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儿童节的习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微量元素;镁;锌;钙;铜;铁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16(2017)04-78-03
微量元素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微量元素缺乏或者摄入过多均会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我们对本地区4359例儿童的微量元素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门诊行微量元素检测的4359例儿童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353例,女2006例。年龄0~13岁。将所有儿童按照年龄分组,0~1岁组,603例,1~3岁组,1580例,3~7岁组,1211例,7~13岁组,965例。
1.2研究方法
采集2mL静脉血待测,采用北京博晖公司生产的BH5100微量元素检测仪进行微量元素检测,所有试剂为配套试剂,所有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检测元素包括铜、锌、钙、铁、镁。比较不同年龄段儿童微量元素水平。
1.3判断标准
铜:11.80~39.30μmol/L;钙:1.55~2.10mmol/L;铁:7.52~11.82mmol/L;镁:1.12~2.06mmol/L。锌元素根据年龄不同,水平也不同。1岁:58~100μmol/L;2岁:62~110μmol/L;3岁:66~120μmol/L;4岁:72~130μmol/L;>4岁:76.5~170μmol/L。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及f检验。P
2结果
2.1不同年龄段儿童微量元素检测结果
1~3岁组的幼儿钙水平均偏低,0~1岁组的婴儿锌和铁含量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不同年龄段儿童微量元素异常情况
无铜元素升高的患者,1~3岁组有3例铜元素水平下降,其余年龄段无铜元素下降情况。21.91%的儿童有锌缺乏的情况,其中1~3岁组缺乏比例最高,与其他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微量元素对人的生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的缺乏会引起不同程度地人体生理的异常甚至发生疾病。铁元素在人体中的含量仅有0.004%,虽然量很少,但其是血红蛋白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一般足月儿肝脏内贮存的铁可供应6个月,早产儿可供应仅3~4个月;由于婴幼儿生长迅速,在出生后9~34个月,往往容易发生缺铁的情况。在本次研究中1~3岁组铁含量较低,随着年龄的增加,铁元素水平逐渐上升。所以在婴幼儿时期应注意添加辅食,补充足够的铁,以减少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生_4_,但是给婴幼儿补充多度的铁剂,临床可出现骨质疏松、软骨钙化等。在本次研究中,1~13岁的婴幼儿,在不同的年龄段均有一定比例的铁元素水平升高者,这提示在日常饮食铁剂补充等方面应科学合理膳食,避免盲目补充铁剂。
锌是人体中必要的微量元素,锌元素参与机体内200多种酶的组成,锌元素能够保护皮肤健康,参与免疫功能过程,增强免疫机制,提高抵抗力。锌元素缺乏与摄入不足及膳食锌生物利用率低等原因相关,青少年缺锌会导致性发育缓慢,第二性征发育不全等。同时缺锌还会导致伤口愈合缓慢,贫血,皮肤粗糙,肢端皮炎,容易患感冒等,长期慢性缺锌甚至会导致智力低下。在本次研究中,各个年龄段儿童均有较高的缺锌情况,也有部分儿童锌水平升高。
钙除了是骨骼发育的基本原料,对维护机体健康,保证正常生长发育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儿童出现低钙血症后可出现盗汗、佝偻病、骨骼发育不良、免疫力低下等。在本次研究中高钙的比例要高于低钙血症的比例,这可能与近年来过于强调孕产妇、婴幼儿及儿童补钙有关,而高钙会导致便秘、结石、维生素D中毒等情况的发生。因此补钙前应明确是否有缺钙情况,膳食安排应科学合理。
【关键词】 特异性t细胞; 流式细胞术; 结核; 儿童; 诊断
结核菌素皮试(tst)是诊断儿童结核病传统的免疫学诊断方法,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有交叉阳性;急性粟粒性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tmb)患者可为假阴性反应。培养结核杆菌是诊断结核的金标准,但需要时间长,且阳性率低。因此,寻找新的特异性高、敏感性强、快速的结核感染诊断方法成为儿科医生关注的热点。
mahairas等在1996年发现的一段存在结核分枝杆菌中名为“rd1”的基因序列[1],该序列编码产生两种蛋白:早期分泌型抗原靶蛋白(esat-6)和培养滤过蛋白10(cfp-10),这两种蛋白作为特异性抗原可刺激机体特异性t细胞产生ifn-r。体外检测ifn-r释放的方法,逐渐成为结核病早期诊断研究的新方向。
本实验通过建立流式细胞术胞内细胞因子检测法(cytokine flow cytometry cfc),检测结核病组、潜伏结核感染组、健康对照组三组外周血分泌r-干扰素(ifn-r)的结核杆菌特异性cd4+t细胞比例。同时将cfc检测法结果与tst、结核抗体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cfc检测分泌ifn-r的结核杆菌特异性t细胞在儿童结核病及潜伏结核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10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门诊及住院部0~14岁健康对照组20例;潜伏结核感染患儿75例,疑似结核病患儿86例。
1.1.1 纳入标准 临床疑似结核病纳入标准,至少具有以下2项或2项以上表现:(1)发热或咳嗽2周以上;(2)胸部x线检查有疑似肺结核的征象;(3)临床上有脑膜炎/脑炎表现、脑脊液改变符合结核性脑膜炎;(4)颈淋巴结肿大,tst阳性;(5)关节疼痛伴影像学检查提示结核。潜伏结核感染者纳入标准:tst阳性除外卡介苗接种后反应,x线胸片临床无活动性结核病证据,视为潜伏结核感染[2]。健康对照组来源于本院儿童保健门诊健康体检者,卡疤阳性,既往无结核病史及结核病接触史,无基础疾病。
1.1.2 所有入选对象均已接种bcg,并记录详细的临床资料。综合临床资料及相关检查,最终诊断为结核病者41例(抗结核治疗有效),其中肺结核病17例,肺外结核病24例。进行以下分组:a组:结核病组,41例,男22例,女19例,年龄5个月~14岁,平均(5.05±2.43岁),其中肺外结核病24例(结核性腹膜炎1例、骨关节结核2例、淋巴结结核6例、结核性脑膜炎15例)。肺结核17例(血性播散型肺结核1例、结核性胸膜炎4例、原发性肺结核12例)。b组:潜伏结核感染组75例,男44例,女31例,年龄2个月~14岁,平均(4.76±3.69)岁。c组:健康对照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2个月~14岁,平均(3.82±2.56)岁。
1.2 方法 每组研究对象均进行cfc、tst及结核抗体检测,治疗随访3~6个月。
1.2.1 cfc检测法所用试剂 esat-6、cfp-10结核杆菌特异性抗原(上海复兴医学诊断有限公司);离子酶素(ino1μg/ml)(美国sigma 公司);brefeldin(bfa)(美国sigma 公司);fastimmunifn-r-fitc-cd69pe-cd4pepcr-cy5.5(美国bd公司)。
cfc检测法简要步骤:肝素钠抗凝真空管采集入选患儿外周血1 ml,取三只流式测定管:(1)刺激管:0.2 ml肝素钠抗凝全血,加入结核杆菌特异性抗原(esat-6+cfp-10各50 μl)刺激,加入
10 μl 0.5 mg/ml bfa阻断剂;(2)未刺激管:0.2 ml肝素钠抗凝全血,加入10 μl 0.5 mg/ml bfa阻断剂。5% co2、37 ℃,温箱培养 4~6 h,抗原刺激管培养24 h(温箱,松盖)。(3)阳性对照管:0.2 ml肝素钠抗凝全血,加入佛波酯(pma 20 ng/ml)、离子酶素(ino 1 μg/ml)共刺激,加入10 μl 0.5 mg/ml brefeldin(bfa)。每管均加入荧光标记抗体-fastimmunifn-r-fitc-cd69pe-cd4pepcr-cy5.5,并加入破膜剂、固定剂,上流式细胞仪检测。调节流式细胞仪前向(fs)、侧向(ss)2个参数的电压值,使绝大多数淋巴细胞显示在fs/ss双参数点图中。构建ifn-r fitc与cd69-pe直方图,在图中识别出已被活化的cd4+/cd69+细胞,构建ifn-r fitc单参数直方图。计数cd4+细胞,同时计数cd69-pe、ifn-r fitc双阳性细胞为对esat-6、cfp-10抗原肽有特异性的t细胞,并以占总计数的cd4+细胞的百分比表示。 菌素皮试(tst) 试剂 卡介苗纯蛋白衍化物(ppd 50 iu/1ml成都蓉生生物制品研究所)。用ppd 0.1 ml(5 iu)皮内注射,48~72 h观察结果。
1.2.3 结核抗体检测试剂 结核分枝杆菌igg抗体检测试剂盒(蛋白芯片 南京大渊生物技术公司),检测受试者血清中的重组蛋白抗原16 kd和38 kd蛋白及脂阿拉伯甘露聚糖(lam)抗体。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fc检测法各组阳性率结果及比较见表1。
2.2 各组分泌ifn-r的cd4+t细胞比例分析及比较 各组样本经结核杆菌特异性抗原刺激后,用cfc检测分泌ifn-r的结核杆菌特异性cd4+t细胞比例。健康对照组为(0.038±0.035)%,结核病组为(0.528±0.387)%,潜伏结核感染组为(0.510±0.364)%,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潜伏结核感染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7,p<0.05);结核病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p<0.05)。图1、图2为典型流式结果图。
2.3 cfc检测法与tst、结核抗体检测进行对比分析
2.3.1 41例结核病患儿同时行tst、结核抗体检测并与cfc检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结核病组cfc检测法阳性率为90.24%,tst阳性率为70.7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抗体检测阳性率为56.10%,与cf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病组cfc检测法阳性率为94.12%,肺外结核组为87.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4、5。
2.3.2 75例潜伏结核感染患儿结核抗体阳性者22例,阳性率为29.33%(22/75),而cfc阳性者64例,阳性率为85.3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2.4 cfc检测与tst、结核抗体结果一致性比较 潜伏结核感染组,cfc检测法与tst结果一致性为85.33%,与结核抗体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为38.67%。结核病组,cfc检测法与tst结果一致性为70.73%,与结核抗体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为51.22%,详见表7、8。
3 讨论
人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后,具有免疫活性的t淋巴细胞识别结核菌特异性抗原并产生高水平的ifn-γ[3-4]。应用esat-6和cfp-10等rd1区域编码蛋白作为特异性抗原进行的以t淋巴细胞为基础体外检测ifn-r释放的方法(in vitro t-cell-based interferon-r release assays,即igra),已成为国内外结核病诊断方面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与igra原理相同:结核杆菌感染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存在结核特异性t细胞,这些t细胞在受到结核杆菌特异性抗原刺激后分泌ifn-r,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泌ifn-r的结核杆菌特异性t细胞的阳性比例,对儿童结核感染作出辅助诊断。
本研究用cfc法检测41名结核病患儿、75名潜伏结核感染患儿、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经结核杆菌特异性抗原刺激后)分泌ifn-r的结核杆菌特异性t淋巴细胞阳性率,结果显示,cfc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90.24%)和特异度(95.0%),而且整个检测过程,仅需24 h,与国外报道一致[5-7]。由于每份标本采用阴性、阳性对照,结果更加可靠、操作简便。
结核病组,cfc阳性率为90.24%(其中17例肺结核,cfc16例阳性,阳性率为94.12%;24例肺外结核,21例cfc阳性,阳性率87.5%),tst阳性率为70.73%,结核抗体阳性率为56
.10%,前者与后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cfc诊断结核病的阳性率高于tst及结核抗体,可做为结核病诊断的重要辅助检测手段。潜伏结核感染组,cfc阳性率为85.33%,与tst有较好的一致性。 结核抗体检测为体外免疫学试验,是采用蛋白芯片法进行体液免疫检测,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结核抗体检测虽然特异性较高,但缺乏敏感性。影响结核抗体检测敏感性与特异性的主要原因与试剂所采用的结核菌抗原成分特异性不高有关[4]。本研究比较了结核抗体的阳性率和cfc阳性率,结果显示,结核病组前者的阳性率为56.10%,后者的阳性率为90.2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潜伏结核感染组,前者阳性率为29.33%,后者阳性率为85.3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对于潜伏结核感染、结核病的诊断,cfc优于结核抗体。
临床诊断结核病在于早期、准确地提供结核感染证据。本研究运用esat-6、cfp-10两种结核杆菌特异性抗原为刺激抗原,设计了流式细胞术胞内细胞因子检测(cfc)法,其原理是在有细胞因子封闭剂bfa存在的条件下,加入刺激抗原(esat-6、cfp-10)和协同刺激剂(cd28/cd49d)进行抗原刺激,通过使用荧光标记抗体对胞内细胞因子进行荧光标记染色,表达cd69,并分泌ifn-r的阳性细胞为结核杆菌特异性t细胞。本法的特点是利用流式细胞仪的多参数同时分析的功能,精确识别目标细胞并检测其内细胞因子分泌情况。本研究显示,在诊断儿童结核病,分泌r-ifn的结核杆菌特异性t细胞流式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比tst、结核抗体强。在诊断潜伏结核感染,分泌r-ifn的结核杆菌特异性t细胞流式检测与tst效果类似,比结核抗体强。
关键词: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相关因素
预防接种是通过用人工制备的疫苗制剂或免疫血清制剂,通过适当的途径接种到机体,使个体或群体产生对某种传染病的主动或被动免疫,以达到预防相应疾病目的[1]。我国现行的儿童基础免疫程序是指对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白百破混合制剂、麻疹减毒活疫苗、乙肝疫苗等六种疾病的四个免疫制品的接种免疫,而这些疫苗应在12个月内接种完成[2]。
长期的预防接种实践经验证明,目前所用疫苗是安全有效的,但由于各种主观、客观因素造成预防接种后可能出现一些与接种疫苗有关或无关的反应。包括轻重不等的全身或局部不良反应,如局部红肿、淋巴结肿大或发热、头痛、恶心等,其中大部分属于正常反应,短期内即可恢复正常。仅极少数属于异常反应,病情相对较重,多需临床处置。
预防接种工作的预期目标,是既要达到最大的防病有效性,又要把不良反应的风险降到最低。为了更好地认识和处理预防接种疫苗后不良反应,科学有效地提高预防接种质量,我们对接种后导致不良反应的因素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护理与预防措施。
1不良反应
1.1局部不良反应 指接种后12 h内,接种部位出现红、肿、痛等现象。反应较重的可引起附近的淋巴结发炎。局部反应一般持续2~3 d,注射部位产生肿大的硬结。轻度硬结直径
1.2偶合反应 是指接种后2 d内出现支气管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这是由于在接种时某些传染病已潜伏在体内,而接种前其症状不明显和问诊疏忽导致的偶发反应[4]。它与预防接种仅在时间顺序上形成了巧合关联,是一种不可控的反应。
1.3全身反应 主要是发热,轻度37℃~37.5℃,中度37.6℃~38.5℃,而39℃以上为重度。在发热的同时有些儿童可能出现头痛、头晕、全身不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倦怠、嗜睡、烦躁不安等短暂症状。以上反应一般多在48 h之内消退,很少持续3 d以上[3]。
1.4异常反应 极少数儿童在接种后可能出现严重异常反应,要立即采取紧急救护措施。异常反应包括晕针和过敏性休克等。一般在接种时或接种后数分钟发生。在空腹、过度疲劳、接种场所空气污浊等情况下发生的可能性会增加。轻者有头晕、心慌、手足冰凉出冷汗等症状,严重者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心跳缓慢、脉搏无力、血压下降伴失去知觉,但短时间即可恢复正常[4]。而过敏性休克反应则可能在接种时或接种后数秒钟至数分钟内发生,也有少数延至1~2 h发作。发作时出现面色苍白、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心律减慢、脉搏细弱、四肢冰凉、恶心呕吐、大小便失禁、甚至昏迷等症状,严重者甚至有生命危险。死亡原因多为窒息和末梢循环衰竭。
2因素分析
2.1禁忌症排查差错因素 未对受种者进行充分询问及检查, 以至于未掌握受种者的情况以及受种者体质情况。包括体格筛查不严,禁忌症掌握不严格,有过敏史或接种前有感冒症状等,这些因素在接种疫苗后出现会出现不良反应[5]。
2.2医疗人员技术因素 接种人员无菌操作意识不强,有的接种人员在操作中不戴口罩。消毒方法不当或消毒部位不规范,例如消毒区用手触及,容易引起感染。还有些操作人员在接种时没有注意接种途径,因为有的疫苗因接种剂型不同,接种途径亦不一致,在接种过程中稍有疏忽犯下错误即可影响免疫效果甚至加重不良反应。操作人员技术不过关导致接种剂量不准确,在相同的接种途径下,随意减少或增加剂量都会影响产生免疫力,接种次数过多,间隔时间不够,还可加重不良反应[6]。
2.3疫苗自身因素 疫苗贮存运输过程中冷链系统运转出现问题会致免疫效价降低,也将会导致不良反应发生。另外,减毒活疫苗如麻疹疫苗植入人体引导机体产生免疫,但同时其自身的水平传播性质又会增加减毒菌恢复毒性的可能,故而可以使接种后人群产生炎症反应。
2.4家长对预防接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这一点在流动儿童家长方面尤其明显。流动儿童家长大多数文化程度较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居无定所。对儿童预防接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与医务人员的沟通交流,疫苗接种史记录不全,而且有接种证丢失的情况,导致接种程序混乱,影响全程接种率,加大了不良反应的概率[7]。
针对上述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作为医护人员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开展工作,以提高预防接种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儿童的身心健康[3]。另外,在疫苗的贮存方面,要严格按照贮存温度保存,防止疫苗效率的降低,保证疫苗质量。最后,护理人员应尽可能多地熟悉疫苗的使用方法和性能,及早发现并及时处理预防接种后发生的不良反应,加强儿童预防接种前后的护理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预防接种工作管理[S].卫生部,2005.
[2]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S].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
[3]杨萍.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20):2566-2567.
[4]曹取爱.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处理措施[J].临床合理用药,2013,6(6):119-120.
[5]白芳玲.预防接种常见不良反应分析及护理干预[J].内蒙古中医药,2013,8:163.
6.1要到拉。。那好像已经不属于我了!在我们家乡有一个习俗,叫“出花园”——每一个孩子15岁的时候都要举行的一种仪式。过了这一天就代表着你已经长大,不可以玩,6.1不再属于你!我才14岁,那儿童节应该是属于我的了!但——我才14岁就已经上初中了。听老师说6.1不再属于我们,青年节才是属于我们的节日!
小时候只要一到儿童节就可以收到满满的糖果,饼干。。。而且一拿到我们就会发了疯似的乱蹦乱跳,的确,小时候,糖果,饼干在我们的眼里是很重要很重要的!得到糖果与饼干就会很傻得认为那是一种幸福。那应该是一种心里的满足感吧。
小时候,不知谁对我说过:“儿童节是永远属于你的!”这句话我记得清清楚楚。可是,长大了是否就代表着告别了儿童节了呢?不,我不这样认为,儿童节是永远属于我们的!长大了,并不代表失去了童心;长大了,并不代表不能过儿童节;长大了,并不代表我们是成熟的;长大了。。。
长大了,真的就不能过儿童节了么?望着窗下那一群可爱的孩子,我的确是大姐姐,我不得不这么承认!但——我也一样有着那么一颗童心啊!幼稚,天真,不就是我们的本色么?
6.1要到了,不管是那一些还没有到15岁的孩子,还是小学生,还是跟我一样已经上初中但没到15岁的孩子,我都希望能够永远保持着那一份天真,那一份童心,永远快乐,永远幸福!
当年罗大佑演唱的《童年》感动过无数人: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
草丛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
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叽叽喳喳写个不停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
……
总是要等到睡觉前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
总是要等到考试后才知道该念的书都没有念
一寸光阴一寸金老师说过寸金难买寸光阴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迷迷糊糊的童年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太阳总下到山的那一边没有人能够告诉我山里面有没有住着神仙多少的日子里总是一个人面对着天空发呆就这么好奇就这么幻想这么孤单的童年……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盼望长大的童年
儿童是世界的未来,因此,如何为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成为不同社会、每个家庭共同努力的目标。1925年8月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关于儿童福利的国际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国际儿童节”的概念。来自54个国家的爱护儿童代表聚集在日内瓦,通过了《日内瓦保障儿童宣言》。宣言中,对贫苦儿童的救济、儿童危险工作的避免、儿童谋生机会的获得以及怎样救养儿童等问题均有涉及。自此以后,各国政府都先后制定了本国的“儿童节”。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正式决定每年6月1日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即国际儿童节,目的是为悼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德国法西斯枪杀的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及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贩子虐杀和毒害儿童,保障儿童权利。目前世界上有的国家将6月1日定为儿童的节日,比如中国、波兰、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和俄罗斯等,也有一些国家,儿童节的日期各不相同。
中国——6月1日、4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将每年6月1日定为国际儿童节。1949年12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规定六一国际儿童节为中国儿童的节日,并宣布废除政府1931起实行的4月4日为儿童节的规定。【中国第一个儿童节是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的4月4日。民国二十年(1931年),“上海中华慈幼协会”发起建议,希望政府规定每年4月4日为儿童节。随后,教育部制定了儿童节纪念办法,并于隔年的4月4日实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仍以4月4日为每年的儿童节。民间庆祝的方式多为送玩具礼物给小朋友,或陪小孩儿外出聚餐或游玩。
日本——3月3日“女孩儿节”;5月5日“男孩儿节”;11月15日“七五三”儿童节。(1)男孩儿节。日本的儿童节,叫做“儿童的日”(日语:こどもの日),是一个传统节日。在每年的5月5日,日本的家庭都会庆祝孩子的长大。“二战”前,这个节日被称为“端午节”(日语:端午の节句),并且只是男孩儿的节日。1948年,当这个节日成为公众假日的时候,便成了庆祝所有儿童幸福和福利的节日。在节日当天,日本的家庭都会在屋顶上悬挂鱼状的标志,用来象征儿童消除厄运,克服困难,顺利成长。(2)女孩儿节。每年的3月3日则是女孩儿节。日语中又把此节称为“雏祭”、“樱花节”(因为过去女孩儿节是在旧历三月三日,正值樱花盛开之时,由此得名)。在家中摆设偶人架是女孩儿节的传统庆祝活动。这天,凡是有女孩子的家庭都会在客厅里设置一个阶梯状的偶人架,在上面摆放各种穿着日本和服的小偶人(玩具娃娃),以庆祝女孩儿健康成长。这些小偶人,有自己制作的,也有买的。日本人家只要有女孩儿降生,父母、祖父母或者亲戚朋友就都会送她一套精致漂亮的小偶人。一套偶人一般为15个,有皇帝和皇后,3位宫廷贵妇人,5名乐师,两位大臣和3个卫兵。这些小偶人姿态各异,栩栩如生。今天的日本女孩儿,平时是不穿和服(日本的传统服装)的,但在女孩儿节这天,她们却都会穿起漂亮的和服,并且邀来自己最亲密的伙伴,大家围坐在偶人架前,尽情地说笑、玩耍,愉快地度过节日。(3)“七五三”儿童节。11月15日是日本的“七五三”儿童节。在日本习俗里,三岁、五岁和七岁是小朋友特别幸运的三个年纪,所以每年的这一天,会专门为这三个年纪的孩子热闹地庆祝一番。这一天,小朋友会穿上最好的传统和服,还会背上一个画了松树、乌龟或鹤等图案的小纸袋,纸袋里装满了父母买的糖果和玩具。父母会带上穿戴整齐的小朋友去神社,祈求并感谢神明给小朋友带来健康和快乐。
韩国——5月5日。韩国的儿童节(韩语:…………)开始于1975年,是从“男孩儿节”演变过来的。这也是韩国的公众假日,定在每年的5月5日。家长们通常会在这一天带孩子去公园、动物园或者其它游乐设施,让孩子开心地度过假日。
印度——11月14日。在印度,儿童节的日子就是开国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的生日,也就是每年的11月14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印度的儿童会有各种民族气息浓郁的舞蹈、音乐表演,政府也会出面组织一些庆祝活动。
土耳其——4月23日。4月23日是土耳其的“国家及儿童日”。这个节日来自土耳其独立战争期间1920年土耳其国民大会的召开日期。1929年,根据儿童保护组织的建议,这一天被定为儿童节。从1986年起,土耳其政府开始在4月23日庆祝国际儿童节。
泰国—— 1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六。
新加坡——10月1日。
印度尼西亚——7月23日。7月23日是印度尼西亚的儿童节,家境好的儿童上游乐场、逛商城;贫苦的孩子却依然要帮助家里打工挣钱。
德国——9月20日。冷战期间,东西德国在儿童节上做法迥然不同。首先,日期就不一样:东德(民主德国)定在6月1日,西德(联邦德国)定在9月20日;其名字也不同:东德称作“国际儿童节”(“Internationaler Kindertag”),西德称为“世界儿童节”(“Weltkindertag”)。另外,节日的传统也有区别:在民主德国,儿童节开始于1950年,之后每年的这一天,都是孩子们一年中最开心的日子,往往会收到家长的祝福和礼物,在学校里也会举行特别庆祝活动,例如郊游等。在联邦德国,儿童节并没有特别的意义,许多人甚至都不知道这个节日的存在。随着1990年德国统一,西德地区的儿童节日期和名称成为全德国官方的统一标准。然而在东德的许多地区,人们仍然无法改变旧有的习惯和称呼。因此,在每年的6月1日,许多家长仍然会和孩子一起庆祝儿童节的到来。
瑞典——8月7日 “男孩儿节”;12月13日 “女孩儿节”。欧洲国家瑞典也把儿童节分得比较细,每年的8月7日是“男孩儿节”,又称为“龙虾节”,意思是鼓励全国的小男孩儿学习龙虾的勇敢精神。这一天,孩子们要打扮成龙虾的样子,表演一些非常活泼可爱的节目。12月13日则是瑞典的“女孩儿节”,又叫“露西娅女神节”。露西娅是瑞典传说中专门保护女孩儿的女神,每到这个节日,女孩子都要打扮成女神的模样,为其他孩子做好事。
英国——7月14日。
俄罗斯——6月1日。俄罗斯的儿童节就在6月1日。每当儿童节来临的时候,俄罗斯各地的孩子们都会兴高采烈地欢度自己的节日,还会表演一些民族歌舞,学校里则举行庆祝活动。
美国——10月31日。在10月31日这一天,美国儿童们要参加学校、家庭及社区为他们组织的节目晚会及娱乐活动。活动将持续一夜。
哥伦比亚——7月4日。中美洲国家哥伦比亚将每年的7月4日定为儿童节。在这个节日里,全国的学校都要举行各种生动活泼的庆祝活动,儿童们还常常戴上各式各样的假面具,扮成小丑的样子在街头玩耍,十分开心。
巴西——8月15日、10月12日。巴西的儿童节在8月15日,这一天正好也是巴西的“全国防疫日”。所以,每到这个日子,各地的医生们都要为孩子们看病,还要给5岁以下的儿童注射预防小儿麻痹症的疫苗,表明政府十分关心儿童的健康。另外,巴西的“圣母显灵日”10月12日也被当作儿童节,全国会有一些庆祝活动。
古巴——7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