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

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

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探究式课堂;《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形象;语言赏析

随着语文“工具性”向语文“核心素养”的迈进,语文中的探究式学习成为提高学生文学底蕴、审美鉴赏力、逻辑思辨力和人生修养的重要方式。2011年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核心概念即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的开发中充分利用探究式学习的特点,在教学设计、课堂组织、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头脑风暴”,改“灌输式”为“研究性”。荀子在《劝学》中道:“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而我们今天语文素养的提出正是《劝学》中学专于心的体现。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能只教会学生简单地储备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将语文知识融会贯通,能够以思辨的角度和审美的方式去赏析,去探究。

探究式学习有利于学生将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整合,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和从生活中广泛收集的资料去探究自身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打造和对学生心智的熬炼。学生在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调查收集资料、整合处理信息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建构了自己的认知世界。语文素养的培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终身培养。作为语文教师,我们的语文教学不是简单地从一无所知的开始到满腹经纶的结束,我们需要教给学生的是一种对语文感知的能力和对语文情愫的触动。

文章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探索语文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以其动人的情节、出神入化的人物刻画、精辟高妙的语言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世之作。人教版中的《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文本让学生初探贾府,通过对各个人物出场鲜活精巧的描写,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我国瑰丽的文化遗产。本次探究式学习以对环境描写、人物形象、语言描写的赏析为重点。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的表达交流,所以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查阅文献资料,这样可以拓展学生的文学广度,挖掘学生的思维深度,让小组成员能够运用学者的观点指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一、转化教师角色,使教师成为探究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指导者

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需要确立好文本学习的重点并将其作为研究主题,给学生创造类似学术研究的情境。我在《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确立了三个研究方向,即初入贾府的环境描写、三位核心人物(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形象分析、语言运用的高妙之处。确立了方向后,再由各小组自主选定探究方向去展开探究。

首先,在探究中,由于学生缺乏探究方法和经验,需要教师全程跟踪指导,因此我制订了一张探究引导表分发给各小组。在实施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树立研究课题的专业品质。因此,学生一旦确立研究方向就要潜心收集本主题各个方面的信息。比如在研究人物形象时,教师可以推荐电子文献中国知网以及专著文献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王昆仑的《红楼梦人物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蒋勋的《蒋勋细说红楼梦》等。在探究过程中,充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的中国古典文学经典中广泛阅读,从而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提升自己的文学底蕴和人生修养。

其次,在探究过程中,我帮助学生制定了工作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及时指正学生的错误,并进行细微的修正。比如有组学生在探究贾府的环境描写时,打算利用87版电视剧中的情境来赏析文本。在跟进中,我建议小组成员换位思考,假设自己是报告的聆听者,然后试着通过观影来身临其境地感受曹雪芹笔下昔日辉煌的“敕造荣国府”的富丽堂皇。小组成员经过再三推敲觉得播放影片的方式容易局限文本赏析的宽度,后来改为将《林黛玉进贾府》与《刘姥姥初入大观园》的文本进行比较,从而感受作者描写环境的高妙,也找到了林黛玉心思情感的细微之处。所有的这些探究过程都由小组的记录员一一详尽地记录在册,因为复杂的、多日的调查项目往往是学生在学习中最难忘的经历,对于他们知识的再造有着不容小觑的力度。

再次,撰写课堂发言稿不是小组其中某一位成员承担的任务,是小组探讨修正后的一致见解。教师指导小组成员撰写的发言稿中要体现赏析文本时的语言知识、思想感悟,作品反映的人性深度和生命意识。在语文素养的培养中明确指出注重学生的表达与沟通能力,撰写课堂发言稿既能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也能助推师生情感交流。

最后,在探究过程中,评估机制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师评语既是对学生长期努力的肯定,也能为下一次的探究性学习奠定基础。

二、在课堂探究中带领学生感受文学的生命之境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教师有必要通过微课的形式将第一回 “女娲补天”“木石前盟”、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第四回“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和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大致为学生做一简介,使学生清晰《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以及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从宏观上把握所学文本内容。之后分别由各组成员按照文章脉络汇报探究性学习成果,并由其他小组及教师发出质疑,由汇报小组或全班讨论解决问题。比如其中一组在分析林黛玉的人物形象时,通过分析黛玉的肖像在凤姐眼中、宝玉眼中及其他人眼中的异同,点出黛玉貌美而多情,作者抓住“眉”的清淡、秀丽,“眼”的悲情、娇羞,暗示其悲剧的一生,又分析了黛玉的行为动作,黛玉身为大家闺秀,去“钟鸣鼎食”“与别家不同”的贾府,在邢夫人处、王夫人处、贾母处、宝玉处都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唯恐被人耻笑了去,从中可以看出黛玉的机敏和谨慎。在语言的分析后,小组肯定了黛玉性格的敏感与自卑。其他小组提出质疑,为什么黛玉的性格会如此的敏感又自卑?经过小组讨论,结合第二回大家想到黛玉母亲早逝,又寄人篱下,加之身份的特殊,自卑之心是必然的。

再比如在王熙凤的性格分析中,探究小组的同学通过扮演王熙凤,将其性格特征在表演中放大,突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张狂,博得满堂大笑,同时也让同学们感受到曹雪芹文字描绘的逼真性。另外一组同学还将王熙凤与林黛玉进行比较,突出王熙凤泼辣、颇具城府、矫揉造作的性格特征。此外,其他小组的同学补充分析了贾母对王熙凤的评价以及王熙凤与林黛玉的语言交流,表现了王熙凤机变逢迎、喜欢弄权、喜欢显示自己精明能干的性格特征。

在分析宝玉人物形象时,探究小组的同学不仅从文本入手结合脂砚斋的批注分析宝玉的人物性格,还将黛玉从王夫人口中听到的和亲眼所见的宝玉形象做对比,充分突出了他与封建制度的对抗。后人《西江月》的词句“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也表现了宝玉的叛逆和反封建。在讲到摔玉时,有小组说《红楼梦》中的“群笑图”中宝玉笑得最放肆,想让大家帮他分析分析宝玉的哭与笑。经过小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宝玉的哭与笑是其性格的真实反映,宝玉是性情的又是理性的。在分析宝玉的性格时,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贾宝玉虽然有反封建的叛逆精神,但由于他在经济上要依赖封建贵族,所以他对封建礼教的反抗还是不彻底的。在此处,教师补充提问:在宝黛初见时,为什么双方有似曾相识之感?教师带领学生探讨明确这与第一回中的“木石前盟”相照应,并为下文两人的爱情故事做铺垫。

在语言赏析上,报告小组可以借b《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中的句子“写尽天下疼女儿的神态,自然顺写一笔,书中人目太繁,故注明一笔,使观者省眼,傍见一笔,更妙”,选择词句一 一赏析。

最后,由教师总结曹雪芹在《红楼梦》写作上的高超造诣。

在《林黛玉进贾府》的整个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积累了语言知识,同时拓宽了文学视野,活跃了思维模式。“发现-研究-解决”的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效率,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崧舟.王崧舟与诗意语文[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01-133.

[2]沈国全.语文本心论――基于心灵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

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教育部2011年修订的《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应继续坚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基本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基于这样一个标准,笔者探索出一种基于小组协作学习的课程教学模式。

一、小组协作学习的特点

小组协作学习以研究和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任务设计为先导,以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导向,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2]。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及共同的目标,以团队成绩为评价标准,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从而提高他们的各种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合作学习首先要求学生自主学习;第二,所有成员积极配合、相互支持,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加深团队成员的归属感、责任感和信任感;第三,对共同活动的成效不仅进行集体评估,还要根据个人在团队中完成任务的情况,为各小组成员进行个人成绩评定,保证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杜绝“滥竽充数”的现象;第四,教学内容在各小组成员共同完成的任务中来解决,使学生自主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达到教学目的,教师也能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小组协作学习在高中语文课中的运用策略

在小组协作学习中,任务的设计、合作小组的组建、学习任务的分工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是关键,它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这几个环节缺一不可。下面以某一个具体例子来阐述这一教学策略。

(一)任务的设计

根据教学目标,结合高中课程开展实践活动计划,设计任务。高中语文课程目标明确指出: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增强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3]。基于这一目标,笔者借着《林黛玉进贾府》教学的机会,指导学生在课外以“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为专题的小组协作学习,引导他们自主阅读。学生们的积极性被大大调动起来了,他们上网查资料,到图书室翻阅相关书籍,相互协作完成。

(二)合作小组的组建

为了保证任务的完成和创建和谐、民主学习环境,本案例中实行的是小组长负责制,由老师和同学们共同选出组织能力和学习能力都比较强的小组长,然后根据自由组合和教师调配的原则,确定每一组的组员。每组成员6人,在每一个小组中注意搭配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学习能力的同学,尽量做到优势互补。

(三)任务的分工

根据查阅方案,分工合作,开展查阅研究工作。由2人负责查阅网络资料;2人负责书刊报纸的查阅,取得第一手资料;2人负责分析、撰写报告。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有效沟通,通过收集纷繁的社会信息,去甄别正确的观点。

(四)小组协作与完成任务

在教师的协助指导下,团队成员开始工作,根据原定计划和任务分工情况,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应该有阶段性成果。这些阶段性成果可以通过网络等通讯工具进行交流和讨论,这种交流既包括组内交流也包括组与组之间交流,在不断的交流讨论中,进一步完善阶段的学习成果,从而为圆满完成任务提供保障。

(五)成果展示与评价交流

完成项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相关的知识技能进行复习和归纳,可以让学生用电子演示文稿在全体成员面前展示自己的设计成果,也可以通过演讲或者出板报的方式。在该案例中成果展示这一环节,是小组长负责陈述项目完成的总体情况,组员单独阐述自己独立完成的部分,然后,教师给小组打出基础分,学生之间互评项目作品,给出每个组员的组内附加分;每个学生给出自评分,三个分数按一定的比例相加就是每个学生的成绩。

三、小组协作学习应该注意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是适应新课标的有效教学模式,但是小组合作并不等于教师可以放任自流,相反,要达到教学目标,教师的引导作用最为关键。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既是组织者、参与者、监督者,同时又是学生的顾问,全程参与并且详细耐心地指导他们完成查阅任务。教师要做到:第一,作为组织者,教师要有周密的计划和安排。第二,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参加某一个小组的查阅任务,促进教学相长[4]。第三,教师作为监督者,要及时了解各小组查阅的进度,教师的监督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起到重要作用。第四,作为顾问,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查阅方式方法,把握正确的查阅方向。第五,在查阅过程中,教师要竭力为学生排除困难,同时为他们最后完成任务,得出结果提供帮助。

这种学习方法的实质就是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授课。在完成查阅任务的过程中体现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又锻炼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表达能力、交际能力、查找资料能力和现代多媒体技术运用等个人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

相关期刊更多

今日工程机械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当代手工艺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北京美陶源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玉林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