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绘本故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011年,童嘉创作的绘本《千万不要告诉别人》在台湾小熊出版社出版,这也是小熊出版的开山之作。小熊总编辑郑如瑶谈起这本绘本,话语里透着无限感慨和抑制不住的自豪。做童书是郑如瑶早就计划好的事,但要怎么做,却是在准备的过程中才慢慢清晰起来。在创立出版社的筹备阶段,她四处拜访童书作者以规划充实出版的内容范围。一天,在绘本作家童嘉那看到关于传播小秘密的儿童绘本手稿,这份手稿很完整,故事情节和绘画都算得上理想,那便是后来的《千万不要告诉别人》的最初样貌。
创作者(包括文本作者和绘画者)在创作图画书的时候,如果没有相关的编辑经验,通常不会考虑书的开本大小和页数。《千万不要告诉别人》是事先创作好的,因它的完整性,郑如瑶需要做的大动作只是讨论整本书的结构和节奏,少数地方为了配合节奏添补新图,开本和页数自然也经过调整,剩下就是美编设计时处理所有小细节。这时候,编辑的工作还没有完成,这本书的故事到这里也仅仅开了个头。
书稿定版后就是印刷,这本书虽然是童嘉早年的作品,却没有出版,以她如今的知名度,好像解释不了未出版的原因。实际上,最关键的原因就在于这本书的印制要花很大的工夫和成本。这本书是黑色的,书封是特别色的黑,而内页只需要四色黑。为了让书封印成油亮的效果,印刷厂制了两个版,印了两遍。读者或许不像编辑那么敏感,编辑对书品质的识别度高很多,为了让封面更好地呈现编辑设想的效果,郑如瑶还特意选用了日本进口纸,手摸、眼看的效果都大不一样。这本书的整个印制过程中,编辑都在积极与印刷厂沟通,一开始双方对效果认知有落差,第一批竟印坏了2500本,只得重新沟通,重印。那是小熊的第一本书,郑如瑶不容许有任何差错。也是到了这里,这本书的出生历程才算告一段落。
《多多和吉吉:野餐日》是一本在编辑策划上有故事的书。郑如瑶一再强调,原创作品好玩在于,所有成书的想象都在编辑的脑海中,你必须跟创作者讨论,让书成为你脑中的那一本,但这个过程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状况。就像她曾经是制陶人,能靠经验预知陶胚上了什么釉药会烧出什么样的成品,但也不能预测到窑变这件事。
编辑的经验是拿到稿子,配上最合适的图画,让书呈现最好的阅读效果。郑如瑶拿到《野餐日》的稿子后就开始构思成书模型,为文稿配页,文字和页数都落好版后,将方案交给特别选定的画家林玲远,同时沟通书中图画的风格。由于林玲远当时在英国,因此所有的沟通都通过Email。根据落版方案绘制的草图前前后后讨论过5个以上版本,光是主人公多多和吉吉的角色设计和定位就花了很多时间,例如该穿什么衣服,通常各自会有什么表情和动作,以标明各自的特征。草图画完后进入不间断的每页结构讨论,以及在原落版单的基础上讨论翻页的节奏效果,这有点像建房子的时候物料建材都备好,再照着设计图纸浇筑框架。整本书的画面框架确定后就开始上色,这个过程中还是有“窑变”发生,与编辑的要求多少有偏差,颜色和细节处理不好时必须重画。
书稿上色后交给美编,美编主要处理书中图和文的位置适配等细节,例如页码标号在书中用几号字,放在什么位置,版权页的设置等等。虽然在草图阶段编辑和作者共同处理过这样的细节,但图和文如何微调变化才能在版面上达到最好的平衡,就要看美编怎么处理。书中还设计了蝴蝶页,这是一个附加的功能,通过各方讨论,最后决定是让小读者在读这本书的时候还可以玩走迷宫的游戏,里面的绘画元素也是由书的绘画者和编辑完成。
历经一年半,《多多和吉吉:野餐日》终于面世了。在书的制作过程中,自某一个环节以后发现书比想象中的那本更好,郑如瑶对书的期待和热情便与日俱增,最终收获了最完美的一本。
关键词:科学绘本故事;选择;开发;创作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2―0088―0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科学活动要培养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这些能力,就是自然科学素养的体现。而科学绘本故事把科学素养和绘本的优点有机结合,成为培养幼儿自然科技素养的一种很好的载体。但在现实的环境中,市场上虽有许多科学绘本故事供我们选择,而真正适合幼儿学习的却不多,有的内容偏深,科学原理深奥,幼儿无法理解和阅读;有的故事内容冗长,不适合开展集体的教学活动。寻找、开发适合幼儿感兴趣的科学绘本故事,让幼儿通过阅读科学绘本故事提升其科学素养,是值得我们幼儿教师探索和研究的。为此,我们尝试挖掘绘本中的科学素材,力图将科学特色教育与绘本相结合,将其变成更适合幼儿学习的科学绘本,是我们努力的目标。为此,我们做了以下一些研究和尝试。
一、海选科学绘本――量中选优
好的科学绘本,必须是适合幼儿阅读和理解的绘本。除了具备普通绘本的优点外,还需要蕴含一定的科学知识。因此,在科学绘本的选择上就需要我们多一份对绘本科学性的敏锐感,并付诸于行动。
1. 好书推介
在纷杂的科学绘本素材选择中,充分发挥集体优势,人人参与,开展优秀科学绘本故事的淘宝活动。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图书馆、书店、网络等途径,搜寻了许多富有价值的科学绘本,并将推荐理由一一写出,将绘本所蕴含的科学原理,所适合的年龄段进行标注。通过好书推荐活动,让我们对科学绘本的选择更趋于合理性。
2. 分门别类
当我们积累了一定量的科学绘本后,再对它们进行重新分类,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我们挑选出的绘本中,有的凸显自然现象,有的注重实践操作,不一而同。因此,我们针对小中大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对科学绘本做了初步的分类,并根据内容区分为一般阅读和重点研究两大类。进一步明确了教师对科学绘本的研究的目标,能让教师有更多的精力去研习科学绘本的内涵。
二、精选绘本重点――有的放矢
教师需细细品读精选出的科学绘本,找出内容中的重点,以期帮助幼儿能很好地理解和学习。为此,我们采用了“一课多研”的形式来确定绘本重点,让科学绘本教学能更加有的放矢。例如,大班科学绘本《拓拓是分离混合物的高手》的科学点是讲述不同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故事中,拓拓利用筛子来分离黑豆和小米、用磁铁来分离面粉和铁屑、用油浮于水来分离油和水、用盐融于水来分离盐和泥土、用盐水来分离好稻种和坏稻种,这五种分离混合物方法对大班孩子来说知识量过多,无法一次性消化。杜威的“做中学理论”告诉我们,只有让幼儿自己动手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为此,我们选用了黑豆和小米、面粉和铁屑、油和水、好稻种和坏稻种这四种混合物。把黑豆和小米、面粉和铁屑的分离方法作为幼儿操作活动的重点,其余两种作为了解来辅助。在活动中,我们提供了不同的用具来引导幼儿分离混合物,让幼儿在实践中领悟到最快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我们以绘本为线索,引导幼儿探索不同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再层层揭秘。
这种在绘本故事的引领下挖掘出科学重点,有的放矢地进行科学教育的教学方法,对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非常有益。
三、尝试创作绘本――画龙点睛
在科学绘本选择和开发中,我们发现拿来主义的科学绘本,虽然有很好的画面和故事情节,但在使用的过程中会有一些弊端。如有些绘本内容生动有趣,但所要表达的科学性比较深,与幼儿的认识发展水平不相称。有些有趣的科学点却无绘本可载,找不到相关的绘本。为此,我们鼓励教师尝试亲自编写科学小故事,这不但解决了绘本选择的缺憾,也给了教师表达自己精彩创意的空间,为更好地进行科学绘本教学提供了可能性。
当然,科学绘本的创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先开展了科学小故事的练笔活动,请教师们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情况,尝试编写一些精湛的科学小故事。然后通过给幼儿讲述,从中选出最受欢迎的故事,再进行配图设计,最终创作成为我们自己的园本科学小故事绘本。创作的过程是艰辛的,但收获也是非常多的,它必将成为科学绘本研究的点睛之笔,让幼儿在更适合的科学绘本故事中获得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
在科学绘本的选择和开发中,只有以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为目标,带着一双慧眼和一颗灵动的心,才能开发出更多、更精彩的适合幼儿阅读和学习的科学绘本,让幼儿受益一生。
参考文献:
关键词:绘本教学;云课堂;应用;教育信息化
一、“云课堂”与绘本结合的意义
“云课堂”是教育信息化的产物,它重点面向教育教学中的课堂环节提供应用服务,以电子白板、云书包等教育终端设备为辅助,实现在线课堂互动。云课堂具有强大的交互性特征,各类教育用户通过云书包等移动终端接入云课堂进行互动等场景。教师们利用它,可以突破现有教育模式的时空限制与学习方法的限制,使学习资源进一步丰富,便于开展探究、讨论与参与式的教学。
近年来,绘本阅读得到大力推广。但传统的绘本教学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教学形式以课堂教学为主,与此相关的课后活动延伸不多、能够供学生使用的数字化资源不够丰富、便捷等。针对绘本附加值挖掘得不够的问题,“云课堂”能通过课堂外的延伸阅读来拓展绘本教学的空间与时间范围。如“预习任务”可以安排与绘本主题相关的实践活动(如用语言、动作演绎绘本),让学生与周围的环境和人进行互动,提前感受这一主题的内容。教师可以及时得到反馈,对学生提供适时的支持和指导;还有课后布置作业时,学生上传相关的作品,以亲子互动的方式让绘本教学取得实效。这种多渠道参与的绘本教学为孩子深入阅读、欣赏和理解绘本内容提供了帮助。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实验小学开展了PAD进课堂项目研究,老师们探索在绘本阅读课上如何利用“云课堂”的优势来落实教学活动。下面结合绘本阅读课例《石头汤》来谈谈笔者的探索和实践。
二、云课堂中绘本故事的学习―以《石头汤》为例
1.趣味预习,把握主线
在进行语文教学前,老师通常会布置预习任务,以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更高效地落实教学目标。老师检测预习效果也是在课堂之上,即使是设计了相关习题,也只能在课堂上抽查少数学生的完成情况,不可能了解大部分学生的答案。而在“云课堂”中,学生可以在PAD上把预习题完成后提交给老师,老师则在PAD上查阅到所有孩子的完成情况,并利用教学平台进行统计和适时调整教学策略。
《石头汤》这个绘本讲述了一个关于爱和幸福的故事。该绘本课确定的教学目标之一是理解绘本内容,体会到分享也是一种幸福。我将学生课前活动设计为“寻找幸福瞬间”:课前搜集生活中的幸福瞬间,拍摄成照片或者录制成微视频,初步感知“幸福”的滋味。通过预习平台的查阅,我发现孩子们的答案各种各样:与父母一起出去旅游是幸福、能够摸到“魔法礼盒”里的“免作业卡”是幸福、得到了很多压岁钱是幸福……这个预习题的布置帮助学生自主梳理对幸福的定义,确定本课的情感基调,在正式上课时,每个孩子的脸上都是带着满满的笑意。我重点展示了两位学生的答案:和弟弟一起分享一个大西瓜,是幸福;给湘西“手拉手”结对帮扶朋友寄去自己心爱的书籍、布娃娃是幸福。学生顺其自然提炼出“分享”这一主题,为接下来的故事讲述打下了基础。
2.自主阅读,凸显过程
传统绘本阅读教学,一般遵循着从头至尾的顺序进行,其实每个孩子的阅读兴趣点并不一致。如何尊重、保护他们的阅读兴趣?“云课堂”平台中提供的电子教材可以让孩子自主翻阅,跨页阅读。同时绘制思维导图、分组研讨、做笔记等功能,能让孩子随时随地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摘抄方式对内容进行解读。老师也可以从孩子们提出的问题中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并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使每一次自主阅读都发挥实效。
教学《石头汤》时,教师把绘本推送给学生后,学生在PAD上自主翻阅,用“我发现”的方法对绘本信息进行有效收集。学生认真阅读着绘本,可以直接在页面上进行批注,随时写下自己的阅读体验。不仅于此,学生还在互动教学平台分享阅读体验,可以把自己即时的阅读经验分享给大家,更多的学生分享了别人的阅读乐趣和阅读收获。
同时,小组按提示利用 FreeMind 制作思维导图,把握课文内容和说明方法。有的小组按照绘本故事发展的顺序来描绘线索,有的学生紧紧抓住故事中的一个小女孩作为故事线索,甚至有的学生还敏锐地观察到了故事发展不同阶段中,绘本的颜色基调也发生了变化!如此,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逐步发现文章线索。根据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教师实时投影,进行点拨,师生共同对故事情节、关键人物、画面颜色、故事主题等进行总结串联。在分享的过程中,其实就是一次互动探究式学习,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为透彻,课堂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提高了学习效益。
3.现场练兵,挑战自我
学生读懂了绘本之后,必然要进行一定的检测。“云课堂”中,学生除了在课堂上使用PAD阅读文本和完成预习题,还可以完成各类练习题,及时通过互动教学平台提交给老师。老师则可以在平台上马上查看到学生完成练习的正确率,分析学生习题错误的原因。我设置了写话练习、“寻宝骑兵”“我是小小设计家”等三个不同层次的检测题,检测学生对绘本的了解程度,锻炼学生的读写能力。
如“寻宝骑兵”小游戏:绘本中包含了诸多的中国元素,学生快速翻阅绘本,寻找绘本中的东方元素,在PAD端的电子绘本上用画笔功能进行勾画。如此,学生在激趣寻宝的同时感受东方文化的博大精深及作者的精妙设计。与此同时,教师利用平台的“抢答”和“统计”功能判断哪组获胜,并利用投影功能将答案投影到学生屏幕,让大家共同辨析。
再如“我是小小设计家”游戏:设计一份属于你自己的“阅读海报”。我在课前利用教学平台制作了flash资源,在平台中推送给学生后,让学生自由选取其中的各种元素,制作个性化 “学习海报”。同时投影学生的屏幕,实时展示学生制作“学习海报”的过程。制作完成之后上传,形成讨论交流、相互学习、协作学习、借鉴学习的氛围。在这些习题完成的过程中,学生不再是“你讲我听”,而是通过合作交流,参与教学过程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自主选择,拓展阅读
课外拓展方面,正是发挥“云课堂”丰富多彩优质教学资源的时候。在完成教学任务后,学生还有时间可以利用PAD上的搜索引擎收集《石头汤》作者琼・穆特相关的信息。孩子们找到了作者的其他作品,迫不及待地进行阅读,如《尼古拉的三个问题》《禅的故事》等绘本。巨大的信息量,不仅让学生获得了新的感受人物形象的方法,而且信息量如此之大,资源如此之丰富。学生在这样广阔的平台上,阅读着海量的信息,思维的骏马无限地驰骋,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得到充分的锻炼。
三、“云课堂”绘本教学反思
“云课堂”是顺应信息化需求出现的产物。同时也契合了绘本教学的需要。在“云课堂”中进行绘本教学,可以从以下方面切入:
1.抓住预习环节,激发兴趣
教师通过预习平台检查孩子的作业,加以点评。同时在课堂上展示,激起孩子的共鸣,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课堂时间的有效运用,也让教师更合理地支配课上时间。
2.利用展示平台,提升积极性
在网络教学平台上“讨论交流”,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网络平台上“晒作业”。全体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成为常态化,网络学习达到平均良好状态。常规课堂上,孩子用自己的书本进行学习,时间一长,很难集中注意力。而在平板和投影的环境下,以其独到的鲜艳的色彩、动听的声音以及多变的图像、色彩标注画面等功能,极大地迎合了小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较长时间地保持自己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捕捉生成性资源,延展绘本内容
平常的多媒体教学只能按照老师的课前预设按一定顺序进行,对课堂中的动态生成性资源不能较好地进行展示和捕捉。而利用平板和投影功能,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时捕捉孩子的生成性资源,教师相机进行指导,突破教学难点和重点。
4.利用丰富资源,寓教于乐
PAD客户端里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Flash游戏等,能为孩子们营造快乐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提前和教学平台的工作人员沟通,以制作出符合教师教学需求的Flash等。让孩子在玩中学,更有效地完成语言信息的加工、汲取,更好地启迪思维,从而有效增强其语文修养。
在“云课堂”中进行绘本教学,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涉及绘本的电子版权问题;学生也必须具备基本的信息化素质:如会用aischool云课堂、具备文字编辑能力等。当然,用“云课堂”平台进行绘本教学,也要注意通过绘本阅读培养出读图的能力,进而引申至对文字的深刻体会,为培养“语感”作铺垫,这样对于阅读的领悟就会更加深刻。如此一来,绘本就不再只是吸引阅读兴趣的助力,更能奠定、建立起深度阅读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林 森.云课堂环境中开展有效教学的优势探讨――以初中语文课例《丑小鸭》为例 [J].教育信息技术,2014,(12).
[2]邓蝴梅,夏训芳.云环境下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基础教育参考,2014,(14).
[3]强小英.语文课堂“玩”iPad,初探“云课堂”模式[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20).
绘本的功能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利用绘本故事创设语境,培养语音意识
2011年版英语课标在附录1《语音项目表》中明确指出:“语音教学应注重语义与语境、语调与语流相结合,不要单纯追求单音的准确性。”也就是说,无论是单词,还是音素的学习,都离不开一定的情境。只有基于整体语境的语音教学才是有效的。人教版教材在语音教学板块编排上,主要是单个语音知识学习和零散的拼读练习巩固,缺乏整体语境的支撑。许多实践课堂也都是单纯为语音教学而教学,内容枯燥、方式单一。笔者认为,如能将绘本故事合理地运用于课堂语音的教学之中,既可以创设整体的语音学习语境,同时也能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语音意识,使课堂不纯粹为了语音教学而教学。
人教版PEP四年级下册Unit 4《 Let's spell》学习的是or字母组合的发音,执教时可以采用改编的绘本故事I'm York引入,通过York 的自我介绍,引导学生感知or在单词中的一般读音;然后,通过组合拼读游戏,让学生逐步明白/?:/or的“音―形”对应关系,逐渐培养学生见词能读的能力;接着,以图文韵律的形式呈现York's Day故事文本:I read a word. I watch a worm. I do some homework. I go around the world.引导学生自主发现or 在字母W后面发成/?:/的规则,感知or组合的第二种发音;进入课文文本的学习之后,重点进行发音归纳,再利用拆音拼写游戏,训练听词能拼的能力,然后利用教材提供Look , listen and write习题活动,训练学生听音能写的能力;最后,欣赏阅读绘本故事York's horns,落实对新语音知识的巩固和拓展运用。这样整体语境的语音学习,让单纯的语音课堂教学因为绘本故事而图像化、情境化,而原汁原味的绘本故事阅读则让孩子的语音意识得到强化,语感得到加强,“见词能读,听词能写”的能力也得到一定的训练。
二、利用绘本故事巩固操练,提升语音技能
英语语音课的教学目的是“向学生系统介绍英语语音和语调的知识,使学生通过学习和练习掌握英语的发音、语流的规律、语调的功能,基本上能正确使用英语语音、语调朗读、表达思想并进行交际”。因此,语音操练活动都应是为让学生成功输出语言服务的。教学中,这就要求教师应该采用一些有交际意义的活动或选择一些有趣味故事情节的拼读资源,进行有效地巩固操练,切实提升学生的语音技能,而不是单独地让学生拼读一些词汇或仅仅是练习发音。
四年级上册Unit 3《Let's spell》,教学的是字母o在单词中长音发音。课堂上,我选择Smart Phonics教材版本,第三册《Long Vowel》中o的绘本故事作为巩固阶段的辅助。在新授环节结束后,先引导学生听《Rose and Hose》的绘本韵律小故事,让学生就故事文本中出现的o-e字母的词汇进行Listen and repeat,Find and circle,Circle and write三个图文结合且涵盖听、说、读、写,层层递进的语音操练活动,让学生掌握目标要求的语音技能。然后,通过Listen and imitate,Read along的活动,对学生进行语音、语调的指导,再通过绘本故事的表演让学生的语音技能不断得到强化。如上述的绘本故事辅助语音巩固操练,学生可以在故事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接触同一个字母及其发音,使语音技能的学习和提升变得轻松而不枯燥。而在反复的阅读过程中,学生还能自然习得大量相关词汇,促进对整个句子和篇章的理解,从而也提高了英语阅读能力。
三、利用绘本故事拓展阅读,落实语言运用
【关键词】羌族民间故事;绘本;幼儿教育;民族认同感
羌族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羌族人经历了残酷的战争洗礼与恶劣自然条件的双重考验。羌人运用其独特的智慧和坚强的生存意志,创造了灿烂独特的羌族文明。羌族发展至今由于其人口少,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其民族文化史料的传承全靠“释比”以口头文学的方式传承,因此显得格外珍贵。现代羌人进行的多是汉语教育,接受的是现代化的教育方式和生活理念,随着老一代口头文化传承者的消失,羌族文化将面临不可避免的“断层”危险。
一、羌族民间故事文学修辞手段的具象表达
羌族是一个多神崇拜的民族,特别是以英雄神话故事为背景的民间文学极为丰富。如《开天辟地》、《山沟和平坝的形成》、《造人类》、《斗安珠和木姐珠》等。作为羌族民间故事,其发生和流传的年代与环境我们只能通过文字描述,进行主观的想象。作为幼儿其对知识和历史的理解和认知程度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他需要有一种符合其认知程度的表现方式,我们不可能将其解读羌族民间故事的平台,定位为图书馆、博物馆、文献资料等层次。
绘本是作为一种简单通俗易懂图文的具象表现艺术,它通过“图×文”而不是简单的“图+文”的结合方式来讲述故事、表达意思,其图画和文字的具象表达形式产生的艺术效果,已经远远大于“1+1=2”。绘本十七世纪诞生于欧洲,也有人认为绘本和我国传统的佛经故事类似。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绘本图画书的主流传向了美国,绘本图书迎来了黄金时代。五六十年代,绘本开始在韩国、日本兴起,七十年代台湾也开始了绘本阅读,由几米所带来的绘本阅读的热潮,相信大多数人都经历了。绘本不仅是讲故事,学知识,而且可以全面帮助孩子建构精神,培养多元智能。二十一世纪,绘本阅读已经成了全世界儿童阅读的时尚。
绘本图书与其他普通图画书的区别在于绘本图书通常有独立的绘画著者,图画有个人风格,画面即情即景,日本版欧洲民间故事《狼和小羊》这本图画书,我们可以领略这种“图画语言”的巨大魅力和其表达方式的主观能动性。文字很简单:“狼进了小羊家……”。后面表现的画面内容是狼打开门进来,所有的小羊都很惊慌,有的藏在大钟里,有的藏在床下,有的藏在门后,还有的藏在沙发后……画面极大地引起了小读者的兴趣。
二、信息娱乐消费文化中的流行表现手法
绘本是一种最适合孩子阅读的图书形式。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认为,孩子认知图形的能力从很小就开始慢慢养成。虽然那时的孩子不识字,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图能力,如果这时候家长能有意识地和孩子们一起阅读绘本,营造温馨的环境,给他们读文字,和他们一起看图讲故事。那孩子们将在听故事中品味绘画过程当中认识文字、理解文学。
当下新媒体艺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兴的娱乐消费手段,已经不可避免的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对视觉传达产生了巨大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视觉传达向符号化、形象化发展。作为羌族民间故事,如:描写羌族迁徙过程的《羌戈大战》,相较于传统的文字内容,利用文字、图片与现代的新媒体技术(ppt绘本童话故事书、4D触感书),平屏电脑、智能手机等载体的结合,能够使传达的信息更加形象化、立体化,使受众,从视觉、听觉、包括触觉上能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已经成为了一种流行的信息娱乐消费手段了。
三、羌族民间故事绘本与羌族幼儿民族认同感教育
民族认同感也是民族认同意识,即民族认同性。它是“同一民族的人感觉到大家是同属于一个人民共同体的自己人的这种心理”。民族民间文化是长期以来对其传统文化进行选择、过滤、积淀后下来的优秀文化因子。羌族作为一个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其语言的特点“方言”的性质较浓,和其他语种对比,它既不像藏语分为几大语系,也不像汉语有统一的标准语言,在同一地区可能这个山寨和那个山寨的语言都是不通的,这就造成了现代的羌族人绝大部分是不会羌语的,而羌族文化的传承就面临消失这一巨大的危险。我们这里所谈的幼儿指“3~6岁”的幼龄儿童,这个阶段的儿童认识世界需要父母或教师的引导完成“共阅”的过程。幼龄儿童的年龄和性格特征,决定他们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和方式不同于成年人,其认知事物经历的是感性的好奇到理性认知。针对这一时期,儿童的绘本要求画面简单,色彩对比强烈,内容浅显易懂。
羌族民间文化与绘本这种学前教育形式的整合有助于激发羌族幼儿的民族认同感。做为人生奠基阶段的教育,通过绘本整合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间文化,既是对当下面临消失危机的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保护和传承;也是对下一代进行民族教育的重要资源支持。通过这种资源的整合能在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幼儿期,促使其形成对本民族文化的初步认知与体验,形成自觉的民族认同感。
民族文化传统对于文化上的“认同”,犹如水之源头,树之根本,如果没有这些文化传统就谈不上“认同”。反过来,通过“认同”和“认异”,回味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更能增强民族意识和凝聚力,以便进一步承受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并自发地进行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沿袭。
参考文献
[1] 刘阳,张慨.儿童绘本艺术对幼儿教育的影响[J].美术教育研究,2012年第23期.
[2] 李诠林.具象修辞、符号象征与消费文化[J].台湾研究集刊, 2012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