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自我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自我管理范文第1篇

小鸿英语学得比较晚,画画学得比较早。隔壁家的玲玲正好相反。

玲玲两岁多就会哼英文儿歌,玲玲妈妈还给她报了幼儿英语培训课程。玲玲妈妈每次见到小鸿妈妈都会问:“你们家小鸿英语学了吗?还没?那得赶紧报名学!我们家玲玲26个字母早就会认了,词汇和口语都学了不少呢!”

一直听玲玲妈妈这么说,小鸿妈妈就算再淡定,最后也着急了。她给小鸿了买英文儿歌的CD,门口贴上英文字母动物挂图,还买了不少原版绘本。

一天,玲玲妈妈带着玲玲来小鸿家玩,挂图上每个字母对应的动物的英文名称(如D-Dolphin海豚),她都能读出来。

小鸿妈妈一听,对小鸿说,“你跟着玲玲一起读读挂图上的动物吧,或者让玲玲教你唱英文歌!”

小鸿不乐意。

小鸿妈妈继续循循善诱:“你每天坚持听半小时,以后也能学得像玲玲一样好。”

小鸿扭过头,拒绝道:“我才不要学什么英语呢!”

小鸿妈妈想了想,转头问玲玲:“你刚学英语的时候有没有觉得难,觉得自己没办法学好呢?”

玲玲说:“有啊,有一个男生发音很标准,还很乐意上台表演,老师总让他示范。我觉得自己怎么学都没他学得好。”

“那后来你是怎么学会的呢?”小鸿妈妈问她。

玲玲还没开口,玲玲妈妈代她回答道:“就是听英文歌、CD,看好看的英文图画书啊,比如《Brown bear,Brown bear,what do you see》,边听边翻图书的时候很容易就猜出yellow和blue的意思了。他们培训班里每次上课都有好玩的道具,让他们扮演故事里的角色,比如三只小猪里的猪和大灰狼,挺有趣的,慢慢地,她也就学会故事里的句子了。”

小鸿妈妈一边听玲玲妈妈讲,一边偷偷看小鸿的反应,小鸿也在听着,眼睛亮了起来,好像多了些信心似的。

等玲玲和她妈妈回家之后,小鸿妈妈让小鸿和她一起制定一个英语学习计划,小鸿欣然同意了。

妈妈用excel做了一张很大的表格,打印出来放在书桌上面,小鸿听完CD,自己记录听的次数,如果没有听就标记“0”。有时他强烈要求给耳朵放假,几天后,他发现很多“0”,又开始听,把标记“0”擦掉改成听的次数。当表格上写满数字后,小鸿已经能轻松地听说一些简单的词和短句了,表格直观地展现出他的努力成果,而他自己的表现也让他自己信心倍增,对英语学习也更有兴趣了……

一天,小鸿上完绘画课回家,遇到了玲玲和她妈妈,玲玲妈妈看到小鸿的丙烯画作品,大吃一惊,赞叹说:“哇,小鸿真棒,已经画得这么好了!”

玲玲妈妈转头对玲玲说:“你还不肯努力多画,都赶不上人家小鸿了!”

看到玲玲低下头,小鸿妈妈赶紧说:“玲玲,等会儿来我们家玩,让小鸿说说他一开始时都不敢落笔,后来是怎么慢慢学会的事情吧!”

(感谢董锦家长为本期内容提供背景故事)

【积极教养分析】

一、当自己的孩子某些方面不如别人时,这种“社会比较”往往会让我们家长变得心态急躁,急于去控制和推动孩子“进步”,最常用的招数就是比较:“别的小朋友已经……,你还不……”。

这种“比较”常常是我们脱口而出的,但之后有可能看不到成功的可能性(比如差距过大或者并非孩子的强项),有可能我们自己也不知道该如何一步步去帮助孩子缩小差距(缺少具体指导),会让孩子和我们自己都感到无力。

同时,这种控制和半强迫的推动也减损了孩子的自主感,侵蚀了亲子间的亲密,原本期望孩子“能感受学习的乐趣”的初衷也就渐行渐远。

1.“比较”并不是不可行,但“比较”时家长宜选择与孩子差距不大的对象,这样对孩子来说相对公平,同时孩子也能看到提高的希望。

假如别的孩子领先自己家的孩子比较多,我们可以询问领先的孩子当时学习时是否遇到困难,又是如何跨越的(如故事中小鸿妈妈问玲玲,“你刚学英语的时候有没有觉得难,觉得自己没办法学好呢?”)。这样的经验分享会让孩子发现看起来“高大上”的“榜样”和自己原来并没有太大的差别,而“榜样”战胜困难的经验之谈又非常具体而有益,能给孩子带来莫大的信心。

2.“向下比较”只能让孩子获得一时的优越感,从长远来说,对孩子有害无益。

当自己孩子比别的孩子在某个方面领先时,我们刻意鼓励孩子“向下比较”是否会让孩子更自信呢?其实也不然,“向下比较”虽然让孩子获得一时的优越感,但也会让孩子更加害怕在以后的竞赛和比较中落败,在面临不确定时也会变得不敢冒险和尝试。

我们在“比较”中应引导孩子看到过程中的成长,而非单次的输赢,引导孩子学习他人克服困难的经验和策略,同时给予孩子必要的协助和具体指导。

二、心理学家格罗尼克发现,父母自身的价值感如果与孩子的表现有所联系的话,这种联系越紧密,来自“社会比较”的压力越会引发父母更多的控制。研究表明,和欧美家长相比,中国家长表现出更强的“亲子一体性”,因此“社会比较”对中国家长的影响可能更大。

一位家长坦承:“当老师一直拿我家孩子和其他孩子比较、督促我帮助孩子作些改变时,我对孩子变得越来越暴躁,甚至都不像我自己了。”

我们如果能多些机会彼此多分享各自在“社会比较”带来的压力下的感受,就能获得一定的情感支持和建议,也可能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并解决与孩子有关的种种问题:觉察到孩子的行为(如不想学了)是否因为自己的过度控制引发;识别“社会比较”中竞争和威胁因素,及时进行调整和转换(例如故事中玲玲妈妈几次拿玲玲和小鸿互比,小鸿妈妈及时觉察到竞争和威胁因素,做了适合的转换)。

三、鼓励孩子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管理,更有益于孩子的成长。

孩子学得怎么样,常常依赖于家长或老师的评价,虽然这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潜藏着危险因素。家长或老师也是人,有自己的主观喜好,何况也不能时时刻刻跟踪着孩子的成长。

美国画家怀斯说:“当你向其他人展示作品,对方若是喜欢,你便受阻了,若是不喜欢,你同样受阻。”为什么对方喜欢也会受阻呢?因为这时对方的标准已然变成了你的标准,你放弃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在艺术表达和新的探索领域,本来就未必有固定标准,想想那些变革性画家(比如莫奈)初登画坛时的境遇吧,想想创业者经常要遭遇的冷嘲热讽,假如完全以他人评价为标准,他们根本就无法坚持,更遑论后来的成功了。

自然,鼓励孩子进行自我评价的基础,是孩子要开阔眼界,多了解优秀作品,学会参考各种各样的看法和评价。

故事中,小鸿妈妈和小鸿一起列表学英语,看上去似乎是监督式管理(监控式监督),其实不然,我们可以比较一下监控式监督和自我管理的区别:

监控式监督

自我管理

监督者

父母/老师

孩子自己

判断标准

父母

自己比较

强调结果还是过程

结果

过程

做不到是否可以弥补

不可以

可以

注重的方面

更注重孩子要服从规则

更注重让孩子看到努力和成就的联系

对之后的影响

父母/老师是否在场,孩子表现差异很大

父母/老师是否在场,孩子表现差异不大

我们不难体会,监督的目光下是对孩子的不信任,不相信孩子会努力做到最好。我们可以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小学做作业,到学校要老师签名,回到家要家长签名,走到哪里,都像被监控一样,感觉不到自由。

实际上,当我们给予孩子更多信任,孩子更有可能为自己负责。当他有时无法完成约定,也不必说谎,但当他自己能履行约定时,他会为自己骄傲。

故事中的小鸿妈妈其实给予了小鸿很大的自由,列表的方式有助于孩子了解自己的进展,小鸿通过列表和自己的感受能清晰地发现自己的努力和进步之间的紧密联系(即感受到胜任感),自然而然就会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了。

四、要遵循学习的规律,为孩子营造丰富的学习环境,不能强求孩子达到某种程度。

自我管理范文第2篇

我们要如何改变这些不良习惯?

改变这些不良习惯应从自我管理开始。自我管理就是运用某种方法和技能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思想、感情、行为和注意。

要改变行为,第一步就是选择目标,这是最为关键的步骤之一。比如,你想提高学习成绩,但目标不能只是一句“提高成绩”,你要首先考虑成绩提高了,对你意味着什么——得到自尊心的满足,能考上大学等。然后你要考虑怎样的行为可以帮助你,你可以考虑多种方案,从中选择最适合你的方法。

第二步需要你关注自己的行为,要求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系统观察和记录。比如,你读了1小时的外语,在这一个小时里,你专心了多长时间?不专心浪费了多少时间等。你应当在行为发生后立刻进行记录,这样就能够获得关于自己行为的精确信息。

第三步是将你对自己行为的记录进行加工和评估。

首先,你必须能够探测到自己所观察、记录、评估的行为有没有发生显著变化,比如,你用于学习的时间及从事与学习无关行为的次数有没有变化。

其次,为自己确立一个标准,比如将自己专心学习的时间与班级其他成员进行比较。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行为和结果的变化进行评估。

再次,要考虑环境中的哪些因素对你的行为产生了好或坏的影响,你要如何加以利用或改善。

最后就是运用自我管理技能来改变自己的行为。在行动中你要注意使用自我指导,比如预先为自己的学习任务做好准备,当你意识到自己在“溜号”或者为学习之外的事情分心时,马上停止学习并将这些分心的事件罗列出来,然后放到一边,再继续学习。其实,“溜号”现象很自然,你要改变的是减少这种现象发生的几率,无须过分自责;完成预定学习任务后,再多完成一项任务,比如比计划多做一道题等。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你超越自己平常的学习习惯,在成功完成额外任务后才停下来,会让你有不小的成就感,每次都这么做,能习惯成自然,这对你的注意力集中和持续时间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自我管理范文第3篇

简单地说,自我管理就是对自己的管理。然而在实际中,关于什么是自我管理,不同的视角就有不同的看法。从宏观来说,自我管理是人类为了获取持续生存和发展的权利而对自己的活动进行合理筹划和控制的过程。从微观来说,自我管理是社会组织或者个体,为在社会中获取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为不断地满足物质与精神的需求而对本身的观念或思想以及行为进行筹划和控制的过程。在本文中,把领导者的自我管理界定为领导者个体正确的认识自己并运用合适的方法对自身及其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筹划和控制,通过有效的压力管理,实现自我发展并引领组织发展的过程。

一、为什么要实行自我管理

1.实行自我管理是缓解压力,提升领导者生命质量的需要

长期以来,管理学一直强调管理的知识与管理的技巧,关注的是如何管理别人,而忽视了管理者的自我管理,使得许多成功的管理者的个人生命质量大打折扣。在当今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作为组织管理者们是世界上压力最大的群体之一,他们一方面承担着组织健康发展的重大责任,另一方面,还承担着工作之外的多种角色责任。角色要求不同,互相叠加于领导者身上,使得他们身心上都感觉到巨大的压力。为了赢得每一次挑战,管理者们不得不超强度地支取精力和心力,事业的成功也并未带来快乐,他们有时也体验沮丧或负面情绪,甚至使得他们的健康状况亮起红灯。这些组织的领导者总是无意识地遵循着一个隐含的逻辑:压力带来成功。那么能否保持平和、平静、精力充沛,有好的社会联系,享受生活,同时又是一个成功的领导者,拥有可持续的领导力,为组织的发展作出积极有效的贡献呢?要达到这个目标,就需要领导者将管理的关注点从外部转向内部,实行自我管理,关注自己的整个人生,而不仅仅是工作。使管理者能够在兼顾职业、社会与个人角色的同时,更具活力和成就感。

2.实行自我管理有助于领导者实现知识从所学到习惯的转化

要了解并发展自我管理的空间,就必须主动地学习。领导者在自己工作与生活中,已经累积了相当多的知识,获取了相当多的经验。但是,对于这些知识与经验的实际运用却是非常有限的,也就是说在他们的所知、所用,以及有效应用之间存在着一道鸿沟。在领导者的知识与行为表现之间,长期缺乏一种联系,知识不能转化为行为,不能形成为习惯。所以,培养适当的技巧与态度,提高知识的有效利用率,完成从知到行到习惯的转化,对于领导者及其组织而言大有裨益。而自我管理正是人把知识和经验转化为能力的催化剂。

3.实行自我管理提高个人与组织绩效有效途径

对于领导者而言,如何提高个人和团队效率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基于平衡的效率之道意味着主动、有节奏、身心平衡、行事和谐的境界。要达到这样的境界,离不开领导者有效的自我管理,所以领导者只有学会自我管理,才能成就个人的卓越,才能带来团队的成功。

自我管理是从对自我的认识开始的,“以自我认识开始的目的是实现内在的宁静和稳定、镇静、和谐、自我引导、主动性、承诺(绝对愿望)、忠诚、奉献和积极思考。当这些品质在个体中培养起来时,会为一个持续改进的学习型组织奠定基础”。当一个领导者更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内在过程和动机,就会更具有创造性,具有个人魅力,也将会对他所领导的组织其他人起到积极的影响,从而提高组织的绩效,使组织获得持久的巅峰表现。

二、领导者自我管理的重心

无论从个体角度或是组织角度看,自我管理者组织领导者的必修课。欲管好自己,必先了解自己;欲了解自己,必先有积极的心态和思维方式,并将这种积极的心态和思维方式贯穿于生活和工作的全过程。

实际上,每个社会中的人都无时不在运用自我意识对自己进行激发和调控,这种激发和调控很大程度上属于自发的自我管理。自觉性有高有低,作为一个领导者,应当首先对自己进行有目的的和科学的自我管理,进而转变为一种自然自如的高自觉性的自我管理。作为组织领导者的自我管理的重心关注包括:

1.压力管理

组织的领导者承担着组织发展方向与定位的把握、资源的整合与组织文化的塑造、不确定与风险事件的应对、对转型与变革的推动等一系列关系组织发展的责任。领导者的压力问题常常会导致决策的失误,而因为压力所导致的自身与组织的情绪困扰、人际关系不良,工作中的差错,效率低下,缺乏创造性和主动性等总是困扰着组织领导者。因此,组织的领导者需要有良好的自我调适能力,应当认识压力、学会应付和舒缓压力的方法,改善个人和组织的心理环境、工作环境,在有效压力管理下达到个人与组织的成功。

2.自我发展

人的潜能是无限的,要实现自我管理就必须挖掘人的最大潜能。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位领导者都同时存在于三个彼此不同却相互联系的外在层面上:社会的、组织的、个人的。在社会层面上,他是一个公民;对于他所在组织而言,他是一个成员与管理者;在个人层面上,他由扮演着生活中多种角色。在当前日新月异变化的社会,作为领导者,需要考虑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怎样给自己准确定位,思变而动、驾驭变化,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潜能,掌握领导的本领,建立个人与组织愿景,通过引导组织的转型从而对社会变革有所贡献。

三、如何实现领导者的自我管理

关于如何进行自我管理在历史上很多的,只是有所差异。比如西方基督教中的博爱和所制定的戒律,中国古代孔子的吾三省吾身,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都是进行自我管理的典范。中西方文化尤其是古老的东方文化对于自我管理的阐述可以说是博大精深。本文从培训的视角,借鉴目前我们所开展的管理培训项目,就如何进行领导者的自我管理作一初步探索。

针对参加培训的领导与管理者,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相关联的内容,帮助他们实现自我管理。比如认识自己、有什么心愿与梦想、能不能描述愿景、有没有实现愿景的勇气与智慧、能否调控自己的情绪、有没有健康的身体等。

1.正确认识自己

自我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班级公约; 自我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8-029-001

一、班级公约该由谁来制订

班级公约该由谁来制订?乍听可能会觉得多此一问。公约公约,顾名思义,无非就是某一团体共同制订共同遵守的某些章程。班级公约,理应由班级成员即全体学生共同制订。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笔者近来对本市24个起点班级进行调查,发现其中8个班级的公约是按学校统一格式统一条款统一上墙的,占总数的33%;其中10个班级的公约是班主任包办制订直接上墙的,占总数的42%;其中4个班级的公约是班主任提出条款经班干部讨论通过然后宣布执行的,占总数的17%;只有两个班级的公约是由学生民主讨论经班干部汇总定稿被班主任认可的,仅占总数的8%。

我在这里并不想否定学校领导和班主任老师在制订班级公约中的导向作用,但导向不等于越俎代庖。这里首先要解决一个管理观的问题。管理者对学生的管理是否得法,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管理者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管理观。过去我们尽管一再强调要废除专制式的管理观,但毋庸讳言,由于传统思想根深蒂固,至今仍有要求学生无条件地屈从师长的错误观念在我们部分学校管理者头脑里作祟。制订公约由管理者一人说了算,自以为自己所提出的反正都是正确的,即使包办代替也是出于好心,无损于班级大局。殊不知,学生是管理的主体,他们需要被尊重,特别是21世纪的学生,有着较强的自主意识,对命令主义和包办代替,极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从而进行消极抵制。笔者曾经做过问卷测试,凡包办代替制订的班级公约,学生对公约条文的认记率只有62%;而学生民主讨论的班级公约,学生对公约条文的认记率在95%以上。另外,包办代替制订的班级公约,学生即使能认记,但在执行时也成问题,如有一个班级,班级公约中明明写着“教室内禁止看武侠小说,不准把武侠小说带进校内”,但三分之一的学生书包内有武侠小说。

正确的科学管理观应建立在关于人的学说的基础上,既把学生当做自然的人,更把学生当做社会的人来考察。学生是具有思想行为和主动意识的人,他们既是被管理者,又应该是管理的参与者。

班级公约该由谁来制订?很明显,主要应由学生自己来制订。由此推想开去:校园中的学生自行车、电瓶车的管理,食堂的就餐秩序维持,宿舍的卫生轮值制度等,都应该尽可能地让学生自我管理。

二、班级公约该如何制定

自我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微信;癌症;延续性护理;自我管理

效能感癌症作为一种长期性的慢性病,患者出院后若缺乏专业指导,难以坚持有效治疗,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和后遗症。癌症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对疾病的预后有着重要意义,已然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1]。在自我管理中,最核心的概念为自我效能感。高水平的自我效能感不仅能提高癌症患者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而且能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降低治疗的副反应,提升疾病适应程度[1-3]。延续性护理是近年来新兴的护理模式,其有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而微信平台是当前热门社交信息平台,具有交流方式多样、互动性强、操作较简单等优点,可应用于开展延续性护理。因此,本研究应用微信平台对癌症患者开展延续性护理,并评价其出院后自我效能感水平和生命质量的变化情况,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简单易行、性价比高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和提高癌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于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的癌症患者共106例。应用密封的、不透光的信封,并在研究前将其编号,在收治癌症患者时,随机抽取一封,按编号,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入选标准:年龄>18岁;经病理学确诊为恶性肿瘤;预期寿命>3个月;患者或家属能够接受护士通过电话或微信定期随访;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预期寿命<3个月;长期住院;有认知障碍;心、肝、肾功能严重损害者。

1.2干预方法

1.2.1对照组

住院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和宣教。每周电话随访患者,了解患者身心状态,并告知复查时间以及常规辅助治疗方案。

1.2.2观察组

由1名专科医生、2名专科护士组成微信延续护理小组。患者住院期间,除常规护理和宣教外,邀请患者或家属加入本科专门建立的患者延续护理微信群,指导其熟练使用手机阅读和微信使用。出院后由微信延续护理小组护士每周一从我科自行编制的癌症健康指导手册里选择相应的内容,通过微信向研究对象推送。癌症健康指导手册内容包括心理疏导、常见并发症处理方法、用药知识、疼痛护理、活动锻炼、饮食注意事项、复诊时间等护理相关知识。每周四把本周推送的护理内容制成问卷,患者回答问卷正确则可领取红包,激励患者参与互动和学习知识。此外,每周五由专职护士根据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测定结果、患者的情况和医嘱要求进行个性化指导。个性化指导的内容主要包括:根据每位患者出院时的医嘱,为其发送药物的种类和用法、用量;督促患者按时返院复查血常规、肿瘤指标等项目,及时发现骨髓抑制及肿瘤复发等严重后果,引导患者参与症状管理与病情恶化症状的识别及应对方法;以及自我护理技巧和释放压力的方法等;对于患者1周内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给予应对建议,并告知预防方法。每次发送的信息及患者的反馈及时记录,若连续三次以上未回复,及时联系患者或家属了解情况并督促其配合。

1.3指标与评价方法

(1)一般人口学资料及临床资料: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疾病类型、病床和治疗情况等。(2)自我效能感水平:采用中文版癌症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C-SUPPH)[4]评价患者自我效能水平;该自评量表共28个条目,包括正性态度、自我决策和自我减压3个维度,该量表用于测量癌症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5]。采用Linkert5级评分方法,分值越高,表明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越强。(3)生活质量评估:采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6]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该问卷分为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整体生活质量六大功能领域,每项内容各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研究报道QLQ-C30问卷被广泛应用不同文化的国家和地区,且具有良好的信效度[6]。(4)治疗依从性评估: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包含是否遵医治疗、是否进行功能锻炼、是否及时复查、是否及时就诊4项指标。该问卷应用于干预3个月后,测评患者治疗依从性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双人双录入数据,应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开展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干预前后两组癌症患者的比较采用两独立t检验,干预前后两组癌症患者自身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除疾病类型的比较采用Fisher's精确概率法外,其余均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疾病类型、病程、治疗情况、自我效能水平及生命质量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自我管理效能感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在自我效能感得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自我效能感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自我管理效能感水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自身干预前后自我管理效能感水平上,两组得分均有所提高,且干预后观察组提升的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在生活质量得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除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外,两组患者在躯体机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维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前后在自身生活质量得分上,除社会功能外,在整体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得分均有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在自身生活质量得分上,社会功能得分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整体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得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干预后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

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在遵医治疗、功能锻炼、定期复查和及时就诊依从率上,均达90%以上,且均优于对照组;卡方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遵医治疗、功能锻炼、定期复查和及时就诊依从率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自我管理效能感是自我管理中最核心概念,指个体对自我的感觉和把握,其对行为改变以及行为结果存在强的预测性。国内外基于自我效能感理论的自我管理研究项目呈现出不断增多的趋势[7]。众多研究表明,高水平的自我效能感可以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对疾病的适应性,改善心理状态,促进健康行为的改变[3-4,8]。然而,我国癌症患者自我管理项目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亟待研究与探索。更为重要的是,相比于其他疾病,癌症患者更需要医护人员为其提供一系列后续治疗和延续性护理,以满足其健康照护的需求。传统延续护理以电话、家庭访视为主。电话随访,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人力成本,但是无法详细了解患者身心状态,同时部分患者存在接电话不便利和沟通障碍等限制,导致失访率较高;家庭访视,则受到护士时间限制,且实施的成本更高,不利于开展大规模的延伸护理工作[9-10]。微信作为新型沟通工具,能方便传输文字、图片、语音、进行问卷调查等功能,能较好地解决了传统延续护理时效性差、交流互动少、信息单一的缺点。因此,本研究依托微信平台,由医护人员组成微信延续护理小组提供全程、个性化的网络保健服务,并与传统护理模式进行对比,借此探讨构建能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效能的延续性护理模式。

研究结果表明,传统延续性护理方式、微信延续护理方式,两组癌症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感的正性态度、自我决策、自我减压3个维度得分均有所提高,与杜瑞等[11]采用传统延续性护理方法,提高乳腺癌患者自我效能结果相一致。并且本研究还提示,观察组(微信延续护理模式)自我效能提高的得分高于传统对照组。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较于传统延续护理模式,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对癌症患者能更好地提高自我管理效能效果。癌症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提高原因可能如下:(1)患者出院以后,对于不良反应的护理方法可直接通过微信的图片发送、语音或视频聊天等功能请教医护人员,使患者降低了不适感,负性情绪得到改善,从而增加了治愈疾病的信心,提高了正性态度;(2)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医患双方不存在硬性时间一致,自由度较大;并可随时查看推送的信息,使患者能够持续自学护理知识,从而提高了自我决策;(3)患者在医护人员引导、患者朋友的勉励与情感支持下逐渐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从而提高了自我减压能力。此外,本研究提示,观察组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与杭小平等[12]采用传统延续性护理干预改善癌症出院患者生命质量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微信延续性护理模式同样也能达到提升癌症患者生命质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