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免疫性不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例免疫性不孕不育患者,年龄在25~36岁,均为女性病例,所有患者均在本院检验室用酶标法检查血清抗抗体(AsAb)、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结果抗抗体阳性46例,抗子宫内膜抗体42例,抗抗体(AsAb)和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均阳性者112例。200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110例,其中AsAb和EMAb均阳性58例,AsAb阳性28例,EMAb阳性24例,对照组90例,其中AsAb和EMAb均阳性者54例,AsAb阳性18例,EMAb阳性18例,两组比较P<0.01,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根据脉症,按中医理论辨证分型,其中肝肾阴虚型43例,肾阳虚兼血瘀脾胃虚弱型36例,湿热型31例。①肝肾阴虚型:月经多先期,经量或多或少,腰腿软,心烦易怒,五心烦热,口干,失眠,午后潮热,舌质红,苔少,脉弦细数。治疗用主方“消抗孕育汤”:黄柏20g,土茯苓20g,生地20g,丹参30g,赤芍15g,丹皮10g,泽兰15g,茺蔚子20g,黄芪20g,杞子15g,紫石英15g,甘草6g,熟附子6g,巴戟15g,补骨脂10g,益智仁20g,菟丝子15g,肉苁蓉10g,鹿角胶15g,知母15g,山萸肉15g。于经期第4~11天,加强养阴补血,滋补肝肾,主方加当归15g,熟地20g,白芍15g,山药15g;于排卵后于经期第17~28天,加强温肾补脾,气血双调,主方加川断10,党参20g(或人参10g),阿胶10g。②肾阳虚兼血瘀脾胃虚弱型:月经多后期,经量少色淡或闭经,腰腿软,小腹有凉感,大便易溏,神疲乏力,胃纳差,小便清长或频数,淡漠,舌质淡红,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治疗仍用“消抗孕育汤”为主方,于月经干净开始服用,于排卵后(即经行第17~28天,加强补肾健脾,温阳化瘀,主方加党参20g(或人参10g),白术15g,白芍15g,茯苓20g,山楂20g,砂仁10g,干姜10g,川断10g,香附15g,元胡15g。③湿热型:口干、口苦或口酸,月经鲜红,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白,质粘腻,纳食较差,疲乏,喜睡眠,小便黄少,舌质红,苔黄腻或厚,脉濡数。治疗仍用“消抗孕育汤”为主方。并加清热利湿,补肾健脾,即主方加败酱草30g,苡仁15g,虎枝15g,茵陈20g,猪苓10g,砂仁10g,白术15g,党参20g,川断10g,香附15g。
以上各型患者大多同时合并黄体功能不全、排卵障碍等,故在治疗过程中并予应用中药人工周期疗法,调节肾阴与肾阳的平衡,即根据肾阴阳之转化规律,调其阴阳,按月经周期的卵泡期、排卵期、黄体期适当予中药随证加减[6],疗效更佳。各型患者均每日服1剂,水煎分2次服,月经期停服,连用2个月为1个周期,2个周期为1个疗程。同时服用强的松10mg/日,维生素E 300mg/日,维生素C 300mg/日,分2次或1次服用,2个月为1个周期,2个周期为1个疗程。
对照组:口服强的松10mg/日,维生素E 300mg/日,维生素C 300mg/日,分2次或1次服用,2个月为1周期,2个周期为1个疗程。
200例患者治疗期间均用避孕,疗程结束后若要停服强的松则要递减停药。
疗效判断标准:免疫性不孕不育患者经过1个周期或1个疗程治疗后均在本院用酶标法复查血清抗抗体及抗子宫内膜抗体。①治疗前仅AsAb阳性,而EMAb阴性的,复查AsAb转阴为治愈,AsAb仍呈弱阳性或阳性者为无效。②治疗前仅EMAb阳性,而AsAb阴性的,复查EMAb转阴性为治愈,EMAb弱阳性或仍是阳性者为无效。③治疗前AsAb、EMAb均阳性,复查两项均转阴性为治愈,复查其中一项由阳转阴性另一项仍是阳性的为有效,复查一项由阳性转为弱阳性,另一项仍为阳性的,或两项均弱阳性的,或两项仍是阳性的为无效。
结 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
各分型的总有效率比较,其中以肝肾阴虚型转阴率较高,而湿热型转阴率略低,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1。
随访情况:随访3个月,复发12例,其中治疗组5例,对照组7例,妊娠105例,其中治疗组73例妊娠率66.8%,对照组32例妊娠率28.6%。
讨 论
笔者把免疫性不孕不育分为肝肾阴虚型、肾阳虚兼血瘀脾胃虚弱型、湿热型进行辨证施治,应用自拟“消抗孕育汤”为主方,随证加减。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5%,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7.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可见激素结合中医辨证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疗效较好,同时激素治疗有一定副作用,若结合中药治疗可减少激素引起的阴虚潮热、胃肠不适等不良反应。治疗组中肝肾阴虚型的总有效率为95.3%,转阴率较高,湿热型的总有效率为93.5%,转阴率略低,肾阳虚兼血瘀脾胃虚弱型的总有效率为94.4%,各辨证分型的总有效率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1说明各辨证分型的疗效基本一致。随访当中,治疗组妊娠率为66.8%,对照组妊娠率为25.6%,两组比较治疗组的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可见,中西药联合运用是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的一个有效途径。免疫性不孕不育的中西医治疗,该方案合理、简便、不良反应少,经济安全,适应性广,对于各种辨证分型的免疫性不孕不育者均可达到最佳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夏光惠,梁文珍.免疫性不孕症中医药治疗及实验研究进展.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1,13(3):157
2 王丽君,李荷莲.不孕症与自身抗体的关系,吉林医学,2002,23(4):199~200
3 王丽,黄萍,黄晓燕,等.1020例免疫性不孕患者的治疗结果分析.中华妇产科杂志1999,34(4):234~236
[关键词] 不孕症;免疫性抗体;男性不育;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1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7(a)-0120-02
Analysis of Immune antibodies in 793 patients with infertility
LIU Min YANG Liming
Department of Eugenics and Genetic,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Zhengzhou City in Henan Province, Zhengzhou 45001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tients with infertility and Immune antibodies. Methods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levels of serum immune antibodies in 793 patients with infertility. Results The serum positive rate of AcLAb, AsAb, EMAb, AoAb in female patients was 8.30%, 21.16%, 10.17%, 5.60%, respectively. The serum positive rate of AsAb was 20.26% in male patients. Conclusion The detection of the immune antibodies is very important in patients with infertility.
[Key words] Infertility; Immune antibodies; Male infertility; Analysis
不孕不育症的发生呈不断上升趋势,生殖免疫学的不断发展,使我们认识不孕不育与自身免疫抗体存在密切相关性,不育症患者体内存在一定的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nlipin antibody,AcLAb)、抗抗体(AntiSpem antibody,AsAb)、抗子宫内膜抗体(Anti-endometrial antibody,EMAb)、抗卵巢抗体(Anti-ovarianantibody,AoAb),这些抗体对不孕不育症会产生影响。本研究对793例不孕不育症患者血清进行免疫性抗体检测,探讨血清免疫性抗体与不孕不育症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93例不孕不育症患者均为2009年7月~2011年6月来本院优生遗传科及妇产科门诊就诊的不孕不育症患者夫妇,年龄20~40岁,不孕时间1~10年,常规测血清免疫性抗体,其中,482例不孕女性检查AcLAb、AsAb、EMAb、AoAb;不孕不育夫妇中311例男性检查AsAb。
1.2 方法
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3~5 mL不抗凝,离心后分离出血清,立即测定或置-20℃冰箱保存,测定时血清经解冻至室温。AcLAb、AsAb、EMAb、AoAb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由北京贝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酶联免疫试剂盒,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用酶标仪450 nm波长检测各孔OD值,计算出阳性值。
2 结果
482例不孕妇女进行4种血清抗体检测,311例不育男性行AsAb检测。结果见表1。
3 讨论
安徽省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安徽宿州 234000
[摘要] 目的 探讨滋肾利湿化瘀法治疗免疫性不孕症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从2012年1月—2014月2月所收治的80例免疫性不孕症患者(抗抗体阳性),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观察组的患者给予滋肾利湿化瘀治疗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妊娠率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治愈患者16例,所占的比例是40.0%,有效患者19例,所占的比例是47.5%,无效患者5例,所占的比例是12.5%,总有效率是87.5%。对照组患者中,治愈患者8例,所占的比例是20.0%,有效患者17例,所占的比例是42.5%,无效患者15例,所占的比例是37.5%,总有效率是62.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妊娠率是40.0%,明显高于对照组(2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免疫性不孕症患者给予滋肾利湿化瘀中药治疗方法,可改善卵巢功能,调节免疫功能,具有固冲、益精、补肾的作用,效果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高,方法可行,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 滋肾利湿化瘀;免疫性不孕症;疗效;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 R27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7(a)-0138-02
[作者简介] 陈璐(1962-),女,安徽淮北人,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妇科肿瘤、不孕症等。
不孕症一直是困扰家庭及社会的实际问题,免疫性不孕症作为不孕症的一种类型,约占10%~30%,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患者机体内生殖系统抗原出现免疫或者是同种免疫。目前,此种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女性受孕,是女性不孕症中较难解决的难题[1]。发生免疫性不孕的主要原因是女性血清与生殖道内所存在的抗抗体,目前,临床上对于此种疾病运用西药治疗方法,其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并且不良反应多,该研究选取该院从2012年1月—2014年2月所收治的80例免疫性不孕症患者,对其给予滋肾利湿化瘀中药治疗法,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从收治的80例免疫性不孕症患者,诊断标准:①排除其他因素所造成的不孕症;②妇科检查正常;③B超检查,盆腔没有异常;④内分泌学大体正常;⑤经输卵管碘油造影检查,双侧输卵管无阻碍,宫颈黏液或血清中抗抗体呈阳性。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40例,年龄最小的是24岁,最大的是34岁,平均年龄是(28.32±4.13)岁;不孕年限最短的是2年,最长的是8年,平均时间是(3.6±1.5)年;原发不孕患者15例,所占的比例是37.5%,继发性不孕患者25例,所占的比例是62.5%,其中丈夫抗抗体异常的患者11例,所占的比例是27.5%。对照组的患者40例,年龄最小的是25岁,最大的是36岁,平均年龄是(28.29±4.06)岁;不孕年限最短的是2年,最长的是9年,平均时间是(3.5±1.3)年;原发不孕患者14例,所占的比例是35%,继发性不孕患者26例,所占的比例是65%,其中丈夫抗抗体异常的患者9例,所占的比例是22.5%。两组患者排除卵巢性不孕、输卵管性不孕、宫颈性不孕以及子宫性不孕,同时排除患有其他重大疾病的患者。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的40例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1~3月给予泼尼松(国药准字H12020123 ),2次/d,5mg/次;4~6月给予泼尼松,1次/d,5 mg/次;7~9个月给予泼尼松,1次/d,5 mg/次,连续治疗9个月。观察组的40例患者给予滋肾利湿化瘀中药治疗方法,药方:赤芍10 g,甘草10 g,菟丝子10 g,续断10 g,五灵脂10 g,桃仁10 g,白芍10 g,丹皮10 g,丹参10 g,熟地10 g,怀山药15 g,羊藿9 g,白花蛇舌草15 g。对于湿热血瘀患者,给予苡仁30 g,山楂、五灵脂10 g,败酱草15 g;对于肝脾失调的患者,给予青陈皮6 g,煨木香6 g。1剂/d,加水煎服,分为早晚2次服用。患者在用药期间,禁止食油腻、辛辣、生冷食物,保证最佳的治疗效果。在治疗期间,不服用其他治疗该病的中西药。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月经期间停止服药,并且每隔1个月复查1次,如果患者丈夫抗抗体异常,则需要夫妻一起治疗。另外,在治疗期间,采取避孕方式。
1.3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患者在治疗期间内,抗抗体转阴,同时出现妊娠;也或者是在停止用药后的半年内,未给予其他治疗方法而受孕;有效:患者抗抗体转阴,但是未妊娠;无效:患者抗抗体未转阴,并且未妊娠[2]。在9个月的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机体内的抗抗体转阴率,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率。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患者数。
1.4统计方法
资料中所有数据运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
2结果
2.1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87.5%(35/40),其中治愈患者16例,所占的比例是40.0%,有效患者19例,所占的比例是47.5%;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62.5%(25/40),其中治愈患者8例,所占的比例是20.0%,有效患者17例,所占的比例是42.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妊娠率是40.0%(16/40),对照组患者的妊娠率是20.0%(8/40),观察组患者的妊娠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不良反应
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患者2例,所占的比例是5.0%,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患者8例,所占的比例是20.0%,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女性不孕症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并且临床表现各异,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约10.0%育龄妇女患不孕症,其中约1/10的育龄不孕妇女发病原因不明,随着医学诊断技术与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深入研究不孕症的发病原因,结果表明[3],这1/10不孕症妇女中,多数是免疫性不孕症,约占其中2/3,其主要的不孕因素是体内所存在的抗抗体,以往,临床上多采取泼尼松等西药治疗,降低血清中抗抗体的抵抗力,但是此种治疗方法经过多年的治疗,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
免疫性不孕症多是因为肾虚所造成的,据研究资料表明[4],免疫功能若异常增加,则表示肾阴虚;免疫功能若减退,则表示肾阳虚。中医辨证治疗免疫性不孕症的时候,虽然未显示肾阴虚征象,有的患者不洁、产后不慎,受到邪毒感染,或者是在经行、产后余血未净而交合,血室正开,容易造成浊精败血相合,脏腑阴阳气血失和而难以受孕。该研究认为治疗该病的病机应以湿热淤血、肾虚为本[5]。
通过给予免疫性不孕症患者滋肾利湿化瘀中药治疗方法,可养血调经,改善患者子宫内的环境,促使血清内抗抗体转阴。从中医学的角度来看,免疫性不孕症的主要病机是阴虚火旺、肾虚血瘀、湿热互结、气滞血瘀,也正是因为淤毒、湿热等原因而造成患者的精血亏虚、气血失调,使子宫不能成功摄取而受孕[6]。在该次的研究中,通过给予患者滋肾利湿化瘀治疗法,改善患者子宫内环境,提高卵巢局部的内分泌环境,消除或者是减少免疫性不孕症患者体内血清抗体对妊娠的干扰。其中白芍、熟地、续断、羊藿、菟丝子、山药具有补益肾阴的功效,五灵脂、赤芍、丹皮、桃仁、丹参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甘草具有调理诸药的功效,白花蛇舌草具有清热利湿的功效,诸药联用,可化瘀利湿、补肾活血、扶正祛邪,进而达到标本兼治的作用,抑制异常抗原增生,调节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使得患者体内抗抗体转阴,进而达到治疗效果[7]。泼尼松在免疫抑制方面也具有良好的效果,但是其不良反应较多,给予免疫性不孕症患者滋肾利湿化瘀治疗法,可避免发生痤疮、消化不良、体重变化以及月经失调等不良反应[8]。与西药治疗相比,中药在整体上调节与双向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优势[9]。在治疗期间,采取方式避孕,最大程度降低人工流产率,避免生殖道感染及损伤,避免抗原刺激抗体[10]。
在该次研究结果中,滋肾利湿化瘀治疗免疫性不孕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和较高的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患者的妊娠率是40%,与资料中的研究数据(43.5%)有一定偏差[11],其主要是因为选择病例数目有限,在以后实践中,应加大研究数量,保证数据有效性与可靠性。综上,该研究认为,对于免疫性不孕症患者,给予滋肾利湿化瘀中药治疗方法,具有固冲、益精、补肾的作用,改善卵巢功能和免疫功能,疗效显著,安全性高,避免了西药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翁时秋,陈晶晶.滋肾利湿化瘀法治疗免疫性不孕症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2,27(2):302-303.
[2]计家平,张狄,程泾.免疫性不孕症的病因病机与中医治疗近况[J].中医药信息,2010,27(5):115-117.
[3]刘昱磊,王俊玲,滕辉,等.助孕汤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的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2011,5l(5):98-99.
[4]张玮.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4):142-143.
[5]朱贵忠,杨进波.抗抗体与不孕不育相关性回顾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7):1384-1386.
[6]常兴隆,赵惠萍,田葱,等.抗透明带抗体与免疫性不孕症相关性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l,20(8):969-970.
[7]韩延华,刘继梅,俞梅.免疫性不孕的中西医研究现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4(1):68-70.
[8]刘芳,王兰菊,李泉香.中西医效应疗法治疗不孕不育症疗效观察 [J].社区医学杂志 ,2012,15(12 ):264-265.
[9]刘瑞芬.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 26 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22(1):68-69.
[10]何会霞 ,袁惠霞.中医药治疗免疫性不孕症临床研究概况 [J].中医杂志 ,2011,49(9) :848-850.
关键词: 入侵检测; 分布式; 人工免疫系统; 阴性选择; 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
中图分类号: TP393.0 文献标志码: A
0引言
人工免疫系统(ArtificialImmuneSystem,AIS)是基于生物免疫系统相关机制和理论而发展的各种人工范例的统称[1]。随着网络规模的日益增大,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istributedDenialofService,DDoS)成为拒绝服务攻击的主流形式。由于DDoS攻击源的多样性,单点检测方法已经无法对其进行有效检测。目前检测DDoS常用的方法是基于人工免疫的分布式入侵检测。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主要有三种体系结构:集中式协同检测、层次化协同检测与完全分布式协同检测[2]。
白媛[3]15-20提出了一种集中式协同检测方法,检测系统分为数据收集和分析模块,数据收集模块分布于网络中,将收集的相关数据发送到中央分析模块,由分析模块进行入侵判断;该系统有效提高了检测DDoS的能力,但中央节点容易成为处理瓶颈,存在单点失效问题。秦晓明[4]30-41提出了一种完全分布式入侵检测结构,每一节点均具有检测入侵功能,节点之间通过交互以获得相应知识,进行协同检测;其有效解决了单点失效问题,但由于各节点之间交互流量十分巨大,对系统与主机性能造成严重影响。唐俊[5]采用阴性选择算法设计了一种网络入侵检测算法,但其没有考虑成熟检测器的进化与退化,系统性能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降低。陈岳兵[6]提出一种用于入侵检测的统一人工免疫系统原型,其具有开放性和适应性,试图将所有人工免疫相关理论囊括其中,但未对其具体使用进行说明,实现难度较大。伍媛媛[7]75采用人工免疫中阴性选择算法进行检测,能够检测出未知攻击,但由于检测器数量过多导致检测效率较低。
综上可知目前基于人工免疫的分布式入侵检测存在检测流量过大、单点失效及检测效率偏低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免疫的分布式入侵检测模型,给出了相关模型框架与各模块功能;提出了一种检测中心模块配置及使用方法并将异常检测与误用检测相结合。最后采用网络仿真工具OMNeT++进行了仿真模型的设计与实验。
1人工免疫与入侵检测概述
本文主要采用人工免疫理论中否定选择算法来构建一分布式入侵检测模型,以克服传统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的不足,对人工免疫理论中的一些具体细节、算法不作改进。本文所涉及的概念及算法如下。
1.1否定选择算法
否定选择算法最初指学者Forrest提出的算法[8],目前指一类基于否定选择机制及模型的算法。否定选择算法的组成主要包括数据空间表示、检测器表示、匹配规则、检测器生成机制等。每种机制均有多种算法。本文采用算法如下:数据空间与检测器表示采用二进制字符串,匹配规则采用r连续位匹配,检测器生成采用随机生成方式。
模型框架主要包括两个模块:IDS(IntrusionDetectionSystem)检测中心和检测传感器。IDS检测中心位于网络中心路由器处,检测传感器则位于边界路由器处。检测传感器负责检测相应流量并上报相应信息,中心处理模块负责处理分析上报信息。
2.2模块功能
2.2.1IDS检测中心
IDS检测中心由训练模块(包括转换器与训练器)和检测模块(包括调度器与分析器)组成。
1)转换器。
模型中检测器均由二进制表示,因而需要对真实网络数据包进行格式转换。为对数据包进行操作需要将其信息转换为二进制字符串。对于不同攻击类型的检测所需收集的数据也不尽相同,本文仅考虑分布式拒绝服务(DistributedDenialofService,DDoS)攻击。这些信息包括:目的IP地址、源IP地址、目的端口号、持续时间、协议和源端口号。它们由数据包中提取并转化为112比特二进制。数据包相应属性如表1所示。
2)训练器。
当把训练数据即正常网络数据转换为二进制后,将其传输至训练器用于训练初始检测器,也即免疫耐受,采用免疫理论中阴性选择算法进行。成功通过训练的检测器成为成熟检测器,通过调度模块进行分配。初始检测器生成采用随机算法。检测器生成流程[10]如图2所示。
检测器结构如下所示:
检测器ID检测器生存时间匹配字符串
3)调度器。
成功通过训练器的检测器称为成熟检测器。其由调度器分配到检测传感器模块。根据检测器集或规则的变动,调度器会将相应变化同步至各传感器。
4)分析器。
当传感器中检测器检测到可疑包时,其将相关信息发送到IDS检测中心进行分析。如果符合相应规则分析检测器会产生入侵信息并发出警报,同时分析器将相应信息发送给防火墙,防火墙会对相应包进行过滤。分析规则与具体检测攻击类型有关,例如规定来自某一IP地址的半连接数超过50则视为该IP正在进行攻击,则分析器取某一时间间隔内所收集可疑包并根据IP地址对其进行数量统计。
2.2.2检测传感器
检测传感器包括检测器集、规则库与转换器。
1)检测器集。
检测器集由成功通过训练的成熟检测器组成。如果任一检测器与任一包匹配,则生成相应消息并上报给IDS检测中心。消息结构如下所示:
系统开始运行后,检测器中检测器生存时间开始计时,每当检测器成功与网络数据匹配时,检测器生存时间重置为初始值。当某一检测器在生存时间内没有有效检测入侵时,则由调度器将其删除。
2)规则库。
规则库中检测器由检测器集中达到某一成功检测次数后的检测器组成,网络流量首先经过规则库进行匹配,如果匹配则直接将相应信息提交至分析器,如果不匹配,则继续与检测器集中检测器进行匹配。
3)转换器。
转换器与IDS检测中心中的转换器相同,不再赘述。
2.3相关问题及解决机制
2.3.1单点失效问题
完全分布式入侵检测不存在检测中心,每一传感器通过与其他传感器交互来检测入侵行为,因而导致交互流量巨大。具有中心检测的入侵检测系统避免了这一问题,却存在单点失效问题,即中心检测节点容易成为检测系统的瓶颈,严重影响检测效率;中心节点容易成为入侵者进攻的靶心,一旦中心节点被破坏,入侵检测系统便陷入瘫痪。
2.3.2检测效率问题
传统模型往往只采用异常检测或误用检测,二者各有优缺点[11]。本文提出一种二者相结合的方法。
分析器对提交信息进行分析,并记录检测器匹配次数,当检测器匹配次数超过某一阈值时,将相应检测器ID发送给调度器,调度器发送调控信息给各传感器,将相应检测器转移到规则库并将该检测器从检测器集中删除。设规则库中原有检测器数量m,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其剩余检测器数量为n,规则库中检测器数量为l,则m=n+l。当相同网络攻击发生时,只需与规则库中l个检测器进行匹配即可检测到相应攻击,并可直接与防火墙通信。不考虑攻击类型与检测器的匹配顺序,则改进后的检测时间与改进前检测时间比为l/m
此处的规则库充当了误用检测的角色。规则库的设计提高了系统对以往攻击的检测精度和效率,并使得检测器集规模不至过大,从整体上提高了检测效率。
从图8可看出,由于完全分布式入侵检测模型的全交互特性导致处于网络中心的路由器R6流量激增,其远大于改进模型。因此改进模型在交互流量方面优于传统模型。
3.2.2单点失效分析[3]54-65
采用仿真场景图5与图7,仿真时间1000s。前200s仅发送正常流量,用于训练器生成检测器;200s后攻击者开始发送TCPSYN攻击包,攻击目标为Target;500s后攻击目标变为Center。Center对各传感器请求的丢包率进行统计,如图9所示。从图9可看出,攻击开始前Center能够正常与传感器节点进行交互,丢包率基本为0。500s后将Center作为攻击目标,大量TCPSYN攻击包涌入Center,由于其处理能力有限导致丢包率快速上升。而改进模型由于具有多个Center,根据相应算法系统功能转移到另一个Center中,能够维持入侵检测系统的正常运行。
从表2可看出,未改进模型在200s与700s处对攻击响应时间基本相同,而改进模型在700s处攻击响应时间远小于200s处响应时间。这是因为第一次攻击后系统根据相应规则生成了规则库,相同攻击再次发生时,系统在规则库中便将其检测出来,无需与所有检测器进行匹配,节省了大量时间。
上述仿真结果证明了改进分布式入侵检测模型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4结语
本文在分析传统分布式入侵检测模型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人工免疫的分布式入侵检测模型,在交互流量、单点失效与检测效率等方面进行了改进,采用OMNeT++设计了仿真场景,通过仿真实验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由于攻击类型十分繁多,本模型仅考虑了在TCPSYN洪泛攻击情况下的检测,并未添加其他攻击检测算法,将在后续工作中加以补充和完善。
参考文献:
[1]FENGX,ZHAOT.Researchonintrusiondetectionsystemusingimprovedartificialimmunealgorithm[C]//IEE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omputerScienceandInformationTechnology.Piscataway,NJ:IEEEPress,2011:636-640.
[2]KESHARIYAA,FOUKIAN.DDoSdefensemechanisms:anewtaxonomy[C]//ProceedingsofDPM2009andSETOP2009,LNCS5939.Berlin:SpringerVerlag,2010:222-236.
[3]BAIY.Researchofthekeytechniquesofintrusiondetectionandprotectionfordistributednetworks[D].Beijing:BeijingUniversityofPostsandTelecommunications,2010.
[4]QINXM.Researchofhierarchicaldistributedintrusiondetectionsystem[D].Xian:XidianUniversity,2009.
[5]TANGJ,ZHAOXJ.rvariablematchingalgorithmusedforIDS[J].ApplicationResearchofComputers,2010,27(2):745-747.
[6]CHENYB.Studyonartificialimmunesystemforintrusiondetection[D].Changsha:NationalUniversityofDefenseTechnology,2011.
[7]WUYY,ZENGAG.Intrusiondetectionbasedonartificialimmuneclassifier[J].IntelligentComputerandApplications,2013,3(1):75-78.
[8]HOFMEYRSA,FORRESTSA.Architectureforanartificialimmunesystem[J].EvoloutionaryComputationJournal,2000,8(4):443-473.
[9]JINZZ,LIAOMH,XIAOG.Surveyofnegativeselectionalgorithms[J].JournalonCommunications,2013,34(1):159-170.
[10]WANGH,YULJ,BIXJ,etal.Adjustablefuzzymatchingnegativeselectionalgorithmwithvaccineoperator[J].JournalofHarbinInstituteofTechnology,2011,43(6):141-144.
[11]DASGUPTAD,YUS,NINOF.Recentadvancesinartificialimmunesystems:modelsandapplications[J].AppliedSoftComputing,2011,11(2):1574-1587.
【内容提要】中国晚清时代正处在大量进口外国产品及初级加工品的过程中,以棉纺织业转型的例证,可以说明在以机器制造为标志的近代生产体系确立的过程中,实际上经历了传统生产体系、贸易体系、货币体系三大体系向近代经济体系转型、重建、确立的诸多阶段。本文拟从棉纱进口的贸易体系入手,探求与早期工业生产体系形成过程中市场与生产部门的关系等问题。
中国晚清时代正处在大量引进外国产品及初级加工品的过程中,以棉纺织业转型的例证,可以说明在以机器制造为标志的近代生产体系确立的过程中,实际上经历了传统生产体系、贸易体系、货币体系三大体系向机器生产体系转型的阶段。本文拟从棉货贸易体系入手,探求与早期机器工业生产体系形成过程中地域性经济分工与发展程度变化关系问题。
一、晚清地域纺织业生产体系转型的贸易原因
棉纺织的早期工业体系中,其引起中国传统棉纺织业解体的重要原因,首先在于在于洋纱的进口,其次是机器设备的进口与纺织机器制造业,华商中采用外国棉纱的织布技术,并且利用进口机器生产制作洋布,并在市场进行销售。而在社会层面方面,一方面是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而另一方面,则是工厂制度逐渐代替传统的旧有的行会制度,新办工厂的制度。
关于棉货进口国的结构问题,则是中国地域性棉纺织业生产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棉货为中国进口货物之大宗。”(注:《英日美三国布匹在中国销售方法比较》,《进口棉纺织品的大致情形》,《上海总商会月报》第三卷第期。)而在各国向我国输入棉货,以英国为最早。自一八六年至一八九年间,英国棉货,几独占中国市场。(注:《英日美三国布匹在中国销售方法比较》,《上海总商会月报》第三卷第期。)继英国之后,美货进口渐多,主以粗布粗纱销售于北方诸省。日俄战争方息后,美国布匹在东三省一带销售尤盛。据美国出口统计,一九五、一九六两年,美国布匹输出于中国及香港,几达五千万金圆。这里所说的金圆,当是时人按美金计算的。当时对此贸易额的说明,中国海关册仅载由美国直接输入数目,由香港入口者,作为香港输入,不能辨为何国货,故用美金统计。当时的汇率为一九五年海关银一两,合美金七十三仙,一九六年合八十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