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雷雨教学反思

雷雨教学反思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雷雨教学反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雷雨教学反思

雷雨教学反思范文第1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平角和周角。

(2)通过观察,掌握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3)能根据角的度数大小将角分类。

2.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

联系生活实际,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问题,使学生经历平角、周角的概念形成和对角进行分类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分类思想,培养空间观念。

3.情感与态度。

通过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乐趣,体验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各种角的特征,区分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认识周角,通过折扇、活动角的操作、PPT课件演示等活动,让学生掌握周角的画法,使学生明确周角的两条边重合在一起。

2.通过组内合作探究、讨论交流,抽象概括出各种角的本质特征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有效地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确定角的分类标准。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导探究

师(谈话导入):我们的生活当中,角是无处不在的。(课件出示五角星)我们在哪儿见过它?观察一下,五角星上有哪些我们已经认识的角?在五角星上能找到直角吗?

师:老师带来了一把折扇,(打开折扇)如果从数学的角度来观察,把折扇的两个扇柄当作角的两条边,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一个角。改变折扇张开的角度,我们就可以得到很多的角。你能把折扇打开成一个直角吗?怎么知道它是一个直角?量一量,直角是多少度?(板书:直角=90°)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角的分类。(板书课题:角的分类)

【设计意图: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从常见的五角星导入,引导学生复习锐角、钝角,然后利用折扇复习角的组成部分,为辨析平角与直线、周角与射线的不同作铺垫。因为直角是一个很关键的分类参照,所以要求学生用折扇打开成一个直角并量出度数,为探讨角的分类做准备。】

二、分组合作,探究学习

1.师:分组活动,用折扇任意打开成一些不同的角,并在练习纸上画下来。

师:是不是折扇打开后,在任何情况下都成一个角呢?请同学们用手中的折扇试一试。

2.师:我们来研究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

(1)分组讨论:当折扇的两条边成一条直线时,还能不能算作角?讨论后说说自己的看法。(课件演示射线旋转形成平角的过程,师引导学生通过角的概念来判断:它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不是直线,仍然是一个角)

师:猜一猜,它应该叫什么角?(引出平角的名称,然后指导学生画平角,师同时在黑板上示范)

师:同学们知道它是多少度吗?说一说量平角度数的方法。(板书:1平角=2直角=180°)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在动手操作、画图、观察、讨论的过程中发现并提出问题,使学生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者。然后从操作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入手,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辨析平角与直线的不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认识,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

(2)师:折扇的一条边旋转一周,扇面完全打开成一个圆形,两条边重合时,它还是一个角吗?(学生小组讨论、判断)

师:虽然两条边重合在一起,但它还是由两条共一个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它仍是一个角。当角的一条边旋转一周与另一条边重合时形成的角,我们叫它周角。(课件演示周角的形成过程,学生用折扇同时操作,然后教学周角的画法,学生在练习纸上画周角)

师:怎样才能知道周角是多少度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并量出它的度数。(课件演示一个周角是由两个平角或四个直角组成,板书:1周角=360°、1周角=2平角=4直角)

【设计意图: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在倾听同伴的解决方法时,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与灵活性,进而有选择的吸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适时、恰当地对学生的表达进行评价,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师:介于平角和周角之间的角,我们这节课就不研究了,课后同学们可以找一些资料来看一看。

3.师:以组为单位,把你们在练习纸上画的角集中在一起,给它们分分类。(学生小组讨论、探究,分组汇报)

师:谁的分法更合理,更科学?(根据学生的汇报,课件出示角的分类:直角是90°;以直角为标准,比90°小的角叫锐角;比90°大而比180°小的角叫钝角;180°的角叫平角;360°的角叫周角)

师(强调):钝角是比90°大而比180°小的角。

师:请把这五类角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课件出示89°的角,让学生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并判断这个角属于哪一类角)

师:平角和周角是钝角吗?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用手中的折扇随意打开成一些角并画下来作为学习素材,然后对它们进行分类,尝试由学生自行确定角的分类标准。在学生发现直观地按形状来分不够精确,不能确定一个角是哪一类时,引导学生变换思维方向,提出按“度数大小”这个标准给角分类。最后通过看书质疑,抽象概括出各种角的本质特征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三、巩固拓展,运用新知

1.师(课件出示课本第41页的习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能只量一个角的度数,就知道其余三个角是多少度吗?(学生组内交流探究,完成后汇报,师根据学生回答用课件演示)

2.师:小组内一名同学把活动角张开成不同角度的角,其余同学说说各属于哪一类角。

3.课件出示五角星。

(1)在这个五角星中,你能找出哪些角?

(2)如果∠1等于70°,那么,能知道∠2是多少度吗?

4.折一折:将一张圆形纸对折三次后展开,可以得到哪些度数的角?

【设计意图:巧设一定梯度的练习,让学生找一找隐藏其中的平角、周角,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平角和周角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谈谈你的收获。

……

课后反思

本节课让学生在充分操作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发现与解决问题,并渗透分类的思想,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尝试探究,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第二,倡导“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因此,教学中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动手量一量平角和周角的度数及给角分类,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雷雨教学反思范文第2篇

1)以给花分类兴趣导入,展示目标:目的在于创设实际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同时为本课学习做好准备和铺垫。

2)学案导学,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认识同类项,了解数学分类的思想;获得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体验探求规律的思想方法。同时让学生体验合作的愉快与收获。感受成功的喜悦。

3))讨论质疑,合作探究:让学生加深对同类项的认识,加强对合并同类项法则的理解。

4)展示交流,精讲点拨:让学生掌握在多项式中判断出同类项和运用法则进行合并同类项运算的技能,使学生的知识、技能螺旋式上升。

5)拓展训练,反馈矫正: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另外,在课堂小结中,让学生畅谈学习的感受,交流学习的体会,包括知识与方法的收获,探究与合作交流的体验等。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总结反思: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他们提供更广泛的发展空间。

雷雨教学反思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生物传感及表面分析 双语教学 教改论文

近年来,本科生专业基础课程的双语教学得到了教育部重点鼓励和扶持。教育界对在高等学校中对本科生公共课以及专业基础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早已达成共识。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尤其是985院校本科生公共课以及专业基础课程的双语教学已经初具体系,关于此类方面的教改论文也层出不穷。然而,大多数院校在专业限选课程以及专业选修课程的双语教学普及率尚不尽人意,进一步开展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仍是从事理工科基础教学的教师需要面对的考验和挑战。

目前理工科专业基础课程的双语教学主要面临以下3个难点:(1)教师的表达能力和学生的基本专业素质是双语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2)目前理工科专业课程双语教材的内容严重落后于科技发展的趋势。(3)理工科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尚未形成有效的模式,部分双语教学还处于“学生阅读英文原文版教材、教师用汉语讲授和翻译、学生用汉语理解”的初级阶段。简言之,理工科专业课程教学语言的不规范和教学方法的滞后极大地制约双语教学的发展。

笔者认为理工科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亟需摆脱英语阅读或翻译课的模式,逐步朝向采用全英文教学、英文理解的模式转变。本文总结了笔者近年来本科生化学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经验,希望更多从事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的同行加入到相关的讨论中来。

1.化学类本科生专业课双语课教学的经验与得失

笔者承担本科生专业课——“生物传感及表面分析”课程的双语教学,在此我们将实践中有效的经验和教学得失与各位读者交流,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1针对特定的教改对象制定适宜的双语教学计划

理工类本科生专业课双语教学不但对学生基本素质有基本的要求,对学生的求学愿望也有相当高的要求。统计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双语课堂对自身发展很有好处,但是具体到参与者个人,有部分学生则认为尽管双语教学是件有益的事情,但是学习起来非常辛苦,而且将来的工作方向牵涉国际交流的机率不大,因此双语课程对他们来说无关紧要。另外有一些同学对双语课程表示出一定的兴趣,但又对自己的听说能力信心不足。还有不少同学出于完善对自身职业和人生规划的目的,对双语课程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热情。

针对上述现状,我们在制定教学改革方式规划时注重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并提出了关于本科生专业课双语教学改革对象选取的方案:(1)采取“自由自愿,宁缺勿滥”的原则。在本科高年级的学生选修课程中开展教学改革,保证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一定的接受能力。为了保证较好的教学效果,双语教学改革的实验教学班级一般采用30人左右的小班授课;(2)利用学校较为宽松的学制,力争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允许学生先行试听;(3)针对性地进行专业英语知识及化学常见化合物的命名原则和发音规律的总结,提前培训学生对涉及本课程的一些常用单词特殊理解和认读。

1.2精挑细选,做好外文原版教材的选材工作

双语教学,顾名思义,就是要用英语和汉语进行系统性的知识讲授。本科专业课双语教学原则上要求必须使用英文原版的教材,没有原版教材,双语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材的语言难易程度、学术的权威性和内容的先进性均会对教学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选用合适的教材就成了双语教学至关重要的问题,而针对学生英语水准的差异,选择合适的原版教材,是一个长期系统性的工作。

目前双语课通常的做法都是由高校各自编写教材,或是由任课教师搜集整理一些国外高校使用的讲义,这样可能会造成理工科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课本内容的不确定性乃至语言翻译表达上的歧义。另外,国外的英文原版教材的针对性往往比较强,因此,不能以简单的学校排名或者编著者的名气作为选择教材的标准。例如,国外某所大学是一所传统的工科学校,在煤炭钢铁等领域具有传统的优势,其化学化工类的教材偏重于煤炭和钢铁领域的原料采集、浮选选矿、钢铁煤炭精炼加工、尾气污染的控制排放等领域。如果我们仅仅因为该学校或者写书人的名气,盲目将该校的化学工程原理的原版教科书引入到以生物制药为优势学科的高校,来实行化工原理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很可能产生水土不服。

我们在教材的选取方面采取了“精挑细选,宁缺毋滥”的原则。我们所选取的“生物传感与表面分析”教材,一方面考虑到国外大学教材编写者的学术科研水平,同时也考虑到各位作者所在学校的专业特长,选取了专业方向与本校较为接近的学校。具体来说,由于本校的选矿冶炼等方向是优势学科,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相对熟悉。因此,我们在内容的设置上,参考多家国外的原版教材,综合多家教材的优势,从几本不同大学的教材和讲义中,侧重性地筛选了M.J.Rosen主编的《surfactants and surfacial phenomena》(第三版)有关表面活性剂药物浮选、生物选矿方面,以及石油工业表面活性剂方面的内容。生物传感器我们着重选取了J.Cooper和T.Cass合著的《biosensors》一书,该书图文并茂,注重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当代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有独到的见解。生物电子技术我们认为Itamar Willner和Eugenii Kat合作的《Bioelectronics:from theory to applications》内容浅显易懂适合本科生的阅读和理解。为了向学生介绍当代生物传感与表面分析领域的最新进展,我们参考了2010年出版的《Introduction to surface chemistry and catalysis》(Gabor A,Somorja and Yimin Li)一书,这本书深入浅出地对各种现代仪器分析技术进行了全面讲解的展望,适合各种层次的读者。课堂授课的实践证实,同学们对我们有针对性引入的这些内容兴趣浓厚,在课堂上积极展开讨论。尽管同学们的英语口语还稍显稚嫩,但由于在此前的学习中对相关的内容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加之课前准备充分,并没有出现我们之前担心的冷场情况。

1.3课堂教学的几个关键环节

1.3.1课堂导入

一个有经验的双语教学工作者,能用简洁、生动又与该章节内容紧密相关的几句话巧妙地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地吸引到课堂教学本身的内容中来,较为有效的课堂导入手段就是用相关名人或者科学家的一些逸事或者精彩故事将新内容导人本届课程。比如我们在讲到“拉曼光谱”的内容之前,向学生提出了一个简单的英语问题:“为什么天空和大海看起来都是蓝的,这里面有什么一致或者不一致的地方?(Why are both sky and sea the similar blue?And what are the similarity or the difference of them?)”随后我们继续展开导入,诱导学生思考“那我们在看到蓝天和大海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他们为什么是蓝的?(Have you ever thought Of this phenomenon?)”随后我们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吗?有一位印度科学家,在看到蓝天大海的颜色时,展开了自己的思考,结果获得了诺贝尔奖。(Have you ever heard of this story?There was an Indian scientist,He explained this phenomenon thoroughly and got a Noble Prize。)”在引起学生的兴趣之后,我们进一步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他的主要贡献有哪些呢?(Do you know him?And what are his major contributions?)”这样就成功地将学生们的注意力转向了枯燥乏味的数学推导中来,将本来在母语教学中都略感头疼的拉曼光谱部分成功地分解为几个相对简单独立的概念加以教学。

1.3.2课堂互动

课堂互动似简实难,除了要求有较好的课堂导入作为先行外,还需要有丰富的教学内容来支持和维护良好的双语教学环境。良好的课堂互动氛围,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大大减少由于语言能力不足带来的不自信以及学生害羞内敛性格导致的冷场。坚持以学生为主的原则,教师在很大程度上仅充当一个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探讨和辩论。

我们常用的一种做法是,将一些简单直观的知识点挑选出来,让学生自行完成教学讲授及提问回答过程。具体地说,将一个班大约30人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6人。采取自由分组、自愿选题的原则,学生按照自己的特长进行分工,自行选取资料完成备课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先在小组内试讲,然后在课堂上宣讲。其他小组的成员进行提问,根据每一个报告人的讲课表现和回答问题情况,结合总体讲授效果进行打分,作为同学们的平时成绩。在课程结束后,由教师点评,并有针对性地提供指导意见。如果学生有要求,教师可以在课前提供必要的指导。我们发现适当地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让教师和学生彼此熟悉,在课程的早期阶段非常有助于教师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也有利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同时也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组织表达能力。通过课堂互动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外语听说的能力。针对每个人的特点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师也可根据双语教学过程的成效和缺陷适时地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

1.3.3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在本科生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遇到的一些学科专业性较强的生僻词汇和概念,学生如果没有事先对这些概念有一些初步的认识,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生僻词汇的频繁出现,也会使得同学们产生挫败感和无力感,因此在专业课的双语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多媒体教学的简单直观的特点,将复杂的概念简单化,便于学生理解。

例如在讲解原子力显微镜的工作原理过程中,笔者借助多媒体动画,制作了原子力显微镜的基本原理示意的动画图。一边口述从样品的预处理及制备到原子力针尖逼近样品时,静电力场变化导致原子力针尖悬臂的弯曲,进而引发探测激光的偏移。与此同时播放动画,依次显示了这一过程中力度的变化信号是如何转化为激光光路的变化,解释了激光信号是经历了怎样的放大途径之后,再依次被转化为电信号的变化。尽管整个FLASH的放映过程专业词汇全部用英语表述,教师本人也全部采用英文教学,但是大部分学生在第一时间内理解了原子力显微镜的工作原理,部分同学甚至能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自己的思考,指出原子力显微镜的一些缺陷和不足,教学效果之好,让授课者也颇感意外。教学实践表明巧妙地使用图片和动画辅助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学生词汇量不足以及理解上的障碍,教学效果甚至好于母语教学。此外,还可通过网络平台辅助教学。对于学生课后复习以及拓展知识面,有非常好的效果。学生可以在课后补充因为听讲过程中思考或者单词不熟悉所造成的课堂笔记遗漏,同时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对双语课堂上未能完全掌握的知识内容进行回顾。对于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而言,不仅可以方便地通过网络平台引导学生提前预习较为重要的知识点,还可以在课后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辅导答疑。

1.4定期采取多向教学评估,反馈

由于本科生专业课双语教学改革对于笔者也是一个创新性较强的领域,在教学过程中,也遇到过很多的问题。根据教学实践的结果,我们发现与督导专家组的交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我们所遇到的困难和压力。督导专家组的成员大多具有多年丰富的教学经验,驾驭课堂教学的经验尤其宝贵。通过与他们的互动交流,笔者这两年个人的教学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尤其是与英语专业教师的交流,让笔者受益匪浅。此外,教师与学生在课前课后的互动也极为重要。在刚开始讲授生物传感与表面分析双语课程时,笔者对英语和中文的夹杂程度没有一个明显的定量概念,学生就建议笔者,可以分别采取英文PPT结合中文讲解或者中文PPT结合英文口授教学。在教学平台上采取问卷回答的形式,学生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对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进行评估和反馈。这一评估反馈方法在我们后来的教学实践中被证实有很好的效果。笔者所任课的生物传感与表面分析双语课程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出勤率。

1.5公正合理的成绩考核方式

本科生专业课双语教学改革的最后一个关键点就是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成绩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努力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本科生专业课双语教学更多的是要考察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传统的将中文翻译为英文的考试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较大的压力。因此,我们在本科生专业课双语教学成绩考核中,加大了平时成绩的权重。平时成绩主要由同学之间在教学互动步骤中投票打出,具有较好的公正性。当然,我们并非直接照搬投票过程中的成绩,而是以同学之间的相对成绩,引入权重因子做综合评价。教学实践证实,我们的成绩考核方式得到了学生较大程度上的认可。作为一门选修课,学生选修这门双语课的比例较高,并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雷雨教学反思范文第4篇

【关键词】婚恋交友类节目 大学生婚恋观 负面影响 反思

【中图分类号】C9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10-0101-01

婚恋交友类节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婚姻压力大的适婚男女们解决情感问题,同时也帮助他们抒发自己对爱情和婚姻的看法。然而,随着节目的发展,节目的走向却逐渐违背了初衷,有些节目甚至演变成了一场毫无内涵、毫无价值取向的个人秀。日本传播学者藤竹晓认为,被媒体作为信息传递的“拟态事件”,包括语言、观念、价值、生活或行为方式等,最初并不见得有代表性或普遍性,但一旦进入了大众传播渠道,很快就会演化成社会流行现象,变成随处可见的事实。据廖圣清、申琦的研究发现,82.3%的女大学毕业生表示了解《我们约会吧》、《非诚勿扰》等当下电视相亲节目,仅17.7%的女大学毕业生表示对其不了解;认为当下电视相亲节目是低俗丑陋的仅有12.6%。因此对这类婚恋交友类节目对大学生婚恋观所造成负面影响的分析和反思十分必要。

一、对大学生婚恋观负面影响的具体表现

美国学者格伯纳曾指出,电视是人类社会化进程中极为重要的角色。具有“培养功能”,传播内容具有特定的价值倾向,这些倾向通常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人们的现实观与社会观。具体说来婚恋交友类节目的存在对大学生婚恋观的负面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其宣扬的“物质主义”和“拜金”思想的包容和支持,择偶标准的功利化、纯理性倾向明显。例如大学生对节目中红人马诺的雷人语“与你一起骑自行车到处游玩相比,我更喜欢在宝马里边哭”说法的接受。可见大多数的大学生择偶很现实,在婚恋中追求情感的同时,金钱等物质因素成为重要条件甚至是第一位的。“做得好,不如嫁得好”成为许多大学生追求婚恋的至理名言。

第二,对于像此类婚恋交友类节目的婚恋“快餐式”方式的接受明显化,存在着侥幸心理和排斥、远离现实生活的倾向。在节目短短的几十分钟,几个环节下来就促成几对男女牵手。不少大学生打破“先立业后成家”的传统观念,纷纷“前脚跨出校门,后脚迈入家庭”。大学校园内流传着“3秒钟可以爱上一个人,7分钟可以谈一场恋爱,9小时就可以确定婚姻伴侣”的说法。

第三,“以貌取人、外表至上”的做法有扩大化的倾向,不少学生存在着此类观念。外貌长相越来越成为大学生择偶的主要内容,正如有人说,《非诚勿扰》不“诚”,节目不见诚意,只见脸谱化男女。男嘉宾一上来就选心动女生,短短几秒钟,不接触、不了解,怎么个“心动”法,恐怕只有脸蛋漂亮说了算。还有女嘉宾不断的灭灯,也有很多是凭男嘉宾外表穿着来判断的。这样的“相亲”的确令人堪忧。

二、对婚恋交友类节目对大学生婚恋观负面影响的反思

李普曼曾说:“我们对环境的认识是间接的,人们和环境之间有一个插入物――拟态环境。人们的行为是在对拟态环境作出反应。因此,我们所知会的这个世界在很大程度上包含了我们的想象。”而当前世界的拟态环境是由媒介打造的,我们是根据拟态环境传播的信息进行行动的。对于当前婚恋交友类节目存在的问题,广电总局曾明确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批评,可谓直指婚恋交友类节目的三大弊端:人身攻击、拜金主义和低俗炒作。

这些问题的存在凸显我们的大众传媒没有做好“把关人”的责任。一个栏目或节目,应该经历层层把关才能与观众见面。策划人要根据嘉宾的身份和栏目的需要决定嘉宾人选。制片人还应该决定主持人、话题内容的选择、考虑节目应该谈论的内容。主持人决定话题的进行,有权利或者义务对于低俗的、出格的话题巧妙进行中断或者转移。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巨大利益的诱惑,电视常会迷失方向,罔顾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向经济利益妥协。然而作为大众传媒,节目的人文内涵也应当成为节目的主要考虑因素,要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引领正确舆论导向。

这些现象同时反映出了青年个体感情消费化与娱乐化的倾向。新生一代的青年过分沉浸于感官刺激与视像的盛宴之中,并以娱乐的心态游戏人生,将情感的真实流露与表达寄托于“键盘”和“指头”方寸之间。例如当前婚恋网站与虚拟社区中到处裹挟着各种俏男靓女、星象占卜、八卦等消息,打上游戏消费的心态与娱乐的审美取向的烙印,试图通过所谓的时尚生活方式诱导个人与“社群成员”的参与,形成青年婚恋的激情消费心理与行为,“好玩就在一起,不好玩就分开”。当前的婚恋快餐、网络同居和等现象,让青年的精神价值取向进一步走向荒漠与空寂,成为情感上的“扁平人”。

雷雨教学反思范文第5篇

镜头一:夏天多阵雨,刚才还艳阳高照,一会儿就乌云密布,大雨将至。十年前的一个下午,刚上课不久,突然间天昏地暗,教室里漆黑一片。虽然我及时开了电灯,但随着轰隆隆的雷声,才读小学一年级的孩子还是惊慌失措地尖叫起来,有的甚至离开了座位。尽管我对他们说,不要怕,这是雷阵雨,一会儿就会过去。但有些孩子还是在叫喊。那时的我年轻气盛,一心想维持课堂秩序,面对失控的场面非常生气,于是我提高了嗓门,大声斥责那些起哄的孩子。一些原本听话的孩子回到了座位,乖乖地坐端正了。但有一个男孩却死活不肯坐下,他看着窗外漆黑的天空,哭喊说:“钱老师,我害怕,我要去找奶奶……”

我恼火了:“下雷阵雨有什么好怕的,上课时间怎么可以随便离开教室呢?赶快坐到座位上,我们的课还没上完呢。”可这孩子吓坏了,见我不放他出去,便自己要冲出去。我一把把他抱住了,任他哭闹,就是不放他出去。为了稳定课堂秩序,我命令其他学生读课文,不要理睬这个无理取闹的孩子。男孩见硬的不行,就来软的,哭哭啼啼求我放他出去找奶奶。可惜那时的我觉得这是小孩在撒娇,坚决不能助长这种习气,于是我又把他批评了一通。最后,一堂课就在孩子的哭声和学生们的读书声中结束了,直到雨过天晴,男孩的哭声还没有停歇……

反思:现在想起来,我真后悔啊。当时的我真是简单粗暴,不可理喻。面对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当他遇到突如其来的自然现象感到害怕时,我不但不做耐心解释、好言安慰,反而一再训斥,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啊。当孩子想寻求奶奶保护时,我不仅没有让孩子在我怀抱中找到安全感,反而批评一通,这又是多么冷酷无情啊!尽管这样做的本意是想维持课堂秩序,但最后不但课没上成,反而给全班孩子心里留下了可怕的阴影,使我和孩子们之间树起了一堵墙,从那以后,那个男孩再也没有和我亲近过。

镜头二:不久前的一个下午,伴随着第三节课的上课铃声,天空风起云涌,天地间一下子变得黑沉沉的。我走进教室,孩子们已坐在座位上,教室里黑乎乎的。这也是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他们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天有些紧张,个个都瞪大眼睛看着窗外。又是一个雷雨天,又是一群神色紧张的孩子,我想改正错误的机会终于来到了,我要让这场雷阵雨为孩子们打开一扇窗,一扇知识之窗。于是,我让孩子们收起了原本要上的课本,开始引导他们观察雷阵雨,感知雷阵雨,了解雷阵雨。

我让一位小朋友打开电灯,然后对学生们说,雷雨是夏天的自然现象,不用害怕,在我们学的语文课中有描写这种天气的词语,谁能说说是哪一课?小朋友们很快就想到了识字5“夏天、台风、雷雨”这一课,大家兴致勃勃地举手发言。接着我对孩子们说,你们想感受一下夏天下雷雨的过程吗?大家都兴奋地嚷嚷说想。于是我叫一位小朋友关了电灯,请大家在昏暗的教室里说说自己的感受。不少小朋友说现在教室里黑乎乎的,黑板上的字都看不清了。“那你们知道,天为什么会这么暗吗?谁能用一个成语告诉老师?”有的小朋友就说出了乌云密布这个成语,说因为云太多太厚了,太阳被乌云挡住了,所以天空就暗了。说话间,随着轰隆隆的雷声,大雨哗哗下了起来。我请孩子们到窗前去观察下雨的情景,许多小朋友还是第一次这么仔细地观察下大雨呢。他们惊讶地发现,大雨就像是一根根白线从天上垂挂下来,地上还溅起了数不清的美丽水花。几分钟后,操场就一片了,一阵大风刮过,地上还会飘起一阵阵白雾,就像是风沙掠过一般。不少细心的孩子还发现,随着雨越下越大,天空也越来越亮,雨停后天空就变得更加亮堂了。大雨过后,我请学生们说说看到的情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争着说自己的感受,连原本不爱发言的小朋友也都举手发言了。孩子们的思维在亲身感受后变得活跃,语言在不断的表达中变得丰富,智慧也在互相交流中不断闪现。

反思:同是一个雷雨天,十年前的我,由于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使自己与学生之间有了隔阂。现在的我能顺应孩子的心理特征,蹲下身子来看孩子的世界,巧妙地利用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因势利导,不仅让他们消除了对雷阵雨的恐惧,还激发了他们的探究兴趣。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从消极被动等待雷阵雨转为积极主动观察雷阵雨,然后在观察中增长知识、启迪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