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技指标论文

科技指标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技指标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科技指标论文

科技指标论文范文第1篇

《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的颁布对规范企业会计行为,增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评价企业收入质量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由于准则的规定比较抽象,而《企业会计制度》现金流量表编制的说明中关于补充资料部分的规定又比较简单,为充分考虑到企业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使会计人员在编制时产生混乱,也不便于报表使用人员的理解,降低了报表的可比性。本文在《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准则的基础上,对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部分项目的填列内容进行分析,提出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部分项目的具体编制方法,以供广大会计实务工作者参考。

一、间接法下补充资料的调整思路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的要求,企业应采用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同时运用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采用直接法编制的先进流量表便于分析企业现金流量的来源和用途;采用间接法编制的补充资料便于了解净利润与企业现金流量差异产生的原因,从现金流量的角度分析企业的收入质量。

简介法是指以净利润为起算点,调整不涉及现金的收入、费用、营业外收支等有关项目,据此计算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间接法计算的起点是利润表的净利润,在以调整计算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为目的时,首先,必须将属于投资和筹资活动所产生的损益从净利润中剔除,不论其是否收付现金,均需调整,以得到权责发生制基础上经营活动而产生的净利润。其次,将权责发生制意义上的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净利润,调整加计减少利润的非付现费用,减计增加利润的非收现收益,得到了收付实现制下的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再次,调整不影响经营净收益但产生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的业务,最终得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深入把握补充资料的调整思路,是准确填列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项目的基础。

二、间接法下补充资料部分项目的填列内容

《企业会计制度》关于会计报表编制的说明中对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的各项内容的填列方法都作了具体规定,对编制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实际工作很有指导性,但是起重由部分项目的规定不尽合理,把企业的实际业务简单化处理,与实际操作有些脱节。笔者根据上述调整思路,,充分考虑补充资料各项目间的联系以及企业的一些特殊业务,提出补充资料部分项目具体的填列方法,现介绍如下:

(一)“预提费用增加(减:减少)”项目

《企业会计制度》中会计报表编制说明(以下简称编制说明)对该项目的填列规定为“本项目可根据资产负债表‘预提费用’项目的期初、期末余额的差额填列”。

如果企业有筹资活动产生的预提利息,同时记入“财务费用”和“预提费用”账户,而该项预提的利息在期末尚有余额留在“预提费用”账户中,则情况就复杂一些。这时不能简单地用期初、期末余额的差额来调整净利润。否则,就会造成这部分金额在该项目和“财务费用”项目内的重复填列。所以,“预提费用增加(减:减少)”项目只能反映企业本期经营活动产生的预提费用的增加,而不能包括筹资活动产生的预提费用在内。

因此,该项目可根据资产负债表“预提费用”项目中所属经营性预提费用部分之期初、期末余额的差额填列。

(二)“财务费用”项目

编制说明对该项目的填列规定为“本项目可以根据‘财务费用’科目的本期借方发生额分析填列”。

为了准确计算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应对财务费用的构成进行具体的分析。只将那些属于投资、筹资活动中发生的财务费用加回到净利润中去,而对于应收票据贴现利息,购销业务结算过程中发生的结算手续费,购买原材料所产生的汇兑损益等这些属于在经营活动中发生的财务费用,应从财务费用中剔除,不得计入调整项目。

因此,该项目根据“财务费用”科目的本期借方发生额分析填列时,仅仅包括财务费用中属于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部分,不包括属于经营活动的部分。

(三)“投资损失(减:收益)”项目

编制说明对该项目的填列规定为“本项目可根据利润表‘投资收益’项目的数字填列”。

为准确计算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对于投资活动中发生的投资净收益或净损失应调节净利润。但是,企业在计提和转回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时,都已涉及“投资收益”账户,同时已计入补充资料中“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项目,并与“净利润”相抵销。因此,在根据利润表“投资收益”项目的数字填列补充资料的“投资损失(减:收益)”项目时,则应扣除其所包含的投资性资产减值准备数,以避免重复填报。

四)“递延税款贷项(减:借项)”项目

编制说明对该项目的填列规定为“本项目可根据资产负债表‘递延税款借项’、‘递延税款贷项’项目的期初、期末余额的差额填列”。

但是,企业所发生的递延税款,与其相对应的不一定都是所得税。企业在发生受赠非现金资产、以非现金资产对外投资等事项时,如果企业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也可能造成企业递延税款的变动。

因此,该项目在根据资产负债表“递延税款借项”、“递延税款贷项”项目的期初、期末余额的差额填列时,必须剔除上述情况下产生的递延税款。

(五)“存货的减少(减:增加)”项目

编制说明对该项目的填列规定为“本项目可根据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的期初、期末余额的差额填列”。

但是,由于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中“存货的减少(减:增加)”项目只包括因经营活动引起的存货增减,不包括因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引起的存货增减,因此该项目不能简单地取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的“年末数”减“年初数”的差额填列。

实践中,存货增加有例外情况,就是既不涉及现金减少,又不形成流动负债或者折旧费用的存货增加,如接受捐赠、投资者投入、非货币易、债务重组取得的等非经营活动增加的存货,应从存货增加数中扣除。存货的减少也有例外情况,就是这种减少既未收到现金,也未形成应收账款或未付现费用的存货减少。如企业将原材料用于工程项目、对外投资、非货币易、债务重组减少的等非经营活动减少的存货,应从存货减少中剔除,以准确计算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因此,本项目在根据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的期初、期末余额的差额填列时,必须剔除本期上述非经营活动导致存货的增加额及本期上述非经营活动导致存货的减少额。

(六)“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项目

编制说明规定本项目“反映企业本期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

但是,在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增减中,有一特殊情况,就是有些应收项目的减少并未收到现金,如由于发生坏账损失而冲销的应收账款,或者债务人以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抵偿货款等,这时应将因这部分原因变动的应收款项数额从经营性应收项目中扣除,以准确反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经营性应收项目增减额的计算填列,可根据比较资产负债表上的该类项目期末余额合计数减去期初余额合计数计算填列,相减后正数为增加额,负数为减少额,同时剔除非经营性因素的影响额。

(七)“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项目

编制说明规定本项目“反映企业本期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

但是,企业的经营性应收项目的收回不一定全部是现金,也可能是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同样,企业的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偿付也不一定全部是现金,也有可能是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例如,以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抵偿的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应付工资及应付福利费中应计入工程成本的部分,计入固定资产价值的应交耕地占用税等,这时应将因这部分原因变动的数额从经营性应付项目增加或减少中扣除,以准确反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经营性应付项目增减额的计算填列,可根据比较资产负债表中的该类项目期末余额合计数减期初余额合计数计算填列,正数为增加额,负数为减少额,但计算时应注意扣除上述影响因素。

三、填列补充资料应注意的其他问题

首先,在填列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时要注意避免重复填列。在复式记账法下,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会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会计科目,因此在填列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时一定要注意已经调整过的项目在填列对应项目时就不应再调整。例如,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已在“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项目内反映,因此,在填列“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项目和“存货的减少(减:增加)”项目时,要使用未扣减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即还原后的经营性应收项目和存货项目的数额填列。

科技指标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科技文献 评价体系 评价指标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是科研评价发展的高峰时期,科研管理专家和经济学家提出了许多系统的评价方法[1]。科研评价是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和核心内容之一,是推动科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科技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和保障[2]。而在科研评价中,科研产出始终作为科研评价的主要内容。本文通过对科技文献的特点进行分析,找出各个要素以及要素间的语义关系。通过对这些要素进行深入分析,在原有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对科技文献产出评价体系重新设计,分别从科研机构综合科研实力、核心作者学术力、学科发展、最新科研动向(领先研究领域),需求信息特点等五个方面,建立了一个相对系统全面的针对科研机构的科研评价指标体系。

1 科技文献产出评价体系的作用

科技文献是基础性研究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表征一个国家、地区基础性研究实力的主要指标[3]。近二十年,一直被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政府部门作为评价科研能力水平和科研成果的重要指标。科技文献产出评价体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层次上:宏观上评价国家的科研创新水平,反映一个国家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等方面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水平;中观上评价科研机构的科研业绩,反映了科研机构的学术、科研水平及科研机构间的竞争力;微观上评价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反映某个机构的团队或个人的学术地位和影响。

2 科技文献产出的要素

本文通过对科技文献的特点进行分析,找到各种要素以及要素间的语义关系。通过对这些要素的统计分析,可以展开计量分析、主题揭示、关联挖掘和综合评价,从而获取对科技文献产出相关要素更深入全面的认识。

2.1 科技论文产出的相关要素

从科技文献中可以获得题名、摘要、作者、作者机构(单位)、关键词、参考文献、分类号以及基金项目等相关要素。科技论文的相关要素如下:

(1)科技论文是学术刊物上发表的科学研究成果。科技论文(题名、作者、机构(单位)、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发表期刊或会议)。

(2)作者,科技文献的主要创作者,是科技文献产出的源头。作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单位、邮箱、研究兴趣)。

(3)期刊,科技文献产出的媒介和主要载体。期刊(名称、ISSN、主办单位、地址、邮箱、出版周期、是否核心、影响因子)。

(4)机构(单位),是科研人员联系形成科研团体的主要方式。机构(名称、地址、邮编)。

(5)基金,是资助基础科研工作的主要方式。基金(名称、编号、类别、起止时间、额度、主持人、依托单位)。

(6)关键词,作为科研人员对科研成果内容提纲挈领的体现,是科技文献产出的主要内容特征。

2.2 科技文献产出要素间的语义关系

要素与要素之间关系有三种:父子关系(等级)、相等关系(等同)和相关关系。相关关系根据紧密程度,又分为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直接相关是指直接定义了概念间的关系,没有经过任何其他的概念;间接相关是指某两个概念虽然没有直接定义关系,却通过其他概念产生了关联。

科技文献产出要素的间关系如下图1,其中的父子关系如文献与参考文献;相等关系如作者与项目参与人员;直接相关如作者与文献之间是撰写与被撰写的关系;间接关系如基金项目与文献之间通过作者产生关联。

3 科技文献产出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科技文献产出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关系,围绕科技文献产出分别从科研机构综合科研实力、核心作者学术力、学科发展、最新科研动向(领先研究领域),科研人员需求信息特点等五个方面设计评价体系。

3.1 科研机构综合科研实力评估指标

科研机构是一个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在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创新能力、科技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基于文献计量的角度,通过文献发表数量、被引篇数及频次、专利数量以及合作论文数量等指标,对科研机构的成果(科技文献)进行分析得出科研机构的综合科研实力总体情况。

科研机构综合实力评估分别从产出力、影响力、创新力和合作力四个方面进行评估,指标包括:

(1)科研机构生产力:反映科研机构科研产出能力。论文产出数量:科研机构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发表的论文数量;(2)科研机构影响力:反映科研机构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引文量(篇/次):科研机构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发表的论文被引用的数量(篇/次);篇均引用次数:科研机构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所篇均被引用次数;SCI/EI收录的论文数量:科研机构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被SCI/EI收录的论文数量;核心期刊刊载的论文数量:科研机构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被核心期刊刊载的论文数量;(3)科研机构创新力:反映科研机构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专利数量:科研机构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公开的专利数量;基金立项数:科研机构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基金立项数量;科技成果数量:科研机构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科技成果数量;(4)科研机构合作力:反映科研机构与国际、国内交流的活跃程度;会议论文数量:科研机构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发表会议论文数量;合作论文数量:科研机构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与其他机构合作的论文数量的比例。C=No/(No+Ns),式中C:合作率;No:合作论文总数;Ns:独立论文数。

3.2 核心作者群学术力评估指标

科技文献的作者是推动学科发展的主体,对机构或学科的核心作者研究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核心作者群是具有较高的学术产出和学术影响力的作者集合,是学科发展和创新的主体。通过对作者的发文量、被引次数等多方面指标,采用文献计量、引文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综合以上指标用定量的方法对核心作者学术力进行综合评估。核心作者群学术力评估指标包括:

(1)发文方面。

作者论文产出数量:作者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发表的论文数量;

作者合作论文数量:作者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与他人合作创作的论文数量。

(2)引文方面。

总被引次数:作者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发表的论文被引用的数量

自引次数:作者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发表的论文自己引用自己文献的数量

3.3 学科发展评价指标

学科发展评价则在于客观科学地分析被评学科目前的发展基础、发展状况和态势,预测将来发展可能达到的程度,发现学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探讨解决问题、促进学科发展的对策。开展学科发展评价,从而为制定学科发展战略以及进行学科建设和管理提供直接、有力的支撑。学科发展评价指标包括:(1)学科文献数量分布:科研机构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发表的论文在各个学科分布数量;(2)学科文献数量增长趋势:科研机构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各个学科论文数量的增长趋势;(3)学科关键词及频次:该学科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论文的主要关键词以及关键词的出现次数;(4)学科题名及频次:该学科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论文题名以及题名的出现次数;(5)学科文献引文量:科研机构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该文献被引用的数量。

3.4 最新科研动向(领先研究领域)分析指标

基金论文的生产能力是衡量这个学科科研实力和水平、科研组织能力及学科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志,而权威期刊刊载基金资助论文往往代表着该研究领域的新动向、新趋势、制高点。研究科学基金资助研究论文生产能力,对了解科研机构科学学发展动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金论文总数量:科研机构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发表基金论文数量;

基金论文增长趋势:科研机构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基金论文的增长趋势;

基金论文主题分布:科研机构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基金论文的主题分布;

基金论文高频关键词:科研机构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基金论文的出现频次高的关键词;

基金论文被引用量:科研机构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基金论文被引用次数。

3.5 科研人员需求信息的特点分析指标

分析引文是研究科研人员使用信息的一种重要途径。根据科学文献的引文可以研究人员的信息需求特点。一般来说,附在论文末尾的被引用文献是科研人员所需要和利用的最有代表性的文献。因此,引文的特点可基本反映出用户利用正式渠道获得信息的主要特点。通过对科研人员所发表的论文的大量引文统计,可以获得与信息需求有关的许多指标,如引文数量、引文的文献类型、引文的语种分布、引文的时间分布、引文出处等。这样就可以从中挖掘出科研人员需求信息的特点。

引文数量:反应科研人员对已有研究成果和最新信息的利用能力;

引文国别:弄清与国际文献交流的数量和流向;

引文语种:分布反映科研人员对外文文献利用能力;

引文文献类型:有利于确定文献情报搜集的重点;

引文时间分布:吸收新信息和新成果的能力。

4 结语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可以发现,国内外在基于科技论文产出评价体系研究已经非常丰富,采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也已经比较成熟,研究视角多种多样,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但是可以发现,我国对高校科研评价相对较多,对科研机构的评价比较匮乏,在科研评价的建设上还缺乏一个系统全面的指标体系。本课题在理论研究方面进一步完善了科技文献产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从科研机构综合科研实力、核心作者学术力、学科发展、最新科研动向(领先研究领域),需求信息特点等五个方面,对科技文献产出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建立一个相对系统全面的科研机构的科技文献产出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刘作义,陈晓田.科学研究评价的性质、作用、方法及程序[J].科研管理,2002,23(2):33-40.

[2]中国社会科学院外事局辑.美国社会科学现状与发展[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370-393.

[3]HENK E.Moed,Research Assessment in Social Science and Humanities[EB/OL].http://lingue.unibo.it/evaluationin-thehumanities/Research Assessment in Social Science and Humanities.pdf.2010-10-15.

科技指标论文范文第3篇

一、引言

 

科技络发表是网络时代的一个新生事物,是通信网络建设高速发展和科技知识爆炸式涌现的结果。但是,网络服务平台质量优劣是科技络发表发展的一个瓶颈,突破这个瓶颈,建立一套可行的网络服务平台质量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在我国,以用户为中心、基于用户体验的服务平台设计理念尚未得到应有的关注,并且研究相对浅显且不成系统,相关主题的专著、学术论文、专题讨论服务平台等在数量上亦不丰富。国内学者对服务平台建设问题的研究多从两个角度进行:一是计算机技术人员对技术解决方案的探讨;二是艺术设计领域倾向于将网页设计视为平面设计的延伸。在所调研的文献中,与服务平台建设相关的用户心理学、用户行为科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稀少。

 

综上所述,从用户体验的角度,运用网络计量学并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制定科学、可行的科技论文服务平台质量评价体系,对科技络发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科技论文服务平台评价体系的构建

 

为了了解用户对科技论文服务平台的使用和反馈情况,我们首先需要对这些平台进行评估调查研究。本次调查所选取的对象是有一定知名度的三个网站平台,分别是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学术批评网、教育技术通讯。调查对象主要是经常浏览这些平台的用户,还有一部分就是网站建设方面的人员,分别选取200名调查对象,并发放调查问卷。调查方法主要利用问卷调查法、SPSS、AHP、统计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和访谈法。

 

(一)问卷设计

 

通过文献调研,本研究以 SERVQUAL量表为基础,并参考国内外知名学者所建立的评估体系,经过综合研究之后设计成调查问卷,共包括5个大项,38个小项[1]。问卷调查主要借助于Internet来发放在线调查问卷。受笔者能力、时间以及被调查者喜好、经验和知识结构等的限制,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的保证结果的精确。

 

(二)评价体系的构建

 

问卷回收之后,本文对评估体系各项指标的数据采用定量、定性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本研究共回收问卷198份,其中有效数191份,平均有效率为96.5%。本研究将科技论文服务平台这个总体目标称为一级指标,将上面总结的每个大类称为二级评价指标,每个大类下面的子类称为三级指标,这一系列的指标集就构成了评价体系。

 

(三)信度和效度分析

 

1.信度分析[2]

 

信度是指根据衡量工具所测出的结果,是否具有一致性或稳定性的程度。常用Cronbach’s alpha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检测,信度系数越大,表明测量的可信程度越大。回收数据后,笔者依次将结果录入SPSS17.0的数据库,然后用Analysis–Scale-Reliability命令进行处理,得出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的Cronbach’s alpha系数分别是0.858、0.813,三级指标分半系数为0.871,说明本研究制定的评估体系具有良好信度。

 

2.效度分析

 

因子分析法是评估建构效度的常用方法,检验方法主要有KMO样本测度和巴特莱球体检验。本研究对评估体系雏形中的26个三级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其KMO统计量和Bartlett’s Test分别为547.97和0.891,因此,通过了Bartlett检验,显著性概率为Sig<0.001,为高度显著。

 

(四)评估指标权重的确定

 

层次分析法是Saaty教授应用网络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

 

其步骤一般分为四步[3]:(1)建立阶梯层次结构模型;(2)计算各级指标的相对权重并做一致性检验,本研究选用方根法,将各个行向量进行几何平均,然后归一化,得到的行向量就是权重向量。(3)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一致性指标记作CI,随机一致性指标CR分别定义为:

 

经过计算,一级指标的CR值为0.0074,二级指标的 CR值分别为0.0197、0.0197、0.0511、0.0207、0.0078,其值均小于0.1,这说明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然后根据组合权重的计算公式求组合权重,最后进行各评估因子的总排序,结果显示CR=0.0534<0.1,说明总排序也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

 

三、应用实例

 

基于上述分析,科技络发表是基于信息技术手段的科技论文服务平台,在科技论文质量控制、系统性能、界面设计、用户服务、安全性等方面的得分并不高,还存在不少问题,这就使得科技论文平台应有的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另外,学术性是科技论文的灵魂,不断增强科技论文的学术性和网站的权威性,是保障科技络发表平台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一环。

科技指标论文范文第4篇

按照《教育部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目录》,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二级学科为: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卫生毒理学、军事预防医学等。笔者对2006年-2010年间我国部分地区高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二级学科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的文献简要评述如下。

目前,国内外对于2006年-2010年期间,我国高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二级学科的科技论的统计与分析比较少,仅有山西医科大学孔瑞珍的学位论文《高等院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科技论文产出的综合评价》对筛选出的27所高校在2003年—2007年间产出的科技论文,经秩和比法逐年统计分析后得知,北京大学、四川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具有较高的论文产出能力,提示这些高校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方面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成绩突出。对27所高校预防医学下属二级学科的科技论文产出数量运用秩和比法统计评价后,得出了在各二级学科方面各大学的科研情况以及优势所在: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以第四军医大学和复旦大学为优,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方面复旦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表现突出,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第三军医大学和中山大学名列前茅,儿少卫生和妇幼保健学以华中科技大学和安徽医科大学最强,卫生毒理学突出的是第三军医大学和吉林大学[1]。在进行横向比较后发现,各高校5年间每年的论文产出数量相对起伏不大,但高校在各学科的论文产出能力并不均衡,需要发挥所长,弥补不足,既要全面发展,也应重点突出。

其他文献主要是对以某地区的卫生机构或某一高校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进行研究,例如:温州医学院图书馆赵丽红的《2002-2007年温州医学院医药卫生科技论文产出的计量分析》一文中应用文献计量学的科学方法,对2002-2007年温州医学院(温医)教师在国内生物医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及SCIE收录国际论文进行定量研究,提供各项指标的统计数据和测评结果。文中利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按照论文机构分布、论文作者分布、载文期刊分布、基金资助项目产出论文情况统计分析等,得出2002-2007年间,温州医学院国内发文和SCIE论文量均呈现出显著增长的趋势,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就目前而言,与国内一流医学院校尚存在一定的差距[2]。浙江省医学情报所的舒畅和《移植杂志》编辑部的沈敏共同完成的《浙江省各地区医学科技论文计量分析》一文中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c)对浙江省11个省辖市在2002-2007年发表的生物医学文献进行统计,按照11个省辖市的总量、省辖市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文献量、11个省辖市排名前五位的学科等进行统计,根据统计结果对浙江省各地区的生物医学水平进行分析,发现浙江省生物医学水平有长足的进步,但地区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十分明显,尤其是省属单位占居了主导地位,市级医疗单位难以与他们竞争,该文对以后这些地区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科技指标论文范文第5篇

■ cn:国内统一发行刊号

■ issn:国际发行刊号

■ isbn:图书刊号

■ hk/NR:香港刊号

■正刊:编辑部正规发行的杂志,与市场同步

■ 增刊:在发行正刊之余发行的刊物

■ 论文集:由某些出版社出版的论文集合,图书

刊物认定

认定省级学术刊物的原则为:

1.在由省(部)级业务主管单位的、有正式出版刊号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

2.全省大行业学会和省直厅局主办、经省级以上出版部门批准登记的学术期刊。

3.省部级大报理论版。

4.一般大学学报。

5.在国家二级学会、省级主管单位主办的学术会议上宣读,并被有正式出版刊号的论文集收录的论文。

认定国家级学术刊物的原则为:

1.在国家级(由国家级部门主办或主管)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2.在中国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并被有正式出版刊号的论文集收录的论文。

3.在国家一级学会召开的学术研讨会上宣读,并被有正式出版刊号的论文集收录的论文。

4.正常是标记为核心刊物的杂志(科技核心北大核心等),也被列入国家级刊物。

核心期刊认定:

对中国内地出版的期刊中核心期刊的认定,国内比较权威的有以下版本:

第一种是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每年出一次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限理工科期刊,以下简称《引证报告》)。中信所每年第四季度面向全国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上一年的科研论文排名。排名包括sci、ei、istp分别收录的论文量和中国期刊量等项指标。《引证报告》以1300多种中、外文科技类期刊作为统计源,报告的内容是对这些期刊进行多项指标的统计与分析,其中最重要的是按类进行“影响因子”排名。

第二种是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编辑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要目总览》)。《要目总览》不定期出版,1996年出版了第一版,2000年出了第二版。《要目总览》收编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各种学科类别的中文期刊。其中对核心期刊的认定通过五项指标综合评估。《引证报告》统计源期刊的选取原则和《要目总览》核心期刊的认定各依据了不同的方法体系,所以二者界定的核心期刊(指科技类)不完全一致。现在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已经是2004版。

第三种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限于理工科期刊。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建立的,分为核心库和扩展库。

查询地址一(159.226.100.178/html/lyqkb_y.htm)

查询地址二(.cn/lunwentougao/cscd2000.htm)

第四种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它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和社科文献计量评价中心共同建立的核心期刊库。

期刊和论文查询地址:

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