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观察日记四年级植物

观察日记四年级植物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观察日记四年级植物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观察日记四年级植物

观察日记四年级植物范文第1篇

一、提前阅读积累

要想提高作文教学实效,我认为教师需做“有心人”,要有“大局观”。比如,四年级第一学期伊始,我即引领学生通览课本,让他们知晓本学期八个单元依次分别要写“景观或景物”“观察日记”“童话”“喜欢的动物”“导游词”“生活中的真实故事”“成长的故事”“奇思妙想”等。同时,我会告诉学生写好作文的秘诀就是“三大一细”,也就是大量阅读、大量积累、细心观察、大胆联想。只有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语言素材的积累,再加上细心观察生活,写作时进行海阔天空的联想,才能下笔如有神,笔下生花。

紧接着就布置课外阅读任务。我要求学生在预备周和第一周重点阅读描写“景观或景物”的文章;第二周和第三周重点阅读各类“观察日记”;第四和第五周重点阅读古今中外的“童话”;第六和第七周重点阅读描写“动物”的范文;第八和第九周重点阅读“记叙生活中的真实经历”的习作;第十和十一周则重点阅读关于“成长的故事”的记叙文;第十二和十三周就重点阅读描写“奇思妙想”的想象作文;第十四至第二十周,可以自由选择阅读自己喜爱的课外读物。

不动笔墨不读书。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的确,如果学生能多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能为写作做好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所以,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效,我坚持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积累本,摘录课外阅读中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好段,并且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或写阅读感受。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经过提前阅读类似的文章,提前积累语言素材,学生就能克服“没什么可写,语言贫乏”的通病,就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符合题目要求的文章。

二、坚持先说后写

说话是写话的前导和基础。从人类语言发展的历程来看,先出现口头语言,然后产生记录它的符号――文字,最后才形成书面语言。从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来看,最先学习的也是口头语言。两岁左右,儿童已能和成人进行简单的对话交流,具备了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上学之后才开始认识字词,学习书面语言。

我认为“说”和“写”不应当脱节,而应该交错进行、互相渗透、紧密结合。“说”和“写”的训练应当一直贯穿在小学中高年级的作文教学过程中。

三、适时化整为零

时下的作文教学多为按部就班,教完每组课文的讲读课文和阅读课文后,即进行“布置任务”式的作文教学。其基本套路就是,一明确写什么,二明确怎么写,三明确注意事项,四布置作业。

要破解学生“畏惧作文”这个难题,我认为教师必须要提前谋划,在讲读课文读写结合的练习中,让学生在读写小练笔中不知不觉地逐步完成单元习作。

比如,为了完成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作文教学任务――观察日记,我的具体做法是:在教学第一单元讲读课文《鸟的天堂》时,即要求学生完成读写结合的作业――观察你最喜欢的植物的叶子,仿照第八自然段总分的写法描写你看到的叶子;接着,在教学第二单元讲读课文《爬山虎的脚》时,则要求学生完成读写结合作业――观察你最喜欢的植物的茎和花(或果),仿照第二自然段抓住颜色变化的写法,描写你看到的植物的茎和花(或果)。

这样,通过读写结合,适时把单元习作的任务分解在课堂读写结合的练习中去完成,不但学生学得轻松、压力骤减,而且能让学生把学到的表达方法应用到写作中,促进了学生读写能力的养成。

四、学会构思提纲

学生步入中年级,知识较为丰富,见闻较为广博,为什么仍有部分学生看到作文题目就发愁,不知从何下手呢?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学生不懂得构思,不知怎样把自己的“隐性思维”显现出来。

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板书时有意识地综合运用了“圆圈图”“气泡图”“双气泡图”“树形图”“括号图”“流程图”“复流程图”“桥形图”等思维导图,让学生潜移默化地熟悉这些思维可视化工具。

通过板书,让学生懂得“圆圈图”可用于联想,“气泡图”可用于描述,“双气泡图”可用于对比,“树形图”可用于分类,“括号图”可用于拆分,“流程图”可表示程序,“复流程图”可表示因果关系,“桥形图”可用于类比。

通过实践学生就会明白,写作文时,只要恰当使用这些思维导图进行构思,就可以帮助我们打开思维、拓宽思路,不仅让我们的思维更加活跃,而且可以让我们对事物的理解更加全面,写出的作文会言而有序、言之有物,更加具体、生动。

参考文献:

观察日记四年级植物范文第2篇

今天,老师让我们观察一样植物并写成观察日记,我打算观察蒜。回到家后,我找到了一个花盆,在里面装满了泥土,然后把蒜种了进去,只露出一个头。最后浇了一些水。这样,蒜就种好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好好地照料它们,使它们成为餐桌上的调味品。蒜,请你快点发芽吧!

10月2日

今天早上我去看的时候蒜还没有发芽。逛街回家后,我再次来观察的时候发现,蒜已经发芽了。一根绿色芽儿从大蒜里钻了出来。虽然现在芽很短,但我对我的蒜苗有信心,再过几天,它一定会长得很长。

10月3日

小蒜苗长得很快,今天,它们已经长高了0。5厘米,花盆的水被它们吸收了,于是我又浇了一些水。浇水后,小蒜苗好像更精神了,它们好像还在感谢我,要报答我呢!

10月4日

小蒜苗真的没有辜负我对它的期望。现在,它已经有1。7厘米了,而且长出了根。它的根是一些白色的一根一根的东西。它们的叶子是嫩绿色的,显得很有生机。

10月5日

小蒜苗今天又长了0。3厘米,已经有2厘米高了。看着茁壮成长的小蒜苗,我真的是太高兴了!于是,我又给小蒜苗浇了一点水,并盼望它长得快些,再快些!

10月6日

小蒜苗好像真得听懂了我的话,今天晚上,它们竟然有了2。5厘米。真是太不可思议了!我真高兴啊!今天,我还意外地发现花盆里有一根杂草,我赶紧把它拔掉,不让它影响小蒜苗的生长。

10月7日

观察日记四年级植物范文第3篇

关键词:耕乐园;科学课程;整合;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3-0042-01

科学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尤其是动植物单元的教学,需要我们教师能够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实践和体验。然而,现实中的种种困难往往阻碍了科学教师的步伐,除了最近的校园,哪儿都去不成。校园有校园的局限性,那整齐一致的花坛和现代化的塑胶场地,并不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好去处。值得令人欣慰的是,学校开辟了一块可以专供学生种植用的“耕乐园”,给科学教学带来了很多的方便。如何将“耕乐园”与科学课程有效地整合起来,让“耕乐园”更好地服务于科学课堂,值得我们思考与实践。

一、充分利用“耕乐园”,辅助课堂教学

1. 科学课堂进耕乐园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我们将科学课与“耕乐园”很好地整合起来,根据学的需要,把科学课堂搬到“耕乐园”,让学生亲身去读大自然这本活的书、动的书,到大自然里去实践,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比如在“种植我们的植物”这一课,学习了播种方法及养护、观察凤仙花的注意点后,给每个小组发凤仙花种子(保证每人一粒)和播种用的小铲,然后带领学生来到“耕乐园”,让他们像农人一样体验播种的乐趣。每个小组都在自己播种的地方做上了记号,并且做好分工,轮流照看。在大自然中,在“耕乐园”里,孩子们变得多么活泼,他们身上似乎多了一份责任,他们对凤仙花的观察热情似乎比以前的孩子更加积极,他们成了“耕乐园”中的常客。我想,教学效果已经达到了。

2. 科学种植延伸课堂

陶行知先生提倡:教学做合一,以做为中心。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我们的科学课也是如此,需要手脑并用,真正做起来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在科学课堂上需要用到很多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等等,科学课程与“耕乐园”整合起来之后,教师就可以事先带领学生去种植相关的植物,需要用的时候就可以到耕乐园中取,这是一种很有意义的做法,使得科学课堂无限地扩大,让学生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同时在课堂上所研究的植物,也可在课后进一步探究。比如“种子的萌发”这一课,学生在课堂上研究已经发芽的蚕豆、黄豆、油菜等种子,课后还可到耕乐园中进行种植,继续观察它们的生长变化,并且做好观察记录。这使科学课堂得到延伸,使学生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巧妙运用“耕乐园”,开展课外活动

1. 课外种植亲历探究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教学应当是开放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伸。”通过课外的种植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经验,培养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的能力,在活动的过程中,还可挖掘学生的特长,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实践能力。学校根据当地农作物的分布情况,选择了红薯、小麦、大豆、玉米、蚕豆等粮食作物,选择了丝瓜、茄子、青菜、萝卜、菠菜、黄瓜、西红柿等蔬菜作物,选择了向日葵、棉花等经济作物,供3~5年级每个班选择并种植,并且每班所选农作物各不相同。然后各班根据自己班级情况,安排同学定期对农作物进行浇水、施肥、除草等管理,还对农作物进行观察记录、写观察日记等。经历这样一个种植的过程,同学们的收获都特别大,这是他们在课本上永远都学不到的。很多科学的探究精神在慢慢滋长,很多科学的素质素养在慢慢提升。

2. 金秋收获感悟生活

贴近于学生生活的课外活动,往往最受学生欢迎,也最能够锻炼学生。“耕乐园”里最受学生喜欢的课外活动,莫过于金秋的收获节了。那是学生经历耕种的辛劳之后,进而享受劳动果实的幸福时刻。每次活动学校都会设计一个活动方案,先由科学老师组织四年级的学生了解不同的植物供人们食用部分的名称,然后由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带领四年级各班同学进入“耕乐园”进行采摘活动,比如:采玉米、挖红薯等。接着带领部分学生将劳动所得的果实进行清洗,部分学生来到“食尚小实践”基地自己动手添火、下锅,进行烧煮,体验劳动的乐趣。其他学生则在食堂或操场上开展农作物知识趣闻竞答活动。等烧煮完毕,将锅子端进食堂,大伙儿一起品尝香喷喷的劳动成果,体验食物的美味,个个都乐开了花。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深深体验到了学习中的生活味,让生活与教育结合起来,增加学生的阅历,锻炼学生的能力。这不仅是劳动教育,更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耕乐园”与科学课程的有效整合,打开了学生学好科学、用好科学之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也为科学课程的更好实施提供了保障。我们还将继续努力,致力于“耕乐园”的建设,让“耕乐园”能更好地为科学课程服务。

参考文献:

观察日记四年级植物范文第4篇

22世纪神起在哪儿呢?别急别急,请听我慢慢道来——

22世纪神奇之——房子

22世纪的人们终于开窍了!他们懂得了保护环境。现在,他们的房子不再用木块和砖头了,他们用了高科技,制造了一种全能的房子。

这种房子的防御性那可是超一流!有小偷来,主人在屋子里会看见,而小偷看不见里面的人。监控录像将门外的举动清清楚楚地拍了下来,同时将录像传递到警察局,这样,警察就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房子中启动捕捉系统:房子外的小洞向小偷射起高压电,这种高压电只会让人麻痹,下次来的话就没命了;然后房子四周的草丛消失,露出一个光环围住小偷,放射光,把小偷困在里边,一边受惩罚,一边保证。这下,你不用担心夜晚有人来偷了吧?如果家里没人呢?哈哈!小偷就惨喽!房子启动保护系统,全力保护房子,一边攻击一边保护,是不是两全其美啊?而且,这种房子的售价只需2100元!超实惠哦!

22世纪神奇之——校园

想知道22世纪的校园是怎么样的吗?哈!别急嘛!这不是要告诉你了嘛!

22世纪的校园,教室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地板是由巨型海绵制成,同学摔倒,不会感到疼,也不会影响楼下的同学;课桌是浮在空中的,桌边上有一本“课课通”,包含了我们全部要学的,而且是声控的;黑板变成了电子黑板,老师只要提前备好课,制成录像,放入电子黑板,就会出现,老师就不用费力上课了。怎么样,22世纪的教室神奇吧!

校园的操场既可以凝聚成一个,也可以划分成无数个。当同学们集体上体育课时,操场就凝聚成一个,由体育老师的标准,来控制操场的大小。如果到了课间,操场就分成无数个,供同学们使用,当然,大小也是自己调制的。

22世纪的学校增加了植物园、动物园,供同学们欣赏。学校举行春游时,可以让同学们进入植、动物园进行春游。学校就不用担心学生的安全了。同学们也可以进入植、动物园,观察、思考、玩耍,写写观察日记,多思考生物之间的秘密,多去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

22世纪神奇之——车

22世纪的车也改变了。22世纪的车的形状由主人制定,圆形、三角形、长方形……颜色也是随意的,蓝色、绿色、黄色……这么多,全由你的心情来做主。22世纪的车不是在地面上开,而是浮在空中前进:别以为浮在空中很危险,不是这样的!这种车浮在空中不危险,反而比在地面上更安全!这种车在行驶时,车轮下有一朵巨大的云,背着车前进。而且也不会发生车祸,如果两辆车马上要发生车祸时,两辆车的前面都装了隐形磁铁,利用“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道理,使两辆车互相排斥,就不会发生车祸了。这种车没有方向盘,没有油门,全靠声控,你要往前,说一声“往前”,要减速,叫一声“减速”。怎么样?是不是超方便?是不是超安全?

观察日记四年级植物范文第5篇

一、发现问题,确定课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围绕主题活动实施的,主题选择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要富有生活性、趣味性、时代性,面向学生生活与已有经验。贴近学生年龄和心里特点,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在确定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实际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确定活动组织形式,通过讨论、交流确定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

如我校五年级同学在回家的路上发现本市的内沟河经常浑浊不堪,散发着恶臭,为了弄清内沟河的污染状况和因此造成的后果,同学们经过观察、讨论,确定了活动课题“关于内沟河的污染研究报告”;三年级同学确定“清源山传说(民间故事收集)”;四年级同学确定“用电的安全”等。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主题是灵魂,选择好主题是活动的首要环节。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或课题越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经验、贴近社会现实,学生越能够较好地操作,越有积极性。

二、精心组织,确定方案

方案是活动的蓝图设计,是活动的关键环节。方案设计得优劣直接影响探究活动的进行。设计方案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各个小组将自己的计划在全班交流,并组织生生之间的互动,即让学生在与人交流的基础上,在别的小组汇报后,能展开充分的讨论,学习其他小组的方法,反思自己计划的不足,进一步完善计划,在此基础上,各小组再修改完善计划。

如在“关于内沟河的研究报告”中,同学们设计了各自的研究方案,有的主张沿路调查,有的主张问卷采访,有的主张实验,……通过讨论综合,我们确定了最终的实施方案:1、设计活动计划表格;2、沿路观察、访问、拍相;3、查阅资料:内沟河的原貌;4、用河水进行种养植物和喂养金鱼的实验;5、总结报告。

三、实践活动,突出主题

实践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核心。综合实践活动应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知识量有限、自主性不足等原因,教师要对学生的活动加以有效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在“关于内沟河的研究报告”中,由于学生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绘画能力、思维能力各部相同,故而在本次活动中安排了小记者、摄像师、植养员、宣传员、信息员等几种角色,学生根据能力特长自主选择担任的社会角色。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加学生亲身体验的机会,经历活动的各种感受,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年龄特征和性格特点向他们介绍科学探究的方式,使学生减少活动的盲目性。另一方面,针对学生的疑问,提供必要的指导,根据学生的思维进程进行启发,使学生的探究活动始终处于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再次,教师应注意自己的角色特点应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四、总结评价,注重互动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总结评价的作用是使学生再现活动过程,对活动中的体会进行回味,对活动的探究成果进行陈述评价,从而激起学生再次探究的欲望,为下一个主题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心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