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倒数的认识

倒数的认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倒数的认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倒数的认识范文第1篇

倒数认识”是分数乘法单元的最后一节,它既是分数乘法计算的后继内容,又是学习分数除法的先决条件,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知识:一是理解倒数的意义;二是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忆“数”引新,揭题认标

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和一个老朋友打交道,它就是“数”(板书:数)。大家回忆一下,我们都认识哪些数?

生:整数、小数和分数。

师:你们能分别举些例子吗?

(学生随意地说数,教师有选择地进行板书)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知识――倒数。它和我们以前认识的这些数有什么不同?什么是倒数?怎么求一个数的倒数?

板书:不同?是什么?怎么求?

【设计意图】以“数”为引子,引导学生回忆以前认识的数,作用有两点:一是便于和倒数作比较;二是可作为求各种类型的倒数的素材。随后一连抛出三个问题:倒数与这些数有什么不同?什么是倒数?怎么求一个数的倒数?清晰到位的学习目标的呈现,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心向。

二、自主学习,建构新知

师:让我们带着这3个问题展开自学,看一下学习单。

学习单

认真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

1.圈一圈。仔细读一读倒数的意义。你觉得哪个词特别重要?把它圈出来。

2.说一说。和互为倒数,还可以怎么说?

3.想一想。观察例题中互为倒数的两个数,你有什么发现?

4.写一写。试着写出和的倒数。

学生围绕学习单自主学习。

师:下面老师检查一下大家自学的情况。出示:

师:你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他说的不对,必须乘积是1的两个数才互为倒数。

教师相机在“乘积”下面加着重号,同时板书:( )×( )=1

师:听了大家的建议,他改了一下,出示:

因为×=1,所以和互为倒数。

师:现在对吗?

生:对了!

师:和互为倒数,这句话怎么理解?

生:的倒数是,的倒数是。

师:哦!这就像我和你互为朋友,还可以怎么说?

生:我是你的朋友,你是我的朋友。

师:对!都表示一种相互之间的关系。(板书:关系)

师:下面我们来探讨“怎么求一个分数的倒数?”看一个具体的例子:的倒数是多少?

生:。

师: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和的乘积是不是1?

老师发现有同学中间用“=”连接,你们觉得对吗?

生:不可以,是个真分数,是个假分数,怎么可能相等呢?

师:对!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可以用“”表示的倒数是。

师:的倒数是多少?

生(齐):。

师:好!现在老师给大家一组数,你能很快说出它们的倒数吗?

(学生开火车口答)

师:说得这么快,有窍门吗?

生:太简单了,只要把分子、分母调换一下位置。

【设计意图】学习单主要围绕两个方面进行设计:一是倒数意义的理解;二是通过观察,发现求一个分数的倒数的方法。自学后的交流引导学生更进一步、更深层次地探讨,明确两个数互为倒数的先决条件必须是“乘积是1”,再者理解“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使学生对倒数意义的理解更为清晰、明朗。

三、共同探究,深化认知

1.研究整数、小数的倒数。

师:好!真分数和假分数已经研究了,那整数、小数,它们的倒数怎么求呢?

(教师在黑板上从学生举的例题中分别挑一个数:10、0.2)

师:先独立思考,怎么求这两个数的倒数?

(学生独立研究)

师:下面小组里再商量一下,还可以再举一些例子,验证你们的想法。

(小组内交流想法)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

生1:我们组研究了整数,想到了两种方法。我来说第一种:10=,的倒数是。

师:能把新知转化成我们刚刚研究过的分数的形式,再去思考,很会学习!

生2:我们还想到了1÷10=。

师:大家能看明白吗?

生3:我知道,因为要求10的倒数,就想10×( )=1,即用1÷10=。

师:学习数学,就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你们小组很棒!

师:接下去哪组来汇报小数?

生1:我们组认为小数可以转化成分数,0.2=,的倒数是5。

生2:太麻烦了,可以直接用1÷0.2=5。

师: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师:那我再给大家一个数:0.3,试着求它的倒数。

(生一致都用转化成分数的方法)

师:咦?怎么都不用第二种方法啦?

生:因为1除以0.3,除不尽。

师:看来这种方法有局限性,所以我们要学会灵活运用各种方法。

【设计意图】考虑到本课内容相对简单,同时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把求倒数的范围从“分数”延伸至“整数、小数”,以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不断扩展认知,深化认识。

2.及时练习中探讨1和0的倒数。

师:好!掌握了方法,咱们来看一组数:25 0.9 1 0

(部分学生开始埋头写)

师:别急着动笔,咱们先来说。说说你最喜欢求哪个数的倒数,最不喜欢求哪个数的倒数。

生1:我最喜欢求的倒数,它的倒数就是。

生2:我最喜欢求1的倒数,它的倒数是1。

师:哦?你是怎么想的?

生2:因为1×1=1,所以1的倒数就是1。

(教师相机板书)

生3:我不喜欢求0的倒数,感觉好像没有。

生4:我觉得0的倒数还是0。

师:0到底有没有倒数呢?你有办法证明你的结论吗?

(思考片刻后……)

生1: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不可能等于1。所以0没有倒数。

师:从倒数的意义去思考,很有说服力。

生2:我认为0是整数,所以0=,的倒数是,分母为0的时候,没有意义。

师:用求倒数的方法也证明了0没有倒数。

(教师相机板书)

【设计意图】求1和0的倒数,没有刻意安排,而是巧妙地穿插在轻松的练习中,学生在自主选择时,发现1的倒数就是1,而对0是否有倒数产生疑惑,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探讨,顺应了学生的学习需要,可谓水到渠成。

3.回顾反思,交流总结。

师:学到这儿,咱们回头看看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一开始的三个问题,心中都有答案了吗?同桌互相说说。

师:找到答案了吗?还有疑问吗?

(学生交流分享)

【设计意图】此环节很好地呼应了一开始提出的三个问题,通过回顾,不仅梳理了知识,完善了认知,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元认知意识,也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成功感。

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将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用线连起来。

100

8 4

0.25

2.我来当小法官。

(1)a和b互为倒数,所以a×b=1。( )

(2)因为×=1,所以是倒数,也是倒数。

( )

(3)一个数的倒数总比这个数小。( )

(4)9的倒数是。( )

(5)0.49的倒数是0.94。( )

3.先观察下面每组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再看看它们的倒数有什么共同点。

(1)

(2)

(3) 4 9 15

(4)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1)真分数的倒数都是大于1的假分数。

(2)大于1的假分数的倒数都是真分数。

(3)几分之一的倒数都是整数。

(4)非0自然数的倒数都是几分之一。

4.拓展延伸。

师:其实倒数的一些特点,还可以通过图像清楚地表示出来。

如果用列所在的位置表示原来的数,行所在的位置表示它的倒数。我们取一些特殊的点。把这些点连成一条线,就形成了这样一个倒数的图像。

师:仔细看看,从图中你能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当一个数越来越大,它的倒数就越来越小。

师:那反过来说呢?

生:当一个数越来越小,它的倒数就越来越大。

师:想象一下,这时候会形成怎样的图像?

(学生用手势表示图像的大致走势)

(出示另外半段图像)

师:和你想的一样吗?

生:一样。

师:继续看,你能从图像上读出“0没有倒数”吗?

生1:倒数的图像没有经过0这个点。

生2:我看到围成的每个小长方形的面积都是1,如果有一条边是0的话,就不可能组成长方形了。

倒数的认识范文第2篇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

(2分)下面各组中互为倒数的是(

)。

A

.

1

B

.

0.25与4

C

.

1

2.

(2分)真分数的倒数1。(

A

.

等于

B

.

大于

C

.

小三

3.

(2分)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一个数的倒数一定比这个数小

B

.

大圆的圆周率比小圆的圆周率大

C

.

用110粒种子做发芽实验,全部发芽,这些种子的发芽率是110%

D

.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4.

(2分)最小的合数的倒数与100的积是(

)。

A

.

25

B

.

50

C

.

400

二、判断题

(共6题;共12分)

5.

(2分)判断对错.

是倒数.

6.

(2分)(2015静海县)在比例里,如果两个外项互为倒数,那么两个内项也互为倒数.(判断对错)

7.

(2分)判断对错

8.

(2分)判断对错

是倒数,

也是倒数。

9.

(2分)所有真分数的倒数都比1大。(

10.

(2分)判断对错

三、填空题

(共6题;共12分)

11.

(2分)如果

,那么a、b、c、d四个数中,_______最大,_______最小.

12.

(3分)用

的倒数去除1,结果是_______(用小数表示)

13.

(2分)

×_______=_______×5=0.75×_______=1.

14.

(2分)因为1×1=1,所以1的倒数是它本身。_______(判断对错)

你的理由是:_______

15.

(2分)

(1)

_______=1

(2)_______

18=1

16.

(1分)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

_______=_______

=_______

四、计算题

(共1题;共20分)

17.

(20分)写出下面各数的倒数。

(1)

(2)18

(3)

(4)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1、

2-1、

3-1、

4-1、

二、判断题

(共6题;共12分)

5-1、

6-1、

7-1、

8-1、

9-1、

10-1、

三、填空题

(共6题;共12分)

11-1、

12-1、

13-1、

14-1、

15-1、

15-2、

16-1、

四、计算题

(共1题;共20分)

17-1、

17-2、

倒数的认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书本位 人本位 图书馆 理念

[中图分类号] G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1-0153-02

传统图书馆的管理理念和现代图书馆的管理理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图书馆的管理理念是以书为本,图书馆的服务一切围绕图书开展工作,从图书采购到编目、流通、存放等等,书是中心,保护好书籍是图书馆服务的根本;现代图书馆的管理理念是以人为本,图书馆的服务一切围绕读者为中心开展图书馆的所有工作,衡量图书馆的工作好坏,要以读者对图书馆的服务满意程度为衡量指标,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和服务理念。图书馆从书本位到人本位的变化,体现了图书馆服务理念的升华。本人想从下面几个方面谈谈对我院图书馆从书本位到人本位的认识。

一、书本位和人本位服务形式上的差别

书本位就是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以图书的收藏和保存为中心,强调的是静态的信息。人本位就是以满足读者对文献资源需求为中心,强调的是动态知识的交流。两者在服务形式上存在的差异如下:

(一)采购方式

以书为中心,图书采购主要由图书馆负责,读者基本没有参与的权利,读者只能被动使用文献资源。以读者为中心,在制订图书采购计划时,首先以读者的需求为主,读者可以给图书馆提供书目;根据专业需要,读者可以自己采购;图书馆还组织读者现场采购图书;对于专业性图书,读者参与审核书目。

(二)图书借阅

以书为中心,在图书的借阅管理中,读者不能直接入库借阅,由工作人员帮助读者办理查找、取书等手续,采取封闭式借阅管理。以读者为中心,图书借阅是开放式的,书库全部开架的同时,读者还可以阅览、自习。

(三)图书流通

以书为中心,读者在借阅的过程中,有些书籍并非对所有读者开放,读者不能享受对所有文献资源的借阅权利,借阅有局限性。以读者为中心,图书馆的所有文献资源对读者都是开放的,所有文献资源读者都可以阅览借阅。

(四)图书存放

以书为中心,新书上架后,工作人员大部分时间是看护好这些图书,做好防火、防潮、防盗等安全措施,主要体现保护文献资源的重要性。以读者为中心,在保证图书安全的前提下,主要体现读者对文献资源的利用价值,更加人性化地满足读者对文献资源的使用,在宽敞的书库中,除了有供读者阅览和学习的桌椅、免费无线网,还有供读者休息的沙发、免费饮用水、存放物品的柜子等等。

(五)借阅时间

以书为中心,图书馆借阅时间是按照工作人员的上班时间制订的,读者借阅图书只能在规定的时间来借阅,甚至有时因为工作人员少,在工作时间因工作人员有其他事情就会临时取消借阅时间。以读者为中心,借阅时间以满足读者在时间上的需要为目的,开放时间随着读者的需求越来越长,目前我馆开放时间从早晨8点到晚上10:30,包括节假日,每周的开放时间已经超过100小时。

二、人本位管理创新措施

(一)加强图书馆管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图书馆的管理就是服务,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的宗旨,以人为本的服务,就是要重视人的尊严和价值,包容人的弱点,要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要以满足读者对文献资源的需求为核心和动力来开展服务工作;以人为本的服务,要以满足人的需求,实现人的价值,追求人的发展为目的,以充满人文关怀、体现美与和谐的形式开展图书馆馆的各项工作。我馆在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中,有以下两种做法:

1.读者无过错理念。我馆坚持“读者无过错”的服务理念。每个读者都有公平、自由地获得文献资源的权利。读者无过错指的是读者在获得文献资源的过程中是没有过错而言的,图书馆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图书馆的工作一切以读者为中心,读者满意就是对图书馆工作的最大肯定,我馆工作人员本着一切为读者服务的宗旨,努力营造图书馆和谐的学习氛围。

2.凝聚力的理念。我馆为了保持职工工作的热情和活力,注重团队的建设和人文关怀,提高职工的凝聚力。图书馆一直坚持实施多个“一”工程。在每位工作人员的生日之际,图书馆或送上一枝花,或送给一块巧克力,或送上一句温馨的话等等。通过这样一个个的小活动,图书馆成为一个团结和睦的大家庭,凝聚力大大提升,团队建设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效果。每一学年、每一学期,我馆都会组织全体馆员,一人提一个合理化建议,通过这种形式,增强馆员参与图书馆各项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做到群策群力,有效提升图书馆的服务和管理水平。

(二)提高图书馆员业务素质,做好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1.鼓励馆员参与科研项目。图书馆鼓励馆员参与校内和校外科研项目工作,目的是通过参与和完成项目,不断提高图书馆员的理论和专业水平。近3年中,我图书馆工作人员参加各类科研项目近30项,图书馆人员队伍的业务素质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也得以提高和完善。

2.走出去,更要请进来。我馆面积8000平方米,工作人员18人,而在校学生7000余人。在工作人员少,同时要做好图书馆工作的情况下,让大家外出学习不太现实。为了提高馆员素质,我馆聘请图书馆界的专家到馆开讲座,学期初征求大家意见,选定讲座内容,学期末通过考试来评定大家学习的效果。大家通过学习,在专业水平提高的同时,不断改进工作方法,进一步提高了为读者服务的质量。

3.馆员讲座,互相交流。为了鼓励大家自学,不断提升馆员业务水平,我馆开展馆员讲座活动,每学期初,让图书馆员选定讲座内容,读者服务部安排讲座时间,学期末,全馆人员给每个讲课的馆员打分,采取评选等级的方式,肯定和鼓励馆员们的自学成果。

(三)开展多样化服务模式,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发展,图书馆现代化管理水平越来越高,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突破了空间和地点的限制,将服务逐渐延伸到读者的工作和生活中,图书馆的服务对传统的图书馆服务职能提出了新的挑战,图书馆不再是机械地提供文献信息的供求模式了,而是从读者的需求出发,从以“文献资源为中心”到以“读者为中心”,以“读者第一,服务至上”为宗旨,构建多样化的服务模式。我馆除了对传统意义上的服务模式的改变,又增加了新的服务模式。

1.专业馆员制度。为了加强图书馆和系(部)之间的业务联系,更好地满足系(部)师生对文献资源的需求,深化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运行机制,图书馆建立了专业馆员制度。图书馆员服务由被动到主动,由图书馆内到图书馆外,体现了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决心和信心。每学期我馆制订专业馆员工作计划,要求馆员及时了解系部师生对图书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宣传图书馆文献资源,进一步加强图书馆对读者的服务工作。

2.建立图书馆博客。为了更好地利用现代化服务平台,方便和读者沟通,图书馆在网上开通了学院图书馆博客,及时将图书馆信息出去,让更多学生了解图书馆的情况,更好地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

3.虚拟参考咨询。为了适应现代化的图书馆管理,传统的参考咨询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我馆在网上开通了参考咨询,安排馆员每天按时在线接受咨询。读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在线咨询,及时了解图书馆方面的信息,对图书馆工作提出建议等等。通过在线服务,方便读者和馆员之间的沟通,加强了网上图书馆对读者的服务功能。

4.读者培训。为了让新生更好地了解图书馆,在新生开学前,图书馆开设新生读者培训课,主要介绍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情况,鼓励学生到图书馆免费使用图书馆文献,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好习惯。

5.信息检索课。网络化和电子文献资源的出现,给读者查找信息带来了一定困难,为了让读者更快更准确地查找信息,图书馆开设了信息检索课。通过信息检索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我馆的电子资源,还提高了学生检索信息的能力,对学生快速查找信息有很大帮助。

三、结束语

从书本位到人本位,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发生了质的变化,图书馆从以“书为中心”到以“读者为中心”,从管理到服务一切为了读者,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图书馆只有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想为读者想,做为读者做,图书馆的工作就一定为读者所满意。

[ 参 考 文 献 ]

[1] 郝丽梅.公共图书馆“人本位”服务理念探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3(3).

[2] 张文青.“读者至上”的美国图书馆[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1(5).

倒数的认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行政管理;行政领导;用人艺术

行政领导者在实际工作中讲究用人艺术,选好用好有才能的人,对于保证行政领导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十分重要。

1 关于行政领导用人艺术的基本概念

领导用人的环节很多,它包括对人才的识别与发掘、考察与选拔、培养与使用、吸引与激励、举荐与保护等。同时,领导用人的类型也十分广泛,领导活动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等各个领域。因此,领导者要根据不同领域和不同工作岗位的需要,选拔和使用多种多样的人才。不论是在哪个用人环节,也不论是选用何种人才,领导者都必须从事业出发,坚持正确的用人原则,发挥人才的最佳价值。

同志早就指出:“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在科学社会化、生产现代化、管理系统化、人员知识化的当代社会中,领导者的用人职能就显得更为突出了。领导者如果不注重广泛发掘人才,把合适的人才选拔到合适的岗位上,建立严格的工作制度,从上到下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发挥每一个人的长处,即使个人才高八斗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也很难成为一个事业有成的现代领导者。

2 行政领导艺术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曾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说明用人对于领导事业的成败起着重要作用。古今中外无数事实也都证明了这一点。领导者科学地选人用人,就能保证事业的兴旺发达;反之,不重视人才或者用错了人,必然使事业遭受损失甚至导致失败。我们党几十年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也证明,领导者能否科学用人,关系到事业的兴衰成败。

当前,我国正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要实现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关键是要选用一大批有现代科学技术和组织管理能力的人才。科学地、合理地使用好各种人才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3 学习和借鉴我国历代用人艺术的先进经验

我国历代的一些有所作为的政治家和有识之士,都很讲究领导艺术,注重选拔和使用人才,并重视人才在历史上的栋梁地位及其所发挥的重大作用,积累了丰富的领导科学经验。在今天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行政领导批判地继承中国古代政治家的领导科学经验,吸取现代领导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对提高行政领导艺术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⑴扬长避短。事物有长短,人才有高下,这是古往今来客观存在的事实。唐太宗在用人方面总结的一条原因就是:“人不可以求备,必舍其所短,取其所长。”朱元璋的“量才录用”、“用其所长,不强其所不能”的观点,都是同唐太宗“舍其所短,取其所长”的思想一脉相承的。

⑵用人不疑。古人说:“疑则勿任,任则勿疑。”用人不疑,这是领导者使用人才必须注意的原则。唐太宗说:“但有君疑于臣,则不能上达,欲求尽忠虑,何以得哉?”就是说,用人者疑于被用者,对他办事不放心,不放手,就不能充分发挥被用的人才的作用。历史上无数事实证明,在“知人”的基础上做到疑人则不用,用人则不疑,就能成就大事。

⑶必须懂行。作为领导者,要真正做到慧眼识人才,知人而善任,就必须是内行。孙武说:“不知三军之权,不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候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这段话很有见解。把这种观点推而广之,就是不熟悉各行各业的特点和规律,就不可能合理地使用各种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如果主观武断,乱加指挥,就会给事业带来危害。

4 了解行政领导用人艺术的内容

行政领导用人艺术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内容有:

⑴授权艺术。授权的方式。针对工作的重要性、领导者的水平和下属的工作能力等不同情况,具有以下特点的人,往往是受权的理想人选:一是大公无私的奉献者;二是不徇私情的忠直者;三是勇于创新的开拓者;四是善于团结协作的人;五是善于独立处理问题的人。在现代行政管理中,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领导者,在用人时应遵循这个原则。

⑵激励艺术。所谓激励,就是领导者遵循人的行为规律,根据激励理论,运用物质和精神相结合的手段,采取多种有效的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物质激励,成就激励,职务激励,情绪激励。必须把各种激励方式综合地运用,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⑶扬长避短的艺术。善于用人的行政领导者,总是用人先看其长。道理很简单:人人皆有所长,先看其长,就能充分利用其长,尽量发挥其长。扬长避短,人尽其才,这是当前使用各类人才的最基本原则。要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充分有效地发挥各类具有不同专长的人才的作用,就必须扬其长,克其短,扬其精,舍其粗。

倒数的认识范文第5篇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210016)

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单元测试中有这样一道题:

全班21位学生中,有7位学生填的是“7”。三分之一的学生出现了错误,这是我怎么也没有想到的。看似不难的题目,错误率竟如此之高,这其中一定有什么问题存在。我很困惑:学生到底是怎么想的呢?是因为粗心,还是因为对问题不理解,抑或还有其他什么原因?仔细分析,正确答案0.7与错误答案7之间还是有一定的联系的,这说明学生在某些方面还是有着自己的理解的。

为了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我做了一些考后调研:把原来的题目变成了一道计算题,即1.7-1=( ),结果班上的学生都做对了。直接进行计算,学生都能做对;而有了数轴,学生的正确率反而下降了——难道是数轴惹的祸?

在《小数的初步认识》单元,教材中一共五次出现了数轴:第一次是直接根据数轴填上合适的小数;第二、三、五次是根据数轴填上合适的小数,再比较大小;第四次是根据数轴填上合适的小数,并说明哪个数最接近0.5,哪个数最接近2——当然,教材中一直没有出现过类似上面的考试题型。在一个单元中五次出现数轴,足可以看出数轴在本单元所承载的作用:它反映出编写者力求通过数轴让学生体会小数的意义,感受小数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对小数本质的理解。

教材中五次出现数轴,并且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学生对于数轴应该不陌生,对于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小数也应该是很熟悉的。那么,学生为什么还会出现这么多错误?这是不是折射出教师在教学中对于数轴应有的作用理解不够、处理不到位呢?是不是还暴露出我们的练习形式缺乏变化呢?

根据学生的错误类型,我又对学生进行了访谈。由此发现:

一部分学生在求1.7比1大多少时,先直接在图上找到1.7,再数出1到1.7之间有7段,于是得到答案为7。这部分学生对小数的意义不甚理解,他们想当然地认为一段就是1,却不知一段代表的是0.1。这充分说明学生对“形”与“数”关系的认识是脱节的,对图中每一小段表示的内涵缺乏深刻的理解。

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1.7的整数部分为1,小数部分为7,所以1.7比1大的刚好是小数部分的数,于是答案为7。这部分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是存在问题的,他们只是看到了1.7表面上的组成,殊不知1.7实际上是由1和0.7组成的。

可见学生出错的原因,还是在于对小数概念的理解不透彻。当然,这与教师教学中的目标设定、内容处理、方式选择、练习方法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关联。因此,需要尝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一,要关注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掌握基本数学技能、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形成良好情感态度的载体。学生经历不同的学习过程,会导致其对概念的理解达到不同的水平。

《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个单元的教学,应该关注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需要引导学生理解一位小数的含义,从而正确判断两个(或几个)一位小数之间的大小关系,进行简单的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小数的“形”,更应该关注小数的本质。我想,在教学中可以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这里填0.77 0.7表示什么意思?数轴的每一小段表示多少?为什么0.5>0.27这样一些问题的引领,或许会让学生对小数的理解更加深刻。另外,在数轴练习中,教师不仅要关注运算的结果,更应该关注对数与数之间关系的认识。

第二,要关注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

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数学知识的精髓,是对数学本质的认识,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指导思想和普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以数学知识为载体的数学思想方法,是使学生提高思维水平,学会运用数学的重要保证。

数轴是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载体。把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对应起来,使数可以看成点,点可以看成数,点在直线上的位置可以数量化,而数的运算也可以几何化。从图上看,1.7比1大多少?实际上就是在数轴上先找到被减数1.7,再向左数到1,一共数出7个单位,也就是7个0.1,即0.7。正因为在教学中忽视了对单位是0.1的强调,才导致很多学生出现错误。在学生观察数轴的时候,教师可以把具体的数形象化,帮助学生建立“点”与“数”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观察,使得数的意义直观形象化,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数的本质了。这样教学,也会让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有很好的感受。

第三,要关注练习形式的多样化。

相关期刊更多

作文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原大地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吉林省教育厅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