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老鼠嫁女儿故事

老鼠嫁女儿故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老鼠嫁女儿故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老鼠嫁女儿故事

老鼠嫁女儿故事范文第1篇

老鼠娶亲是正月初几

老鼠娶亲也叫老鼠嫁女、鼠纳妇,这一个很古老的传统民间传说,相传正月初三晚上是“老鼠娶亲”的大日子,人们会举行祀鼠活动。不过也有的地区是有的正月初七、正月初二,还有的是正月初十,也有的是夏历正月十四的夜半。江南一带民间传说中,老鼠是害人的不吉的,所以必须在大年初三十晚上出嫁,以保来年平安吉祥。 上海郊区的一些地方说,老鼠嫁女在农历正月十六日娶,那天晚上,家家都炸了芝麻糖,这是老鼠结婚的喜糖。

为什么正月初三老鼠嫁女

民间俗语有云:“初一场,初二场,初三老鼠娶新娘。”初一是新年的第一天,这一天忌讳非常之多,比如不能扫地倒水、不能杀生,大年初一家庭成员会聚餐,难免有剩余的饭菜便宜了家里的老鼠,这对于老鼠来说是“第一场”。初二的时候,已经出嫁的女儿带着丈夫、儿女们回娘家拜年,自然也要大吃大喝一顿,老鼠在这天偷吃,是“第二场”。“初三老鼠娶新娘”,在以前,没过年的时候,人们很少会花大笔的钱来准备年货,生活也比较贫困,老鼠的出现也被人人喊打。 这时候,老鼠们基本挨饿。等到了大年初一初二初三的“丰衣足食”自然也是精神漫漫,在如此合适的条件下,自是生育后代的最佳时机,因此也说“初三老鼠娶新娘”。

老鼠娶亲有什么寓意

老鼠嫁女儿故事范文第2篇

一走进公园大门,里面灯火通明,华灯高照,许多美丽的灯笼高高地悬挂在天空中,宛如无数的小太阳,金光闪闪,美丽极了!最让人注意的是一条金光闪闪的黄色巨龙,正盘旋在一根高高的柱子上,这叫“巨龙盘柱”。接着,你就会看到一群活泼可爱的老鼠,它们正抬着花轿大模大样地走着,花轿里坐着一个美丽的鼠姑娘。这叫“老鼠嫁女”。这还是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呢!讲的是愚蠢的鼠爸鼠妈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一个大黑猫的故事。

再往前走,就是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居住的地方。白雪公主身穿一套白纱裙,后面跟着七个小矮人,它们有的拿斧子,有的拿锯子,好像刚砍柴归来。

一直往前走,就到了恐龙的世界,里面有许许多多的恐龙,如雷龙、霸王龙、三角龙等。它们有的在高兴地摇动着尾巴,有的大声吼叫着,好像真的似的,其实它们都是用海绵做的。再往前走,你就会看到十二生肖乏舟湖上,仔细一看,你会发现猪八戒正在偷懒呢!

还有许多美丽的景象,如小燕子戏皇后、版纳风情、四龙戏凤、花果山……,真是让人眼花缭乱,美不胜收啊!

老鼠嫁女儿故事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影;老鼠;形象分析

好莱坞电影《夏洛特的网》是根据1952年E・B・怀特的同名文学作品拍摄而成的。坦普尔顿是该电影中的一只老鼠,或许看过《夏洛特的网》的多数观众都厌恶这只自私、固执、冷漠的老鼠,但不可否认的是,关键时刻这只令人生厌的老鼠往往扮演了救赎者的角色。与之相反,电影《浪漫鼠德斯佩罗》中的老鼠德斯佩罗则直接被刻画成了具有“骑士精神”的正面形象,毫无疑问地担负起了拯救公主的使命。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这两部好莱坞电影中的老鼠来探索其形象塑造的现实意义。

一、老鼠的传统形象

汉字中的“鼠”是个象形字,鼠头在上,大大的嘴巴,脚和尾巴在下。中国文化中,老鼠总是给人以贪吃奸诈的印象,早在《诗经》的《硕鼠》一文中,就直接把老鼠作为痛斥和驱赶的对象,并用大老鼠来喻指那些不劳而获、剥削他人劳动成果的当政者。汉语中有大量与老鼠有关的俗语、成语、谚语、歌谣,可是在这些内容中很难找到讨人喜欢的形象。如“老鼠过街,人人喊打”“鼠目寸光”“贼眉鼠眼”“鼠肚鸡肠”“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民间传说中的“老鼠嫁女”所表达的真实用意也是想通过老鼠女儿的出嫁,可以送走瘟神、消灾纳吉。寓言“三只老鼠”也深刻披露了老鼠贪婪自私的特征:三只老鼠来到一个油缸边偷油喝,但是油缸太深喝不着,它们决定一个咬一个的尾巴轮流吊着到缸里喝油,但却又不约而同地放掉了对方的尾巴,抢先自己跳了下去喝油,结果都被困在了油缸里。在十二生肖来历的故事中,老鼠让老牛驮着它走,马上要到目的地的时候却又从老牛身上跳了下来,抢在老牛的前头占了第一位,从中老鼠的狡猾奸诈也可见一斑。

英语中关于“老鼠”的表达方式也可以反映出英美文化中人们对老鼠的看法。在英语中, rat(老鼠)被用来喻指卑鄙小人、告密的人、可耻的人。与它有关的习语、谚语也多含贬义,如rat trap(捕鼠夹)、to die like a rat(被毒杀)、smell a rat(怀疑有问题)、a rat leaving a sinking ship(不能共患难的人)、a rat in a hole(瓮中之鳖)。而且,在英国古典文学大师乔叟所著《坎特伯雷故事集》中《卖赦罪符者的故事》里,为了独吞财富,本应买水和食物的那个年轻人却走到药店去买毒药,想毒死他的两个同伴,但他却对药店老板说自己买毒药是想毒死老鼠,因为毒死老鼠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由此可见,同中国人对老鼠的传统印象一样,在英美国家,人们对老鼠这种动物也没什么好感。然而,老鼠这一现实生活中的反派形象却深受美国好莱坞电影的青睐。多年来,老鼠一直活跃在各种好莱坞电影中,以鲜活生动的形象示人。

二、坦普尔顿,被动的救赎

电影《夏洛特的网》向观众展现了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坦普尔顿是其中的一只谷仓老鼠,这只老鼠与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老鼠的传统印象差别不大。坦普尔顿在电影中一出场就直奔泔水中的吃食而去。当小猪威尔伯邀请它一起玩和聊天时,它断然拒绝道:“我磨牙、侦查、吃饭、躲藏,玩和聊天不在清单里。”之后就顺着墙角迅速爬进了藏身的地道。当谷仓里的动物们讨论用什么更好的词来形容威尔伯,好让小猪活下来的时候,老鼠坦普尔顿幸灾乐祸地说用“美味的、有营养的、松脆可口”。当蜘蛛夏洛特希望坦普尔顿能够去外面寻找合适的词语时,它以“不行、没门”作为答复。后来坦普尔顿虽然去垃圾场捡杂志回来,但它的目的不是为了救小猪威尔伯,它不在乎小猪的性命,而是在乎猪槽里的泔水。如果小猪死了,在寒冷的冬天,它就不能方便地得到猪槽里的食物。影片最后的情节中它陪小猪和蜘蛛去集市也是出于对集市里丰富食物的向往。可见,贪吃的老鼠本性在坦普尔顿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与现实生活中传统的老鼠形象相比,坦普尔顿也有它聪明机灵的一面。整个农场下面都有它挖的通道,使得它可以自由地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而不被发现,包括一条能够直通猪槽的地道。关键时刻,它总是会被大家想起:当夏洛特需要词语的时候、当威尔伯在观众面前昏迷的时候、当夏洛特差点葬身淘气小男孩手中的时候、当卵袋必须被取下的时候,能够解决问题的只有老鼠坦普尔顿。它识字,可以方便迅速地跑到农场及外面的任何地方,喜欢收集各种奇怪的东西,能够灵活地爬上爬下。如此能干、办法多多、也没干什么坏事的小老鼠,为什么却不讨谷仓其他动物的喜欢呢?自私!它从来不会主动为任何人做任何事,它忙碌的生活重心只有一个:满足自己的贪欲和需求。捡杂志找词语是因为它需要猪槽里的食物,到集市也不是为了帮小猪得到奖牌,而是它自己要到集市享受高档的生活,甚至面对垂死的夏洛特,取下卵袋也需要威尔伯的保证:以后猪槽里的食物都让它先吃。虽然采取的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这种消极的表现形式,但是,无论如何,老鼠坦普尔顿还是被动地参与到了拯救小猪威尔伯的整个过程之中。虽然它不是活动的发起者,但却是其中起着关键作用的一员。

贪吃自私、尖刻冷漠、率真聪明的品质特点就这样矛盾地展现在老鼠坦普尔顿的身上,随着影片的推进、随着坦普尔顿在关键时刻的表现,观众不得不对这个矛盾集合体的小老鼠又恨又爱。相比起电影中无私高尚的蜘蛛夏洛特,有缺陷的小老鼠坦普尔顿的形象则更真实、更贴近人类生活。它其实就是现实生活中为生计不择手段、疲于奔波的普通人的真实写照,在我们每个人身上,老鼠坦普尔顿的影子都多多少少地存在,这也正是影片塑造坦普尔顿这一形象的现实意义所在。

三、德斯佩罗,公开的骑士

与坦普尔顿被动施救的表现不同,《浪漫鼠德斯佩罗》中的主角德斯佩罗是一只志向远大的老鼠。影片将童话故事中常见的英雄救美进行了角色转换,讲述了一只浪漫、勇敢的小老鼠德斯佩罗单枪匹马勇闯地牢,救出人类公主的故事。

在一个世界上最具魔力的国度,人人欢快无比,庆祝一年一度最隆重的高汤日。然而当一只名叫马斯基罗的大灰鼠因贪恋美味意外摔进王后的汤碗中,并吓得王后当场毙命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悲痛欲绝的国王怪罪于大灰鼠和高汤,他命令对大灰鼠赶尽杀绝,并且不准任何人熬汤喝汤。阳光也远离了这个国度,整个王国陷入阴郁的灰暗之中。“当世界真的需要一位英雄的时候,他一定会从天而降。”小老鼠德斯佩罗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来到了这个世界。它出生在皇宫城堡的地下,母亲是只法国老鼠,使得它血液里天生就流淌着浪漫的基因。这只小老鼠的虽然身材矮小,却长了一双与身体比例极不协调的大耳朵。它对老鼠们本应感兴趣的啃书本、捡食面包屑之类的事情毫无兴趣,却非常喜欢读书。一次,哥哥带着德斯佩罗到皇家图书馆学习啃书之道,可是这个大耳朵的小老鼠非但对啃书一点都不感兴趣,还无可救药地迷上了读书,尤其是书中美丽公主和英勇骑士的故事,并幻想自己就是书中身穿铠甲的骑士,去拯救被困的豌豆公主。

影片着重刻画了小老鼠德斯佩罗这一形象所展现的“骑士精神”。面临灾难,英雄必然会出现。骑士精神在西方国家的历史渊源深厚,作为卫道士,骑士象征着勇敢和荣誉。但影片《浪漫鼠德斯佩罗》突破常规,并没有将时代需要的英雄骑士刻画成英俊潇洒、所向披靡的王子,而是一只身材矮小、耳朵硕大的小老鼠德斯佩罗。但正是这只其貌不扬的小老鼠,一生下来就睁着懵懂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周围的世界,毫无恐惧之心,在切肉刀、老鼠夹面前也表现得泰然自若。因为和老鼠世界的怯懦生活格格不入,并触犯了和人类接触的大忌,老鼠委员会裁决将德斯佩罗永远驱逐出老鼠世界,发配到充满凶残大灰鼠的地窖。在地窖中,即使面对凶残硕大的野猫,德斯佩罗也没有慌乱胆怯,而是利用线团机智敏捷地躲避野猫的攻击。影片最后,小老鼠真的像书中的骑士那样,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敢解救了被俘的公主。除了与生俱来的勇敢,德斯佩罗还把荣誉看得无比珍贵。第一次和公主见面,向公主讲述书中读来的故事时,它绅士般的行礼道:“我发誓我说的是实话,这是一条荣誉的象征。”在角斗场上被大灰鼠马斯基罗救回后,它们彻夜长谈关于荣誉的故事,使得马斯基罗终于下定决心去面对公主,表达自己的悔恨之意。同样用关于荣誉的故事,德斯佩罗激励蔬果之王波多拿起武器,和自己勇闯地下室去解救被困的公主。哪怕只身面对众多饥饿的大灰鼠,德斯佩罗营救公主的决心也从未动摇。由此可见,内心对荣誉的渴望,是小老鼠成就大英雄的力量源泉。

在一个弱小的躯壳中,隐藏着如此强大的勇士灵魂,影片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老鼠骑士的形象,而小老鼠德斯佩罗这一形象正是动物电影中“美国梦”情结的最佳代言人。“美国梦”是诠释美国人生活理想的专有名词之一,它起源于欧洲清教徒的宗教信念,后来演变成只要通过不懈的努力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的生活,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勇气、智慧、勤奋和决心获取成功,而非借助特定的阶级因素和他人的帮助。在动物世界中,可以说老鼠处于社会阶级的最底层,它既没有狮子、老虎的王者风范,也不具备猫、狗、鸟的得宠因素。然而,在影片《浪漫鼠德斯佩罗》中,小老鼠并没有因为他人的传统观念和自身的身形弱点而自暴自弃、放弃梦想,相反,它勇敢地尝试各种貌似不可为的活动、向世俗和权威挑战,最终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努力获得了属于自己的荣誉。

好莱坞影片《夏洛特的网》与《浪漫鼠德斯佩罗》中的两只小老鼠虽然主观动机不同,但客观上都达到了拯救他人的目的。无论是自私贪吃的反面配角坦普尔顿,还是浪漫勇敢的正面主角德斯佩罗,都一改长久以来人们对老鼠的传统印象,对“鼠”类角色进行了独特的演绎。这种演绎让那些直率、善良、勇敢、机智的老鼠救赎者成为我们人类在现实生活中的参照物和引导者。

[参考文献]

[1] [美]E・B・怀特.夏洛特的网[M].任溶溶,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2] [美]迪卡米洛.浪漫鼠德斯佩罗[M].王昕若,译.天津:新蕾出版社,2005.

[3] 杨丽娟.多重性格的坦普尔顿――《夏洛的网》中老鼠形象分析[J].美与时代,2005(03).

老鼠嫁女儿故事范文第4篇

关键字:童谣 幼儿教育

“点点虫,虫会飞。点点鸡,鸡会啼。点点鸟,鸟会飞。嘟啦!”“排排坐,吃果果,你一个,我一个,宝宝不在留一个。”童谣具有我国传统艺术特色,整体上篇幅短小、富有节奏、童趣盎然、声韵和谐,其内容符合幼儿心理特征,语言符合幼儿的朗诵特点,使幼儿可以轻松理解。

让孩子走进童谣,潜移默化地学到新知识、增加生活经验、提高文学修养、陶冶优雅情操,是孩子在童年时期得到的一份珍贵的礼物。我园把童谣与主题活动进行整合,对幼儿园童谣教学进行实践探讨,寻找教学新模式,打开孩子通往童谣的大门。

一、精选童谣乐而向之

1.环境为先,融会贯通

将童谣渗透在一日生活之中,渗透在班级中的各个角落之中,让幼儿边欣赏,边回忆,从多角度、多方位、多渠道地感受童谣的无穷魅力,从而主动地去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进一步萌发学习童谣的兴趣。

2.内容为本,精华荟萃

中国民间童谣是一个较为庞杂的系统,其间精芜并存。要让幼儿感到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就需要我们在浩如烟海的民间童谣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等筛选出健康向上、浅显易懂、贴近幼儿生活的童谣。

3.收集为库,集思广益

我园开展的童谣教学活动,唤起了家长对儿时的回忆,纷纷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并把自己小时候唱过的童谣写了下来,让孩子们带到幼儿园来。我们把这些童谣收集入库,孩子们一有空闲就相互交流自己搜集来的童谣。

二、趣说童谣兴而玩之

丰富而有趣的活动才能让孩子成为童谣真正的主人,在玩中学、在玩中唱,正是童谣的魅力之所在。

1.领域互渗说童谣

《纲要》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各科教育活动要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如童谣《数数歌》:“一间房,两面墙,三把伞,四把枪,五副眼镜六碗汤,七只小兔八头象,加上九朵小红花,十个娃娃笑哈哈。”当中把数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让儿童在饶有趣味的气氛中学习数学,是适合幼儿认识水平的算术教材。

2.说说画画学童谣

童谣,来自于生活,其表达的内容往往是孩子们最单纯、最向往、最开心的生活。如童谣《丁老头》:“从前有个丁老头,养了两个儿,三天不吃饭,围着灶台转。买了三根葱,甩了三毛三买了一个冬瓜,花了八毛八买了两根油条,花了六毛六。”在教授幼儿画这首童谣的过程中,不仅激发了幼儿学习童谣的兴趣,加深了幼儿对童谣的理解,而且进一步地挖掘了幼儿的想象和创造力,增强了幼儿的记忆能力。

3.快快乐乐唱童谣

童谣的音乐性表现在它语言的音韵美和节奏感上,其重要意义丝毫不亚于语义。为童谣谱上曲,孩子们会更乐于接受。如童谣《摇啊摇》,将它与歌曲的形式相结合,既让幼儿感受了童谣的语义美,又发展了幼儿的节奏感。

4.自编自导演童谣

很多童{本身就是一个浓缩的故事。老师带领孩子们把童谣改编成小型故事进行表演,开发幼儿的表演能力。在改编的过程中,让孩子的想像自由驰骋,激发他们的兴趣。如改编童谣《老鼠嫁女儿》的过程中,老师们先让小朋友学会说童谣,然后再选定孩子们扮演的角色,有老鼠、太阳、大风、乌云、围墙等,之后,带领孩子们制作道具和服装,最后自编动作进行表演。这样的过程既发展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又锻炼了幼儿的表演能力。

三、品味童谣思而广之

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让童谣走进孩子的心田,而且是要伴随他成长的每个瞬间。因此在童谣的教学中,我们要细细品味活动的目标和过程,并加以反思。

1.找准目标

童谣特色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及学习童谣以后在情感、技能、知识、综合能力上的变化,来预期的教学结果或者是教学要达到的目的。

在我园日常教学过程中,童谣已经开始融入到每个主题活动中,这样教学目标的制定就要充分参考活动的主题和活动目的。例如并展“动物世界”这个活动时,我们可以根据活动的主题――动物大世界,来了解不同动物之间存在的差异以及它们与大自然的关系。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设计答歌环节,促使幼儿结合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经验想出几首有关动物的歌曲,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2.理顺环节

活动环节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一般包括导入、开展、结束三个部分。

童谣音韵和谐、内容浅显、生动形象,能有效地抓住幼儿的听觉、视觉感官。因此在活动导入环节中运用童谣,能够有效地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师预设的问题情境中来,从而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交流分享环节一般都放在接近活动结束时候,此时幼儿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引导幼儿用仿编童谣的形式来参加交流分享活动,容易让幼儿获得成功感、自豪感。

3.深度反思

教师对童谣在课程运用中的反思,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还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避免下次犯同样的错误。例如,对“种树苗”这一活动的反思:

(1)在之前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通常以感受、反复歌唱等方式来帮助幼儿理解童谣的节奏和内涵,在这基础上,以后相似的活动就可以由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积累,找出符合主题的歌谣,增加他们的成就感。

老鼠嫁女儿故事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班 表演游戏 教师支持策略 幼儿游戏行为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224-02

表演游戏是幼儿自娱自乐的活动,具有游戏性。但它又是以“故事或童话”为线索进行表演,因此又具有“表演性”。实践研究表明,如何使表演游戏兼具“游戏性”和“表演性”的特点,取决于教师的指导。教师不同的支持策略可能带来幼儿不同的游戏行为。本文以大班表演游戏的开展为平台,就经验丰富、环境创设、材料投放、技能支持等策略下幼儿游戏行为进行观察、分析及实践,以探讨适宜大班表演游戏的教师支持策略。

一、教师对幼儿经验丰富的支持策略

案例:在游戏前,教师开展复述故事,丰富角色对话。 “小蝌蚪找妈妈”游戏开始了,幼儿还是为不会说台词而感到犹豫……一幼儿扮演“小乌龟”忘了对话,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肚皮白白的,才是你们的妈妈”,这时旁边的小朋友提醒:“错了,错了”,应该是:“我不是你们的妈妈。我是小乌龟的妈妈。你们的妈妈肚皮是白的,到前面去找吧。”

分析思考:

1.幼儿游戏行为:幼儿的对话,体现出对作品的尊重,陈述作品原有的对话。但他们缺少自娱自乐的体验,表演性先于游戏性,如果表演的对话和原话不符,就要被同伴提出。

2.教师支持策略:教师注重对幼儿在游戏前的经验支持,但关注的仅是幼儿对单一对话的记忆,缺乏对故事理解的引导,以致幼儿缺乏自由、个性化的表演。

启示:

经验丰富的支持策略,有助于幼儿个性化地、生动地开展表演游戏。根据大班幼儿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有一定理解与表达能力的特点,教师应注重:

1.帮助幼儿理解作品的主要情节、体验角色的心理变化。在《小蝌蚪找妈妈》中,教师应让幼儿理解:小动物都犯了只描述青蛙其中一种特征的问题,而这一特征,正好是下一个要出场的动物。同时,应帮助幼儿体验寻找人物时,小蝌蚪是怎么想?怎么说的?通过创设情境,让幼儿体验当小朋友走失或丢失东西时着急的心理等,为自由表演、个性表演奠定坚实的基础。

2.帮助幼儿丰富作品中的相关经验。如通过查找资料、饲养小蝌蚪等,丰富青蛙外形特征、生长过程、产卵等经验,为幼儿扮演青蛙妈妈等的生动表演提供“知识的营养”。

3.帮助幼儿想象作品的相关情节。故事中的人物经常还可能有一些其他的活动,如:想象小蝌蚪找妈妈时,小鱼、小鹅、小乌龟有哪些活动?丰富各个角色在游戏中各自的活动,幼儿不再是单一的观众,他们满足于游戏的自娱自乐,浓厚了游戏性。

二、教师对幼儿环境创设的支持策略

案例:在《小熊请客》中,师幼共同准备大树、草地、小熊家的围墙、桌子等场景。游戏开始前,幼儿积极地布置游戏场景,可是各组游戏场景的摆放几乎完全相同;几次游戏下来,几组的游戏环境并未发生变化。

分析思考:

1.幼儿游戏行为:游戏环境呈现统一化的创设,游戏环境没有与幼儿产生互动,幼儿的游戏发展也没有对环境创设发生影响。

2.教师支持策略:教师重视让幼儿参与到环境创设中,但仅是教师的设想,或是师幼共同的设想。统一化的创设,淡化了环境创设对调动幼儿参与游戏积极性、推动幼儿游戏行为发展的影响。

启示:

环境创设的支持策略,会使幼儿对表演游戏产生遐想,有助于游戏的生动性。根据大班幼儿积累了一定想象、动手能力的特点,教师应注重:

1.鼓励各组幼儿提出对游戏环境的不同设想。如:在《小蝌蚪妈妈》中,有的小组想在水池里布置水草、鹅卵石等,有的想在岸边布置小鸭、小乌龟的家……教师对这些稚嫩想象的肯定,就是对游戏的自由、想象的大力支持。

2.支持幼儿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创设。幼儿用同一种材料——牛奶箱,有的砌成山洞,有的围成池塘……。同一种场景、角色,依据幼儿的不同理解进行不同的设计制作,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创造力。

3.鼓励幼儿按各自的想法布置环境。准备好的场景,放手让幼儿布置;鼓励幼儿利用场景调整环境,也渗透着幼儿对作品的理解,丰富对表演游戏的想象。

4.引导幼儿反馈环境创设的进一步设想。游戏中幼儿会对环境创设产生新想法。游戏后,教师应鼓励幼儿说说:你们觉得今天的场景布置如何?下次你们还准备怎么改进?激发幼儿利用环境调整来增加角色扮演,促进各角色的交流。

这样,环境创设呈现出开放、动态,不断变化的过程,促进表演游戏生动、自由地发展。

三、教师对幼儿材料的支持策略

案例1:《小猫钓鱼》开始了,教师投放了小桶、鱼竿等材料,可是游戏进行到河边钓鱼时,“猫妈妈”、“猫弟弟”、“猫姐姐”们都满足于钓鱼,忘记了游戏,直到老师提醒了,“猫弟弟“才开始离开座位,去捉蝴蝶……

案例2:在表演游戏《小熊请客》中,教师安排了美术活动《装饰礼物》,一批精美的“礼物”出炉了,教师高兴地将礼物投放在游戏区中,可是,游戏时,它们仅仅是小动物们提携在手中的道具,礼物没有发挥原有的作用。

分析思考:

1.幼儿游戏行为:案例1中,教师精心投放了相关材料,可是这些逼真的材料,使幼儿偏离了游戏行为;案例2中,幼儿忽略教师精心设计的道具,幼儿没有与道具产生共鸣。

2.教师支持策略:两个案例,都体现了教师的用心良苦。但由于这些安排,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使得幼儿要么忽略材料的使用,要么游离了游戏。

启示:

材料投放的适宜性,对游戏的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根据大班幼儿的自主意识逐渐加强,对游戏的想象、动手能力逐渐增加等特点,教师应注意:

1.激发幼儿以物代物。在游戏中幼儿经常有一些突发奇想,或寻找相关材料,或把材料想象成其它材料,教师可以上前询问,鼓励幼儿积极实践;并通过游戏后的分享,激发幼儿不断创新使用材料,提高游戏的趣味,激发幼儿生动的表演。

2.激发幼儿对材料制作的需要。教师应注重或从幼儿游戏中观察发现,或通过问题等引发需要,开展相应的材料制作或收集活动。只有唤起幼儿对材料的需要时,材料的制作与投放才显得有意义。

3.帮助幼儿筛选、确定必要的材料准备。在第二次“小熊请客”游戏中,有的提出幼儿制作砸大灰狼的石头,有的想制作小熊招待客人的食物……这时,教师可根据自身经验,判断哪些材料,能更好地推动游戏的开展;哪些可能影响游戏的开展,再引导幼儿筛选、确定相关材料的准备。

四、教师对幼儿表演技能的支持策略

案例1:在“老鼠嫁女”中,教师引导幼儿尝试表演“为女儿寻亲时,鼠爸爸得意的样子”及“娶亲时鼠爸鼠妈的心情变化”。游戏中“鼠爸爸”的表演十分生动,但定睛一看,这举手投足,怎都与游戏前的引导那么相似?

案例2:在“小熊请客”中,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表演。游戏中,“狐狸”请求“小狗”不成,生气地说,“你不带我去,我自己去。”扮演“小狗”的幼儿突然身体向前倾、大声回答:“我才不怕你呢!”这个意外,把“狐狸”吓了一跳。

分析思考:

1.幼儿游戏行为:案例1中的幼儿缺乏自我表现的意识,受游戏引导前其他同伴表演的影响,成为一种统一化的表演;而案例2中,幼儿的自我表演意识强,一声“我才不怕你呢!”既是一种自然的回应,也较好地体现了表演的生动性。

2.教师支持策略:两位教师采用了不同的引导方式。教师1运用高控制的指导,虽然让幼儿表演迅速达到生动性水平,但忽略了表演游戏的“游戏性”;教师2重视给幼儿时间空间,让幼儿自由表先,幼儿显得轻松自然,表演游戏的游戏性和表演性得以充分体现。

启示:

大班幼儿已具有一定的表演意识、具备一定的表演技巧,教师要帮助幼儿从一般性表演向生动性表演发展,应注意:

1.丰富幼儿的表演经验。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表演,观赏、体验表演的技巧,让幼儿直观地从演员的种动作、表情等,感受到调动身体、脸部等不同部位,给人带来的视觉艺术,为幼儿表演发挥积极的作用。

2.给幼儿充分的表演时间与空间。教师应让幼儿先尝试表现对作品、情节、角色的理解。而教师应注意:⑴观察幼儿的表情、言行,判断分析他们的亮点或困难,适时适度地予以帮助;⑵运用照片、录像等方式,记录幼儿游戏的过程,为师幼互动和活动进一步发展提供依据。

3.组织小组相互讨论与评价。游戏中幼儿有各自的想法和体验,教师应借助记录、小组讨论等,不断调动幼儿自由分享经验、发表见解。这样,及时的小组交流,促使幼儿产生积极的体验或是“问题”的意识,学会带着问题去寻找信息,逐渐提高理解故事、塑造角色的能力。

相关期刊更多

青少年科技博览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红蜻蜓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市场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