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数除法练习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选择正确的单词填空
(who, where, when)
1._____ is that pretty girl? She is my sister.
2._____ are Jack and Tom? They are behind you.
3._____ do you go to school?
I go to school from Monday to Friday.
4._____ has a beautiful flower?
John has a beautiful flower.
5._____ are they? They are my parents.
6._____ is my mother? She is in the living room.
7._____ are you going?
We are going to the bakery(面包坊).
8._____ do Jim and Wendy play ball?
They play ball in the afternoon.
9._____ does he jog? He jogs in the park.
10._____ are you from? I'm from Changchun city.
二、就画线部分提问
1.He is my father.
2.They are under the tree.
3.I often watch TV after dinner.(晚饭后)
4.Lily swims in the swimming pool.(游泳池)
5.Superman flies in the sky.
6.I often brush my teeth in the evening.
7.Alan likes to play with Bill.
8.Joe's father plays badminton every weekend.
9.The supermarket is near the school.
10.The laptop(笔记本电脑) is on the table.
11.Jennifer has a pair of earrings(耳环).
12.The flowers are in the flower pot(花盆).
13.My grandpa took us to the zoo.
14.I put the gold fish(金鱼) into the fish tank(鱼缸) 15.The monkey sleeps at night.
特殊疑问句练习(二)
一.用what time, what color, what day, what填空。
1. A: ______ _______ is it? B: It is nine o’clock.
2. A: ______ _______ does your mother get up?
B: My mother gets up at 6:30.
3. A: ______ _______ do you go to bed?
B: I go to bed at 10:00.
4. A: ____ _____ do Diana and Fiona have supper?
B: Diana and Fiona have supper at 18:00.
5. A: ______ _______is it? B: It is purple.
6. A: ______ _______ is the sky? B: The sky is blue.
7. A: ____ _______ is your coat? B: My coat is black.
8. A: ______ _______ is the dog? B: The dog is white.
9. A: ______ _______ is today? B: Today is Monday.
10. A: __ ____ is tomorrow? B: Tomorrow is Tuesday.
11. A: ______ _______ was yesterday(昨天)?
B: Yesterday was Sunday.
12. A: ______ _______ do you like? B: I like red.
13. A: ______ is this? This is a computer(电脑).
14. A: ______ are you doing?
B: We are playing basketball.
15. A: ______ does your mother do?
B: My mother is a policewoman.
16. A: ______ are those? B: Those are peppers(辣椒).
17. A: ___ is in the box? B: A lovely doll is in the box. 18. A: __ is on the table? B: The apple is on the table.
19. A: ______ is in the classroom?
B:The blackboard is in the classroom.
20. A: ______ ______ ______? B: Mary is hungry.
21. A: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B: My favorite color is pink.
22. A: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B: Nick is playing table tennis.
二.连线:(Match)
1. What’s on the chair? There is a book in the bag.
2. How is your father? These are apples.
3. What are these? I go to school by bus.
4. What is in the bag? The radio is on the chair.
5. How do you go to school? My father is fine.
6. How much is it? I wash my face in the morning.
7. What time is it? I have two hands.
8. When do you wash your face? It is four o’clock.
教师在设计数学计算练习课时,必须注重两个方面:一是要重视计算练习题的设计;二是在数学计算练习课的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计算策略、方法的形成。下面笔者就以“小数乘、除法简便计算练习课”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多种形式练习题,体现不同计算方式的内在联系
口算、笔算、估算是小数乘、除计算的主要计算方式,不同的计算方式,有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掌握小数乘、除计算的过程和方法。为此,本课一开始,笔者就结合最近学习的内容,专门设置了几组口算题,让学生重温小数乘、除计算的方法。笔者是如此安排这八道口算练习题的:
0.24×5 0.2×0.5 0.72÷0.9 0.64÷0.08 2.7×0.5 2.5×0.4 12.5×0.8 3.2÷1.6
在每位学生都完成了这八道题的口算练习后,笔者并不是让学生直接报出口算答案就结束了,而是在学生回答之后,对这些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进行了一定的回顾。例如,0.24×5这一题,笔者让学生来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学生回答:先按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得出答案,再根据两个因数中的小数位数来点上小数点。同样,笔者也让学生根据0.72÷9这一题,回顾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看起来,这一组口算练习题跟简便计算方法没有多大的联系,其实不然,这一环节的设计正润物细无声地帮助学生复习了小数乘、除法的简便计算方法。
又如在12.5×0.8这一道口算题目中,有的学生得出的结果为100。于是,笔者就请其他学生来判断答案是否正确,而其他学生则根据“一个不为零的数乘上一个比1小的数,所得的积比原来的数小”这一规律,来进行简单的估算,发现“12.5×0.8”的乘积肯定比12.5小。可见,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将口算和估算相融合,从而提高了计算的正确率。同时,该方法也向学生渗透了数感的培养。
在口算练习后,笔者又出示了下面这一组题:
0.25×1.2×4,0.45÷0.6÷0.5,1.6×3.2-0.6×3.2
笔者先让学生审题,说一说这些练习题有什么特点,在计算上又有什么方法可以借鉴。引导学生尝试应用整数乘、除法运算中的运算定律和性质,看看其能否使上述运算更简便。学生通过把原有的计算方式和方法与新的计算策略有机联系,形成了新的计算策略,从而让小数乘、除法运算更为简便了。这时,学生也领悟到:整数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对小数的计算同样适用。
接着,笔者又马上为学生提供了一次自主选择计算方式的机会,出示了下面一组题:
1.25×17×0.8,2.3×0.6+2.3×0.4,7.8÷0.05÷3.9
对于这三道例题,笔者改变了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反馈时说说自己是运用什么定律或性质进行的简便计算。通过这样的计算练习,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了:不同类型小数乘、除混合计算中,我们到底应该运用哪种计算策略,才能使计算更为简便。同时,也让学生总结出不同计算方式的特点,领会不同计算策略的价值,感受不同计算方式的内在关联,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计算水平。
二、运用对比性题组。
增进对计算原理、方法的理解
运用对比性题组,是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通过比较来确定客观事物、现象之异同的思维过程和逻辑方法。操作过程中,让学生对一些相关或者相似的题目进行比较,便可以体会到这些题目内在的联系和区别。因此,在计算练习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做一些对比练习,帮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理解计算的原理和方法,在计算过程中感悟计算策略的巧妙性,并学会将这些计算策略在不同的情况下进行灵活应用。
如在“小数乘、除法简便计算练习课”中,笔者对7.8÷0.05÷3.9这一题展开了三道变式练习:
7.8÷(0.05×3.9),7.8÷(0.05+3.9),7.8×0.05÷3.9
笔者出示这三道特别容易混淆的练习题,目的是:提醒学生在做题之前,要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鼓励学生用语言叙述题目的意思;思考运算过程;观察数据是否能凑整;根据已经学过的定律法则来进行简算。
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了认真审题的重要性,并逐步养成了认真审题的习惯。而且,在认真审题后,他们也能根据题目的特点来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感受到了不同计算方法对不同题目的针对性和适用性,避免了不必要的计算错误。同时,通过对题组中不同形式计算题以及相应计算方法和策略的比较,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相关运算顺序的理解,使其体会到了运算顺序对运算过程的重大意义。
紧接着,笔者又出示了这样三组题:
由于以前练习过类似题目,对于这三组题中的第一道题,学生基本上都能够顺利解答出来。而对于每组题目下面的两道题,由于它们都与第一道题相似,学生根据第一道题的提示,也可轻松完成其简便运算。接下来,笔者就通过“比一比、找关系”,找出一组题中前后三道题的联系,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共性。
一、围绕教学重点,精心设计有针对性的基本练习
练习的设计不仅目的性要明确,而且针对性要强、有的放矢,尤其要紧紧围绕教学的重难点和学生的实际这两方面来考虑。
首先,要从教学的重难点出发,设计突出重点、抓住难点的强化练习。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教学重点是“一看”(看除数是几位小数),“二移”(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除数成为整数,再相应地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位置)。这样把练习的重点放在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小数点的定位方法上,既增加了练习的密度、有很强的针对性,同时也提高了练习的效率、突破了教学难点。
其次,练习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在疑难处、易错处安排一些针对性的练习,以帮助学生少走弯路。通过这样有针对性的练习,能有效地使学生在比较中沟通知识的联系,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
二、练习形式灵活多样,有效激发练习兴趣
设计课堂练习,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灵活的形式进行,引起学生的兴趣,且使学生都有练的机会,又便于教师及时检查,我采取了多种练习形式。如在“有余数的除法”练习时,我设计了三道题目并提出要求:自由选择一道进行解答,先做完的可以继续选择第二道或第三道:(1)老师拿来37本书分发给6个同学,平均每人得到几本?(2)27只小动物来到森林餐厅,发现只有6张桌子,每张桌子可以坐3人,小动物们坐得下吗?(3)44个小朋友来到游乐园,准备划船,每5人租一条船,请你帮忙安排船。这样的练习题设计,一是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使他们有选择性地去做自己喜欢的练习,使他们乐于做、善于想。二是考虑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学习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基础和练习速度,教师既提出了基本的要求,又满足了学有余力学生的需要,可以解答更多的题目,从而使不同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适时引入游戏,有效巩固新知
在课始,我经常用不同的游戏或多媒体动画出示习题,来吸引学生的视听,让学生进行口算,以引起他们的求知欲,然后通过改变练习形式,使学生对新内容产生兴趣,引起他们的注意,并有节奏地交替活动。必要时让学生休息一会儿,或做做游戏,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超市购物”。把全班学生分成6个组分别扮演顾客和营业员,看哪位营业员收款,找钱的速度既准又快,哪位顾客最会计划用钱,买到自己需要的物品(事先准备好各种商品及标价和学习用具“人民币”)。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来,熟悉人民币的面值及商品的标价,让学生把已有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而且,可以很好地巩固人民币的认识、了解人民币之间的单位换算等,从而调节他们的大脑活动,增强记忆的效果,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新知识,熟练地完成各种计算。
四、适当综合练习,开拓思路、发展思维
综合练习是数学知识系统的集中练习,是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是各类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它可以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扩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形成纵横联系的知识网络,还可以启动学生解题思维富有创造性。因此,综合练习:一定要由易到难,由基本到比较复杂,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发展,并且能够综合地、灵活地运用所学生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二要因材施教,形式多样化。对程度较差的学生除了完成必做的习题之外,针对他们在某一方面存在的问题,出一些重复性的习题,以此达到纠正问题和巩固知识的目的;对程度较好的学生,在完成必做的习题之外,还可增加习题难度,既能加深理解,又能开拓思路,发展思维能力。这样做可大面积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内容:教材P24例1及练习六第1、2、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这种方法计算相应的小数除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方法:利用知识迁移,明确转化原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84÷4=引导学生回忆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先看除数是几位,然后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前几位不够除时,多看一位,除到哪位,商就写在那位上面,不够商1,O占位。
二、创设情境
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锻炼吗?经常锻炼对我们的身体有益,瞧,王鹏就坚持每天晨跑,身体可棒呢!(出示教材第24页情境图)让学生先说一说从图上都看到了哪些信息,然后根据图上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已知条件和问题:王鹏坚持晨练。他计划4周跑步22.4千米,他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
思路分析
2.师引导学生思考:求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怎样列式?
学生列出算式:22.4÷4。
让学生观察,这道算式和前面学习的除法相比有什么不同?
通过观察,学生会看出这道算式的被除数是小数。
3.揭题:那么被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么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的知识——小数除法。(板书课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三、互动新授
1.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除呢?
组织小组讨论。分组交流讨论情况,展示各种算法:
生1:22.4km=22400m,22400÷4=5600m.5600m=5.6km。22.4÷4=5.6。
生2:可以把小数除法转化成整数除法来计算。
生3:还可以列竖式来计算。
2.师引导学生思想讨论:怎样把小数除法转化成整数除法?
小组交流后汇报:先把被除数22.4扩大10倍,转化成224÷4=56,所得的商再缩小到原来的
,所以22.4÷4=5.6。
3.引导用竖式计算:如果不转化成整数除法,直接用22.4÷4,你会怎么做?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计算。计算完后,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
让几名学生将自己计算的竖式在黑板上展示出来,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教师根据学生竖式,演示(见板书设计竖式):
根据学生的竖式追问:24表示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24表示24个0.1,再用24个0.1除以4就是6个0.l,所以要在5的后面点上小数点来表示。
4.提问:同学们观察一下,商的小数点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理解后回答:因为在除法算式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面,也就是说,被除数和商的相同数位是对齐了的,只要把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才对齐了,所以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5.归纳总结:怎样计算小数除以整数?
(按整数除法的方法除,计算时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四、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独立完成练习题,完成后组织学生集体订正,并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教师要注意学生处理商中小数点的情况,学生在写商时可能会漏掉小数点或点错小数点位置。
2.完成教材第26页“练习六”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除法算式,集体订正。提问: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通过整数除法和被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对比,让学生理解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商的小数点的处理问题。
3.完成教材第26页“练习六”第2、5题。
先把题目的要求读一读,然后同桌互说,再指名说一说。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学生反馈)
作业:教材第26页第1、2、3题。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练习设计 新授课 单元复习课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练习设计应努力克服随意、机械或盲目现象,立足教学目标,灵活处理好教材资源开发与拓展之间的关系,精心设计适应不同程度学生发展需要的习题,突出习题的层次性、针对性、思考性和开放性。
要使课堂练习“高效低耗”,练习的内容和形式是必须考虑的两个主要因素。因此,教师在练习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内容的设置,而且应根据内容设计多样的形式,以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因此,我从两个方面谈一谈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
一、新授课之后的练习设计
(一)巩固新知,整合教材,突出重点。
练习活动设计首先要从教学目标入手进行整体构思,要为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服务。如在《吨的认识》教学中,通过解读教材,我认为帮助学生建立对“吨”的感性认识,形成1吨的丰富表象是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在教学中,当学生知道“1吨=1000千克”后,我没有浅尝辄止,而是整合教材,通过三个层次的练习设计,帮助学生丰富1吨的表象。第一层次:让学生了解三年级小朋友体重一般约为25千克,并让学生互相抱一抱进行感受;追问10个、20个小朋友的体重是多少千克;请学生思考多少个这样的同学的体重加起来约是1000千克,学生得出40个这样的同学的体重加起来约是1吨。此时,我让班上40个学生同时起立,让学生亲自观察、感悟。第二层次:出示电梯载客信息“载重1吨,定员13人”,让学生交流,认为此处定员是指13个成人。第三层次:请学生看看右边物体是什么?各有几个共重1吨?并追问80袋水泥有多重。此处练习教学整合了教材资源,重点落在帮助学生建构1吨的丰富表象,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激活思维,感悟思想。
现行教材中的数学问题一般结构较为简单,多是封闭性的问题,对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训练学生思维的作用并不十分明显。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富有挑战性的。这种挑战性更多体现在教师为学生提供的数学学习素材或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具有一定的开放度。在教学中,要多给学生提供自主思考、独立探索、动手实践的机会,引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初步形成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用数学的头脑分析问题、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小数大小的比较》并进行基本练习后,我设计了“抽卡片摆小数比大小”的游戏活动。首先,把学生分成“欢欢队”与“迎迎队”,每组先各派一名代表到台前的两个袋中(分别装有0―9的数字卡片)任意抽二张卡片,并将各自第一次抽到的数放在小数部分,第二次抽到的数放在整数部分(所抽数字一旦放在某个位置上就不能改动),并引导比较组成的数谁大谁小,哪组组成的数大即为获胜队。接着,请两组代表再次分别抽两张卡片,要求把抽到的两张卡片依次放在整数与小数部分后比大小。最后,每组各派一名代表仍然任抽两张卡片,共同商量把卡片先放在哪个位置上后比较大小。抽数比大小的游戏,需要学生灵活运用小数的意义和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进行思考。虽然只有学生代表抽数字、摆小数,但是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投入到了比赛当中,为同组的选手出谋划策,为自己的小组欢呼或遗憾。学生在这种开放性、趣味性的活动中,既巩固了知识,增强了数感,又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二、单元复习课的练习设计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其学习注意不能灵活分配,注意力容易转移。为提高学生参与练习活动的专注程度与积极性,教师需考虑练习材料呈现方式的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着重使旧的学习知识有新的拓展,让复习课也精彩纷呈。下面以二年级“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一单元复习为例,谈一谈复习课的练习设计。
(一)旧内容,新呈现。
教学时将已经学过的知识编成新颖有趣的例题或习题。让学生觉得有新意,以免产生“旧”而无趣,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增强复习效果。这一点体现在本课教学的第二环节,复法的意义。
如:课件出示小熊分苹果图,我买了12个苹果,要分给三只小熊,你能帮我分分吗?有两种分法:一种是不平均分――老大分5个,老二分4个,老三分3个;老大分3个,老二分6个,老三分3个……另一种是平均分――老大分4个,老二分4个,老三分4个。
课件出示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4个。由此你能说一说平均分的含义吗――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让同学们动脑思考,动流列出算式:12÷3=4(个)。再进一步说出这个除法算式中各个部分的名称。
接下来复法的另一个含义,出示变式题,同样是12个苹果,平均每只小熊分得2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熊?12÷2=6(只),进一步引导同学们理解,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是除法的另一种含义。
(二)旧习题,新练法。
复习课中的练习题既要有一定数量的基本题和专项练习题,又要有一些变式题、综合题和实践题。并且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练习,帮助学生在设计习题的过程中整理知识。这一点体现在本课教学的第三环节。复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首先,课件出示课本35页第2题“比一比谁算得快”,把它设计为“看谁能顺利放飞气球”的活动。如果你答对了,气球就被你放飞。课件出示在气球上,答对了并说出正确的口诀气球就飞走了。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种形式的练习更能提高学生们注意力的集中,激发学生的课堂表现欲。
其次,让同学们来出题。规定出题要求――被除数和除数相同的算式,每组5题,同桌一人出题一人答题。活动完之后,请一小组来汇报并展示:6÷6=1、3÷3=1、4÷4=1、2÷2=1、5÷5=1,引导同学们观察总结:被除数和除数相同的算式,商是1。
最后,再出示一组题:5÷1=5、4÷1=4、2÷1=2、3÷1=3、6÷1=6。从这些算式里,你发现了什么?总结:在除法算式里,除数是1,商是本身。这样一层一层呈现口算习题,能有效巩固本单元用2―6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提高孩子们的口算能力。
(三)重差异,新发展。
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学习数学、解答习题的能力是不同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我设计有层次的题型,让孩子们循序渐进地练习。这一点体现在本课教学的第四环节,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课件先出示3堆南瓜,每堆6个,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个?这是上学期学过的知识,同学们很快就能列出算式:3×6=18(个)、6×3=18(个)。这时注重让学困生表现自己,适时地提问他们,让他们来回答这些较简单、基础的题目。
紧接着,再出示:把18个南瓜平均分成3份,提问每份是几个?学生列出算式:18÷3=6(个)。
最后出示:18个南瓜,每6个为一堆,平均分成几堆?学生列出算式:18÷6=3(堆)。这些练习循序渐进地出现之后,再出示一幅图能列出两道乘法算式、两道除法算式,让孩子们更进一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在这一环节,我还设计了一道拓展题:一根绳长16米,对折再对折,每折长几米?(你能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吗?)让学生小组交流,把答案写在本子上。再进一步讲解,帮助学困生掌握解题策略。
第一种解法:先求出折了几折,也就是平均分成了几段――2×2=4(折),再求出每断的长度――16÷4=4(米)。第二种解法:先求出第一次对折后的长度――16÷2=8(米),再求出第二次对折后的长度――8÷2=4(米)。
小学数学练习的设计既是技术,更是艺术。首先,在练习设计时要从研读教材中的习题内容出发,充分理解教材编者意图,从教学的目标入手进行整体设计。其次,数学练习活动设计应该立足于让学生能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唯有如此,学生的数学素养才能不断提升,数学教学才能真正实现高效。
参考文献:
[1]薛荣利.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研究与探索.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0.
[2]项法元.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策略研究.上海教育科研,2005-7.
[3]张芳平.数学课堂练习设计“三要点”.湖南教育:下旬,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