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研发人员奖励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作者简介]杨菲,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经济师,福建 厦门 361005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9)06―0064―03
我国的客车工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30多年的发展和国家重点改造,及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客车市场得到较大规模的发展。目前参与市场竞争的中国客车制造企业有100多家。这100多家客车企业要在市场上抢夺每年300多个亿的客车市场份额。由此可见,客车市场的竞争激烈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影响中国客车产品技术进步和发展的是产品严重同质化的问题。竞争产品和竞争策略的雷同,最终导致许多客车企业靠相互之间惨烈的“价格战”来获取订单,走进了“卖也赔,不卖也亏”的怪圈。如何才能避免客车企业竞争的同质化呢?技术创新是避免客车产品同质化最有效的手段。技术创新的最根本在于研发人才,因此研发人才纷纷成为各主流客车厂家争抢的香馍馍。同时,如何留住企业的技术研发人才也成为各客车厂家人力资源部门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技术研发人员的概念及特点
客车技术研发人员是指那些掌握和运用客车先进技术知识,通过创意、分析、判断、综合、设计等进行客车研究开发,并给客车产品带来附加值的那部分人。他们在客车企业中从事产品研发等与知识相关的工作,为客车企业作出创新型的贡献,带来知识资本和货币资本快速增值。
技术研发人员具有如下的特点:
(一)具有较丰富的客车知识资本,个人素质较高,工作创造性强。技术研发人员一般都受过良好的教育或有长期的实践经验,掌握了较高的专业技术和技能以及企业的核心生产技术,从而成为客车某一方面的专业人士。研发人员的稳定性和对工作的积极性,直接关系到客车企业的产品创新和发展,研发人员的知识资本和知识创新能力构成了企业创新能力的基础。
(二)具有很强的工作自主性,劳动成果较难衡量。研发人员大都从事创造性劳动,更倾向于拥有宽松的、高度自主的工作环境,而不愿意受规章制度的制约和企业领导的监督。其工作过程及成果常常以创意或技术发明、创新的形式出现,很多是无形的东西,其价值显现要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另外,出于知识创新的复杂性和难度,往往要求研发人员组成工作团队,运用集体的智慧完成工作任务。因而劳动成果多表现为团队智慧和努力的结晶,个人的工作绩效则难以衡量。
(三)自有主见,蔑视权势。由于研发人员在技术方面的特长,使他们对许多事物、工作都有自我的意见、看法、观点,而且这些自我的意见、看法、观点又能对上司、同僚和下属的决策行为产生严重影响。因为拥有这些让他们值得骄傲的知识资本,使得研发人员并不崇尚任何权威。
(四)追求完美,流动性强。研发人员作为高素质、高层次人才,更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他们更热衷于挑战性的工作,追求完美的结果。为此,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差,流动意愿强,他们更忠于自我的发展,企求最大限度实现自我价值。
二、客车企业研发人员激励的有效形式
针对研发人员的特点,客车企业在对研发人员激励上,应对传统的激励方法进行改进,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激励制度,坚持内在激励和外部激励相结合的原则,采用了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和工作环境,建立完善的培训、晋升、评价及薪酬体系的综合激励方式。
(一)外在激励。主要是指物质方面的有形激励,包括薪酬制度、股权期权、有形服务和福利等方面。外在激励因素在对研发人员激励中起基础性的作用,也是重要的激励因素之一,是研发人员成就的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的重要手段之一。
1.薪酬激励,包括工资激励、奖金激励。工资也称基本薪资,是薪酬中相对固定和稳定的成分,它主要根据员工的工作性质、劳动熟练程度、工作责任大小等因素确定;奖金也称奖励薪资,它是根据知识员工超额完成任务或取得的业绩而计付的薪资,奖励薪资可与个人绩效挂钩,也可与团队及企业效益结合;
(1)客车企业目前多采用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奖金的薪酬模式。
工资:公司依据研发人员的能力水平及岗位重要性,来确定其基本工资和岗位工资的标准。
奖金:包含浮动奖金、团队奖金制度、项目奖金制度三种形式。1)浮动奖金:多采用与企业总体销售业绩及利润标准挂钩的浮动奖金制度,以激励研发人员的积极性。2)团队奖金制度:客车研发部门人员间的工作依赖程度比较高,团队奖励作为一种有效的奖励方式,大大有利于团队绩效的提高、组织目标的实现和研发创新的突破。3)项目奖金制度:为进一步激发研发人员的热情,目前一些主流客车厂家正有针对性地推行项目奖金与所负责开发的产品创造的市场价值,即销售业绩及利润率相挂钩的项目奖励制度。项目奖励制度可以最直接地激发研发人员的成就感,最大程度地提升研发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2)福利方面。福利是为了吸引研发人员到企业工作或维持企业骨干技术人员的稳定而对于固有薪资方案的有效补充。除国家法定的社会保险、带薪休假等福利外,客车企业多采取与补充养老保险(企业养老年金)相结合的形式'为员工提供完整而周全的福利保障。同时,充分争取政府对于企业重点引进人才的有利政策,结合企业的实际,针对研发人员发放一定的经济补贴和住房补贴,以解决研发人员住房的租赁或购买问题,使得他们安居乐业,从而稳定了研发人员队伍。
(3)股权激励。股权激励是以股票为基础的激励,包括股票期权、股票升值权、限制股票和延期股票发行,有利于激励研发人员创新能力的发展,特别是有利于核心技术人员潜心研究专业技术,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而且由于股票期权的周期较长,通过实行股权激励机制,使研发人员的利益与企业的长期发展捆绑在一起,有利于留住核心的研发人员。但由于客车厂家的企业性质、股权结构、国家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该激励机制只有少数客车厂家正在进行尝试和摸索。
(二)内部激励。内部激励主要是在精神方面的无形激励,包括向员工授权、晋升制度、培训制度、绩效考核、改善工作环境等等。其目的旨在向员工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于研发人员,内在激励具有更大的意义。一
方面,在客车研发备受重视的今天,研发人员的货币性收入本身相对于其他岗位来说已经较高了;另一方面,研发人员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先进的专业技能,他们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和冲动,想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自身价值。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激励机制,为他们创造实现自我的条件。
1.授权激励:鼓励员工充分参与组织活动的理念称之为授权。通过合理授权、充分信任,鼓励研发人员通过自主管理式团队而实现个人与企业的共同成长。一方面,随着客车企业规模越来越大,根据产品开发周期、市场需求以及市场的反应速度的要求,必须逐步授权,以提高工作效率,增进工作灵活性及选择性;另一方面,是研发人员渴望自我实现,发挥自己的潜能,充分激发研发人员积极性和创造力的要求。有效授权,其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1)有效的授权不仅增加了组织中的权力总量,而且能增强研发人员的工作动力。(2)有效的授权有利于共同愿景的形成。一方面使研发人员通过实现自身价值,享受成就感;另一方面促使企业实现科技进步,从而达到个人与企业共同成长,达成双赢的共同目标。(3)有效的授权有助于学习型研发团队的建立。使每个员工都能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吸收先进的研发理念与实践知识,使这个团队更加具有活力,从而获取生生不息的创新源泉。
2.内部晋升。提升绩效优良的研发人员是激励员工、提高组织执行力的一个积极有效的措施。通过晋升,可以让员工的价值更好地实现,从而让其为企业贡献更大的力量。对员工个人而言,职务晋升是员工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途径。员工获得了晋升的机会,会认为这是企业对其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的肯定和赏识,是自身价值的提升,是个人职业生涯成功的标志。
客车企业对于研发人员的晋升制度主要根据能力、工作表现,唯才是举,以业绩论英雄,不论资排辈,不任人唯亲。通过制定完善的《研发人员定期考核制度》《月度工作动态表》考核等办法,更加公正、科学、合理地评价研发人员的工作绩效。工作绩效突出的给予破格提拔。晋升方法通常有:(1)职位阶梯:指一个职位序列排出了职位渐进的顺序,管理者以职位阶梯为指导,水平或垂直晋升员工。(2)职位竞聘:给予研发人员一个较为公正、平等的内部晋升机会,通过职位竞聘,以达到人力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激发研发人员的工作、学习动力。(3)职务调配:其目的在于晋升那些职位发展空间较为局限的部分研发人员。
内部晋升不但让晋升者得到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更大的发展空间,也给未晋升或新员工指引了职业发展的方向,从而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使与企业同甘共苦、一起成长的员工受惠于企业发展的成果,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更符合企业的长远利益。
3.培训激励。培训是一种目标激励。通过培训,不断满足员工个人的归属需要以及成就需要,促进员工不断更新与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在努力达到个人目标的同时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增强自身与企业的竞争力,最终实现双赢。
目前国内客车企业主要通过与欧洲、日本等国外先进客车制造企业、客车研发、设计机构合作、交流的机会,将研发人员送到国外参加学习、培训,通过与国际一流先进技术企业的接触,使研发人员能在工作中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满足自身成长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建立合理有效的培训机制,可以为研发人员提供继续教育和提升自身技能的学习机会,提高研发人员对新的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岗位的竞争能力。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技能水平,从而转化为科学生产力,进而使他们获得高收入的回报,使研发人员不必跳槽到其他企业也能不断获取新知识,减少了研发人员流失的可能性。
4.工作环境激励。工作环境是指一种工作的氛围和条件,一种相互间的信任与支持、理解与沟通、默契与配合、鼓励与帮助、开拓进取、紧张有序、和谐统一、团结协作的气氛,又是一种催人奋进、催人向上,鼓励成功者上、懦怯无能者下的竞争机制。给研发人员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并且相对宽松和谐的环境和氛围,并搭建一个既能让员工拥有愉悦心情又能尽情施展才华的舞台。
激励是管理的一个手段,其目的就是要实现组织的管理目标。研发人员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之一,松下幸之助说过,管理就是让别人心甘情愿地为你做事。为了让下属心甘情愿地工作,必须不断地选择科学的激励手段和方法,并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进行调整,调动研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强化他们对企业的责任感和归属感,真正做到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创造价值,最终通过提高组织绩效来实现组织目标。
[参考文献]
[1]岳阳.授权与激励的艺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伊恩・梅特兰.员工激励[M].何小蕾,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孙新波,樊治平,秦尔东.知识员工激励理论与实务[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关键词]产业技术;研发;政策分析
长期以来,美国把维护科学技术的领先地位看做实现与保持其经济增长与繁荣的关键因素。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采取了许多重要的技术研发及转移措施,其主要目的是协调联邦实验室、大学与产业界的充分合作,以及在三者之间建立完善的技术研发及转移体系。经过20多年的发展,美国产业技术研发及转移取得了巨大成绩,其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参考与借鉴。
一、美国产业技术研发的立法
美国的产业技术政策,特别在技术研发活动方面,是由政府相关部门设立各自的实验室来进行研发的。但是,随着产业界面临与日俱增的国际竞争时,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许多重要产业均被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超越,如汽车、化工等行业,美国的国际竞争力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并引起了美国政府的高度关注和反思。政府与产业界研发活动的分离关系逐渐开始转变。
1980年美国制定《拜杜法》和《史蒂文森-威德勒技术创新法》后,开始鼓励政府实验室将研发成果移转给民间部门。该法1996年更名为《联邦技术创新法》。
1982年的《小企业创新进步法》公布后,美国国会才真正开始对联邦政府与产业合作发展技术的观念产生兴趣。其后,1986年的《联邦技术转让法》是前述法案的修正法,作为促进技术的转移,并推动技术商品化的激励措施。20世纪90年代国会对该法进行了多次修改,衍生了如《国家技术转让与促进法》(1995)、《联邦技术转让商业化法》(1997)和《技术转让商业化法》(2000)等法律。
而在产业的技术移转方面,美国政府则推出了包括技术授权、接受委托、研究人员交流、公开发表、设施的使用、协助创业、咨询协议、与大学互动、和成立非CRADAs的合作协议等政策。
在国会一连串的立法和政府政策的推动下,各实验室不仅各自建立自己的研究和技术应用办公室,也可加入政府实验室主导的共同研发计划、获得合作厂商的专属授权权力、和成立风险基金以协助对实验室技术的商业化投资,而且获得与厂商签定CRADAs的权力。研究和发展协议方式进行的研发活动开始展现了极大的成效。
二、美国产业技术研发的政策与措施
1.补助金
美国政府的合作开发型研发计划一般是由联邦政府提出构想,而民间企业选择参与,民间企业之所以愿意参与相关的计划,是因为通过合作过程,民间企业可以学习技术研发方法,也可以累积研发知识与技巧。一般来说,企业参与联邦政府的共同研发计划时,会采取委托契约方式,而这种契约又大致可分为成本加固定报酬契约和成本加奖励性报酬契约两种,后者是指当企业致力于降低成本时,额外再给予的奖励性报酬。
2.税收减免措施
依据美国税法第174章规定,准许企业将该年度的研究及实验费,从税收中扣除。此外,针对利润少或甚至无利润的技术研发活动,其所需的研发费用,允许分五年以上期间摊销。这种税收优惠措施,是因为投入的技术研发经费,属于知识性投资,而非资本性投资,而且具备累积性与外部性效果。
其他扶植与振兴美国尖端科技产业的税收优惠及奖励措施还包括:(1)中小企业的财团法人可获所得税的减免优惠。(2)低资本所得税率。资本所得的减税对现有尖端科技企业的资产净值与创业资本的投资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能够鼓励尖端科技的投资。(3)员工持股给予税收减免的优惠措施。(4)针对增额研究经费支出也给予特别的税收抵减优惠待遇等。
3.专利权政策
利用联邦政府的资金研发,所发明的专利,原则上政府可保有该发明的专利权,然后以排外性授权或非排外性授权方式移转给民间企业。但通常在取得排外性授权后,民间企业方会积极的进行实用化、商品化的投资,因此如果将政府研发成果的法律上权利交付研发合作对象,将有助于技术商品化的开发。为此,美国国会修正条文,将合作契约所产生的专利权归属于签约者(限于小企业、大学或非营利机构)。此外,为促进民间经营的政府实验室(GOCOs)将技术移转给民间企业或其它部门,允许GOCOs自行决定专利许可的交付对象;允许大学、非营利机构或GOCOs(限小企业经营者)保留研发所产生的专利权;同时也允许签约者领取由该项研发的商品化所得到的专利权权利金;专利权的权利金可支付研发人的奖金及教育费用;此外还规定,大企业在专利有效期间18年中,只能独享五年专利,以加速技术的扩散。
4.科技成果提成奖励制度
美国政府建立了科技成果提成奖励制度,规定必须从技术创新成果专利许可收益中,提出一定比例用于奖励在此过程中作出重大贡献的技术人员;如果每年提成费超过一定的额度,必须将提成费按比例再次支付给参与该创新成果的其他技术人员。此款项是正常工资和奖金之外的收益,不影响其正常工资、年薪或其他应得奖金权力,即使此科技人员离开了该机构,也继续支付。此外,还规定联邦实验室研究开发费用如果超过5000万美元,应设立一项基金,用于奖励推进科技成果或发明应用的模范科技人员。
[论文摘要]文章以洛阳市高新产业集聚区知识产权现状为切入点,对集聚区的政府管理机制及改进,以及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制及改进提出了相应建议,为产业集聚区知识产权管理机制的完善提供了依据。
[论文关键词]产业集聚区 知识产权 管理机制 改进
产业集聚区是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节约集约发展的基础工程。2012年河南省产业集聚区投资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对全省的贡献率均达到60%以上,成为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市、县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针对产业集聚区知识产权比较密集、共享资源较为丰富和创造知识产权的效率较高的特点,知识产权管理机制的研究,不仅会推动产业集聚区知识产权的长足发展,而且对产业集聚区这样一种新兴的经济模式的科学发展和逐步完善起到重要作用。本文拟以河南洛阳市高新产业集聚区为例对园区知识产权管理机制的建立进行分析。
一、洛阳市高新产业集聚区知识产权现状
洛阳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主导产业为硅电子材料产业、新材料产业,目前共有企业736家。据高新区知识产权局提供资料显示,2012年园区财政知识产权专项工作经费253.7万元,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为5%,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产值占工业产品产值的80%。2012年园区专利申请量为1524件,仅洛阳普莱柯生物工程公司申请专利207项,多项专利产品居国际领先水平。3年来,园区拥有的知识产权数量在稳步提高,截止到2012年底,有效专利为3293件,有效商标为435件,版权登记为129件。2012年园区知识产权转让10件,涉及资金900 万元;许可7件,涉及资金339万元。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知识密集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园区内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内部的知识产权管理都变得尤为重要。
目前园区知识产权管理人员为知识产权局共5人,企业共336人。在高新区产业集聚区的不断建设中,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园区逐步健全了企业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开展知识产权培训及人才培养工作、知识产权产业化推进工作、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加强了产业集聚区知识产权服务工作。近年来,集聚区内组织实施了多项省重大科技专项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在省市知识产权局领导组织下,还以工业企业为对象,开展了园区内工业企业“零”专利行动,逐步消除规模企业的“零”发明专利。在肯定诸多成绩的同时,应当看到,园区知识产权管理距离社会的需要还存在一定差距,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企业层面,知识产权管理机制都存在较大的改进余地。
二、政府知识产权管理机制及改进
(一)建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体系
政府知识产权管理是政府通过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对市场经济中涉及知识产权的各种活动的管理,管理活动的成效直接关系到经济战略目标的实现,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目前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较为分散,缺乏协调机制和统一战略部署。高新产业集聚区于2010年成立了区保护知识产权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由高新区知识产权局、工商分局、质监分局、创业中心、法院、检察院等多个部门组成,联合开展了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查处多起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取得了一定的宣传和震慑效应。为了统筹协调园区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工作,协调跨部门、跨地区的知识产权工作,园区应完善知识产权协调工作小组制度,明确人员和职责,定期举行例会,对园区知识产权重大事项予以决策,并协调知识产权联合执法行动,制裁知识产权侵权及违法犯罪行为。
(二)完善知识产权奖惩扶持机制
各级法规中的奖惩制度,有利于避免区内企业的恶性不良竞争,提高园区内知识产权研发人员的创造热情,创造良好的投资运营环境,提高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尤其是地方知识产权部门的奖励制度,对于园区内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此外,政府应该给予产业集聚区各类企业知识产权的研发、申报及运用相应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扶持,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资金扶持尤为必要的。高新产业集聚区目前制定有《洛阳高新区知识产权资金管理办法》和《洛阳高新区知识产权优势培育企业、示范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对企业知识产权的奖惩扶持制度已初见雏形,但仍缺乏对区内企业知识产权的明确的奖惩办法。
(三)坚持对企业知识产权意识的培育机制
加强自身的知识产权创造,提高知识产权的运营能力和保护措施,提高企业相关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均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风险应对能力。2012年4月,组织园区保护知识产权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的各成员单位开展了一系列知识产权宣传活动,使园区内知识产权氛围更加浓厚,企业领导及相关从业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增强。产业集聚区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应该定期对企业相关人员,尤其是对知识产权基础薄弱的企业进行知识产权培训活动,帮助企业了解知识产权作为无形资产的重要性,提高其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和处理纠纷的能力,有效规避和防范知识产权风险,以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四)建立知识产权信息平台
产业集聚区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应以专利的检索、分析、申报和交易为主要内容。由于信息化硬件资金投入较多,园区内绝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难以承受,此外信息化带来的管理效益的提升并不直接反映在经济效益的提高,对于单个企业而言,建立信息化的动力不足。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估算,如果能够有效地利用专利信息,可以使企业研发工作平均缩短技术研发周期60%、节约科研经费40%。政府应该充分考虑到产业集聚区的独特性,建立覆盖其主导产业知识产权的信息平台。高新产业集聚区已建立实体和网络知识产权信息平台,对园区企业提供相应服务,但由于专利信息平台的专业性和政府资金的有限性,运行效果不佳。园区政府可考虑邀请从事专利分析的专业公司介入,合作开发专利信息平台,适当时候政府退出,由专业公司来进行商业运营,以此满足园区企业知识产权信息需要。
三、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制及改进
(一)建立健全企业知识产权组织机构
高新产业集聚区共有企业736家,但专职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平均到每家企业不足0.5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设置主要呈现三种情况:大型企业的知识产权部门相对完善,有独立的办公机构和专门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管理经费相对充足;大多数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主要构成人员是生产技术研发人员和部分知识产权管理专业人员,少部分企业设立了专职知识产权部门,大多数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要么从属于其他部门,要么一个部门两块牌子;对于一些知识产权意识不强的企业而言,未设立任何管理部门,知识产权管理流于形式。在企业知识产权组织机构设置上,园区内大型企业应不断充实知识产权管理各专业人才,使其组成人员背景尽量多元化,以抗击市场对企业知识产权的冲击;发展较快,研发实力较强,技术管理需求较多的企业应逐步将管理部门独立,管理人员由生产技术研发人员和部分知识产权管理专业人员构成;至于较小的企业,亦应该设立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可由研发等部门兼任。
(二)建立健全企业知识产权激励机制
知识产权激励机制有利于鼓励和激发知识产权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对于企业研发人员的发明,按照现行专利法应属于职务发明创造,适用“一奖两酬”的奖励措施,即基于专利权授予所给予发明人的奖金,以及专利转化取得经济效益之后,给予发明人的报酬。在走访的企业中,对于授权专利的奖励普遍不高,大多数是按照《专利法实施细则》中的最低限来规定对发明人的奖励金额,另对与公司核心技术相关的创新型项目,奖励金额有所上浮。个别企业所规定的奖励甚至突破了实施细则的底线。至于专利转化之后应支付给发明人的酬金部分,园区内企业基本都没有实施,也鲜少有发明人会冒着解聘的风险在酬金部分主张自己的权利。调研中产业集聚区绝大部分企业内部职工激励措施还不尽完善,企业当务之急应调整奖励金额和落实转化之后的报酬制度。这样才能从经济收入角度激励员工的研发积极性。当然,在构建激励机制的制度建设上,物质刺激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对发明人予以表彰奖励,对做出重要发明的发明人,在企业评优评先、职称评定等方面要优先予以考虑。
(三)建立企业知识产权预警机制
预警机制的设立,大多针对企业的核心专利技术,主要是采集、监测和分析专利申请、授权和纠纷等信息,以及相关科技、贸易、投资、法规和政策变化等信息,产生专利预警信息分析报告和警示预报。由于各类研发项目管理过程中缺乏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导致我国科研项目重复率达到40%,中药新药的研发重复率更是达到90%IBM、Intel等历年在美国专利局授权排名名列前茅的跨国企业均从专利分析机构中获取其专利分析报告,用于指导它们拟定中长期的企业专利发展战略。目前国内的专利分析市场还不尽成熟,企业的专利分析主要依靠内部的研发人员和知识产权管理人员进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个别研发力量雄厚,且知识产权管理较为完善的企业在园区知识产权局的指导下,也在对本企业的核心专利产品,乃至本行业的先进技术进行预警分析。同一产业聚集区内的同类企业,多为依附和扶持关系,建议在集聚区内,同行业的企业合作建立预警机制,对行业内的专利状况进行分析,在企业产品的研发过程中避开他人已授权的专利技术,杜绝重复研发,同时企业还可以知己知彼,在他人侵权时能够精确打击。
关键词:知识产权管理;自主创新;专利
中图分类号:F062.3文献标识码:D
1前言
深圳三升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三升高科”),原名为深圳市京东方智能显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应上市要求进行改制变更而组建的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经营业务为LED电子显示屏的研发、制造、工程安装、售后服务,是深圳市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在研发、品牌、市场、资质等方面一直保持国内同行业的领先地位。公司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雄厚的产品开发实力、高效率的管理体系。公司为实现"中国第一,世界知名"的企业目标,不懈努力,开拓进取,与时俱进,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在国内众多的同行中居于前列。
在产品的研发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的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及发明专利。公司拥有LED显示发明专利3项,LED应用实用新型专利42项,LED显示外观设计8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5项,这些专利使企业在技术上获得了良好的竞争优势。本文主要介绍深圳三升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知识产权战略、知识产权制度的建设、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创新三方面的情况。
2公司知识产权战略
早期的企业并不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但20世纪80年代美国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使专利权人的专利价值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人们开始逐渐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20世纪80年代,美国建立了联邦巡回上诉法院,专门审理与专利有关的诉讼,美国反垄断政策也出现了有利于专利权人的变化,同时,美国政界与商界开始强有力地推动广泛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建立。 在这样的背景下,有的国家甚至出现了所谓的“虚拟经营”企业。这些企业没有自己的厂房,也不生产任何产品,完全靠出卖自己的知识产权获得高额利润。有人称现在的社会是“知本主义”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国家的知识产权战略以及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非常重要。
知识产权战略除政府推动外,更需要企业建立自己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来支持,否则,所有的战略都只会是空中楼阁。西方企业都非常重视知识产权的管理工作,我国也意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正在抓紧制定国家的知识产权战略。知识产权战略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我们不在微观层面加强知识产权的管理,恐怕我们创造出再多的知识产权,也不会成为知识产权的大国。因此,知识资产只有通过有效的管理才能产生价值。
创新是三升高科公司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创新是科技企业的命脉所系,也是国家交给企业的重要使命之一。因此,我们必须构建完整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充分利用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来保护公司的知识产权成果,实现由成本价格优势向技术优势转变的战略目标。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即在未来的10年内,公司的知识产权战略要实现三个目标:构建完整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员工的知识产权意识;提高公司知识产权无形资产的积累量。
3知识产权制度的建设
针对公司的知识产权战略,公司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来保证该战略目标的有效实施,下面来介绍一下其中的一些重要措施。
3.1知识产权管理部的成立与建设
知识产权在中国被重视是近几年的事情,三升高科公司也是如此。最早是以知识产权小组和个人的形式,隶属于其它部门,负责这项工作的人员也只有2~3人,这些都从侧面反映了公众对知识产权不够重视。2006年,随着WTO对中国的影响逐步加深,跨国公司对中国企业的专利压迫也越来越大,国内的公司所涉及到的专利侵权纠纷也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为适应企业的发展,三升高科公司知识产权管理部应运而生。它是一个专门的职能部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工作:专利的申请与授权、侵权与被侵权及对外关系。同时,由于知识产权管理部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在一定的范围内做事的权威和主观能动性也强了,总体上看,是一种紧凑的组织架构。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种架构还是一种功能性架构,专利是研发的先行军,也是市场的先行军,专利工作的重点应该是面向未来,专利布局以及相应的战略运营会越来越成为工作的重心,很大程度上,战略性的架构才能适应这种需求。
3.2知识产权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企业之间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的竞争,在知识产权领域尤其是这样。由于中国知识产权发展时间短,熟悉国内外知识产权规则的人才还比较少,对此,深圳三升高科有自己独到的人才培养机制。公司知识产权管理部成立后,有专门的专利技术人员、专利申请人员、法务人员及资料管理人员,公司还定期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举办培训讲座,同时也派人参加政府或有关机构举办的知识产权论坛讲座等,这些都为我们对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3专利信息平台的建设
为了提高公司知识产权信息的管理水平,公司的知识产权管理部与国内外一些专利软件公司进行了沟通,并试用了一些公司的软件,筹划在一些专业的知识产权网站上建立自己公司的个性化知识产权库,方便知识产权信息的登记、查询,比如国内有名的佰腾网。目前,这项工作正在紧张的开展中。
4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创新
4.1LED系列专利及人才的发掘
有效的一定数量的专利是公司在市场竞争中最有效的武器,专利发掘是制造这些武器最为基本的工作。从根本上讲,在LED专利产品的产生中,最关键的要素是研发人员。由于中国专利制度的建设起步晚以及早期的保护政策弱,造成很多研发人员对专利制度不了解或者对专利制度没有信心,经常碰到的有以下几种情况:申请专利很困难;专利没有用;不知道怎样将想法变成专利;申请和维护专利会增加公司的运营成本;想申请专利,但不知从何着手。
针对上述这些情况,公司知识产权部制定了相关的策略。首先,在公司的管理层及相关的员工中,大力宣传专利的正面作用;其次,开展专利基本知识以及创新方法的培训;再次,加强专利奖励制度的建设,积极鼓励和帮助有新思想的员工完成其专利的申请。
4.2创新的发掘
虽然公司的研发人员对LED应用技术本身都非常了解,但专利的申请并不积极。为此,知识产权管理部的作用就显现出来。知识产权管理部对研发人员进行沟通辅导,也就是创新方法的培训以及新思想的收集,激励研发人员新想法的出现,宣传专利相关的知识。创新方法培训首先要做的是要消除研发人员对创新和专利的神秘感,然后帮助研发人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对产品要素有意识的增加、减少、替换以及重新组合,来开发新产品、新功能或降低成本,从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在专利申请过程中,对一些重要的技术也要通过创新方法来进行创新,使技术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
4.3专利的申请
有了想法和技术,就要对专利进行进一步的考虑,如市场前景如何,怎么能够将技术与产品相结合,是申请实用新型专利还是发明专利或是利用技术秘密给以保护,是否还有改进技术或者替代产品,是基础技术还是应用技术,需要在哪些国家或地区申请专利等。经过上面这些考虑,则可以将想法和技术进入专利申请的流程。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是指由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方针、目标、知识产权管理组织机构、管理人员、规章制度以及各类知识产权管理活动构成的有机整体,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涉及的知识产权事项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活动[1]。
1.1构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有利于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一方面,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有利于激发企业员工的创新意识,提高员工的创新能力,增强创新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建立研发过程中的专利信息检索、分析和利用机制有利于研发人员跟踪现有技术的最新进展,分析有无研发的必要及是否会构成侵权,如有必要还可在他人研发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构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思考更深层次的研发,这样既避免了侵权又可以节省研发经费和研发时间。最后,通过对研发及生产、采购、销售等环节的知识产权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的产出。通过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用,可以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又可以增强企业的创新动力。
1.2构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如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外乎就是人才、技术、管理,知识产权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企业即使有一流的人才、一流的技术也不一定在市场竞争中具备优势。如果不构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对知识产权进行有效的管理,企业通过大量投入而研发的产品可能轻易被别的企业仿制,创新无法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企业无法发挥技术优势,对研发的高投入却无法带来高效益及竞争优势,从而在市场上的地位无法得到保证。甚至,通过大量投入而研发的产品可能侵权,不但不能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还可能面临索赔。因此,构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能保护企业的技术优势,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最终改善企业的竞争地位。
1.3构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有利于企业持续发展
企业通过构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有利于增强知识产权预警能力。研究和分析当前产品、技术的知识产权,形成知识产权风险识别机制,避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规避或降低知识产权侵权风险。企业一方面对自身产品及技术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另一方面加强对自身技术和产品的知识产权监控,防止他人侵权,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保障企业的持续发展。企业通过设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建立相关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规范市场监控、知识产权应急处理、解决知识产权纠纷等行为。全面保护知识产权,防范知识产权风险,最大力度的保障企业的利益,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构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内容
知识产权管理是一个系统化管理,是依据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目标将知识产权管理的诸要素给予合理的配置,并明确其活动范围和方式,形成相对稳定的、科学的系统[2]。因此需要构建一个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保障知识产权管理的有效进行。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内容包括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管理制度、管理信息平台及管理评估体系四个方面的内容。
2.1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构建
目前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设置主要有三种形式:知识产权部门直属于最高管理者、属于研究与开发部门和属于法律部门。这三种组织形式都属于直线组织结构,刚性大,部门间横向协调差,信息传递具有纵向的特点。因为企业知识产权的开发、利用、运营与企业技术开发、产品市场流转、经营管理战略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使得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与生产部门、研发部门、市场营销部门、法务部等就产品、技术、市场、法律保护、资源配置等方面问题需要经常保持联系与交流。因此,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与其他各职能部门之间要加强以信息为纽带的横向协调。基于此,企业应该建立矩阵式组织结构。矩阵式组织结构把以一个项目或产品为中心任务的横向直线型组织与传统的以职能为中心的直线型组织实行交汇,通过对项目小组的跟踪管理,确保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及时性、严密性和灵活性,有利于技术创新。知识产权管理事务涉及面广,因此应该配备不同知识和技术背景的人员。一般地,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包括高层管理者(总经理或副总经理)、技术、市场、知识产权事务、法务等人员。高层管理者因为参与公司战略的制定,因此是制定知识产权战略的不二人选;市场人员由于长期接触市场,熟悉市场,可以对市场上自身技术和产品的知识产权进行监控防止被他人侵权;知识产权事务人员主要对企业现有的知识产权进行日常管理与维护,并从事知识产权文献的检索、分析,为制定知识产权战略提供定性和定量的数据;法务人员主要从事相关合同订立知识产权相应条款及处理知识产权纠纷;技术人员可以从技术角度看如何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对企业是最有利的。
2.2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构建
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化就是要实现以“制度治人”而不是“以人治人”。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涉及面广,其中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对是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技术及商业秘密的管理。企业应该构建知识产权保护、成果转化、激励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体系。如专利管理制度、商标管理制度、著作权管理制度、技术及商业秘密管理制度、知识产权申请审查制度、成果登记制度、知识产权实施、转让、许可制度、知识产权奖励制度等。长期以来,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是企业不注重相关制度的制定或制定具有随意性,没有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还有些企业制定了相关制度但执行力度不够。国外企业则非常注重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如日本三菱化学公司,入职人员签订的劳动协议中约定了保密义务,在员工离职时,再次签订保密协议,有些岗位的职员离职时还要签订择业禁止协议。企业创造知识产权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创新,而是为了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对于知识产权的实施、转让、许可,企业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使得知识产权带来的效益达到最大化。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就是为了促进、保护、激励企业创新。但是知识产权制度在企业中要体现和发挥作用还需要企业建立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企业不断创新的动力。企业要建立激发各类人员不断创新的机制,制定相应的奖励政策包括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按照对企业贡献的不同,实施不同程度的相对公平的奖励,以激发企业员工的创新积极性。
2.3知识产权信息平台的构建
知识产权信息是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重要信息资源,为企业创新创造重要条件,因此占据知识产权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以专利信息为例,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具有巨大的经济、技术、法律和情报价值。目前世界上已有专利文献4000多万件,据统计,充分利用已有专利文献,可节省60%的研发经费和40%的科研时间。因此,企业要根据所在的行业领域建立知识产权信息平台,尤其是专利信息数据库。如今处在信息化社会里,专利信息是新技术、新产品开发过程都必须借鉴的重要信息资源,对已有信息进行二次开发,已经成为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充分利用已有专利信息,可以了解相关技术领域的总体发展水平、专利数量、技术热点,了解其他企业的战略布局,确定自身的知识产权战略。通过借鉴前人已经开发的技术创新,汲取其精华创造自己的知识产权,一方面能有效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大大降低研发费用;第三可以缩短研发时间;第四可以避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例如比亚迪汽车公司研发的1.5TI缸内直喷涡轮增压发动机就是在借鉴大众1.4TSI发动机的基础上研发的,这样既减少了开发周期,又保证了技术的可靠性,避免了技术风险。
2.4知识产权管理评估体系的构建
知识产权评估体系是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进行评估,评价公司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评估工作对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完善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评估的内容包括:知识产权方针、目标是否符合公司的实际;机构设置人员的配备是否符合公司的发展需求;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设置是否合理;在实际工作中是否有效执行;日常管理工作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为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作出更加准确评价,应该设置合理的评价指标及选取适当的评估方法。在选取评价指标时要注意指标的完备性和有效性,还要根据其作用大小设置权重,评估方法要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知识产权管理评估指标,可以参考国外企业的评估指标,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知识产权评估体系。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