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逆光飞行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寻找最优化的区域市场广告策略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把区域市场当作医药保健品销售增长的主战场,区域市场的产品竞争已经从前几年前的一张白纸演变为今天的白热化局面。这种情况下,广告理应是医药保健品企业进入新区域市场、抢占更大份额、促进消费者购买的一把必不可少的利器。
然而,区域市场广告之于医药保健品企业,到底应该如何实现最优化的区域市场传播效果?面对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开始在区域市场大肆投放广告,区域市场广告战中的制胜技巧在哪里?
基于医药保健品的产品特性和消费者的对不同媒体的广告偏好和消费行为,医药保健品企业又该如何做好整体投放规划和媒体选择呢?如何才能实现“花小钱、办大事”的理想投放效果?在区域市场广告战愈加激烈的环境下,是否还留存有新奇奏效的区域市场广告投放的“秘笈”?对此,笔者将结合自己在实战中对医药保健品区域广告投放的调查研究,和大家一起探讨上述问题。
谁是区域市场的优良广告受众?
企业投放广告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消费者购买、提高销量,而并非所有看到广告的消费者都是该产品的潜在顾客。这里,是一个需求与抓住需求的问题。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产生来自于其自身对健康的需求,但是哪些是具有这种健康需求的医药保健品广告的优良受众呢?
2001年,在笔者为一家生物保健品企业执行营销策划期间,曾专门针对区域广告投放的策略制定,进行了一项翔实周密的市场调研。在实际调查中,我们抽取区域市场中常见的工薪阶层、公司职员、文教卫人员、高消费群类(管理层、经商等)以及孕产妇等四大类目标消费群体为重点样本,对其中随机选取的1500名消费者进行了全面的消费需求和购买行为研究。医药保健品广告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作用,正是要通过广告抓住并唤醒消费者的潜在健康需求,并引导消费者通过购买某一品牌的产品来满足这种需求。
在研究中笔者发现,性别、年龄、购买动机是决定消费需求、影响区域广告受众选择的几个关键因素。
1、“男女有别”
因“男女有别”,男性消费者和女性消费者对健康的需求、对医药保健品的需求也都不同。而这种不同也将绝对男女消费者在广告偏好上的差异化。因此,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产品所适用人群中男女消费者的比例大小,制定具体的区域广告策略,是取得理想广告效果的基础之一。笔者掌握的数据是,男女消费者对医药保健品需求大约为53%和47%。
2、“老人”与“儿童”
无疑,使用人群是医药保健品广告的最佳受众。在医药保健品的潜在人群调查中,笔者取得的数据是,“少年儿童”和“老年人”使用医药保健品的比例较大,其中老年人群占45.6%,少年儿童占42.2%。此外,“中年人”和“青年人”群体分别占比例为9%和3.2%。
3、购买动机与受众设定
使用人群和购买群体是两类不同的、但都对产品销售非常重要的广告受众。购买者不同的购买动机要求企业以相应的广告诉求来激发其购买该产品的欲望。调查表明:65.8%的消费者表示购买医药保健品是为了“自我保健”,15.6%的消费者以“送礼”为主要目的,14.1%和4.6%的消费者表示购买保健品是为了“治病”或其他原因。
“唤醒”你的目标消费群体
把目标广告受众转变为目标消费者,正是广告对产品销售所起的最大作用。
总体来看上述三个因素,实际上,区域广告投放的人群选择就基本上有了轮廓,具体需要针对哪一类人群,则应根据产品的不同而更有针对性。需要注意的是,区域广告投放一定要实现对区域消费者潜在需求的唤醒。其中,主要可通过广告的提示、示范、诱导和说服行为完成。具体的操作手法可以包括向消费者提出新的健康观念、增加消费者需求的强度;提供可供选择的高效产品,使其需求获得明显满足;通过示范效应,使消费者的需求向广告的产品靠拢,产生消费动机和实际购买行为。
找准你的诉求重点
变化中的区域市场消费观念
消费观念直接影响企业的产品能否顺利进入区域市场并取得最终胜利。相对于医药保健品的快速消费品趋势,通过广告诉求改变消费观念是必需的。
根据笔者的调查分析表明,仅有16.9%的人尚保留着“没有疾病的人就是健康人”这一传统观念,绝大多数的消费者已经逐渐相信科学,逐渐远离“没有疾病就是健康”这种守旧观点。
同时,通过研究消费者对影响健康的因素评价,我们也可以看出,“自我保健”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区域消费者的重视。约有32.1%的消费者认为“自我保健”对健康影响最大,33.1%认为“气候环境”对健康影响最大,其次分别为:遗传(17.6%)、社会(13.8%)、医疗(3.3%)。由此不难看出,医药保健品在区域市场的广告推广与消费者的基本观念变化并无冲突,符合消费者不断升级的自我保健意识。而提高消费者的自我保健意识,正是医药保健品广告的诉求重点之一。
消费者愿意选用的医疗保健方法
广告诉求的重点一定要围绕消费者能够接受的变化方向而前进。在此项调查中,78.1%的消费者表示愿意选用“食品”保健,15.5%的消费者表示愿意接受“保健品”保健。可见,在医药保健品朝快速消费品的消费趋势过渡期间,如何把医药保健产品和消费者的自我保健习惯有机结合,是企业在制定区域市场推广策略和广告宣传方面的要务之一。
最感兴趣的“产品功效”
广告为产品销售服务,更可以通过对诉求重点的把握来使产品进一步贴近终端消费者。在以消费者为导向的产品易于被市场接受并呈现出大跨步增长的势头之下,30%的消费者和23%的消费者分别对“营养丰富类”、“调理肠胃类”的产品最感兴趣;20%、17%的消费者表示对“帮助消化吸收类”和“有益睡眠类”的产品感兴趣;8%的消费者对“补钙类”产品感兴趣,另有2%的消费者对其他类产品感兴趣。
乐于接受的广告诉求重点
民航飞机一般在7000米至12000米高度航行,这个高度空气透视好,摄影师可以抵消飞机座舱双层玻璃的透视干扰,拍下较清晰的照片;飞行时,民航飞机与大地的相对运动角速较低,摄影师可以从容的观察取舍景物;此外,民航飞机往返于城市上空,起降阶段是航摄机场和城市风貌的绝佳机会。
民航飞机受时间和气象条件制约较小,大部分时候都能起飞,这也提供了航摄特殊天象的机会。
因此,乘坐民航飞机,摄影师可以透过镜头俯瞰大地,拥有君临神州的好心情。 本期栏目,将以实例向读者们说明民航客机如何变身“航摄专机”。
经验诀窍:因为距离比较远,过往飞机在画面中占有的比例较小,应该选择有云层的气象条件拍摄,在白云映衬下飞机虽小但很醒目。如果天气好,对地透视清晰,应该选择侧逆光拍摄,把飞机和地面剥离开来,否则飞机会混迹于杂乱的景物中难以辨认。
航摄往来飞机
乘民航班机空拍摄来往的飞机,好玩却颇有难度。漫长的航路,尽管高空天象美如仙境,但总感觉少点灵性,长时间观察难免视觉疲劳。
在一次飞行中,我偶然发现远处飞来一架民航飞机,如同神来之物打破天宫的沉寂,云海顿时充满动感。此后每次旅途中,我都会留意往来穿梭的飞机。但是,出现相对飞行的客机很偶然,且难发现。它们来去匆匆,从出现到消失总共不超几秒钟。再加上飞机距离远,显得很小,因此拍摄这个题材的技术难度很大。
不过由于航空事业的发达,航路越来越繁忙,出现在旅客视野中的飞机也越来越多,特别是那些贯通东西南北的主航线。
某年夏日,我乘客机自北京飞向广州―这是中国最繁忙的航线之一。在主航路上,飞机多半靠右飞行,我于是按飞行方向预约了左侧最前端的舱位。起飞后,相对飞行的飞机大约据我有300米的高度差,间距10千米以上。拍它们,摄影师必须对移动目标特别敏感,预先发现才能在飞临时“抓”到它,并将之定格。发现目标后,我进入航摄程序,准备100-400mm远摄变焦镜头,调整相机到单点自动跟焦、快速连动快门,感光度设置为ISO 800,光圈调到f/5.6,准备使用RAWS格式拍摄。
航路上的飞机随时都会出现,却不知道具体间隔时间。眼睛长时间接受强光刺激,容易流下眼泪。在3个小时的航程中,先后有7架飞机出现在我的镜头中,我按下500多次快门,但是值得保留的只有3张照片。
航摄途经景色
北京飞往三亚,路途长,飞行时间长,正是练习航摄途经景色的好机会。
行程确定后,我首先盘点一路上可能出现的景观、城镇以及名山大川,并按光照方向,定好飞机座舱左边靠窗位置,以取得风光摄影中常见的侧逆光效果。至于航路上遇到什么天、什么景,只能听天由命。晴天拍大地、雨天拍云海、雾天拍山影。
好在运气不错,沿途拍到了烟云缭绕的燕山山脉、陡峭山势的太行裂谷、尘霾笼罩的新乡市、气势雄伟的黄河大桥……
一个半小时后,一片城区夹着一条大江横入眼前。万米上空再大的城市也会变得像村落一样渺小,再密集的楼群也显得松散,再高的楼宇也失去耸立感。在完全没有地标的情况下,我无法辨认眼前是哪座城市。此时,飞机已到达市中心,我换上70-200mm变焦镜头仔细观察,终于找到了最重要的地貌特征―著名的长江大桥以及汉江与长江的汇合点。飞越三江重镇的整个过程只持续了30秒,仅允许我拍下50余幅鸟瞰武汉的照片。
飞机飞越琼州海峡,一座城市又映入眼帘,这里应该是海口,高楼林立的省城看上去却似一个小渔村。海南的天空秀丽清新,五指山万泉河历历在目。本来是枯燥而漫长的旅程,可我却在盘点中国版图上的名山大川和城镇地标,紧张得好似在拍摄一部电影“大片”。
突然,透过云层中闪现出那令人顶礼膜拜的南海观音,我来不及朝拜,端起相机又是狂按快门。
航摄长江三峡
某个夏日清晨,我乘班机自西安飞往深圳。
飞机冒雨钻出咸阳上空的云层,我面对左舷第一个舷窗,突然前方奇峰刺出云层昂立云间,这种平流云环绕群山的景象太难得了。我一面调整相机程序,一面请空乘问飞行员这是什么地方?当时,山峦起伏蔚为壮观。“是重庆与湖北交界的施恩。”我立即反应过来,起飞后飞机向南飞行,应该正飞掠神农架林区秘境。
神农架由喀斯特地貌发育所致,云雾缭绕中奇峰怪石层峦叠嶂,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使这片山谷显得异常神秘,能在绝佳的气象条件下,从空中浏览,令我激动不已。在广角镜头括揽景致全貌后,我换上长焦镜头选取最具表现力的画面元素。
突然,群峰中一条大河从山涧婉转而来,我意识到应该是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境内飞泄而下的长江。这里属于著名的三峡地区,来不及想它究竟是哪一段,我赶紧换广角镜头,虽然只用去短短20秒,还是错过了一部分拍摄时机,因为长江只出现在面前大约40秒钟。
航摄林县红旗渠
在纵穿华夏南北的航路上,进入河南境内,从飞机上总能看到一片山峰绵连环抱,在重山之巅,我惊奇地发现了弯弯曲曲的“高架桥”,通过长焦镜头,发现它既不像铁路又不像公路。
因我曾实地浏览,记起这里就是号称“天堑银河”的林县红旗渠。林县位于河南省西北部的太行山东麓,红旗渠是1960年代由林县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在太行山山石中修建的引漳入林水利工程,其规模和难度堪称“巧夺天工的世界奇迹”。
庆幸的是,今天我透过飞机的舷窗向西t望,这片神奇的山区正处于90度俯瞰夹角,距离约20千米。使用16-35毫米镜头可尽览大片山区,70-200mm镜头又拍摄局部。由于这天航路能见度大于30千米,侧逆光中红旗渠主干线都会历历在目。
航摄八仙过海
某年8月,我从南京飞往沈阳,航路经过“八仙过海”空域,拍摄蓬莱阁、长山列岛、老铁山、旅顺口……
我选择了向西的舷窗就坐。起飞后,飞机几经转向,进入“八仙过海”空域。远方出现一片喧嚣的海滨,我预感到那就是蓬莱阁。万米高空,十几千米的俯视距离,熟悉的景物都面目全非,蓬莱阁只是隐于其间的一个小点。来不及细辩,我只能对着有特点的景区范围拍下大环境。之后,我把镜头推到400mm焦距,寻找蓬莱阁主体建筑的影子。由于太高太远,舷窗的透视效果差,蓬莱阁景区在长焦镜头前一片模糊。来不及斟酌,我赶紧又把镜头推向横卧在海上那宝葫芦形状的“八仙过海”景区。
可惜,我刚根据经验依次对大小景别按下快门,飞机已跃出胶东半岛,眼前出现了南长山岛的大风车。接下来,我按“八仙过海”时留下的足迹,顺序拍下长山列岛那一个个“仙人脚印”。
当告别最北端的北皇城岛,烟云飘渺中的辽东半岛老铁山出现了。透过厚厚的空
气,我隐约发现隐藏在西鸡公山和老虎尾之中的旅顺口。那著名的军港、秀丽的市区,在朦朦胧胧的迷幻气氛中显得格外神秘。
航摄黄河入海
某次,我乘新舟60飞机支线航班自济宁飞往烟台,航线恰好与黄河入海流域并行。登机后,我从空乘小姐那里得知可能看见黄河入海口。急忙抢在起飞前用手机调取地图和有关资料:黄河入海口面积2300平方千米,是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在渤海凹陷处沉积形成的冲积平原,每年造陆200公顷,演绎真实的“沧海桑田”的湿地生态环境。
途中飞机从济南市西郊穿过,我惦记着那条雄伟的、滚滚而来的中国母亲河。在城市西北角转向东方的瞬间,我从右舷窗口发现了那条疑似预定目标的河流。5000米高
空,它竟然蜿蜒得像一抹黄色的线条。直到镜头锁定济南北部那座著名大桥,才确信这条秀气的“溪流”就是黄河。我开始目不转睛地盯着它的走向,用长焦镜头截取线条局部,并且分析沿途每一个引起我注意的兴趣点。飞机沿黄河向东,在进入利津地区时突然转向北方,黄河从飞机下方消失。我赶紧设法调换到飞机的左侧窗口,重新找到线型目标。
飞机航路正好与河道并行,随着接近黄河入海口,河水所剩无几,独具特色的滨海滩涂景观迎面而来,这里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既有沧海桑田的神奇与壮阔,又有黄龙入海的壮观和长河落日的静美。在忘情的拍摄中,我突然意识到应该到飞机另一侧看看。果然,右舷的视野中,逆光照射下的水乡泽国造就版画似的光影与图形;更加壮观的河海交汇区出现了,黄蓝泾渭分
明,向东撒开扇状翅翼,像水晶玛瑙般晶莹碧透。这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真的是
旷、奇、新、野。
经验诀窍:乘民航飞机拍摄重要地标就像空中旅游。这种贯通南北的大跨度飞行,地理地貌、气象条件、日照角度等变化很大,想要得到好照片,至少需要三个条件:首先,航路天气要好,能够在万米高空清晰地辨认地表景物;其次,坐的舱位窗口能够观察到更多地标;再次,迅速判断航路景物影像价
值,最好能弄清准确的地理位置和地名。
经验诀窍:如果你只是以艺术创作的角度去撷取视觉趣味点,那么取景构图拍摄就可以了;如果你以留存影像文献为目的,那么就必须弄清拍摄的准确地域,考证所拍下的地标景物的准确名称。这就需要挑战自己的航空专业知识以及航空视觉认知水准。
经验诀窍:航摄时必须辨明航向,了解飞经地标的准确地理位置;合理运用镜头焦段,保持清醒的方向坐标,力争不遗漏任何重要的地标景致。
应该说,数码相机的出现给我们带来了更多摄影观念的变化,正是有了它们,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着手记录周围的事物,昆虫摄影就是其中最大众化的分支之一,它让我们有了亲近自然的机会。拍摄的过程充满了无穷的乐趣,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进入你镜头的家伙是谁,又会在哪里出现,你所能知道的就是它会给你带来―次又一次的惊喜和快乐。当然,这是因为你有了合适的拍摄装备。
1.用DC还是DSLR,这不是问题
在数码影像时代,使用数码相机或者数码单反自然在情理之中。至于究竟用哪一种,就要看你的拍摄习惯或者投入资金的多少了。
毫无疑问,数码相机在拍摄昆虫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直接在液晶屏上取景十分有利,如果会翻转,自然更加方便。而且所有数码相机都具备微距功能,很多都能实现最近5cm左右的拍摄性能,有的还达到了1cm甚至0cm,同时它们的对焦、快门等声音都可以关闭,在拍摄很多对声音敏感的昆虫来说,这―点显得尤为重要。当然,数码相机也存在对焦较慢的问题,如果是动态的昆虫,成功率较低,且最近微距功能大都在广角端,这就意味着你要以更近的距离来拍摄,对于警戒性天生较强的昆虫来说,无疑难度较大。
而数码单反除了取景稍微麻烦一点外,一样可以通过外接微距镜头(各种焦段的镜头几乎都有)或者通过接圈反接标准镜头实现微距拍摄功能,大都能够实现1:1的放大比率(如果加上近摄境,放大比率更大),自动对焦速度也很快(反接镜头除外),比数码相机要强得多。而且,昆虫摄影的最适合距离大约在30cm~120cm之间,微距镜头的前端工作距离(即拍摄的主体至镜头最前端的距离)大都在这个范围之内,毕竟前端工作距离大,利于布光,不会干扰敏感的被摄体。所以,拍摄昆虫我们更推荐用数码单反。目前消费级数码单反的价格已经很低,许多摄影爱好者都能接受。
2.明君还需良臣辅
除了相机之外,我们很多时候还需要一些附件来辅助拍摄。其中,闪光灯是必需的,这是很多长期拍摄昆虫的高手的经验――特别是在使用增距镜和长焦微距镜头之后,进光量自然减少,在光圈不变的情况下,快门速度自然降低,对于运动的昆虫无法实现“凝固瞬间”的作用。如果经验丰富,还可以有效控制闪光和自然光的光比,拍摄出更富创意性的照片。
闪光灯指数不必很大,但最好具备TTL闪光测光功能,否则即便是老手也不免有些“痛苦”。当然,如果你的预算够多,还可以考虑效果更好的微距专用环型闪光灯。最好配好柔光罩、闪光灯轰架和连线,这样可以离机闪光,拍摄的效果就会更好,市场上可以买到不同的闪灯支架,如果影友动手能力强,自制的效果也不错。
三脚架和微距云台也是必需的。因为拍摄对象的个头大多都出来的照片清晰不糊,一款稳定的三脚架配上使用方便的微距云台是很重要的(微距云台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前后微调移动)。
快门线就不用多说了,必需品,有些影友还会准备黑卡纸的反光板。前者可以用来简化背景,还能当挡风板使用,后者可以用较自然的补光方法为在暗处的昆虫补光。有些反光板是专为微距设计,当中有一个空位让镜头伸出来。
领会四两拨千斤的诀窍
昆虫摄影和风光摄影、人像摄影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构图、光线的运用等,但作为特殊的摄影科目,昆虫摄影又有其不同的一面,比如器材的局限和人造光源的利用等。这需要我们对一些昆虫的习性和生活环境能有深入了解,再加上对些拍摄技巧的巧妙应用,往往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奇效。
1.因地制宜妙用光
作为生态摄影,昆虫无疑应在自然状态之下被拍摄,因此光线的利用也要园地制宜。和其他类摄影一样,侧光依然是最多的选择,其次是逆光,比如要体现昆虫翅膀的透明质感,或者展示昆虫身上独具特色的茸毛,逆光拍摄都是最好的方式。
补光也很必要。大家知道用中长焦微距镜头拍昆虫,如果手持拍摄,光线不好的时候极容易模糊。特别是为了得到一定的景深而收小光圈,就更容易模糊。这时首先应想到补光,而不是一味地提高ISO值来补偿快门不足。补光无非是利用自然光和人造光,前者一般使用反光板,会受当时天气环境影响,而且动静大了会惊扰昆虫,闪光灯这时就有了用武之地。
闪光灯的使用得当与否便能看出你有没有真正掌握好微距摄影的技巧。在拍摄昆虫时,闪光灯一般应调到M(手动),而且把光量控制为较小的输出。比如你使用一只指数为30的灯,最好把闪光量控制到1/16左右,这时的功率约为指数8左右。使用闪灯还有一点要特别注意:机顶闪灯位置并不适合微距摄影,除了光线太正使照片拍出来无立体感外,更有闪灯不能对准主体或被镜头挡着闪光光线等问题,故最好能离机闪光。同时灯头上最好还能加装柔光罩,使拍出来的照片光线不会太硬,当然加装柔光罩后要注意加大闪光量输出问题。
2.动静结合看快门
拍摄昆虫说难不难,说易也不容易。对于蜗牛、竹节虫这种移动缓慢的家伙或者停在处不动的飞行类昆虫,不管什么相机都能很好地拍摄。而对行类昆虫,蜻蜓有在一个地方落的习惯,蝴蝶和蜜蜂则喜欢开得很盛的花,只要事先在30cm左右的距离构好图,耐心等待一阵,而光线条件也具备,大都能够捕捉到你想要的静态画面。
但对于运动中的昆虫,要想轻松定格却不是容易的事情,好在数码单反的对焦速度都很快,对于具备飞行中悬停能力和习惯的蜻蜓和蜜蜂在较近的距离之下大都能够捕捉到,而要凝固这一瞬间,1/4000s以上的快门速度是必需的。当然,大多数情况下不必苛求这种效果,使用速度优先方式,1/200s左右更容易表现出蜻蜓的动感。必要时,还可以开启连拍功能,使用追随拍摄法来提高成功率。
3.焦点和景深巧控制
对于拍摄昆虫这类有灵气的小家伙来说,焦点(特别是特写画面)一定要落在它的头部或者眼睛上,这也是画面上最吸引人的地方,否则片子就缺少了灵气,再巧妙的构图、再精确的测光也无济于事。
一般的入门级数码单反相机的定点对焦功能都很出色(快且准),特别是中央点。但很多情况下都会在对焦准确之后再移动相机构图,焦点也有可能因此改变,因此我们最好放弃使用自动对焦而改用手动对焦,或者使用相机的多点对焦功能来解决焦点和构图的问题。另外,焦平面的选择尽量和昆虫的身体线条一致,这样更容易使昆虫的整体形态得到展示,
实际上除了对焦模式之外,画面的焦点还和景深有很大关系。大家都知道,微距镜头在放大倍率较大时,景深会变得极浅,有时候甚至会让主体和背景混淆在一起,此时只有收小光圈,而不要让拍出来的照片只有昆虫的头上的一点在景深范围内,其余的都是虚化了。
为了扩大景深范围,应尽量使用小光圈,我们可以放心地将快门设置在F8、F11、F16等大小,即使光线不足,也还有闪光灯和三脚架“帮忙”。
4.构图背景均重要
在昆虫摄影中,昆虫大都是画面的主体,因此总要想方设法地近距离拍摄,并把它们安排在画面中最重要的位置,于是各种构图方式也就应运而生。其中,把昆虫安排在黄金分割位置的三分构图原则是用得比较多的,根据主体的条形身体而采用对角线构图的也不在少数,目的都是为了不要把主体拍得过于呆板。另外,许多昆虫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它,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这源于昆虫的伪装色和光线的不同,我们也可以多尝试一下这些拍摄角度。
总之,为突出主体,多选择不同角度拍摄,尽量选择简洁的背景,也可以采用大光圈进行虚化。如果背景杂乱在,实在没法避免的,在后期也可以通过裁剪来进行构图,毕竟现在的数码相机像素普遍较高,为后期制作留有了不少余地。
但也不要因噎废食,有时候背景在昆虫拍摄中也经常起到重要作用。从很多摄影师拍摄的照片来看,无论花朵、树枝、稻田甚至墙壁,都是画面重要的构成因素,正是有了它们在色彩、构图等方面的衬托,昆虫照片才会那么出色。
当然,因为昆虫较小,我们不必强求它们在每一张照片上都是当仁不让的主体,有时候周围的环境和它一样重要,都是构成画面必不可少的元素,比如蜘蛛和它的网等。
5.看准时机勤出击
我国古代《诗经・周颂》中就用“振鹭,于彼西雍”来形容白鹭的飞翔时的气势不凡,唐代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更写出了古人对它的赞美,彰显出白鹭在国人心中的诗情画意。从古到今,文人雅士咏唱白鹭和借用白鹭来抒发自己对人生感叹的诗词歌赋不胜枚举。
当代大文豪郭沫若对白鹭的描述堪称是经典,无与伦比。他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然后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由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水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有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的诗。”郭沫若对白鹭的描述语言精练,写出了白鹭清新淡雅之美;叙述精准,好像白鹭就在我们眼前;感情深沉,没有一句对白鹭的直白抒情,却句句含情,把对白鹭的喜爱与惊叹之情,隐藏在字里行间;语言朴实,流露出的是自然、真挚。记住了郭老的这段话,也就真正了解了白鹭,也理解了古往今来为什么那么多人喜爱白鹭的真谛。
我观鸟拍鸟,也是始于白鹭。老家桐庐县山清水秀,童年时在池塘边和房前屋后经常可以看到白鹭,尤其春耕时可以看到白鹭围着犁地的老牛在觅食,有时还会停在牛背上;参加工作后喜欢上了鸟类摄影,被白鹭美妙的身影所吸引,就经常去西湖周边拍摄白鹭。因为白鹭体型较大,而且它常常能伫立半个小时甚至半天不动,我就把拍摄白鹭作为提高自己摄影技术的一个途径。
2006年我和妻子拍鸟路过杭州市余杭区良渚文化村白鹭郡,发现小区的标志就是一只白鹭,同时被小区河边、池塘里的白鹭所吸引,当即决定购买白鹭郡北的房子,这真的是一种缘份。因为我知道,白鹭是一种对生态环境要求比较高的鸟类,喜欢栖息在生态稳定、资源充沛、恬静安逸、空气清新的环境之中。
从此,我更喜爱白鹭,搜寻白鹭的文化内涵,研究白鹭的生态习性,拍摄白鹭的精彩瞬间。为了能拍好白鹭,我不局限于我居住的白鹭郡拍摄,利用节假日“冲”出杭州,到浙江省兰溪市的游埠、江西省南昌市的象山等外地拍摄。
据《中国鸟类图志》介绍,白鹭为鸟纲鹳形目鹭科,我国共有26种,在浙江常见的有苍鹭、牛背鹭、夜鹭、池鹭、绿鹭、 岩鹭、大白鹭、中白鹭、白鹭(小白鹭)等等。普通老百姓将大白鹭、中白鹭、白鹭(小白鹭)和牛背鹭统称为白鹭,观鸟、拍鸟人士称之为白鹭的鹭鸟,指的是小白鹭。白鹭嘴长而尖直,翅大而长,脚和趾均细长,胫部部分,脚三趾在前一趾在后,中趾的爪上具梳状栉缘。雌雄同色。体形呈纺锤形,体羽疏松,具有丝状蓑羽,胸前有饰羽,头顶有的有冠羽,腿部被羽。白鹭喜欢栖息在湖泊、沼泽地和潮湿的森林里。白鹭白天多飞到溪流、江河、盐田和水稻田中活动和觅食,晚上则飞到近岸的山林里。休息时通常一脚站立于水中,另一脚曲缩于腹下,头缩至背上呈驼背状,长时间呆立不动;行走时步履轻盈、稳健,显得从容不迫;飞行时头往回收缩至肩背处,颈向下曲成袋状,两脚向后伸直,远远突出于短短的尾羽后面,两个宽大的翅膀缓慢地鼓动飞翔,十分优美。每年4月和11月进行春秋两季的迁徙活动。主要以各N小型鱼类为食,也吃虾、蟹、蝌蚪和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通常漫步在河边、盐田或水田地中边走边啄食,它的长嘴、长颈和长腿对于捕食水中的动物显得非常方便。捕食时,它轻轻地涉水漫步向前,眼睛一刻不停地望着水里活动的小动物,然后突然地用长嘴向水中猛地一啄,将食物准确地啄到嘴里。有时也常伫立于水边,伺机捕食过往的鱼类。
白鹭繁殖期为每年的5~7月,营巢于近海岸的岛屿和池塘、湿地边小树杈上。它的巢的形状为浅碟形,结构较为简单,主要以枯草茎和草叶构成。每窝产卵2~4枚,卵的形状为卵圆形,颜色为淡蓝色。孵化期为24~26天。
拍摄白鹭,我体会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选择专业级或准专业级的数码相机,因为连拍速度快、对焦迅速的数码相机,可以抓拍到白鹭飞翔时的动态。二是选择400毫米以上的大光圈远摄镜头,一支焦距80(100)-400毫米防抖动镜头会给你的拍摄带来很大的便利。三是要注意用光,早上6时到9时、傍晚太阳快落山时为拍摄白鹭的最佳时间,并以逆光和侧逆光为好。四是注意曝光,因为白鹭白色的羽毛,如果曝光过度就没有细节,后期也很难调整回来。五是注意构图,最好以深色背景为好,衬托出白鹭的高雅,突出主题。六是选取富有亲情的画面,如白鹭亲呢、喂食和争抢打斗的场面。七是不要打扰、惊吓白鹭。一年之中,繁殖羽的白鹭是最漂亮的,此时我会去各地拍摄白鹭。
全世界已知20万种,我国已知8000余种,蛾的种类几乎占鳞翅目的90%以上,是一个比蝴蝶庞大得多的家族。由于它们大多栖息于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又多为夜间活动,致使人们对蛾的了解知之甚少,且多停留在“飞蛾扑火”的层面,美誉度更是与蝴蝶相差甚远。
例如“蝶散摇清露,莺衔入斜阳”“蜻蜓怜晓露,蛱蝶恋秋花”“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不安其昧而乐其明,是犹夕蛾去暗,赴灯而死也”等古人的诗词,我们不仅了解到蝴蝶喜白天活动,有访花习性,蛾子喜夜间活动有趋光习性外,还从另一层面折射出,从古至今,人们在审美情趣上对蝶与蛾的一种普遍的喜恶取向。
蛾,“诡异神秘”“愚蠢丑陋”“危害农林植物”……它们仅仅只会盲目“扑火”,令人反感吗?或者,是人类因为不知而产生的一种误解?究其所以,不如让我们跟随著名昆虫摄影家的镜头,去密林深处一探究竟吧!
一朵“花”开了,清雅散溢。踏着夜色,以月为引漫过森冷的迷雾,附着到今夜不眠的心上来
暑末初秋,夜,月圆。烟霞湖在经过日光一天的炙烤后渐渐安静下来,月光枕着微波,撒一把清辉,幽幽荡漾在湖水温柔的呢喃里。此时,伴湖而依的山林树丛中,却是另一番欢腾景象,直翅目的昆虫们正在举行盛大的音乐会:吱吱声、┥、嚯嚯声……长短不一、强弱有别的鸣叫声络绎不绝、此起彼伏。
原来,夜幕下的生命依旧热闹欢畅,一只黄豹天蚕蛾静静地停息在不远的树枝上,仿佛陶醉在昆虫们愉悦动听的协奏里,逆光下的翅翼如花瓣般舒展盛开,时不时在晚风中轻轻抖动一下。艳丽的明黄色鳞片上若隐若现,有规律的飘浮着黑色、白色和红色波纹,4个大大的眼斑醒目迷人。透过镜头,天蚕蛾亦真亦幻的拟态在光影的纤微呼吸中,梦幻般的晕染铺陈,那样的清逸静美,那样的琢磨不透,它在聆听还是在等待?而不远的湖面上,飘来一阵断断续续的歌声:“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好一幅夜未央人未眠的暗夜景致。
蛾,全变态昆虫,一生经历“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每个时期的外型、体态都不相同。成虫口器退化,后不进食,一周后即死掉。一条行动仅为缓慢蠕动的毛毛虫和有着天使般漂亮羽翼的蛾子,在外型上确实没有多大的共通之处,前者总会引起我们生理上的恐惧和恶心,后者却给我们一种美好的视觉享受。从幼虫到成虫,蛾一直在突破和改变,义无反顾地除旧纳新,在破碎中跨越生的极限,让美达到极致。
心迹晕开,幻化出仙子一朵,影影绰绰,呼应简洁的明暗
我的相思太满,重叠着娇羞,却只能点出十分之三
绿尾天蚕蛾,身披一袭粉绿色华服,依着光源在凌晨1点时分款款飞落到我们面前。也许只有静寂的夜晚,才能领会它纯粹的美。娉婷的身影,波浪型的长尾翼,温润、娇艳得像暗夜怒放的花朵。它对光的渴慕是如此强烈,常常误把灯光当成了月光,才得以成全夜幕下最温柔的“陷阱”。尽管如悬丝般的生命岌岌可危,也甘愿担当。因为,它在懂得的镜头里绽放绚烂。此刻,月华如水,啁啾的虫鸣应和着天籁不知疲倦地讲述着某年某月的故事。在故事里,容我们把自己光阴的纬度也耐心地拉开,静静聆听,默默观看,伴它久远。
事实上,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鳞翅目昆虫的几十个种里,蛾子占了近一半以上。有些蛾子的颜色、花纹样式及图案的排列组合是蝴蝶身上都不曾出现的,而这些色泽和图案堪称生物界最为优美和不可思议的组合。人们喜爱它们的原因也主要来自于悦目的观赏性。其实,蛾子和蝴蝶身上的色泽和图案是由色素色和结构色共同组成的。色素色由生理属性产生,属于化学色,在光线的照射和空气的氧化下会逐渐变浅。而结构色由翅膀上鳞片的物理属性产生,一个鳞片上的脊纹越多,能够反射的闪光就越强,色彩的变化也越丰富。结构色属于物理色,在自然条件下可以较长时间保持原色不变。
同时,鳞翅目昆虫与人类可说是息息相关。一方面,它们危害农林植物,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但它们并不传播病菌,也不寄生在人类或家畜身上。另一方面,一些天蚕蛾和家蚕等所产的蚕丝是丝绸产品的基本原料,有些非常稀少昂贵的桑蚕丝成品被制作成世界顶级服装。蚕蛹在我国是有名的营养品,冬虫夏草是名贵的中药,由虫草菌寄生于蝙蝠蛾等鳞翅目幼虫体内而形成,一种非洲蛾的除草能力在生物防治方面相当出色。
事实上,自然界有许多不知名的杂草被鳞翅目幼虫所清除,蛾类和蝶类还是主要的授粉昆虫,它们对生态学、生物地理学、系统学、遗传学和仿生学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此外,由于翅翼拥有不可复制的美丽花纹和图案,蛾子和蝴蝶成为全球博物馆及业余爱好者竞相收藏的装饰品。可见,每一只蛾子都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世界,而真正要认知它们,还有待人类更多的关注和了解。
夜色深处,潋滟方好,你成为幸运的耀眼瞬间。
舒展着美丽,在纯粹的洁净中盛放,不留下任何悬念。
夜更浓了,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味道。天边,七八颗疏星,朗朗悬挂在天幕,给夜的烟霞湖增添一份神秘的晕辉。草丛中的音乐会早已散场,四周一片宁静孤清。一只浅褐黄色的柞蚕迎着细微的灯火姗姗飞来,它围绕灯光盘旋了好一阵,最终疲倦了,才安静地停栖着一动不动。柞蚕和樟蚕在色彩上都属于很素净的品种,它们没有艳丽魅惑的色泽,通身透着古色古香的特质,耐人寻味。日本著名自然摄影家星野道夫曾说:“人的一生,总是为了追寻生命中的光,而走在漫长的旅途上。”回观蛾的一生,不正是这样吗?那么强烈的趋光性,致使它们永远朝着有光的地方飞行,无论生命多么短暂也在所不惜。尽管我们无从知晓蛾子的情感世界,但它们向往光明的选择依然令我们心存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