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琵琶行赏析

琵琶行赏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琵琶行赏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琵琶行赏析

琵琶行赏析范文第1篇

一、古典诗歌的选取散见于教材

2003年全国卷第17题选自唐代王维的《过香积寺》,2004年全国卷Ⅲ第16题选自宋代宋祁的《木兰花》。回顾教材,我们会发现王维《过香积寺》的首联“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和颈联“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分别出现在2002年人教版《语文(试验修订本・必修)》第六册第5课《语言与文学》(作者:王力)的第三、四部分。《木兰花》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则在《语文(必修)》(注:以下均为必修教材)第三册第7课练习中出现。值得注意的是,高考考查的要点和方式与教材完全相同,也是对“闹”字妙用的考查。2009年宁夏、海南卷所选宋代辛弃疾的《鹧鸪天・代人赋》也是我们教材中多次出现的、广大考生耳熟能详的词。

二、命题角度的切入依据于教材

1.炼字炼意

2009年四川卷第12题《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的第1小题:“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2008年全国卷I有这样一题:“(这首诗)第三联两句(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2008年全国卷II、天津卷和湖南卷及其他年份考卷均有对这一知识点的考查。

其实这类题目在第三册第5课《梦游天姥吟留别》练已经出现:“诗的结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反映了诗人什么性格?历来评家都认为这两句是全诗的‘诗眼’,试结合全篇内容谈谈你对这个说法的理解。”

2.结构章法

2008年四川卷第13题《[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第1小题:“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另外2006年全国卷Ⅰ第12题《题竹石牧牛(并引)》的第1小题:“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这种对诗、词、曲结构知识的考查检测在第三册第7课《近体诗六首》练习四是这样解释的:过去人们写近体诗讲究章法,全诗分四层(绝句每句为一层,律诗每联为一层),依次称为“起”“承”“转”“合”。在第三册第8课《词七首》练习中介绍“中、长调的词分片,一片就是一个乐段。词为两片的最为常见,上片大多侧重写景、叙事,下片侧重抒情……”在第五册第17课《李杜诗五首》练习一中又有进一步地说明:即绝句中最重要的是第四句,或综括全诗,或另辟新境……律诗的基本章法:是四句为一层,前后两层。并且均附有相应的针对性练习,而高考试题与之完全相同。

3.描写方法

2004年全国卷Ⅱ第16题:“《秋思》中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又如2008年山东卷宋代秦观的《画堂春》第二小题:“‘凭栏手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很明显这两个题目都是对细节(动作)描写方法的考查。

这一知识点在第三册第6课《琵琶行(并序)》练中出现:“在琵琶女演奏之前,诗人先写她的调弦动作和神情,这有什么作用?”很明显,这一题目考查的是通过对“琵琶女”动作和神情的分析把握其微妙的心理变化,而高考题目的设计要更加明确,审题难度不大,分析思路也更加明晰。

4.修辞方法

2009年江苏卷第9题问“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008年四川卷、江苏卷、福建卷、广东卷、辽宁卷均涉及了这一知识的考查,往年都曾经作为一个重点反映在试卷上。以2005年一些省市试题为例,全国卷Ⅰ第12题第(1)小题:“这首诗(《春行即兴》)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湖北卷第16题第(2)题:“这段曲词中运用了对仗、顶真的修辞手法,试简析它们各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当然,修辞方法在教材中出现的频率是较高的,比如第三册第7课《近体诗六首》练习三:“本诗(《登高》)四联都是对仗,都很工整,试以一、二联为例,说说你的体会。”第五册第15课《将进酒》课后又出现了相关的知识卡片《对仗的种类》(作者:王力)。

5.表现手法

2009年安徽卷第9题:“这首词(《小重山端午》)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阕和下阕做简要分析。”2008年江西卷第12题:“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初入淮河四绝句》)。”2004年全国卷Ⅳ第16题:“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2005年重庆卷第15题第2小题:“‘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2005年全国卷Ⅲ第12题第2小题:“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表现手法是古典诗歌表情达意的手段方式,教材始终把对表现手法的鉴赏学习放在重要的位置。第五册第6课练习三:“中国绘画处理空间的表现方式,同中国诗中的意境相通。试比较《登鹳雀楼》和《寻隐者不遇》,分析它们在处理虚与实的表现方式上有什么共同之处。”第三册第6课《琵琶行(并序)》练:“第二段用‘东船西肪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结尾,有什么作用?”

琵琶行赏析范文第2篇

要想诵读有实效,得帮助学生克服阅读障碍,引导学生进入书中。现在,我针对这一点谈一谈具体的阅读指导方法。

第一,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天人感应模式。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诗歌中的形象是个广义的概念,包括人物、景色、事物(后两种合称景物)。诗歌意象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生活图景。 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蕴含的意义基本上是固定的传统意象。如果我们学生熟悉了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第一组: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其中的代表有杨柳。长亭。南浦、酒等。柳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王维的《渭城曲》中的“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第二组 :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代表意象有梧桐。芭蕉、流水、猿猴、斜阳(夕阳、落日)、杜鹃鸟等。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第三组: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如楼兰。长城:如陆游诗《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第二,古诗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定下全诗的感情基调,统领全诗的主旨,因此,读出关键字词,还必须围绕全诗进行赏析。具体思路可以参考以下几步:步骤一,理解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步骤二,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步骤三,结合表达技巧阐述该字的表达效果,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举例来说: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词中“绿肥红瘦”一句,“绿”、“红”借代绿叶和红花; “肥”和“瘦”,使用了比拟的手法,把用来写人的“肥”、“瘦”二字,用来写绿叶繁茂、红花凋落憔悴时的形貌。词人惜花,为花悲喜,为花醒醉,为花憎风恨雨,含蓄地表达了青春韶光短暂、好花不常的惋惜之情。这一句不论是在语言的提炼上,还是在修辞手法的使用上,都是极富创造性的,很有新意。

贾岛注重用字推敲,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就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 “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景观,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最有名的当属《玉楼春》(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个“闹”字特别巧妙,历来备受好评。这个字好在什么地方?

琵琶行赏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音乐教学;优化;举措

初中音乐教学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教学重点,其作用在于陶冶学生的情操。近代思想家梁启超说:“欲改造国民之品质,则诗歌音乐为精神教育第一要件”。由此可见从小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对学生的德育具有重大意义。作为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受力的艺术形式之一,音乐能更直接更有力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只有让学生经过高度的情感体验,才能真正发挥音乐教育的功能。

1 转变教育观念,优化教学设计

提高初中音乐教学质量的关键不在于课本,而在于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否能够与时俱进,课堂教学中是否能够优化好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好教学步骤,实现师生共同探索、共同学习,将音乐课程变成生动活泼又具有创造力的课程,这样才会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与创造美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特别是对古典名曲进行赏析的时候,一定要讲求教学艺术,用富有创造性与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地发挥,鼓励学生去追求美与创造美,逐渐形成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进行教学,在授课的时候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专业手段和非专业手段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专业手段在于让学生学到知识,非专业手段则是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整个教学过程中要自始至终地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基点,以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为重点,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2 创造合作学习,培养审美情感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运用语言、实物、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比较真实的情景显得尤为重要,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并且很快掌握知识,这样做,也给学生创造了合作学习的机会。

在教学音乐理论时,以往的教学方式是教师直接印发一些资料,让学生自己背,由于学生对作者不了解以及没有欣赏到他们的作品,因此在记的时候有很多困难。我先给学生讲讲有关作者及作品,然后让学生记忆就容易了。我还将学生分成小组,采用竞赛的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有了竞争,学生不甘落后,都认真地记,最后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学习《长江之歌》时,我根据教学内容,将学生放入特定的环境中,动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配备真实的画面:在波涛汹涌的长江岸边,中华儿女们昂首眺望,营造出众志成城向着美好生活奋勇前进的强烈氛围感受,学生们如身临其境,很快进入了角色,不约而同地起立齐声跟唱,我用数码相机及时录下并在大屏幕播放,学生不仅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还得到了情感的体验。

3 营造音乐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著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孩子讲的学问,而在于启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当兴趣已很浓的时候,再教他学习方法,这才符合优良教育的原则”。

通过观察,我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对音乐充满兴趣的,但是他们的兴趣方向主要集中在流行音乐方面,对于音乐课本中的一些古典名曲兴趣不大,如何让学生对课本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呢?在教学中,我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同化的方式:在学生欣赏古典名曲的时候,先用一些熟悉的音乐、画面、生活场景进行引导,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欣赏《梁祝》的时候,我给学生播放一段《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动画电影;在欣赏《春江花月夜》的时候,我给学生展示了唐代诗人白居易名作《琵琶行》。律动的方式:在教有关青少年积极向上的音乐时,我主要采用了这种方式。例如,在教学《军队检阅曲》时,我让学生用肢体语言参与表演,并且先给学生做示范,鼓励他们大胆参与,这样通过学生的律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极大兴趣,还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 拓宽音乐视野,增进音乐知识

适当地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增进学生的音乐知识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也显得很重要,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内心变化,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例如,在欣赏《我爱你中国》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特意挑选了“黑鸭子”的合唱版本,学生很快被优美的旋律所吸引,我趁着学生的兴趣正浓,又介绍了相关的音乐背景,学生被背景中的故事所感动,自觉地静静聆听,仿佛随着音乐进入了那个时代。又如理查德克雷德曼的多首《钢琴曲》,乐曲起伏较大,不仅包含着人生的起落悲喜,还和他本人的生活经历及情感息息相关,所以我给学生拓展了音乐背景资料――作品写作背景,理查德克雷德曼本人的经历,这样学生有所感悟,在聆听时进入音乐情境。

良好的音乐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是我们教学上巨大的推动力,以上是我在优化音乐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举措。教师应走进学生的音乐世界,在这个世界中耕耘、播种、培育、收获,让学生体验美感、丰富情感,促进想象力的发展,真正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热爱音乐!

参考文献:

[1] 焦淑娟. 浅谈素质教育背景下发展音乐教育的作用[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3)

相关期刊更多

当代音乐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吉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红楼梦学刊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艺术研究院

衡水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北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