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救经引足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问题探析 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 河北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 欠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选择研究 新时期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问题研究 当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 关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思考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问题探析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透视及对策 浅谈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思考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成因探讨 完善助农机制 全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 河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探讨 湖南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理论分析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呼玛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及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参考文献:
[1] 林民旺. 印度“一带一路”的认知及中国的政策选择[J]. 世界政治,2015(5):42-45.
关键词:就业竞争力;硬件资本;软件资本;优势;劣势
随着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日益凸显,预计到2010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将达700万左右。因此,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然而,尽管目前劳动力供过于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压力大, 但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2000年世界竞争力年度报告分析[1],中国国民素质竞争力处于较低水平。目前,我国从业人员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仅为7.2%,明显低于2000年12.6%的世界平均水平。2000年,每千名从业人员中研究人员仅1.1人,为日本的1/9, 韩国的1/6,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明显不足。这些都说明我国仍然是一个人才奇缺的国家。因此,竞争者数量巨大并不能成为影响就业水平的主要因素,如何提高就业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才是影响学生就业水平的根本因素。
高职毕业生更应认清形势,正确分析自身实力,准确定位,不断加强就业竞争力,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取得先机,在个人的职业生涯中迈出充满自信的第一步。
一、就业竞争力的组成
所谓就业竞争力就是选择和从事职业所需要的各种能力的总和。大量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的杨少春[1]认为就业核心竞争力包括技术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时间管理能力、承受挫折能力、外语和计算机运用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班正昌认为影响就业的因素包括:敬业精神、事业心和责任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技能、吃苦耐劳和工作实干的精神、能说会做,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2];还有专家认为就业素质包括合理的知识结构、过硬的专业技能、良好的择业技巧及交往能力、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
笔者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根据高职毕业生自身特点分析认为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的组成应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划分。从广义上可定义为:职前的专业技能、非智力综合素质和职中个人整体规划、管理综合能力等三个方面。狭义上可定义为毕业生求职的硬件、软件资本。
所谓硬件资本是指毕业生提供的证明自己知识水平、专业技术程度、外语、计算机等文件性资料。它是毕业生获得就业竞争力的基本条件,也是必要条件,是敲开企业大门的“敲门砖”。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高职院校毕业生在获得土木工程类学历证书、学院要求的外语及计算机等级证的同时,还会取得大量的建筑专业技能证书,如:施工员证、质量员证、安全员证、资料员证、测量证、CAD证、物业管理员证书等等专业技术证书。由于市场激烈的竞争,建筑工程的周期性限制很强,企业用人大多是择才而用,许多建筑企业不能也不愿意拿出时间来培训员工。所以,高职学生如果有效地掌握和利用技术能力,拥有大量的相关技术资格证书,就为自己在职场上立足找到了一块坚实稳固的基石。
软件资本是一种隐性的竞争力,它的实质与广义定义中的非智力综合素质息息相关,它主要表现在与招聘人员面对面的沟通、交流中。软件资本表面上反映了个人的应变能力、沟通能力、工作能力、适应能力和求职能力等,实质上则反映了毕业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精神面貌、心理素质、自我规划能力、处理问题能力和挖掘培养的潜力。毕业生在硬件资本满足用人单位要求的前提下,软件资本则成为是否被用人单位青睐的关键因素。
二、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相关因素分析
广义与狭义竞争力之间,硬件资本和软件资本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交织、互相影响的。任何一个方面出现“短板”,都会使毕业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降低甚至失去“战斗力”。因此,无论是高职院校还是毕业生,在明确了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组成的基础上,还应理清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把握高职毕业生在就业竞争力当中的优势方面,通过教育改革、就业指导、加强自身素质培养等多种手段提高、弥补竞争力中的缺欠,真正做到取长补短、扬长避短,从而达到培养或成为适应市场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不断提高就业竞争力的目标。
在此笔者借鉴并综合运用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3]和“SWOT”分析方法[4],对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组成各因素进行具体分析和评价。“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内容和方法源于美国波多里奇质量奖,主要用于测评组织经营管理成熟度。他的主要方法为:第一,选择同行业领先水平企业作为评价标杆。第二,将管理过程分解成为各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三,选择各组成部分的关键因素。第四,采用规定“过程”对各关键因素进行评价,该“过程”分为方法、展开、学习、整合[5]四个步骤。“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SWOT”中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劣势”、“机会”、“威胁”。本文充分利用两种方法的优点,将其有效的综合运用,从而达到分析到位、评价准确的最终目标。
以下以高职院校土木大类中的建筑工程专业毕业生为例,进行具体分析和评价。
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评价表
项目
内容
标杆
建筑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
竞争力组成
硬件资本
软件资本
关键因素
文凭
专业技能
英语、计算机水平
工作能力
沟通应变能力
处理问题能力
自我规划能力
可挖掘潜力
优势
√
-
√
劣势
√
√
√
-
√
√
改进
√
√
关键词:高校;网络民族主义;表现;引导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9-0272-02
一、网络民族主义
1.背景。网络民族主义与互联网的发展和时代背景紧密相关。现在公认的“网络民族主义”一词来源于2003年《国际先驱导报》中《京沪高速铁路撞上民族主义浪潮》的系列。文中提到“目前中国民族主义尤其是网络民族主义的局限性之一就在于也许标榜民族认同但却无实际行动捍卫民族利益。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可以宣泄口号而无责任约束,可以口惠而实不至,可以言行不一。”[1]因此2003年也被称为“网络民族主义的发轫年”。
2.概念。目前对什么是网络民族主义并没有定论,李慕瑾(2003)认为它是“以网络为平台,发表爱国主义言论,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以网络为根据地,集结志同道合者并采取反对日本右翼的具体行动”[2],郭旭(2006)认为它指的是在互联网上显性或隐性的表达、传播和制造民族主义情绪、思想和言论的行为[3],董海浪(2008)认为它指的是人们基于本民族历史和文化认同、归属、忠诚,通过网络公开表达的,对维护民族和国家的利益和发展的思想观点、情感意志及愿望要求的总和[4]。闵大洪(2009)双向定义“网络民族主义”,一是基于互联网传播的民族主义言论、情绪和思潮;二是表达、鼓动民族主义情绪,制造、扩散民族主义理论,并在某种情况下推动现实行动以达到预期目的的网络传播行为[5]。这些观点共同之处在于,都认同网络民族主义的生存平台是网络,本质仍然是民族主义。
3.构成。网络民族主义的构成主体是网民,但群体构成则不很明确。凤凰卫视的评论员杨锦麟认为,拥有上网条件是成为网络民族主义者的前提条件,高校是目前网络民族主义的主要构成部分[6]。向洋根据盖洛普公司2006年中国互联网用户的调查结果分析,有较高教育水平,21-25岁的男性青年是网络民族主义的主要构成部分[7]。根据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29.8%属于20-29岁的年轻群体,30.6%是学生,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为23.2%。因此,可以认为大学生是网络民族主义者的主群体之一。
二、高校网络民族主义的表现形态
一般而言,网络民族主义的发展与社会事件的发生有关。高校网络民族主义者表达观点的过程为,媒体通过网络及时事件,并且迅速将相关的原因、现状及时跟进,网民在了解事件发生情况时将自己的想法通过论坛、微博、聊天工具等表达出来。这个表达过程借助网络的虚拟性和信息的复杂性带有虚拟色彩,可以通过不同的分类方法具体划分。
1.从行为方式来看,有积极、消极和盲从之分。由于个性差异和关注时事的程度不同,大学生通过网络表现出来的民族主义情绪程度也有所不同,大体可以从对事件的态度上表现出来。在事件发生后,有的学生是政客,会积极通过多种途径将自己的观点在第一时间表达出来,无论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赞同或者是反对的;有的学生是过客,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限于知道事件而不深入关注;有的学生是陪客,关注但是不参与讨论,只是通过了解媒体对事件的态度,周围同学的观点后跟着事件发生的趋向和主流观点来决定自己采取的态度。
2.从言论内容来看,有理性和非理性之分。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讲,理性指的是能够识别、判断、评估实际理由以及使人的行为符合特定目的等方面的智能。非理性指一切有别于理性思维的精神因素,如情感、直觉、灵感等。由于网络的虚拟和便捷性,大学生在表达自己情感时的态度不同,有些言论相对偏激,只有感情的抒发和宣泄,逻辑关系也不甚严密。有的文章则行文流畅,逻辑严密,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被各大论坛转载。例如,在美国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之后,人民网开通了“强烈抗议北约暴行论坛”,在它的带动下各大高校BBS纷纷加入讨论浪潮,设立网上悼念馆,用网络将自己的愤慨和呐喊一并释放,这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理性的爱国。与此同时,一些偏激民族主义情绪的言论也随处可见,“打倒美帝国主义”,建议与美国开战的声音得到了不少大学生的赞同,这种不考虑国情的声音体现更多的是一种不理性。
3.从表现形式来看,有言行一致和言行不一之分。言行一致指的是将网络上的言论转化为实际行动,而言行不一指的是行为与言论不符。比如,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南大学有一万多名学生向学校提出申请,请求上一线支援。还有许多高校学生通过捐赠衣物、自发设置捐款箱等方式伸出援手,将网络民族主义情绪应用于实际。另一方面,有的学生在宣扬自己爱国爱民族的同时,却在现实中崇拜着发达国家的物质、精神文明。虽然说爱国爱民族不一定体现在购买国货行为,但争先恐后的出国热、移民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种言行不一的做法。
三、引导途径
企业能力的动态调整是极具挑战性的战略任务,如果缺乏富有柔性、活力的组织,企业也很难培育和利用动态能力。因为动态能力的形成需要组织多层级行为人的共同努力,而这些行为人的行为、意识是在特定的组织情境下发生的。这些特质的情境因素对组织成员的行为兼具制约性与使动性作用。
因此,为了揭开企业动态能力形成的内在机理,本文将以组织情境作为自变量,企业动态能力作为因变量来探索影响企业动态能力形成的前因。
二、 影响动态能力形成的组织情境因素
1. 组织情境的内涵。“情境”一词意指事物的背景、情形、环境等。而从组织的角度来看,组织情境被定义为塑造组织成员行为的制度、习俗和价值观等。当然组织情境是多个复杂元素的集合,它包罗万象并且很难用个别的子集囊括其所有特性。但为了研究的需要,一些学者对其进行了抽象和简化。简单来说,组织情境是组织结构、文化和氛围等相关概念的组合(Gibson & Birkinshaw,2004)。其中组织结构涉及到组织层级、管理机制的建立,如层次结构、奖励或绩效考核系统等;文化则是指组织成员的基本信念体系和价值观,能够为组织管理系统提供服务基础;而氛围则是指可能影响组织成员个体行为和态度的组织刺激或组织特征等。但由于不同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学者们对组织情境的理解有所差异(如表1所示)。
以市场导向为研究对象时,Jaworski和Kohli(1993)指出影响企业市场导向行为的组织情境因素主要包括高层管理者的重视、部门间的冲突管理、部门间的连通性以及组织结构等。在此基础上,Slater和Narver(2000)更加明确的提出了影响组织学习、能力演化的组织情境因素是组织文化和组织氛围。而在组织二元性的研究中,Raisch和Birkinshaw(2008)指出影响组织二元性(包括组织学习、组织创新、组织适应、组织战略管理等)的组织情境因素包括组织的结构、背景和管理者的领导力。市场导向是企业的一种文化、氛围或者行为导向,而组织二元性则更侧重组织能力、组织资源的配置和权衡,和企业动态能力都属于"能力"范畴。而关于组织二元性前因的研究也为企业动态能力的研究指出了方向,但是目前关于组织情境因素与企业动态能力形成的相关研究还比较缺乏。
2. 影响动态能力形成的组织情境因素分析。企业管理实践中所体现的组织情境是十分复杂的。广义来讲,企业规模、公司所有制、公司组织结构、企业文化、企业战略目标、组织资源等都属于组织情境的范畴,但并非所有的组织情境特征要素都对企业动态能力的形成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在动态能力前因的研究中Prieto(2009)等提出了组织的自治性、绩效管理、信任和支持对企业动态能力作用的理论框架,通过实证检验的结果发现,自治性和支持对企业动态能力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但绩效管理则具有负面效应,并且信任对动态能力的影响也并不显著。同样Fang和Zou(2009)也发现在国际合资企业市场动态能力的形成中,合资双方共同的目标愿景和学习文化与合资企业的动态能力形成并没有显著的作用关系,而部门化和形式化的组织结构则不然。
当然由于样本数据和理论范式的不同,不同学者的实证结果也有所差异。我国学者李大元(2008)的研究结论指出,有机结构、资源冗余、创新和学习的组织文化对企业的动态能力具有显著的作用关系。Danneels(2008)的研究也发现对现有投资的撤回意愿、建设性冲突、资源冗余、风险承担精神、环境监测等对企业的二阶能力(包括市场二阶能力和研发二阶能力)都具有显著的相互关系。
综上可见,组织情境特征要素对企业动态能力、惯例变革、企业二阶能力的作用关系正在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结合前人的研究基础,本文从组织情景的结构维度——有机结构、文化维度——创业精神和氛围维度——建设性冲突等方面来研究组织情景因素对企业动态能力的影响作用。其中有机结构反映的是组织的结构形态,这一顶层设计为组织行为人工作、发展提供基础;建设性冲突反映的是企业行为人所处的工作氛围,能够对组织成员的行为具有指导和刺激作用;创业精神是企业的一种文化,当然这里的创业精神是存在于组织层面而不是仅局限在个体层面,具体的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三、 组织情景因素与企业动态能力的关系研究
1. 有机结构与企业动态能力。
(1)组织结构的内涵及有机结构的表现特征。组织结构就好比是企业的骨骼,能够为其运营管理提供基础。组织结构不仅包括权利与责任在组织成员之间的现实分布,而且也包括计划与控制系统、决策的过程管制、协调和执行(Volberda,1996)。以建筑物为例,建筑物有楼梯、入口、出口、外墙和屋顶等,建筑物的特定结构对在其范围内工作的人员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相似地组织成员的行为也受到组织结构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不像建筑物的影响作用那么直接,组织结构对组织成员的影响是渗透性的。这种渗透性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式和工作效率。
当然,组织结构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体系,既包括了组织的“物理结构”特征,也包括了组织的“结构化”特征(Campbell,Bownas et al,1974)。其中组织的“物理结构”特征主要反映组织的物理特性,包括大小、控制范围、水平和垂直的层级;而组织的"结构化特征"则涉及到规定或者限制组织成员行为的组织内部政策和活动,包括组织结构的专业化、正式化和集权化等。但在现实的组织形态中,这种物理结构特征和结构化特征是相互萦绕、相互作用的,并且很难准确地区分。因此,些学者将其统称为组织的现实结构,而这一现实结构既包括了有形的正式结构,也包括了容易被人忽视的非正式化的、有形程度低的“结构化”特征(Volberda,1997)。有形的正式结构体现的是组织的基本组织形式,如人员组成方式、层级数量和职能化程度等;而非正式化的结构特征体现的是组织内部的过程管制机制,如任务管制、行为管制和决策管制,具体表现为组织的专业化程度、标准化程度、正式化程度和分权程度等。
现有研究成果虽然在细节方面有所差异,但创业精神对企业动态能力形成的影响仍然不容忽视。创业精神是动态能力形成、提升的催化剂,现有企业在创业精神的文化氛围下可以实现“二次创业”,从而打破企业的发展刚性。动态能力是组织动态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因此蕴含在企业内部的以创新性、先动性与风险承担性为主要特征的创业精神对企业动态能力的提升必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创业精神能够使得企业保持良好的柔性,推动企业的战略变革,使得企业获得并维持长久的竞争优势。
3. 建设性冲突与企业动态能力。
(1)建设性冲突的内涵。一般来讲,冲突被当作是和谐的反义词,不论是从个人、企业还是从社会层面,冲突经常都被看作是不利因素。特别是在“面子”被特别看重的中国文化中,冲突更加不被提倡。从企业层面来看,冲突被认为是阻碍企业内部有效沟通和管理的“元凶”之一,大多数管理者都将减少冲突作为提升组织运转效率的有效途径。冲突在企业的管理实践行为中很少被利用,因为在字面词义上来看,冲突经常被看作是具有负面效应的。但是冲突并非一无是处,因为冲突可以是破坏性的,也可以是建设性的(Deutsch,1994)。破坏性的冲突可能导致企业内部沟通不畅,资源整合协调不力,组织凝聚力下降。而建设性的冲突则不然,因为如果能够正确看待冲突,并有效地管理冲突,冲突可能成为企业具有建设性的力量。在建设性冲突的组织氛围下,管理人员和员工可以利用冲突,解决问题,提高沟通的有效性,并借此加强相互间的关系。当然这并不与建立和谐氛围的目标相违背,和谐的目标并不是避免冲突,而是能正视冲突,利用冲突加强企业成员的关系,更重要的是通过冲突来解决企业的问题,激发更多的创新性思维和观点。
(2)建设性冲突对企业动态能力的驱动作用。在现代组织理论中,人们已经认识到建设性冲突存在的必要性,并且充分认识到其积极的作用以及压制冲突的不合理性,组织冲突已经被认为是合理的,不可避免的现象(江勇、李步峰,2003)。在具有建设性冲突的组织中,企业成员能够自由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并且能够自由地对他人甚至是领导的观点进行评论而不必担心愤怒、怨恨或者报复。同时建设性冲突能够为组织成员带来心里安全,这样才能更加坦诚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坦率地说,开放性的争论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战略决策,而不是进行幕后的政治活动(Eisenhardt & Kahwajy,1997)。在这种氛围下,冲突才不会变成人身攻击,组织成员才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因为,就建设性冲突的内涵来讲,其核心思想是指企业成员之间能够对不同的观念进行争辩,是就事论事,而非针对个人的人身攻击。建设性冲突能够提高员工间沟通效率,使得彼此更加信任,从而使得信息和资源在组织成员、部门间得到充分的共享。
一些学者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过程中也指出了建设性冲突的重要性,其关键作用在于能够提高组织的效率、活力,特别是在动态环境下。建设性冲突的组织氛围有利于为管理决策提供更多的选择方案,有利于企业动态能力的提升(Danneels,2008)。没有冲突或冲突过少则容易导致组织停滞不前,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同时也无法取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另外,建设性冲突的氛围能够促进部门间的连通性,部门间的连通性涉及到企业跨部门的正式和非正式的直接接触(Jaworski & Kohli,1993)。而顺畅的沟通能够提高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并且可以促进部门间信息的交换和利用,这也将有利于外部信息在企业内部的传播、扩散,能够使得企业内部各部门都意识到外部环境的变化,从而能够激发各部门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环境的变化。畅所欲言的交流不仅可以提高员工间的沟通效率,而且可以使得分子企业、不同部门间就企业的发展战略形成一致性认识。同时,建设性冲突的氛围还能够激发员工的创新性和参与决策的积极性,因为在应对复杂的环境变化时更需要集思广益的新思想和建设性的创意。
参考文献:
1. 张玉利等.“首届创业学与企业家精神教育研讨会”会议综述.南开管理评论,2003,6(005):78-80.
2. 李大元.不确定环境下的企业持续优势.浙江大学,2008.
3. 焦豪等.企业动态能力构建路径分析:基于创业导向和组织学习的视角.管理世界,2009,(4):91-106.
4. 江勇, 李步峰.建立基于建设性冲突的组织管理机制研究.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4(4):64- 69.
5. Fang, E.E.and S.Zou, Antecedents and co- nsequences of marketing dynamic capabilities in international joint venture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09,40(5):742-761.
6. Gibson, C.B.and J.Birkinshaw, The Ante- cedents, Consequences, and Mediating Role of 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4,47(2):209-226.
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项目号:B13C1000 20)。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意外;神经源性肺水肿;组织因子;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中图分类号] R7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1)11(b)-039-02
Changes of tissue factor and 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 in acute cerebral vascular accident complicated 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
XU Zhaojun, BIE Huarong, TIAN Min, ZHENG Zhijuan, ZHANG Dongju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in Tianmen City, Hubei Province, Tianmen 4317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tissue factor (TF) and 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 (TFPI) in acute cerebral vascular accident complicated 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 Methods: 80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vascular accident of which 36 cases of cerebral hemorrhage, 44 cases of cerebral infarc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07 to May 2010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group, 40 cases of healthy in the same period were chosen as the control group. TF, TFPI detected by ELISA technique 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F level of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all P
[Key words] Acute cerebral vascular accident; 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 Tissue factor; 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
神经源性肺水肿(NPF)是指在无原发性心、肺和肾等疾病的情况下,由颅脑损伤或中枢神经系统(CNS)其他疾病引起的急性肺水肿。NPF是脑血管疾病较严重的肺部并发症,起病急,治疗困难,病死率可达60%~100%[1]。目前关于神经源性肺水肿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文笔者研究组织因子(TF)及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在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中的含量变化,并探讨其含量变化与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6月~2010年5月收治的脑血管意外患者80例为研究组,根据病种类型分为两个亚组,分别为脑出血组36例,脑梗死组44例,选择同期同年龄段健康体检患者40例为对照组(排除检出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感染等疾病者)。全部研究对象近1个月来未使用过影响抗凝的药物。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病情况及表现
本组18例患者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其中,脑出血组11例,脑梗死组7例,均在急性脑血管意外后数小时内发生,患者出现烦躁、心率增快、胸闷,严重者有气促、胸部压迫感,出现呼吸困难和发绀;血气分析显示不同程度的PaO2降低,PaCO2增高。
1.3 方法
全部患者均在脑血管意外发病3 d内采集静脉血,对照组患者入院体健时采集静脉血,枸橼酸钠抗凝,3 000 r/min离心10 min后,取血浆-20℃保存。采用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抗原法检测患者血浆TF、TFPI水平,TF、TFPI检测试剂来自美国BPB公司,操作完全按说明书进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多组间的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组织因子及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比较
研究组患者中脑出血及脑梗死患者血TF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
2.2 脑出血组中NPF与血TF、TFPI水平的关系
研究组脑出血患者中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血TF、TFPI均高于未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者,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2.3 脑梗死组中血NPF与TF、TFPI水平的关系
脑梗死患者中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患者血TF、TFPI水平均高于未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神经源性肺水肿(NPF)的发生原因很多,其中较常见的原因是颅脑外伤、急性脑血管病、脑肿瘤等,脑血管病尤其是急性重症脑血管意外可导致严重的肺部应激性损伤,起病急,治疗困难,近年来引起临床越来越多的重视。
关于NPF发生的机制有多种学说,其中冲击伤和渗透缺陷理论得到较多的公认,但是无论何种学说的基础都是机体在外界刺激作用下形成的强烈应激反应[2]。研究表明凝血反应与炎症反应存在重要联系。组织因子(TF)作为天然凝血途径启动物,与Ⅶa结合形成的Ⅶa/TF复合物可促进炎症介质的释放[3]。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具有抗凝作用,还可以减少血浆趋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有文献报道组织因子可以改变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数量、功能,影响肺组织的修复机制而引发肺损伤[4-5],且外源性凝血的启动可促进外周单核细胞、内皮细胞释放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增强炎症反应,加重肺损伤[6]。TFPI可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在肺组织的表达,抑制白细胞活性,减轻肺损伤。本文脑血管意外患者血浆T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并且并发NPF的患者血浆TF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NPF的脑血管意外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侧面说明了凝血与炎症反应异常确实存在于脑血管意外并发NPF的过程中,并且可能是促进NPF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文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中,脑出血及脑梗死患者血浆TF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原因可能是脑出血患者血管损伤,导致TF暴露入血,体内TF表达增加,或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斑块破裂,TF暴露,导致外源性凝血途径启动,血液呈高凝状态,进而产生血栓[7]。但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浆TFPI高于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TFPI低于对照组,可能是脑出血患者过度的炎症反应,引起TFPI反馈性增多,而脑梗死患者凝血反应较强烈,具有抗凝作用的TFPI消耗过多,引起其血浆水平下降。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肺水肿的原因除了通常认为的机体应激反应外,还可能与机体凝血-纤溶异常及炎症反应有关,并且TF、TFPI参与了上述过程,共同导致肺损伤。但是其具体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参考文献]
[1] 曾松,梁子聪,陈进.颅脑损伤后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18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28(1):127-128.
[2] Vespa PM, Bleck TP. 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 and other mechanisma of inpaired oxygenation after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J]. Neurocrit Care,2004,1(2):157-170.
[3] Dugina TN, Kiseleva FV, Chistov IV, et al. Receptors of the PAR family as a link between blood coagulation and inflammation [J]. Biochemistry,2002,67(1):65-74.
[4] 朱艳玲,赵明祥,吴珊.脑血管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凝血/炎症机制的研究[J].山东医药,2007,47(16):22-23.
[5] 李波.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2):66-67.
[6] Szotowski B, Antoniak S, Poller W, et al. Procoagulant soluble tissue factor is released from endothelial cells in response to inflammatory cytokines [J]. Circulation Research,2005,96(12):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