线刚好也是一组平行线,这样就围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生:平行四边形。
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在一组平行线上添加另一组平行线。)大家还记得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吗?
生: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就是平行四边形。
师:(指着第二、三个图形)添加两条直线,围成的四边形还有可能是什么图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
师:(指着第四、五个图形)这两位同学很有意思,两根小棒随便一摆,创造了一个新的图形,你们认识吗?
生:梯形。
师:(多媒体课件演示在一组平行线上添加两条不平行的直线,并不断变化添加的两条直线的位置,构成不同的梯形。)看来,在一组平行线上添加两条直线,围成的四边形可能是我们学过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还可能是一种新的四边形――梯形。(板书课题:认识梯形。)
【评析】一开课,教师紧紧抓住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和梯形的联系,从四边形这个整体入手进行操作演示,既复习了旧知,引出新知,又使学生直观感知了梯形的特征及其与其他四边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为新知的学习和建构奠定了基础。
二、探究特征,建构概念
(一)探究梯形的特征
1.观察比较,初步发现。
多媒体课件呈现学生围成的3个梯形。
师:观察这些梯形,它们和我们学过的平行四边形相比,有什么特征?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生1:我发现梯形有四条边、四个角。
师:有四条边、四个角,说明梯形是一种什么图形?
生1:四边形。(师板书:四边形。)
生2:梯形有一组对边平行,有一组对边会相交。
师:请你指出哪一组对边平行,那一组对边会相交。(生用手比划。)会相交,也就是不平行。另外两个梯形也是这样吗?请你来边比划边说一说。(板书: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
【评析】对于梯形特征的发现,教师没有局限于让学生单纯地观察梯形,而是引导学生将梯形与平行四边形进行对比观察,充分发挥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新知学习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学生在图形“异”与“同”的比较中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
2.呈现变式,深化认识。
师:有时候平行线的位置还可能是这样的。(多媒体课件出示3组平行线。)
师:如果要在这几组平行线上添加两条直线围成梯形,两条直线可以怎么摆呢?
生:摆成八字形。
师:摆成八字形,添加的两条直线会是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生:不平行。
(多媒体课件演示在3组平行线上分别添加两条不平行的直线,围成方向、形状、大小不同的梯形,并抽取出来。)
师:这些图形七倒八歪的,你确定它们也是梯形吗?为什么?
生:因为它们都是有一组对边平行,有一组对边不平行。
师:(多媒体课件演示把上面3个梯形旋转成水平方向的梯形,果然是梯形。)看来一个图形是不是梯形跟它的方向、位置和大小没有关系。
【评析】在观察标准图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呈现变式图形,学生进行观察辨析,既强化了新知,又透过现象抓本质,对概念的理解更全面、更深刻。
3.归纳概括,形成概念。
师: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是梯形呢?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生: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而且还要是四边形。
全班学生读课本上梯形的概念。
师:课本和我们说的有点不一样,它没有说“另一组对边不平行”,是课本说得不够完整吗?
生:不是,因为课本说了“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师:“只有”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
师:对!课本这样说更简洁。(板书:只有。)
【评析】从梯形是“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过渡到“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学生经历了两次抽象概括,并在对话、修正、完善的过程中建立了梯形的概念,形成了对梯形全面、准确的认识。
4.判断辨析,固化表象。
(1)联系生活:生活中你在哪些物体的表面见过梯形?
生1:有梯形的积木。
生2:梯子上也有梯形。
生3:一些凳子的表面是梯形。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表面是梯形的物体,请看大屏幕。(多媒体课件呈现足球门框侧面、大坝横截面、音响侧面、梯子正面等典型材料。)
【评析】教师引导学生从“形”的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发现梯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眼光,从而加深了对梯形特征的认识。
(2)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梯形,哪些不是,为什么?
【评析】在概念教学中,教师除了从正面揭示概念的内涵,还适当地运用了反例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在这一教学环节,学生通过对正例与反例的辨析、判断,拓展了概念的外延,加深了对概念内涵的理解,巩固了对梯形的认识。
(二)认识梯形各部分名称、画高
1.梯形各部分名称。
师:和平行四边形一样,梯形各部分也有它的名称。(多媒体课件演示在上面判断题中的6个梯形上分别标出底和腰。)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梯形的两底平行,腰则不平行。
师:你发现了平行的一组对边是梯形的底(板书:底),不平行的对边是梯形的腰(板书:腰)。
师:梯形有两条底,为了区分,我们把比较短的底叫做上底,把比较长的底叫做下底。(板书:上底 下底。)
【评析】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梯形的底和腰的特征,同时掌握它们的含义,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画高。
师:你能找到梯形的高吗?
学生在梯形学具上比划。
师:你能画上去吗?
生尝试画梯形的高。
师:这位同学是怎么画的?
生:从上底向下底画垂线。
师:这位同学的画法告诉我们,两底之间的距离就是梯形的高。你还能找到别的高吗?
学生在梯形学具上比划。
师:这说明梯形的高有多少条?
生:无数条。
师:是的。在从梯形的两底上的任意一点向对边画一条垂线,都是梯形的高。你会画吗?试一试,在练习纸上画出梯形的高。(学生独立画高。教师巡视,展示学生画出的梯形的高,全班进行评议。)
【评析】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画平行四边形的高的经验,放手让学生互教互学梯形的高的画法,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培养了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三)认识直角梯形、等腰梯形
师:在梯形的大家族中,有的梯形很特殊,你们发现了吗?(多媒体课件出示图形。)
生:第2个梯形比较特殊,因为它有一个角是直角。
师:有直角的梯形我们把它叫做直角梯形。这里还有直角梯形吗?
生:⑦号是直角梯形。
师:还有哪个梯形也比较特殊?
生:⑥号梯形也比较特殊,它的两条腰一样长。
师:两条腰一样长的梯形,我们把它叫做等腰梯形。你还能找到别的等腰梯形吗?
生:①号是等腰梯形。
【评析】教师再次利用辨析、判断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的特殊性,使学生经历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对概念的学习层层深入。
三、拓展应用,发展空间观念
师:我们认识了四边形中的新成员――梯形,还认识了直角梯形、等腰梯形。下面请你们发挥想象,我们来玩一个图形魔术,好不好?
多媒体课件出示下列图形。
师:这里有什么图形?
生: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师:如果让你从中选择两个图形任意交叉摆放,使重叠部分是梯形,你会选择哪两个图形呢?
生1:我会选择长方形和三角形。
师:长方形和三角形能够重叠出梯形吗?我们来试一试。(多媒体课件演示:拖动长方形和三角形,使它们重叠,同时不断旋转三角形的位置。)
师:这位同学的想象力很丰富,说得好。还有谁想说?
生2:还有正方形和三角形。
生3:我觉得还有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
多媒体课件演示,证实学生的猜测。
师:同学们,你们为什么都选择了三角形呢?是利用了它什么样的特点?
生:利用了三角形没有一组平行的边的特点。
师:很好!利用了三角形相邻的两条边相交,也就是不平行的特点。那么,你们又是利用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什么特点呢?
生:利用了它们的对边平行的特点来作为梯形的底。
师:你们太厉害了。图形魔术继续变,如果把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交叉摆放,会重叠出什么图形呢?
生1:可能是长方形。
生2:可能是平行四边形。
多媒体课件演示。
师: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交叉摆放,重叠出来的部分有没有可能是梯形呢?怎样摆放,重叠的部分才会是梯形?请利用你们手上的学具摆一摆。(生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最后进行展示交流。)
生:(上台展示,指着平行四边形的两条邻边)用这两条边做梯形的腰,把长方形摆上去,就可以重叠出梯形。(转动长方形)这也是梯形。
师:你为什么想到用两条相邻的边做梯形的腰呢?
生:因为对边是平行的,所以邻边才不平行。
师:两条邻边相交,就不平行,用它们作为梯形的腰,确保了重叠出来的图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就一定是梯形。你能够依据梯形的特征来思考。太棒了!
【评析】拓展环节的练习设计具有开放性、层次性和趣味性,充分发挥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辅助教学作用。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让学生在想象、推理、观察、操作与交流中经历思辨的过程,巩固了对梯形特征的认识,同时渗透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联系与区别,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总评】
《认识梯形》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课教师在执教该内容时,注重突出以下几点:
一、把握知识联系,着力于概念系统的重构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认知的发展不是一种数量的简单积累过程,而是认知结构不断重新建构的过程。本课教学没有把对梯形的学习单独割裂出来,而是站在概念系统的高度处理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无论是新知的引入,还是对梯形特征的探究,教师都将梯形置于四边形这个大的概念系统中,引导学生发现梯形和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深刻地把握梯形概念的本质,初步实现概念系统的重新建构。
二、遵循认知规律,注重学生亲历概念的形成过程
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课中,教师先通过动手操作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新图形的构造与生成中,进而利用丰富典型的直观材料引导学生在对比观察、发现概括、辨析应用中亲历概念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不断修正和完善对梯形这一概念的认识。执教老师注重以问题为导向,将操作、观察等感知活动与想象、辨析、判断、概括等内在思维活动相结合,引导学生边思考边操作,使学生由直观到抽象地建构梯形的概念。
三、培养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是小学数学几何教学的重要任务。心理学研究表明:空间观念是在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是多种感官协同活动的结果。在本课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参与数学活动,同时发挥直观与操作、想象与推理在学生形成几何概念以及空间观念中的作用,组织学生围绕核心问题进行观察、操作和有条理的思考、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具体事物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得到全面的反映,从而获得清晰、深刻的表象。
四、巧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