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于老师的故事

关于老师的故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老师的故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于老师的故事

关于老师的故事范文第1篇

——这个传统始于十五世纪,当时奥地利大公麦西米伦以钻戒向柏根地的玛丽许下海誓山盟。他的亲信大巨呈文:“殿下,在订婚时,您必须送一枚嵌有钻石的戒指。”麦西米伦纳言。这个仪式从此流传至今,已有数世纪之久。

为什么新娘要戴手套?

——在中古世纪时,准新郎提出来象征者爱的信物,以稳定心上人的心。当时许多绅士送手套给意中人表示求婚。如果对方在星期日上教堂时戴著那副手套,就表示她已答应他的求婚。

为什么钻石被视为爱情的最高象征?

——热能和压力蕴育出颗颗结晶的钻石。钻石是人类目前所知硬度最高的物质。在古代,人们并没有切割钻石的工具和技术。钻石因此自然成为永恒不渝的爱情的象征。而孕育钻石的热能就代表着炽热的爱。

为什么新娘要戴面纱?

——最初,新娘的面纱象征着青春和纯洁。早年,基督徒的新娘或戴着白色面纱,以表示清纯和欢庆;或戴蓝色的面纱,以示如圣女玛丽亚的纯洁。据说,当年玛莎·华盛顿的孙女妮莉·华乐斯在结婚时别出心裁地披着白色的围巾,掀起一阵风尚。这也就是今天新娘戴白面纱的习俗的由来。当年玛莎的未婚夫见她站在真丝窗帘后,惊为天人,赞叹不已。这给了她在婚礼时戴白纱的灵感。

为什么新娘穿白色礼服?

——自罗马时代开始,白色象征着欢庆。在一八五零年到一九零零年间,白色也是富裕的象征。到了本世纪初,白色代表纯洁的意义就远超过其他。

为什么新娘带着一方白手帕?

——白手帕象征好运。根据民俗的说法,农夫认为在婚礼当天,新娘的眼泪会带来好运,使天降甘霖,滋润作物。后来,新娘在婚礼当天流泪,预示着她会有幸福的婚姻,意味她往后不必为她的婚姻伤心落泪。

为什么在结婚典礼时,新娘总是站在新郎的左边?

——古时候,盎格鲁撒克逊的新郎常常必须挺身而出,以保护新娘子免得被别人抢走。在结婚典礼时,新郎让新娘子站在自已的左边,一旦情敌出现,就可以立即拔出配剑,击退敌人。

为什么要特别订制结婚蛋糕?

——自罗马时代开始,蛋糕就是节庆仪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那个时代,婚礼结束时,人们会在新娘头上折断一条面包。制造面包的材料小麦象征生育的能力。而面包屑则代表著幸运,宾客无不争着捡拾。依照中古时代的传统习俗,新娘和新郎要隔着蛋糕接吻。后来,想像力丰富的烘焙师傅在蛋糕上饰以糖霜,也就成了今天的美丽可口的结婚蛋糕。

为什么有蜜月之旅?

——“蜜月”(Honeymoom)一词的由来起源自古欧洲的习俗。新婚夫妇在婚后的三十天内,或直到月缺时,每天都要喝由蜂蜜发酵制成的饮料,以增进性生活的和谐。古时候,蜂蜜是生命、健康、和生育能力的象征。“蜜月”是新婚夫妇在恢复日常生活前,单独相处的甜蜜时光。

关于老师的故事范文第2篇

  英语骨干老师培训心得1

  我有幸参加了××区小学英语教师骨干教师培训班。在本次培训中,我学到了很多,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认为这次的培训为我这个新手教师提供了一个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的平台,对我来说是一个接受新思想冲击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及能力的好机会。

  本次培训有来自本区不同学校的各位英语老师,××是我们的指导老师。课程内容丰富多彩,他从听说读写各方面为我们展示了不同的活动。我们××名教师也扮演学生的角色,将理论放到实践中去,再在实践中反思。每天的我们就像一个吸水的海绵,尽情地吸入,以提升自身能力。以下,我分享我的培训体会和收获。

  一、认清自己,开拓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

  在培训的过程中,我觉得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40位教师,各有各的风采,能唱善辩,能画能演,让我有一种紧迫感,我觉在得我应该多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提升自我,做一个合格的有个性的英语教师。××让我们反思自己,并分析自己是属于实践性,反思型,学习型还是计划型的教师,并跟我们总结其实这几种教师的类型应该是一名综合教师的滚动性的转变,从计划型到实践型到学习型再到计划型不断地滚动转型,做一名合格的新时期的教师。

  二、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40名教师分为八组,每5人为一个小组,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五个人必须合作去完成教师下发的任务。我发现合作学习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它能让学生们在组织形式下学习,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学习。合作学习“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合作学习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性互动,把“导”与“演”进行了合理的分工,使得传统课堂上许多原来由教师完成的工作现在则由学生小组来承担,师生关系由原有的“权威--服从”关系逐渐演变成“指导--参与”的伙伴关系与共学关系,师生之间可以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从而真正实现教学上的民主。

  三、把培训学习所得充分利用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

  曾经有教师说过,教师就要勤于学习,勇于实践,敢于创新。我想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对教材内容有所选择,科学地进行加工,探寻恰当的教学方法,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把培训中学习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活动合理地运用到教学中来,并在实践中不停反思,从而得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游戏和方法。

  总之,经过短短几天的培训,我更新了观念,学到了很多知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更要不断地学习,实践,反思并创新,尽快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思路,形成自己的成熟的教研教学风格和模式,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小学英语教师。

  英语骨干老师培训心得2

  带着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种种疑问,怀揣着全新、全方位地提升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的急切心情,参加了广安市小学英语骨干教师远程培训学习,即将结束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收获颇多,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升,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学员间的互动交流,教学技艺的增长。我对教师心理健康、职业道德、专业素养及教学能力等方面都有了更新的认识。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说句实在话,我曾有过职业倦怠,很迷茫。通过这次培训,我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明确了自己的目标,这次培训可以说是一次心灵的净化,使我消除了浮躁,真正感受到教育是充满智慧的事业,深刻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我从专家、学者身上不但学到了教学本领,而且学到了如何为人师。这次培训我得到的是人格的提升,生命的升华。

  一、精细化的课程安排,让我耳目一新

  我聆听了十二个由公共通识、学科专业、小学英语专业课程组成的精彩讲座,每一个讲座,我都能感受到他们兢兢业业、严谨治学的敬业精神和热情开明、平易近人的态度,而他们带给我们的讲座,或深刻、或睿智、或沉稳、或思辨,无不滋润着我的心田。专家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讲座的内容在我心中掀起了阵阵波澜,激起了我内心的感应,一些教育教学实例让我产生了共鸣,更激起了我的反思。让我能从理论的层次解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碰到的一些现象,也让我反思到了自己平时的课堂教学,需要学习与改进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对小学英语教学中使用最常见的五步教学法:Warm-up(leading-in导入或准备),Presentation(呈现或新授), Practice(练习),Production(灵活或拓展运用),Assessment (检测或评价)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今后怎样设计和分析有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更清晰的思路与方向,课堂教学方法有了提高。

  二、专家引领,促我转变教学观念

  要想跟上新世纪的教育教学步伐,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增强热爱教育事业的信念。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是基础,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是教育教学活动获得成功的开始,所以我们必须转变传统教育中的“惟师是从”的专制型师生观,构建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要打破教师主课堂的惯例,彻底抛弃教师心灵深处沉积的传统的专制思想观念。师道尊严的思想在课堂上令学生不敢多说不敢质疑极大地压制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我们教师只有从观念上更新,允许学生提出独到的见解,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环境,才能营造师生平等、其乐融融、共享民主的教学氛围。

  王曼怡老师娓娓道来的细节决定成败,我感触很深。特别是她讲到外教上课风格值得我们借鉴我最有同感,自己学习英语时美国老师给我们上听说课的情景历历在目:他们默默保护学生的自尊、培养学生的自信,上课时淡化学生的一些错误,当学生表述有误时,她们从不纠错,而是亲切地说出正确的;表扬、激励的话语总是挂嘴边;重视课堂的趣味性,说话时表情非常夸张;但不失严谨,给学生示范读音非常到位。对比我自己的教学总有一些不如人意之处,教师施教之工,贵在引路,妙在使学生开窍,今后我将适度使用夸大的生动活泼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和孩子交流,甚至把自己融入所讲的故事情节及活动角色,争取在生动有趣的课堂中,与孩子一起快乐一起进步。

  三、分享交流、便于拓宽学习视野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参加培训学习的这段时间里,结识了许多新同行,他们都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能与他们探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感悟,我觉得十分荣幸。培训活动中,大家在网上研讨、交流是那么踊跃、真诚、朴实,大家用情感谱写了一曲值得回味的乐章,它汇成了一阵阵催人奋进的号角,支持、激励着我始终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停留。

  听专家讲座及班级沙龙踊跃发言,争取与他人有更多思维碰撞,大胆地陈述自己的观点想法,与其他学员一同交流和探讨教学教育教学中感到疑惑的难以解决的问题,使自己能博采众长、开阔视野。

  四、课后沉思,同感身心健康才能快乐工作

  做个身心健康的教师,培养出生理、心理健康的学生。专家们对心理健康的剖析,以及对教师所存在心理问题的揭示和调节方法的指导,我情不自禁开始审视自己 ,提醒我要调适职业认知、不断调节自己的心态、正确对待职业升迁,愉快地工作生活。不做生活中的“怨妇”,更不做工作中的“怨师”。从灵魂深处爱学生,尊重学生,容忍理解学生成长性的错误,不但关注他们的成绩,还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让孩子健康愉快地学习成长。

  通过本次紧张而短暂的培训,我要重新审视自己,现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必须不断的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不断地充实自己,开阔视野,放开思路,开拓出属于自己的新视角、新领域、新天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更要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把学到的知识尽快消化、吸收,积极将本次培训所学的经验及方法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变成自己的教学实践、开拓创新,尽快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思路,形成自己的比较成熟的教研教学风格,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争取做一个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精熟的技巧、健康的人格和心理的优秀教师。学海无涯,我将在学习中求进步,在培训中求提高,在探索中求发展,我始终追寻的原则是:爱拼才会赢!

  英语骨干老师培训心得3

  本人有幸参加了我校组织的“20xx—20xx学年首届骨干教师培训班”的一系列学习活动。本次培训,学校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对培训对象从听课量、课件、教案、技能课、试卷、说课、评课、调查报告、论文、理论学习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要求与培训。最后,邀请县教科所参与考核认定。我非常珍惜这次的学习,通过学习我有许多的感触:

  一、对自我的重新认识:

  通过学习使我的思想有了一个新的转变,作为一位英语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英语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良好的思维品质,特别是骨干教师,更应当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在英语的探究过程中,教师不再把英语知识的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教学任务和目的,也不再把主要精力花费在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上,而是成为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在问题面前教师和同学们一起寻找答案,在探究英语的道路上教师成为学生的伙伴和知心朋友。因此,在英语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将导致师生关系的改变,使教师长期以来的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变化,教师从“知识的权威”转变到“平等地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成“学生英语探究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教师的这种角色的特征是:

  (1)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看,认真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到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

  (2)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适当的方式,给学生精神上的安慰与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的热情更加高涨。

  (3)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同学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

  (4)教师应全程参与学生的任务活动,鼓励学生动手动脑,而非代替学生活动,代替学生思考,教师应陪伴学生共同成长,做培养学生英语素养的启蒙者。

  二、对英语课堂教学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1、课堂教学强调从问题入手

  英语课以语言对象,强调以任务入手,放眼看周围世界,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这个就是知识点。我通过认真学习《走出误区,走进真正的合作学习》、再谈决胜课堂》、《对构建教学模式的思考》等文章之后,明确了英语课最终的落脚点是在知识上,还要能解决将来在工作、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最终让学生通过学习英语来达到交流的目的,以此为最终目标。我作为华十中的一位骨干教师,对于教师课堂教学常规艺术,感受最深的是:每位教师在积极、热烈的气氛中讨论到教学节奏的调控艺术时的提纲挈领——波澜起伏的流程美,水到渠成的衔接美。教师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好习惯:

  (1)养成根据发音规律记单词的习惯。

  初中教师教学中要教记忆单词的方法,使每个学生知道元音字母在开、闭音节中的发音规律、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音节的划分,促使学生养成按发音规律记忆单词的习惯。

  (2)上课积极参与,大胆发言,大胆提问的习惯。

  (3)课前预习、课堂记笔记、课后整理的习惯。

  英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课前预习,找出问题;课内认真听课和做笔记,积极思考,讨论问题;课后整理笔记,及时复习,巩固提高的习惯。中学生普遍缺乏这方面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过度依赖老师。培养他们预习、记笔记、整理的能力可以促使他们学得更积极、更有效。

  (4)每天自觉听、读、背、说英语的习惯。

  要形成良好的英语语感,必须强化听读说的习惯。每天至少半小时读背英语,有条件的学生与家长用简单的英语进行交流,班级每星期确立一天为英语日,使学生养成自觉说英语的习惯。

  通过培训,让我明确了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同时还是一个师生情感共融、价值共享、共同创造、共同成长、共同探求新知、共享生命体验的完整的生活过程。因此,教师教学行为将发生巨大的转变,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选择,要超越书本,发表独立见解,教师要大胆创新,使教学成为充满创意和激情的过程,要解放学生,为学生创设自由思想和自由选择的空间,学会容忍学生的错误,鼓励学生质疑,学会以孩子的眼光看孩子。还要注意向学生学习,师生共同成长。

  2、观摩、讨论教师在课堂上的课,在教学总体目标上注意兴趣,体验成功和培养自信;

  在课程实施上注重创造学习环境和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模式与方法上注重参与实践和创新发展;在语言教学的目标上,注重培养语感和交际能力;在教学评价上,注重运用激励机制和多元评价。英语教师应具备的听、说、读、写、译的教学技能,给英语教师指明的努力的方向,明确了作为一名合格英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使我受益非浅。

关于老师的故事范文第3篇

一天,老虎大王丢了一个价值连城的王冠,他怒火冲天,急急忙忙地找到了小兔子、狡猾的狐狸、还有沉稳的大象,一个一个质问有没有见到王冠。

小兔子蹦蹦跳跳地进了老虎大王的办公室,问道:“大大大……王,有有有什么事呀?”老虎大王生气地说:“你见到我的王冠了吗?”小兔子害怕地说:“大大大……王……我可没有看见。”老虎说:“那你走吧!”小兔子飞一般的跑了出去。狐狸在路上的草丛里见到了一个王冠,心想:“肯定是老虎跑的时候让树枝刮掉了,却没发现,这么漂亮的王冠,我才不给你!”轮到狐狸了,他大摇大摆的走进来问:“大王,您叫我有什么事吗?”“你把我的王冠交出来,有人说你捡到了”,老虎大吼,狐狸打了一个激灵,眼睛滴溜溜一转“难道他发现了?不可能!他在诈我!”“我才没看见!不过听说大象捡着了。”狐狸答道。老虎把大象叫进来,火冒三丈地对大象说:“是你偷走我的王冠了吧?”大象扬起鼻子,拱拱嘴,露出雪白的大象牙说:“我才没有呢!”大象走了,狐狸对老虎说:“如果我帮你找到王冠,你送给我一栋别墅吧?”老虎心很急,说:“行吧!”狐狸过了两天交给了老虎,如愿以偿的得到了一栋别墅。

美华小学三年级:郭子聪

关于老师的故事范文第4篇

1、《法老王朝》,作者是布赖恩·费根,本书撼人的图片捕捉到帝王谷的富丽堂皇,也呈现出风格一致、于法鲜明且极具表现力的浮雕,刻画着法老、祭司和舞女,还可以看到数千年未变的三桅帆船静静航行住尼罗河上,其文字除了生动描述埃及传奇人物、重要事件和辉煌成就以外,还从各个角度深入探索了这个高度组织化且具有文字的古代社会;

2、《埃及纪行》,其作者是威廉·戈尔丁,作者与夫人旅游埃及,审视现代埃及的日常民生,而这种现实是发生在随处都是古迹遗址的一个古老国度中,因而作者将这次埃及之旅记述成一书,表露出很多私密化的个人情怀,引人入胜,与读者坦率地分享他对这片土地的迷恋与旅程中的迷惘和追询;

3、《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七世》作者是埃米尔·路德维希,。本书介绍了一个女子拥有比天还高的抱负,遗憾的是这女子没能找到一个可靠的臂膀来助她完成历史的重任,因而这是一个处于权力巅峰又具有悲剧色彩的女人。

(来源:文章屋网 )

关于老师的故事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试用期;劳动关系;正式劳动关系;劳动关系状态

一、引言

就广义而言,劳动关系是指人们在参加社会劳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也称为“社会劳动关系”。劳动法范畴里的劳动关系则是狭义上的劳动关系,即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确立劳动关系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实施各自利益的必然选择。通过建立劳动关系,劳动者得以向用人单位提供有偿劳动而获得劳动报酬,用人单位通过有偿使用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力而获得利润,从此意义上讲,劳动关系也可以说是一种经济关系。

在劳动法范畴,劳动关系的确立是通过订立劳动合同来实现的。我国《劳动法》第16条第2款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第10条第1款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可见,通过订立劳动合同建立的劳动关系应是正式劳动关系。

但现在的问题是,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况且,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那么,对于约定了试用期的劳动合同来说,试用期成为了劳动合同期限内的一个特殊期间。在这个特殊期间内的劳动关系是否完全同于一般劳动合同期限内的劳动关系呢?这个问题就涉及到了试用期间的劳动关系的状态问题。

关于试用期间之劳动关系状态问题,学者们看法不一。争议的焦点在于试用期间的劳动关系是否是正式劳动关系。由于正式劳动关系与非正式劳动关系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别,因此,正确理解试用期间劳动关系的状态,有其重要意义。

二、非正式状态说之评判

部分学者对试用期内劳动关系状态持非正式状态说。从他们对试用期有关的问题的论述中即看出。“试用期,是指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关系还处于非正式状态,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是否合格进行考核,劳动者对用人单位是否适合自己要求进行了解的期限”。“《劳动合同法》基于对劳动者倾斜保护的理念,对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解除权进行了严格限制。即便试用期这一劳动关系尚处于非正常状态的相互考察期也不例外。”“试用期是在劳动合同订立后当事人双方建立正式劳动关系之前约定的一个特殊时期。”“用人单位不能因为试用期内劳动者的特殊身份和与劳动者暂时建立的非正式劳动关系,使劳动者在行使权利方面受到某些不合法的限制,与其他劳动者实行差别待遇。”这些表述中,无论将试用期内劳动关系称之为“非正式”,还是称之为“非正常”,均得出这样的结论,即试用期内的劳动关系无论如何也不能等同于正式的劳动关系。

那么,非正式状态说理出何处呢?笔者通过整理和分析,认为其理由主要有两点:

(一)试用期内劳动者的工资待遇可以与其他职工不同

因为根据《劳动合同法》第20条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可以推断出,试用期内的劳动者的工资待遇可以低于其他劳动者。《劳动合同法》之所以这样规定,主要是考虑劳动者刚接触一个新的岗位,可能由于不熟练等因素,给用人单位创造的效益可能还比不上其他劳动者,在此期间适当降低试用期劳动者的工资待遇,也有其合理之处。

但值得注意的是,工资待遇的区别,显然不能作为判定试用期间劳动关系为非正式劳动关系之依据。因为试用期间劳动者工资待遇条款应属于试用期协议之约定条款,即试用期劳动者的工资待遇是可以由当事人双方基于意思自治原则进行协商约定的。这种约定不管是高于其他劳动者,还是低于其他劳动者,或者与其他劳动者相同,都并不违法。《劳动合同法》第20条规定只是对约定的最低限做出限制,这样做主要是出于对劳动者基本权益的特殊保护,其符合《劳动合同法》之立法宗旨。

(二)试用期内当事人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与其它劳动合同期限内不同

从总体上讲,在试用期内当事人解除劳动合同要比试用期满后容易得多,这也是法律建立试用期制度之必须。因为劳动合同试用期就是劳动关系当事人特别约定的一个供当事人双方互相考察的,合同解除条件亦无严格限制的期间。

但是,同样,对劳动合同解除条件的不同并不能当然地得出试用期间劳动关系是非正式劳动关系之结论。因为,试用期间劳动合同的解除条件虽然很宽松,但也并非不受任何限制。《劳动合同法》对当事人在试用期间解除劳动合同是有明确规定的。对解除权行使之法定义务,当事人必须执行。同时,对于在合法前提下,当事人对合同解除条件有约定的,当事人也要受到约定义务的限束。

故此,无论在立法上,还是在实践中,非正式状态说均是不能成立的。

三、正式非稳定状态说之认定

基于对非正式状态说的批判,笔者认为,试用期的劳动关系状态应认定为正式非稳定劳动关系,即正式非稳定状态说。

(一)试用期间劳动关系的正式状态

笔者之所以认为试用期间的劳动关系是正式的劳动关系,其理由有三:

1.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正式确立的标志,有了劳动合同就表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已经正式确立。而劳动合同是试用期存在的前提和基础,试用期属于劳动合同期限之组成部分,显然,试用期自始至终处于正式劳动关系之中。

2.试用期间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不得弱化。劳动合同当事人之权利义务并没有因处于试用期而被免除。虽然试用期是当事人相互考察和了解的一个特殊阶段,但是法律(下转第244页)(上接第238页)并未限制当事人之权利范围或减轻当事人之义务负担。尽管在试用期间,劳动者在工资报酬等方面可能会低于试用期满后的职工,但是,劳动者享受的其他权利与试用期满后职工实无二样。特别是用人单位,不得以处在试用期间为由随意剥夺或者弱化劳动者的合法权利,并且负有相应的义务。同样,劳动者在试用期内,也负有与试用期满后相同的义务,如对用人单位的忠诚义务等。总之,在当事人没有特别约定的情况下,试用期间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等同于试用期满后的劳动合同之权利义务关系。但这里不包括对劳动合同的解除权。

3.认定试用期劳动关系为正式劳动关系是落实劳动法公法规范之必需。劳动立法饱含了大量的国家干预性质的公法性规范内容,这些规范充分体现劳动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劳动关系之宗旨。试用期之规范也不例外,其虽然是基于当事人之合意而得以确立,但当事人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不因为处于试用期间而能随意约定,其约定内容必须符合法律强制性规定。那么,这些公法性的强制性规范的贯彻执行,均得以劳动关系正式建立为前提和基础,否则,假如试用期间劳动关系为非正式,何以能够要求当事人必须履行相应之种种义务?非但这样,当事人(尤其是用人单位)可以借此肆意地限制对方权利逃避自身的义务。劳动立法也正是为保障强制性规范得以切实执行,才将试用期置于劳动合同期限之内,而禁止设立单独的试用协议。

(二)试用期间劳动关系的非稳定状态

笔者在上述谈到,虽然试用期属于劳动合同之组成部分,但毕竟试用期是一个劳动合同当事人相互了解和考察的阶段,一旦出现任何一方认为对方考察不合格,便可以轻易地解除劳动合同,使得劳动关系终止。因此,在试用期间,劳动关系实际上处于一种极不稳定的状态。

1.试用期间当事人劳动合同解除权行使的门槛很低。用人单位只需证明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即可,而对于劳动者,则可随时行使解除权,且无须说明理由。正是由于解除权的行驶如此容易,当事人动辄就会行使,使得劳动关系随时面临被终止的境地。

2.为避免己方利益受损,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会将试用期间的劳动合同解除权发挥至极致。在试用期内,由于当事人双方相互了解不深,彼此信任度不高,因此,可以说在整个试用过程中,双方都是戴着有色眼镜在仔细寻找对方的缺陷,一旦发现对方有不符合己方约定之处,便毫不容忍地行使合同解除权,使己方从不利的劳动关系中解脱出来。

这里,我们要清楚,劳动关系不稳定并不等于劳动关系不正式。劳动关系不稳定侧重于劳动关系在时间延续上随时会有终止的可能,而劳动关系不正式则表明该劳动关系不构成法律意义上完全的劳动关系,严格地说,该劳动关系并不能产生法律上的效果。

总之,对试用期间劳动关系状态的认识,不仅关系到立法上如何设计试用期制度,而且关系到实践中如何有效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假若认定试用期间劳动关系是非正式的劳动关系,势必导致试用期立法上的混乱,同时,也必将导致实践中劳动者合法权益受侵害的可能性增加。最终,将使《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难以实现。

参考文献:

[1]王全兴.劳动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刘文福、黄丽娥.论用人单位在试用期的劳动合同解除权—兼评〈劳动合同法〉第21条.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15).

[3]黄蕾.试用期内劳动者的权益保护研究.求实.2009(8).

[4]郭文龙.劳动合同试用期研究.政治与法律.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