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程质量标准

工程质量标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程质量标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工程质量标准

工程质量标准范文第1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疏浚,规范,分析和探讨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我国水利工程建设逐日壮大,为了全面保证其工程质量,我国相应的也颁布了一系列的规范。目前水利河道疏浚单元工程质量评定,通常以现行的SL 17-90《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以下简称《疏浚规范》)评价指标和评定方法为依据,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填表说明与示例》(以下简称《说明》)中河道疏浚工程单元质量评定表的表式相结合进行河道疏浚工程质量评定。结合实践经验和对该规范的理解,针对河道疏浚工程质量评定的各评价指标和方法,从可操作性、合理性、严谨性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探索了一套更客观、更全面、更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1、河道疏浚质量评定中的问题

虽然有国家颁布的相应条文及规范作为工程质量保证,但其还存在一定的不完整性,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比如在工程实践中,如果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对河道疏浚工程单元质量进行评定,极可能出现这些问题:由于规范未明确实际施工河道底宽的定义,评定时实际施工河道底宽不容易确定;在疏浚设备严格按规范分台阶开挖情况下,河道的实际单侧超宽容易超过规范允许的范围;河道边坡开挖严格按设计施工情况下,超欠比不满足要求;河滩高程测量范围不清楚;河滩宽度无法测量;单元工程质量评定与通常的水利建筑工程单元质量评定方法不一,且评定的合格率标准过高。

2、质量指标分析

以典型工作实例作为基础进行质量指标分析,下图为某中小型内河河道竣工程断面图,以此为基础进行分析说明。

2.1工程概况

该工程为笔者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个具有典型代表的工程,以此作为基础进行河道疏浚工程质量标准分析和探讨。该工程河道两岸有护岸和河滩,设计河滩宽度2 m;水下一级坡到河底,水下设计边坡1:3;河道设计河滩高程以下深度4 m。由于现阶段绝大多数疏浚设备不能实现水下边坡完全自动按设计边坡成型,因此,必须按照《疏浚规范》所推荐的方法采用分台阶方式开挖,按超欠平衡、超挖略大的原则进行,施工时按台阶的边线放样,挖泥船按各台阶高程和边线进行施工。竣工后横断面测量通常通过花杆、测绳、测深仪等测量工具按一定间距测出测点高程,通过手绘或电子绘图将测点连接起来,形成河道实际开挖断面线。

2.2河道底宽

该规范的不完整性在河道底宽上就有着明显的体现,该规范对河道底宽没有明确的解释,河道底宽是设计底高程处的宽度与河道两侧设计边坡线与实测河底线的交点宽度的比值,两者相距甚大。相对而言,以设计河底高程处的宽度作为实际施工河道底宽较符合工程质量评定的本义。在交通部颁发的JTJ 324)2006《疏浚与吹填工程质量检验标准》中对河道施工后平均超宽0也采用了设计河底高程处的超宽。但作为疏浚行业规范,对实际河道底宽进行定义是十分必要的。

根据国家颁布的《疏浚规范》,每边的最大允许超宽根据设备不同可在0.5~1.5 m。在水利工程结构中的软基和岸坡开挖时基坑尺寸,允许最大值为0.4 m。疏浚工程属于水下工程,仅考虑水下不可视的情况,最小0.5 m的允许超宽值相对岸挖最大允许值0.4 m来说偏小,加上设备、定位和放样等因素影响(不考虑分台阶开挖情况), 0.5~1.5 m也是最基本的。

受技术水平限制,实践中绝大多数采用了分台阶开挖的方式。图1中河滩以下深度是4.0 m,分2个台阶开挖,单级台阶高度为2.0 m,台阶宽度6.0 m,因此河道底靠岸坡半个台阶的宽度为3.0 m。如严格按此划分的台阶开挖,施工完成后的边坡线为G-f-e-g-h-J。此时,可以发现实际河道底宽单侧超宽3.0 m,超过最大允许值1.5 m的1倍,超宽的3.0 m实质是底层半个台阶宽度,因此,分台阶开挖造成超宽超过允许值。

当然,可以通过增加台阶个数减小台阶宽度和高度,以实现不超宽,但大多数挖泥船分台阶高度至少在1.0 m以上,如按照1.0 m台阶高度,水下边坡缓比1:3时,单侧超宽仍会超过最大超宽允许值1.5 m,导致超宽值不合格。如果有定位精度和水下施工不可见等因素影响,实际超宽值会更大。如果采用分台阶开挖的方式不能按《疏浚规范》规定的允许偏差值作评定,要计入实际底层台阶的宽度,再确定允许超宽值。

2.3河道底高程

实际河道底高程是设计河底高程以下的高程值。根据工程实践,一些工程在施工完成马上进行测量可以达到《疏浚规范》的要求,但一段时间后进行第三方抽检就达不到要求。经过分析,河道靠边坡下部易出现断面重塑现象,实质是河道水流对施工的河道断面进行削高补低的平整,使施工后断面折线形成顺滑连续曲线。具体表现为:加剧河道主河床部位的超深;加剧河底两侧边坡下部的淤积;加剧岸坡顶部突出部位的超挖;加剧河滩靠护岸端的淤积。这种现象在通航河段、土质较软、水流急的情况下容易出现,且在河道开挖初期较为明显,然后是持续自然淤积。因此,在类似河段施工中,应该在开挖初期进行试挖并加强观测和分析,摸清造成河底两端坡脚欠点的真正原因,如欠挖则补挖,非欠挖则要与业主、监理和设计等有关参建单位协商。

疏浚工程质量评定方法与指标的设置

对现行《疏浚规范》和实际使用中出现问题的分析,可以考虑采用以下的评定办法和指标对疏浚单元工程进行质量评定。

3.1 一般检测指标

一般检测指标,是质量评定中可以检测的一般性指标,评定时根据检测出的总点数和合格点数计算合格率,作为评价单元质量等级的依据。

3.2河道底宽

按照设计河底高程处实测宽度值,并要求实测值不小于设计规范中有关河道底宽单侧最小超宽0.5 m的标准作为最大允许超宽值;当采用水下开挖的施工方式时,在工程开工前由施工单位上报分台阶开挖施工方案,经监理核定后实施。进行质量评定时,河底单侧允许超宽值按照底层台阶宽度加最小超宽0.5 m与现行《疏浚规范》中允许的单侧超宽值中的较大值作为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中河底单侧允许超宽值。监理单位需要结合施工单位的施工机械类别与规格、土质及河道功能要求综合考虑确定分台阶的台阶高度与宽度。

3.3河道底高程

河底平均高程作为重要指标对河底开挖质量进行控制,对于河道底部高程的评定,现行《疏浚规范》中有关欠挖点限值的规定可适当放宽:欠挖值由现行30 cm适当加大到40 cm,且不超过设计水深10%;纵向长由不超2.5 m调整至5.0 m;横向宽由不超过2.0 m调整至4.0 m且不超过河底宽10%;超过允许值的需返工以达到标准。

结束语

随着水利工程的发展,疏浚工程由于水下施工不可视、受测绘技术水平限制以及河道水流作用,其单元质量评定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建立一整套严谨、合理、可操作的评价标准显得十分复杂。这里也仅根据对规范的理解和实践经验提出一些见解,有待今后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水利水电第十三工程局. SL 17)90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1990.

[2]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水利部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总站.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填表说明与示例(试行) [S].北京: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 2003.

工程质量标准范文第2篇

以下内容由收录,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计划单列市建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有关协:

根据我部《关于印发一九九八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244号)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经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300-20XX,自20XX年1月1日起施行。基中,3.03、5.04、5.07、6.0.3、6.0.4、6.0.7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GBJ300-88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解释工作,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标准是根据我部《关于印发一九九八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244号)的'通知,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中国建筑业协会工程建设质量监督分会等有关单位共同编制完成的。

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实践经验,坚持了“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的指导思想,并广泛征求了有关单位的意见,由我部于20XX年10月进行审查定稿。

本标准的修订是将有关建筑工程的施工及验收规范和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合并,组成新年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体系,以统一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方法、质量标准和程序。本标准规定了建筑工程各专业工程施工验收规范编制的统一准则和单位工程验收质量标准、内容和程序等;增加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要求;提出了检验批质量检验的抽样方案要求;规定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中子单位和子分部工程的划分、涉及建筑工程安全和主要使用功能的见证取样及抽样检测。建筑工程各专业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必须与本标准配合使用。

本标准将来可能需要进行局部修订,有关局部修订的信息和条文内容将刊登在《工程建设标准化》杂志上。

工程质量标准范文第3篇

1、单位工程中所含的分部工程质量全部达到合格标准;

2、质量保证资料基本齐全;

3、观感质量的评定得分率达到70%及其以上。

【法律依据】

工程质量标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工程建设;规范;现状分析;质量

1 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和工程质量的定义

要研究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和工程质量的关系,我们需要对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和工程质量进行准确的定义和理解。

1.1 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的定义和作用

工程建设标准、规范是在工程建设领域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各类建设工程的勘察、规划、设计、施工、安装、验收、运营维护及管理等活动和结果需要协调统一的事项所制定的共同的、重复使用的技术依据和准则,它经协商一致并由一个公认机构审查批准,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保证工程建设的安全、质量、环境和公众利益为核心,以促进最佳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最佳效率为目的。工程标准、规范是工程建设实践经验和科学技术的相结合的产物,是适用于建设工程各阶段工程质量控制最基本的技术依据和质量标准。

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又是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广应用国外先进技术的有效途径。它对科技进步,科技创新,控制投资规模,加快建设速度,保证工程质量以及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建设资金的合理投向,提高投资效率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在保护环境,确保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为正确处理安全与经济这对矛盾提供了合理的尺度。

所以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工程建设中应该严格执行标准、规范。

1.2 工程质量定义和作用

工程质量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含义。狭义的工程质量是指工程符合业主需要而具备的使用功能。这一概念强调是工程实体质量,如基础是否坚固、结构是否安全以及通风采光手否合理等。

广义的工程质量不仅包括工程的实体质量,还包括形成实体质量的工作质量。工作质量是指参与工程的建设者,为了保证工程实体质量所从事工作的水平和完善程度,包括社会工作质量,如社会调查、市场预测、质量回访和保修服务等;生产过程工作质量,如管理工作质量、技术工作质量和后勤工作质量等。工作质量直接决定了工程实体质量,工程实体质量的好坏是决策、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等单位各方面、各环节的工作质量的综合反应。

因此,我们需从广义上理解工程质量的概念,而不仅仅是把认识停留在工程实体质量上。过去对工程的管理是一种事后行为,楼倒人伤才想起应该追究有关方面的工质量责任,这时即使对责任主体依法惩处,也无法挽回造成的损失。但是如果在工程质量形成过程中严格按照现行的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对参建单位的建设活动进行规范化管理,就可以将工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虽然这样看上去加大了工作量,但可以有效解决工程质问题。

2 我国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的现状

要搞清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和工程质量的关系,还需要了解我国的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的情况、在工程建设中的实施情况才能找到症结所在,下面就这两个问题进行论述。

2.1 我国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的情况

目前我国在工程建设标准规范有国家标准、规范;有行业标准、规范;有企业标准、规范,可谓是立体的、全面的;建设工程的各个阶段、各工序的质量都能找到适用的标准规、范来加以约束和统一。我国目前的工程建设标准、规范涉及了城乡规划、城镇规划、房屋建筑、交通运输、水利、电力、采矿冶金、石油化工、轻工、林业、农牧渔业各个行业和领域,可以这么理解大到一个城市的建设规划,小到建筑工地上一根钢筋的长短都有相适用的标准、规范。

2.2 我国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的实施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的工程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无论从建筑规模还是工程技术、工程质量上,都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好成绩。

从建筑规模和国民经济地位来看看,国新办新闻会上,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介绍,2010年我国建筑业完成总产值95206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3.9%,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4%,建筑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达70.1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9%。

从工程技术和工程质量来看,奥运工程、三峡工程、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青藏铁路、高铁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不仅书写着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壮丽篇章,而且始终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无论在工程技术难度上创造了许多的世界奇迹,还是在工程质量上也在世界上领先。

从上面可以看出建设行业在国民经济在所占的比重,同时也看到我国的工程建设技术、质量已经得到快速的发展,同时我国的工程建设标准、规范也得到快速的更新、提高。但从改革开放以来在建设工程领域内也有许多不和谐的事情发生,这就是威胁到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质量安全事故。

从改革开放以来几乎每年都有重大工程事故发生,例如:1996年,四川省德阳市棉麻公司综合楼倒塌;1997年2月,安徽省巢湖市图书馆雨罩发生倾覆倒塌事故;1997年3月,福建省莆田县江口某公司综合楼倒塌;1999年1月,重庆綦江县彩虹桥突然整体垮塌坠入河中,最近发生的有:2009年6月27日,上海“莲花河畔景苑”在建楼房倾倒事故;2008年11月15日,杭州地铁萧山湘湖站工地基坑突然发生坍塌事故;2006年5月,杭州某小区竹片代替钢筋放到过梁里的事故,这样的事故太多这里不在一一列出。

从这些重大的工程事故原因分析来看,当前我国的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的实施是令人担忧的,除了参与的建设者和责任方不尽职责,管理松懈,制度不严以外,更重要的是不懂标准、规范;不学标准、规范,在设计和施工中严重违反了现行的工程建设标准、规范而造成的。大量的事实证明,工程质量问题往往表现在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差,基础资料不完善,工程设计不合理,违反科学理论,工程材料假冒伪劣严重,以次充好,施工粗制滥造,偷工减料等。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工程建设中不执行国家的工程建设标准、规范,或者执行不力,不少业主建设单位不具备相应的管理能力,又不委托监理单位对工程进行有效地监督和管理,再加上一些施工单位技术素质低、不懂、不学标准、规范,更不按标准、规范施工,从而酿成惨剧的发生。

由此可见我国的工程建设标准、规范是健全、全方位的,在工程建设领域内的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能做到确保工程质量万无一失,才能确保各种工程事故不发生或者少发生。

3 加强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实施及确保工程质量的措施

如何提高工程质量是摆在每一个工程建设企业的一个课题,也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难题,同时也是我们每一个工程建设从业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我认为关键是如何在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执行好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在确实执行标准、规范的基础上就能保证工程质量。另外也只有在执行现有标准,规范的过程中才能不断创新,对标准、规范进行改进、提高,推动行业水平的提高。

3.1 法律层面

我国已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实施条条例》、强制性条文等,这类标准、规范已经上升到法律的层面。对这一类标准、规范需要加大宣传的力度,各级部门举办不同类型的学习班,加大贯彻力度,尤其是从事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工作的人员和全部从业者清楚认识到,违反这类标准、规范就是违法。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加大查处的力度,利用法律手段进行约束,对违反的坚决按照法律程序进行处罚。对于违法的企业和个人坚决给予法律制裁,从而确保法律层面上的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得到实施,保证工程质量。

3.2 行政手段

充分发挥现有的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监督等行政部门的作用,利用行政手段监督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的实施情况,对工程建设标准、规范不执行或执行不力的单位和个人利进行行政处罚。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监督部门要加强对建设监理和检测机构动态管理,实行检测中心和监理单位的年审制度:一是审查以上单位的工作质量;二是审查质检、监理资料;三是审查对现有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的执行和熟悉情况。对施工、监理、勘察、设计、建设五方质量主体,落实市场准入制度,对技术力量差、质量意识淡薄又不严格实施国家现有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的单位,采取降低企业资质或吊销执照的处罚。

总之就是加大对不执行或执行不力现有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的单位和个人,采取行政处罚的手段,确保建筑市场逐步淘汰那些没技术又不执行标准、规范的单位,把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的实施落实到每一个工程建设环节中去,从而保证工程质量。

3.3 行业管理

充分利用各及行业协会的优势,加强对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的宣传、培训。努力在行业内形成用标准规范,学标准规范的热潮,在行业形成以标准规范来衡量企业质量的优劣的风气。对那些很好执行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的企业,优先向市场推荐,优先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推荐,同时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积极的配合企业编制新的标准、规范,提倡企业对现有标准、规范的改版和更新建议。总之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优势,积极引导和宣传实施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对于工程建设标准、规范不执行或执行不力的企业和个人,及时向行政主管部门举报,形成行业内学标准、规范,用标规范的风气,从而使工程质量得以保证。

3.4 企业管理

改革开放到现在我国的工程建设行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总结起来一是规模,二是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当今的工程建设行业内,只要是效益好的、发展好的企业,无不都掌握了先进技术和以工程质量为企业的核心,这些企业无不都是以工程建设标准、规范为基本的质量要求,然后企业在这基础上有自己的企业标准,在实施标准、规范的过程不断超越了现有的标准、规范。例如:中建八局、中建三局、上海建工集团、中天建设等等。

从上可以看出企业要生存、发展,必须要把工程质量放在首位,然而工质量的最低标准就是现有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的实施。在企业内部一是应该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以最基本的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实施为目标;二是在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实施过程中建立企业自己标准、规范体系;三是在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敢于创新,对新材料、新工艺善于总结成为自己的核心技术。四是在企业内部加强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的学习和实施,建立健全相应制度。

4 结语

总之,工程建设标准、规范与工程质量的关系可概括为:工程建设标准、规范是工程质量的依据,是确保工程质量的最低要求,实施工程建设标准、规范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对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的实施进行监督是控制工程质量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穆祥纯.我国工程建设标准的综述及展望[J].特种结构.2005.(01)。

[2]武振,叶英华,张智慧.新型工程建设标准体制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6.(01)。

工程质量标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建造阶段;标准;标准化;工程质量;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3文献标识码: A

引 言

建造阶段质量控制是工程项目全过程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工程项目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建造阶段的质量控制,设计质量的成果和目标要由建造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来实物化,同时工程服务阶段的质量管理和服务又是以建造阶段的质量管理为基础的,任何一个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不是靠维修来达到的。因此要确保实现工程的质量目标,必须做好建造阶段的质量控制。

一、定义

1、标准:即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经一个公认机构批准,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社会效益为目的。

2、标准化: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大的规则的活动;上述活动主要是包括制定、及实施标准的过程。

3、工程质量:是指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及合同中对建设工程的安全、使用要求、经济技术标准、外观等特性的综合要求。

4、质量管理:是指为了达到建设工程质量要求而采取的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

二、质量管理与标准化的关系

标准化和质量管理都是综合性的应用技术基础学科,他们之间密切相关、相互支持、相互依赖、不可分割。一方面,质量管理必须建立在一整套标准的基础上,没有标准,质量管理就没有依据,检验就无法进行;另一方面,没有质量管理,标准的贯彻实施就没有可靠的保证和监督。所以说,标准是质量管理的基础,质量管理又对贯彻实施标准给予支持。有的人把质量管理看成是一项“从标准化开始,到标准化结束”的活动,在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中,实施(D)阶段,是根据计划(P)阶段制定、采用的标准进行实施;在检查(C)阶段,是按标准进行检查,找出问题,采取措施;解决问题(A)阶段,要最后确认修订或制定标准。所以质量管理每一阶段都离不开标准,都是以标准作为依据,标准贯穿于质量管理全过程,PDCA循环也是制定一实施一检查一处理标准过程的循环。(本文摘自《国防科技工业标准化基础知识问答》)

标准是质量管理的基础并为全面质量管理提供了目标和依据,质量管理是标准的保证。质量的产生和形成的过程也是标准的制订、贯彻、验证和提高的过程。标准化贯穿于质量管理的始终,推行标准化促进了产品质量的提高,质量管理又推动了标准化工作的发展,他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三、质量管理标准化的意义

1、质量管理标准化的必要性

工程建造包括土建、钢构、机电等多个专业,涉及几十个专业分包单位,协作供应商遍布世界各地。这样一个复杂的生产组合,客观上要求必须在生产活动和工作质量保持高度的统一和协调一致。这就必须通过制定和执行许许多多的技术标准、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制度即管理标准化,使各专业分包单位和项目各施工生产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以保证工程有条不紊地进行。

2、质量管理标准化的作用

(1)通过推行统一的作业标准和施工工艺,可以有效避免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通病,有利于提高工程实体质量,为建设精品工程提供了保障

(2)通过标准化管理,可以将质量管理问题程序化,具体化,集成化,成功的方法重复化,可以缩小各专业单位之间管理水平的差异,整体提高项目质量管理水平。

(3)通过建立标准的岗位责任制和目标考核机制,便于对分包单位进行统一的标准化管理考核评价。

(4)通过制定相对固定统一的现场管理制度、人员配备标准、现场管理规范和过程控制要求等,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管理资源,减少管理成本。

(5)通过对各种制约因素进行预前规划和防控。可以有效减少各种风险,避免重蹈覆辙。

(6)有利于将各类质量管理标准与标准工程数据的规范化,建立信息编码系统及其标准化,数据处理程序、各业务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数据库管理的标准化等。

(7)质量管理标准化为项目管理应用计算机、建立管理信息平台创造条件。促进实行计算机辅助标准信息系统的建立,可快速提供各类标准及标准工程数据; 实现信息数据资源共享,从而真正实现科学管理。

四、质量标准化管理的实践

1、质量管理制度标准化

项目部全面规范统一项目质量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通过对项目质量管理工作核心内容及规范标准要求的验收程序全面梳理,根据公司流程管理和流程运作现状,结合项目实际进行优化和规范,完成业务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制定,并建立相应的监控考核评价机制;各项标准在不同分包单位、不同项目的相同专业、相同工种、相同工序等层面可复制,持续运用。

2、质量管理组织及人员配备标准化

2.1明确组织架构,细化工作职责

采取二级管控的组织架构,总包项目部为质量管理层,注重的是管理,即计划、流程控制;成立总包部领导机构和质量管理归口部门(如:“质委会”和 “品质保障部”),品质保障部在质委会的领导下负责本项目日常质量管理工作,总包部各职能部门对专业项目部的质量管理进行支持和控制。

各专业项目部为质量管理的执行层,注重的是执行,即执行、施工控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质量组织结构(如“质量管理小组”和“质检部”)、明确隶属关系及相互沟通方式,包括各级质量管理机构的人员设置,同时明确各机构的管理方式和职责范围、以及各机构工作衔接与相互联系的工作网络,负责对所承建的工程施工全过程的质量进行管理”。

除明确各级主要管理机构和各部门的职责外,还对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进行了明确和细化,形成了清晰的岗位责任体系。做到以工作内容确定岗位职责,以工作内容确定岗位数量,以标准制度确定工作流程。

2.2强化培训观摩,提高专业素质

以突出针对性、时效性和实用性为原则,建立全员的分类培训机制。针对工程特点和管理要求,项目主要管理人员要进行全方位的专业知识培训,项目全体作业人员要进行全过程的岗位技能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特殊工种和重要岗位必须持证上岗。

3、质量计划编制标准化

3.1、“两级”编制质量管理计划

项目部按照与业主签订之合同所约定的质量目标或企业内定的质量目标进行项目质量管理策划,编制《项目质量管理计划》,确保项目质量目标的实现。

专业分包按照本工程总包项目部的《项目质量管理计划》,的质量目标和管理职责进行承建本专业项目部的《项目质量管理实施计划》、《质量创优实施计划》编制,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报总包项目部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后实施;合同签定滞后或“三边工程”的项目,可分段进行有关项目质量策划。

3.2、统一质量管理计划格式和内容

质量管理计划统一采用A4纸,文件的封面、标题、段落、字体、图表、页眉、页脚等样式为统一样式;编制《项目质量管理计划》大纲。明确质量计划主要内容包括: 1.工程概况2项目目标3编制依据4.项目组织机构与质量职责5.文件和资料的控制6.物资管理7.工程分包8.标识和可追溯性9.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措施10.成品保护措施11.质量监督检查12.质量技术资料的管理13.工程创优策划

4、深化设计标准化

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要对原图纸进行深化设计,绘制各阶段施工协调综合图纸,解决设计图纸和使用功能需求之间的关系及设计深度不能满足精细化施工要求的问题。

4.1、在结构建造阶段,应绘制各专业预留预埋管线、箱、盒等综合布置图,协调土建与安装专业预留预埋的关系,做到位置准确,不错不漏,不影响结构安全。

4.2、在设备安装阶段,应绘制各专业管线安装综合布置图及管线交叉布置节点详图。统筹考虑各管线标高、走向、交叉、支吊架的做法,确定专业交叉部位的安装方法,明确管线布置等。

4.3、 在装饰装修阶段,应绘制各专业末端安装综合布置图。确定各末端设备安装位置,如吊顶上的灯具、烟感探头、消防喷淋、空调风口、音响喇叭等,做到布局合理、居中对称、美观大方,不影响使用功能。

5、材料检试验标准化

5.1、计划编制

针对工程质量起至关重要作用的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构件等质量、采购及验收编制《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构件质量控制计划》。该计划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有关质量工程师和工程技术、物资采购管理部门及责任工程师、试验人员,在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编制完成。

5.2、材料进场

凡用于工程的材料、构配件等物资,必须由物资部填写《物资取样送检通知单》及时通知试验工程师,提供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原件(合格证、材质鉴定书或专门检验的技术数据等),无原件的应在复印件上标明经手人、原件存放地方,并加盖使用单位印章。凡无合格证或合格证不符合实际情况者严禁使用。

5.3、材料复检

须取样复检的材料,试验工程师填写《见证取样委托单》 上报监理见证取样检,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并填写《物资复检反馈通知单》向物资部及时反馈;应做好各类送检和检测记录。专业项目部试验工程师应及时填写《项目检验和试验台帐》, 并将试验结果及时反馈给其项目总工程师,试验报告送交资料员存档。

5.4、不合格品处置

对于不合格品,必须做出标识,依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规定进行处置,并填写《不合格品台账》详细记录不合格品名称、部位、日期、处置方式和处理责任人。

6、过程质量控制标准化:

6.1、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化

由项目质量总监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编制《分部分项工程及检验批划分验收计划》。计划书中应明确工程项目检验批的划分、验收的内容、验证的方法;分部分项工程及检验批验收的程序和参加验收的人员等内容。

按照《验收计划》划分的检验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进行质量检验,每个分项、分部、单位工程施工完毕,要求施工人员自检,技术人员复检,施工方质检人员对工程质量进行自我评价,然后进行报验; 按照项目执行的标准和地区相关要求,每个分部工程完成后,工程总包组织业主、建设单位、监理和质监站等单位进行联检查,对报验项目进行验收, 并按照规定的表式进行评定、记录和签署。施工专业工程师负责进行监督检查,施工现场质量负责人每日填写《施工检查日志》,发现质量问题随时协调、跟踪处理;

6.2、控制关键部位和特殊过程的质量

针对涉及工程安全及功能检测项目关键部位、特殊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及验收而编制《关键工序及特殊部位质量监控计划》、如钢结构制作安装、结构混凝土施工等有重要影响的施工过程;对施工结果不易达到全检的工序或不能经济地通过后续监视或测量加以验证的特殊部位,如隐蔽工程、钢结构焊接、防水施工应进行严格控制。施工前对涉及质量控制点的施工工艺应明确操作方法、要点和难点、对操作者的技能要求,应提出对特殊操作工具的要求等内容。应当执行如下特殊规定:

1)从事特殊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具备相关职业资格)。

2)对作业过程需连续监视的设备,应检查其工作状态,对需保存过程参数的应进行记录并予以保存。

3)检、试验和计量检定执行有关检定规程,并做好检定记录。

4)地基基础和框架结构等隐蔽工程施工方案应得到批准,并应有完整的过程记录。

6.3、促进工艺过程和达标质量的标准化

项目应充分利用“样板” ,发挥其引导作用,对外展示质量管理能力,对内强化施工质量标准和验收要求。利用样板对操作工人进行质量教育和培训,提升人员质量意识及感知度。

1)编制样板计划:

项目开工后应依据施工进度总计划编排样板施工计划,以项目分项工程为单位、以工期为周期编制

2)建立材料设备样品库

在施工现场建立专用的建筑材料设备样品库,对确认的建筑材料设备样品封样存放,并在每件样品对应部位粘贴展板,说明材料名称、规格、批次、产地、供货单位、使用部位、使用数量、确认意见等,作为大批量材料设备进场验收的依据。

3)建立质量标准化工艺样板区:

在施工场区内适当位置,搭建实物样板,对主体结构和外墙抹灰、保温、饰面做法、门窗安装等各道工艺做法进行逐一展示,并在对应部位粘贴展板标识工艺,

4)分项工程施工前建立实体样板区

对实施过程组织实施样板引路;在基础、主体、安装、装饰等各阶段,开展工序质量实物样板引路活动,并应对实体样板组织验收并填写《样板质量验收记录表》,达到标准后再按样板的标准、操作工艺程序组织大面积施工。样板间、样板层实物样板产品周围应设置展示板、标注出工艺标准、工序流程便于对有关责任工程师和操作班组做好交底工作

7、工程资料管理标准化

7.1计划编制

编制《工程资料管理及资料归档总目录计划》,进一步规范本工程资料管理人员的工作行为,将资料形成逻辑性,关联性和统一性的体系;作为工程资料管理指南,统一资料收集、整理、组卷、移交及归档的具体要求。

7.2培训宣传,强化意识

利用培训、会议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工程竣工资料管理重要性的宣传,不断提高有关人员的思想认识,增强执行管理规范化的自觉性,使管理规范化工作得到充分的重视并形成制度。

7.3定期定部位检查

按照分部工程检查定期按照资料管理计划检查施工分包单位需移交的竣工资料编制是否做到同步、规范、真实、有效,指导、监督施工分包商及时完成竣工资料的移交工作;确保施工图纸质量控制、设备材料质量控制、施工质量控制工程施工上三个环节的过程质量控制 。

7.4运用“经济杠杆”

工程验收时通过签证等方法,集中检查原始资料整理情况,资料符合规定时,才予以结算工程量。充分运用“经济杠杆”的作用,促进承包单位抓好竣工资料管理工作,提高技术管理水平。

8、质量管理检查考核评价

8.1制定《质量管理检查考核评价制度》

统一各专业承包项目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考核评价的基本指标和方法,规范各项质量管理活动,使各专业承包项目质量管理标准化考核有据可依,

8.2检查考核评价内容及等级

针对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管理工作按照制度,从质量管理体系10%,质量管理策划20%,质量过程管理30%,现场实体质量 20%、工程资料20% 五个方面检查考核;考核评价采取评分表的方式,评分采取标准分扣、增方法,每个分项均为100分的基础分,根据权重设置各子项基础分;总体评分 = 各分项实得分加权总和考核评价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三个评定等级。

8.3考核评价小组定期检查

1)组建考核评价小组,成员由各专业承建项目部委派代表共同组成,以促进各专业项目间相互学习交流并确保评价结论的公正。

2)检查评价组成员应全程完成对各专业项目的检查考核工作,并按要求书面提交对各专业项目的检查记录和评分结果,对检查考核中发现和提出需整改的问题,汇总发出整改函并召开评价小结沟通会。

3)各专业项目部应安排相关人员积极参加考核评价工作。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检查组人员应及时同被评价专业项目人员及时沟通,协助受检专业项目制定整改计划,使问题顺利得到解决;各专业项目应立即制定整改计划和措施,在限定时间内书面回复;安排有关人员对整改过程和结果进行复核。

8.4奖罚分明

综合考虑排名和等级奖优罚劣。充分发挥考核评价机制的引导激励作用,实现以考核评价结果为推力,全力推动质量管理标准化及其他各项质量工作的全面开展,有效提升项目质量管理工作水平。

结语:

质量管理标准化能够有效的规范人员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标准,推动内业资料与工序同步实施,提高工程建造的工作质量,促使大家养成处处讲标准、事事做标准、件件达标准的良好的工作习惯;在有效控制工程制造成本的前提下,使工程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始终处于受授控状态,并在较高标准的要求下得到不断提高,从而达到工程优质、工艺美观、资料完美,最终实现向标准化要效益的目的。

参考资料

1、・《标准化和有关领域的通用术语第1部分 :基本术语》GB/T 3935.1-1996

2、《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GB/T1900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