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一年级语文课件

一年级语文课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一年级语文课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年级语文课件范文第1篇

一、以趣促学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道出了人们学习的心理。一年级的孩子特别活泼好动,课堂上很难循规蹈矩地坐在那里听老师讲课。“以趣促学”是启蒙老师教学的一个法宝。

语文课中拼音和生字的教学,用故事、谜语、游戏、儿歌、绘画等形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不断刺激其兴奋点,激活多元智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例如教学生认识“山”字,并用“山”字组词、说话、写话,老师先出示几幅不同特征的“山”图,贴在黑板上,这几幅有趣的图画把学生的视线吸引过来。老师再让学生观察联想:山的形状和山字的形状有没有相像的地方?这一有趣的问题,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激发了观察、比较、联想、表达的兴趣。学生不仅认识了山字,也丰富了对山这一事物的感性认识。

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根据不同特征的山图组词:高山、青山、小山、山峰、山峦……,再运用这些词说话、写句,学生不仅兴趣浓,而且学习效果很好。教学中,教师关注的是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运用和新的知识经验的获得,并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加以整合,促进综合智能的发展。

二、以求促学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只有当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时,老师再来教效果更好。因此教学中,我们十分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1、用“神秘法”激发求知欲。也就是把平常的事物故意隐蔽起来,给学生一种神秘感,使之迫切想知道究竟。如复习字词是比较枯燥的学习活动,老师就运用神秘法激发学习兴趣。首先把要复习的生字或词展示出来,然后说:“在这些字词里面,有三个藏在这个盒子,是哪三个呢?看谁猜得准,一个也不错。”好奇心和好胜心强是儿童的特征。孩子们听老师这样一说,都希望猜到盒子里的字词,于是你读这三个,我读那三个。连几个学习困难的学生都抢着举手:“老师,我要读就这样你抢我读,把要复习的字词一下子读了个滚瓜烂熟。老师在听学生读的过程中,相机矫正读音,进行点评和鼓励,复习的目标达到了。老师再拿出盒子里的字词,原来这三个字词在字形或读音上易错难记,放在最后重点复习。这样,既提高了复习的效果,又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2.用“发现法”激发求知欲。有专家这样说过:儿童总希望自己成为秘密的发现者。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确实认识到,只要给孩子们一个发现的对象,他们就会一本正经地思考、探究,最终发现问题。孩子们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积极求知的过程。苏教版低年级语文教材图文并茂,内涵丰富,为学生探究学习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在教学中,老师认真研究教材,找准有价值的发现点,启发学生带着发现的眼光去学习。如第二册《识字2》是体育运动的项目名称和器材名称组成的词串,共l2个词排四行,上下配有相应的图片。在学生熟读词串后,老师提出三个发现点启发学生进行“发现式”学习:第一,上下的图片与中间的每一个词是有联系的,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联系吗?第二,四行词,每一行词的分类有区别,是什么区别呢?你一定能发现。第三,中间一幅图是奥运会的图标和中国运动员获奖的画面,在这幅图里面你能发现什么?老师鼓励学生先独立观察思考,再合作讨论研究,学生俨然一副探寻者模样,积极认真地进入自主学习的境界。这三个发现点由定向到不定向,由词义的理解到意义的延伸,全在学生积极自主的发现式学习中有效地完成。

3.用“悬念法”激发求知欲。这种方法在两个方面使用较多。一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处于低潮时,老师给学生设置了一个悬念,激发求知欲;二是为了让学生向纵深发展,把要探究的问题设置成悬念,激起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如教学《司马光》这一课,在阅读课文后,为了让学生展开求异思考,老师设置了这样一个悬念:司马光救出了掉进缸里的小孩后,几个大人就把那口缸搬走了,说是放在假山边不安全。可是等到这些孩子们第二次来花园玩时,假山下又放了一口大缸,缸里又装满了水;孩子们后来还是爬到假山上去玩,可这次就非常安全了,为什么?学生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热情很高。既进行扩散思维的训练,又在讨论中增强了安全意识,丰富了生活经验,锻炼了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4、用“成功法”激发求知欲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时,面对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内容,也会积极地投入学习。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获得成功,我们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和经验,设置多层次学习目标和要求,让每一个孩子每天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例如作业用生字组词,就设置了三个层次的要求:第一层,一个字组三个不同的词:第二层,一个字组两个不同的词,把其中的一个多写一遍;第三层,只组一个词,把这一个词写三遍。鼓励学生尽量完成第一层次的作业,但最少要完成好第三层次的作业。有一次老师对一个学习困难较大的学生说:“你只组一个词写三遍就行了”。谁知这个孩子却坚定地说:“老师,我会组三个词!”老师当即鼓励他,他更自信了。这是成功激起的自信,自信带来求知欲望。

一年级语文课件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优化建议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看到课改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对提升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是非常有益的。如何使我们的教师形成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该文通过对当前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审视和研究,提出了优化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以期让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能够焕发出真正的活力。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问题较为突出,长期未找到妥善的解决方案,制约着小学生语文阅读水平的提升,这些问题主要集中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基础不牢,阅读教学出现盲目性。

在传统语文教学理念中,阅读教学是长期受到忽视的项目。近年来,随着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逐渐重视阅读教学的重要作用,但效果并不理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缺乏理论基础,盲目跟随教学改革浪潮,为了改革而改革,致使语文阅读教学未能形成理论体系,阅读教学出现盲目性,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迷信教师的教学权威,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教学目标模糊,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是教学任务的指引者,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只有制定出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才有可能顺利完成。然而,我国诸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普遍缺乏有效的教学计划和目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随意教学,想到哪就讲到哪,随意性太强,不利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和教学任务的完成,最终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低下。

3.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缺失,学习兴趣不高涨。

纵观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以老师为中心开展教学现象较为普遍,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致使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缺失,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阅读教学效果不佳。

4.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呈现生硬化,缺少灵活度。

课前,不少教师都是非常认真地备课,用心设计教案,但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 教师往往会遇到很多教案以外的问题,无法按照业已设计好的教案来上课。这个时候教师则显得手足无措,于是不管课堂的实际情况,只会赶进度,把教案在课堂一读就完事了。这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就有点照本宣科的意味,不以小学生为本,不以实际情况为依归,脱离实际,自然不受小学生欢迎,小学生的活跃度自然不够,教学效率必然低下。

二、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建议

1.明确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目标不明就会眉毛胡子一把抓,阅读教学出现盲目性,这样不利于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开展。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文本以及学生的实际,做教学中的有心人、引路人,制定好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但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适合自主学习,首先教师应该区分哪些知识适合以直接学习方式,哪些适合自主探究的形式;其次教师要处理好全班讲解、小组活动和学生个体体验的平衡关系;教师还应该在课堂上营造鲜活的、富有挑战性的、主动参与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以主动探究的心态进行学习。

2.运用多媒体激趣,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多媒体的出现对于学生的阅读来说,犹如在平静的湖面上投入了一粒石子,激起了阵阵的波澜,给阅读注入了新的活力。多媒体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它能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吸引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吸引学生们慢慢地走进书本,钻研课文,从而提高阅读的能力。比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莫高窟》一课时,学生难以从白纸黑字中感受到莫高窟的神奇与伟大,他们此刻需要实地游览,形成画面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我就让学生欣赏敦煌莫高窟的图片和视频,在优美的配乐声中,学生感受到了莫高窟的神奇与伟大。学生们再读文本的时候,阅读兴趣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阅读效果很好,类似的课文还有《黄果树瀑布》《黄山奇松》等。

3.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促进积极阅读。

良好的阅读环境可以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欲望,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培养积极阅读的情境。比如教师可以收集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材料,如报纸、报刊、儿童文学等,然后进行集体阅读,营造阅读氛围。在阅读完之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对所阅读的材料进行集体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值得注意的是,仅仅是依靠阅读环境是不够的,教师还必须努力构造阅读情境,结合文本内容,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各方面的感官,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文本内容,加深对阅读文本的理解。以小学语文四年级《长城》这一课为例,教师首先张贴事先准备好的有关长城的图片,增强学生对长城的直观感,然后引出中国的俗语“不到长城非好汉”,接着教师说“让我们一起通过阅读来领略长城的伟大吧。”然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文本内容。同学们个个神采飞扬地阅读着《长城》这篇课文,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在阅读中体会长城的伟大,体会到这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4.自主阅读教学,让小学生在阅读中自主选择沟通方式。

小学生在语文阅读过程中会产生多种形式的阅读体验,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特别急切地希望和他人进行交流,来分享他们自身的阅读感悟。为了更好地发挥出小学生的阅读效果,教师就应该尽量不要仅仅进行单一的师生之间的沟通,而应该让小学生自己自主决定沟通的对象以及方式,让他们既能够自由地和教师进行沟通,又能够自由地和同学进行沟通,可以通过有感情地朗、画图等各种方式进行沟通。例如,在进行《詹天佑》一课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并选择他们最喜爱的一段来细细地品读,同时,采用一种他们自己最擅长的表达方式来将自己的阅读成果展示给老师及全班同学。一些学生对“克服自然困难”这一段非常感兴趣,可以通过有感情朗读的方式来表现他对课文的领悟;一些学生喜爱“中部凿井和两端同时凿进”这一段,可以选择画示意图的方法来表现他对课文的领悟;还有一些学生则非常欣赏“詹天佑勇于接受任务”这段内容,可以通过介绍资料的方式来表现他对课文的领悟。这样就避免了单一缺少灵活度的现象,学生们阅读起来也非常投入。

结语: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对小学语文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它为一线小学Z文教师提供了重要的教学依据,同时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观和学生的学习观,改变了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基于课程标准理念如何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优化组合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变革和良性运用,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研究和创新。

参考文献:

一年级语文课件范文第3篇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传统中文系中最常设的一个专业,也被誉为文科的万能专业,毕业的学生供不应求,可以从事社会人文领域的很多工作。但随着学科门类的增多,专业的细化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人才市场开始倾斜。导致这一现象的一个本身原因是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缺乏应用性的缺陷,加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改革的一大问题。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教学内容重纯文学,然而经济、政治、哲学、法律内容偏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集中的问题。

    2.1培养目标不清晰

    汉语言文学专业曾以其深厚的文化积淀一度非常辉煌,学生能够拥有稳定的职业,一度拥有很强的文化优越感与专业自豪感,近几年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汉语言文学专业失去了过去的专业优势。

    再加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很多高校依然抱着传统优势专业意识,未及时调整培养目标,找准定位,更没有考虑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的学生与社会实际需求形成反差。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并产生强烈的厌学情绪,优势专业成为了劣势专业。

    2.2教学内容重纯文学轻社会学

    教学内容是对教学计划的具体落实,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步骤。因而教学内容的设置必须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然而,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内容大多是文学史、文学概论、文学作品等,教学内容脱离了社会,远离政治、经济、法律、哲学社会学科,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毕业后与社会格格不入,脱离实际,只会做文字游戏。

    教师所教、学生所学,都是闭门造车,对于热点的生活,广阔的实践,基本没有接触。思维方式和写作方式都陈旧落后,极大地约束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顺应时代和就业的需求,把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到综合应用型现代化人才上。当代社会各部门和行业之间的融合渗透越来越多,单纯的汉语言文学工作者已经不能满足各个部门和行业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要进行深入研究,重新定位。根据不同行业、领域对人才规格的需求,重应用,对专业进行分流,形成基础加特色的培养模式。另外随着现代化媒体技术的发展,熟练运用现代媒体,也是不可或缺的。现代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是要有过硬的写、说能力,还懂得编辑与制作,将语言文字传播、影像传播和网络传播融会贯通,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四、汉语言文学应用型课程体系设置

    根据汉语言文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实行厚基础、多方向、因材施教、灵活多样的育人模式,建立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新体系,对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重新调整。

    4.1基础课程

    培养学生从事语言教学和语言教育科研的能力,是一个应用型模块。主要开设语言教育提高系列课程,设置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研究方法、教师发展研究、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语文课件制作、语文教学艺术、语文教材篇目研究与教学设计、现代职业礼仪、演讲与口才等课程。

    4.2提升课程

    主要提升专业理论,训练科研能力,着眼于学生升造。可开设现代汉语语法专题研究、现代汉语虚词研究、修辞学研究、文字学、音韵学、文献学、逻辑学、汉语语法学史、中国语言学史、国外汉学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专题、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影视艺术欣赏、杂文创作艺术论、外国文学专题等类课程。

    4.3应用行文课程

    开设应用行文相关的理论、实务、实践系列课程,培养学生从事机关文员工作能力。主要设置了应用写作、秘书学、行政法学、编辑与采访、公共关系学、新闻采访与写作、公务员基础知识管理学、广告学、人力资源管理、档案管理学、办公室礼仪等课程。

    五、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建议

    5.1全程辅助职业生涯规划

    在大学一年级利用新生入学教育契机向学生灌输职业规划的理念,介绍就业工作的相关概念和基本常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成才观,指导学生制订大学四年规划。对二年级则进一步深化就业观教育,帮助他们分析就业形势,调整完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积极锻炼就业必备的素质和技能,夯实基础。大三这个年级阶段我们应注重分类指导,帮助学生分析几种职业去向,是深造读研,当公务员还是企事业单位工作者,或是自己创业?根据学生的不同选择通过专题讲座、报告会、个别辅导等形式集中资源优势进行分类指导。到了大四进行考研与就业分流,对考研学生重点进行学科纵深教育,对准备就业学生重点学习就业相关课程和参加专业技能实践。

    5.2增加实践环节

    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除了课程设置科学合理,各门课程都要围绕这一主旨有重点地训练学生某方面的能力外,最重要的就是强化实践环节,使学生在实际的工作中得到充分锻炼,增强能力,以适应、胜任未来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