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恋爱

大学生恋爱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恋爱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恋爱

大学生恋爱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大学生 恋爱心理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On University Students' Love

LV Zouqin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81)

Abstract Love is of psychological experience, love is a process that produces love. From the physical point of view, the basic function of college sexual maturity, which also contributed to their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so that they have a psychological need for love, this is a very natural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how to deal with this is not an independent body and mind desires and economic conflict contradictions between their studies must hope for success is also placed in front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love psychology; mental health

1 大学生谈恋爱的动因

促使大学生谈恋爱的动因一般有三类:生理、心理、社会因素。

1.1 生理、心理因素

大学生性机能已基本成熟。很多大学生体验到对爱情的心理需求,性器官的发育成熟是大学生恋爱的生理因素,性心理发展到恋爱期则是大学生恋爱的心理因素。

在一项大学生恋爱生理心理因素的调研中,很多人选择了“感情有所寄托”,特别是大一的新生,这表明了不少恋爱的动机是与当事人缺乏关怀和归属感有关系的。大一新生刚刚与父母和原来的好朋友分开,对新的大学生活有一定的适应冲突,心中苦闷孤寂,便有众多学生萌发了对恋爱亲密关系的渴望。再者很多人选择了“性的发育与成熟”,选择这一项目的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这反映了男生对性的自我认识比女生更深刻,同时也暗示了男生相对更加开放;“被对方吸引所致”为第三位,年轻男女性的第二性特征在这个阶段已经充分发育。

1.2 社会因素

当前大学生谈恋爱可以说已形成风气。如果学院内有较强的恋爱风气,没有恋爱的学生可能会被说成无人赏识,这种氛围可能会给新生很大的心理压力。在某些研究中,恋爱的社会因素“同学中恋爱风气影响”为第一位就真实地反映了这种。

高中时期,很多学生由于升学的压力,基本没有时间看教科书以外的文章与杂志。入大学后,时间宽裕起来,除了图书馆中古今中外的名著,还有大量的言情、都市小说,对这类文学作品的接触促使大学生的恋爱意识迅速发展。有研究表明,凡是涉及爱情的读物尤为大学生们的喜爱。还有一点,如果不准备考研深造,或者在大学期间没有一定的自我提升计划,大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很多的,这也为恋爱创造了客观条件。

2 大学生的恋爱观念与现状

有研究发现,对异性持有厌恶感的学生占总数的3.19%,而这种性心理对20岁左右的青年人来说,一般不是正常现象。这种心理现象的存在往往与家庭教育和本人过往经历有关,是性心理发展的扭曲表现。在一项研究中,男、女大学生与同往的心理与状态调查结果很接近,部分学生坦率地承认异性相处比与同性相处更加令人愉快。

近年来,大学生对婚前的观念有明显的变化,发表于1992年的中国性文明调查资料表明,反对婚前的仅20.8%,大部分大学生认同、认可婚前,认为“双方愿意就可以”的占34.7%,认为“基于爱情就可以的”占40.2%,剩下4.3%的学生未答或不详。也有研究表明,四分之一左右的学生不能接受婚前并认为那是不道德的,更多的大学生保持中立态度,十分之一左右的学生(男生13.18%,女2.46%)认为只要双方同意,不怀孕就行。研究表明,持最后一种看法的男生多于女生,而且年级越高,持这种看法的学生比例也越高。很多大学生在研究中表明,他们认为婚恋属于个人私事,不必为他人态度和社会规范所左右。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对婚前采取更加宽容的态度。

据调查,无恋爱经验的大学生为50%左右,单恋者接近10%,而真正进入过恋爱状态的人为30%左右。随着年级的增加,恋爱比例呈上升趋势。

3 大学生恋爱中的问题与建议

恋爱关系的发展不一定都有完美的结局,恋爱受挫一般会使恋爱双方陷入万念俱灰、难以自拔的痛苦境地,不少爱会发展成转变成恨。大学生遇到上述这两种情况都应进行心理调试,使痛苦的情绪得到疏导,进一步认识自己和他人,最终获得心理成长。大学生因失恋而轻生,或者选择极端手段报复的事例在各媒体都有所报道,那些惨痛的后果和影响也引起了很多大学生的重视。绝大多数学生在调查中表明自己有把握采取较为适当的心态,不会做出过激的行为,但是当其真正体验到失恋的痛苦时,他们能否理智地对待,还值得思考。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戏谑地说:“任何时代任何民族的教育家都痛恨爱情。”的确,基本上每个教师都遇到过被学生的爱情问题弄得一筹莫展的时候。采用“禁”和“堵”,不仅收效甚微,反而容易引起更多负面影响。特别是大学生,年龄相当,风华正茂,一旦发现对方在兴趣、爱好等方面有很多共同点,便容易相互吸引发展出恋爱关系。

鉴于大学生当前的恋爱现状和特点,可以给出几点建议的:(1)学校要正视、重视大学生的恋爱现象。重点应该是如何正确结交、对待异性,促使大学生建立健康积极的恋爱观,引导学生更好地处理性的需求与道德准则的结合,更好地处理爱情与学业等的关系;(2)加强性教育。在这个敏感又想象力丰富的年龄段,某些大学生即使是受到很微弱的性刺激,也可能会想入非非。学校应倡导异性间适当的接触,多举办学生活动,让这种接触在群体之间进行,这有助于大学生健康的异往模式的建立。(3)警惕学生中恋爱市侩化的表现。一些学生觉得生活空虚、便以恋爱为刺激、消遣,或是朝秦暮楚等。严格来说,那都不是在恋爱,而是在非常不认真的对待自己和他人的感情。这会对双方心理上造成极大消极影响。(4)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恋爱受挫。恋爱受挫对当事人的打击是很沉重的,有些人甚至可能失去生活下去的勇气。面对这失恋的痛苦,有很多种应对方法,教师与家人朋友可以尽自己的里去开导、帮助他们,引导他们用健康积极的方法来面对和处理恋爱受挫,从中获得成长而受益。

参考文献

[1] 王建科.在校大学生恋爱的发展过程[J].教育艺术,2006(11):36.

[2] 郭晋林,冯国强,裴义.1000名大学生性观念的调查与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6(6):442-445.

[3] 黄希庭,徐凤姝.大学生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156-160.

[4] 耿文秀. 当代大学生婚前研究及性教育设想[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1(2):87.

[5] 马金耀,孟宪鹏.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内容概述[J].中国健康教育,2007.23(8):638.

[6] 曹立文.大学生健康性心理探索[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21(1):274-277.

[7] 彭晓辉.性科学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8.

大学生恋爱范文第2篇

在当今高校,大学生谈恋爱已经是很普通的现象了,在校大学生的年龄平均在20岁左右,已经是合法的公民、成年人。受到法律的保护和约束。在性心理和性生理上都趋于成熟的时期。他们渴望爱情,而且中国高校的条例、条规上明确规定,在校大学生可以结婚。因此,大学生谈恋爱本是无庸质疑的。但恋爱后随之而来的是思想观念上的排他、波动,使恋人之间无休止的争吵,因情所困,放弃学业,悔恨终生;为了爱情大打出手,出现校园喋血事件。两人感情出现裂痕,脆弱的青少年选择了自杀来逃避即将破碎的恋情。等等这些都为大学生本应纯洁、忠贞的爱情涂染上了灰色的一笔,让社会在置疑:大学生是否应该在学习期间谈恋爱?在爱情与学业的选择上,孰重孰轻?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随着西方思想的传入,社会现象的影响,大学生在接受新思想的同时,也接受了“性解放”“性自由”。在这样的思想下,出现了恋爱不是为了婚姻,恋爱不是真情的表现。把恋爱当成毕业后发展的“动力源”;把恋爱当成大学期间排解忧愁的方法;把恋爱当成一种时尚,展示自己能力的一种方式。大学生在解放思想的同时,忽视了道德、社会、法律的约束和谴责。这样的想法又为大学生本应正常的恋爱涂染上了不光彩的一笔。让社会又质问:这些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做出来的吗?

我作为一名即将毕业,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青年教师,在读大学的五年里(专科三年、本科两年)耳闻,目睹了大学生被情所困的痛苦为情所引发的种种暴力时件,因情而逝去的年轻生命……。因将来从事的工作将与大学生们经常交往,因此,如何去了解青春期后期的大学生们;如何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让他们健康的成长,顺利的完成学业,走向成功是我的理想,是我的奋斗目标。想让学生有理想、有抱负,想让家长放心、社会放心,首要解决的问题即大学生恋爱观问题。这是重中之重。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性格孤傲、感情脆弱,如何去开导他们,帮助他们走出感情的误区呢?让不必要的痛楚事件减少,乃至消失呢?

我一直都有着将恋爱问题深刻研究的心愿,借此毕业论文的机会,通过对青年性心理、性生理的了解,查阅了大量有关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书籍;在网络上查阅了大量事实案例;摘录了许多专家学者的论文精髓;再加之自己五年来在校期间的耳听目睹,身边的事例,自己的领悟,完成这篇论文。

研究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目的在于从生理、心理上了解当代大学生对恋爱观的认识与态度,列举事例分析由于不正确的恋爱观而引发的诸多问题,以及西方思想、社会对大学生恋爱观的影响,通过理论与实际相联系,使大学生能认识爱情观,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顺利的度过大学时期,取得爱情与事业的“双丰收”。

当代大学生恋爱观问题探讨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受到国外的“性自由”、“性开放”的影响,中国青少年心理成熟的阶段逐渐提前,但由于性心理上的不成熟,使得许多不健康、不成熟的恋爱观念产生。这种不健康、不成熟的恋爱观念将直接影响到青少年心理、生理的成长;而且将影响国家对新世纪青少年人才的培养。高等学校如同一个小型社会,血气方刚的青少年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网络的不健康信息、社会的不良风气,使得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了一个又一个的误区,当代大学生的新型恋爱观也油然而生。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正属于思想意识形态成熟的关键时期。二十多岁的大学生正处在花季年龄,充满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向往,追求人生的美丽时刻,希望去了解异性并得到异性的关注。实际上,早在中学时期,青少年们就产生了对异性向往、了解的性朦胧期和性思慕期,但由于受到家长、老师和升学压力的“压制”,那种感觉只能被压抑。进入大学以后,家庭的约束力骤然降低,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机会增多,在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环境里,“爱情”便在大学生们的心理迅速产生、发展。恋爱和学业也就自然成为了大学生在校期间面对的两个主要问题。恋爱关系处理得当、正确,可以成为学习和事业的催化剂,使人学习努力、成绩上升;恋爱关系处理的不当,可能分散精力、浪费时间、情绪波动、成绩下降。因此,了解大学生的恋爱观,正确的引导他们的恋爱观念是必要的。

一、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

恋爱观是异性之间生理、心理和周围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互相倾慕和培植爱情过程的思想观念,大学生恋爱是大学生心理、生理上相对成熟的表现,心理学家林更茂和梅萍在其《析弗洛伊德的性理论对大学生观的影响》书中,对上海十三所高校的1862名大学生的抽样调查中,得出这样的结论:当代大学生受西方观念思想的影响,在“性开放”中模糊回答的占34.3%;只要有爱存在,一切都没有问题的肯定回答占29.2%。随着西方思想的传入、社会外界的影响、家庭因素的影响,使得当代大学生表现出了“新型”的恋爱观念。

(一)当代大学生恋爱的特点

“爱情,是人类开发心灵潜能的学校。明白自己想要什么的人是小学生,懂得对方想要什么的人,是中学生,能使双方无遗憾的是大学生,再使双方都有成就的人,是研究生,不同层次的人,表明了人的心灵差异。”当代大学生,正处在思维、行为成长的阶段,能使双方无遗憾吗?多数大学生的恋爱是苦涩的、失败的。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表现出极不稳定的态度,由于社会阅历、生活经验的缺乏,加之思想上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不完善。则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现状特点表现出简单化、片面化、理想化、浪漫化。

1、恋爱过程简单化。当代大学生的恋爱是简单的、快速的。社会在快节奏的生活,大学生的恋爱也开始简单化,从思想上没有了以前固有的“审时度势”,恋爱观简单了起来。男生们已经不喜欢欲言又止,欲进又退的恋爱花招,他们想爱就爱、想恨就恨,嘴上不明说,行为却很直接,遇到心仪的女孩,他们就会很快表示自己的爱意,追求的手段也由以前的“飞鸽传书”到现在的电话、短信、网络。女孩子们也没有了以前的“矜持”,当感觉还可以,不怎么讨厌的时候,便开始了恋情。

2、恋爱中片面化。当代大学生谈恋爱时,往往考虑的问题都比较片面,只考虑两个人在一起时的事情,如何让彼此的感情得到升华,而没有考虑到家庭、社会、周围事物的影响。往往在乎爱情的过程而不考虑结果,把爱情与婚姻相脱离。在一时的冲动下,不顾及后果和影响。有的同学则认为学习不紧张、空闲时间多,找个伴玩玩;有的大学生看到周围的同学都有属于自己的爱情则羡慕不已,自己也要寻求一份爱情,但想法都是片面的,都表现出当代大学生思想上的不成熟、做事不计较后果的心态。

3、恋爱中浪漫化。当代大学生恋爱更多注重的是感情上的愉悦,追求现实的快乐感,在两个人交往期间,往往把每个节日排成了时刻表,互相送礼物是稀疏平常的事情,在校园里,经常看到男生跪拜在女友的前边,红色的鲜花数量及求爱的方式让人触目惊心,在情人节及恋人生日的时候则是劳师动众的大摆宴席、精心准备让对方感觉到惊喜。但在浪漫的同时,恋人对爱情的成功却并不看重,甚至认为恋爱和结婚是两码事。

4、恋爱中理想化。当代大学生在其心理总有一种理想的恋爱模式,在思想上表现出理想化,在恋爱上按照自己的理想模式去寻找对象,在交往的过程中也按照自己的理想模式去进行交往,如果有一点与自己的模式不想符合,恋爱就即将失败,但往往在交往和寻求对象的过程中,有许多实际的因素,但由于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不成熟,过于理想化,则忽视了实际的现实情况。最终导致不符合实际的恋爱。

(二)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心理分析

大学生正处在思想和意识形态趋于成熟的阶段,歌德诗云:“哪个少年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正直青春后期的青少年们,在性思慕期和慕期的趋使下,对异性产生了好感。但在性心理上,却体现出不成熟的表征。

恋爱观的排他性。恋爱观的排他性表现在对恋人的控制和占有上,两个人在相处的日子里,在思想上、意识上排斥一切与对象相接触的事物,尤其是接触恋人的异性,不允许自己的恋人与异性单独的接触和交往。恩格斯曾指出:“性按其本性来说就是排他的。”恋爱观的排他性经常表现在热恋时期及感情不稳定时期。拥有这样恋爱观的大学生希望通过排他性来捍卫自己的爱情,维持自己的爱情,恋爱观排他性充分表现出心理的不成熟和对自己的不自信。

恋爱观的冲动性。恋爱观的冲动性表现在两个人交往之间“性”问题和感情出现问题时的心理冲动。恩格斯指出:“如果不能结合或彼此分离,对对方来说即使不是一个最大的不幸也是一个不幸;仅仅为了彼此分离,对方甘冒很大危险,甚至拿生命来孤注一掷”使恋人为了爱而冲破一切枷锁和干涉,为爱付出自己的全部乃至生命。在高涨和激发时,恋爱观又会冲破一切。冲动的发生越轨行为,而不考虑后果。

恋爱观波动性。恋爱观的波动性表现在交往两个人思想上的波动,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思想上比较孤傲和脆弱,遇到问题时,不愿意与别人分担,表现出极端和消极。冲动性较大,恋爱观的波动性使当代大学生在恋爱中,表现出极其不稳定的状态。热恋中的男女,感情波动大。热时可达白热化,冷时可骤然降到零点;高兴时喜笑颜开、手舞足蹈;懊恼时垂头丧气,对方的一言一行都会给自己造成很大的影响。这种大起大落的情绪变化,有时会对身心健康带来不良的影响,尤其感情脆弱的青年们,容易出现自杀、他杀等伤亡的后果。2007年4月16日就读于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韩国人赵承熙,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哈珀楼为女友的分手进行枪击事件,打死32人后自毙。

恋爱观幻想性。从15~16岁之后,青少年则进入了异性向往期。在对异性产生好感的同时,形成了一个或几个的异性“理想模式”,逐渐由对群体异性的好感转向对个别异性的依赖和爱慕,产生了恋情。按照人类心理社会发展的自然进程,一个正常人从初中开始就需要学会建立异性友谊。因此,在初中、高中阶段的青年们,在老师、家长和学业的压力束缚下,抵不住对异性的好奇,萌生了爱情。所以在进入大学之前,就已经有相当一部分的青年们开始了恋爱,这与中国改革开放前的恋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呈现出了低龄化。年轻人的心理永远都有美丽的幻想,想象着自己的“白雪公主”和“白马王子”,当他们确立关系后,便常常独自一人或两个人在一起幻想着未来,憧憬美好的明天,编织他们理想的梦,甚至开始了性幻想。但有时却与实际脱离,当幻想醒来的时候,发现和幻想中的不同,发现原来在对方的身上还有那么多的缺点,这时感情出现问题,两个人的感情逐渐淡化,慢慢走到尽头。

二、当代大学生恋爱观中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

当代大学生的性生理发育虽然基本成熟,但他们的心理发育相对滞后,人生观、价值观还不够稳定,学业基础还不够牢固,社会阅历还相对缺乏,没有独立的经济基础,大学生已到达恋爱的时期,但未必能很好的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则引发出许多争议问题,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一)当代大学生恋爱观存在的问题

恋爱观形成的时期是在性心理和性生理成熟的基础上,加之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成熟的同时,形成的恋爱观念。青少年在青春后期即二十岁左右即进入了性心理和性生理逐渐成熟时期。这个时期也正是青少年在大学生求知的阶段。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也在逐渐的成熟,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恋爱是大学生性心理和性生理发展的产物,恋爱是追求爱情的行为,但并不是生来就有的,一个人对爱情的追求,只有当性生理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会有的。但恋爱观则是性心理的具体表现,因此大学生恋爱观形成的时期即性心理开始的的时期,即青春期开始的时期。

由于性心理上的不成熟,不恰当的恋爱观也出现在了大学生的恋爱当中。表现出思想上的波动、排他、冲动、幻想;同时,大学生还受到了外界周围环境的影响。

1、用爱情转移思想上的空虚。大学生在高中紧张的学习之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里,进入了自己梦寐的高等学府,在大学生新的理想尚未建立起来的时候,出现了理想的真空地带,表现出混日子、得过且过,有的学生认为,进入大学以后,思想很消极,什么目的都没有,终日无精打采,人生仿佛没有了一点意义,头脑一片空白,失去奋斗目标和前进动力,心中苦闷,缺少学习动力、目标的大学生于是将心理转到谈情说爱上,聊以消磨时光,寻求快乐。但在恋爱观上表现出不当的动机,出现错误的心态。

2、恋爱观上表现出择偶动机不纯。当代大学生在选择对象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对方适不适合自己,是不是为了真正的爱情,而更多考虑的是他(她)能不能给我在学习期间、生活上、将来的就业和发展上的帮助。如果发现他(她)有利用价值,就会采取一切措施,进行攻击。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同时有的大学生也利用自己家庭和社会的地位去寻找爱情,而且有的大学生同时与多个异性进行交往,不建立关系。

3、思想上不成熟、不稳定出现矛盾冲突。两个人确立恋爱关系以后,经常会出现争吵的现象,这是由于当代大学生的互相猜疑和不理解、不包容所导致。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受到家里人和周围人的关心和宠爱,不能容自己有一点的被伤害,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思想上往往更多的是索取。当对方的举动和语言或是行为有不当之处时,就会毫无顾及的开始争吵,这是恋爱观不成熟的表现,同时也是对自己不信任的态度。

4、好奇心较重,存在试一试的想法。当代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后期,生理机能基本成熟,心理机能趋于成熟,精力充沛,渴望异往。在中学时学习压力较大,未充分显示出来,现在主体意识发展了,个体发展必然会在个人生活中得以体现,对异性的渴望使之在心理上产生了好奇,想试一试探究异性之间的秘密,在恋爱观上表现出不负责任的态度,仅仅停留在爱情的表层的好奇与渴望,没有想到恋爱之后的后果和将来的发展。

5、只在乎爱的过程。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大多数都存在着这样的想法,两个人在一起一天开心就好,“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很多青少年带着这样的心理与异性进行交往,把恋爱当成“爱的初体验”和“充实大学的生活”,而不是为了将来的婚姻和组建家庭,两个人在一起想的是如何浪漫的度过每一天,在毕业之前,很坦然的提出分手,理由也自然是相当的简单,“我对你已经没有感觉了”、“我们俩不合适”等坦然的话语,对方也表现出极为平静,这就是大学生的一种新型的恋爱观,在乎爱的过程,轻视爱的结局,从而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爱情的不负责任。

6、道德观念淡化。长期以来中国的传统道德对大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随着西方思想的传入,大学生接受新思想的速度极快,开放的思想对大学生“性”及婚姻问题产生了影响,在这种新思想的影响下,大学生在理智与情感方面处于矛盾的旋涡,性的观念逐渐开放起来,而忽视了结果和道德。加之生理和心理的原因,即出现了对“性”的好奇、大胆的尝试,但在尝试之后往往面对的是尴尬和无尽的悔恨。

7、认为爱情与事业不相冲突。当代大学生在面对爱情和学业的时候,往往是把爱情放在首位,认为只要有爱情,一切都是没有问题的。爱情与学业从其内涵是两个不相联系的概念,不可能相提并论,就算是有联系,也不可能耽误学习,因为在学习的时候心理根本没有爱情的存在。大学生在主观上认为恋爱与学习没有关系,互不影响。

8、把物质条件看成爱情的基础。功利性、权利性的恋爱是建立在对方的家庭、社会地位上,或者以自己的条件优越为背景作为双方感情的基础传统上认为女性依赖性强,大多数女性希望把自己的将来托付给一个即可靠、又安稳的人身上。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功利性、权利性的爱情不仅仅表现在女性身上。当代大学生男女功利性、权利性的色彩都明显越来越多起来,越来越把自己的将来寄托在对方身上。当然,这种功利性、权利性的恋爱观形成也与社会就业压力、主观个人心理上的成熟有关系。

9、认为爱情本身是一场游戏。新型的恋爱观逐渐把恋爱的场所网络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恋成为了新的恋爱方式。在网络中,可以隐瞒自己的年龄、性别、地点、长相。这种隐蔽而又可以解放自己情感的方式,吸引着无数的青少年。网恋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一种时尚的活动,刚刚进入大学校园的大学生们,往往由于自控能力较差而陷入网恋不能自拔。空闲的时间多了,上网方便的大学生自然对这样方式的恋爱趋之若骛。

大学生网恋包括了游戏型、感情寄托型、追求浪漫型、表现自我型、追求时尚型、随波逐流型。任何一种类型都有着共同的特点:抛弃了“恋爱是为了缔结婚姻”,把恋爱当成一种网络游戏,在游戏中进行情感交流,可以把社会统统抛在脑后,以模糊的性别和身份,把所有的事情当作游戏。

(二)当代大学生不当恋爱观的形成原因

大学生恋爱现象在全国各高校比较普遍,大学生谈过恋爱的或正在恋爱的比例高达80%,认为谈恋爱是正常的身心需要的占46%,而且认为只需要两厢情愿,一切都没有问题。这些数据表明了当代大学生恋爱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促成大学生恋爱与爱情观念转变的因素很多。

1、升入大学后,思想上的自由感和孤独感决定的

导致许多大学生过早的恋爱并非志趣相投、兴趣相吸、身心相悦,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精神上的空虚,当代大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学习的环境大多是初中、高中在“家门口”接受教育,受到家长无微不至的关怀;考上大学以后,则开始了异地离乡的求学道路。有时不免感到孤独。因此,恋爱可以使大学生在心理上得到寄托和情感的满足,在自由而充满时间的空间里,异往逐渐增多,也逐渐将异性之间的友谊转变成了爱情。当郁闷的时候有人陪在身边,也有人分享你的快乐和痛苦。

从生理的角度来看,青少年从初中就开始了异性的向往,渴望被异性关注、与异往。但那时也是学习最关键的时刻,在“家门口”接受教育,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在家长的高压强制下,谈情被视为雷池,不能跨越一步;在学校,只要与异性多一点交往,就会被老师扣上“早恋”的帽子,家长和老师的双高压抑制着学生的情感正常发展。此外有着升学压力的学生们,心里也怕自己在情感上出现问题,影响了自己的未来。进入大学以后,生活、学习都发生了巨大的变更,属于自己的空间有了,时间多了,爱情的闸门打开了,爱情开始了。

2、独生子女的孤傲、任性的性格决定的

改革开放以来,家庭中独生子女逐渐增多,家家一个孩子,父母把所有的爱和精力都投入到了一个人的身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已经不仅仅是精神上的,更多的是物质上的,只要孩子想要的,父母都会尽力去满足。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则养成了孤傲、任性的性格。他们往往不懂得什么是理解和宽容。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冷漠是大多数独生子女的共性。在情感上,他们表现出来的也同样是任性与孤傲。开始恋爱的他们,则会用从小到大养成的“脾气”来与对方交往,在思想上只要求对方付出,不懂得奉献;在行为上只会索取,不会互助。因为一句话而大打出手,提出分手的比比皆是。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听到“我愿意”。在这样孤傲、任性的性格下,使得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也呈现出波动性、幻想性、排他性、冲动性。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表现出来极端和消极;在争吵和失恋后,处理的方法往往让人不能想象,甚至出现伤亡事故。大学生的任性使得当遇到问题的时候不愿意与家长进行沟通,但恋爱是个很严肃而重要的问题,家长的意见会给孩子起决定性作用,同样家长的做法与态度也将影响孩子的恋爱观念。一些世俗的门当户对、外表长相、工作家庭充分的表现出了家长的主观意愿,表现出了择偶的不符合现实和恋爱中思想的的纠纷。在从小宠爱的同时,也会给孩子以争强好胜的心理,在大学寝室的生活里,不服输的心理也伴随着大学生寻求伴侣。从众心理、依赖心理也油然而生。

3、社会外界的不断影响

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网络信息中的垃圾信息对学生道德观念形成了巨大的冲击,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学生上网的时间增多,网络信息则迅速、及时的感染着学生,当然网络的主流上好的、健康的、积极的,但不能否认,网络上仍然存在着大量的消极颓废,黄色下流的信息,侵害着性心理和性生理逐渐成熟的大学生们,使他们的心里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性解放”“性自由”,这些错误、庸俗、虚假的未经过过滤的信息对于那些辨别力不高,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的大学生们影响是相当巨大的。

周围环境的影响。在大学生刚刚踏入大学校门的时候,感觉到一切都是新的,经过了十二年的寒窗苦读,终于进入了梦寐以求的学府,憧憬着未来的同时,也同样受到周围人和环境的影响。同寝室的几个人逐渐得到了属于自己的爱情,每到休息的时候,自己一个人孤身在寝室,走在去教室、图书馆的路上,看见的都是成双成对的同学们,这时候思想上的反思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些学生还会承受不住周围人的冷嘲热讽,“某某能力太差,某某水平不行,都这么久了也没有人要”之类的话语更是刺痛着学生的心,“告别单身”成为了他们的爱情宣言,在这样的心态下寻求的爱情,怎能成功!

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随着大学生的扩招,就业难成为了摆在大学生面前的重要问题。功利性、权利性的社会风气也进入了大学的校园。现在的大学生在任何事情面前都把“现实”摆在首位。在谈恋爱的时候,大学生也将自己的幸福寄托在了自己寻找的“另一半”身上,让自己少奋斗几十年。“拜金主义”、“拜权主义”在大学生的恋爱观中比例也日益增多。在我的同学里就有这样一个女孩,在某一重要考试之间找了一男友,在男友的帮助下,顺利的拿到了录取通知书,在拿到通知书的同时提出与男友分手。大学生也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认为“性”是“恋爱”的基本保证和基础,既然爱了就一切都可以放弃,不考虑后果和影响。有的女孩为了留住自己的爱人,用换永远。这样的结果只有枯涩和悔恨。社会不良风气中还有享乐主义,有的女同学为了让自己“美起来”他的恋爱观模式成了谁有钱我就和谁好,年龄、家庭都不重要。用自己所谓的爱去换取物质,这样的恋爱观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

三、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爱是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字眼,也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爱情是人类独有的情感,象征着纯洁、忠贞、美好和神圣。是男女在内心形成的对对方最真挚、最热烈、最稳定、最专一的情感。爱情以人的性生理发育为前提,以人的具有社会内容思想感情为基础。当代大学生的性生理发育虽然基本成熟,但性心理还有许多不足,人生观不够稳定,学习基础不够牢固,但大学生迫切渴望爱情,但不能正确理解恋爱的含义。因此,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使大学生减少走“弯路”,进“死胡同”是必要的。

(一)充分认识到爱情是人生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人的一生短暂而丰富多彩,在一个人的身边伴随着亲情、友情、爱情。但最重要、最稳定、最专一的情感则是爱情。无论你到哪里、无论你有多大,只有白头到老,结发夫妻会最牵肠挂肚,也只有爱情会给人无限的力量去完成任何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青少年大学生考虑爱情的问题是无须指责的,但一定要正确认识爱情。恋爱是一对男女之间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最真挚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生活伴侣的情感。爱情的本质是承担责任、勇于奉献。真爱是以互爱为前提的,它可以使人获得力量和幸福,充实人生,促进成材,构建和谐家庭。马克思和燕妮的爱情则表现出了彼此的真爱。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就短暂的人生而言,伟大的事业、崇高的理想更具有意义,而爱情则处于从属关系,当代大学生只有把爱情融入理想,事业才能给自己的人生及爱情赋予真正的含义。那些“以钱取人”、“以貌取人”、“以恋补虚”等恋爱动机不纯的青年们是不可能获得真正的爱情的。它不但玷污了爱情本身,而且违背了道德的基本要求。

(二)充分认识恋爱观包含着道德责任感

有人会问:“恋爱是两个人之间的事情,和道德有什么关系?”回答是肯定的。恋爱与道德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有许多恋人在一起不是为了将来的婚姻,而是为了精神上的空虚,把恋爱当成游戏,三角恋、多角恋油然而生,伴随着两个人交往,性问题也开始发展,婚前逐渐增多,未婚先育的问题屡见不鲜,而且每年还在增加。大学校园外的旅店、日租房层出不穷。这样的情况怎样能与道德无关呢?其次,大学生经不住金钱、权贵的诱惑,为了得到自己想追求的生活,傍“大款”成了当今最流行的词汇,而且在一些娱乐场所,大学生的身影也比比皆是。信奉“金钱主义”“享乐主义”成了大学生的最新理念。

恋爱与大学生道德影响具有两重性,积极高尚的爱情对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与此,庸俗的爱情使大学生留恋或追求低级趣味,甚至行为越轨。因此,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道德观念是事业、爱情奋发向上的源泉。

(三)充分认识恋爱观受法律法规的约束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法律基础》是高校大学生的必修课,从法的角度来讲,修改后的婚姻法增加了关于禁止重婚的规定,在总则则增加规定夫妻应当相互忠实、相互扶助。在法律责任中,重婚追究其刑事责任,因一方重婚而导致的离婚的,无过失的一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不难看出,国家法律加大了对重婚的处罚,目的就是规范婚姻关系。对于恋爱中的一些过激行为,大学生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大学生应该意识到,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不仅仅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法律要求。

(四)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学习和恋爱的关系

在有的同学眼里,爱情与学业是不相矛盾的,爱情能促进学习,作为学习的动力。确实,在大学生中,存在爱情与事业“双丰收”,但比率相当低,“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没有一个是因为爱情而发狂的人,因为伟大的事业抑制了软弱的感情”。古今中外,凡是能立大志,树大业的人都能正确处理好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作为青年大学生们更应利用自己的“黄金时期”多多积累知识,培养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能力。大学生不能因为好奇而过早涉入爱情,更不能以爱情为托词,来满足自己寻求刺激的心理。当爱情真的降临到你身上时,要进行理智的思考,摆正爱情与学业之间的关系。恋爱观实际是人生观的反映,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恋爱观,加强教育和管理,这样才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引导他们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

(五)寻找志同道合,互相促进的伴侣

这是高尚而纯洁爱情的思想基础。所谓志同道合,就是双方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基本一致。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和生活理想,有相似的人生态度。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爱情支配的。相同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生活理想,可以使两个人心心相印,对各种事情达成共识,行动协调一致,这样才能在恋爱中互相促进,达到事业和学习和双利,在婚后的日子里,才能走到永远,经历任何事情的洗礼。

(六)认识爱情的真谛——理解、信任、责任、奉献

爱情是两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在交流中升华,达到爱情的顶峰。两个人交往随时间的增加,彼此多了些了解,两个人在一起要学会包容、理解。一些细小琐事,可以放下就不要小题大做。男女双方都有彼此的交际范围,经常有与其他异往、接触的机会。爱情的存在

需要爱情的支持,不能“钻牛角尖”、不能“小心眼”、不能不信任对方。你曾想过吗?你爱的人你都不信任他(她),周围的人会怎么看。两个人确立了恋爱关系,彼此间对对方既有了一个责任,相互支持、相互关心、相敬如宾、相扶白头。要懂得奉献,爱情不是利益,奉献出了不一定能得到回报,但爱情却是彼此无私的奉献。

(七)学会识别爱情“真伪”,保护自己

在爱的时候,恋人的智商几乎为零。因为在鲜花、美言的背后,恋爱双方要看清你所爱的人的“真伪”那是相当难的。有许多人利用慈祥的外表、优雅的动作、高贵的气质欺骗着无数无辜少男少女的心,在不纯洁的恋爱动机里,尤其是女性同学更应该注意,“”不一定能栓住你爱的她,天下也没有不劳而获的美差。一切都需要自己的努力。如果真有幸运落在你的身边,你一定要识别它的“真伪”,不要成为爱情的牺牲品。真爱是不需要任何承诺的,有承诺的爱情就预示着即将走到尽头。两个人最需要的是真情实感,只有这样,爱情才会结出美丽、灿烂的花环。

总结

大学生恋爱范文第3篇

关键词:恋爱满意度;理论模型;亲密关系测量

一、恋爱满意度的定义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恋爱是大学的常见现象。研究恋爱问题,首先要明确一个与恋爱关系息息相关的概念,即亲密关系。广义的亲密关系,强调的是关系双方的相互依赖程度,指关系双方彼此依赖程度很深的关系,可以是恋人的浪漫关系、夫妻的婚姻关系、也可以是亲密的友谊等。狭义的亲密关系指的是伴侣关系,仅指浪漫关系和夫妻关系,关系双方一般是一男一女。亲密关系满意度即关系双方对亲密关系的满意程度,包括对对方个体的满意度和对双方关系的满意度,包括婚姻满意度、恋爱关系满意度、朋友关系满意度等。

亲密关系作为人际关系的一种,既相似于普遍的人际关系,但也有其独特的方面。不同与其他的人际关系,亲密关系有着它自己的特点,具体表现为:⑴关系双方人际距离非常近,双方的社会距离小到可以涉及至个人私隐区;⑵关系双方除了使用语言表达自我想法,还会用直觉来理解对方;⑶关系双方互依互存,彼此间具有高度的互赖性;⑷关系双方具有高度的亲密感,他们都有想和对方在一起的愿望,分离对他们而言是十分残酷和难以忍受的,并且关系双方都不会轻易用第三人来替代对方。[1]

二、恋爱满意度的理论研究

(一)相互依存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是研究亲密关系的重要理论基础,它提供了分析大量亲密伴侣相处过程的普遍原则,最初是用来分析影响一种社会交往持续或中断的因素。个体在交往过程中会不断评价成本和回报,会在以下情景中选择继续这种交往当他们发现回报大于成本认为替代关系相比现有关系回报少。此理论提出了几个重要的概念成本、回报、资源、结果、比较水平、替代关系的比较水平回报指通过与他人的交往所获得的有益的经验和商品,比如感情、友谊或者物质奖励等相比而言,成本是惩戒性的、个体不想得到的经历,不过亲密关系中最重要的成本是心理负担,如对关系发展的不确定性、对伴侣缺点的挫折感等。

(二)依恋理论

Bowlby’s提出依恋理论,用来解释儿童与主要照顾者之间的关系。在面对害怕、疾病或者孤独情形时,儿童会寻求与主要照顾者亲近,照顾者便给予一定程度的感情反应而作为对照顾者感情反应的回馈,儿童会在以后相似的情形下对照顾者的可获得性表现出信任或不信任,出现安全、焦虑或回避型的行为。

(三)平衡理论

亲密关系研究中社会交换理论的一重要发展是提出平衡一不平衡结构,即平衡理论。社会交换理论是平衡理论的基础。平衡理论最初是用来解释经济学,人际交往问题,基本假设为在更多付出会得到更多回报的支付体系,补偿过度的个体会通过控制输出数量、增加质量来重新获得平衡,而补偿不足的个体会通过增加输出数量、控制质量来重新获得平衡,认为个体在人际关系中是寻求平衡最大化,而不是纯收益的最大化,驱动个体寻求平衡最大化而非收益最大化的动力是减少心理压力的需要,因而个体在思想和行为中获得认知一致性的需求是平衡理论潜在的基本过程。这一假设得到了许多研究的验证和支持。

(四)吸引-赞赏模式

这一理论认为,我们喜欢那些能带给我们奖励或者帮助我们体验快乐的人,比如与奖励有关的社会情景可以促使个体产生积极的情绪,在享受完可口的美食、饮料和音乐后我们就可能对周边人产生积极的情感而当我们感觉到头很痛时就很少对周围人产生积极的情绪。

(五) 问题解决模式

问题解决模式是对一些研究成果的概括,这些研究使用双方冲突题解决策略,如退让、顺从配偶的意愿、建设性的处理问题来预测婚姻满意度。

三、恋爱满意度的测量

而在亲密关系满意度的评价方面,历史更加久远,涉及的内容也更加广泛,在测量方法上主要集中于自我报告法。最初测量亲密关系是从婚姻质量开始的,其中引用较多的主要测量工具依次为夫妻调适量表、婚姻调试测验、婚姻质量指标、关系评估量表、婚姻满意度测量。现尽管大量有关婚姻关系的测量工具报告了有效的信效度,但是相比较而言没有唯一准确的工具。

量化测量

Intimate Partner Acceptance- Rejec-tion/Control Questionnaire ,(IPAR/CQ)Rohner 于 2001 年编制,73 项,评估个体对伴侣的接受或拒绝与控制的观念。要求被试依据伴侣对他们的行为来作答。5个分量表,前4个(60项)测量受访者对伴侣温暖 / 亲情,敌意 / 侵略,冷漠 / 忽视,和未分化的抑制的认知。第五个(13 项)测量已经感知到的伴侣的控制。Likert4 级计分。总分是因子分的想加之和,总分大于 150,个体感受到的拒绝多于接受(Rohner,2001)。内部一致性信度0.96,重测信度系数0.97,α系数0.80,各分量表和总分之间的相关从0.49 到0.79(Khaleque,A,2004)。

参考文献:

[1]谢佳佳,理工科大学生成人依恋、应对方式与恋爱满意度的关系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2013.

[2]苏彦捷,高鹏亲密关系中的日常冲突及其解决[J].应用心理学,2004,10(2):37-42.

大学生恋爱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恋爱观 成因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1 大学生恋爱观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1.1大学生对爱情的认识开放但不成熟

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之一,、理想和责任是构成真正爱情的三个基本要素。而当前的大学生并没有真正了解什么是爱情,对爱情的理解还不成熟,大部分同学对大学生恋爱持一种中立而开放的态度,甚至有部分三角恋或多角恋也在大学生中流行起来。这些开放的恋爱观念,反映在大学生的恋爱观中则是传统的道德淡化,在这一点上我们应给予高度的重视。

1.2大学生恋爱行为日益公开化

看当前的大学校园,成双成对成为大学校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尽管学校、老师都不赞同大学生谈恋爱,但校园里的恋爱者并不害怕学校的纪律约束,有的反而以恋爱为荣,认为不恋爱是因为自己的魅力不够。

1.3大学生恋爱动机多元且现实化

当前大学生的恋爱动机和择偶观念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丰富大学生活、积累人生经验成了当前大学生恋爱动机一方面,为了排遣寂寞、证明自己的魅力是大学生恋爱的直接动力,他人的影响是当前大学生恋爱不容忽视的动机之一,也有其他相关的动机如寻找人生伴侣、满足自己的生理需要等。大学生在择偶方面越来越意识到内在素质良好,才能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得到进一步发展,现实的意味加重。

1.4大学生性道德观日趋淡化

性观念是人们对性问题较为稳定的看法和态度。在当代社会背景下,在校的部分大学生对婚前持中立的态度。大部分认为那是恋人双方的事,只要两个人的关系达到一定阶段,彼此愿意那也是无可指责和可以理解的事情,婚前在当今大学生中已被默然地接受了。

1.5大学生恋爱教育不容乐观

调查结果表明,超过一半以上的大学生缺乏正规渠道的恋爱观教育,大部分同学是通过在电视、杂志、书籍或朋友那里得知,家庭和学校对学生的恋爱观教育少之又少,大学生恋爱观教育不容乐观。大学生是一个能动的主体,借助媒体书籍他们可以自己去了解这些知识,但其中不可避免地包含了错误的爱情观,这个问题始终不能忽视。

2对当前大学生恋爱的建议

2.1大学生正确恋爱观的自我培养

2.1.1自觉端正恋爱观,形成良好的恋爱行为

树立正确爱情观的前提条件是正确理解和对待爱情。学生要明晰爱情的内涵和外延,要明白真正的爱情是包括理想、责任和三个部分。我们应该懂得爱情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必须对爱情抱有谨慎和负责任的态度。与此同时,大学生要加强自我的思想品德教育,保持良好的传统道德规范,不断提高恋爱的道德修养。真正的爱情是与高尚的道德融为一体的,没有高尚的道德就没有纯洁的爱情。在公众场合我们要懂得保持良好的大学生形象,在怎么和异往的尺度上,要把自己的恋爱行为限制在社会规范之内,使恋爱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为以后美满的婚姻奠定基础。

2.1.2大学生应处理好恋爱与个人发展的关系

作为当代大学生,当爱情来临时应该正确地处理学业与爱情之间的关系。要理解今天的学习与未来的事业息息相关,也是爱情美满的先决条件。那种抛开学业只谈恋爱的做法实在是可悲的,大学生应该把学业放在首位,明确自己在大学这几年之内的任务,多学知识,努力培养和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从而把握好自己的未来的人生方向。

2.2充分发挥学校的引导机制

2.2.1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端正大学生学习动机

学校思想教育工作要把重点放在加强学生的恋爱观教育上,通过帮助大学生理解什么是爱情,怎样对待爱情,怎么处理学业和恋爱的关系,失恋后怎么端正自我等问题树立科学的恋爱道德观。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是最直接、最广泛地对大学生进行恋爱教育的课程,也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恋爱教育的最佳途径。与此同时,学校有必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性知识和性道德的教育。它不仅要求施教者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还要注意把握学生的心理,要把性知识自然地与教育融合在一起,起到对学生思想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作用。学校还应教育大学生只有坚持把学业放在第一位,即使有了爱情,也要把爱情看成是自我发展的动力,在双方的学业中相互支持相互鼓励,这样才能达到完满的境界。

2.2.2加强校园文化,不断充实大学生的精神生活

健康多样的校园文化能够满足大学生的情感需要,加强大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既可以提升学子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又能保持个人的兴趣爱好,使每一项才能都能尽显。这样每位大学生在业余时都有事可做有事可想,就不会过重的看重爱情,而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失衡。

2.3注意家庭思想教育的影响

家庭是每个人成长的第一个社会小环境。良好的家庭教育与民主和谐的生活环境能够塑造孩子独立自主、成熟理性的性格,在处理问题上他们有自己的见解,会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再做出他们自己的决定。比如父母关系比较和谐亲密,那么孩子会对爱情抱有较多的憧憬,倾向于形成以结婚为目的的婚念观。开放的家庭带给子女的影响就是对爱情抱有积极健康的态度,不会太过干涉孩子的感情生活。在当代社会中,虽然大学生的恋爱自主性越来越强,会反对父母太多的干涉,但在回答“希望和谁交流自己的感情”时,排第二位的就是和父母交流,所以倾听父母意见的大学生还是有相当的比例的。

参考文献

[1] 谢丹,张芹.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研究[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报,2009(3).

[2] 赵娟.对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和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

大学生恋爱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观;调查;教育

恋爱观是指对待择偶和爱情的基本看法和观点,是人生观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校大学生,应怎样正确对待爱情,怎样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习、工作的关系,这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当前,大学生90后占主体,独生子女比重也比较大,他们能否正确对待自己所处的环境,对恋爱观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就家庭而言:父母忙于工作,有的且压力较大,还有少量父母离异的单身家庭等因素,单项认为孩子还小,对子女恋爱问题没有引起重视;就社会而言:电影、电视、小说、杂志、尤其是市场上流行的一些很不规范的,没有经过有关部门把关的刊物,特别是网络等等有关爱情及方面的描写与镜头,有的大学生不加思考、不加分析,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就个人而言:存在着一些不成熟的现象,如:对的好奇心,急于求成的占有心,摆脱孤独感的依赖心,有意抬高个人地位及经济等方面的满足心,以及个别的满足自己与异往的欲望以寻求刺激的想法等,都会对正确恋爱观的形成产生负面影响。

恋爱观一直备受关注,媒体疯狂炒作,各种讨论的话题也层出不穷。笔者就当代大学生如何看待谈恋爱,树立怎样的恋爱观为主题进行调查,并谈谈个人粗浅的一点看法。

一、调查目的:通过本次问卷调查,进一步了解大学生恋爱观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为学校对大学生进行恋爱观教育提供参考,同时引导在校大学生正确、冷静、客观地看待自己的恋爱状况,。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二、调查方法:运用涉及在校大学生如何看待恋爱、对待恋爱的态度等方面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生恋爱观调查问卷》,力图比较客观地了解大学生的恋爱观状况。

三、调查对象:本次调查选取了我校在校大一、大二高职高专护理学院、医学院、汽车学院三个专业的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46份,其中男生70人,女生76人。回收132份,其中男生68人,女生64人,有效率为90.4%.

四、调查时间:2013年10月.

五、调查数据分析:

(一)在对大学生谈恋爱的态度回答上男女生选择赞成的均在1/2左右,随便的次之,很少有同学选择反对。这说明大学生在个人恋爱问题上多数有所考虑,同时这也是大学生逐渐走向成熟的一种表现。

(二)在回答大学生谈恋爱的动机时弥补空虚,寻找精神寄托的男生占26%,说明学习任务不像高中那么重,生活会觉得空虚,需要一个人来陪伴;女生显得比较慎重,选择希望进一步了解沟通的占44%,男女生大部分还是选择了跟着感觉走。通过对大学生是否有谈恋爱的经历调查显示,男女生各占1/3还要多的人没有谈过恋爱。说明大学生在谈恋爱问题上还是比较理智的。

(三)在选择恋爱对象时,大多都注重性格是否合得来。同时,从问卷当中可以看得出,基本上不会只因对方容貌漂亮或帅气就决定把她(他)作为追求对象,这就说明现在的大学生恋爱大都比较实际,已经脱离中学时代只因她(他)的外表而追她(他)追得朝思暮想,寝食不香的幼稚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丰富,对待恋爱的态度显得比较理性了。

(四)在对待恋爱经济方面的想法上,我发现问卷当中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多数女生表示自己会找一份兼职,以增加家中的收入。而多数男生却理所当然地选择了用父母的。从问卷上看,男生还不如女生独立性强,不忍心再增加父母的负担,这也符合我国女性的特征。

(五)在爱情与学业的关系上,男生多数表现的还是比较理智的:以学业为重,爱情总会有的。认为只要你学业有成,爱情以后自然也会有的。而女生则有所不同:选择学业爱情两不误与学业为重的人数基本持平。这说明女生在个人婚姻问题上比男生考虑的较早。

(六)对校园里众多的情侣,在一起相互照顾,思想交流,共同提高;但是,有的不注重一下素质和公共道德,在一些公共场所太随意、太亲昵,多数人觉得不舒服。说明大学生随着文化知识的不断丰富,道德素养也不断提高。

(七)在对大学恋爱的结果回答上可以看出两个问题:一是在对待感情的态度上,总体来看还是比较认真的,既珍重自己的也珍重他人的感情,尤其是女生,占到88%,男生占到56%,二是大家还是比较现实的,不夸口作出什么承诺:要携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还是少数的。

六、调查小结

(一)从这份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如:考虑两个人的性格能否保持长久在一起;顺其自然,若是真遇上了自己如愿的,可以为她(他)付出一切的他(她),还是会去把握这样难得一次上天赐予的机会,努力去追求;表示会认真对待这份不管是否能维持一生的感情;以学业为重;恋爱不只看外表,注重内在修养;在一起相互照顾,相互提高等。总的来说,同学们的恋爱观主要方向把握还是不错的。

(二)但是,也发现有些足。比如,有部分人只因为生活的空虚而去恋爱,对恋爱却没有一点认真负责的态度,甚至是为寻求刺激,不珍视自己和他人的感情;还有的在一些公共场所表现的太随意、太亲昵,在自习室别人在静静的看书,你一对情侣坐在那说话、吃东西,甚至还拥抱、接吻等,很不注意影响;还有些人把恋爱当成大学最重要的事情来对待,一天到晚混在一起,觉得恋爱才是进入真正生活轨道了,学习不再重要了等等。

七、几点建议

(一)对大学生自身树立正确恋爱观的建议:

(1)恋爱的动机应端正。

恋爱对象是寻找未来志同道合、白头偕老的终身伴侣,而不是为了安慰、解闷、寻找刺激,更不是单纯为了性的满足。共同理想的指向、良好品德和情操是最根本的。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其恋爱观应该是理想、道德、事业和的有机结合。

(2)恋爱的态度应正确。

要正确处理好恋爱、学业、工作三者之间的关系。恋爱虽是人的一生中不可缺少的,,但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应摆正恋爱在大学生活中的位置。应坚持把学业放在第一位,今天的学习与未来的事业息息相关,也是爱情美满的基础。那种荒废学业谈恋爱的做法,不仅是荒唐愚蠢的,也是十分可悲的。不仅有碍成就事业,也难以获得幸福的爱情。

(3)交往的形式应合理。

在交往过程中,要做到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和相互理解。要有自己的做人原则,不要为自己心中的情人而改变整个自己。

在交往过程中,不要花太多的财力、精力和时间,更不能不注意个人形象等,注意把握好分寸。

(4)学会正确处理恋爱挫折

①正确对待失恋。作为有理智的大学生应该正确对待失恋。充分认识到恋爱是双向的,以双方的爱情为基础,失去任何一方,恋爱即告终止。

②学会换位思考。要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这样做有助于你理解对方终止爱情的原因,接受失恋这一现实并及早走出失恋的阴影。

③尝试感情宣泄。不要过分地隐藏或压抑失恋带来的痛苦,要找适当的方式进行宣泄。

④适当情境转移。摆脱失恋的痛苦,有条件的话可以换一个崭新的环境,暂时离开曾经熟悉的环境,把自己置身于一个新的环境中。

(二)对学校的几点建议:

(1)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加强大学生恋爱观教育。大学生的恋爱观与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紧密联系。我们要引导大学生追求事业和理想,使其认识到爱情只是人生的一部分。因此,充分利用党团活动、课堂教学、班会及网络资源等,对大学生进行恋爱观教育,帮助大学生端正恋爱婚姻的态度。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的特点是精力充沛、思想活跃,各方面还不是很定型,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势在必行。利用板报、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各种文体活动等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通过教室文化、宿舍文化、餐厅文化等强化正能量。

(3)加强大学生健康、科学的性知识教育。

大学生虽然接受了十多年的教育,但还处在人生的过渡阶段,涉及性教育的方面还很少,对于异性也还只处于一种羡慕和向往阶段,很多知识还是懵懵懂懂的,并不是十分了解。如果缺乏性教育,在与异往过程中很容易犯错误,甚至出现越轨行为,对于自己的行为后果也缺乏解决能力。从而会造成心理上的压力,这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应加强应大学生健康、科学的性知识教育。

参考文献:

[1]《高校大学生恋爱现象和恋爱观教育研究》颜玫琳---《南昌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