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叙事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我非常能够理解这些读者的烦恼,很多的时候,我们发现很多客户很难攻克,是因为我们完全找不到客户需求,所谓“无欲则刚”,或许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要讲的是,须知客户的需求是需要自己去创造的,而不是等着你去发现!
营销理论告诉我们,客户因为有需求才会购买,但客户的需求从何而来呢?
医药行业发展到今天,能够提供给客户使用的药品治疗方案已经足够全面了,能够无可替代,或者客户特别迫切期望的产品,应该说少之又少,当然不能说没有。比如2004年笔者作为赛诺菲公司在中国第一批推广波立维的销售代表,就体会过那种无可替代,客户主动找到我要求使用我们产品的感觉,那时的客户有主动的需求,有主动要求改变现状的愿意。但是像波立维这样的产品又有多少呢?2010年数据显示,全中国所有的药品销售额排第一名的就是波立维。
客户为什么要改变目前的用药方案,去改用或者增加使用你的产品?除非他感受到目前用药方案的痛苦,没有痛苦就不会有改变的欲望。而人之所以会产生痛苦,最根本的原因是期望和现状之间产生了差距,当这个差距无法弥补的时候就产生了痛苦。
让我们来划两条平行的直线,假设底下这条线代表客户的现状,上面这条线代表客户的期望,当这两条线完全平行的时候,说明客户的现状和期望之间没有差距,这时他就不会痛苦,当然也不会有需求,更不可能做出改变,去选择使用你推荐的产品。那如果想让客户的现状与期望之间出现差距,该怎么办呢?
很简单,两个方法:一是帮助客户分析现状找到问题,二是提高客户的期望。下面让我们重点看看如何在销售拜访过程中运用这两个方法。
帮助客户分析他的现状,让他认识到问题和困难所在,就是说让他的现状掉下去,这样现状和期望之间就有差距了,痛苦就产生。比如我们通过询问客户目前在霉菌性阴道炎的治疗方面,是否有采用了现有的治疗方案后再次复发的病人;对于通过服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是否会出现胃部不适的副作用等,来让客户意识到目前的现状。但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对于你提出的这些问题,即使他真有遇到过,他也会回答,很好,我们目前的治疗方案很好。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很简单,一般我们想让客户承认他现在感觉还不错的现状其实是有问题的,可能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因为人的本性一般是不愿谈论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也不愿把自己的问题暴露在别人前面,有时即使承认了问题所在也是被迫的,这种感觉很不好。
所以想通过第一种方法帮助客户分析现状找到问题,达到创造客户需求的目的,相对比较困难。
下面谈第二种方法:提高客户的期望。在客户的现状没有问题的时候,我们去提高客户自身的期望,一样也可以让客户的期望和现状之间产生差距,这样也产生了痛苦。打个比方,就像一只青蛙生活在井里,每天潇洒快活,因为它认为现在过的挺好,没什么问题。但如果你把它拿到井口让它看一眼,再一脚踢下井,它从此以后就会痛苦,因为它看见了真正的天有多大。虽然它还生活在原来的井里,现状并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它的期望值提高了,所以就开始痛苦了。
对于我们的客户,你要想到如果去提高他的期望值。比如当你询问客户是否有反复发作的霉菌性阴道炎的患者时,你可以同时告诉客户有一种新的治疗方案,可以大大降低霉菌性阴道炎患者的复发率;对于采用阿司匹林做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可以改用波立维,更好的抗血小板疗效,更少的副作用。
在销售拜访的过程中,有没有具体的流程或者可以实践的话术,去体现这两种创造需求的理念呢?答案应该很多,笔者结合多年的客户拜访经验,给大家分享SPIN提问法的应用。
SPIN模式是由Huthwaite公司通过对35000个销售案例进行广泛调查研究而开发出来的,通过计算每一个人在成千上万次销售会谈中说过的东西,我们可以确认高效销售人员长期以来一直疑惑的问题:在成功的销售会谈中是买方说的多。那怎样才能使买方开口说话呢?提问!SPIN Selling是一种向客户提问的技巧和开发潜在客户需求的工具,包括四个环节:状况性询问(Situation questions);问题性询问(Problem questions);暗示性询问(Implication questions);需求确认询问(Need-pay off questions)。
少问现状
主要是询问事实或客户目前处方的状况,称之为状况性询问。成功的销售代表肯定会提状况性问题,只不过他们的提问既有必要又有意义。他们先做好准备工作,从其他来源找到与事实有关的基本信息,而不是全部从客户那里得到信息。在进行状况性问题前,要学会问自己一些相关的问题,比如:我知道客户对我所推广产品的认识和了解吗?我知道客户目前处方的是什么药物,为什么?我知道客户的处方习惯与治疗模式吗?我知道谁或什么因素会对这个客户的处方习惯有影响吗?我知道这个客户对什么类型的活动感兴趣吗?我知道这个客户主要诊断哪种疾病的病人吗?我知道这个客户是否对价格很在乎吗?我知道这个客户是不是以用药后的结果来证明药效吗?我知道客户的性格特征吗?所有这些相关信息,销售代表应该通过电话、传真和电子邮件就原先的一些档案提出状况性询问,而没有必要直接面对客户来进行询问。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
总的来说,状况性询问是效力和威力最低的,对成功有消极影响,而大部分人问的太多,虽然问的多可以让销售代表获得的信息增多,但同时也会给客户带来许多潜在的压力,会使客户产生一种强烈的抗拒心理。
多问困难
来自Huthwaite公司的研究发现,你的状况性询问越多,销售会谈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小。问题性询问比状况性询问更有效,越有经验的销售代表,越会频频提出此类问题,而且不会吓到客户,因为这是在关心客户的问题点,关心客户的切身利益,而每个客户都会有问题。只要我们的销售代表找准他的切入点,事前做好准备,那么,当销售代表提出问题的时候,客户就会跟你交流。尤其当销售代表以专家的身份在某个领域面对客户的时候,每个人都希望跟专家做交谈。
问题性询问是问客户目前在临床诊治中面临的问题、困难和不满,并且这些都是我们的产品或服务可以解决的。比如下面这些问题就是典型的问题性询问:您目前在抗血栓治疗方面是否有不满意?是什么原因导致此类患者偏头痛的再发?目前对于动力障碍的病人是否有根治的方法?
状况性询问和问题性询问切合了发现和创造需求的第一种方法:帮助客户分析现状找到问题。
暗示触痛
所有问题中最有力度的就是暗示性询问,并且这一技能的提高是不会随着销售经验的增多而自动提供的,出色的销售人员会使用许多暗示性询问。新销售人员因为缺乏经验,可能看不到客户的问题与他们能提供的对策之间清晰的关系,结果他们也许会认为提供的解决方案是很勉强的。然而,当销售人员变得越来越自信时,明白了我们的产品是如何解决难题时,当他们问客户更多的难题问题时,难题与对策(解决方案)之间的联系在他们的头脑中就会变的越来越清晰。在谈到我们的产品和对策之前,要讨论难题的影响方面,关于客户难点的结果和影响的问题称之为暗示性询问。
典型的暗示性询问如下:这些血栓性问题对于病人的介入手术有影响吗?偏头痛的反复发作会增加患者其他的并发症吗?对于动力障碍反复不愈的患者会有其他疾病的发生吗?诸如此类的暗示问题都很有效,因为他们可能会触动客户的痛处,这么做造成客户困难的影响更加彰显,使客户更焦急地渴望可以消除痛楚的对策。这就是为什么出色的销售人员在早期对答案秘而不宣,并且提问暗示问题,他们娴熟地建立起痛苦,而且他们知道痛苦必须足够大,客户才会去做动作改变,因为改变也是需要花成本的,只有当付出的成本小于改变之后获得的收益的时候,人才会去改变。所以不仅要通过自己的工作让客户认识到差距,还要去扩大客户的痛苦感,只有痛苦感足够强烈,客户才会去改变。
暗示性询问最大的作用是提高了客户的期望,并且加大了客户的痛苦。
确认信服
需求确认询问实际上是将客户的注意点由产品转向价值交换,也就是让客户考虑方案和方案本身的意义以及对未来影响的一种提问方式,这种询问可以让客户主动说服自己,在整个销售拜访过程中最有利也可以说最有效,但是,99%的销售代表都不会这样询问。
比如典型的需求确认询问如下:如果我们可以降低血栓性事件的风险20%,您会考虑吗?如果我们能够有效降低偏头痛患者的复发率,会对您的诊治有帮助吗?为什么解决动力障碍患者问题很重要?经常听到有人说销售不是仅仅时客户相信,而是创制适宜的环境让客户相信,需要确认询问正是在于营造这样一种氛围,让客户告诉你利益所在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样做也让他们自己更加信服了。
SPIN模式有一个大概的提问顺序:首先是利用状况性询问了解到客户的一些背景信息,然后我们的销售代表通过问题性询问揭示出他们现状中的问题,使用暗示性询问,开发难点,提升客户的期望,使痛楚一点点建立起来,最后转向对策(解决方案),提问需求确认询问。
那是二零零九年的一个冬天,我在家里和爸爸妈妈嬉戏玩耍。那时我还是一个未经人事的孩子,什么都不懂,只记得一个电话打进了妈妈的手机里,妈妈就开始了小声啜泣,伴随着妈妈的哭泣声,爸爸走出了家门。再后来,我听到了爷爷奶奶的一阵低语,才懵懵懂懂的意识到,外婆没了。
爸爸带着妈妈安葬了外婆,他们回来时还带给了我一段视频。
记忆中的视频是这样的,外婆独自一人站在了一颗樱花树下,她用她那干枯的双手抚摸着那棵树的树干,又缓缓的开启了那毫无血色嘴唇,说着:“樱花是粉红色的,它代表了希望和美好,我希望我们妮妮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和美好,也希望妮妮以后可以天天开心。如果可以的话,我想让她也到这里来看看美丽的樱花,让她也尝尝樱花的味道,让她,再看我一眼。我们家的人呀,都憧憬樱花的美好,希望妮妮也像我们一样,对美好的事物充满渴望。”
当时的我还不明白,外婆在哪里,她为什么不亲口和我说这些话?
视频还没有完,外婆挪动着她的脚步,纤弱的身子缓缓地步入那片樱花林的尽头,忽然她又转身开口道:“我就要化作一朵樱花了,妮妮,再见,”到了这里,视频戛然而止。而我,一直到现在才明白外婆的意思。
外婆是希望我成为樱花一般美好的人,希望我的未来可以像樱花一般美好。
这段视频是我心中最美好的记忆,是我留在心底最美好风景。
关键词:作文序列 关注并描述 描述并思考 感受并求异 认识并求同
作文教学,到底要怎样进行才能行之有效?尽管语文教育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改革,但是处于教学一线的教师,还是会不禁感叹:学生的作文,缺少对生活的认识与感悟,缺少鲜活的本色和个性化的表达。
那么,怎样引导学生提高对生活的认识与感悟能力,让学生形成稳定牢固的作文素养呢?笔者以为要对学生进行作文序列化的训练。而序列训练的前提,是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生活、认识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有多宽,作文就有多广。
其实,生活就是语文,语文就是生活,语文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意识到:草长莺飞是语文,春华秋实是语文,悲欢离合是语文,成败得失是语文,历史的兴衰变迁也是语文。
我们生活的大千世界、人情世故、历史变迁和点滴琐事,甚至一个人的一颦一笑,一喜一悲,都是可以用语言文字来表现的。也就是说,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全部,生活的一切都是语文表现的对象。语文就在身边,就象生活每天都在上演。浸润在生活中,就象浸润在语文世界中。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我们写作的素材,生活的况味和智慧是我们表现的主题和思想。如果学生能够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寻找到语言文字所要表现的内容,那么,自然就具备了对生活的感悟与认识。如果再加以具体充分、循序渐进的训练与引导,学生就能写出生动鲜活、感受真切、认识独到的文章来。
在学生明确“生活的一切都可以是语文”的观念后,再用“五步法”来加以引导训练,具体操作如下:
一、关注并描述
学生作文言之无物,并不是缺少生活,而是缺少一双关注生活、发现生活的眼睛。在我们每天看似相同的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几乎都已经对身边的一切熟视无睹。其实,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生活的每一天都不会是昨天的重复。每天与你擦肩而过的路人,相同的又有几个?学会关注身边的一切并把它描述下来,这就是认识与感受生活的第一步。所以我的引导设计第一步为“我来看,我来听,我来说”――学会观察生活、关注生活。告诉学生,不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要“叫醒耳朵”打开窗,用眼看,用耳听,用心思考,用心感悟。并以“上学(放学)路上”、“五一见闻”等为题,要求学生眼、耳、口、脑并用,列举并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例如例文《路过幸福》片段:
――
你看,小男孩不安分的站在爸爸的车架上,两手撑着爸爸的肩膀,做着鬼脸。他们的身边,一个卖菜的妇人――大概是孩子的妈妈,一边爱怜的笑着,一边仍不忘提醒着“小心点儿”。孩子顽皮的眨眨眼,奶声奶气的说了一声:“基(知道了)”。
骄阳下,一位老大爷踩着特制的三轮车,车座后面扎着一把花伞,花伞下坐着他的老太婆。她正说笑着,没牙的嘴巴一直合不拢。他们没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慨,有的只是无限的喜悦与欣慰。
――
这一步的训练要充分而具体,象达-芬奇画蛋一样,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让学生形成这样一种习惯: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看一看,听一听,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这样就找开掘出了作文的源头。
二、描述并思考
在学生形成时时观察、事事关注的习惯后,要让学生学会对生活现象进行思考。每一种生活现象,或能表现一种情感,或折射出一种品德,或反映出一种生存状态。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到现象后面情感层面、认识层面的东西。
例如学生习作:《如此“美女”》
一个暖暖的夏日午后,我拉着朋友去体育场玩。一出家门,两个年青、时尚的美丽背影便摇曳在我的视野中:那飘逸的长发,婀娜的身材使我进入了审美的境界。突然,“啪”的一声,吓了我一跳。定睛一看,是其中一个美丽女郎把一个KFC的可乐瓶扔到了地止,剩余的冰块掷地有声,喝剩的可乐迅速流了一地。她扔得那样果断,瞟也没瞟那不到十步之遥的垃圾桶一眼。我一下子觉得那原本美丽的背影忽然变得丑陋不堪。从她的身上,我看到了“无德”,我看到了一个公民最基本的道德素质的缺失,我看到了再美丽的外表也无法弥补内心的丑陋与素质的低下。
学生学会关注生活、描述生活现象以后,要指导学生对这种现象所传达的情感或表现的生活本质有一种认识,再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概括评价。这样,学生就会在学会观察后,逐渐学会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并因此细化观察的过程。
三、感受并求异
生活五彩缤纷,人的感情也丰富多彩。相同的人和事,也许因为时间、地点、情境的不同,会引发我们不同的情感与认识。同一个事物,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认识角度。所以,学生具备关注生活、思考生活的能力后,要引导他们能多角度观察生活、认识生活。
真情是什么?是你晚上学习时,妈妈送来的一杯牛奶;是你考试失败时,朋友的一句安慰的话语;是你灰心失望时,老师的一个鼓励的眼神。
真情是小乌鸦对老乌鸦反哺的回报,是报得三春晖的悠悠寸草心。――
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滴水也能藏海。这种引导,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多角度的感受生活。这样,学生从生活中积累的素材就是立体的,多方位的。在作文时,就能灵活运用,得心应手。
四、认识并求同
在前三个环节的基础上,在学生对生活形成足够的认识与感知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进行认识并求同的训练。也就是说,生活中的哪一些事物有共同的本质特征,要“求同归类”,再形成新的思考感悟。
学生习作《我的妈妈》:若干年前一个夏日的午后,一个穿着花裙子的小姑娘蹦蹦跳跳地走在上学的路上。突然,她的目光被路旁商店橱窗里的一只蝴蝶结吸引住了。那是一只红色的蝴蝶结,上面点缀着金色的铜片,在阳光的照射下五彩缤纷。小姑娘在橱窗前站住了,捏了捏手中的一元钱,那是妈妈让她买本的一元钱。她瞪着大眼睛想了半天,默默地向学校走去。昔日的小姑娘就是我现在的妈妈,看起来不再年轻漂亮、缺少热情的妈妈。但我知道,妈妈也曾有天真的童年和美丽的梦想,妈妈也曾年轻漂亮、风华正茂。然而,时间的流逝带走了一切,光阴改变了每个人。――
这种求同训练,要求学生对生活的认识有足够的广度和深度,并能够在众多的生活现象中,发现事物相同的本质特征,并进行归类和整理。
五、联想、分析、综合与新的认识
2004年的5月底6月初。
北京。二级艺术市场――拍卖市场如火如荼,各大拍卖公司再创佳绩!
中国嘉德2004年春拍:860件近现代书画作品,成交1.5亿元,成交率89%。
北京荣宝2004年春拍:499件中国书画作品,成交8100多万元,成交率92%。
中贸圣佳2004年春拍:220件近现代书画,成交6700多万元,成交率85%。
烟台:中国艺术品投资交易市场一级发行市场发行顺利,二级市场交投激烈。
在持续攀升的一二级市场的带动下,AMI中艺指数6月份行情暴涨102.92点,涨幅为9.00%,达到1242.92点,创出AMI中艺指数建立以来的新高!
综合一二级艺术市场来看,AMI中艺指数本轮行情大涨主要归功于成分艺术品黄胄、潘天寿、吴湖帆、钱松、黄宾虹等,而像齐白石、傅抱石、李可染、徐悲鸿、张大千等因其行情已经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价格区间,本月波动不大。
一、中艺指数成分艺术品黄胄历年行情走势图及分析
在当代中国美术史上,黄胄的突出贡献是以丰厚的生活创造出独具个性的中国画。他的画以速写为基础,真实、生动而极富生活味。蔡若虹曾评曰:“从表面看,的确与古人的线描不大相同。但是,如果从发展的观点来看,在已经定型的‘十八描’之外,再加上一个‘第十九描’、‘第二十描’”。足可以看出其作为当代国画大师的地位毋庸质疑。从生活中走来的黄胄,他的作品具有浓烈的生活气息。他曾多次赴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写生。正因为其作品贴近生活,所以得到了人们的喜爱,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在利益的驱动下,同时也让造假者有机可乘。赝品的出现曾使他的市场行情遭受到了严重的打击。然而其作品存世量大,市场再现程度较高,适合大资金的操作。随着投资者投资水平的不断增长、鉴别能力的提高,在多方认同及大资金推动下,市场再次选择了黄胄。其行情从5月份的16.26万元/平米飞涨至64.44万元/平米,涨幅达到了296.31%,创下了中艺指数建立以来成分艺术品的最大涨幅。其中,中国嘉德2004年春拍的《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成交价为500万元(不含佣金),单位价格为131.58万元/平米,此品创下了黄胄作品单幅成交价之最。
二、中艺指数成分艺术品吴湖帆历年行情走势图及分析
吴湖帆的山水画,完全属于传统审美范畴。就笔墨的精妙和传统深厚的功力而言,在当代画坛,当以吴湖帆首屈一指。对此,就是张大千也是心悦诚服的。他曾多次与人谈到:“昔日游京师,见溥心作画出入古今,以为生平所见一人。及至上海,识吴湖帆先生,其人渊博宏肆,作画熔铸宋元而自成一家,甚服我心。乃知天下画人未易量也!”
单就上图分析,吴湖帆的行情价格在1996年达到了一个相对高峰之后,于1998年跌到了低点;经过1999年的反弹性上涨及2000年、2001年、2002年3年时间的巩固整理,于2003年底完成了腾飞之前的缓冲过程;2004年上半年在突破了长达10年的长方形整理区间后开始了恢复性上涨。但就艺术水平来说,吴湖帆的行情还是偏低的。
三、中艺指数成分艺术品潘天寿历年行情走势图及分析
潘天寿在艺术方面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大胆的创新精神,他自信:“荒山乱石,幽草闲花,虽无特殊平凡之同,慧心妙手得之尽成极品。”他的作品市场上并不多,因量价关系比例失调,其近10年来的市场行情,基本稳定在20-30万元/平米的价位区间。其中1997年因其巨幅精品《春塘水暖》在嘉德以600万元(不含佣金)成交导致其该年行情偏高。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有逐渐上扬趋势。2004年上半年其行情价格已创历史新高。但与同时期的大家相比,这个价位还是比较低的。
四、中艺指数成分艺术品钱松行情走势图及分析
钱松是金陵画家成就最突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一生,为中国画尤其是山水画的发展作出过许多探索和实践,他的山水画可称一绝。他在表现宏伟壮阔和大型风景方面,控制力强,主体突出,以博大撼动人心。他的作品多从写生中提炼出来的,具有浓郁的生活情趣。他巧妙地把传统技法和现实生活相结合,激发出炽热的创作激情,一批惊世骇俗的佳作跃然而出。尤为特别的是他对现实题材的把握,在山水画的创作方面他是走在当代画家最前列的。从其近几年的行情走势来看, 2003年前基本上在16-20万元/平米之间平摆,而在2004年出现大幅上涨趋势。
五、中艺指数成分艺术品黄宾虹历年行情走势图及分析
黄宾虹的市场行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学术界与投资者是否认同的旋涡里徘徊。单就其艺术成就而言,学术界推崇他为大家;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投资者却并不认可。他们认为黄宾虹的作品从局部看是现代的,但从整体看还是传统的;从技法上看,他以笔法结束了皴法,但受时代的限制,他并没有完全走出来;他的作品黑而乱,虽然特别强化三角美,但缺乏整体美的吸收力。然而,这就是市场,评论界叫好的东西,投资者有时却并不买帐。
1.思想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得到切实的体现
历史学科属于人文社会学科,是认识和阐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因此历史学科本身具有明显的思想性。作为基础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初中历史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然而,近年来在职称评聘、单位考核和升学应试等诸多现实问题的困扰下,大多数历史教师只注重对学生进行历史基础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一历史教学目的。许多教师一提到“思想教育”,就认为那是讲大道理,于是在课堂上淡化或忽视思想教育,没能让历史教学充分发挥教育功能。事实上,思想教育正是历史教学的三维课程目标之一,犹如三轮车之一轮,缺一不可,否则势必造成车毁人亡。可以说,没有思想教育的历史教学是残缺的,更是危险的——对于思想还不成熟,身心正在快速成长的中学生来说,如果没有正确的思想教育和引导,教师辛辛苦苦地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不过是一具没有灵魂的美丽外壳,有专家甚至认为这是在培养隐性的社会“危险品”。由此可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思想教育的重要性。思想教育就是方向,就是旗帜。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思想教育这个方向动摇不得,这个旗帜模糊不得。
2.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没有得到有效的普及
当今社会是科学技术的时代,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从提高教学效率角度来讲,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还是要借助于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来开展。
可当前我们大多数中学的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运用的现状如何呢?大、小城市里的中学虽然基本上配有现代教学技术设备,但除了教育发达地区,其他地方在现代教学技术设备的使用上还不算广泛。和城市不同,在广大农村还有很多中学连最基本的现代教学技术设备都没有,不少地方教师上课的方式依然如故:一本教材手上拿,一支粉笔板上画,一张嘴巴喊到哑。对于他们来说,唯一“现代”的教学手段或许就是彩色挂图,偶尔挂一挂,让学生还觉得新鲜;至于那些活灵活现的先进教学技术如多媒体、投影仪等,那些多姿多彩的影视资料如秦砖汉瓦、兵马俑的纪录片等,有的只是望眼欲穿的渴望了。可以说,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加上各种历史原因,导致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难以在广大农村地区学校普及,直接削弱了这些地区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
3.大量的历史课程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对历史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和利用,是历史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历史教师应自觉强化历史课程资源意识,因地制宜地开发和有效利用一切可能的课程资源。
但实际境况却并非如此,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 历史教学图册 》等重要历史教材往往被忽视,没有使用。国家教育部制定的《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2011年版)中对“历史教材”有明确界定:“历史教材包括教科书、教学图册、教师用书等。”但不少历史教师根本就不在意《 历史教学图册 》这本薄薄的教材,上课时也不把它带到课堂上,更不讲解它。其实《 历史教学图册 》是历史教科书的最佳搭档,它能准确、清晰地向学生提供历史地图,使学生更精确地了解所学历史的地理位置、范围,掌握历史地理概念,提高识图、用图的基本技能。应该说《 历史教学图册 》与《 历史 》教科书各有千秋,彼此互补,相得益彰。第二,对周边的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率低。首先,是没有充分地利用学校的图书馆或资料室。这一方面是教师的利用意识不强;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不少学校的图书馆或资料室存在藏书质量不高,数量不足的问题,这也直接影响了教师对这些地方教学资源的使用。其次,是师生对所在地区的文化历史遗迹,以及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档案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视而不见,浪费资源。再次,是对乡土教材的使用虎头蛇尾。许多学校花费大量人力财力编写出了乡土教材,还要求做到学生人手一册,看似要轰轰烈烈地利用地方乡土教学资源,但由于地方课程没能纳入学校正常的教学计划,到最后只能将这些乡土教材全都束之高阁。
4.一些学校不按历史学科教学规律办事
历史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教学规律,它重在一步一步打下扎实的基础,贵在学以致用。囫囵吞枣式的教学过程,“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历史是副科”的教学观念都是错误的,教师如果不按教学规律办事,会把历史教学引向死胡同。
然而,最严重的还是一些学校不按历史教学规律办事,这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不少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领导对历史学科未予以足够的重视。不少学校对初中历史不给足课时,并且在期中、期末考试前往往要求历史学科把课时“让位”给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这就无形中给了学生一个思想认识上的误导:历史是“小学科”,是“副科”,学不学无所谓。于是学生自然也就随便地学,教师也就随便地教。第二,部分地区初中历史会考实行开卷考试,给学生造成误会。对会考开卷考试,初中学生存在四大认识误区:历史考试可以不复习、开卷考试难度降低、开卷考试能带上所有资料、开卷考试试题在书上有现成的答案。可以说,实行开卷考试,导致大多数学生不重视对基本历史知识的记忆,从而也降低了自身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分析和归纳的能力。这样自然就谈不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了。
5.对台湾历史的教学重视不够
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遗憾的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我们不少教师对台湾历史的教学重视不够。多年来历史教材对台湾史方面的内容(无论是台湾古代史还是台湾近现代史)只有零散的介绍,并且分布在教材的许多章节中(而对台湾当代史基本不涉及)。由于对台湾的历史介绍不集中、不系统,很容易导致学生对台湾的认识模糊。
有鉴于此,笔者以为有必要重新编写“台湾省历史”这部分内容。比如,在章节安排上,可在教材中单列“台湾省历史”一章专讲;还可在教材中按照“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当代史”的顺序进行编写。虽然历史就是历史,谁也割不断台湾和大陆的血肉联系,谁也改变不了台湾和大陆同属于一个中国的事实,清代著名思想家与文学家龚自珍也提醒:“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无数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告诫我们,一定要牢记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因此,我们有理由让子孙后代去详细地了解台湾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