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救经引足

救经引足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救经引足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救经引足范文第1篇

>>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问题探析 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 河北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 欠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选择研究 新时期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问题研究 当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 关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思考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问题探析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透视及对策 浅谈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思考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成因探讨 完善助农机制 全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 河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探讨 湖南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理论分析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呼玛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及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参考文献:

[1] 林民旺. 印度“一带一路”的认知及中国的政策选择[J]. 世界政治,2015(5):42-45.

救经引足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就业竞争力;硬件资本;软件资本;优势;劣势

随着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日益凸显,预计到2010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将达700万左右。因此,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然而,尽管目前劳动力供过于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压力大, 但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2000年世界竞争力年度报告分析[1],中国国民素质竞争力处于较低水平。目前,我国从业人员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仅为7.2%,明显低于2000年12.6%的世界平均水平。2000年,每千名从业人员中研究人员仅1.1人,为日本的1/9, 韩国的1/6,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明显不足。这些都说明我国仍然是一个人才奇缺的国家。因此,竞争者数量巨大并不能成为影响就业水平的主要因素,如何提高就业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才是影响学生就业水平的根本因素。

高职毕业生更应认清形势,正确分析自身实力,准确定位,不断加强就业竞争力,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取得先机,在个人的职业生涯中迈出充满自信的第一步。

一、就业竞争力的组成

所谓就业竞争力就是选择和从事职业所需要的各种能力的总和。大量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的杨少春[1]认为就业核心竞争力包括技术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时间管理能力、承受挫折能力、外语和计算机运用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班正昌认为影响就业的因素包括:敬业精神、事业心和责任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技能、吃苦耐劳和工作实干的精神、能说会做,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2];还有专家认为就业素质包括合理的知识结构、过硬的专业技能、良好的择业技巧及交往能力、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

笔者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根据高职毕业生自身特点分析认为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的组成应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划分。从广义上可定义为:职前的专业技能、非智力综合素质和职中个人整体规划、管理综合能力等三个方面。狭义上可定义为毕业生求职的硬件、软件资本。

所谓硬件资本是指毕业生提供的证明自己知识水平、专业技术程度、外语、计算机等文件性资料。它是毕业生获得就业竞争力的基本条件,也是必要条件,是敲开企业大门的“敲门砖”。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高职院校毕业生在获得土木工程类学历证书、学院要求的外语及计算机等级证的同时,还会取得大量的建筑专业技能证书,如:施工员证、质量员证、安全员证、资料员证、测量证、CAD证、物业管理员证书等等专业技术证书。由于市场激烈的竞争,建筑工程的周期性限制很强,企业用人大多是择才而用,许多建筑企业不能也不愿意拿出时间来培训员工。所以,高职学生如果有效地掌握和利用技术能力,拥有大量的相关技术资格证书,就为自己在职场上立足找到了一块坚实稳固的基石。

软件资本是一种隐性的竞争力,它的实质与广义定义中的非智力综合素质息息相关,它主要表现在与招聘人员面对面的沟通、交流中。软件资本表面上反映了个人的应变能力、沟通能力、工作能力、适应能力和求职能力等,实质上则反映了毕业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精神面貌、心理素质、自我规划能力、处理问题能力和挖掘培养的潜力。毕业生在硬件资本满足用人单位要求的前提下,软件资本则成为是否被用人单位青睐的关键因素。

二、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相关因素分析

广义与狭义竞争力之间,硬件资本和软件资本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交织、互相影响的。任何一个方面出现“短板”,都会使毕业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降低甚至失去“战斗力”。因此,无论是高职院校还是毕业生,在明确了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组成的基础上,还应理清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把握高职毕业生在就业竞争力当中的优势方面,通过教育改革、就业指导、加强自身素质培养等多种手段提高、弥补竞争力中的缺欠,真正做到取长补短、扬长避短,从而达到培养或成为适应市场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不断提高就业竞争力的目标。

在此笔者借鉴并综合运用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3]和“SWOT”分析方法[4],对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组成各因素进行具体分析和评价。“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内容和方法源于美国波多里奇质量奖,主要用于测评组织经营管理成熟度。他的主要方法为:第一,选择同行业领先水平企业作为评价标杆。第二,将管理过程分解成为各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三,选择各组成部分的关键因素。第四,采用规定“过程”对各关键因素进行评价,该“过程”分为方法、展开、学习、整合[5]四个步骤。“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SWOT”中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劣势”、“机会”、“威胁”。本文充分利用两种方法的优点,将其有效的综合运用,从而达到分析到位、评价准确的最终目标。

以下以高职院校土木大类中的建筑工程专业毕业生为例,进行具体分析和评价。

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评价表

项目

内容

标杆

建筑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

竞争力组成

硬件资本

软件资本

关键因素

文凭

专业技能

英语、计算机水平

工作能力

沟通应变能力

处理问题能力

自我规划能力

可挖掘潜力

优势

劣势

改进

救经引足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西盟佤族农户 经济行为 心理因素

佤族农户底子薄、起步晚,再加上环境的、文化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发展较周边农户而言十分缓慢,投入产出低,资源配置不充分,贫困面大,至今仍有部分农户在温饱线上徘徊。佤族农户的贫困现状,虽然不乏一些客观原因,但不可否认这其中有我们对佤族的心理因素缺乏科学的分析与认识。为了更科学地引导佤族农户优化其经济行为,笔者通过观察、参与式观察、问卷调查、访谈与深度访谈等方法,对全国仅有的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一―西盟佤族自治县的部分乡村共做了有效问卷250份和近30个深度访谈,在此基础上得出一些结论,希望有益于佤族农户的脱贫奔小康。

一、影响佤族农户经济行为的心理因素

影响农户经济行为的心理因素包括个性倾向性和非倾向性心理特征。这些因素会极大地影响农户的经济决策并出现非理性的经济行为。

1.个性倾向性

个性倾向性即心理过程的倾向性,指农户对客观事物的意识倾向性,包括兴趣、爱好、态度、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世界观等。经过慢慢历史长河的涤打和磨练,佤族农户在生活中有三方面突出的意识倾向性:

(1)非经济的伦理价值。佤族农户未来预期取向是获得社会认同和伦理,而不止是指向提升物质生活。笔者分别在代格拉村、英腊村各随机抽取100人调查访谈,结果如下表(表1):

第一问――以前分牛肉见者有份好不好?两个村子所有受访农户无一例外的回答“好”。 事实上,翁嘎科乡英腊村所有的村民小组中,整个组都没有人养猪。村民解释说,养猪不划算。饲养者辛辛苦苦将猪养大,到年终杀猪时都要按传统参加分食,自己却所剩无几。这样算来养猪不如养鸡,养猪是大家吃,养鸡则是自家用。可见,养猪的期望值不如养鸡,难于调动农户养猪的积极性,所以尽管养猪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目标,但结果是整个组都没有人养猪。一部分佤族农户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财富迅速扩大,对佤族社会结构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这些社会财富的扩大,并没有完全转化为物质资料和生产资料,其中很大部分被“共食”的习俗最终转化为一种社会伦理资本,在人们的物质生产生活之外消耗了,而这种状况基本扼杀了榜样的产生和影响,这种预期很自然的导致行为惯性,最终遏制了佤族农户经济意识的提升。

而第二问――一个人想办法发财致富好吗?两个村子有一部分人有所顾忌。第三问――在生产生活中是否需要得到帮助?两个村子都作肯定回答,表明西盟佤族农户至今仍保持着较为浓厚的以村寨共同体为核心的伦理体系,村寨内部的紧密联系和团结互助在人们心目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农户在经济领域里的独立性不足问题。人们在从事家庭经济活动时,仍然相当在意村寨的认同与否。非经济的伦理价值还在日常生产生活的深层继续发挥着作用。

(2)从众心理。佤族农户的经济生活长期处于一种简单、自然、自给自足的初级阶段,具有较强的民族认同、较浓的血缘观念,以及形成了农户对群体的依赖性和集体导向的思维特点。这样的环境下,由于受群体的影响和压力,农户往往放去自己的意见而向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即形成从众心理。笔者2008年7月在代格拉村和英腊村的调查可见一般(见表2):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农户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普遍模糊、漠然。问及优点和缺点时,所选的优点中,说不清的农户占54%以上,没有优点占2%;所选的缺点中,说不清的农户占51%以上,没有缺点的占1%。上述问卷回答情况说明佤族农户由于缺乏其他社会群体作为参照来进行比较,因此,缺乏自信,自我意识模糊。这直接反映出环境闭塞、社会群体结构简单,社会交往缺乏、信息缺乏的现实。佤族是个民族认同感比较强的民族,作为民族群体的自我评价模糊,很容易导致自我否定,这是值得重视的一点。对“自己有好处的事,别人说闲话,会去做吗?”一问的回答大部分不做肯定回答,而第三问“自己觉得有能力改善生活吗?”能作肯定回答的更是凤毛麟角。这些充分反映了佤族农户依重群体,而这种依重恰好反证出个体(农户家庭)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薄弱。这种从众心理压抑了个性、束缚了思维,扼杀了创造力,逐步强化了佤族农户安于现状的心态和思想观念。

(3)归因偏倾――习得无助。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的归因,不总是正确的,有时会出现错误、偏差。这些错误、偏差有些来自动机,有些来自认识。笔者在英腊村、代格拉村走访时发现部分农户在生产中存在归因偏倾的情况,如部分贫困农户贫困的原因不是“愚”,而是“不肯使用新的生产技术”,对于农技推广人员认为只要做一点“努力”就能学会的技术,他也不学。为什么?因为以往失败的历史,使他得出结论,任何努力都是无济于事的。这就与以往对“失败”的归因有关。当他认为自己是没有能力的时候,他就不再做任何努力,甚至连“尝试”都不做。他们曾经挣扎过,然而,他们没能战胜困难,并得出自己缺乏能力的结论,形成了习得无助。

(4)风险厌恶。在现实生活中,风险对佤族农户造成负的刺激度远远高于同等收益对农户正的刺激度。典型的情况是农户耕作者力图避免的是可能毁灭自己的歉收,并不想通过冒险获得大成功、发横财。用决策语言来说,他的行为是不冒风险的,他要尽量缩小最大损失概率。而这种状况使佤族农户选择生产的什么、如何生产、怎样生产的“自由”减少,为减少风险,维持原有的生活方式,佤族农户普遍放弃“新”的尝试,用拥有的技术资源在土地资源上劳作,这就形成了贫困的“马太效应”,自我发展能力无形中被剥夺。

2.非倾向性心理特征

非倾向性心理特征,即心理过程的特征,主要包括气质、能力和性格。气质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是神经类型的反映,是先天决定的因素,能力则是完成每项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而性格是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是完全受后天环境因素影响形成的,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部分,对气质和能力影响很大,通过性格的整合,使个性的心理特征成为一个整体。

大多数佤族农户的性格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在现实生活中,他们既表现出热情好客、质朴善良、热爱和平、团结同享等积极的一面,又表现出安于现状、经济化意愿,以及经济化努力薄弱、社会经济活动的参与度低、害怕冒风险、自我评价低等消极的一面。

如笔者在走访新厂乡代格拉村时,发现在这个村的686户农户中,拥有汽车、大中型拖拉机、手扶拖拉机有25户人家,这些人家通常还有一定面积的茶叶、蚕桑等产业。而其中的167户人家完全靠农业生产度日,没有能力发展茶叶、蚕桑等产业,所生产的粮食吃到来年的5月基本上就没有了!笔者对他们进行问卷调查,问:为什么粮食不够吃?回答土地原因的占38%,回答资金短缺,无法买化肥、种子的占54%,其他原因的占8%;问为什么不发展茶叶、蚕桑等产业?回答没有地的占27%,回答资金短缺,没有条件的(如养蚕需要房子、需要保持一定的湿度和温度)占67%,其他原因的占6%。事实上,无论在岳宋乡、翁噶科乡,还是新厂乡,很容易听到农户这样的声音:没有钱什么都做不成,想做但没有钱,等到有钱再作打算,等等。这些回答既反映了贫穷有世代效果(古允文,2001),也就是说,父母亲这一带的贫穷,可能会持续影响到下一代的贫穷,世代陷入贫困的生活中而不易脱离。这些资金短缺的佤族农户,因为缺少资金,无法扩大再生产,无法获得充裕的资金,结果影响到父母亲这一代人提供生活所需与教育机会给下一代人的资源,容易产生健康与教育水准教差的下一代。而由于健康与教育程度较差,制约其思想意识和生财能力,又使之不容易脱离贫穷的进一步循环之中;反映了一些扶贫性质的贷款不太理想,使农户利用社会资金的渠道不畅,无法自救,也很难找到他救的途径,从而使农户陷入资金严重缺乏的泥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农户对政府过度依赖、不愿冒风险、主体意识淡漠等,使自己陷入“自己没有能资金――依赖政府――‘等靠要’甚至不要――自己还没有资金”的恶性循环。

二、主体意识和能力和培育是优化佤族农户经济行为的重要方略

“人性问题”是解决人的问题的前提。一谈到“人性”,很多人甚至一些干部和学者认为:佤族农户生来好逸恶劳、不求上进、缺乏理性、习惯于“等靠要”,即符合X理论假设。于是,叫响了两句口号:“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然而,这两句口号的确是反映了问题,却没有反映问题的真正根源。因为佤族农户既不“愚”也不“昧”。西盟农户经济行为中的问题,实际上是复杂多层面的,形成的原因也是多样的。因此,如果我们不加以引导唤醒主体,那么,不仅不利益调动广大佤族农户的积极性,而且还可能导致贯彻与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际上不到位、影响政府发展战略的设定,加大政府与农户之间的阻力、伤及民族自身长久的发展基石,伤害民族的自尊和自信等后遗症。笔者认为,佤族农户主体意识和能力培育的方略主要有:

1.顺势而为,挖掘、发扬阿佤理

“阿佤理”是千百年来佤族生产生活经验的结晶,是佤族社会关系背后的文化纽带。历史上无论生老病死、结婚离婚、纠纷处理、崇尚禁忌、年节礼仪,都要按照“阿佤理”行事,否则要遭受惩处或被舆论谴责。“阿佤理”特别是其中重要的传统价值准则,一直在民间根深蒂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判断,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例如大家要团结互助、同甘共苦、尊老爱幼等。但由于他们认为世界万物皆因鬼神使然,因而,面对贫困的生活、艰难的人生时,他们又表现出无助、无为、缺乏进取、顺其自然的消极的个性品质和宿命论的世界观。我们要依据价值判断趋同的特点,顺势而为,引导农户对各项生产项目的选择和实施做出理性判断。如推广新技术时,推广人员应主要将技术传递给进步农户,再将进步农户成功经验传递给比较进步的农户,在示范效应和价值判断趋同效应(从众心理)的影响下,推动新技术的主动传播。

2.帮助农户建立良好的归因模式

从心理学角度讲,人们对于贫困总是寻求原因“归因”。如果一个人把自己的失败看成是必然的,自己无能为力的,就会降低自己以后从事同样行为的动机;反之,如果将失败看成是偶然的或是自己可以主动控制的,就可能保持甚至是增强同类行为的动机,并有能力去争取成功。因此,帮助佤族农户走出贫困的方略之一,就是帮助农户建立起积极的归因模式:将贫困归于农户的不“努力”、不“尝试”,并具体地帮助他们积极行动,取得成功。对于更贫困的农户,则应将失败归于任务困难,调低起点,因人点拨,使他一步一步赶上来。

3.引导农户主动参与

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以美国行为科学家利克特为代表的“参与式”思想的核心强调:发展的焦点是人的发展,人并不是一个被动和消极的客体,而是发展过程的主体。只有人的发展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得到强化,这种发展才是可持续的。参与不是简单的介入,首先,政府要逐步放手,给予锻炼机会。只有放手,主体才能真正站起来,重新恢复并加强其独立性,养育出自我发展的能力;其次,政府要因势利导,为农户搭建主动参与的平台。也就是要下工夫思考在扶贫项目的选择上要考虑如何与传统文化自然对接,如何实现伦理价值与现实经济价值相统一。在这方面是有成功例子的,如源于NGOD扶贫“小母牛计划”的扶贫项目,在澜沧县实施较好。其主要特点是,以繁殖成功后把小牛和自己的经验无偿提供给下一家为主要“条件”。通过这一过程,实际上是养殖户既实现了对扶持投入的负责、对自己的收益负责,而且通过帮助他人实现了共同富裕的伦理传统。 再次,“天助自助者”,农户在自我教育、智力精力投入方面要增加投入,用知识武装自己,从而更好地参与到各种经济行为中。

4.激励

激励就是激发、鼓励的意思,就是利用某种外部诱因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米切尔拉伯夫经过20年的调查和研究,总结出这样一条规律,即“人们会去做受到奖励的事情”。在怎样激励佤族农户方面,作为最主要的激励理论之一--北美著名的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维克托.弗罗姆(Victor H.Vroom)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是最值得推介的。弗罗姆认为:某一活动对于调动某一人的积极性,激发出人的内部潜力的激励的强度,取决于达成目标后对于满足个人的需要的价值的大小―效价(Valence)与他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判断能导致该结果的概率―期望值(Expectancy),即激发力量=效价×期望值。西盟佤族生产行为中反映出的:有愿望,但是所想的没有能力去做,成为空想;在发展项目上只顾实惠,满足于短期效益等,都是激发力量不足造成的,而不应简单的用“愚昧”去涵盖。因此,政府部门要根据农户的现实需要和现实能力,制定农户有能力完成的目标或项目,只有农户认为某种目标或结果对他有重要的价值,而且他估计通过自己的努力有很大把握达到这个目标,那么这个目标激发动机的力量越强烈。他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激发,使他能力去实现这个目标。如果尽管效价很高,但农户估计达到目标的概率很低,或者尽管个人估计有很高的达标概率,但个人认为该目标对自己并无意义,在这两种情况下均不能激起他的行为的积极性。

5.帮助农户学会学习

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1964)第一章开篇指出,一个像其祖辈那样耕作的人,无论土地多么肥沃或他如何辛勤劳动,也无法生产出大量的粮食。一个得到并精通运用有关土壤、植物、动物和机械的科学知识的农民,即使在贫瘠的土地上,也能生产出丰富的食物。政府有关部门人员首先要树立起农户从文化知识中得到的好处是很多的,而且其中的某些好处还会扩散的意识; 然后再树立起学习不止是学校学习,不止是各种短期培训班,很多方式,像农户进城其实是很有效的学习,农户耳染目睹通过感知、领悟,主动模仿、应用自然地学得。

佤族是优秀的、勤劳的、有智慧的、勇敢的、有力量的,我们要深入研究佤族农户的经济行为,用科学的发展观引领其经济行为;用更加开阔的视觉,更加辨证的思维,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潜能,给他们发展的机会、锻炼的机会,从而真正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组织行为学编写组.新编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6.1

[2]段世琳:佤族历史文化探秘[M].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7

救经引足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 R54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24—0012—03

Study on risk factors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after stroke

GAN Xiaoying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risk factors for deep vein thrombosi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stroke.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1 to February 2012 for collection of acute stroke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met the inclusion criteria,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diagnosis of DVT, divided into the DV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investigation of DVT risk factors had been done. Results A total of 579 cases into the group of patients were detected in 114 cases of acute of DVT (19.69%).The difference of age, history of DVT, family history of DVT, history of vascular disease, deep vein puncture history, paralysis, muscle strength ≤ 3, in bed, high blood pressur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hyperlipidemia, GCS score, Wells score, DD level and FIB level between DV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significant (P < 0.05). Muscle strength ≤ 3, in bed, high blood pressure, GCS score, Wells score DD level were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of DVT after stroke(P < 0.05). 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stroke have high, DVT incidence rate, and muscle strength ≤ 3, in bed, high blood pressure, GCS score, Wells score and DD levels are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of DVT.

[Key words] Ischemic stroke; Hemorrhagic stroke; Deep vein thrombosis; Risk factors

脑卒中是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危险因素之一,而DVT血栓脱落导致的肺动脉栓塞则是脑卒中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脑卒中引起肢体功能丧失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而DVT将使之进一步恶化。为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避免DVT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发生,本研究采用前瞻性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脑卒中患者DVT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提供临床预防措施。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于2011年1月~2012年2月收集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纳入标准:符合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制定的诊断标准[1];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排除标准:病情危重;住院期间非肺栓塞导致的死亡;无法配合超声检查。

1.2 调查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24 h内采用自制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包括患者人口学资料、DVT相关病史及家族史、血管疾病史(静脉炎、静脉曲张)、深静脉穿刺史、合并症(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吸烟、饮酒等资料。专人负责问卷填写,专人负责问卷质量控制。

1.3 研究方法

入院次日清晨抽空腹静脉血,检测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入院1周内下肢出现不同程度的肢肿、疼痛、皮肤溃疡、浅静脉曲张等则及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入院7~10 d所有患者均采用PHILIPS IU22、IE33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行双下肢血管检查,探头频率为5~12 MHz,以股静脉为起点向远心端顺序依次扫查股总静脉、大隐静脉、股深静脉、股浅静脉、腘静脉、小隐静脉、胫前静脉及小腿肌间静脉;向近心段逆行扫查髂外静脉和髂总静脉。将诊断急性DVT患者作为DVT组,排除DVT诊断患者作为对照组。

1.4评价与诊断标准

患者入院24 h内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估意识状态;采用Wells评分量表评估DVT可能性[3],≤0分为低度,1~2分为中度,≥3分为高度。DVT诊断标准依据2008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制定的标准[3]。肌力≤3级为严重瘫痪。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分组t检验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相对数表示,采用χ2检验。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入组患者579例,男383例,女196例,年龄24~89岁,平均(66.39±12.23)岁,缺血性脑卒中371例(64.08%),出血性脑卒中208例(35.92%);无瘫痪111例(19.17%),合并瘫痪468例(80.83%),单侧瘫痪354例(75.64%),双侧瘫痪114例(24.36%),肌力3级以下197例(42.09%);卧床423例(73.06%)。共检出急性DVT 114例(19.69%)作为DVT组,对照组为465例。

2.2 脑卒中后DVT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DVT组与对照组年龄、DVT病史、DVT家族史、血管疾病史、深静脉穿刺史、瘫痪、肌力≤3级、卧床、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GCS评分、Wells评分、DD水平、FIB水平之间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均< 0.05),脑卒中后DVT与性别、糖尿病、肥胖、吸烟、饮酒无关(P > 0.05)。

2.3脑卒中后DVT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带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作为自变量,DVT形成为因变量,结果表明,肌力≤3级、卧床、高血压、GCS评分、Wells评分、DD水平是脑卒中后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其中Wells评分OR值最高。

3讨论

静脉壁损伤、血液流速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是DVT的主要原因。脑卒中是DVT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急性脑卒中发病后大多数患者出现晕迷、瘫痪需要长期卧床,血流速度减慢、血流瘀滞导致血小板等凝血相关因子聚集;脑卒中及手术激活凝血系统,出现剧烈的炎性反应,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及血管壁受到细胞因子的破坏损伤,从而导致DVT的发生。除脑卒中本身对DVT形成的作用外,脑卒中患者具备的多种因素也与DVT形成密切相关。

DVT形成时间7 d以内为急性期,8~30 d为亚急性期,30 d以上为慢性期,本研究以入院7~10 d内检出的急性DVT为研究对象,对符合纳入标准的579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DVT筛查,检出急性DVT 114例,占19.69%,结果与国内多项研究相似,表明急性脑卒中发病后7~10 d出现DVT的风险较高,有研究表明,近期卧床>3 d则可能出现DVT,需要在临床诊治过程密切留意和关注相应的症状以及时诊断和干预,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

通过对比DVT组和对照组各相关因素,结果年龄、DVT病史、DVT家族史、血管疾病史、深静脉穿刺史、瘫痪、肌力≤3级、卧床、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GCS评分、Wells评分、DD水平、FIB水平可能与急性脑卒中后DVT有关。而多因素分析表明,肌力≤3级、卧床、高血压、GCS评分、Wells评分、DD水平是急性脑卒中后DVT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研究表明,高龄和女性是DVT的危险因素[7],但本研究表明,年龄和性别与DVT无显著相关,可能与研究对象选择的差异有关。而DVT相关的病史、家族史、血管疾病史、深静脉穿刺史虽然在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但并不成为独立危险因素,DVT与遗传性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而DVT病史提示患者既往存在DVT的危险因素,静脉曲张、静脉炎等血管疾病及深静脉穿刺对血管壁造成损伤具备DVT发生的条件[8]。由于卧床是DVT的重要危险因素,而肌力≤3级的患者均需要长期卧床,因此急性脑卒中肌力≤3级的瘫痪患者发生DVT的风险将显著增加。脑卒中患者合并高血压,则加剧了血流动力学的紊乱,增加出现DVT的可能[9,10]。DD水平是凝血系统激活的主要标志性指标,急性脑卒中后患者内源性和外源性的凝血因子活性增加,血液高凝DD水平随之升高。

本研究中采用GCS评分、Wells评分量表对患者进行早期的评估,结果表明两个量表评分增加均作为DVT的独立危险因素,表明患者意识状态是否清楚将直接影响其卧床期间的主动或被动肢体运动,因此早期GCS评分低于8分、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应制定肢体活动护理计划,帮助患者更换以避免DVT的发生。而Wells评分量表则能更直接地提供DVT预防的指导,Wells评分量表简单易用,入院24 h内进行评分将更有利于DVT的预防和干预措施的选择。

综上所述,急性脑卒中患者是DVT的高危人群,早期进行GCS评分、Wells评分,控制DVT危险因素将有助于DVT的预防。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3.

[2] 饶明俐.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4.

[3]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J].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8,23(3):235—238.

[4] 陈彦. 老年患者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1):4237—4238.

[5] Makelburg AB,Veeger NJ,Middeldorp S. Different risk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and pulmonary embolism in carriers with factor V Leiden compared with non—carriers, but not in other thrombophilic defects. Results from a large retrospective family cohort study[J]. Haematologica,2010,95(6):1030—1033.

[6] Jeyabalan G,Saba S,Baril DT. Bradyarrhythmias during rheolytic pharmacomechanical thrombectomy for deep vein thrombosis[J]. Journal of Endovascular Therapy,2010,17(3):416—422.

[7] 岳彩磊,李卫红,刘永生. 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1例临床分析[J]. 河北医学,2010,16(11):1398—1399.

[8] 易兴阳,,池万章,等. 卒中单元模式对脑卒中患者深静脉血栓及近期预后影响[J]. 浙江医学,2010,32(8):1222—1224.

[9] 郭豫涛. 高龄脑卒中继发脑出血并深静脉血栓[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9,37(1):88—90.

救经引足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意外;神经源性肺水肿;组织因子;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中图分类号] R7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1)11(b)-039-02

Changes of tissue factor and 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 in acute cerebral vascular accident complicated 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

XU Zhaojun, BIE Huarong, TIAN Min, ZHENG Zhijuan, ZHANG Dongju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in Tianmen City, Hubei Province, Tianmen 4317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tissue factor (TF) and 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 (TFPI) in acute cerebral vascular accident complicated 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 Methods: 80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vascular accident of which 36 cases of cerebral hemorrhage, 44 cases of cerebral infarc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07 to May 2010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group, 40 cases of healthy in the same period were chosen as the control group. TF, TFPI detected by ELISA technique 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F level of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all P

[Key words] Acute cerebral vascular accident; 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 Tissue factor; 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

神经源性肺水肿(NPF)是指在无原发性心、肺和肾等疾病的情况下,由颅脑损伤或中枢神经系统(CNS)其他疾病引起的急性肺水肿。NPF是脑血管疾病较严重的肺部并发症,起病急,治疗困难,病死率可达60%~100%[1]。目前关于神经源性肺水肿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文笔者研究组织因子(TF)及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在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中的含量变化,并探讨其含量变化与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6月~2010年5月收治的脑血管意外患者80例为研究组,根据病种类型分为两个亚组,分别为脑出血组36例,脑梗死组44例,选择同期同年龄段健康体检患者40例为对照组(排除检出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感染等疾病者)。全部研究对象近1个月来未使用过影响抗凝的药物。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病情况及表现

本组18例患者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其中,脑出血组11例,脑梗死组7例,均在急性脑血管意外后数小时内发生,患者出现烦躁、心率增快、胸闷,严重者有气促、胸部压迫感,出现呼吸困难和发绀;血气分析显示不同程度的PaO2降低,PaCO2增高。

1.3 方法

全部患者均在脑血管意外发病3 d内采集静脉血,对照组患者入院体健时采集静脉血,枸橼酸钠抗凝,3 000 r/min离心10 min后,取血浆-20℃保存。采用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抗原法检测患者血浆TF、TFPI水平,TF、TFPI检测试剂来自美国BPB公司,操作完全按说明书进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多组间的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组织因子及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比较

研究组患者中脑出血及脑梗死患者血TF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

2.2 脑出血组中NPF与血TF、TFPI水平的关系

研究组脑出血患者中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血TF、TFPI均高于未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者,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2.3 脑梗死组中血NPF与TF、TFPI水平的关系

脑梗死患者中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患者血TF、TFPI水平均高于未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神经源性肺水肿(NPF)的发生原因很多,其中较常见的原因是颅脑外伤、急性脑血管病、脑肿瘤等,脑血管病尤其是急性重症脑血管意外可导致严重的肺部应激性损伤,起病急,治疗困难,近年来引起临床越来越多的重视。

关于NPF发生的机制有多种学说,其中冲击伤和渗透缺陷理论得到较多的公认,但是无论何种学说的基础都是机体在外界刺激作用下形成的强烈应激反应[2]。研究表明凝血反应与炎症反应存在重要联系。组织因子(TF)作为天然凝血途径启动物,与Ⅶa结合形成的Ⅶa/TF复合物可促进炎症介质的释放[3]。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具有抗凝作用,还可以减少血浆趋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有文献报道组织因子可以改变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数量、功能,影响肺组织的修复机制而引发肺损伤[4-5],且外源性凝血的启动可促进外周单核细胞、内皮细胞释放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增强炎症反应,加重肺损伤[6]。TFPI可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在肺组织的表达,抑制白细胞活性,减轻肺损伤。本文脑血管意外患者血浆T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并且并发NPF的患者血浆TF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NPF的脑血管意外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侧面说明了凝血与炎症反应异常确实存在于脑血管意外并发NPF的过程中,并且可能是促进NPF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文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中,脑出血及脑梗死患者血浆TF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原因可能是脑出血患者血管损伤,导致TF暴露入血,体内TF表达增加,或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斑块破裂,TF暴露,导致外源性凝血途径启动,血液呈高凝状态,进而产生血栓[7]。但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浆TFPI高于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TFPI低于对照组,可能是脑出血患者过度的炎症反应,引起TFPI反馈性增多,而脑梗死患者凝血反应较强烈,具有抗凝作用的TFPI消耗过多,引起其血浆水平下降。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肺水肿的原因除了通常认为的机体应激反应外,还可能与机体凝血-纤溶异常及炎症反应有关,并且TF、TFPI参与了上述过程,共同导致肺损伤。但是其具体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参考文献]

[1] 曾松,梁子聪,陈进.颅脑损伤后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18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28(1):127-128.

[2] Vespa PM, Bleck TP. 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 and other mechanisma of inpaired oxygenation after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J]. Neurocrit Care,2004,1(2):157-170.

[3] Dugina TN, Kiseleva FV, Chistov IV, et al. Receptors of the PAR family as a link between blood coagulation and inflammation [J]. Biochemistry,2002,67(1):65-74.

[4] 朱艳玲,赵明祥,吴珊.脑血管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凝血/炎症机制的研究[J].山东医药,2007,47(16):22-23.

[5] 李波.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2):66-67.

[6] Szotowski B, Antoniak S, Poller W, et al. Procoagulant soluble tissue factor is released from endothelial cells in response to inflammatory cytokines [J]. Circulation Research,2005,96(12):1233.

相关期刊更多

安全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

中国新时代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北京外企服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市场观察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