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写景状物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生在写作中如何将景物写得形象生动逼真,从而达到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观其色、如嗅其味的艺术效果呢?
一、立即抓住写作主体
“主体”即指作文题中的描写对象。见到写景状物的题目,要立即选准观察点,抓住题目中要求描写的景和物进行分析,分析主体的特点,描绘主体的形象。抓主体也就是抓主要矛盾,抓住了主体,就突出了特点,文章就不会走题。这样,思维就不会涣散,写作速度也就加快了。譬如写《故乡的吊桥》、《高高的脚手架》、《人民英雄纪念碑》、《河边垂柳》等题目,见到题目,丝毫也不要犹豫,立即抓住“吊桥”、“脚手架”、“英雄纪念碑”、“垂柳”等题目中要求描写的主体物,分析它们的特点,瞬间便可下笔写作。
二、描摹景物主要特点
世界上的事物是千差万别的,每一个事物都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这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特点。状物作文,应力求所写事物形象逼真,让人如见其物之感。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深入细致地进行观察,抓住物体的个性特征来描绘,这样才能使读者对事物留下深刻的印象。“描虎不能像猫,画叶不能像花”。由于物体的类型不同形态习性各异,因此我们在描摹物体时,就要抓住它们与众不同的特征加以描绘,才能把其写真写活,真实地再现事物的本来面目。这是写景状物的基本功。唐朝诗人骆宾王的《咏鹅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把鹅状写得准确传神,吟咏该诗,一幅“春鹅戏水”的水彩画就历历在目。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魅力呢?我以为就是得力于“白、绿、红、青”四个表色彩的词语准确地再现了描写对象,从而产生了很好的审美效果。
三、局部描写也要仔细刻画
如果不写“细”处,一味写全局大部,文章就会患“贫血症”。一些学生写景状物三言两语,寥寥几笔。虽然准确,但空洞无物。观察景物要尽量细一些,角度多一些,视点小一些。那些写景状物的经典名篇无不是在“细”字上下功夫,刻画出一个个精彩细致的特色镜头。如宗璞的写景名篇《紫藤萝瀑布》不仅准确写出紫藤萝整体像流动的瀑布,而且从局部细致刻画一穗花、一朵花的花苞与花舱的风姿,以及颜色光彩的细微变化。细致了,文章才会具体,内容才会丰富。观之要洞烛幽微,明察秋毫,使景物纤毫毕现。
四、围绕主体迅速辐射联系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彼此互相联系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描写的景或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写景状物不能孤立、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很多学生面对写景状物的作文题,觉得无话可写,主要就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写联系物的方法。所谓迅速辐射联系,就是说抓住主体物以后,要尽快找到主体物的联系物。只写主体物会显得单调,内容贫乏,一写联系物,文章的内容就会变得丰富多彩。辐射联系,就是说以主体物为中心,观察点移向主体物的周围事物,从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去找联系物。比如写《家乡的小河》,除了写小河这个主体物之外,还可以写河中的鱼虾、鹅卵石,河上的小桥,河边的树木,等等。
五、借助各种感官的不同体验展现景物特点
观察,不仅要看,而且要听、闻、摸,多方面调动自己的感觉器官去感受事物的特征。从颜色、形状、声音、味道等多方面把握事物的特征,以便真实、细致地进行描写。
如朱自清《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春天像……春天像……春天像……”这几句对春天美景的描写文字,以花、蜜蜂、蝴蝶、小鸟、风为关照对象,从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写起,抓住事物的特点,恰如其分地运用“红的、粉的、白的、闹着、飞来飞去、抚摸、酝酿、呼朋引伴、应和”等形容词和动词,把它们的“春”态写得生动可感,赋予了春天青春少年般地健康、活力等生命特征。这样,春天的景色就从形、声、味、色各方面显现了出来。在朱自清笔下,春的景色借助人各种感观的体验,以及作者精心的体味,完成了从植物到动物的状写,使景状物达到了极致。
六、利用多种修辞手法丰富景物内涵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读写结合 具体做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坚持读写结合,从内容到结构,注意阅读与写作的对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吸取写作知识,在写作中激发学生去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下面是我的具体做法。
一、根据课文内容不同,教学生不同的阅读和写作知识
小学语文课文大多是记事、写人、写景、状物的记叙文,要引导学生掌握表达中心思想的一般形式。记事的文章一般是说明某个道理,中心思想表现形式是:文章记叙了……事,说明了……道理。写人的文章一般反映人物的思想品质,中心思想的表现形式是:本文记叙了……表现了(赞扬了)……品质(精神)。写景文章常常是抒发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中心思想的表现形式是:文章描写了……抒发了……思想感情。写状物的文章,一般是描述事物的形状等,中心思想的表达形式是:文章通过描述……(事物),反映了……(事物)特点。因此,在教学生阅读文章时,首先要明确文章是写人还是记事或是写景状物,然后根据中心思想表现形式去分析文章,理解文章,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在教学生写作时,首先要分析题目要求写人还是记事或是写景状物,然后根据中心思想表达形式确定文章中心,围绕中心选材。
二、课文结构与写作谋篇的对应
段的结构有:总分结构、并列结构、因果结构、概括与具体结构、承接结构等。课堂教学时,分析段的结构,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例如《翠鸟》第三自然段是承接结构,对翠鸟捕捉小鱼的过程进行了描述。通过分析知道,翠鸟眼睛锐利,动作迅速、敏捷。
在进行段的写作时,让学生模仿课文,按段的结构去写。例如,设计因果结构段作业:让学生写一件事作为原因,结果得到老师在班上表扬,说明他是一个关心集体的学生。又如,设计承接结果段作业,让学生把洗碗过程写出来:首先……接着……最后……
篇章结构是段的结构的扩展。例如,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舍身炸暗堡》一课,类似段的承接结构,写出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这样分析有助于学生分段。又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类似段的总分结构,它先总的讲小兴安岭的树多,再按四季分别讲小兴安岭的景色,最后总结。抓住了总句,学生明白,不论写四季多少景物,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说明小兴安岭美丽而富饶,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指导学生写事作文时,让学生按照“发生、发展、、结果”的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例如《跳水》一课。写人的作文一般结构是总分结构或概括与具体结构,例如《詹天佑》一课。写景状物作文的一般结构是总分结构和并列结构,例如《太阳》一课。
三、品析文章精彩细节,描叙情节画龙点睛
阅读课文的某些精彩片段要肯花精力分析,让学生反复读,逐词逐句逐层领会作者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精妙所在,为学生阅读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记事的文章,一般有连续动作的描写。例如《书的故事》有这么一个片段:“卖票工人感激地鞠了一个躬,把刚刚从贴身的衣袋里掏出来的还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鲁迅先生手里。他两眼有点湿了,但他好像不愿意让人看见他感情那么激动,赶紧把书放进帆布袋,道了声谢,匆匆地走出店门。”这连续动作的描写,表现了买票工人对鲁迅先生非常崇敬和感激。分析这一片段时,可让学生注意表述动作的词,分析这些词的运用顺序,体会人物内心世界。之后,可让学生描写扫地的过程,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表现同学们热爱劳动的精神,认真负责的态度。并让学生写妈妈在“我”生病时精心护理“我”的情景,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母爱。
写人的文章,往往都有人物的外貌、语言、心理和动作描写。例如《在仙台》:“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夹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通过分析“穿衣服”、“太模糊”、“忘记戴领结”等外貌描写知道:藤野先生是一个生活俭朴,不讲究穿戴,致力于教学工作和医学研究的人。又如,《我的战友》:“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怎么忍受得了呢?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们的战友活活地被烧死,但是忍不住不看,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间熄灭了。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迷糊了我的眼睛。”这是“我”在被烈火包住时的内心活动。通过分析学生明白:“我”焦急又矛盾的心理烘托了当时危险难忍的处境,表现了不愧为一位伟大的战士。
在阅读写人的文章时,要对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行动描写作细致的分析,了解人物的性格和品质,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时,也应该注意进行外貌、语言、心理、行动的描写,这样写出来的人物形象会栩栩如生。
四、阅读时品析字词,作文时斟酌字词
课文《丰碑》描写冻僵了的军需处长的衣着:“单薄破旧”说明他穿的衣服既少又破,“紧紧地贴在他身上”跟“穿在他身上”比较,“紧紧地贴”说明他里面不仅没有棉衣,而且连一件内衣也没有。想想一个掌管部队给养、被服的军需处长却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活活冻死,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一种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通过品析字词理解课文,揭示中心。
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和,很有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嫩脂似的感觉。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织锦那么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这密密层层成丈高的野花,朵儿赛八寸的玛瑙盘,瓣儿赛巴掌大。
读完碧野的这篇《天山景物记》,令人不禁为天山的美丽景色所倾倒,甚至想奔赴新疆一睹天山的真容。这篇《天山景物记》就是抓住了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来写景状物的。作者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突破了移步换景和定景换点的局限,或马上或山上,或仰视或俯视或平视,或近看或远观,随意变幻,写景也摆脱了单一呆板的弊端,使得景象多姿,景趣横生。
技法梳理:
写景作文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捕捉景物特征,细腻地多角度地描写景物。
观察和描写景物要多方面地去发现和感知景物的特点。我们往往用视觉去感受描摹景物,其结果往往犹如一幅寂静的,并无多少生机的平面画作;如果我们能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描摹景物,那我们的文章就会生动得多。
二、景随时变,景随地迁。
季节和地域的不同造就了景物的不同和差异。观察和描写景物,要特别注意把握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的景物特点。季节不同,景物就会有不同的特点;季节相同的不同地域,景物的特点也会大有差别。
三、要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描写景物。
运用比喻、映衬、夸张、对偶、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妙喻联珠,生动贴切,形象传神,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做到绘声、绘形、绘色,就可把景物描绘得美不胜收,描绘出景物的神韵。
四、动静结合描写景物。
写景的文章既要写景物的静态,又要写景物的动态,注意动静结合。自然界的景物有静有动,在绘景时如能动静结合,文章效果就会更佳,感染力就会更强。
五、全方位真实感触景物特点。
调动自己的眼、耳、口、鼻、舌、身去用心观察,然后将观察所得如实地描绘出来,客观景物的特征就能真实地再现出来。景物的地域、时令特征,物种的差别,这三者共同构成了景物本身的特征,是景物描写首先要抓住的对象。另外,景物还具有感情特征,这是因为景物因人的主观感彩而异。同样的景物,在不同人眼里,会有不同的反映;即使在同一个人眼里,心情不同,反映也截然不同。
学以致用:
1.阅读下面的作文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游天然动物园(节选)
汽车缓缓前进,眼前出现了二三十只长颈鹿。它们高仰着细长的脖子,在树荫下亭亭玉立,简直一动不动。远远望去,恍若一幅巨大而迷人的风景画。更有趣的是,成群的基马猴正在这些长颈鹿中间蹦来跳去。一只老母猴从树上跳到一只长颈鹿的背上,一边啃着野果,一边朝我们挤眉弄眼,似乎在我们哩。当我们从他们中间穿过时,顽皮的基马猴竟围着车子奔前跑后,周旋了好一阵子。
这段话是从哪些方面介绍了长颈鹿和基马猴,使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明显的特点――动静结合,妙趣横生的?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海滨仲夏夜(节选)
夜风轻飘飘地吹拂着,空气中飘荡着一种大海和田禾相混合的香味,柔软的沙滩上还残留着白天太阳炙晒的余温。那些在各个岗位上劳动了一天的人们,三三两两地来到了这软绵绵的沙滩上。他们浴着凉爽的海风,望着那缀满了星星的夜空,尽情地说笑,尽情地休憩。愉快的笑声,不时地从这儿那儿飞扬开来,像平静的海面上不断地从这儿那儿涌起的波浪。
(1)本文中哪些景物的特征是借助触觉获得的?哪些是用鼻子嗅到的?哪些是用眼睛看到的?哪些是用耳朵听到的?
答:
(2)哪些是反映了“海滨”这一地域特征?哪些是反映了“仲夏”这一季节特征?哪些是反映了“夜”这一时间特征?
答:
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大漠古城
赵丽宏
吐鲁番盛夏的太阳光,是真正的火焰。在热辣辣的阳光烤灼下,所有一切都仿佛在冒烟,在喷火。汽车在大戈壁中飞一般奔驰,公路边那些被太阳晒得发烫的大大小小的卵石,像一双双惊诧的眼睛,呆呆地瞪着没有一丝云彩的天空。
当高昌古城突然在前方出现时,轮到我惊诧了。这真是奇迹,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居然会有一座被遗弃的城市,一座真正的古城!远远看去,它像一群风化的土山,走近细看,才能从千奇百怪的形状中辨认出房屋、街道、围墙的轮廓和残垣。
阒无声息。只有那些高低起伏的、方的、圆的、不规则的残墟断垣,连带着它们在阳光下的浓浓的阴影,一座座一片片迎面而来,像一群沉默的幽灵……据说,历史学家能在这迷宫般的黄土堆中分辨出一千多年前的王宫、寺院、商场、监狱,甚至还能找到唐玄奘当年讲经说法的地方……然而我却无从分辨。在炽烈的阳光下,我流着汗,和残墟断垣们默默对峙。哦,你们,能告诉我什么呢?你们曾经像璀璨的宝石一般,镶嵌在荒凉的戈壁大漠中,闪耀在漫长曲折的丝绸之路上;你们曾经是人类的骄傲,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灿烂缤纷的标志。而现在,一切早已荡然无存,这里没有人烟,没有声音,连一星半点生命运动的迹象也无法找到,连一棵小小的绿草也没有……听一位久居吐鲁番的汉族同志告诉我,冬天的时候,这里常常狂风大作,狂风挟裹着滚滚黄尘,在高低起伏的城堡和残垣之间、在迂回曲折的街巷之中穿行,发出令人心悸的呼啸。
不知不觉,已经走到了古城的边缘。举目远眺,我不禁眼睛发亮了――从残缺的城墙缝隙里,涌进来一片清凉的绿色!那是白杨林,是玉米田,是葡萄园。
(选自《赵丽宏文集》,有删节)
(1)本文的线索为作者的行踪,体现线索的文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键词】 初中生;写作;序列化;实践;思考
就目前初中作文教学而言,写作教学的随意性比较大,对于作文教学缺乏系统的教学要求和检验手段,使得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大大降低,对提高写作教学效率和质量形成了严重的阻碍作用。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建立写作教学完善的训练体系,保证初中写作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提出了序列化初中写作教学的理念。要求作文训练的每一项内容都达到要求,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训练,明确写作教学目标,实现对作文检验手段的优化,就可以不断增强学生写作兴趣,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编写具有合理序列的作文教学素材
初中生作文普遍存在缺乏真情实感、内容空洞、缺乏语言积累、作文过程存在随意性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形成了严重的阻碍作用,也降低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针对目前初中作文训练存在作文教材缺乏连贯性和序列性的问题,要求教师必须深入发掘序列化作文训练的内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追求共性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帮助学生解决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在编排作文训练内容的时候确保其灵活性,充分体现出新课标和学生学习的基本需求,将素质教育理念融入序列化作文训练中,不断提高初中生的写作水平。
现以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对于初中生作文序列化训练目标为:(七年级)能写出500字以上的记叙文,学习审题,作文语言做到通顺、简练,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丰富学生写作素材,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八年级)能写出600字左右的记叙文,选材新颖、层次清晰,培养学生丰富的思维发散能力,集中讲解作文基础知识。(九年级)可以写出内容复杂、结构严谨的记叙文。先将作文训练目标序列化,然后作文教学中根据训练目标,编写具有合理序列的作文教学素材。以七年级作文主题“说真话,抒真情”为例,该单元教学主题为“金色年华”,主要讲述童年趣事和回忆。教师在编写作文教学素材的时候,结合作文训练要求和目标,要求学生记叙一件童年趣事。由于写作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关,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将与自己经历有关的事件记录下来,就能够真正将感情融入到作文中,真正实现初中生作文序列化训练的重要目标。
由此可见,作文素材是否符合训练要求和目标,直接决定作文训练目标能否实现。初中生作文序列化训练,教师根据作文序列化训练的要求,确定作文训练目标,编写具有合理序列的作文教学素材,充分发挥素材对学生重要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从而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联系实际生活,建立写作训练序列
初中生作文普遍存在缺乏真情实感和内容空洞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作文内容脱离生活实际,使得学生在作文中的情感“无病”。让学生在写作时立足实际生活,将生活中的点滴小事用文字语言记录下来,自然而然可以表达出真实的情感,也有利于提高学生作文写作能力。为此,初中生作文序列化训练中,教师需要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将写作模块整合为综合性写作训练序列,让学生根据自己用自己的实际生活展开写作,就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
现以“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作文专题为例,教师先引导学生对记叙文类型进行剖析,便于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方式。通过讨论交流,教师将记叙文类型划分为“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以写景状物为主的记叙文”等几个序列模块。学生结合写作要求,就可以迅速定位作文性质和类型,即“以写景状物为主的记叙文”,在明确写作主题之后,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丰富经验和感悟,就可以顺利展开写作活动。将实际生活中对“景物”的观察,或者在日常生活中认真观察景物,就可以有效简化写作难度,对提高学生写作兴趣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此可见,初中生写作出现偏离主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作文性质不够了解,按照自己的理解展开作文写作,既不利于确保作文质量,也不利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实现对初中作文训练序列性的有效整合,加强写作序列化训练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就可以有效简化写作难度,激发学生共鸣感,从而不断增强初中生写作兴趣。
三、优化作文评价方式,充分体现出序列评价梯度
以往初中作文教学水平难以提高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缺乏科学、合理的作文评价方式,对学生写作情况的评价不科学,难以对学生写作形成正确的引导,既不利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也不利于学生调整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会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形成阻碍作用。所以,初中生作文序列化训练,必须实现对作文评价方式的优化,充分体现出序列评价梯度,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再以“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作文专题为例,教师采用了学生初评――团队再评――教师总结的评价方式,组织学生进行作文互评,通过互评环节学生可以从他人作文中找出自己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借鉴优秀的写作技巧。在教师总结环节,教师针对学生对作文的评价提出补充性意见,明确指出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时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及时的肯定、鼓励和表扬,就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对学生积极展开写作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此可见,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对初中生作文序列化训练中,实现对作文评价方式的优化,充分体现出序列评价梯度,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就可以为逐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提供充分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初中作文教学感悟[J].阅读与鉴赏(教研版).2009(12)
[2]施学萍.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见[J].宁夏教育.2009(12)
[3]董英俊.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见[J].语文教学通讯.2009(32)
关键词: 引导;写景;观察;领悟;技巧
自然美景令我们如痴如醉,老舍的济南冬天,郦道元的三峡四季,都写得脍炙人口,美不胜收。那旖旎的春光,秀丽的田野,多姿的冬景,奇异的山水,如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呈现在大家面前,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人们对大自然的无限眷恋。月寄愁心,风传情思,一草一木皆有情。春有芳华,夏有绚烂,秋有沉静,冬有素洁,四时景语,如诗如歌。自然广博而深邃,日月山川,无所不纳,云蒸霞蔚,探索不尽。写作自然景物的主题,可抒发感悟;寄情于物,咏物抒怀;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巧用修辞,赋予物以人的性情。写景必须抓住景物的特征,景物的特征就是某处景物在形态、布局、格调、氛围等方面区别于他处景物的地方,换言之,它是一处景物所独有的,他处景物不会有或者不会跟他全然相似的。就是说,在你的笔下的景物,要能够留给别人鲜明的不同于一般景物的印象。借此,谈谈如何引导学生写景,以此共勉。
一、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景物,感受景物特征
写景首要的一点是要学会抓住景物的特征,要想抓住景物的特征,当然离不开“观察”。只有深入细致地进行观察,才能把握景物的特点。把景物描绘得生动形象,完全是作者用一双慧眼细致观察的结果。观察不仅靠眼睛,它需要调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方面调动自己的感觉器官去感受事物的特征,调动感官全面观察(眼耳嘴鼻手)1、视觉:颜色、形状、构造、特点;2、听觉:声音、声息;3、味觉:酸、甜、苦、辣;4、嗅觉:气息、气味;5、触觉:软硬、冷热、干湿、光滑、粗糙。描绘景物的色彩、形状、声音,让景物具有立体感。观察要选择好观察点,适当变换观察角度,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绘,或由远而近,或由近及远,让景物形态具有全景感然。观察还应着眼于变化,以突出景物形态的丰富性。景物的形状因时间、空间的变化各有不同,善描绘者当多角度观察,多方描摹,用心感受。如峻青的《海滨仲夏夜》所写的景物,作者分别通过何种感官感知的?“轻飘飘”、“凉爽”的夜风,“柔软”、“残留着白天太阳炙晒的余温”的沙滩是借助触觉获得的,空气中“大海和田禾相混合的香味”是鼻子嗅到的,“三三两两的人们”、“缀满了星星”的夜空时用眼睛看到的,“愉快的笑声”是用耳朵听到的。这些景物能真实地反映其地域、季节、时间特征。比如海水、沙滩等景物,以及“空气中飘荡着一种大海和田禾相混合的香味”都反映了“海滨”这一地域特征;“沙滩上还残留着白天太阳炙晒的余温”反映了“仲夏”这一季节特征;而“缀满了星星的夜空”反映了“夜”这一时间特征。由此可见,如果能调动自己的所有感官,眼、耳、口、鼻、舌、身去用心观察,然后将观察所得如实地描绘出来,客观景物的特征就能真实再现。所以,我们可以将景物描写的第一重境界的实施办法归纳为“用心观察,如实摹写”。
二、引导学生学习写景状物的技巧,学会用多种手法写景
要想生动形象地把所描写的对象勾勒出来,还需要借助一定的写作技巧。首先处理好动与静的关系:事物有动也有静,动与静是相对的,恰当地运用静态与动态描写,可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当然,采用化静为动的表现手法,更是可以不着痕迹地赋予静态景物以流动感。它比用修饰语来得形象,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过,无论是动态描写还是静态描写,都不是单一的,必须注意它们的有机结合,以动衬静,以静写动。其次处理好虚和实的关系:描写景物应力求形象逼真,使人如若亲见,但对景物的描写又不可太实,还应加上作者的独特感受,以引发读者的联想,并在头脑中构建美妙而深远的境界。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在这首诗中,诗人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前两句描绘游赏西湖所观察到的实景,后两句描绘由想象而得到的空灵的虚景。前两句具体描述,以多彩的笔墨涂写其真实形貌,后两句运用比喻,侧重于借助美妙的想象呈现其风流气韵。整个作品具有恒久的艺术魅力。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作者先是传神地描绘山间早晚不同的景色,接着,作者进一步把笔墨铺展开去,细致地选取富有特征的景物来描绘山间四季景物的变化,作者对景色变化的观察既深且细,给人不同的审美享受。
三、学习融情于景和借景抒情的写作技巧,运于写作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