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没钱的日子

没钱的日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没钱的日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没钱的日子范文第1篇

②一个人没钱就没办法吃饱饭,吃不饱饭就会对生活环抱绝望

③一个人没钱就会容易让人看不起,让人看不起就会永远抬不起头

我要租房,好朋友GV帮我一起去看房子,我只住差不多20多天就回学校,租房地点选择在学校附近的居民房

首先来的第一家,GV说这家的房子空间很大,而且主要是不热,价格还OK,然后我们上了楼,上了楼迎面的就是墙壁上发着红色灯的招财郎君,前面的香还燃烧着,很安静,那种安静衬托我和GV聊天的诡异,那种感觉就像看【西游降魔篇】那对情侣进了猪八戒的高老庄,危险来临前总是安静的诡异,楼上也只是一个白炽灯照着,我们喊了下,老板就出来了

我们说了大概的情况:住差不多半个月,8月末回学校。然后老板就来了段:那你们日租吧,70块一天,月租恐怕没办法,我总不至于放着几千块生意不做,租半个月···

我和GV就在这段话之后说了几句暖场的话就赶紧下楼了,我们都被那句叫做“放着几千块的生意不做”的豪言恶狠狠吓尿了

一个偏僻居民楼你当你是市区24小时财源不断啊!你以为你摆个招财郎君,天天烧香就财源滚滚啊!也不撒泡尿好好照照你家楼房的地理位置。我就应该去找个蛊婆给你家放蛊,专放你家这种人,本来就是靠周围学生赚钱了还一副黑心嘴脸。

当时那老板一切向钱看的眼睛里,隔着眼镜片里装着的就只有两个“$”,时刻“嘟嘟”的闪耀着提醒——我要钱!

我觉得这些就像生命里金钱开始前给我的预热,以后可能也会因为工作环境的需要,我也会变成一个因为一点金钱,因为一点利益而撕破脸去和别人争夺属于自己的那一点的人,就像一个打球认识的工作好几年的朋友和我说的,我们一起认识的那个在酒店前台做副理的人,因为前台开房会有提成,同事之间相互的争斗也非常厉害,而他也把那种争斗带到生活中点点滴滴来,和普通朋友争,和好朋友争,打个球都要争。这种恶习就像根须已经深深种植在他行为模式里,只要关于自身利益的一点他都会去开启利益争斗模式,为自己的利益争个你死我活

而我说的这么多,就是因为我害怕我也会变成那样的人,眼睛里写着的都是$,没有人的情感,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金钱至上的夏洛克,为了金钱要取人肉那样该拿去千刀万剐的人

但是,在这之前,我们都需要钱,顾里说:你之所以说钱不重要,那是因为你没有过没有钱的日子“。想要自己不要成为那样低俗的人,就先要让自己富有起来,腰包鼓起来,用腰包里的金币换取更多的知识文化,做一个有素养的人

有了钱,才能做万万不能的事;有了钱,才能买到虚假的友谊,有了钱;才不至于出门在外没地方住、饿肚子

前不久看了个故事,一个印度神话,说村里每年都要向大山里的一只有翅膀的龙送去一个处女,然后每年都有英勇壮士去和那条龙决斗,但是那些壮士从来没有回来过,龙一直都在;这年一位壮士又要去为村子除掉那只龙,于是村里有人暗暗跟踪那个壮士来到龙住的地方,等壮士杀死龙之后,人们在龙住的地方偷偷看到很多金子,用金子做的各种各样精美的装饰品,配合着珠宝的色泽闪耀整个山洞,但是这时人们也看到那位壮士在金子面前一点点慢慢变成龙的样子。

送给所有出门在外的浪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没钱的日子范文第2篇

摘要 通过对大学生的2683条“说说”进行文本分析,并结合深度访谈发现,新媒介已嵌入到大学生日常生活管理的各个领域,大学生对新媒介的使用呈现出“随时随地”、“物尽其用”、“为我所用”的图景。在新媒介的使用中,大学生也充满了“个体自理性”,即从自己的目的、认知乃至想象出发,有选择地、自我矫正式地使用新媒介管理日常生活,而这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绩效和促进自我发展。

关键词 新媒介;自我管理;QQ说说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 汪黎黎,怀化学院外语国学院讲师,湖南怀化418008;姚劲松,怀化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副院长,湖南怀化418008

1)基金项目:湖南省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辅导员专项课题重点项目“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自我管理研究”( FDY11013);怀化学院青年基金项目“新媒介环境下的大学生个体自我管理研究”( HHUQ2009-37)

一、问题的提出

按照Manz的界定,个体自我管理是指一整套认知和行为策略,其能帮助个体改变工作和生活环境、建立自我激励的机制,从而推动个体不断朝着理想的绩效水平发展。自我管理是强调在具体的阶段性目标或长期的整体目标(如自我发展)导向之下,采取自我评估、自我认知、自我监控、自我激励、自我悦纳等认知与行为策略,调节自己的思想、情绪、心理、行为乃至与环境的关系,从而实现既定的目标。

据CNNIC的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大学生周上网时长达到25.1小时/周,大学生群体使用各类交流沟通应用的比例均高于其他群体,是交流沟通类应用的主力军。此外,有研究显示,大学生对自媒体非常熟悉且依赖性较强,47%的受访大学生“手机绝不离身”,37.4%的大学生“天天登录,形成习惯”,40.4%的大学生“在无聊时登录”。呵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电脑、手机、IPAD等终端的不断普及,新媒介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改变着大学生的日常生活,随时随地收发信息、浏览网页、沟通交流、互动娱乐正日益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那么,大学生是如何挖掘、利用新媒体这一平台来管理自我、发展自我的?或者说新媒介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产生了怎样的勾连?这种勾连对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又有哪些影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应怎样引导大学生利用新媒介管理白我?这是本文所关注的问题。

二、研究设计

在已有研究中,较多地采用自我报告式的测量方法,但被试者的自我报告可能会与实际的网络使用行为存在较大差异。如Ebersole的研究发现,学生自我报告的网络使用动机与专家检查到的实际网络使用行为存在很大差异。所以,本文试图从大学生实际生产的网络文本人手,采用文本分析法,并以深度访谈作为辅助研究手段。

鉴于新媒介是一个模糊而动态的概念,本文以是否接入互联网作为界定新媒介的标准,只要用计算机、手机、IPAD等终端通过有线或无线的形式接人了互联网,便属于新媒介使用行为。大学生对大部分网络运用的使用率较高,新媒介使用行为多元而复杂。所以,本文拟通过研究大学生对“QQ说说”(以下简称“说说”)的使用,以管窥大学生对新媒介的日常使用经验及其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选择“说说”的理由如下:一是“说说”是腾讯公司开发的一款与QQ即时通讯相关联的工具,随QQ-起内嵌到电脑、手机、IPAD等多种终端中。此外,“说说”(最多140个字)与QQ签名(最多50字)能同步更新,且可同步到腾讯微博上。可见,“说说”具备新媒介的特征。二是由于与QQ相关联,“说说”在大学生中拥有较高的普及度和用户粘性,而操作简单、使用QQ时随手、创作门槛低、能得到QQ好友的关注和互动,又使其较之一般的博客、微博拥有更高的使用率。三是“说说”的公开性和可保存性,为文本分析提供了可能。

在样本选择上,综合考虑年级、系部、性别等要素,采用滚雪球的方式进行选择,即先挑出一个学生作为样本,然后再按一定要求从其QQ好友中挑选出新的样本。最终,样本总体情况如下:共选出12名学生,大一至大四每年级分别有3名,男女各6名,分别来自中文、物信、生物、教育、外语、工商、音乐7个系部。然后,选取一个完整学年度,对12名学生发表的“说说”及互动情况做文本分析。

在统计期间,12名学生共发表“说说”2683条。本文首先结合“说说”的前后语境及整体语境,对其进行逐条阅读、分析,通过资料浓缩,“将具体、零散的资料提炼为具有一定意义关联的资料……寻找类属之间的相关关系,将不同的类属合并成类群”,再根据“说说”的语境①,用NVivo软件对每条“说说”进行编码、归类,编码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88.4%。最后,进行相应的统计与分析。

三、研究发现

(一)“随时随地”的使用:嵌人大学生日常生活

“说说”的统计结果显示,大学生对“说说”有着较高的使用频次,在统计的1年时间里平均223.6条,日均0.6条;最多的433条,日均1.2条;最少的123条,相当于3天发1条。

大学生对“说说”的使用呈现出随时(anytime)的特征(图1)。如图1所示,在分析的样本中,全天24个时段里都有“说说”,高峰期主要集中在非睡眠的休闲时段,382条(14.2%)“说说”于睡觉前的22-23点;其次分别为21-22点(7.5%)、12-13点(6.9%)、23-24点(6.1%)。值得注意的是,“说说”的量在学习时段并未明显减少,除上、下午刚上课的第一个小时内,比例相对较低外(8-9点为2.7%、14-15点为3.7%),其余时段的量在4.5%-5.4%之间波动,较为均衡。凌晨1点-6点,仍有少量“说说”在各个时段。在“说说”的渠道方面,分别有1012条(37.7%)通过QQ签名、863条(32.2%)通过QQ空间、808条(30.1%)通过手机QQ空间。至少②有30.1%的“说说”通过手机(图2),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大学生对“说说”的使用具有随地(anywhere)的特征。

(三)“物尽其用”的使用:勾连大学生日常生活管理

文本分析发现,“说说”实际上已经嵌入到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与他们的思想、情感、心理及日常的生活、学习、社交等产生了广泛的关联。按照质化分析资料整理中的“互动模式”方法,结合“说说”的语境,经梳理、浓缩、寻找关联、循环修正等,最终提炼、总结出“说说”在日常信息管理、观点与愿望表达、情感管理、目标管理、关系管理等方面,勾连着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图3)。

文本分析发现,785条(29.3%)“说说”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信息相关联。可见,利用“说说”管理日常生活信息,是大学生最普遍的应用,也是最重要的应用之一。大学生主要在三个层面利用“说说”管理日常生活信息:一是日常生活记录(占总数的23.1%,下同),主要记录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状态、遇到的各类事件、各种见闻、旅行游记等,大多是只言片语、碎碎念式的随手记录与,相当于一个日常生活的“记事本”、一个信息“平台”。二是信息公告(2.5%),即告知公众的信息,具有非常明确的信息传播取向,其目的就是为了传达和告知,而不是单纯的记录,相当于一个“公告牌”。下面这句便是典型代表:“通告:本人不慎发现自己近日有严重避世倾向,原因不详,在言行上如有冒犯或得罪,纯属无心,还请诸君见谅。”三是信息储存与分享(3.7%),储存、分享有价值的或有趣的信息,包括名人名言、歌词、台词、流行话语、老师课堂话语等;分享与QQ好友密切相关的信息。此类信息具有明显的分享取向,相当于一个供大家传阅的“摘抄本”。

研究发现,“说说”亦是大学生用以表达观点、抒发感悟和管理情感的重要场域。513条(19.1%)“说说”关联大学生的观点与愿望表达,其中444条(16.5%)是来自日常生活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及少量对时事发表的观点和看法;69条(2.6%)是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达的个人心愿、各类祝愿等,如希望考试通过、尽快病愈、求顺利等。492条(18.3%)“说说”关联大学生的情感管理,包括心情呈现与表达(7.7%)、情感宣泄与释放(4.4%)、心理活动呈现(3.8%)和自我情绪调节(2.4%)。在这里,大学生记录、呈现、表达着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宣泄与释放着各种情绪,呈现着内心深处的想法、疑虑、焦虑及内心的独白与交流等,安慰着自己、悦纳着自己以调节情绪。可以说,观点表达的管道、抒发感悟的空间、管理情感的场地,使“说说”非常鲜明地呈现出大学生“自留地”的色彩。他们在这块“自留地”里,生产着自己的话语、观点、思想和情感,甚或视之为倾诉对象而习惯性地“对话交流”乃至恣意释放情感,以此展示并塑造着自己的个性,也建构着一个自我的世界。

大学生把“说说”作为一个以具体目标为导向的自我管理工具,是本研究的一个重要发现。426条(15.9%)“说说”关联着大学生的目标管理,内容包括目标设计(1.5%)、自我激励( 6.2%)、自我监控/规范( 5%)、自我反省(3.1%)。具体表现为,用“说说”记录日常生活中确定的具体目标尤其是学习中的总目标、分目标等;记录围绕确定的绩效和目标,对自己的思想、情绪、行为等进行的自我监控、自我规范、自我反省、自我激励甚至自我惩罚等。随手粘上一句:“没能力,分心的事很多,不过我会继续努力的,小小的心,大大的梦,加油!”如此,用“说说”进行目标管理,也就将原本属于心理层面的自我管理过程外显化,既可实现“记录在案,以资对照”的自我管理效果,也可通过这种外显与公开,将公众的关注、监督、评价等自我以外的因素引入,共同促使目标达成。

令人意外的是,大学生还充分挖掘并塑造了“说说”的社交、关系管理等功能。371条(13.8%)“说说”关联着大学生的关系管理,被用来传递指向特定人或人群的信息。这些信息,既有各种温暖的节日祝福、生日祝语,也有向特定人传递的普通信息、表达的谢意,还有少数针对性的指责、泄愤甚至谩骂。为什么会选择这种公开化的渠道传递个人信息?小婷在访谈中如是说:“在‘说说’上祝福别人会让别人觉得自己在公开场合表达对他(她)的爱,会觉得自己很重视他。’’可见,大学生选择用“说说”来传递个人信息,而放弃短信、QQ即时聊天等私密渠道,其潜意识里希望的不仅只是传递信息,而是将信息背后隐含的传受者之间的关系公开化,借此来管理、强化一种关系。

综上,“说说”的文本分析显示,尽管“说说”只是QQ即时通讯工具附带的一个信息平台,但其功能却被大学生给予了最大限度的利用与开掘,使其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产生了广泛的关联,达到了物尽其用的效果。阿晨在访谈中对“说说”做了如下描述:“‘说说’是一个倾诉者、一个陪伴者、一个记录者、一个苦难的承受者,有点儿像一个朋友、一个平台、一个日记本。我们记下了很多之前需要自己一个人承担、很少分享的事儿。”

(三)“为我所用”的使用:凸显大学生的主体性

从整体上看,“说说”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发生了广泛的关联,但并不意味着大学生对“说说”的应用是同一的、均质的。尽管12个学生对“说说”的5个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应用,但使用的偏好和运用的力度存有差异(表1)。这种差异,说明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说说”的使用较多地呈现出“为我所用”的利己目的。也就是说,在这块“自留地”里,他们往往从个人目的、意愿出发,有指向、有选择地使用“说说”为自己服务。

研究发现,大学生对“说说”相较于其它媒介具有哪些优势,能在哪些方面更好地满足自己的需求等问题,都有着自己的体验和认知。这既构成了他们使用“说说”的基础,也是他们各取所需、有所侧重地使用“说说”的关键所在。结合深度访谈及“说说”文本,简要分析3个学生样本。

阿晨,大一,他认为,“说说”的优势在于能够隐晦含蓄地传递不能明言的观点和态度。基于“社交”取向的认知,他更多地用“说说”来维系、管理日常生活中的关系(占总数的29.5%,居首位),而其它的“说说”也大多有着一定的“社交”指向,即使是发表信息、释放情感,也是为了向特定的人或群体证明自己的存在、维系自己的身份或寻求一种群体认同。如他在“说说”中以倾诉的口吻,充分表达、释放了对靓颖的感情,其目的并非仅在于在“自留地”里恣意释放情感,而更在于寻求一种“凉粉”的身份认同感,因为其QQ好友里有几十位“凉粉”,这些信息是为他们而发。

小黎,大四,她认为“说说”可以表达、发泄情绪,能及时跟大家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并认为“说说”的优势在于:“是希望引起别人关注的一种方式,而且比QQ给人更多的期待,因为没有直接对话,所以发‘说说’的当事人会在期待中等待别人的回复”。可见,与阿晨的认知不同,小黎并没有预设信息的回复者,而是对“说说”公开、延时传播带来的“谁会回复”充满期待。这种寻求关注、充满期待、获悉自己的关注者、寻求未明确对象交流的整个过程,或许正是她使用“说说”的重要原因。基于此,她主要用“说说”来没有特定传播指向的信息,较均衡地使用“说说”来表达观点与愿望(28.7%),表达、释放情感(28.7%),记录、分享信息(24.2%)。相反,对有特定传播指向的目标管理(指向自我,2.5%)、关系管理(指向特定人,11.5%)使用较少。

阿毕,大三,他认为“说说”是为了记录自己的生活、“寻找被关注的优越感”,是一种“感情的寄托”,“每天一有时间都会不自觉地去看,也许看起来漫不经心,也不会经常去评论,但是这已是一种习惯了。”基于此,他对“说说”保持着较高的使用率,日均1.2条,且强调自我、有些个性的他还将“说说”完全构筑成一个“自我”的空间,含目标设计、自我激励、自我反省、自我监控/规范在内的,鲜明指向“自我”的“说说”居于首位(40.6%),而在情感管理、观点与愿望表达中也大多是“自我”的情感与观点。正是对自我的强调,“说说”日渐成了他的感情寄托和精神支柱。

综上,基于对“说说”的认知、体验乃至想象,大学生有选择地、“为我所用”地使用着“说说”,并在使用中进行自我纠偏、自我矫正与自我调试,呈现出较强的能动性,充分凸显了他们的主体性。孙冉的研究认为,“出于利他目的的作者似乎更偏爱于日记;出于利己目的的作者似乎更偏爱于日志”,这也为本文提出大学生使用“说说”呈现出“为我所用”的利己目的,提供了一定的证据。

四、结语与讨论

总体而言,本文以大学生对“说说”的使用为例,通过对“说说”进行文本分析,并结合深度访谈,勾勒了一幅新媒介勾连大学生日常生活管理的总体图景。基本结论是:伴随着移动新媒介、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普及,新媒介与大学生的生活产生了全面而深入的勾连,已嵌入到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日渐成为Weiser眼中的“影响深远的技术”一一“是那些能够消失的技术,它们将自身编织人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以至于人们很难将其区分出来。”同时,大学生的新媒介使用是一个能动的“意义”行为:他们能最大限度地发掘新媒介的价值,用以满足日常生活管理的需要并延展日常生活空间;他们对新媒介有着自己的认知、体验与想象,并将其投射到使用行为中,有选择、有目的、有取向地利用新媒介的各种优势,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自我纠偏、自我矫正使用行为,从而实现“为我所用”的利己目的。简要地说,新媒介勾连大学生日常生活管理的图景可浓缩为:“随时随地”、“物尽其用”、“为我所用”,而勾连之间呈现的是大学生的主体性与能动性。

社会认知理论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个体自理性( personal agency)”,认为个体具有主动选择信息、决策判断并做出目标导向行为以实现既定目标的能力。Bandura认为,个体的自我管理功能正是通过对个体自理性的实践才得以展现。前面的研究揭示,大学生能够从自己的目的、认知乃至想象出发,有选择地、自我矫正式地使用新媒介管理日常生活,体现出他们对新媒介的使用具有较强的“个体自理性”。

没钱的日子范文第3篇

钱会使人变的贪婪,会使人变的失去自我.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钱是万能的.它可以使自己住上舒适的别墅,它可以使自己享受到世上的美食,它可以使自己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这不是正应了"有钱能使鬼推磨””这句话吗?

诚然,为了让自己拥有更多的钱财,不惜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社会上也不断的出现了奸商,骗子,还有盗窃,抢劫,贩毒...真是多得数不清啊!这些人已经失去了理智,为了钱,为了地位,为了权利,不惜手段的争夺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那些经不起金钱诱惑的人,最终还是一无所有.甚至付出了自己最宝贵的生命.而那些视钱如粪土的人才是最终的富翁.

为什么人会有天壤之别呢?你是否尝试过没钱的滋味?

有钱时会让我们满足,不思进取,而在缺钱时,才会懂得珍惜,保护.

钱只不过是身外之物而已,它并不是万能的,时间,生命,亲情,友情,则是金钱买不到的.

一次,我得到压岁钱后,便天天去购物,只要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不论有多贵都会毫不犹豫地买下来,话钱如流水,没过几天,这500块压岁钱只剩10元了.我紧紧握着这10元钱,才恍然大悟.我应该学会珍惜,不会珍惜再美,再珍贵的东西也会逝去.

没钱使我学会了珍惜.

小时候,家里不太富裕,无论什么都赶不上时代.可爸爸不愿看到我们处处落于别人的后面,便起早贪黑,披星戴月地工作着.他认为这一点工资难以支撑起这个家.因此每当他下班后,总会起者三轮车,带者一些苹果去叫卖,就算是雨天,雪天,他也从不停止.今天爸爸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没钱使我们更加勤奋,执著.

没钱的日子范文第4篇

在2008年前的我。是个生活得没有方向的人,以为一切都是遂愿而已。觉得自己找个爱的人嫁了就算了。生活着有吃有住的就可以了。没有烦恼没有金钱的诱惑。整天脑子里想的都是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这一想不要紧,还伤害了很多人。同时也伤害了自己。以为爱可以过一辈子。以为爱着就不会孤独了。以为爱能给我生存的勇气。在爱了,痛了,伤了,忘了,后。生活得更没有意义。曾经觉得自己在也站不起来了。觉得世界上真的没有可依赖的人。没有可信的人。没有牵挂的人。一直都是自己在走自己在哭自己在瞎折磨。可有什么用呢。哭也哭了伤也伤透了。全身留下的只是这些伤痕。以为别人看不见,常常流陋出自己的泪水,可值得吗?不值得!当我哭得喘不过气来的时候,没有人为我擦干眼泪。没有肩膀给我依靠。当我哭得全身抽筋的时候,身边没有人给我个温暖的拥抱。当我觉得自己已经疯了,撕碎家里所有能撕的东西的时候,没有人能轻轻的说:“想撕就撕吧!碎了,我们在买”心碎了能买吗?去哪买?时间随着那些曾经痛的.伤的.都让2008的风吹走了。现在才明白。原来“爱”是不能代表生命的全部的。“爱”是不能给予自己宽慰的心灵的。“爱”也不能完全的代表着任何意义的。“爱”只是人的情感。人的心灵依靠。不能把“爱”当作生命里的全部。

生命里,有很多很多东西或者事情要我们去做去学。不是为了让别人对自己刮目相看。而是为了自己以后活得更有意义。当一个事业有成的女人。不愁没人要,愁的是这个男人是真的爱自己。还是爱自己的钱?不是好男人的也别计较,挥挥手,说声再见。下次在也不见。没什么大不了。

曾经我有个梦想,就是和自己心爱的人人一起风吹雨打,不管日子过得多么辛苦。也愿意。但是这个梦想,我怕我永远也不会去想了。现在这个社会都一样,女孩子没钱,拿着男人的钱花,日子不会像在童话里的一样。而是面对的一具只给你钱花不把你当老婆看的女人。男人也一样。梦想着自己能和最爱的女人一起生活。可现在这样的女太少了。如果男人没钱,日子会很辛苦 一辈子有多长 谁都不知道。以后的路很长很长。自己辛苦赚来的钱 却有别人的一半 虽然是老婆 自己也愿意,但是现在的这样的男人太少太少。要有独立的生活。就算是一个家庭。为了这个家庭要一个男人来支撑,是不会长久的。男人也是人,也有埋怨的时候的。只是你没听见而已。一个家庭是2个人的 共同的目标就是为了这个家。想要自己活得听不见埋怨看不见丈夫每天累得倒下就能打呼噜的话。就要活得像个人样。有的男人不想自己的女人在外工作怕累着她了。委屈她了什么的。除非你有花不完的钱来养这个家。这个社会都是向钱看的,而不是向情看的。男人没钱有可能一辈子光棍 ,女人没钱 命好的嫁个有钱老公。命不好的嫁个三天一小吵。5天一大吵的男人。为了什么呢?还不是钱吗?女人的欲望永远高于男人。逛街买东西,如果男人不能满足女人的需求,那吵架只是个家常便饭了!

现在想起来,以前自己真的是愚蠢。一切都太过于天真了。想得太幼稚,

没钱的日子范文第5篇

2、早知道人间有上班这种事,我当初就不应该下凡。

3、锄禾曰当午,上班好辛苦。上完一上午,还要上下午。不上没钱花,心里更痛苦。为了好日子,辛苦就辛苦。

4、上学是拿钱混日子,上班就是拿日子混钱了。

5、工作上滔滔不绝,下班后一句话都不想说,这是什么状况。

6、我们对生活的热情总是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消失殆尽。

7、老板都以为员工做事应该跟自己动动嘴皮子一样快的,不想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