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爱的寓意

爱的寓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爱的寓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爱的寓意

爱的寓意范文第1篇

关键词:以爱育爱;受爱;自爱;施爱

育人以德为先,小学阶段是育人之基础,所以每一位小学教育工作者都要郑重对待德育工作,我认为,“德”之核心是“爱”。爱,本义是仁爱。有爱心的人,才会是善良的人,因而他也能是爱集体、爱国家的人。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都可以以爱的教育为基础,通过爱的教育来实现。

我们在德育工作中,就应始终把爱作为“德”之核心,“德”之灵魂,做到“以爱育爱”。

一、让学生受爱

1、以尊重学生为前提。

马卡连柯说过,要尽可能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去尊重一个人。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一个学生如果失去爱和尊重,那么他将很难健康地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在理解、尊重、爱护学生的情感基础上,为他们创设一个信任、接纳、理解、尊重的情感氛围,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利于德育工作的实施。在具体工作中,我给自己定了爱生五原则。即:以尊重对待学生,以欣赏肯定学生,以相信激励学生,以耐心包容学生,以友情提醒学生,让这些原则贯穿于整个教育工作中。

2、以微笑创建和谐教学。

在小学生眼里,教师是神圣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他们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感变化。沟通师生心灵的最直观因素是教师的表情。所以在创建和谐教学的今天,我们应以微笑教育做为创建和谐之始。

我在工作中对自己提出了“以微笑教育,创建和谐教学”的要求,我们应把微笑带进课堂教学中,这样课堂氛围就更加活跃了,师生配合更加默契了,原本胆小、内向的学生在教师微笑的鼓励下,逐渐变得敢举手,敢大声回答,敢自我展示;原本在课堂上爱嘲笑别人的学生,在教师的微笑中懂得了尊重。把微笑带进对学生的适当批评中,受了批评的学生不在垂头丧气,甚至哭鼻子抹眼泪,而是以平和的心态,心悦诚服地采纳教师的建议,积极改错,对教师充满感激之情。把微笑带进与学生们的共同活动中,使之成为沟通心灵的可视桥梁。于是学生们在课后积极、主动地跟老师接近,把老师当作自己的朋友,甚至向老师诉说心里话,与老师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亲近。总之,我们在整个教育教学中,都应以微笑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亲切,班级的温暖,让他们在关爱中努力奋进。

3、倾爱后进生。

小学生判断与评价能力并不高,所以在班上最易受歧视的是后进生。这类学生比别人更怕歧视,比别人更需要关爱。所以我们应该注重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我个人认为,应以“假如孩子是我自己的”的思想为立足点,因人而异,采用建立后进生转化档案袋,进行家访,与学生谈话,帮学生解决困难等各种切实有效的方法,让班上的后进生即便学习成绩差,也能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这样进一步帮他们取得全面的进步。例如:我在工作中发现班上一名学生性格孤僻,思想消沉,学习很差,经调查得知根源在于其父母离异,缺乏关爱。我首先决定每天晚上把孩子带回自己家,辅导他写作业,与此同时,积极与其父母联系,通过多次的交流,说服孩子的父母主动承担起了关爱孩子的责任。看到自己春风化雨般的关爱拯救了一颗扭曲的心,感觉到了教师的价值所在,觉得再辛苦也值。

二、启学生自爱

我们在给予孩子爱的基础上,应注重启发孩子的自爱意识,使其自信、自立,进而产生自我展示欲,为孩子今后的成长与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思想素质基础。

1、广入手,细培养。

我们应该把启发学生自爱纳入整个教育教学工作中,从广从细着手来培养孩子的自评能力,广到孩子在校、在家、在社会各方面的表现,细到班上一个小组长的选举,课堂上指名提问的选择。以此引导学生展示优点,认识自身价值。但这方面的工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需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具体可行的办法。如: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记录好每个学生的发展情况及有待提高的方面等,并要进行定期总结;还可引导学生每周一次以日记形式来总结自己的进步,进而引导学生懂得珍惜进步,继续努力。

2、利用课堂与教材帮学生树立自爱。

课堂是德育的主阵地,各学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因此,我们应立足课本,掌握自身所任学科的特点,紧紧抓住学科优势,将学科中可以发掘出的德育内涵寓于本学科教学过程的始终,借助学科教学,让学生学会评价,珍惜自我,树立积极进取,发展自我的意识。

3、注重自卑生转化工作。

小学生年龄小,挫折承受力较弱。所以小学生幼小而脆弱的心灵极易因某种原因产生自卑。在德育工作中,我们就要把自卑生转化工作做到实处,让学生由自卑转为自爱。这方面的工作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采取可行措施。例如:建立自卑生档案袋,为自卑生找伙伴、树榜样,采取“一帮一”法,以班上优秀的学生为活教材,来感染、带动自卑生,定期与自卑生谈话,帮助他回顾、总结一段时间来的表现,让其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心,同时也让其明白自己的不足,明确继续努力的目标方向。

4、利用活动激发自爱。

学校的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为我们培养学生自爱提供了一个大平台,我们应该巧妙利用这个平台,让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提升思想。例如:在班队活动中,让每个学生脱口说出至少5条自豪的理由作为固定内容,一周开展一次互赠卡片活动,让卡片上写出对对方恰当的赞美,每学期开展两次才艺展示活动等等。

三、引学生施爱

“用爱育爱”的归结点最终是让学生学会施爱,这是学生道德品质之本,也是学生走上社会与人交流之本,我们在这方面做的工作应更细一些。

1、首先应注重教师对学生施爱的引导。

我们可以建立学生爱心记录册,作为学生评价的依据。为学生颁发爱心奉献奖,让学生懂得关爱别人,奉献爱心,就是在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让学生在奉献爱心中产生自豪感、荣誉感。

2、利用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充实学生的爱心,激发其施爱意识。

可以开展“中华魂”读书活动,“中华魂”演讲比赛,六一节开展以“我心中的爱”为主题的书画、习作展,等等。

3、为学生施爱扩大环境,创造充足实践条件。

爱的奉献不应受环境地域的限制,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把爱心由校内的热爱校园,敬爱老师,同学间互帮互爱推及到家庭、社会。可以设立专门的作业本,每周末给学生布置一项献爱心作业,要求学生把自己献爱心时,受帮助者或旁人的反映以及自己的感受记录在作业本上。告学生母亲节、父亲节、敬老节、教师节等节日,在节日来临之际,建议学生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为亲人或老师献上一份自己的爱心,表达对节日的祝贺,每学期组织学生开展一次救助山区同龄人的活动,为山区孩子捐书刊、文具等。在此基础上,班内可利用黑板报、美德之花评比等方式对学生献爱心行为进行宣传、表彰,为大家树立榜样,也让献爱心的同学感受到快乐,体会到价值,从而做到积极主动的关爱他人。例如:前年我班上一个孩子病了,急需很大一笔医疗费,班上学生得知后,全班竟悄悄自发为这位学生捐了款。孩子们散发出的爱之芬芳,令人欣慰,令人陶醉。

总之,在德育工作中,只要我们始终以"爱"为主体,以爱的春风吹开一茬茬爱的花朵,让爱的芬芳伴孩子们茁壮成长,我们的工作就是值得认可的。

结语:

“爱心”是人类的永恒需要,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航标灯,是人类所要代代相传的文明火把。“爱心教育”便是这一文明火把传递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环节,教师则是将火把代代相传的使者,小学教育者更是火把的点燃人,教育的先行者。那么,就让我们以高度的责任心、崇高的使命感和一份真诚加入到这个光荣的行列吧!

参考文献

爱的寓意范文第2篇

电视剧的结局很完美,两个因家庭背景差别太大分手的爱人,又在相互理解后重新走到了一起。但他知道,那是电视是故事,是人为编造的结局,现实生活,不会这样幸运。

他有着和电视男主人公何建国相似的家庭背景,虽然没有一个为了他上学牺牲了自己前途的哥哥,但大多就是那样的情形,父母是地道的农民,家境贫困,思想简单,为了供他读书,家里欠下的债,前段日子才还完。母亲身体不好,常年咳嗽,吃点廉价的药,即使他工作了,也舍不得花钱去医院认真做次检查或者吃点好药……而女友,虽然家境不至于优越得像电视剧中的顾小西,可也是地道的城里女孩,是独生子女,衣食无忧地长大。和他不一样。

他们是大学同学,当初,却是她先喜欢上他的,喜欢上他不同于城里男孩的沉稳、羞涩、刻苦。就如电视剧中顾小西喜欢何建国一样。

对她的感情,开始,因为慌乱他躲避着,可慢慢地,还是一边慌乱一边期待了,也是这般容易动心的年纪,何况,她真的是个可爱的女孩子。有张纯真的娃娃脸,长睫毛忽闪忽闪的,且性情温和心地善良。只是面对着她,有些东西,他还是小心翼翼地藏着。他很少和她讲家里的事,也尽量不提他在学校的现实生活。好在他聪明,虽然很少给予她物质的宠爱,还是让她享受着爱情的快乐。

尽管他贫穷,甚至因为贫穷不敢给她承诺,她对他的感情却始终没变。毕业后,好多大学的恋人分手了,他们却走得更近了。在她的坚决要求下,他终于跟她回了家,虽然她的父母对他的家庭不太满意,可是因为对女儿的宠爱,还是接受了他,并在他找工作时,给了力所能及的帮助。现在,他们都26岁了,已经到了谈论婚嫁的年纪,她不止一次提出过,要跟他回家看看他的父母,却都被他以种种借口回绝了。偶尔,他也只是试探着将家里的境况装作随口提一下,说父母以种地为生,母亲有时候咳嗽,然后就不再多说了,他更害怕带她回家,哪怕想想回家要走的路,他心里都有些发凉。那么远的路,下了火车转汽车,然后坐三轮车,还有一小段山路要步行……他害怕那样的现实,会将她天真的爱情粉碎。甚至为了婉转拒绝她随他一同回去,这一年春节,他以雪大买不到票为由没有回家。事实上,通往家乡的列车,并没有受这场雪灾的影响,一如既往地来来回回。

除夕,他去了她家,这是他第一次在城里过年,也第一次知道了城里人过年时物质的丰盛。看着满桌美味佳肴,听着女友温柔的安慰,他却想起电视剧中何建国来自农村的父亲,和顾小西的教授妈妈见面的尴尬画面,一颗心冷不丁地患得患失起来,话都不多说。

吃饭的时候,他的手机忽然响了,低头去看,他有点意外,是家里的电话。电话是去年过年回去时才装上的,一年了,父母从来没有打过,都是他打回去,可每次说不上两句话,父亲就会急急催着他挂掉,怕浪费他的钱。

没想到家里会打电话来,他赶忙站起来,冲女友笑笑,然后将电话挂断,走到阳台上打回去。

接电话的是母亲,先问他在哪儿,吃饭没。他一一回答了,刚要问家里过年的情形,却忽然听到母亲说,过了年暖和了,你带小蓉回来看看吧。

他愣住了,小蓉是女友的名字,他从没有跟父母说过,只是大体上说,找到女朋友了,正谈着,不知道以后怎样。

他刚要问,又听母亲说,小蓉寄来的钱和药还有给我和你爸买的棉衣,我们都收到了,那药好着呢,吃了一盒,我的咳嗽就好多了,本来以为你们会回来过年的,我和你爸都盼着,你爸说你命好,摊上小蓉这么好的姑娘……

他没有听清母亲接下来又絮叨了些什么,也说不出任何话,他的思维因意外而混乱着,直到感觉一双手在背后轻轻环住了他的腰。

爱的寓意范文第3篇

2、魂牵梦萦:形容万分思念。

3、柔情密意:指温柔亲密的情意。

4、儿女情长:指过分看重爱情。

5、雨意云情:比喻男女间的爱情。

6、长相厮守:长时间在想一起互相守侯。

7、佳人才子:年轻貌美的女子和才华横溢的男子。泛指年貌相当,有婚姻或爱情关系的青年男女。

8、郎情妾意:全称郎有情,妾有意。指两人对彼此都怀有好感,心意相通,特指情人之间。通俗讲是你情我愿的意思。

9、醋海翻波:醋:比喻嫉妒。比喻男女间因爱情而引起的纠葛。

爱的寓意范文第4篇

摘 要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综述法等研究方法,对放风筝这一运动项目进行研究分析,放风筝对人体极为有益,将放风筝作为一种康复疗法切实可行。

关键词 养生爱好 放风筝

放风筝,是春季我国民间的主要娱乐活动。“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女儿上青天”,明代诗人徐渭在《风鸢图》中的这两句诗,把风筝在天空自如运动的神韵,活灵活现地展示在人们的面前。据报载,近年来国外有些医院、疗养院采用“风筝疗法”治疗抑郁症、神经衰弱、过度疲劳、视力减退、失眠等症,均收到了良好的功效。

一、风筝起源

风筝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东周哲人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是人类最早的风筝,其名为“木鸢”。后来墨翟的学生鲁班用竹子改进了他的材质,称其为“木鹊”。隋唐时期,由于造纸术的出现,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名为“纸鸢”,亦名纸鹞。真正将其命名为风筝是在唐朝,因为有人在纸鸢上绑上了一个用竹子制成的哨子,飞上天空后会发出像弹筝一样的声音,所以称之为风筝。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变成了现在人们见到形色各异的风筝。并且出现了北京、天津、潍坊、南通四大风筝制作产地,风筝的规模和精美工艺都成为世界之最。

二、放风筝的养生功能及原理

史书《续博物志》上有“放风筝,张口仰视,可以泄热”之说。人们踏青放风筝,尽情地呼吸新鲜空气,促进体内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可消除积热、祛病健身。同时,放风筝时,昂首翘望,双眼极目蓝天,睫状肌松弛,眼内晶状体呈现扁平状态,眼部肌肉和神经得到调节和放松,从而达到消除眼疲劳,保护视力的目的。放风筝时,或缓步、或迅跑,缓急相间,张弛有变,有利于保持颈椎、脊柱的肌张力,保持韧带弹性和椎关节的灵活性,增强骨质代谢,加强颈椎、脊柱的代偿功能,既不损伤椎体,又可预防椎骨和韧带的退化。

此外,放风筝还有助于人的心理健康,陶冶情操。当放飞者全神贯注地放风筝时,牵引凌空飘舞的风筝,凝神专注,拉线奔走,有张有弛,大脑高度集中,一切忧虑烦恼已置之度外,胸中的种种忧愁自然也会消散于万里晴空中。仰观扶摇直上的风筝,不禁会心驰神漾,心胸舒展,催人奋发向上,意气风发,有利于身心健康。其作用远胜于单纯的室内健身。

据中医理论,春天阳气升发,人体的气血便产生往外透发的趋势。人们走出户外通过放风筝,不但可晒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阳气增长,还会使血液循环加快,促进人体新陈代谢。而且,放风筝大都在宽阔的广场或田野,空气中含氧量高,负离子充足,有利于促进机体各方面机能的改善。早在南宋时的《续博物志》中,就有“引线向上,令小儿张口仰视,可泄内热”的记载。如今国外还发展了“风筝康复疗法”,治疗神经衰弱、心绪烦乱、失眠健忘和智力低下等多种疾病,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康复效果。

三、名人轶事

我国著名文学大师曹雪芹从小喜爱放风筝,在和煦晴朗的天气,他经常走出户外去放自己制作的精美风筝,并把此作为养生健身的一种方法长期坚持下来。

曹雪芹写有不少放风筝的生动描写诗篇。如《比翼燕》中吟道:“比翼双燕子,同命相依依。雄羽映青衫,雌衣跃紫辉。相期白首约,互证丹心誓。”在《红楼梦》第22回中,曹雪芹还细腻形象地写了一首趣味灯谜诗:“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这首诗的谜底就是风筝,寥寥几笔描绘出他放风筝时的心态和意境,读后使人如身临其境,回味无穷。

四、放风筝的注意事项

(一)选择好场地

因为在放风筝的过程中,人经常要倒行,所以需要特别注意防止摔伤。要选择宽敞的非交通道路或选择空旷之处,仔细观察周围地面情况并要注意运动范围内的建筑物情况。

(二)适度热身、间或休息

放风筝前应适当活动颈部,如仰头、低头、左扭头、右扭头等,还要扭扭腰,动动手臂和腕关节、腿和踝关节,放松筋骨。由于放风筝的特性,需要长时间仰头,同一个姿势要保持较长时间。因此,老年人和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和脊椎动脉供血不足者在参与此项运动时,要尽量避免突然转头,以防脑血管的突然收缩;同时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调节运动时间长短。患有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疾病的人,要尽量避免在喧闹的场所长时间活动。

(三)留意周围环境与天气

放风筝时要注意观察上空是否有电线,防止因风筝与电线接触而发生事故。要尽量保持风筝的干爽,如果挂在电线上不要贸然去取,防止触电和摔伤;注意风向与太阳的关系,根据天气变化做好皮肤和身体各器官的保护,尤其要注意防止太阳光反射对眼睛造成的伤害。老年人更要注意防晒,也要防止因长时间站立导致手脚受伤。如有台风、雷击现象,应马上停止活动并远离空旷处。

老人和儿童放风筝时最好有两三个人陪伴,以便在本人放风筝时有人帮忙观察地面情况,保证安全。

(四)不适合放风筝人群

有严重颈椎关节错位,尤其是压迫到脊髓的患者不宜放风筝,长时间仰视很可能会加重颈椎关节病变,或因颈椎骨过分压迫神经而导致截瘫。中风、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人,如果长时间仰头容易加重已有病情,如果颈部活动不充分,还容易造成椎动脉受压,严重时可造成卒中的潜在威胁。刚做完眼睛手术或患有眼疾的患者,长时间地往空中眺望,过强的光线也会对眼睛造成伤害。

参考文献

[1] 虞重干,张基振.中国现代风筝运动及其对民间体育发展的启示[J].体育科学.2006(1).

[2] 张君艳,张光芬,周利.风筝运动的起源及其文化内涵[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1).

爱的寓意范文第5篇

【关键词】乡村;关爱;责任;成长;培育

2016年4月,一个让全省乡村教师热血沸腾的日子――200多个市、县级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正式建站运行,开启了全省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的美好旅程。

作为一名从农村学校成长起来的特级教师,一名在一线课堂摸爬滚打了30年的乡村教师,我深知培育站对提高乡村教师素质的意义,但我更清楚地知道,要让好政策落地,让文件从静态的文本转化为火热的行动,需要各级部门上上下下的倾心付出,需要导师组全体成员的责任与担当。

为了教师的成长,各级主管部门全力以赴提供成长所需要的帮助,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培育是一种帮助。在培育站,关于培育,爱是路径,帮是方法,培育是一种爱的帮助。

回顾半年来的培育站工作,我们深有感触:上级已经用“爱”为乡村骨干培育工作指明了航向,那我们就必须用“帮”为培育工作保驾护航,向乡村教育美好的明天进发。

一、起点:厘清培育工作的内涵

随着教育均衡的强势推进,乡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在不断改善,但是无法回避的一个事实是,农村学校的师资水平与城区学校仍然相差一段距离,这也是制约农村学校教育质量提升、农村学生流向城市学校的主要原因之一,学校硬件设施的改善掩盖不了师资水平整体偏低的尴尬现状。因此,着眼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缩短城乡教育差距的重要保证。

培育站的美好愿景由此日渐清晰起来:培育出一个又一个优秀的乡村教师,带着我们的乡村娃娃们一起接近城市学生的起跑线。

培育站建站之初,我们首先组织学员展开讨论,为什么要培育?为谁培育?随着讨论的深入,老师们渐渐懂得,对于教师来说,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的培育历程,既丰盈了自己的生命,又润泽了孩子的生命。

我们首先必须明确的是,乡村骨干教师的培育不是象牙塔中的“闭门修炼”,而是为一个个乡村孩子的成长提供尽可能优质的教育资源,让他们收获学习的自信、成长的快乐和对美好明天的希望。

所以,在培育站研修计划中,我们明确提出,研修主题应当立足课堂教学,结合乡村实际,既要有数学眼光,更要有儿童视野,以学生的“学”为关注点,通过学员数学专业素养和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优化乡村学校数学课堂品质,让培育成果惠及我们的学生。

二、准备:夯实培育行动的基础

根据培育站建设总体要求,我们通过双向选择,从高邮市各乡村学校挑选了一批数学教师,这些教师都是学校级别的骨干教师,有一定的专业发展愿望。我们首先对他们的教学实际状况进行了调研,通过前期调研,我们把提高学员的课程实施水平确定为培育站研修的中心工作。本着立足课堂教学,结合乡村实际,既要有数学眼光,更要有儿童视野的原则,我们把培育站研修主题确定为:以“核心问题”导学,提升乡村数学课堂品质。意在构建“核心统领、问题引路、学生探究、教师指导”的“问题导学”课堂框架,以学生的“学”为关注点,让课堂活动始终围绕核心问题进行,同时,让每一位学员在研究中逐渐提升核心知识问题化的水平,实现数学专业素养和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

培育站刚成立,作为培育活动的“热身”,同时也是为帮助学员树立自信,我们在全市范围内组织了培育站所有成员“一人一课”的亮相课展示活动,来自各校的乡村培育站学员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有的思路清晰,活动设计可圈可c;有的朴实无华,善于捕捉学生动态,抓住课堂生成推进教学,尽显教学机智;有的注重生本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扎实有效;有的激情四溢、幽默风趣,课堂气氛热烈,不仅给上课教师提供了同台竞技、大显身手的机会,更充分发挥了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示范、辐射的作用,进一步引导教师们在实践中求索,在研讨中学习,在交流中进步。

三、行动:注重“培”“研”“教”的整合

培育站大力倡导“培、研、教相互校正‘准星’,彼此搭建‘舞台’”的工作思路,有效调动了学员追求业务成长的发展自觉,实践了培育工作促进教学内涵发展的功能创新。

在主题分别为“核心提问”“学案导学”“师生互动”的三次研讨活动中,我们充分整合了现场观摩、经验分享、个案点评、主题引领、综合评析等诸多教研与培训元素,让“教”“研”“培”在活动中和谐统一。培育站组织、教研室参与、各学校承办,锁定研修目标,丰富培训资源,生成教研成果,提升教研品质。

(一)聚焦研修主题

自从培育站成立以来,我们有意识地逐步培养培育站学员的“数学思维”“问题意识”,慢慢学着从课题的研究角度去审视课堂,研究课堂,开始学着针对“问题导学”课题的研究内容留心身边的案例,坚持写后记、教学反思,并在反思总结后再做新的尝试或创新。本阶段学习研讨活动主题分别为“数学课程建设”“学生自主课堂”“深度学习”“文本解读的儿童视角”“核心知识的问题化”等与课堂关注点高度契合的内容。

例如,在“核心问题引领下的农村小学数学导学课堂的建构与实践”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所有成员通过典型引路,深度反思,实践尝试,以“问题”的发现、生成和解决为主线,把学生置于一个个真实有效的学习情境之中,学生通过独立尝试与自我探索,同伴互助与经验分享,实现知识建构与能力提升。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们抓住新旧知识的分化点,遴选最具思维价值,最能揭示本质,具有迁移效能的知识方法,强化核心知识的引领功能;在学习效果的反馈中,我们允许儿童“渐进式”思考,让他们通过反思调整,逐步触摸数学的本质,循序渐进地提升思维水平,把数学素养的积淀在一次次学习活动中得到落实;在学习行为的指导上,我们关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机会,组织他们进行质疑、思辨,让知识在一节课中的发展呈螺旋式行进。

(二)丰富活动形式

针对每次具体的活动,我们都精心规划,包括时间、地点、主题、主持人、嘉宾等。每一次活动,我们都与我领衔的工作室活动进行整合,主题靠实,活动落实,效果扎实。

半年来,我们开展了如下活动:针对研修主题“核心问题导学”的主题研讨;读同一本书《简单教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案例式解读:小学数学》,学员撰写读后心得,组织交流并推荐发表;组织专业理论研修竞赛,对获奖成员颁发证书并奖励图书;开展“互动过程的探究,思想方法的渗透”主题沙龙活动等,这些活动都面向基层一线老师,受到了广大老师的认可与赞扬。

4月份以来,培育站成员分别到南京、江都、南通等地现场观摩徐长青、陈宏杰、华应龙、斯苗儿等专家的课堂教学和讲座,感受大师风采。我们还组织学员收看名师张冬梅、刘德武的教学视频以及曹培英等专家关于数学核心知识教学的专题讲座,并组织撰写心得交流,已有两位学员的专题文章发表,还有3篇即将发表。

(三)强化交流意识

半年来,培育站先后与本市徐宏臻工作室、江都于正军工作室等开展联合教研活动,邀请著名特级教师贲友林、扬州教育学院陈开泰教授、省特级教师于正军等为学员现场教学示范,进行理论指导。同时,培育站和工作室成员还主动走出去,到江都实验小学、安徽天长界牌小学进行示范教学与专题讲座。

作为全市教师交流学习的平台,培育站在学员们的交流课程中采取开放式课堂,欢迎全市数学教师前来听课、指导,分享经验。学员之间的交流互动,更是我们活动的常态。每次听课后,各位学员都能本着课堂重构的立场,和上课教师以及活动承办学校的老师开展互动研讨,在目标解读、策略选择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教学改进设想,推动了全市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活动的开展。

(四)激发内省意识

与任何一种教育活动相同,培育行为也具有内和外的两面性,理想的培育要能够激发成员的内驱力,让每一个参与教师都能从培育站的研修计划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句子”,产生对培育目标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实现培育站工作目标与个人专业成长目标的对接,自觉开始“向内”的努力,尝试着稍微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获得教育教学的新突破,在自主研修,合作探究,互动生成中实现自我素质的提升。

我们帮助培育站所有学员建立了学习、成长记录,内容包括学习内容安排、学习结果、阶段性成长变化、导师指导情况及评语等,内容完善,过程清楚,比较充分地体现了学员成长的轨迹。

我们在帮助教师提升的过程中,针对“核心统领、问题引路、学生探究、教师指导”的研修主题,突出核心知识的提炼与呈现,以问题的提出、表征和解决为主线,引导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寻找教学研究的切入点,并尝试以研究者的自觉行为,通过调查分析,制定方案,展开基于乡村儿童数学学习水平的实践研究。

四、收获:重树乡村教师的自信

加入培育站半年多来,每一批学员无论从教学水平、教学策略,还是教学成果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张生华、吴兴坤等老师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并在省级刊物上发表,尹力、王锋等培育站成员参加高邮市珠湖星光大舞台教学竞赛获得全市一等奖,解碧云老师代表培育站全体成员参加扬州市青年教师录像课比赛。

培育站成立半年来,培育站成员在省级以上刊物8篇,参加教学展示活动44节次,到外县市交流3次。在今年扬州和高邮市县两级第七批骨干教师评选活动中,培育站共有16人位列其中。其中,有10人由校级骨干教师晋升为教坛新秀或教学能手,6人在原有骨干称号基础上成功晋级为教学骨干或学科带头人。有9名学员在高邮市数学教学优质课竞赛中分获一、二等奖,24篇论文在扬州市论文评比中获奖。两位学员和主持人合作研究的课题成果在扬州市第二届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得二等奖,是当地农村学校唯一获奖的项目。

从教学实绩来看,每一位学员都能把研修培训成果用于课堂实践,课堂教学结构得到优化,教学效率有所提高,受到所在学校师生和家L的一致好评。

培育站的所有工作说到底就是一种帮助,帮的艺术就是培养的艺术。面对乡村教师,关心是一种帮,微笑是一种帮,鼓励是一种帮,批评也是一种帮;面对工作,研究专业是一种帮,打磨课堂是一种帮,认真备课是一种帮,互动研讨也是一种帮。在培育工作推进的路上,帮无处不在,每一次的帮,只要心灵在场,只要能给所有成员以动力和能量,就是一次有效果、有责任的帮和有意义的帮。

所以,最后我想说,对于导师组来说,帮首先得是一种能力,其次是一种责任,最后是一种精神,唯有如此,培育工作才能形成一种智慧、一种习惯和责任、一种精神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