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第2章2.1第1课时三角形的有关概念答案
课前预习
一、直线;首尾
三、1、等腰三角形
2、相等
四、大于
课堂探究
【例1】思路导引答案:
1、1
2、2
变式训练1-1:C
变式训练1-2:B
【例2】思路导引答案:
1、2;8
2、4、6;C
变式训练2-1:B
变式训练2-2:B
课堂训练
1~2:A;B
3、2或3或4
4、11或13
【关键词】初中 数学 教学 误区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164-01
新课改实施以来,初中数学改革的优秀成果不断涌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得到绝大部分教师的认可,不少教师积极探索、踊跃创新,在日常教学中运用了一些新型的教学设计,但同时暴露出一个问题,一些教师一味求新求变,却陷入了教学的误区。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传统误区分析
(一)教学手段上的误区――“重”多媒体“轻”板书
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具有表现生动、信息容量大、提高教学效率、调动学生兴趣等优点,以致于有些教师以为不用多媒体来教学就意味着观念落后,跟不上时展,导致他们为了吸引学生眼球,花费相当多的时间来制作精美的课件,而冷落了传统的板书,讲课时甚少与学生进行互动,仅仅是单纯的演示。例如,有的教师在导入《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2.1的《轴对称图形》时,运用了华丽的Flas展示花丛中翩翩起舞的蝴蝶,并配以悦耳的背景音乐,令教师和学生过于忘情,而遗忘了本课教学的目的。可想而知,学生缺乏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课堂教学的效果必定大打折扣。传统的板书虽不及多媒体的“快”,但正是因为板书的“慢”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另外,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会产生一种惰性,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课堂提问上的误区――重过程,轻目的
在实践教学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只注重课堂提问带动的热闹氛围,而忽视课堂提问所要达到的真正目的。有的教师在问题的设置上,或太深奥,完全超出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或太简单,体现不出提问的有效性。例如,教师在讲授《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3.2的《中心对称》时,问学生:“汽车的轮子是什么形状?”很多学生觉得问题太简单,笑而答曰:“圆形”。教师接着问:“假如车轮是三角形或者正方形,车子还能开起来吗?”学生依然笑而答曰:“不能。”如果这时能多问一个“为什么”,必定能引发学生进行思考。然而很多教师到这里就停住了,没有想到继续追问就开始讲课,起不到实质性的启发作用。另外,教师习惯性提问那些活跃、外向的学生,而忽略了其他内向、不爱参与回答问题的学生,这就违背了教育公平的原则,对整体教学质量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三)合作学习上的误区――重形式,轻内容
实施新课改后,很多教师都积极引入了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意在培养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自主性。然而,在现实中有些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仅仅是一种形式,没有实质性的合作,表现为以下几点:合作学习的内容缺乏深入探讨的价值;小组学习开展得匆忙,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空间;合作学习的参与度明显不均衡,活跃的学生与内向的学生形成鲜明的对比;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太短;每个学生都在张嘴,但彼此都听不清对方讲什么;缺乏合作学习成果展示环节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容易导致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为合作而合作,重形式轻内容,只会使合作学习变得没有价值。
二、针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误区的对策
(一)针对教学工具的有效对策
当下多媒体教学盛行,数学教师大可不必趋之若鹜。新式的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黑板和挂图有机结合,方能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的板书对于解题演算、书写规范等方面具有更强的引导作用,而且便于教师在演示过程中进行情感的交流和对话,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选取合适的教学工具和方法。
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切忌照搬教材而不做分析。事实上,课件应该是对教材信息的有效整合,而不是“拿来主义”。教师首先应明确教学任务,围绕学生知识形成与提高进行课件设计,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课件资料进行深入的观察、讨论、推算、验证和总结,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演示。
(二)针对课堂提问的有效对策
数学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创设合适的情境,引导学生融入其中并结合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思考,这样容易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讲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可以创设一个简单的情境,让学生拿一个透明胶布和一把直尺,通过两者不同的位置摆放,总结出直线和圆有哪些位置关系。
另外,还要顾及到不同基础和个性的学生,通过由易到难、有层次性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问的形式因问题内容、性质和特点的不同而不同。例如,复习函数的知识时,可以连续追问:你学到了几种三角函数?角度发生变化时,这些三角函数值又是怎么变化的?这些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特殊三角函数值的?生活中有哪些是三角函数的运用?通过这几个问题进行提问,学生就对函数的知识点有了大致的梳理,回答出这几个问题,也就掌握了函数知识点的线索。
(三)针对合作学习的有效对策
虽然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倡导下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但并非全部学习内容都需要使用这种方法,所以教师应当吃透教材,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安排合作学习的内容。
合作学习的出现,不是为了取代个体学习,而是要让二者形成一种互补关系。教师提出问题后,不应立即要求学生进行分组合作、讨论,而应该保证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来思考。当学生在反复思考而未果时,再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在组内畅所欲言,并从观点的碰撞中反思,使自己的认识更加全面、更加丰富,最终达到正确的见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更重要的是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让学生们以互评的方式对合作学习进行评价,再由教师进行总体评价,将有助于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学中的不足。
三、小结
对中学数学来说,教学改革具有深刻的意义。作为教育战线的重要一员,我们教师应当仔细研究教材,深化教育认识,走出教学误区,努力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和组织者,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质,发挥我们最大的力量去开启数学素质教育的美好明天。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数学合作学习 新课程标准 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数学课程改革在课程目标上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在数学学习的内容强调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在数学学习的方式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成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教学评价体系。在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活动,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数学合作学习要建立互动型的合作关系作为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途径
在合作学习的诸多理念中,最令人注目的当属其互动观。它不再局限于师生之间的互动,而是将教学互动推延至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观有利于数学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实现。
在传统数学教学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通常被认为是无关紧要的或是消极的因素。合作学习的代表人物约翰逊曾指出:“由于教育工作者认为,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没有什么好处的,所以没有主张对这种关系加以建设性的利用,也就不去系统地训练学生们相互交往所必备的基本社会技能。毫无疑问,成人――儿童双边活动的教和学的观点,低估了课堂上学生――学生相互作用和关系的重要作用”,“实际上,教师的一切课堂行为,都是发生在学生――同伴群体关系的环境之中的。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的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事实上,与同伴的社会相互作用是儿童身心发展和社会化赖以实现的基本关系。”
2数学合作学习采用班级授课与小组活动相结合的教学组织方式
数学合作学习将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为:合作设计目标呈现小组合作活动反馈集体讲授与补救。
(1)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搭配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搭配成若干成员异质的学习小组,通常是由性别、数学成绩、数学思维能力倾向等方面不同的4~6人构成,成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补性,这与传统如数学兴趣小组往往是由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组成的是不同的。这样分组,使每个学生有一个固定的合作学习小组,又有一个可变化的层次。小组内还采取帮教和辅导的形式,如采用“教师―成绩中等的学生,成绩较好的学生―成绩较差的学生”或由“成绩较好的学生―成绩中等的学生―成绩较差的学生”的传递式辅导。课堂上,对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或练习中难以解决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或结对帮教形式给予解答。小组讨论时,教师应到各小组巡视,帮助解决小组无法解决的个别问题,收集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为下一步讲授作准备。同时,全班各合作学习小组之间又应具有同质性。这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又为保证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每组选择一位组织能力强,学习态度好,乐于助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
(2)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主动探究新知的形成过程,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进行交流,既能发现与自己不同观点的解决问题方式,又为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真正发挥团体的合作精神。
3数学合作学习是在教学主要矛盾的基础上来建立其师生观的
合作学习认为,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是教学的主要矛盾。教学中为解决它,才产生了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学内容等矛盾,这些矛盾的解决,对有效地解决学生与所学知识之间的矛盾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数学合作学习必须运用生生之间的互动,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相互切磋,共同提高。在传统课堂上许多原先由教师完成的工作现在就可以由学生小组来完成,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而不再作为与学生并存的主体而使二者对立起来。
例如:在新人教版八年级下18.2.2“菱形”教学中,提出问题(1):“ABC中,AB=AC,如何画出菱形ABCD?有几种画法?并说明理由。”
通过小组讨论迅速解答出利用菱形的性质,“对边互相平行”、“四条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等各种方法画出。
再提出问题(2):“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AB>AB),请再在BC和AD上找出点D和点E,使ABDE是菱形,思考有几种画法?并说明理由。”
这两个问题问题都有一定的探讨性,学生思考后再通过小组讨论,取长补短,对问题的认识更全面、准确、快速。
以上的互动互助,协同合作,学生由于主体性得到了体现,自然会产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会把数学学习当作乐事,师生负担也可以由此大减,教学的良性循环也会因此而建立起来,也使大面积提高班级数学成绩提供了可能。
4数学合作学习要求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