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徐志摩代表作

徐志摩代表作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徐志摩代表作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徐志摩代表作范文第1篇

关键词:徐志摩;爱情诗;意象;情感

徐志摩诗歌中对爱情的追求让人感动中敬佩,他的爱情诗歌玲琅满目、优点很多,尤其在选择典型意象折射情感方面独树一帜,可圈可点,这种独特的意象选择让其爱情诗歌更朦胧,更有意义,更高妙地表达自己的隐秘的心绪。

一、用墙等意象折射对爱情的追求

徐志摩曾经用墙这个意象来表明自己对爱情的执着追求。《起造一座墙》是徐志摩对爱情的追求誓言,所追求的是陆小曼,诗歌中徐志摩用墙这个意象来代表两个人的感情,这堵墙如钢似铁,能抵挡外来的干扰。用蕉衣这个意象代表爱情,来包裹着心,不仅与平常人一样爱的真,还比一般人爱的更加炽烈。芭蕉树是有心的,没有了心的芭蕉就会枯萎,对于诗人来说,爱情是生活必需品,而不是调剂品。

我要你的爱有纯钢似的强,

在这流动的生里起造一座墙;

任凭秋风吹尽满园的黄叶,

任凭白蚁蛀烂千年的画壁;

就使有一天霹雳震翻了宇宙,――

也震不翻你我“爱墙”内的自由!

――《起造一座墙》节选

在半封建社会,追求一个有夫之妇,是被整个社会唾弃的,但徐志摩坚信真爱无罪。他遭受了诸多的磨难,仍旧高擎着真爱的大旗。诗人在这首诗里展现了他的大无畏的爱情精神,为了爱披荆斩棘,为了爱冲出牢笼,诗人在现实中的爱情也确实经历了许多的牵绊,受到了许多折磨,在没有爱情土壤的情况下,他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二、用雪花等意象折射对爱情的礼赞

徐志摩用雪花来对爱情进行崇高的礼赞。徐志摩和陆小曼在北京随着接触的日益着增多,感情也逐渐加深,最后陷入了爱恋的漩涡,浪漫的徐志摩为陆小曼写下诗歌。在这甜蜜的爱情滋润下,徐志摩往日诗歌里的忧愁和伤心都被明快的色彩取代,1924年的《雪花的快乐》就是其代表作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地,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融,消融,消融――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雪花的快乐》节选

在这首诗里有着丰富的想象,徐志摩把自己比作一朵小雪花,在空中飞舞,在空中不停地飞着,就像恋爱一样眩晕和热烈,诗人在诗歌中再三强调自己飞的方向,雪花多情,但不随风而舞,而是执着于自己的目标,它避开了幽谷,避开了山麓,也避开了荒街。这首诗里充满了爱和自由、快乐。柔波,朱砂,都是美好的,让人心驰神往,不能自已,恋人相会,如同神仙眷侣,一切都是那么都是美好,一切景语皆情语,徐志摩用典型的意象把难以言说的情感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爱情与意象都有了高洁的品质,雪花代表着纯洁,爱情代表着美好,用雪花的意象表达出爱情实现的欢乐。这是心灵的花火,是明丽的灵性。

三、用新墓等意象折射对爱情的忧伤

1923年,林徽音不辞而别回国,徐志摩追求林徽因的希望破灭,写下《希望的埋葬》来诉说自己难以言表的忧伤。

我唱一支惨淡的歌,

与秋林的秋声相和;

滴滴凉露似的清泪,

洒遍了清冷的新墓!

我手抱你冷残的衣裳,

凄怀你生前的经过――

一遭不幸的爱母

回想一场抚养的辛苦。

我又舍不得将你埋葬,

希望,我的生命与光明!

像那个情疯了的公主,

紧搂住她爱人的冷尸!

――《希望的埋葬》节选

徐志摩万分难过,用新墓、冷尸等意象发出哀哀切切的断肠之音。希望是如此的渺茫,结局使他悲痛莫名,他舍不得林徽因,但林徽因是如此绝情,他们的爱情变成了尸体,只能被埋葬。

四、用风等意象折射对爱情的迷茫

徐志摩用风的意象来折射自己对爱情的迷茫。《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写出徐志摩的迷茫,徐志摩而对自己历经艰辛追求的理想爱情,到头来带给自己却是无尽的伤痛,他迷茫了。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负心,我的伤悲。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悲哀里心碎!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黯淡是梦里的光辉。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节选

这首诗歌里,徐志摩用风、梦等意象诉说着自己内心的呜咽,微波似的轻烟似的情绪,完全是个人感情生活的投影。妻子的日益堕落,流言蜚语漫天,他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内心的苦痛浓的可以凝成水了,心碎成了雨点。

徐志摩的爱情诗主要是写给林徽因和陆小曼的,给林徽因的以追求和失恋为主,给陆小曼的有追求有热恋也有伤心。不同时期不同情境下,徐志摩的情感是不同的,这些情感特征借由一些典型意象折射,他的爱情诗歌情感像天上星,时而明亮眨眼,时而隐秘无踪,如果要了解徐志摩的爱情诗特点,用意象来切入,不失为一个良好的方法,用意象做指南针探究它们的象征意义,可以得见徐志摩在爱情诗歌方面投入的思绪和情感特点。

参考文献:

徐志摩代表作范文第2篇

关于陆小曼的故事有很多,为后人感兴趣和津津乐道的,大多是她与徐志摩惊天动地、冲破世俗的爱情以及她和前夫王庚、晚年伴侣翁瑞午之间的生活故事,却少有人去留意她极高的才情和艺术天分。虽然说陆小曼因徐志摩而出名,但她本人在文学、戏剧、绘画上的天资其实早已显露。

“校园皇后”青年时期现风采

陆小曼的父亲陆定早年留学日本,是一名外交官,母亲吴曼华是江南的名门闺秀,多才多艺,擅长一手工笔画,又有深厚的古文功底,陆小曼是家中九个孩子唯一能存活的一个孩子,家境优越,备受父母宠爱,也使她成为那个人们口中美丽而又任性的小曼。家学渊源,小曼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估计是受到母亲的影响,陆小曼嗜画很深。

在学生时期,她就能诗善画,能写一手蝇头小楷,能唱歌演戏。有一次法国人到陆小曼当时就读的圣心学堂参观,看到一幅油画,问是何人所绘,校方告知是学生陆小曼,法国人很欣赏,当即支付二百法郎,作为学校办学经费,将油画买去,引起校内和社会瞩目。

十六七岁的她精通英、法两国文字,已经担任了三年外交翻译,在校园里常常是前呼后拥,外国人称她是“东方美人”,同学叫她“校园皇后”。

认识徐志摩,让她感受到最为美好的爱情,也让她的生活开始改变。尤其在徐志摩遇难后,大家不由地把徐志摩的英年早逝责难于她,从早年养尊处优、一掷千金的豪门小姐,众星捧月的大家闺秀,到备受责难、重叛亲离,面对人生的大起大落,她只得把所有的情感宣泄到艺术创作上,她的画作纯朴天然,润泽秀丽,晚年则入苍茫之境。

痛定思痛,拜师学艺约法三章

20年代初陆小曼拜刘海粟为师,最初学画还很认真,但学了一阵子后,她便耐不住性子,时作时辍。然小曼是个悟性极高的聪明女子,她还是很快掌握了细笔工整密体的画法,临摹宋代院体画,明仇英的人物画,清沈铨的花鸟走兽画等,陆小曼都颇得神韵。

在北京圣心学堂又学习西方油画,所以在陆小曼早期的绘画中,可看到颇有中国画具有线的表现特点,又有西洋绘画具有光影的特点。1929年,她参与中国女子书画会的筹备工作,并成为该会早期会员。

1931年底徐志摩飞机失事后,陆小曼痛定思痛之余,拜贺天健为师学习山水,拜陈半丁为师学习花鸟,一改过去慵懒习惯。拜师时,贺天健为了防止陆小曼偷懒,约法三章:一、老师上门,杂事丢开;二、专心学画,学要所成;三、每月50大洋,中途不得辍学。

就这样,陆小曼卧薪尝胆,专心画画,10年后,终于在1941年假座上海大新公司(今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楼上举办了个人画展,展出作品达100多件,受到相当好评。1958年陆小曼加入上海美术家协会,后正式成为上海中国画院的专职画师。

1931年春日陆小曼画了一幅山水长卷,可以说是她早期的代表作品,这幅山水画秀润天成、清逸雅致,对于初涉画坛的人而言,起手也足以令人感叹。贺天健在小曼的山水长卷上对她的评价很高,题道:“东坡论画鄙形似,懒瓒云山写意多,摘得骊龙颔下物,何须粉本拓山河。”

一九三一年十一月十九日,徐志摩把这张手卷随带在身,准备到北京再请人加题,但不幸的是坐飞机遇上大雾触山身亡,画作因放在铁箧中,故物未殉人。自此,陆小曼一直保存着这幅珍贵的画作。直到1965年病危前夕,才将它和梁启超一副集字对联、《徐志摩全集》的纸型交给徐志摩的姻表亲、园林学者陈从周教授。

告别玩乐,回归画作

因为深陷鸦片烟瘾,加上与翁瑞午同居,徐家也断了对陆的接济,陆小曼晚年基本上靠翁瑞午供养,生活十分困窘。上世纪五十年代,在一次画展中,时任上海市长的发现了陆小曼的画,了解到她的状况,自称是徐志摩的学生(在北京求学时曾给徐志摩主编的《晨报副刊》投过稿,两人还在报上辩论过),因此聘陆小曼为人民政府参事、文史馆员和画院画师,每月有八十几元的收入。当时,陆小曼已开始戒烟,但是依靠药物每天要接近三块钱,常入不敷出。

陆小曼的画自此不再出售,专交画院,所以市面流传不多。她的作品在1990年代的艺术市场上并非热门,偶尔有亮相但是价格不高。近几年她的作品开始频频亮相各大拍卖会,并走红市场。

有收藏界人士说,近两年,陆小曼的作品升值非常迅速,她的画价已攀升至同时代女画家之首,偶尔遇见一二张小品、扇,其价不菲。个中缘由,一方面由于诗人遗孀的声名与艳史的关系,另外也主要因为陆的笔力清健,意境不俗,因此受到市场的追捧。

在1964年的春天,正值万物复苏,桃花盛开的季节。眼中“北京城一道不得不看的风景”,在经历了六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之后,终于在医院孤独无奈之际,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留下了许多是是非非,但留给人们最多的是她另一个精神世界――她的绘画作品,它将随着历史的长河永载史册,千古流芳,永久的保存下去。

男人该不该娶陆小曼这样的女子

徐志摩代表作范文第3篇

那天看贾平凹的新书,终于看到了一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句子,我认为贾平凹写过的最精彩的一句,他说:恋爱时谁还要脸?

我喜欢。

想起大学者沈从文,一生都是温文尔雅,但他年轻的时候爱上了一个女子,那个女子是他的学生,于是,这个近乎腼腆的人演了非常精彩的一幕,在那个时代,在别人看来已经足够不要脸了。最后,他托了,终于成就一桩美满姻缘。

还有徐志摩。地道的风流才子吧?爱上了林徽因的时候苦苦纠缠,从英国追回来,直到人家结婚。后来和有夫之妇陆小曼,两个人水深火热天翻地覆,全不管世人如何评说。在婚礼上,主婚人梁启超先生把他们臭骂一顿:徐志摩,你这个人做人浮躁,离婚再娶就是用情不专的证明。陆小曼,我希望你以后能恪守妇道,不要再把婚姻当儿戏,让父母汗颜,让朋友不齿,让社会看笑话。

据说,这是梁当初的原话。他没有把“不要脸”这3个字说出来,但那字字句句,全是这3个字。

多少年后,徐志摩的爱情故事成了风流佳话,《人间四月天》火到让大家天天晚上在家守着电视机。只是现在,想找个徐志摩去不要脸一下,难于上青天啊。

有一个女孩子,默默地爱着一个男孩子,但她羞于表达,就那样偷偷地把他藏在心底。终于有一天,男孩子要走了,而她甚至还没来得及把自己的喜欢告诉男孩子。在最后关头,她终于决定不要脸一下了。她打车直接去找男孩子,然后,请他在这个城市陪他转一圈。出租车转了二环转三环,转了三环转四环,幸亏北京有那么多外环。结果,男孩误了飞机,留下了爱情。女孩想,不要脸就对了,否则,永失我爱呀。

当爱上一个人,撕破脸皮和人家死乞白赖地说,顶多是爱过了火无处发泄,因为只要真爱了,哪管它合不合适。

当然,也有另一种形式的不要脸,那就是夺人之妻或者做人二奶,这样的不要脸是真的不要脸。

感情的遗留物

也有一些人恋恋难舍,旧人送的手链还在戴,织的毛衣还在穿,送的CD反复听,一副痴情永不变模样。用这些零零碎碎的感情遗留物,时时提醒曾经的记忆,于是,它们有了慰藉的意义。

从对待感情遗留物的态度上,基本能判断出感情的性质。比如《围城》里唐晓芙退回方鸿渐的信,说明她希望抹平所有痕迹,就像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此举也代表她否定了方鸿渐这个人。

很多女孩部曾在男友家里发现他的感情遗留物,霸道的女孩要求男友统统销毁,否则,就是对自己的挑衅与侮辱。柔弱的女孩对他流泪,在心里碎碎念,他的心里还有前女友的影子。

女孩细心、敏感,很留意细节.特别是面对男友的感情遗留物,基本上是容不得沙子的,恨不能清空他的回忆,将他视力所及的物件都换成自己的,钱包里的照片,手机上的大头贴,喝水的杯子。

而男人就不会太在乎,他们有时候之所以还在用前女友送的剃须刀,没有特别深的意义,只不过是用顺手罢了。

这些没有生命力的物件还好办,遇上遗留物是宠物就棘手些。猫猫狗狗天真的眼,留着旧主人的身影,难免会朝你狂吠,觉得你是讨厌的闯入者。而你也不可能凭空去喜欢一只小兽,爱屋及乌这种事,是要有极大耐心的。

倘若感情的遗留物竟是一个活生生的孩子,就简直头痛了。后妈真不是好当的,你想与小朋友建立起真挚的感情,做出努力的那一方,只能是你。你必须跟在小朋友身后,亦师亦友亦母,直到感动他那颗小小的心。

你是成年人,你抢走了他爸爸的心,你必须左手拿,右手给。

如果你获得了小朋友的信任与爱,那么恭喜你,连同小朋友的爸爸也会对你服服帖帖。这一招的代表作是《音乐之声》里的玛丽亚。近一点儿的例子就是李亚鹏、王菲的爱女窦靖童早就开口叫他爸爸了。

爱情配额 张小娴

如果爱情也有配额这回事,配额对女人是不公平的。男人的爱情配额远比女人多,几乎是一生也用不完的。

男人的身体不断制造,使他可以不断追求女人。如果他身体健康,到了80岁,或许仍然可以有心有力。假使他有心有力又有财,更可以在行将就木之年讨个年轻漂亮的妻子,生一个可以当他孙儿的小儿子。因此,我常常怀疑男人的多情与不羁是因为他知道他有用之不竭的配额,他实在没有忠心和专一的必要。

但女人从母体开始,便决定了她一生拥有多少颗卵子,大概是数千颗吧。发育之后,每个月掉下一颗卵子,一年失去12颗,其实剩余的也是一生用不完的。问题是女人的卵子会退化,所以女人过了30岁才生头一胎,便提心吊胆,害怕生下不健全的孩子。女人如果没有这个生理时钟,也许不会渴望结婚。

徐志摩代表作范文第4篇

徐志摩散文集很有特色《再别康桥》是徐志摩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那么该作品的读后感怎么写呢?下面是为大家推荐一些再别康桥读后感,请您阅读。

再别康桥读后感1你来或者不来,去或不去,康桥都在那里,不喜不悲。倒是来这里的人在康桥的柔波旁、榆柳下演绎他们的悲欢离合。

你是人间四月天的烟云,黄昏吹着晚风的柔,轻如风,悄无声息,轻如雪,悠闲飘落。来时一袭长衫,去时衣袂飘飘。挥手之间,西天的云彩成为你永恒的背景,。当时伊人在,曾伴彩云归。

因为喜欢一个人,所以喜欢了一座城市,所以喜欢了哪里的一草一木。轻柔的晚风,吹拂河畔渡满霞光的柳枝,摇曳出一份妩媚,晃动出一丝娇媚,荡漾成粉红色的回忆。回忆会褪色吗?波光里的艳影告诉我,依旧如昨。所有的前尘往事一同随波荡漾起来。

还是那条河,还是那湾水,清凉氤氲在心头。做康河里的一条水草吧,悠闲自在地摇摆,用自己喜欢的姿势,没有嘈杂与喧嚣,没有羁绊和束缚。没有争夺与血腥。如果这里是桃源,我就是那一株桃树,简简单单,别无所求。

一条水草也会有梦,绝不因它是一条水草而卑微。自由的空气,静美的恬淡,爱的馨香。倘若这是卑微的,也是伟大的卑微。因为梦里的清泉折射的是七彩的阳光,纵使世迁,物是人非,纵使梦想别现实割得支离破碎。每一个碎片都会保留它最本真,最完整的原貌,即使尘封在心底,也会随心动而鲜活。

探寻,追寻,寻到过那隔绝人世的优美与宁静,在星光与波光中涵养着自由的灵性,忘情于康桥的优美,沉迷于自然地纯洁,人生在奇异的月光下斑斓而多彩,奏响美的旋律,放飞爱与自由的翅膀,在星辉斑斓里放歌,那是理想的宣言。

哀莫大于心死,其实其莫大于心不死,其实哀莫大于心不死而不得不死。那首欢愉轻松的歌如今唱来必定变得沉重而无奈,理想的琴被现实折断了弦,语气痛苦的回忆不如选择忘记,语气厉声质问,不如选择沉默,与其选择苦苦哀求不如选择淡然放手。抓不住的何止是时间,春去春来之后,沧桑的何止是双眸。就让笙箫去演绎我沉默的离歌吧。

该是离去的时候了,再见!四季常青最翠绿的草坪、天空的行云、大地的温软、漂浮在水面上的桂花香、带着草味的和风以及看天、听鸟、读书……所有的梦意与春光,再见!人生的春天,还有那个人。

不想让你看到我转身之后,离去之时的忧伤落寞的背影,不想让你看到这忧伤落寞的背影彳亍在夕阳中,消失在地平线。没有华丽的转身,只有悄悄地挥手。告别时,留下完美的记忆。因为美,所以痛会多一些吧,所以,回忆会更多一些味道,是落寞还是苍凉,是的,薄暮时分,对着西天的云彩落寞地想念一段旧时光,或者一个人。

终无言,是看透了繁华落尽,是明白了铅华洗净,还是一江春水的绵绵情思,一川烟雨的万般愁绪。

风轻云淡,优雅的身影遮不住内心的忧伤。

终无言,其实是爱到深处的寂寞。

再别康桥读后感2《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名篇之一。语言柔美,含蓄,感情饱满。而蕴藏在这首情意绵绵的诗后的情感更值得人品味。诗的开始便塑造了诗人温柔,翩翩的风度。“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诗人的身影是悄悄地,是翩然的,是满怀了一种还未知的神情的。“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诗人作别的不是别的,却是云彩。这便是一种十分感性的行为。

诗的二、三两节开始描写康桥上看到的美景。“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夕阳将柳树染成了金色,比作新娘,柳树似乎是有了新娘的羞涩,那样动人。波光的影子,层层荡荡,直印在诗人的心里。“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诗人描写青荇水草的自由和悠闲,那样的怡然自得的情形让他心生嫉羡。这一切,都激起了诗人浪漫的回忆和感情。从第一层来看,是写景渲染,从更深层次来看,这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另一个藏在深处的感情世界。即写景抒情,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过去的回忆和缅怀。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联系到上面提到的夕阳的景象,那一潭原本青绿的潭水,的确像虹一般艳丽多彩。而那梦,应是指昔日的梦,却“揉碎在浮躁间”,说明昔日的梦已永远停留在过往,往者不可追了。它虽已在时间中揉碎,但还没有消失。它沉淀了下来。而且犹如彩虹般美丽。在诗人看来,他当年在剑桥的生活是值得留恋的。而他此次来剑桥便是来找寻昔日的梦的。

“寻梦?撑一支长蒿,向青草更青处慢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诗人希望潇洒地重温康桥的旧梦。他是如此渴望重新找回原来的美好,在星辉下放歌的那种豪情。诗人的感情在此刻是饱满的,充满激情和希望的。“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诗人的感情从瞬时下跌,他发现了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他在同样的景色和地方做同样的事,却再也回不去了,找寻不到旧情,找不到他所谓的“梦”,诗人的感情由此压抑深沉,这使我们感到,在读第一节诗时的那种潇洒飘逸感全无,取而代之的是苦涩、惆怅和难言的苦衷,透露出诗人更加内在的,难以摆脱的苦恼。

诗人是深情的,浪漫的,他痴想找回旧欢。面对此情此景,他才相当真实地意识到自己难言的苦涩和苦衷、惆怅的情怀,景色依旧美好,只是物是人非,那些缠绵的“夙愿”和“理想”,可望而不可及。大致而言,是因为他对理想生活和感情的追求一再受挫,而写《再别康桥》的时候,也许他的苦恼接近于最深的时候,因此也是他幻想最厉害的时候,唯有幻想还能支持他,有勇气,有活力来寻旧梦,也才有激情把这难言的心事形诸于诗,而且有一个飘逸、潇洒的姿态。

诗人终于离开了,他是悄悄地走的,不带走一片云彩。不带走一片云彩,可以理解为诗人希望让康桥这个魂牵梦萦的感情世界以最完美的幻想面貌保存下来,表达了诗人对旧梦的珍惜。他离开了,而那个梦,也许会一直存在。

再别康桥读后感3“那榆阴下的一谭/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这是现代诗人徐志摩《再别康桥》中的诗句。诗中喻谭为梦,自有作者的追寻。读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这篇散文《小石谭记》同样让我认识到:一谭如梦!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与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他最拿手的散文是山水游记,“永州八记”是他的代表作品。《小石谭记》作于唐元和四年,即柳宗元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期间。柳宗元满腔的政治热情及高远的政治抱负横遭恶势力的打击,可知其抑郁愤懑。而他借游遣闷时所见的小石谭,虽位处荒郊,但能得到自然造化,毫无拘束地尽展风貌;其水,潺潺流淌而“如鸣佩环”,清清一泓而纤尘不染;其石,名具个性;其木,风姿迥异;其鱼,随心所欲;其岸,依水而曲......

其实,人世间,朝廷中,若能得此些许,勃勃雄心何愁不展,但人世多桀,与丑恶相对的美梦,实现起来却总是举艰难。其实人也源于自然,也属于大自然的一部分,应该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而不应该把自己囚禁在狭隘的空间里。打开渴望理解的心锁,捅破心灵与大自然的隔阂,挣开一切内心的束缚与压抑,从大自然中寻找生命的真谛,努力去追寻灵魂中那份最纯洁、最原始的净土。

但是柳宗元毕竟是柳宗元,当他在小石谭梦的影子前得到一丝丝快乐时,还是不能彻彻底底地忘却自我,小谭固美,却位处僻野,有怎能给乐众生?

唉,一谭如梦,乐难遣忧!我也只能这样感叹了。

再别康桥读后感4时间踽踽而行,岁月静好藏在斑斑驳驳的光影,以宁静的姿态绽放在窗台上一只宝蓝色玻璃长颈瓶中。

抽出倚在书架最边上的书,鹅黄色的封面上落了许些尘埃,一拂,细小尘埃纷扬,成为晶莹的光芒中的细小的美丽。上面用烫金写着《再别康桥》,心悸动着,无声的翻开,怕惊扰了那个星夜满载星光的梦。

阳光透过我的指尖在纸上投影出暗影。一场似康水般的情愫在那片凹凸不平的云彩下构成河畔金柳的美。踏响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毫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化成西边的云彩。摇一小舟在康桥寻找细碎的梦。

而她则是多情的金柳是你心中的新娘,温柔可人。你愿化作水绿草沉醉之康河的柔波里。

在青草更青处,在星辉斑斓里放歌的狂态未就。连夏虫也与你沉静在这水汽氤氲的暖夜里,醉心的沉默。最后,离别而去。

志摩一生有三字:爱,自由,美。他对微因的一片痴情成为一段流着令人流泪的美。他的徘徊正是追寻的缩影。他对母校的留恋是他情感细腻的一部分。

志摩清新隽永的诗如音乐,节奏轻柔委婉,伴着情感起伏跳跃。他用他含羞草般的触觉去感知爱情。这浪漫随不能成为现实,但却能如康桥般静静流淌。

漫漫长久飘进久违康桥,双膝跪地膜拜夕阳最后的辉煌。再别康桥,别了,这个浪漫的人释放浪漫,给我沁人心脾的希望与温柔。

心悸动着,触及阳光,宝蓝色的瓶里清澈的水在桌上印出波光粼粼。或许现在谈起爱,为时过早。但时间康水潺潺而过。在青春,有些错误反而美丽。那是个雪花飞扬的冬季,有了一段美丽的,镜水花月般的情。是一个如风的少年,青春这个荒唐年纪,每次为了看他打篮球常常在操场上,吹冷风并是半个小时,修长的身影在夕阳下旋转,陪我度过了一整个冬季。成绩因此下滑,老师家长的压力,让那半小时似流水,甚至,那是唯一的动人的安慰。二月拂柳,在夜晚,打开久违的qq,发现一个陌生人在那个冬季在另一头说了你好,头像像是令我沉醉的自拍,心一点点沉下去,我向他发出“嗨”。但故事就像断了油的圆珠笔停在那个冬季。以后,再也没有为了那半个小时而放纵自己的青春。

我却从未惋惜过,那时一段似康水般的过去,就像玻璃瓶里的一颗玫瑰种子,从未发芽,却含着当初我翘首盼望她开出美花。一样的美丽,那是我一整个青春里最美的风景。如果得了微因的爱,志摩的名字也许会埋没在黑暗里,即使没有得到,但康桥之情依旧是那个满载星光的梦。

回神,低头,见到树上被红笔划出的一句话,“得之我幸,不得我命”,说的,大概也是我的心情吧。

再别康桥读后感5许是因为他在诗的创作上成就过高而掩盖了他在散文方面造艺,人们记住徐志摩,多是因为他的诗,当然我也不例外。今年暑假,有幸拜读了《徐志摩散文经典》,对他的印象才从最初的浪漫诗人转变为一个有思想、有个性,而又热情高涨的、率真诚实的文学家。

徐志摩的散文的特点便是浓郁,人们总以为将纷繁的世界写简单是本事,殊不知将一件平平常常的事,一个平平常常的场景写得繁采到极致也是一种本事。徐志摩便是那种能把别人无话可说之事说得天花乱坠,让你目不暇接的散文家。

他的散文洋洋洒洒,花雨缤纷,但更难得的是这些奇艳瑰丽的文字全都出自他的内心,出自一个"真'字。正如梁实秋所说,徐志摩的散文无论写什么,永远都保持一个亲热的态度,没有教训和演讲的气味,而像是和知心朋友谈话,毫不矜持地掏出内心的真话。

这本书中,最浪漫的散文《想飞》,读后让我感觉到他的散文真的就像在和他亲切的谈话、聊天一样,而且他的散文充满着丰富的想象,有勇敢探索光明的热情。其中的《翡冷翠山居闲话》中的一段是这样写的:

“在这里出门散步去,上山或是下山,在二个晴好的五月的向晚,正像是去赴一个美的宴会,比如去一果子园,那边每株树上都是满挂着诗情最秀逸的果实,假如你单是站着看还不满意时,只要一伸手就可以采取,可以恣尝鲜味,足够你性灵的迷醉。阳光正好暖和决不过暖;风息是温驯的,而且往往因为他是从繁花的山林里吹度过来他带来一股幽远的澹香,连着一息滋润的水气,摩挲你的颜面,轻绕着你的肩腰,就这单纯的呼吸已是无穷愉快;空气总是明净的,近谷内不生烟,远山上不起霭,那美秀风景全部正像画面片似的展露在你的眼前,供你闲暇的鉴赏。……”

读里面的每一段文字都是一种美的享受,他的表达总是这样无拘无束.艳丽纷繁.这也正如周作人等所说:徐志摩的散文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是独树一帜的,与他的新诗一起形成“双峰并峙“的局面。其实,情感的真挚,态度的亲和,题材的宽广,表达的无拘无束.艳丽纷繁,像诗一样“浓得化不开“,构成了徐志摩散文的显著特色。无论是长篇,如《巴黎的鳞爪》和《秋》;还是短篇,如《丑西湖》,莫不如此。至于《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想飞》......等篇,则早已成为脍炙人口的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了……

徐志摩代表作范文第5篇

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目前,微课在表现形式上,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讲解知识型和展现艺术型。前者可以通过PPT或动画等形式对抽象的知识进行形象化的讲解;而后者则主要采用音画和艺术朗诵等形式对学习者进行艺术熏陶。相比较而言,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类的微课,更适用于讲解知识型;而文学、哲学、史学等社会科学类的微课,则更适用于艺术展现型。语文课本中不少文学作品采用艺术展现型,更能体现文学的特质。因此,本文所讨论的“文学微课”特指艺术展现型的文学微课。

文学微课侧重讲究艺术氛围:一讲究稿本的设计,微课的稿本不但要有设计、有内容、有分量,而且必须在遣词造句上事先考虑到讲授时的效果,要与艺术朗诵(配音旁白)相协调统一;二讲究朗诵(配音)的结合,朗诵(配音)对于欣赏和理解作品平添了许多艺术魅力,是实现文学微课的教学性、科学性与欣赏性有机统一的一个重要手段;三讲究美术的呈现,既包括富有艺术画面感的n程片头,也包括相得益彰的人像、书影、插图等图片资料以及相关的影视资料,还包括适于学习者观看的字幕;四讲究音乐的陪衬,音乐是制造艺术氛围的重要手段,不但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还能增强文学微课的艺术性,唤起学习者的共鸣,培养其艺术欣赏能力。

二、以《的绘画美》为例谈“文学微课”的教学设计

(一)选择微课知识要点

基于微课的特点,我们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适合做“文学微课”。我们要吃透教材,挖掘文本,确定了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再精选出关键点,作为微课的切入点,从而完成文学微课的创作。以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为例,谈谈该作品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如表1):

徐志摩的代表作《再别康桥》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娓娓道出他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这首诗四行一节,每一节的诗行排列两两错落有致,似有建筑的形体结构美,故称有“建筑美”。整首诗又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诗的开头和结尾采用重叠、复沓的手法,此外,“轻轻”、“悄悄”等叠字的反复运用,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所以此诗又兼具“音乐美”。

《再别康桥》一诗语言运用上注重词藻的色彩感,多选用色彩明丽的词语,如夕阳映照的“金柳”,波光里荡漾的“艳影”,水底软泥上的“青荇”等创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意境。全诗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给读者以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和油画般的感受。同时,诗人通过一系列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静态的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总而言之全诗意境鲜明,富有流动的画面美。所以以“绘画美”作为《再别康桥》文学微课的讲授点是再好不过了。

(二)撰写微课教学简案

确定教学目标和微课知识点后,就可以进行微课教学脚本的设计工作了。有了教学简案,微课就有了制作标准,各个环节应该怎么设计就会一目了然。微课程《的绘画美》的教学脚本如表2所示:

《再别康桥》的写作背景较为复杂,诗人的感情也是真挚强烈。作为初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情感观还未真正成熟。因此,仅以鉴赏诗歌的绘画美作为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歌的“绘画美”能较为容易且更深层次的理解,便于领悟诗歌的主旨。

内容分析:

《再别康桥》这首诗“三美”(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兼备,是徐志摩诗作中的代表作。而“绘画美”最为突出,诗中鲜明的意境、流动的画面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诗中的“绘画美”主要表现在着色绚丽、描绘形态、增添声音、寓情于景。本课将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详细讲授。

学习目标: 1 理解诗歌“流动的绘画美”的特点。

2 体会诗歌所深寓的感情。

学习重点:理解诗歌“流动的绘画美”的特点。

学习过程:

1 播放“康桥”照片,进入情境。

2 以“三美”导入,开门见山。

3 美在景物,从上而下。通过观看油画,由上而下地浏览云彩、夕阳、金柳、榆阴、青草、艳影、青荇。

4 欣赏“河畔金柳倒影图” 。

①绘色:通过观看动画,柳树、柳影、云彩等景物在夕阳映照下镀上金黄色,富丽堂皇,颜色美艳。

②绘形:通过观看动画,柳树、柳影、云彩等景物分别摇曳、飘摇,富有动感。

③朗读:通过老师朗读“河畔金柳倒影图”,学生深刻感悟绘画美。

5 欣赏“撑篙漫溯寻梦图”。

①绘色:通过观看动画,天上的星辉绚烂夺目,色彩斑斓。

②绘形:通过观看动画,星辉闪烁,诗人划动小船徐徐驶来,动态十足。

③绘声:诗人大声放歌,留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学习

指导 本课讲授《再别康桥》“流动的绘画美”的四个特点。

1 巧用有颜色之词,设色绚丽。从“金柳”的璀璨如金、“青荇”绿得发亮、“星辉”的绚烂夺目等结合比喻的修辞手法为学生讲解,从明艳的色彩上感受诗歌流动的“绘画美”。

2 妙用动词,描绘形态。从与云彩的“招手”、柳影的“荡漾”、青荇的“招摇”等结合拟人的修辞手法为学生讲解,从富有动感的动作上感受诗歌的“流动的”绘画美。

3 增添声音,锦上添花。从部分的“放歌”和鸣声沉默的“夏虫”,无形中使诗歌更有美感,意味隽永,更让诗歌的“绘画美”流动起来。

4 借助景物,情景交融。康桥这么美丽迷人,离不开诗人对康桥热爱、依恋的美好情感。全诗字里行间都流淌着这真挚的感情。

(三)展示微课教学过程

整堂微课共耗时5分21秒。在背景音乐《神秘园》的静静“流淌”下,微课程《再别康桥》绘画美的教学过程如画般展开:

1.片头:播放照片,进入情境。

【时长】9秒

【动画效果】以一幅古典浪漫的康桥图片为背景,一组康桥优美风光的图片在屏幕下方缓缓“流动”,让人情不自禁地向往着举世闻名的剑桥校园。

2.导入:提出“三美”,开门见山。

【时长】26秒

【动画效果】先出现课题、作者名称、单位等,再出现“三美”理论。

【配音】你好。诗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集中体现了“新月派”所倡导的新诗唯美原则,即“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再别康桥》的绘画美。

3.感知:欣赏油画,浏览“景物”。

【时长】35秒

【动画效果】先出现《再别康桥》内容,再在“景物”上加入土黄色方框,让学习者一目了然。

【配音】在诗中我们不难发现诗人写了这些景物(即“云彩”、“金柳”、“艳影”等)。

【时长】30秒

【动画效果】随着景物配音的顺序,油画框内相应地由上而下地出现云彩、星辉、金柳等景物。

【配音】诗人的视野从空中的云彩、星辉、夕阳写到地上的金柳、榆阴再到水里的艳影、青荇、青草。这些平常不过的景物,为什么会在诗人的妙笔下显得色彩斑斓,富有活力呢?

4.赏图:“形”“色”变化,同绘“河畔金柳倒影图”。

【时长】51秒

【动画效果】云彩、柳树、湖面等景物都慢慢地变色,镀上一层金色。随后出现“绘色”字幕,最后出示“绘形”二字。

【配音】你看!夕阳温柔地给嫩绿的杨柳披上了一件金色的婚纱,金光闪闪,富丽堂皇。诗人为柳树绘上了璀璨如金的色彩。诗人又请来了晚风,轻轻地吹拂着柳树那美丽的金色头发,随风摇曳,婀娜多姿,美丽动人。在诗人的妙笔下,金柳树被绘以摇曳多姿的形态。柳条多情地亲吻着波光粼粼的河面,宛若娇羞的新娘,颜面低垂,娇艳欲滴。无不撩拨着诗人的心弦,人心醉不已,心潮澎湃。

【时长】26秒

【动画效果】油画下方出现“河畔金柳倒影图”。在屏幕的左上方,慢慢出现“那河畔的金柳……”的诗句。

【配音】这就是夕阳西沉、媚人柳枝的河畔金柳倒影图。难怪诗人发出唯美的感慨:“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5.赏图:“形”“色”“声”齐现,共绘“撑篙漫溯寻梦图”。

【时长】1分2秒

【动画效果】空中的“星辉”金色闪耀,随即屏幕下方出现“绘色”字幕;诗人乘着小船的图像从油画框的左下方徐徐驶来,并出现“绘形”的字幕;最后出现“绘声”的字幕。

【配音】在这个诗情画意的夜晚,河边的金柳摇曳多姿,天上的星辉绚烂夺目,梦幻迷人,诗人为星辉描绘上了斑斓耀眼的颜色。此时,一位失意沉重的青年学者正伫立船头,小船徐徐驶来,他撑起长篙,自在地飘荡在这河流之中,诗人仰望浩瀚的星辉,环视婀娜的杨柳,青幽的草地,和这被他划开的河面,他突然想要大声放歌,来讴歌这一片人世间的净土,讴歌这承载着诗人灵魂的天堂…… 诗人不仅让“荡舟河上,满载星辉寻梦”的动态情景在诗中呈现,还在宁静的夜晚增添了美妙的歌声。

【时长】20秒

【动画效果】屏幕左上方出现“寻梦?撑一支长篙……”的诗歌内容,随后在油画框下方出现“撑篙漫溯寻梦图”的字幕。

【配音】这幅“撑篙漫溯寻梦图”唤起了诗人对七彩生活绵延无尽的遐思。“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6.小结:归纳要点,收束微课。

【时长】32秒

【动画效果】先后出现这些内容“绘色”、“绘形”、“绘声”、括号和横线符号、“热爱”、“依恋”、“流动的绘画美”。且“流动的绘画美”保持着流动的效果。

【配音】这首诗有色、有形、有声,使平常之景都流动跳跃起来,而整首诗的字里行间都饱含着诗人对康桥的热爱、依恋之情。情景交融,绘成了意境优美、流连忘返的欧洲油画,正所谓是“流动的绘画美”。

7.片尾:美景重现,前后呼应。

【时长】41秒

【动画效果】康桥的照片有条理地出现,并一直保持着浮动的效果。最后跳到“谢谢观赏”的幻灯片。

【配音】同学们:诗,是文学的精灵,语言的精髓,它总在不经意间用最少的文字描绘最美的画。请大家从康河桥头出发,去感受诗歌“绘画美”的魅力吧……

(四)实施微课教学评价

课程不仅是静态的课程文本,更重要的是动态的课程活动,课程评价就是对课程活动的组成要素及其各个过程环节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

微课程开发的评价,包括准备阶段的背景性评价、设计阶段对设计本身的评价、使用阶段对实施效果的诊断性评价。实施微课程的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如(表3):

三、结语

“文学微课”的提出,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有益补充,以此为突破口,加强语文微课程更广泛地应用,引领语文信息化教育的新发展。同时“文学微课”也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形象生动的艺术动画演示,顺利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文学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文学艺术思维的突破和创新,从而提升整体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平.微时代:满足碎片化学习需要的微课设计与创作――以“李平现代文学赏析”系列微课为例[J].天津电大学报,2014,(2).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水稻科学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第二军医大学(海军军医大学)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