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查子元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山西省 农业自然资源 地域差异
中图分类号:F32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0-191-02
农业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地形、地貌、水、热资源等,区域内的水和气候条件决定了该区域最适于栽培的作物以及区域农业的基本耕作方式;区域内的地形、地貌等因素决定了区域土地资源构成状况,对该区域农业结构会产生进一步的影响。山西省位于黄土高原东部,境内地形复杂高低相差悬殊,土地面积1562.7万公顷.其中平原为308.2万公顷,山地和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80.3%;全省均为大陆性气候,是我国北方典型的半干旱区;地面水和地下水资源均很缺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居全国倒数第二位。
一、山西省各地市土地资源差异
(一)地形概况
山西地形比较复杂,境内高低起伏异常显著,最高的五台山之台北(叶头峰)海拔达3058米,最低在垣曲县东南的西阳河入黄河处,海拔仅180米,高低相差2800多米。总观全貌,两侧为高山隆起,中部为多字形断陷盆地。整个地形地貌可明显的分为三部分:东部山地、西部高原山地和中部裂陷盆地。其中山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40%,丘陵占40.3%,平原和盆地仅占19.7%。东部山地分布于省境的东部和东南部,以太行山脉为主,其间还有一系列山间小盆地,如广灵、灵丘、阳泉、长治、晋城等盆地;西部高原山地分布于本省的西部和西北部,以吕梁山脉为骨干,总体走向近南北向,吕梁山脉以西至黄河谷地之间为黄土高原,海拔在800~1400米之间,其北部多呈黄土丘陵,惟南部黄土塬地貌保留较好;中部裂陷盆地,几乎纵贯全省,盆地底面平坦,北高南低,自北向南依次为大同盆地、忻定盆地、太原(晋中)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
(二)农用土地资源比较
山西省和各地区人均耕地面积阳泉和晋城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他地市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耕地面积主要分布于中部的五大盆地,以及山间河谷和若干山间盆地。主要农作物为小麦、谷子、玉米、高梁、水稻、马铃薯、大豆、棉花等。就山西省内具体分布情况而言,人均耕地面积由多到少依次为:朔州、大同、忻州、临汾、晋中、吕梁、长治、运城、太原、晋城、阳泉,其中朔州、大同、忻州、临汾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2.39亩;但从绝对数看,居全省耕地面积前四位的是忻州、运城、吕梁和临汾地区,这四个地区的耕地面积占全省耕地面积的50%以上,说明这些地区具备良好的发展种植业最重要生产要素之一的土地。人均年末果园面积的大小可以反映一个地区果业发展的规模,运城、临汾、晋中和吕梁地区人均面积超过了全省人均水平(0.121亩/人)和全国平均水平(0.119亩/人),尤其是运城地区,其人均面积将近全国水平的三倍。(见表1)。
二、气候资源差异
山西属暖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寒夏暖,四季分明,境内气候垂直变化和南北变化显著:恒山、内长城以南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型气候,以北属温带季风型大陆型气候;年平均气温由50C递增至150C;冬季(1月)平均气温由-120C递增至-20C;夏季(7月)平均气温从220C递增至270C;全年无霜期4~7个月。山西省各地区光热资源丰富(见表2),不会成为种植业生产的限制因素。
三、水资源差异
山西省水资源缺乏,年平均降雨量330~600毫米,多集中于夏季,多阵雨,春季多干旱。境内主要有两大水系,黄河水系的河流主要有汾河、湫水河、朱家河、昕水河、三川河、沁水河、丹河;海河水系的河流主要有桑干河、滹沱河、漳河,总面积15.6万平方公里。汾河是省内最长的河流,发源于本省北部管涔山,流贯中部盆地,至西南注入黄河。全长716公里,全年流量变化很大,洪水期和枯水期的流量相差百倍以上含沙量大,具黄土高原河流的一般特点。2007年,全省水资源总量103.36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304.66立方米,为全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的14.38%,亩均占有水资源量为132.46立方米.为全国亩均占有量的77.51%。
从山西省各地区的情况来看,晋城、忻州、长治、晋中和朔州地区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仍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大同、太原、朔州地区亩均水资源占有量分别为53.27立方米、74.17立方米和80.22立方米,为山西省亩均水瓷源占有量最大地区的14.47%、20.14和21.79%,水资源极度短缺(见表3),这成为山西省各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四、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灰色综合评估
采用2003-2007年的平均值,以土地资源、水资源和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为评估目标,进行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灰色综合评估。由表4可知山西省农业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灰色综合评估的结果,朔州、晋城为好,太原、大同和运城为差,晋中、吕梁、阳泉、长治、临汾中等;结果与任晓丽对山西省农业自然资源评估的结果一致。
五、小结
基于上述研究,山西省农业的发展必须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优势,对于农业自然资源较差的地区应加强水造和环境治理。必须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强化土地国策意识,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加强农村建房管理;搞好规划,全面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区;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开发活动,尽可能恢复和增加农业用地。必须加强水利建设,全面推行节水灌溉,发展节水农业和旱作农业。比如在平川区大力建设井灌区、河灌区和小型水库灌区,发展喷灌、滴灌、地下输水管道混凝土渠道灌溉;在丘陵山区则充分利用小泉小水、小高灌,梯级抽水灌溉。
[本文由山西农业大学科技创新基金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06045]
参考文献:
1.李艘中.中国农业区划学[M].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
2.山西省统计年鉴(2001).中国统计出版社
3.杜善学,史清华.山西粮食增长发展及安全问题研究[M].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
4.任晓丽.山西省农业自然资源评估及可持续发展[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9(3):27.
5.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
6.2008年山西统计年鉴
关键词:口腔 卫生资源 调查
口腔卫生资源是口腔卫生服务能力的保障,合理的口腔卫生资源配置是口腔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贵州省遵义市地处黔北高原,拥有七百万人口的中小城市,是全国16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之一,目前尚无详细和完整的口腔卫生资源信息资料。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城乡居民提供健康保障,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加快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充分了解遵义市口腔卫生人力资源状况,建立遵义市口腔卫生资源信息数据库,在提高基层卫生人员医疗技术和服务能力、加强口腔医疗质量控制工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对遵义市14个县(市、区)口腔卫生资源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期望为卫生行政部门口腔卫生资源合理规划配置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调查对象。位于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汇川区、仁怀市、赤水市、遵义县、桐梓县、绥阳县、凤冈县、湄潭县、余庆县、习水县、正安县、道真县、务川县等14个县(市、区)辖区内的口腔专科医院、综合医院口腔科、社区口腔门诊、民营口腔(牙科)诊所、义齿加工厂(中心)等。
2.调查方法。设计《遵义市口腔医疗机构调查表》和《遵义市口腔卫生人力资源调查表》,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调查方法进行调查。区域人数量和面积等部分数据来源于遵义市统计局网站公开的统计公报。
3.调查内容。医疗机构资源、人力资源、设备技术资源等。
4.统计分析。采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1.遵义市口腔卫生医疗机构分布及构成情况。遵义市有各级口腔医疗机构91个,其中市区内45个,占49.50%;其他各县(市)内46个,占50.50%;公立医疗机构41个,占45.10%,私立及其他机构50个,占54.90%;省部级2个,占2.20%,市级20个,占22.00%,县区级57个,占62.60%;综合医院口腔科43个,占47.30%,口腔门诊部16个,占17.60%,口腔专科医院2个,占2.20%,牙科诊所29个,占31.90%(表1)。
三、讨论
贵州省遵义市地处黔北高原,全市共有2个中心城区,12个县(市),拥有近七百万人口,占地面积三万多平方公里,属经济相对落后的中小城市。张绍伟等调查表明:遵义市儿童牙病的发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农村明显高于城市,说明遵义市口腔卫生保健仍处于较低水平,口腔卫生服务需求仍得不到满足。
口腔卫生机构和人力资源是衡量口腔卫生服务资源的重要指标。调查结果显示:遵义市拥有91家口腔医疗机构,294名专业技术人员,314台牙椅。其中:49.50%的口腔医疗机构、64.63%的口腔医生、80.45%的口腔护士、65.92%的牙椅集中于市区,而市区人口数仅占遵义市人口数的17.87%,市区面积仅占遵义市面积的4.28%。市区口腔医生与人口比例为1:0.55万,与WHO建议的牙医人口比1:5000接近;各县(市)为1:5.35万,其中务川县为1:8万,是WHO建议比例的16倍。每医生服务面积市区为6.58平方公里,各县(市)为321.93平方公里,其中务川县达到693平方公里,相差105倍。说明遵义市口腔卫生资源在市区与各县(市)间分布不均,各县(市)口腔卫生资源严重短缺。
在全市294名口腔专业技术人员中,95%以上的高级职称人员和硕士、博士人员集中在市区,无学历、无职称、无执业资格人员主要集中在各县市;完善继续医学教育体制,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完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改善专业技术人员学历、职称结构,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口腔卫生服务需求,势在必行。
口腔卫生是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紧密相关,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标志。由于口腔的专科特点,口腔医疗服务常常被人们游离于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之外,以至于口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本文调查结果,期望能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遵义市口腔卫生资源的合理规划与配置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顾钦,冯希平.上海市浦东新区牙科人力需要与需求预测[J].上海口腔医学,2006,15(1):34-37;中华医学管理杂志,2000,16(9):543-546
[2]张绍伟,张剑,马丽霞等.贵州省12岁学生牙周疾病流行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10):927-928
【关键词】大湘西;高职学生;移动网络;现状
一、研究背景
在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当前我国教育的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1]随着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人们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无线终端进行上网已成为一种时尚和习惯,在高校学生群体中这种现象尤为明显。很明显,利用移动网络上网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形成了一种基于移动网络的新的学习方式,国际上把这种学习称为移动学习(M-Learning)。我们经常看到以下现象:等车、地铁上、旅途中学习等,“低头族”到处可见,人们的学习时间、空间都已从连续、固定、封闭走向灵活、开放、多元。希望通过研究和掌握高职学生利用移动网络资源的现状,进而为探讨利用移动网络实施移动微课学习的研究奠定基础,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使用网络,培养具备现代信息素养的技能型人才。
二、调查目的及方法
1.调查目的了解高职学生利用移动网络资源的现状,摸索出引导高职学生合理利用移动网络资源进行移动学习的有效措施,改善学生主要利用手机娱乐的陋习,引导高职学生正确和积极地利用网络。2.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辅之以访谈法。调查问卷是以网络调查相关通用问卷为蓝本,根据课题研究需要修改而成。问卷共包含3个部分14个封闭小题,主要以大湘西地区部分高职院校在校学生为研究样本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实际发放问卷310份,回收310份,有效问卷306份,有效回收率98.7%。个别访谈大学生若干名,为分析讨论准备了切实可靠的一手材料,调查过程符合调查要求。3.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大湘西三所职业技术学院的大一至大四高职学生(以下统称学生),共计306人,年龄为16岁至20岁,其中男生176人,女生130人,调查对象年龄层次分布均衡,比例适中。
三、调查统计结果及特征
课题组为满足研究需要,将调查问卷设计为3个部分问题,第一部分主要调查个人基本情况,包括调查个体的性别、年级、手机类型及每天利用手机上网的平均时间;第二部分主要调查学生利用手机上网的情况,包括时间、地点、依赖程度及个人控制意识,目的是为了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主要调查移动学习情况,包括浏览内容、内容形式及学习时长,目的是为了掌握学生学习习惯和爱好,有利于确定微课设计方向。下面就调查主要数据进行陈述及分析。1.手机类型在调查的对象中,手机使用率为100%,使用智能手机、信号为3G以上占90.8%,未使用智能手机、信号为2G仅占9.2%,利用手机上网占95.8%,没有利用手机上网的仅占4.2%,说明大部分学生具备接受移动学习形式的基本条件和意识。针对未使用智能手机和没有利用手机上网的这一部分学生,通过调查发现主要集中在五年制大专一年级,经与该部分学生访谈,了解到这部分学生主要是由于家长为防止形成或改变使用手机不良习惯而特意要求的,说明家长也意识到手机不良习惯对学生影响的严重性。2.上网时长及依赖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手机上网达小时以内的为13.4%,1小时至3小时以内的为30.1%,3小时以上的为52.3%。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每天使用手机上网超过1小时的学生达82.4%。针对学生对手机依赖程度课题组进一步进行了调查,表现为一般依赖的占68%,较重的占12.4%,严重的占8.8%,不依赖或很轻的仅为10.8%。上述两组数据表明大部分学生对手机已具有较强依赖性。根据后续访谈和与任课老师了解,这种依赖性对学生生活、学习已经造成了严重影响,具体表现为睡眠时间不足、视力急剧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性格急躁、厌学等等。3.上网时间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需要查询信息时占13.4%,上课时占10.8%,午休和晚上时占40.5%,任何时候35.3%。针对上课玩手机课题组进一步进行了调查,上课很少玩手机的占28.8%,偶尔的占43.1%,经常的占20.3%,从来没有玩手机的仅为7.8%。从这两组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使用手机上网时间选择具有不确定性,92.2%的学生都有上课玩手机的经历,对其学习已构成了严重不良影响,据与学生管理部门了解,部分学生因此而休学,甚至辍学。4.上网地点及自控意识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等人等车时占21.6%,在坐车时占4.9%,在寝室时占29.1%,任何地点44.4%;课题组进一步对自控意识进行了调查,具有主动自控意识的占64.4%,没有自控意识的占35.6%。从这两组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使用手机上网地点选择不定,据观察和了解,部分学生甚至在步行时也会随时看手机,这对于学生个人安全也造成了较大隐患;另有三分之一强的学生没有自控意识,主要依据是个人需要和习惯,这说明这部分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已很深。5.用途及喜欢信息类型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利用手机上网用于玩游戏、看电影、看小说及听音乐的占50.3%,购物的占2.3%,聊天、微信、收发邮件占30.7%,看新闻、查资料的占16.7%。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学生用手机上网现阶段主要用于娱乐及通讯,使用手机进行课堂学习延伸的较少。在学生对网络信息呈现形式的喜好调查中显示学生喜欢浏览信息类型为文字的占36.6%,图片的占11.8%,声音占6.9%,视频或动画的占44.8%。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文字和视频类信息较容易接受,据课题组进一步访谈了解到,学生对文字和视频类信息感兴趣,主要出于经济考虑,文字使用移动网路流量小,所需费用较低,而视频信息虽然占用流量大,但可以在有WIFI情况下提前下载,离线播放,不占用过多移动流量。6.学习时长调查结果显示,如果采用“移动学习”方式开展课堂学习内容拓展,学生用手机查资料或学习愿意接受的时长为不愿意的占29.1%,10分钟以内的为16.7%,30分钟以内的为34.3%,60分钟以上的占19.9%。根据这组数据可以看出,约70%的学生对“移动学习”方式是可以接收的。根据上述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一是50%以上的学生使用手机上网时间过长,已经对手机产生依赖;二是手机上网对学生生活学习产生较多不良影响;三是大部分学生没有形成恰当的手机使用习惯;四是大部分学生有自我控制意识,但需要更多的引导;五是对文字、视频媒体较容易接受;六是学生具备使用手机开展移动微课学习的基本条件,意识上也能接受;七是手机上网习惯形成不存在明显性别差异原因。
四、学生沉迷手机上网行为分析
从上面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有部分学生沉迷手机上网,对手机已产生了强烈的依赖,也即我们日常所说的“手机控”,这种过度行为会对青少年身心都造成很多不良影响,如何防止、引导和纠正学生这种行为已成为社会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知道,现在的高职学生年龄主要集中在16岁至21岁之间,正处在青春期。青春期是青年身心发展发生快速和巨大的变化的时期,是个体逐渐走向独立,思想走向成熟,个体个性形成的时期。[2]总体来说,青少年时期的身心发展呈现出由童年期向成年期过渡的特点,其中人际交往能力逐步发展,外联行为急剧增加,对事物的认知深度急需加深,需要一种媒介来满足学生的需求,根据传播学中“使用与满足”理论,“个体接受某种媒介或内容,就会想借着使用媒介来进一步满足自我需求。”而在鲍尔•洛基奇和梅尔文•德弗勒的“媒介依赖理论”中也提到“影响人们对媒介依赖程度的因素有个人目标、个人环境和社会环境、对有关的具体媒介内容潜在公用的期待以及接收这种内容的便利程度。”课题组经过调查和认真讨论,此阶段学生对于媒介的需求主要包括学习(搜索新知识、新信息或看新闻等)、娱乐(游戏、听歌、看电影等)、休息(听音乐、看段子等)、逃避(看小说、玩虚拟游戏或进虚拟社区)、交友(QQ、微信等)等,这些就构成了学生的上述理论中的“个人目标”;在我们调查中我们还发现,高职学生主要来源于留守儿童、独生子女、离异三类家庭,这三类家庭子女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缺乏沟通和自信,他们都有强烈地与他人沟通的意愿,但在现实中却又缺乏主动交友的勇气,这就是部分学生“个人环境”;当今的“社会环境”是手机价格越来越平民化,功能越来越强大,也越来普及;使用移动网络现今已非常方便,信息量巨大,很多网站内容非常适合大众口味,对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非常方便地提供和满足学生对媒介的各种需求。对“使用与满足”理论和“媒介依赖理论”,移动网络这种具有功能全面、普及率高、方便快捷、信息量巨大、不受时空限制等特征的正好满足了该年龄阶段人群的需求,利用手机上网就成了学生的对媒介需求的不二选择。“媒介依赖理论”中提到“一个人越依赖于通过使用媒介来满足需求,媒介在这个人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就越重要,因此媒介对这个人的影响力就越大。”,这样部分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对手机的依赖越来越严重而成为“手机控”。准确找到这种现象形成原因,为我们后续研究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五、动画设计课程开展“移动学习”的可行性分析
在本研究中之所以选择移动网络来开展高职动画设计课程移动微课学习,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1.移动微课学习形式符合并能进一步服务动画设计课程的学习目标、课程特征、教学需求。动画设计课程是一门技能性较强课程,学习目标就是让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动画设计相关软件进而能设计和创作,特点就是操作性强、需要演示的内容多。老师为让学生能看清并记住操作过程,一般采用放慢讲解速度或反复讲解的方法,但是存在前一种方法操作不连贯,后一种方法对于已经掌握的学生是多余的,教师不好把握尺度,且两种方法占用课堂时间都较多,学生课后复习不方便。这就需要一种能让学生在任何地点和时间都能反复复习的方法来解决这个矛盾,而移动微课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实现课堂再现。2.移动微课学习形式更贴近当今高职学生学习习惯、性格特征和个人需求。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亿,且还在高速增长,我们的调查也显示学生利用手机上网是非常普遍的,已经成为大部分学生的一种习惯。[3]大部分高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逆反心理较重、自主意识较强,不愿接受过多的约束,包括形式、时间和地点。“我想怎么做,我就怎么做”——这句他们经常说的话可以很好表现他们此阶段的性格特征和个人需求。具有不受时空限制、用户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进度等特征的“移动微课学习”形式正好满足了学生这方面的需求。3.移动网络提供了微课学习所需各项技术和平台。移动网络的可移动性、实时交互功能、多媒体支持、信息处理等技术都能很好地满足“移动微课学习”的需求。尤其是利用移动网络可以让学生和教师、学生与学生实现即时交互、及时沟通,让课堂教学有效地延伸到课后,也让教师能随时把握学生学习动态,有利于下一堂课内容的设计和实施。移动网络的兴起确实给教学形式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让给学生也提供了一种新的自主学习形式。但我们也要正确认识到网络对学生学习和生活产生的负面作用,尤其是手机通讯和娱乐功能的强大,对学生的吸引力也随之变强,高职学生在这些方面自控能力较差,占用时间过多。高职学生正处于从“他控”到“自控”转型过程,业余时间较多,如何引导他们正确规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活,有效利用移动网络开展学习、掌握技能,应该得到学校、社会和学生的广泛的关注和思考。
参考文献
[1]高书国.《教育规划纲要》十大亮点解读[J].人民教育,2010(17).
[2]崔景贵.90后职校生心理发展表征与青春期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10(4).
花市灯如昼是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雪亮的意思。出自北宋欧阳修《生查子·元夕》,原文为: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生查子·元夕》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词作。词的上片写去年元夜情事。头两句写元宵之夜的繁华热闹,为下文情人的出场渲染出一种柔情的氛围。后两句情景交融,写出了恋人在月光柳影下两情依依、情话绵绵的景象,制造出朦胧清幽、婉约柔美的意境。下片写今年元夜相思之苦。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大学生;人力资源认识;人力资源自我开发
中图分类号:G6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8-0242-01
1.前言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顶梁柱,是青年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我国伟大复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但随着社会发展,就业环境日益严峻,据统计,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各类学生近2625万余人。2016年全国毕业生数达756万人,而随着近年高校的扩招(约7.25%/年),这个毕业生的数字仍在上升中,使得大学生人力资源自我开发面临巨大挑战。
所以,高校需要正确引导大学生进行人力资源自我开发,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力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指导是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形式和有效手段,是高校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也为大学生就业指导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起着调节和导向作用。因此,我们针对大学生人力资源自我开发进行了讨论和研究。
2.相关调研过程与数据
为此,本团队通过向相关老师咨询搜集资料,同时通过网络搜集相关资料,编写调查问卷,访问攀枝花学院师生进行问卷填写,同时就大学生人力资源的相关现状及问题与指导老师进行深入的探讨。汇总调研信息、编写调研报告,最终得出如下结论:我校对大学生人力资源自我开发比较重视,但引导方式、方法存在问题,68%学生对人力资源自我开发的概念与内涵不了解,自我发展存在不足。
根据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得出:
3.调研结果总结
本团队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得出我校大学生人力资源自我开发不足主要分为两方面的原因。
学校方面:我校教育方式存在问题,高校课堂的改革进行缓慢,课堂注入式的教育仍大范围存在,没能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的思考,同时高校虽然重视大学生人力资源自我开发,但是引导方式显得不足,许多大学生对人力资源不太了解,不清楚我校大学生人力资源自我开发工作。
学生方面:大学生自身对人力资源自我开发不感兴趣,没有形成正确的三观,自我教育也比较很欠缺,同时当今社会就业的压力并没有引起在校大学生的注意。从客观方面来看,大学生对本专业学习感兴趣,但只注重知识的获取,而对社会的就业形势与人才需求并不了解,缺乏一个合理、有效的人生规划。
4.提升途径研究
综合以上分析,本团队成员一致提出:提升我校大学生人力资源自我开发应该从外部干预与自身强化两个方面着手。
4.1 外部干预
加强人力资源重要性的宣传,普及当代大学生对人力资源自我开发的认知,改变学校教育模式,积极引导大学生自我发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1)加强对人力资源重要性的宣传。学校虽然重视大学生人力资源自我开发,但许多大学生不了解人力资源是什么,不清楚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更不清楚自身该如何自我开发。
(2)改变课堂授课模式。我校课堂授课模式仍部分存在以注入式灌输为主,没有引导同学们积极去思考、探索、讨论,导致我校学子缺乏自主探究、创新能力,这种被动式教育模式会阻碍我校大学生自我开发。
(3)改变教学模式,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学校之中,众多活动为我校大学生提供良好的锻炼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大学生自我开发,但是学校的专业性质的活动不多,同学们学习知识时没能够及时用于实践。学校应当鼓励学子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将专业知识用于日常生活中,从而提高同学们的创新、实践能力。
(4)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增强学子们的社会认知能力。本次调查抽取的学子大多数来自大三、大四,在他们之中,仍有很大一部分不清楚、不了解当今就业形势以及就业政策,不知道当今大学生应当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培养我校学子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加大我校大学生人力资源自我开发的力度。
4.2 自身强化
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的成败关系到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大学生应积极参与到学校组织的活动当中,丰富自身课外生活,做好自身相关规划,勤学律己,有意识增强成才意识,不断进行自我开发。
(1)勤学多问,加强对知识的拓展。大学学习的知识面很广,许多知识仅仅是一点点皮毛,在学习之余,大学生应该多花点时间去温习、拓展,学习更多的专业性知识。
(2)增加兴趣,在活动中锻炼自己。大学的课外活动丰富,在活动过程中,也会得到许多锻炼,通过活动中来增加自己的相关能力,培养自己相关兴趣。
(3)自觉形成成才意识,加强自我开发,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成才观、价值观。大学是接受终身教育奠定基础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大学生不仅要刻苦钻研专业知识而且要注重修身养性,培养自己良好的习惯、坚强的意志、高尚的情感。
(4)大学生应进行自我教育。大学生随着身体方面的成熟,心理方面也日益成熟起来,主要表现在思维的完善、人格的形成、世界观的确立以及自我意识的健全上,这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奠定了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基础,也为大学生人力资源的自我开发提供了前提。
5.总结
研究我校大学生自我开发、自我发展的现状,从大学生对人力资源的理解、自我认识、教学方式、就业形势等方面,进行了网上问卷与纸质问卷调查。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分析,进一步发现我校大学生人力资源自我开发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且从外部环境与自身问题等方面,提出了提升大学生自我开发的有效途径,以期为了解我校大学生人力资源自我开发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胡伟国.大学生的素质拓展与人力资源开发[J].教育评论.2007年第四期.
[2] 李新安.论在校大学生人力资源的开发[J].经济师。2007年第九期.128页.
[3] 胡修池,刘子婷.当代大学生就业指导[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